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初中乡土史教学的作用与方法
- 1
-
-
作者
王乃本
马余利
-
机构
江苏省泗洪县中学育才实验学校
-
出处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35-37,共3页
-
文摘
乡土史是指本乡本土的历史,乡土史作为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增强学生爱国、爱乡的情感,也能促进学生课本历史知识的掌握和思维能力的提高,有效地促进中学历史课程改革目标的顺利实现。近年来,由于历史教学大纲的规范,乡土史教学在初中历史课程中的地位在理论上已基本确定,
-
关键词
乡土史教学
初中
历史课程改革
历史学习
思维能力
历史知识
教学大纲
学生
-
分类号
G633.51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浅谈乡土史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 2
-
-
作者
范征空
-
机构
吉林市空军医学专科学校
-
出处
《课程.教材.教法》
1987年第11期5-7,共3页
-
文摘
国家教委关于《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教学计划(初稿)》,对在历史教学中加强乡土史教学做出了明确规定。如何认识乡土史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 一、乡土史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历史学科不是高度抽象和概括的学科,但由于所讲的都是过去的事情,有些人物和事件离现实又很遥远,加上历史课本因受篇幅的限制,对历史事实不可能作比较详细的叙述,中学生对历史感到比较陌生,学习的兴趣往往不浓。进行乡土史教学可以引起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
关键词
历史教学
乡土史教学
历史人物
历史遗迹
水师营
沙俄侵略
松花江
学习兴趣
解放战争时期
丰满水电站
-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课堂教学中整合乡土史资源的实践
- 3
-
-
作者
刘松柏
-
机构
江苏省震泽中学
-
出处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9-41,共3页
-
文摘
乡土史教学成为我国普通教育的一部分,始于清末(1903)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然而,长期以来关于乡土史在教育、教学中处于何种地位,教育家们意见不一。华东师范大学刘善龄教授曾在《近代教育家对乡土教育的认识》一文中总结了老一辈学者、教育家们的几种观点。
-
关键词
乡土史教学
课堂教学
《奏定学堂章程》
近代教育家
实践
资源
整合
华东师范大学
-
分类号
G633.51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试论乡土历史教材的基本特征
被引量:5
- 4
-
-
作者
冯一下
李洁
-
机构
成都市成人教育学院
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
出处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27-30,共4页
-
文摘
试论乡土历史教材的基本特征成都市成人教育学院冯一下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李洁近年,我国乡土历史教材建设获得重大进展。一本本带着墨香的乡土史新教材进入课堂.丰富了历史课的教学内容,在爱国主义和“两史一情”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各方面的好评。但我们不能...
-
关键词
乡土史教材
中国历史教材
乡土历史
乡土史教学
爱国主义教育
历史地位
民族英雄
教材中
成都
历史教学大纲
-
分类号
G423.3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
-
题名浅谈编写中学乡土历史教材的若干原则
- 5
-
-
作者
盛大钰
董伯庸
姚治中
-
机构
安徽省教科所
-
出处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8期5-6,共2页
-
文摘
中学乡土史教材是各地自编的介绍当地沿革、社会发展、国民经济情况及重要历史人物、重大历史事件的教材,它既是教师进行乡土史教学的依据,也是学生获得乡土历史知识的主要来源之一,当然,作为教材。
-
关键词
乡土历史
乡土史教材
乡土史教学
重大历史事件
中学
社会发展
历史人物
若干原则
独立学习
国民经济
-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浅议爱国主义与历史教学
- 6
-
-
作者
杨润生
-
出处
《高校教育管理》
1990年第3期91-93,共3页
-
文摘
祖国在每个人的心目中。都占有特别的份量。我们出生在祖国,成长在祖国,祖国和我们是脉脉相通,息息相关的。 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的爱国主义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同时,爱国主义又是一定历史范畴的社会意识 几千年来,他上下继承,得到不断的丰富和发展。但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它又有不同的特点与内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历史这门学科,是具有独特的优势。因为历史本身就是爱国主义的源泉,在历史知识中就已充满了爱国主义的内容。把握历史课的特点,有意识有目的地挖掘历史教科书中的爱国主义素材,寓爱国主义于历史知识的传授之中,这是历史教学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途经。历史教学如何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我认为必须做到五个结合。
-
关键词
历史教学
爱国主义教育
祖国
历史知识
民族
基本途经
乡土史教学
苏俄
家乡
五个结合
-
分类号
G64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