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诗经·緜蛮》事义与周代举贤制度
1
作者 顾明佳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79-87,共9页
关于《诗经·緜蛮》的事义指向,现存多种说法,有的附会政治教化,有的逻辑关系错乱,只有举贤选士之说较为合理。文本主人公身份的确定,诗歌关键章句所透露出的隐含信息以及符合情理的推测阐释,都证明了其与周代举贤制度有关。周代举... 关于《诗经·緜蛮》的事义指向,现存多种说法,有的附会政治教化,有的逻辑关系错乱,只有举贤选士之说较为合理。文本主人公身份的确定,诗歌关键章句所透露出的隐含信息以及符合情理的推测阐释,都证明了其与周代举贤制度有关。周代举贤制度主要是"乡举里选",大致分为"诸侯贡士"与"乡里选士"两大系统,《緜蛮》一诗的事义呈现倾向于后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緜蛮》 举贤 乡大夫 选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化”含义初探 被引量:6
2
作者 朱克良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13-16,共4页
政治伦理化,伦理政治化,以及和教育手段的紧密结合,这是中国古代'政教合一'统治术的显著特点。教化就是这种体制的表现形式之一。作为统治术,它与刑罚相对,强调对人民进行道德影响,是德治主义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化思想萌芽于周... 政治伦理化,伦理政治化,以及和教育手段的紧密结合,这是中国古代'政教合一'统治术的显著特点。教化就是这种体制的表现形式之一。作为统治术,它与刑罚相对,强调对人民进行道德影响,是德治主义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化思想萌芽于周代,至战国末,形成了理论形式。而作为一种国策付诸实践,则发自董仲舒和汉武帝。本文仅对教化的含义,作初步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敬德保民 则民 莫敢 官吏 化民成俗 统治者 董仲舒 刑罚 有耻且格 乡大夫 战国时期 含义 迁善 道德情感 道德感 太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