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酸性气体吸收液中的二乙醇胺和甲基二乙醇胺 被引量:11
1
作者 杜进祥 王凤贵 +1 位作者 向东 陈昌惠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1-53,共3页
建立了用DB -WAX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同时直接分析酸性气体吸收液中二乙醇胺、甲基二乙醇胺的分析方法。结果表明 ,方法回收率为 98 0 7%~ 10 5 5 % ,相对标准偏差为 1 1%~ 5 3%。该方法准确、快速、简便 ,分离效果好 。
关键词 毛细管气相色谱 酸性气体吸收 乙醇胺 甲基二乙醇胺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衍生化气相色谱法测定早强剂中三乙醇胺含量 被引量:8
2
作者 李继民 张婷 邹宁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47-549,共3页
建立了衍生化气相色谱法定量分析水泥早强剂中三乙醇胺含量的方法。以丙三醇作为内标,采用HP-5毛细管柱分离样品,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测定三乙醇胺含量。三乙醇胺在0.2~5.0mg/mL范围内与三乙醇胺/内标的乙酰化物色谱峰面积的比值... 建立了衍生化气相色谱法定量分析水泥早强剂中三乙醇胺含量的方法。以丙三醇作为内标,采用HP-5毛细管柱分离样品,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测定三乙醇胺含量。三乙醇胺在0.2~5.0mg/mL范围内与三乙醇胺/内标的乙酰化物色谱峰面积的比值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96。方法检出限为42.6μg/mL,平均回收率为96.6%,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759%。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快速、准确等优点,可用于测定水泥早强剂中三乙醇胺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醇胺 早强剂 乙酰化 气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法测定酰胺类表面活性剂及其制品中微量乙醇胺 被引量:11
3
作者 李晓睿 姚晨之 严方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0-53,共4页
建立了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表面活性剂中单乙醇胺、二乙醇胺、三乙醇胺含量的方法。在试验条件下,单乙醇胺、二乙醇胺、三乙醇胺能很好地分离,采用保留时间定性、外标法定量。3种乙醇胺的质量浓度均在0.50~15.0g·L-1范围内与峰面积... 建立了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表面活性剂中单乙醇胺、二乙醇胺、三乙醇胺含量的方法。在试验条件下,单乙醇胺、二乙醇胺、三乙醇胺能很好地分离,采用保留时间定性、外标法定量。3种乙醇胺的质量浓度均在0.50~15.0g·L-1范围内与峰面积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4,0.999 6,0.999 5,检出限(3S/N)为0.71,0.63,0.97mg·L-1。方法用于1比1型,1比1.5型烷醇酰胺和十二烷基苯磺酰三乙醇胺3种样品分析,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5.2%~105%,96.4%~104%,96.4%~105%,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5)在1.1%~2.2%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 乙醇胺 表面活性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醇胺酯化法制备牛磺酸的新工艺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唐宏科 陈均志 +1 位作者 马宇 邹祥龙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79-282,共4页
对乙醇胺硫酸酯化法合成牛磺酸的工艺进行了改进 ,研究了各种因素对反应产率的影响。实验表明 ,当酯化反应中原料混合温度为 10℃ ,酸 /醇摩尔比为 1 1/ 1,带水剂甲苯与醇摩尔比为 5 / 1,而磺化反应中 ,先与氢氧化钠反应 ,碱 /酯摩尔比... 对乙醇胺硫酸酯化法合成牛磺酸的工艺进行了改进 ,研究了各种因素对反应产率的影响。实验表明 ,当酯化反应中原料混合温度为 10℃ ,酸 /醇摩尔比为 1 1/ 1,带水剂甲苯与醇摩尔比为 5 / 1,而磺化反应中 ,先与氢氧化钠反应 ,碱 /酯摩尔比为 2 5 / 1,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分别为 80℃和 6h ,再与亚硫酸钠反应 ,亚硫酸钠 /酯摩尔比为 1 2 5 /1,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分别为 40℃和 5h时 ,反应总产率为 61 2 % ,高于现行工艺的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醇胺酯化 制备 牛磺酸 新工艺 研究 乙-氨基乙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乙醇胺含量对化学浴法制备硫化铜薄膜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范希梅 张冯章 +4 位作者 李湘奇 邬小凤 范健 黄瑶翰 李广立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98-702,共5页
为了研究三乙醇胺(TEA)在化学水域沉积法工艺中的作用,本文以氯化铜,硫脲,氨水和三乙醇胺为原料,采用化学浴沉积法在玻璃基底表面成功制备了硫化铜薄膜.研究了三乙醇胺不同含量对薄膜的厚度、结构,、形貌和光学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反应... 为了研究三乙醇胺(TEA)在化学水域沉积法工艺中的作用,本文以氯化铜,硫脲,氨水和三乙醇胺为原料,采用化学浴沉积法在玻璃基底表面成功制备了硫化铜薄膜.研究了三乙醇胺不同含量对薄膜的厚度、结构,、形貌和光学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反应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三乙醇胺在反应中起到络合剂的作用,随着三乙醇胺含量的增加,反应诱导时间延长到23 min;沉积时间相同的情况下,组成薄膜的颗粒粒径变大且薄膜增厚240 nm,同时透射率呈现出减小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铜薄膜 化学浴沉积 乙醇胺 络合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停止流动法研究K_2FeO_4氧化乙醇胺的动力学 被引量:6
6
作者 高英 王之朴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70-76,共7页
用停止流动分光光度法在pH=9.89-10.70范围内,研究了商铁酸钾氧化乙醇胺反应的动力学及其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反应对高铁酸钾和乙醇胺均为一级;对OH^-为负分数级;离子强度对速率没有影响.提出了一个包含有离子与分子间通过氢桥进行双电... 用停止流动分光光度法在pH=9.89-10.70范围内,研究了商铁酸钾氧化乙醇胺反应的动力学及其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反应对高铁酸钾和乙醇胺均为一级;对OH^-为负分数级;离子强度对速率没有影响.提出了一个包含有离子与分子间通过氢桥进行双电子转移的反应机理,由此导出了能圆满解释所有实验事实的速率方程,并求得了有关的速率常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停止流动 高铁酸钾 乙醇胺 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均匀设计法优化乙醇胺脱氢反应的工艺条件
7
作者 郭杨龙 童列峰 +1 位作者 王筠松 卢冠忠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1655-1656,共2页
用均匀设计法对乙醇胺一步催化脱氢合成甘氨酸的催化反应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并对影响甘氨酸产率的有关因素进行了详细讨论,得到了最佳催化反应条件:水50.9 g,氢氧化钠28.3 g,乙醇胺29.4 ml,Raney Cu催化剂6.3 g,反应温度155℃,反应压力... 用均匀设计法对乙醇胺一步催化脱氢合成甘氨酸的催化反应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并对影响甘氨酸产率的有关因素进行了详细讨论,得到了最佳催化反应条件:水50.9 g,氢氧化钠28.3 g,乙醇胺29.4 ml,Raney Cu催化剂6.3 g,反应温度155℃,反应压力1.0 MPa,在此条件下,甘氨酸产率为98.1%.产物后处理时,酸化过程中要用盐酸调节pH到3左右,反应0.5 h后再用碳酸氢钠饱和溶液把pH回调到6左右,以使甘氨酸钠盐完全转化为甘氨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匀设计 乙醇胺 甘氨酸 Raney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C方法快速分析N-甲基二乙醇胺脱碳剂 被引量:4
8
作者 黎曙新 成文虎 +3 位作者 陈军华 马玉花 张彦 封顺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317-1321,共5页
建立了一种同时测定N-甲基二乙醇胺(MDEA)脱碳剂中MDEA和哌嗪(PIP)含量的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并采用GC-MS对实验结果进行了验证,同时考察了不同色谱柱、溶剂、脱水剂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使用Rtx-5毛细管色谱柱、氢火焰离子化... 建立了一种同时测定N-甲基二乙醇胺(MDEA)脱碳剂中MDEA和哌嗪(PIP)含量的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并采用GC-MS对实验结果进行了验证,同时考察了不同色谱柱、溶剂、脱水剂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使用Rtx-5毛细管色谱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以甲醇为溶剂,试样不经脱水处理,采用外标法定量,即可同时测定MDEA脱碳剂中MDEA和PIP的含量。测定结果为:MDEA脱碳剂原液中MDEA含量99.0%~99.3%(w),PIP含量10.1%~10.4%(w);MDEA脱碳剂工作液中MDEA含量为41.4%~42.9%(w),PIP含量为7.3%~8.2%(w);MDEA回收率为96.43%~99.98%,PIP回收率为96.64%~102.02%;MDEA检出限为0.21μg/L,PIP检出限为0.29μg/L。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分析速度快、准确、分离效果好、精密度高等特点,能满足工厂生产质检过程中的分析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甲基二乙醇胺脱碳剂 哌嗪 毛细管气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子吸收法测定二乙醇胺溶液中铁铜镍锌钙镁 被引量:2
9
作者 赵铁凯 王磊 +2 位作者 蒋岩 代跃利 张岩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CAS 2016年第1期50-53,共4页
采用空气-乙炔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二乙醇胺溶液中铁、铜、镍、锌、钙、镁的含量,研究了共存元素的干扰及消除办法,考察并选择了酸介质及最佳酸度。该方法操作简单、快速,灵敏度高,准确度好,各元素回收率在94%~106%之间,相对标准偏... 采用空气-乙炔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二乙醇胺溶液中铁、铜、镍、锌、钙、镁的含量,研究了共存元素的干扰及消除办法,考察并选择了酸介质及最佳酸度。该方法操作简单、快速,灵敏度高,准确度好,各元素回收率在94%~106%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醇胺 原子吸收光谱 金属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二乙醇胺法脱硫与砜胺法脱硫在生产装置上的对比
10
作者 张化 张杰杉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1988年第3期12-17,共6页
甲基二乙醇胺(MDEA)法是为适应低含硫、高碳硫比气体脱硫而采用的选择性脱硫新方法,已分别在四川、山东等地用于工业性生产.川东天然气净化总厂垫江分厂于1987年改造为MDEA法脱硫,到大修前运行了八个月(中间曾小修一次).现与1986年同期... 甲基二乙醇胺(MDEA)法是为适应低含硫、高碳硫比气体脱硫而采用的选择性脱硫新方法,已分别在四川、山东等地用于工业性生产.川东天然气净化总厂垫江分厂于1987年改造为MDEA法脱硫,到大修前运行了八个月(中间曾小修一次).现与1986年同期生产情况下的砜胺法作一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二乙醇胺 脱硫 砜胺 生产装置 天然气净化 气体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甲基二乙醇胺检测方法改进
11
作者 石丽丽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2年第19期126-126,共1页
N-甲基二乙醇胺主要用于我厂甲醇吹除气人工提取煤制天然气装置脱碳单元中的脱酸处理,可经工艺处理反复使用。根据厂家提供的方法存在的缺点,现将其检测方法改进,该方法准确度高、分析速率快,能及时准确的为工艺提供所需数据。
关键词 N-甲基二乙醇胺 气相色谱 毛细柱 外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乙醇胺法对低含硫天然气脱硫的适应性探讨及改进意见
12
作者 关昌伦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1980年第3期39-49,共11页
<正> 一适应性探论由于一乙醇胺(MEA)法具有工艺上成熟,溶剂吸收酸气能力较强和方法简便等优点,是目前国内外天然气净化普遍采用的工艺方法。其适应范围较广,据报导,美国 MEA 法处理含硫天然气最通常的一些准则为原料气中 H_2S ... <正> 一适应性探论由于一乙醇胺(MEA)法具有工艺上成熟,溶剂吸收酸气能力较强和方法简便等优点,是目前国内外天然气净化普遍采用的工艺方法。其适应范围较广,据报导,美国 MEA 法处理含硫天然气最通常的一些准则为原料气中 H_2S 含量由4格令/100标英尺~3(96.74毫克/标米~3)到总酸气含量为15%(分子);加拿大西部各工厂,用 MEA 法处理的天然气,H_2S/CO_2比值由1:70到高达20:1。因而该方法基本是能适应四川CO_2含量相对较高的“低含硫”气体的气质情况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醇胺 低含硫天然气 脱硫 适应性 改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醇胺、二乙醇胺和二甘醇胺脱硫法
13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1980年第1期26-32,共7页
胺脱硫法广泛用于脱除天然气流中的H_2S和CO_2。单乙醇胺法(简称MEA)已使用了多年。在1930年,乙醇胺法(Girbitol)首先工业化。近年来,二乙醇胺法(简称DEA)对气体加工也是很有利的。两种处理方法实质上使用同样的装置。单乙醇胺和二乙醇... 胺脱硫法广泛用于脱除天然气流中的H_2S和CO_2。单乙醇胺法(简称MEA)已使用了多年。在1930年,乙醇胺法(Girbitol)首先工业化。近年来,二乙醇胺法(简称DEA)对气体加工也是很有利的。两种处理方法实质上使用同样的装置。单乙醇胺和二乙醇胺脱硫法佩勒(Perry)连续介绍了胺脱硫法,并指出用MEA和DEA在设计计算时的差别,主要如下: 过程概述参看图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醇胺 乙醇胺 二甘醇胺 脱硫 天然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二乙醇胺脱硫法
14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1980年第1期33-40,共8页
对气体加工厂的目前的及可能的烟囱排放标准迫使气体加工者密切关注气体脱硫、硫磺回收和尾气处理的更适合的方法。甲基二乙醇胺脱除H_2S 甲基二乙醇胺(简称MDEA)已为某些研究者研究并发展成工业过程。MDEA不都完全具有所希望的理想溶... 对气体加工厂的目前的及可能的烟囱排放标准迫使气体加工者密切关注气体脱硫、硫磺回收和尾气处理的更适合的方法。甲基二乙醇胺脱除H_2S 甲基二乙醇胺(简称MDEA)已为某些研究者研究并发展成工业过程。MDEA不都完全具有所希望的理想溶剂的特性,伹它具有有利于综合平衡的性质。当探索通用的酸气脱除过程时,低能量的需要并结合有利的选择性和生产能力,使该过程值得认真评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二乙醇胺 脱硫 工艺流程 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苍子核油基月桂酰二乙醇胺的合成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湘洲 周军 +1 位作者 杨国恩 胡伟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61-65,71,共6页
为合理利用山苍子核油,减少工业油脂对食用油的依赖,以提取于山苍子核仁的月桂酸为原料,甲醇钠为催化剂,2步法合成了月桂酰二乙醇胺,运用HPLC法快速测定合成产物中月桂酰二乙醇胺的含量。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正交试验设计优化了合成工... 为合理利用山苍子核油,减少工业油脂对食用油的依赖,以提取于山苍子核仁的月桂酸为原料,甲醇钠为催化剂,2步法合成了月桂酰二乙醇胺,运用HPLC法快速测定合成产物中月桂酰二乙醇胺的含量。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正交试验设计优化了合成工艺,获得了优化工艺条件:第1步反应时间3 h、反应温度140℃、料液摩尔比1∶1;第2步反应时间2 h、反应温度90℃、原料与二乙醇胺摩尔比1∶0.6、催化剂用量1.0%。依据GB/T 15046—1994测定了合成产物的活性物含量、胺值等指标,符合国标的优级品要求,红外光谱(IR)检测证实合成产物为月桂酰二乙醇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苍子核油月桂酸 2步合成 月桂酰二乙醇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羧甲基化法合成油酸单乙醇酰胺醚羧酸盐 被引量:7
16
作者 王培义 赵小红 张应军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1期1-4,共4页
以油酸为起始原料,经酰胺化和羧甲基化反应制得了油酸单乙醇酰胺醚羧酸盐(OAEC).正交实验考察了投料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对羧甲基化反应的影响.最佳工艺条件为:n(油酸单乙醇酰胺)∶n(氯乙酸钠)∶n(NaOH)=1∶1.55∶3.5... 以油酸为起始原料,经酰胺化和羧甲基化反应制得了油酸单乙醇酰胺醚羧酸盐(OAEC).正交实验考察了投料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对羧甲基化反应的影响.最佳工艺条件为:n(油酸单乙醇酰胺)∶n(氯乙酸钠)∶n(NaOH)=1∶1.55∶3.5,65℃反应4 h.在此条件下,油酸单乙醇酰胺的平均转化率达95.94%.IR分析表明合成产物为目的产物,HPLC分析表明产物纯度较高.产物OAEC的表面张力为29.06 mN/m,发泡力为64 mm,去污力为16.90,属低泡温和型表面活性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酸单乙醇酰胺醚羧酸盐 羧甲基化 烷醇酰胺醚羧酸盐 羧酸盐 油酸 乙醇胺 氯乙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脱硫脱碳工艺发展进程的回顾——甲基二乙醇胺现居一支独秀地位 被引量:58
17
作者 王开岳 《天然气与石油》 2011年第1期15-21,6,共7页
简要回顾了天然气脱硫脱碳工艺的发展历程,评介了四大类工艺,尤其是胺法。20世纪80年代获得工业应用的甲基二乙醇胺,尤其在我国,取得重大节能及经济效益,现处于一枝独秀地位。介绍了我国天然气净化厂使用的脱硫脱碳工艺结构及国外近期... 简要回顾了天然气脱硫脱碳工艺的发展历程,评介了四大类工艺,尤其是胺法。20世纪80年代获得工业应用的甲基二乙醇胺,尤其在我国,取得重大节能及经济效益,现处于一枝独秀地位。介绍了我国天然气净化厂使用的脱硫脱碳工艺结构及国外近期在甲基二乙醇胺领域取得的进展和获得的认识,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脱硫脱碳 甲基二乙醇胺 发展进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钼酸钠和三乙醇胺对45~#钢的缓蚀作用研究 被引量:14
18
作者 王昕 张春丽 王艳军 《沈阳工业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89-91,65,共4页
利用极化曲线法研究了钼酸钠以及钼酸钠和三乙醇胺以特定的配比形成的复合缓蚀剂对45~#钢的缓蚀作用。实验结果发现:单独使用钼酸钠时,缓蚀效果不明显;钼酸钠与三乙醇胺共同作用时,钝化区显著增宽,缓蚀效果提高,且所需剂量更少,表明钼... 利用极化曲线法研究了钼酸钠以及钼酸钠和三乙醇胺以特定的配比形成的复合缓蚀剂对45~#钢的缓蚀作用。实验结果发现:单独使用钼酸钠时,缓蚀效果不明显;钼酸钠与三乙醇胺共同作用时,钝化区显著增宽,缓蚀效果提高,且所需剂量更少,表明钼酸钠和三乙醇胺共同作用在去离子水中及含5×10^(-3)g/Lcl^-的去离子水中具有明显的协同缓蚀作用,当钼酸钠为300mg/L,三乙醇胺也为300mg/L时,协同缓蚀效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钼酸钠 乙醇胺 45#钢 缓蚀作用 极化曲线 去离子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乙醇胺碳点的合成及其与柳氮磺吡啶相互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艳妮 马红燕 王文山 《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第2期37-41,共5页
以乳化剂三乙醇胺为原料,在微波条件下合成了氮掺杂的碳量子点(NCDs),并通过光谱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pH=6.37的Britton-Robison(B-R)缓冲介质中柳氮磺吡啶(SSZ)对NCDs的荧光有规律的猝灭,据此建立了定量测定SSZ的新体系。... 以乳化剂三乙醇胺为原料,在微波条件下合成了氮掺杂的碳量子点(NCDs),并通过光谱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pH=6.37的Britton-Robison(B-R)缓冲介质中柳氮磺吡啶(SSZ)对NCDs的荧光有规律的猝灭,据此建立了定量测定SSZ的新体系。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体系荧光猝灭值ΔF与SSZ的浓度在0.4~10μ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42),检出限(S/N=3)为0.11μmol/L,相对标准偏差为0.25%,该方法对于片剂中SSZ的含量测定比较满意,加标回收率为97.50%~103.1%。通过对该体系猝灭机理的探讨表明,SSZ以动态方式猝灭了NCDs的荧光。根据Stern-Volmer方程确定了二者的结合比为1∶1,热力学公式得出ΔH>0,ΔS>0,ΔG<0,表明SSZ和NCDs之间为疏水作用力,反应自发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醇胺 碳量子点 微波 柳氮磺吡啶 动态猝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SiW_(11)Zn/三乙醇胺的非等温热分解反应动力学
20
作者 马荣华 付金翠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66-471,共6页
合成了Keggin结构锌取代杂多钨硅酸盐三乙醇胺电荷转移配合物α-Si W11Zn/TEA,用元素分析,IR,XRD和TG-DTG对其进行了表征。同时,采用TG-DTG技术研究了标题化合物在氮气气氛中的热分解机理及非等温动力学,结果表明,α-Si W11Zn/TEA的分... 合成了Keggin结构锌取代杂多钨硅酸盐三乙醇胺电荷转移配合物α-Si W11Zn/TEA,用元素分析,IR,XRD和TG-DTG对其进行了表征。同时,采用TG-DTG技术研究了标题化合物在氮气气氛中的热分解机理及非等温动力学,结果表明,α-Si W11Zn/TEA的分解反应共有3个阶段,第一阶段分解反应的表观活化能Ea与指前因子ln A分别为:4.81k J·mol-1和7.36 min-1,机理函数为G(α)=α+(1-α)ln(1-α);第二步分解过程的表观活化能Ea与指前因子ln A分别为:7.27 k J·mol-1和11.48min-1,机理函数为:G(α)=[-ln(1-α)]0.1;第三步分解过程的表观活化能Ea与指前因子ln A分别为17.16 k J·mol-1和8.999 min-1机理函数为:G(α)=1-(1-α)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多钨酸盐 热分解动力学 等转化率 乙醇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