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历史使命的哲学解读 被引量:1
1
作者 罗建文 《毛泽东研究》 2017年第1期26-38,共13页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各种复杂性和必然性社会存在的"综合的过程",在"哲学思维的行程"中再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秘密"的内在规律性和历史必然性,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天地&...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各种复杂性和必然性社会存在的"综合的过程",在"哲学思维的行程"中再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秘密"的内在规律性和历史必然性,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天地"立心"、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继绝学"、为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胜信心"立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盛世"开太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 历史使命 哲学解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系统划分及儒学意蕴——基于《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习近平用典》的文本分析
2
作者 呼勤 《宜春学院学报》 2021年第8期7-10,共4页
习近平总书记善用经典,撷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引用经典名句赋予其新的底蕴,以古喻今,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与历史镜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治国理政做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凝结着习近平总书记治... 习近平总书记善用经典,撷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引用经典名句赋予其新的底蕴,以古喻今,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与历史镜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治国理政做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凝结着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新思想新理念,其核心精髓集中体现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三卷中。文章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三卷中所蕴含的治国理政思想进行系统划分,并以文献研究法统计分析《习近平用典》中习近平总书记常用儒家经典名句,分析考察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的儒学底蕴,揭示儒学在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中的理论价值与时代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 习近平治国 习近平用典》 系统 儒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受美学视角下用典英译研究——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为例
3
作者 李明慧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99-103,共5页
在全球化背景下,外宣文本成为世界各国之间对话的重要载体之一,使传播中国文化具有时代意义。《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有着丰富的用典,译者如何翻译典故显得尤为重要。以接受美学为视角,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可从语言习惯、审美需求、文化差异... 在全球化背景下,外宣文本成为世界各国之间对话的重要载体之一,使传播中国文化具有时代意义。《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有着丰富的用典,译者如何翻译典故显得尤为重要。以接受美学为视角,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可从语言习惯、审美需求、文化差异等方面关照读者感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受美学 典故翻译 习近平治国 外宣文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翻译伦理视角下海洋强国战略的英译研究--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英文版)为例
4
作者 张媛飞 《北部湾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75-81,共7页
本文从生态翻译伦理视角出发,运用生态翻译伦理原则,即平衡和谐、多维整合、多元共生、译者责任等原则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之海洋强国战略相关论述进行英译研究,讨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如何发挥道德伦理观、统筹协调“翻译环境—翻译... 本文从生态翻译伦理视角出发,运用生态翻译伦理原则,即平衡和谐、多维整合、多元共生、译者责任等原则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之海洋强国战略相关论述进行英译研究,讨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如何发挥道德伦理观、统筹协调“翻译环境—翻译文本—翻译群落”之间的和谐生态关系,最终实现“境、文、人”关联互动的翻译生态整体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翻译伦 习近平治国 海洋强国战略 英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融入英语翻译课程思政的“三进”路径研究
5
作者 王芳芳 《海外英语》 2025年第2期137-139,共3页
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是新时代高校教学改革的重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多语种版本为“三进”工作提供了理论支撑和丰富素材,文章从课程体系、教学素材、教学方法、师资队伍、评价机制、课外活动等方面,... 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是新时代高校教学改革的重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多语种版本为“三进”工作提供了理论支撑和丰富素材,文章从课程体系、教学素材、教学方法、师资队伍、评价机制、课外活动等方面,探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融入英语翻译课程思政的“三进”路径,旨在提升新时代英语翻译人才的培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治国 英语翻译课程 课程思 “三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的隐喻类型及其日译策略 被引量:1
6
作者 韩涛 《东北亚外语研究》 2024年第3期106-120,共15页
有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语言风格与修辞策略的研究正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但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日文版中的隐喻类型及其翻译策略的研究尚不多见。通过运用概念隐喻理论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中文版中的隐喻表达及... 有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语言风格与修辞策略的研究正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但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日文版中的隐喻类型及其翻译策略的研究尚不多见。通过运用概念隐喻理论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中文版中的隐喻表达及隐喻类型进行梳理和总结,并探讨这些隐喻表达在被日译时采用的主要翻译策略发现:《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的隐喻类型以常规隐喻和意象隐喻为主,且不少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受语言和文化双重因素影响,《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日文版所采用的隐喻翻译策略主要有译入相同概念隐喻、取消概念隐喻、译入明喻、以注释的形式译出目标域4种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治国 概念隐喻 翻译策略 隐喻翻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文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关键术语的社会认知建构研究——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专题为例
7
作者 赵永峰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1-170,共10页
自人类社会之初,我们的先哲们就开始思考如何有效治理社会,促进社会的进步。在这一持续治理过程中,话语发挥了关键作用:人们通过语言的社会表征即话语实践建构了政治发展史,政治术语建构了人类政治生活现实。与此同时,语言作为复杂社会... 自人类社会之初,我们的先哲们就开始思考如何有效治理社会,促进社会的进步。在这一持续治理过程中,话语发挥了关键作用:人们通过语言的社会表征即话语实践建构了政治发展史,政治术语建构了人类政治生活现实。与此同时,语言作为复杂社会适应系统,在其发展中,与社会一道也在发生演变。《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英文版)共计21个专题,本文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专题收录的五篇文章的英文术语为例,系统探析其社会认知机制,洞悉政治现实的语言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治国 话语实践 治术语 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英译与中国形象自塑
8
作者 刘静 《语言与文化研究》 2024年第3期135-138,共4页
长久以来,中国形象的塑造者是西方人而非中国人,中国形象的自塑存在欠缺,因此研究该问题意义重大。《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英译本在世界范围内对中国形象进行自塑,本文对其进行研读,寻找典型文本案例,分析翻译文本实现中国形象自塑... 长久以来,中国形象的塑造者是西方人而非中国人,中国形象的自塑存在欠缺,因此研究该问题意义重大。《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英译本在世界范围内对中国形象进行自塑,本文对其进行研读,寻找典型文本案例,分析翻译文本实现中国形象自塑的方式,得出总结:1.重视细节性的词语选择;2.把握文章的整体结构和语境;3.使用宏观与微观相结合、辩证的叙述方式。该研究能助力中国国家形象的构建与对外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治国》第四卷 英译 中国形象构建 形象自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政治话语译介效果的译者期待与读者反馈双重检验研究——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核心概念“自我革命”英译修订为例 被引量:2
9
作者 张汨 张威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2-87,共6页
新形势下,中国政治话语的对外翻译成为战略重点,对相关核心概念的目标读者开展调查能够为提升国际传播效能提供参考。本文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核心概念“自我革命”及其英译修订版本为考察对象,通过译者口述阐释修订期待并基于母语... 新形势下,中国政治话语的对外翻译成为战略重点,对相关核心概念的目标读者开展调查能够为提升国际传播效能提供参考。本文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核心概念“自我革命”及其英译修订版本为考察对象,通过译者口述阐释修订期待并基于母语读者调查验证修订效果。研究发现,该核心概念英译修订接受效果与译者期待相匹配。基于调查结果,本文从接受者和传播者两方面总结了借鉴受众反馈和明晰规范译法对中国政治话语国际传播的双重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治国 核心概念 翻译修订 译者期待 读者反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国家形象中的身份建构——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英文版外交讲话为例
10
作者 范艺馨 李娟 +1 位作者 黄炜烽 王睿琪 《海外英语》 2024年第20期41-45,共5页
外交对于提高中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展示大国形象的重要途径。该研究从语用身份论视角出发,利用语料库收集和梳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英文版外交讲话,通过高频词、关键词、词语搭配等定量手段探讨中国如何建构四... 外交对于提高中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展示大国形象的重要途径。该研究从语用身份论视角出发,利用语料库收集和梳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英文版外交讲话,通过高频词、关键词、词语搭配等定量手段探讨中国如何建构四种身份:世界未来发展的强大贡献者、多边外交的倡导者、自强不息的民族复兴者以及世界和平的积极拥护者,从而塑造积极的国家形象。研究进一步指出相关身份和形象的建构与国情、国家需求、外交政策以及国际环境等密切相关。该研究旨在为语用身份论和语料库语言学提供更多言语证据,也为国家形象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交讲话 国家形象 语用身份 习近平治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宣翻译视域下《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古典诗文的韩译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唐颖聪 《韩国语教学与研究》 2024年第2期79-86,共8页
中国同世界各国的交流合作日益加强,其中对外宣传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韩译本中的古典诗文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详细分析,发现译本中采用了直译、意译、直译+结构转换、直译+汉字注释、直译+部分汉字注释、套... 中国同世界各国的交流合作日益加强,其中对外宣传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韩译本中的古典诗文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详细分析,发现译本中采用了直译、意译、直译+结构转换、直译+汉字注释、直译+部分汉字注释、套用+增译等翻译方法,使译文内容充分地传达给读者,这也为外宣翻译和其他党政文献翻译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治国 古典诗文 外宣翻译 翻译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识解理论视域下政治话语隐喻翻译——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为例
12
作者 杜嘉薇 田瑾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05-110,共6页
基于Langacker识解理论,探究《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隐喻翻译的识解过程。研究发现,详略度、聚焦、视角和想象性四个识解维度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隐喻翻译中均有体现;由于识解方式不同,译者在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的隐喻翻译... 基于Langacker识解理论,探究《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隐喻翻译的识解过程。研究发现,详略度、聚焦、视角和想象性四个识解维度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隐喻翻译中均有体现;由于识解方式不同,译者在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的隐喻翻译时所选用的翻译策略、方法与技巧也各不相同。基于识解理论探究译者的隐喻翻译认知过程,有助于揭示隐喻翻译过程中译者的认知模式,为政治话语的隐喻翻译提供新的认知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识解 治话语 隐喻翻译 习近平治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德文版中的翻译创造性探析
13
作者 廖峻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1-182,共12页
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多语种版本中,翻译创造性在语言转换、文化输出、交际效果等方面都有突出的体现,对其进行分析研究有利于深化对政治外宣文本的翻译和研究,契合了“三进”工作对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的要求。不论是从宏观层面梳理... 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多语种版本中,翻译创造性在语言转换、文化输出、交际效果等方面都有突出的体现,对其进行分析研究有利于深化对政治外宣文本的翻译和研究,契合了“三进”工作对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的要求。不论是从宏观层面梳理学界对翻译创造性的认识,还是在微观层面以第四卷德文版中译例为对象进行分析,都有助于深化对于创造性在外宣翻译中的产生机制及作用的认识,而“新颖性”“适当性”和“美学性”可以作为考察翻译创造性的三种维度,促使高校在语言和翻译教学中把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更好地发挥“三进”对高校外语课程思政建设的引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治国》(第四卷) 翻译创造性 “三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态度系统视角下《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英译的中国人民形象研究
14
作者 陈晓倩 夏娟 张海燕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56-62,74,共8页
中国人民形象的海外传播对中国大国形象构建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基于态度系统理论框架,借助UAM Corpus Tool,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及其英译本中的态度资源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和主题分析,发现原文与译文主要通过积极的判断资源评价和... 中国人民形象的海外传播对中国大国形象构建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基于态度系统理论框架,借助UAM Corpus Tool,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及其英译本中的态度资源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和主题分析,发现原文与译文主要通过积极的判断资源评价和塑造中国人民形象,具体体现在创造力强、爱好和平、勤劳勇敢和自强不息4个方面。在整个译介过程中,译者以遵循准确性为首要原则,充分考虑汉英语言差异,灵活采用一词多译、句型调整、语义融合等多种翻译策略与方法来转换态度资源,以确保译文的接受效果,帮助国际受众更好地理解中国人民形象的具体内涵。文章通过翻译实例分析我国政治文本中中国人民形象英译现状,以期为外宣翻译实践和研究提供有益镜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态度系统 习近平治国》英译 中国人民形象 语料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译者的“抉择”与“摇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韩译副文本索引研究
15
作者 金菊花 《东北亚外语研究》 2024年第2期107-117,共11页
副文本是翻译研究的重要领域。在中华文化走出去背景下,《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副文本研究有助于推进其翻译与国际传播。本文在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韩译本索引副文本进行分类和描写基础之上,结合社会心理学的角色理论,探析译者在... 副文本是翻译研究的重要领域。在中华文化走出去背景下,《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副文本研究有助于推进其翻译与国际传播。本文在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韩译本索引副文本进行分类和描写基础之上,结合社会心理学的角色理论,探析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译者主体性和三大身份扮演。研究表明:借助副文本理论,通过分析《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索引中的中国特色话语韩译,译者行为和话语建构得到了多维阐释,在实现中国特色话语有效译和精准译中译者发挥的作用也得以被揭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文本 译者行为 习近平治国》韩译本 中国特色话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译者主体性视角下级差资源“更”的重构研究——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日译本为例
16
作者 孙成志 史洪煜 《东北亚外语研究》 2024年第2期94-106,129,共14页
在中央文献翻译过程中,如何实现级差资源的评价意义重构,集中彰显了译者的翻译立场。本研究基于《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至第三卷)中日对译文本,从译者主体性视角探析级差资源“更”在中央文献日译过程中的重构方式及其背后的成因... 在中央文献翻译过程中,如何实现级差资源的评价意义重构,集中彰显了译者的翻译立场。本研究基于《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至第三卷)中日对译文本,从译者主体性视角探析级差资源“更”在中央文献日译过程中的重构方式及其背后的成因。研究发现:级差资源的跨语际重构在三卷中呈现出一定的历时一致性,当“更”用于提升后文评价意义的“强度”时,译者更倾向于采用零翻译,以合译、扩大语言单位等方式重构级差资源;而当“更”用于提升后文评价意义“量度”时,译者通常选择对应翻译,保留原文的级差资源。同时,译者在不同语势功能下,受语言单位、句式等客观受动性制约,适时调整翻译方式;在维护国家形象、增强意识形态意义表征等社会语境下,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重构级差资源的评价意义,以此增进目标读者的理解与接受度,提升对外话语的创造力、感召力和公信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者主体性 级差资源“更” 习近平治国 中央文献翻译 跨语际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三进”课程教学实践路径研究——以大学英语课程为例
17
作者 刘丽萍 《海外英语》 2024年第18期140-142,共3页
目前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多语种版本“三进”教改实践中,相关研究多集中于外语类专业课程,对于大多数非英语专业学生的通识必修课大学英语课程的“三进”研究却存在明显不足。文章尝试以大学英语课程作为切入点,探索《习近平谈治国... 目前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多语种版本“三进”教改实践中,相关研究多集中于外语类专业课程,对于大多数非英语专业学生的通识必修课大学英语课程的“三进”研究却存在明显不足。文章尝试以大学英语课程作为切入点,探索《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多语种版本“三进”课程的教学实践路径,以期为一线教师实施“三进”课程提供积极帮助,避免语言教学和思政育人“两张皮”现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进 习近平治国 多语种版本 大学英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诗词翻译的认同机制研究
18
作者 曾鸣瑜 朱义华 《海外英语》 2024年第24期44-46,共3页
政治文献中的诗词运用,可以让传统文化历久弥新,让文本语言生动形象,让思想理念深入人心。翻译时如何在目标语中尽可能还原诗词的修辞力量,唤起受众的情感共鸣与认同至关重要。本研究从伯克认同理论入手,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至四... 政治文献中的诗词运用,可以让传统文化历久弥新,让文本语言生动形象,让思想理念深入人心。翻译时如何在目标语中尽可能还原诗词的修辞力量,唤起受众的情感共鸣与认同至关重要。本研究从伯克认同理论入手,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至四卷为语料,对政治语境下诗词英译的认同机制进行探讨。研究发现,四卷中诗词英译的认同方式主要以同情认同和误同为主,并充分考虑中西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差异,以受众容易理解和接受的表达方式构建源语的修辞效果,展现中国政治理念、立场和观点,促使认同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文献 习近平治国 诗词翻译 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文本中的战争隐喻韩译策略研究——基于《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汉韩平行语料库
19
作者 孟庆鑫 李正实 《韩国语教学与研究》 2024年第2期143-150,共8页
本文基于《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多语数据库综合平台的汉韩平行语料库,以《习近平治国理政》(第一卷)中的战争隐喻为对象,对其韩译本中使用的隐喻翻译策略进行了定量和定性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原文共出现395个战争隐喻表达,韩译本使用了5... 本文基于《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多语数据库综合平台的汉韩平行语料库,以《习近平治国理政》(第一卷)中的战争隐喻为对象,对其韩译本中使用的隐喻翻译策略进行了定量和定性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原文共出现395个战争隐喻表达,韩译本使用了5种翻译策略,其中译为相同隐喻的占比最大,反映出政治语篇中战争隐喻的韩译策略主要采用异化来最大程度地保留原文的风格与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治国 战争隐喻 韩译策略 语料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目的论视域下《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翻译与国家形象构建研究
20
作者 陈晓倩 夏娟 《海外英语》 2024年第6期57-59,共3页
以目的论为研究视角,探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系列的翻译方法对中国国家形象构建的影响。研究发现译者以传达政治思想、树立中国大国形象为首要目的,拥有强烈的读者意识,在翻译过程中灵活使用意译、增译、省译等各种翻译方法,以提高译... 以目的论为研究视角,探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系列的翻译方法对中国国家形象构建的影响。研究发现译者以传达政治思想、树立中国大国形象为首要目的,拥有强烈的读者意识,在翻译过程中灵活使用意译、增译、省译等各种翻译方法,以提高译文的语内连贯性,帮助译文读者了解和接受原著的政治思想,感知真实、全面、立体的中国大国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的论 习近平治国 翻译研究 国家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