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乡土空间书写的变迁:以新时期以来的影像表达为脉络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岳 隋筱鸥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27-30,共4页
关于中国乡土空间与其社会文化想象的叙述,延续着中国现代文学传统在整个20世纪乃至21世纪的表达。尤其是在改革开放后,中国城市与乡村发展走上了迥然不同的发展路径,对于城乡之间文化形象的影视书写也日益频繁。如何将“乡土中国”与... 关于中国乡土空间与其社会文化想象的叙述,延续着中国现代文学传统在整个20世纪乃至21世纪的表达。尤其是在改革开放后,中国城市与乡村发展走上了迥然不同的发展路径,对于城乡之间文化形象的影视书写也日益频繁。如何将“乡土中国”与“现代中国”相联系?如何在现代变局与全球文明的视野中处理中国乡土这一充满复杂差异的文化空间?就这些问题,本文以新时期以来具有代表性的文献纪录片、影视剧、新媒体视频三类大众文化传媒为例,以时间与社会发展为基本脉络,探讨在现代变局与全球文明视野下对中国乡土空间进行的诸种创作与想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以来 城市与乡村 中国乡土 影像表达 乡土空间 文化传媒 文献纪录片 乡土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文明视野下中国乡土空间的社会文化想象 被引量:1
2
作者 明睿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42-45,共4页
自中国开始现代化转型以来,曾经以“熟人社会”“差序格局”“礼治秩序”为基本底色的“乡土中国”[1]就被动地与现代世界框架产生碰撞了。乡土中国如何处理转型期的传统文化与挟“现代化”之利的西方思想文化的关系,成为我们在现代化... 自中国开始现代化转型以来,曾经以“熟人社会”“差序格局”“礼治秩序”为基本底色的“乡土中国”[1]就被动地与现代世界框架产生碰撞了。乡土中国如何处理转型期的传统文化与挟“现代化”之利的西方思想文化的关系,成为我们在现代化历程中必须考量的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思想文化 乡土中国 现代化历程 现代化转型 礼治秩序 差序格局 熟人社会 乡土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镇化进程中涉农社区乡土文化空间重塑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建兴 陈锦富 陈藻 《华中建筑》 2024年第3期170-174,共5页
当前,在城镇化进程中,因征地拆迁、农民集中居住、政策性搬迁等原因,产生了大量“涉农社区”,这类社区虽实现了居住方式的城镇化,但居住人群没有改变,仍保留着乡土文化记忆,探索乡土文化空间的重塑,有利于传承乡土文化,提升社区治理水平... 当前,在城镇化进程中,因征地拆迁、农民集中居住、政策性搬迁等原因,产生了大量“涉农社区”,这类社区虽实现了居住方式的城镇化,但居住人群没有改变,仍保留着乡土文化记忆,探索乡土文化空间的重塑,有利于传承乡土文化,提升社区治理水平,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之路。研究发现,实施涉农社区乡土文化空间重塑,官方要发挥主导作用、居民要发挥主体作用,要根据乡土文化设计相应空间载体,并与时代文化有机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文化空间重塑 涉农社区 城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生的“乡土”——传统乡土聚落空间构成与演化结构解析 被引量:7
4
作者 朱莹 张向宁 王立仁 《城市建筑》 2016年第7期118-121,共4页
本文以传统乡土聚落为研究对象,解析聚落的空间构成,挖掘演化的结构机理。首先,基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家庭三对关联,以人的行为模式为基点,提取三个维度上的三种"原空间";其次,在复杂系统演化理论平台上,基于核心、动... 本文以传统乡土聚落为研究对象,解析聚落的空间构成,挖掘演化的结构机理。首先,基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家庭三对关联,以人的行为模式为基点,提取三个维度上的三种"原空间";其次,在复杂系统演化理论平台上,基于核心、动力、支撑、自复制、边界五种结构功能的归类,提炼聚落演化"原结构",建构理论模型。本文对"原空间"和"原结构"的阐释,是对演化本质的揭示及演化规律的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传统聚落空间层次 演化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乡土开放空间有机更新策略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李云斌 李富文 《城市建筑》 2021年第4期179-182,共4页
乡土公共空间是村庄内部提供村民公共活动的开敞空间,也是乡土文化的载体。为促进乡村环境空间的与提升、重现乡土文化,本文调研实测甘肃省天水市连柯村乡土公共空间,通过对其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讨,提出乡土广场有机更新的策略和方法... 乡土公共空间是村庄内部提供村民公共活动的开敞空间,也是乡土文化的载体。为促进乡村环境空间的与提升、重现乡土文化,本文调研实测甘肃省天水市连柯村乡土公共空间,通过对其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讨,提出乡土广场有机更新的策略和方法,旨在提升乡土广场环境品质,从而为乡村的后续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助力西北乡村实现复兴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聚落 乡土开放空间 影响因素 改善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版画艺术在白鹭湾村乡土文化空间构建中的设计实践
6
作者 叶永青 张新江 《丝网印刷》 2023年第11期1-6,共6页
分析版画艺术与乡土文化空间设计实践结合的可行性,并尝试提出新时代版画艺术与设计共同赋能乡村振兴的基本思路与实践要点。
关键词 版画艺术 设计实践 乡土文化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土聚落空间的演变与发展规律研究——以湘西州德夯村为例
7
作者 姚林志 吴以伦 +1 位作者 李傲东 文斌 《中南农业科技》 2023年第5期138-142,共5页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简称湘西州)许多传统村落通过产业转型实现了村落的快速发展,同时其乡土聚落空间也发生了变化。以湖南省湘西州德夯村为例,从人地关系的角度梳理了德夯村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农业...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简称湘西州)许多传统村落通过产业转型实现了村落的快速发展,同时其乡土聚落空间也发生了变化。以湖南省湘西州德夯村为例,从人地关系的角度梳理了德夯村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农业扩张期(1986年前)、市场拓展期(1986—2001年)、旅游开发期(2001—2009年)、旅游成型期(2009—2022年)的聚落空间演变格局,探索传统村落空间格局演变的发展规律。结果表明,人地关系的三大核心推动力(生产作用促进力、土地承载力、生产生活组织力)对湘西州传统村落聚落空间演变产生了重要影响,各核心推动力在不同阶段发挥的作用不相同规律。该规律说明,人地关系影响下产业结构改变,整个空间聚落也随着改变,可为乡村振兴、传统村落保护和产业转型提供指导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聚落空间 演变发展 人地关系 产业转型 传统村落保护 湘西州德夯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土神圣空间与信俗器物的形式和功能——以闽南信杯为例
8
作者 林斌妮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8-13,共6页
由区域性民间信仰衍生出的乡土神圣空间及其器物是我国民间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此类文化正面临着被破坏、甚至有可能消失的风险,为了保护这些传统文化资源,有必要深入分析其存在对族群社会的意义和价值。本文以闽南信杯为案例,对... 由区域性民间信仰衍生出的乡土神圣空间及其器物是我国民间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此类文化正面临着被破坏、甚至有可能消失的风险,为了保护这些传统文化资源,有必要深入分析其存在对族群社会的意义和价值。本文以闽南信杯为案例,对神圣空间中器物的浅表形式、器物作用于个人的精神功能及器物所发挥的社会效应进行研究。通过文献研究法、田野调查法互证的方式,考证并发现了神圣器物的功能通常在仪式中得以体现,族群范围下的文化迫力对神圣器物的传承有重要影响,具有地域性特征的神圣器物蕴涵着浓厚的人文精神价值,神圣器物对人发挥的精神力量能够起到维护族群社会关系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神圣空间 闽南信杯 物质文化 精神功能 社会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艺谋电影的视觉空间解读
9
作者 申献双 程海涛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2-74,共3页
中国著名导演张艺谋已经形成了风格化的艺术表现习惯,在其艺术生涯之中也一直尝试着在电影中灌注文化理念、民族传统以及人性思考等。对于张艺谋电影的叙事主题以及其在色彩运用上对视觉冲击的追求,可谓研究甚夥,而他在对视觉空间的营... 中国著名导演张艺谋已经形成了风格化的艺术表现习惯,在其艺术生涯之中也一直尝试着在电影中灌注文化理念、民族传统以及人性思考等。对于张艺谋电影的叙事主题以及其在色彩运用上对视觉冲击的追求,可谓研究甚夥,而他在对视觉空间的营造上所抛掷的心力,也是值得注意的。文章即以此为切入点,从密闭空间与秩序的象征、宏阔空间与权力的表达、乡土空间与人性的刻画三方面,分析张艺谋电影的视觉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艺谋 电影空间 密闭空间 宏阔空间 乡土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土文学的危机与契机
10
作者 史建国 《百家评论》 2020年第3期4-9,共6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乡土空间日益萎缩,中国乡土文学开始面临巨大危机,不少文学从业者都对此表现出忧虑。但是中国的"乡土文学"并非一开始就有"农村性"的指向,如果从词源学意义来看,"乡土文学危机"之...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乡土空间日益萎缩,中国乡土文学开始面临巨大危机,不少文学从业者都对此表现出忧虑。但是中国的"乡土文学"并非一开始就有"农村性"的指向,如果从词源学意义来看,"乡土文学危机"之说其实并不成立。而尽管乡土向城市的转型确实导致乡土空间渐趋狭小,不过一来统计数字并不能与城市化的现实图景直接划等号,二来民众从思想意识上真正完成"市民化"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所以对此也不必过于担忧。另外,城市化导致乡土资源变得越来越稀缺的现实,反而为乡土文学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转型 城市化 乡土空间 乡土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实与虚妄:鲁敏小说中的空间叙事
11
作者 水笑莹 《西部文艺研究》 2023年第3期68-72,共5页
从“东坝”系列作品中对乡土空间的构建,到以“荷尔蒙”和“暗疾”为书写主题的小说对都市空间的阐释,鲁敏作品的一大特色是集中持续地对当代文学中两大传统叙事空间进行反复叙事。乡土和都市作为叙事空间,其所指向的是当代中国的现实生... 从“东坝”系列作品中对乡土空间的构建,到以“荷尔蒙”和“暗疾”为书写主题的小说对都市空间的阐释,鲁敏作品的一大特色是集中持续地对当代文学中两大传统叙事空间进行反复叙事。乡土和都市作为叙事空间,其所指向的是当代中国的现实生活,鲁敏常以充斥着世俗日常的现实空间为起点,以偶然事件为支点,在人物身上撬开一个虚妄的精神空间,并将隐藏在这一空间内的现代人的精神暗疾一一释放出来,投射到现实空间中,实现从现实到虚妄,再在从虚妄到现实的叙事位移,在反复来回中叩问当代中国社会的心灵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与都市空间 现实空间 精神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扶贫题材网络电影的农民形象塑造与创作反思
12
作者 徐锦博 张聪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24年第2期70-75,共6页
自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网络平台涌现出一批以乡村扶贫为题材的网络电影,对我国农民形象的塑造、乡土情感话语的表达以及新农村故事的传播产生了重要影响。该类电影对农民形象“模范化”、性格单一化等塑造特征进行了全... 自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网络平台涌现出一批以乡村扶贫为题材的网络电影,对我国农民形象的塑造、乡土情感话语的表达以及新农村故事的传播产生了重要影响。该类电影对农民形象“模范化”、性格单一化等塑造特征进行了全新改变:通过设置与农民具有自然联系的乡土诗性空间,来观照农民个体的情感话语;通过生动的平民喜剧化农民形象,让观众了解乡土文化。但农民形象边缘化、标签化,新式农民形象模式化等也成了目前乡村扶贫题材网络电影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贫题材网络电影 乡土诗性空间 平民喜剧化 农民形象塑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意的苦难:《隐入尘烟》的温暖现实主义底层书写 被引量:1
13
作者 苏钰杰 黄勇军 《戏剧之家》 2023年第32期152-155,共4页
《隐入尘烟》以真实而诗意的镜头语言讲述了人和土地的故事,以平民化的视角投射被时代遮蔽和遗落的底层群体,透过其苦难遭遇书写出边缘人物面对时代发展与个体生存的矛盾困境,在乡土空间转型与失真过程中窥见独特的精神缩影和沉静深远... 《隐入尘烟》以真实而诗意的镜头语言讲述了人和土地的故事,以平民化的视角投射被时代遮蔽和遗落的底层群体,透过其苦难遭遇书写出边缘人物面对时代发展与个体生存的矛盾困境,在乡土空间转型与失真过程中窥见独特的精神缩影和沉静深远的生命力量。通过塑造“乌托邦式”的乡村理想模型让“诗意地栖居”梦想再现成为可能,“以土为本”的生存之道使得主体权力在“失声和拒绝聆听”中陷落形成二律背反枷锁,而城乡双重空间的断裂和异质化表征,进一步衍生出对二元对立价值体系的探讨,从而折射出对传统乡土文明和现代社会发展以及阶层差异的深刻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暖现实主义 底层书写 《隐入尘烟》 乡土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世纪东北农村电影叙事嬗变 被引量:2
14
作者 冯丽华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35-37,共3页
第五代导演曾将乡土空间看作是挖掘民族心理和民族性格的重要场域,描绘了地域文化图腾,构建了“乡土中国”的银幕形象。电影语境里的农村,早已剥离了其单纯的地理符号,具有更多维的叙事语义。农村电影在整个东北地域电影里占有非常重要... 第五代导演曾将乡土空间看作是挖掘民族心理和民族性格的重要场域,描绘了地域文化图腾,构建了“乡土中国”的银幕形象。电影语境里的农村,早已剥离了其单纯的地理符号,具有更多维的叙事语义。农村电影在整个东北地域电影里占有非常重要的比重,是输出“黑土地文化”的主要场域,也是解构东北本土意识、建构东北地域美学的审美空间。新世纪以来的东北农村电影深受商业环境的冲击,在叙事场域、叙事方式与叙事主题等层面都因势而变,呈现出反传统的融合与杂糅叙事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电影 农村电影 乡土空间 创作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意的苦难:《隐入尘烟》的温暖现实主义底层书写
15
作者 苏钰杰 黄勇军 《戏剧之家》 2023年第33期139-141,共3页
《隐入尘烟》以真实而诗意的镜头语言讲述了人和土地的故事,以平民化的视角反映被时代遮蔽和遗落的底层群体,透过其苦难遭遇书写出边缘人物面对时代发展与个体生存的矛盾和困境,在乡土空间转型与失真过程中窥见独特的精神缩影和沉静深... 《隐入尘烟》以真实而诗意的镜头语言讲述了人和土地的故事,以平民化的视角反映被时代遮蔽和遗落的底层群体,透过其苦难遭遇书写出边缘人物面对时代发展与个体生存的矛盾和困境,在乡土空间转型与失真过程中窥见独特的精神缩影和沉静深远的生命力量。通过塑造“乌托邦式”的乡村理想模型让“诗意地栖居”梦想再现成为可能,“以土为本”的生存之道使得主体权力在“失声和拒绝聆听”中陷落形成二律背反枷锁,而城乡双重空间的断裂和异质化表征进一步衍生出对二元对立价值体系的探讨,从而折射出对传统乡土文明和现代社会发展以及阶层差异的深刻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暖现实主义 底层书写 《隐入尘烟》 乡土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