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世纪以来乡土结构转型视野下的寻根意识书写
1
作者 王晴 《当代作家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7-32,共6页
寻根意识作为中国当代文学的重要母题,几乎贯穿了从20世纪80年代寻根文学到新世纪乡土叙事的全过程。其核心价值在于维系了文学史的内在统一性与连续性,即在全球化与现代化的冲击下,中国文学始终以不同形式回应着“根”的文化命题。20世... 寻根意识作为中国当代文学的重要母题,几乎贯穿了从20世纪80年代寻根文学到新世纪乡土叙事的全过程。其核心价值在于维系了文学史的内在统一性与连续性,即在全球化与现代化的冲击下,中国文学始终以不同形式回应着“根”的文化命题。20世纪90年代以降,寻根意识在继承20世纪80年代文化反思的基础上,因社会整体结构的剧烈转型而发生嬗变。费孝通的“乡土中国”理论所锚定的“超稳定文化结构”,在市场化与城镇化的冲击下逐渐崩解,取而代之的是以陆益龙等学者所提出的“后乡土中国”概念,这里既包含对传统乡土性的部分维续,又指向新世纪乡土所体现出的流动性与多元化的新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世纪 寻根意识 全球化 现代化 乡土结构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