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习惯的法律治理模式之反思——一种大历史的内在视角 被引量:10
1
作者 张洪涛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9-66,共8页
如何制度化地化解法律与习惯的紧张、冲突与脱节,实质就是习惯的法律治理模式选择或设计的问题。这是任何国家尤其是我国转型社会更需要急迫解决的问题。近代以来的当政者和社会精英从国家的角度即外在视角,为中国社会选择了一种大陆法... 如何制度化地化解法律与习惯的紧张、冲突与脱节,实质就是习惯的法律治理模式选择或设计的问题。这是任何国家尤其是我国转型社会更需要急迫解决的问题。近代以来的当政者和社会精英从国家的角度即外在视角,为中国社会选择了一种大陆法系的习惯的立法治理模式。这种模式力图通过立法覆盖社会生活的所有领域,与普通法系相比显得刚性有余而弹性不足,以致不得不以频繁修改法律、补充立法解释以及法律试行的机制予以弥补,但仍不能有效地解决好法律与习惯的紧张、冲突与脱节。为此,引入一种大历史的"内在视角",从社会的角度对清末修律以来乃至当前法律移植,进行习惯的法律治理模式上的反思,具有结构性补充的意义。不论是从中国古代社会即昨天中国社会,还是从今天中国社会即转型社会,甚至明天中国社会即常态中国社会的角度,中国社会应该选择一种相对具有弹性的习惯的法律治理模式。这不仅被西方社会法律实践经验所佐证,而且为中国社会法律实践经验所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惯的法律治理模式 大历史 内在视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惯自在调整与习惯的法律化 被引量:19
2
作者 眭鸿明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3-29,共7页
传统习惯在社会制度构造中一般有"习惯自在调整"和"习惯法律化"(包括"认可式""嵌入式"两模式)两种形态。基于国家法调整的限度,"习惯自在调整"模式拥有充实的社会基础。传统社会向... 传统习惯在社会制度构造中一般有"习惯自在调整"和"习惯法律化"(包括"认可式""嵌入式"两模式)两种形态。基于国家法调整的限度,"习惯自在调整"模式拥有充实的社会基础。传统社会向来重视"习惯自在调整"模式对民间社会秩序的维持作用。这一模式饱含着诸多有益于当代社会主体私权保护的优异品性,蕴涵着"法律伦理主义"的价值取向。当然,中国古代依赖血缘组织的特有社会结构表明,社会调整既需要习惯自在调整,也需要习惯的法律化。"习惯法"和"嵌入式"的"习惯成文法"等两种习惯法律化模式,既能够表彰习惯的法律意义,使得法律制度认同、融会优异习惯规则,又符合现代社会的快节奏行动模式和法治化的体制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惯调整模式 民法制度 历史考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命令的发布与服从 被引量:1
3
作者 玛丽·帕克·福列特 刘俊生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02Z期48-50,共3页
行为模式影响命令的良性响应对某些人而言,发布命令(giving orders)似乎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他们期望自己发布命令并且命令能被毫无异议地执行。但是,许多英明的商界领导者却认为,命令的发布会遇到很多困难,要求下属无异议地遵从那些未... 行为模式影响命令的良性响应对某些人而言,发布命令(giving orders)似乎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他们期望自己发布命令并且命令能被毫无异议地执行。但是,许多英明的商界领导者却认为,命令的发布会遇到很多困难,要求下属无异议地遵从那些未获认可或理解的命令是一种糟糕的管理方式。另外,心理学以及我们的观察也表明,不仅无法通过命令或劝诫使把事情做得尽善尽美,而且即便与之讲道理,甚至使之从理智上相信命令的正确性,那也还是不够的。即使被管理者同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模式 毫无异议 GIVING 部门主管 做事方式 讲道理 买者 环型 ORDERS 习惯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节支增益的途径
4
作者 郭镔权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1989年第S2期63-64,共2页
1.抓折旧降支出在运输支出中不变支出占很大比重,我们分局这项支出历年都在70%以上,而折旧费又占不变支出的45%以上。这么大的支出过去由于习惯模式和大锅饭的影响,在管理上很少予以关注,显然折旧费的管理,对降低不变支出会产... 1.抓折旧降支出在运输支出中不变支出占很大比重,我们分局这项支出历年都在70%以上,而折旧费又占不变支出的45%以上。这么大的支出过去由于习惯模式和大锅饭的影响,在管理上很少予以关注,显然折旧费的管理,对降低不变支出会产生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惯模式 质次价高 部分收入 铁路职工 真实准确 集体资金 按级负责 引进技术 习惯做法 横向协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要在研究问题上多下些功夫
5
作者 刘民安 《新疆新闻界》 1991年第4期35-35,共1页
目前我们的记者、编辑研究问题的空气还不浓。因而反映在报纸上,真正研究和探讨问题的报道就比较少。产生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在于思想观念和工作方式上的滞后。改革开放以来,新事物层出不穷,新闻工作者原有的知识结构早已不适应新的情... 目前我们的记者、编辑研究问题的空气还不浓。因而反映在报纸上,真正研究和探讨问题的报道就比较少。产生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在于思想观念和工作方式上的滞后。改革开放以来,新事物层出不穷,新闻工作者原有的知识结构早已不适应新的情况。但是,至今新闻界有些同志仍囿于原有的知识框架,或者对社会热点问题视而不见,束缚在既定的报道范围之内;或者按照习惯模式,把新内容装入旧有的报道框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热点问题 新闻工作者 思想观念 工作方式 习惯模式 知识框架 新闻敏感性 知识结构 正面引导 中央领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题多解”和“多题一解”的运用
6
作者 罗东周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1993年第3期51-51,共1页
同一数学问题用不同的数学知识来解决和不同的数学问题用同一数学知识来处理,是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实践证明,在组织学生复习时,运用“一题多解”和“多题一解”使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多变化、全方位地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是培养... 同一数学问题用不同的数学知识来解决和不同的数学问题用同一数学知识来处理,是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实践证明,在组织学生复习时,运用“一题多解”和“多题一解”使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多变化、全方位地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是培养学生素质的有效措施。一、运用“一题多解”开拓学生思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同一数学问题用不同的数学知识来解答,我们称之“一题多解”。在复习时,为了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打破解题的习惯模式,变习惯性思维为发散性思维,我们可以将选定的某一习题,规定用不同的数学知识去解。例如:一列火车从甲站开往乙站,8小时行了全程的4/7,再行几小时可以到达乙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问题 学生思路 发散性思维 习惯模式 习惯性思维 实践证明 按比例分配 阴影部分 例解 工人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