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近代“选举”概念的演化及其文化喻义
被引量:2
- 1
-
-
作者
刘斌
-
机构
中山大学历史学系
-
出处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61-67,共7页
-
文摘
古代"选举"的本义是选贤任能,在不同历史时期其具体指称对象不同。晚清以来,随着西方选举概念的输入,"选举"逐渐脱离中文传统涵义,转变成与英文"elect"对应的概念。这一过程不仅仅是一个语言问题,它蕴含深刻的文化喻义,与近代中西、中日间文化权势转移的大趋势相关联。"选举"的古今词义虽迥然不同,但思想层面的联系却难以完全割裂。
-
关键词
选举
乡举里选
公举
科举
-
Keywords
Elect
Recommended by the rural organization and appointed as the official
Recommended by the public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
分类号
K25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朱熹科举观平议
被引量:4
- 2
-
-
作者
诸葛忆兵
-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
-
出处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09-218,240,共11页
-
基金
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宋代文学演变与科举制度”(12XNL004)阶段性成果。
-
文摘
朱熹对科举制发表过大量言论。朱熹前后,宋人对科举制的批评和建言集中在两个方面:否定科举制,要求恢复隋唐之前的推荐制,即所谓的“乡举里选”;要求变革科举考试内容,主要是改诗赋为策论,为经义。朱熹首先从文人士大夫道德品质的自我修养和完善角度出发批评科举制,进而批评科场文章之刻意求新、胡乱拼凑、内容空洞,认为科举制对士人最大的毒害是“夺志”。朱熹本人是科举的最大受益者之一,所以其又从谋生的角度肯定了科举制一定的合理性。朱熹认为士人和科举制必须有所调整或变革。其一,士人要更多读书;其二,士人要在科举制中保持独立思考;其三,科举制要有变革。《学校贡举私议》集中表达了朱熹对科举制的批评和建言。建言主要有三点:均解额,立德行之科,罢诗赋。朱熹对科举制所发表的大量批评,乃是宋人之共识;所提供的变革措施,既无新意也不可操作。
-
关键词
朱熹
科举观
乡举里选
均解额
-
分类号
D691.3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世界最早的人才选拔制度——西周的选贤贡士制度
- 3
-
-
作者
韦石
-
出处
《中小学管理》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41-43,共3页
-
文摘
我国在据今3000年前的西周时期就创立了人才选拔制度,成为世界上创立此制度最早的国家。为什么西周会创立这一制度呢?“选贤与能”原为原始社会的民主制度。进入阶级社会以后,上层统治阶级把国家视为私产,君、大夫的官位,皆为世袭。
-
关键词
贡士
人才选拔制度
周公
大司徒
一沐三捉发
周天子
宾兴
春秋时期
吐哺
乡举里选
-
分类号
G622
[文化科学—教育学]
G632
[文化科学—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