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荞麦乙酸乙酯萃取物化学成分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13
1
作者 赵利琴 张小平 张朝凤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16-22,共7页
目的:对蓼科荞麦属植物金荞麦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方法:采用硅胶色谱、凝胶色谱和重结晶等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纯化了13个化合物,通过波谱鉴定分别为:赤杨酮(化合物1)、异鼠李素(化... 目的:对蓼科荞麦属植物金荞麦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方法:采用硅胶色谱、凝胶色谱和重结晶等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纯化了13个化合物,通过波谱鉴定分别为:赤杨酮(化合物1)、异鼠李素(化合物2)、槲皮素(化合物3)、槲皮素-3-O-鼠李糖苷(化合物4)、圣草酚(化合物5)、儿茶素(化合物6)、3,5-二甲氧基苯甲酸-4-O-葡萄糖苷(化合物7)、丁香酸(化合物8)、对羟基苯甲醛(化合物9)、琥珀酸(化合物10)、N-反式香豆酰酪胺(化合物11)、β-谷甾醇(化合物12)和胡萝卜苷(化合物13)。结论:圣草酚、3,5-二甲氧基苯甲酸-4-O-葡萄糖苷和N-反式香豆酰酪胺是在金荞麦属内首次发现,丁香酸是种内首次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荞麦 乙酸乙酯萃取 化学成分 分离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茜草根乙酸乙酯萃取物的分离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杨红红 符悦冠 +3 位作者 肖烽 熊金艳 吕中 陈嵘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12期1-5,共5页
研究了中药茜草根中分离出具有较高抗氧化活性的组分.主要采用吸附柱层析法,经不同的洗脱体系,从茜草根乙酸乙酯萃取物(I)中分离得到较纯组分(VAGJT);运用硅胶薄层色谱(TLC)及高效液相色谱(HPLC)对该组分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并采用铁离... 研究了中药茜草根中分离出具有较高抗氧化活性的组分.主要采用吸附柱层析法,经不同的洗脱体系,从茜草根乙酸乙酯萃取物(I)中分离得到较纯组分(VAGJT);运用硅胶薄层色谱(TLC)及高效液相色谱(HPLC)对该组分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并采用铁离子还原(FRAP)法,硫代巴比妥酸(TBA)法和二苯代苦味酰基自由基(DPPH)法对VAGJT及茜草根乙酸乙酯萃取物(I)的抗氧化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组分VAGJT的TLC结果显示只有一个斑点,HPLC结果有三个强峰且保留时间相差较小;VAGJT及茜草根乙酸乙酯萃取物(I)的抗脂质过氧化能力均高于抗坏血酸(Vc),且VAGJT清除自由基能力及铁还原能力均高于茜草根乙酸乙酯萃取物(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茜草根 乙酸乙酯萃取 分离 洗脱体系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辐射预处理提取花叶滇苦菜总黄酮工艺及其乙酸乙酯萃取物的抑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陈睿 钟茂程 +1 位作者 杨燕红 陈旭波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20-126,共7页
为了探讨微波辐射预处理提取花叶滇苦菜总黄酮的工艺优化及其总黄酮提取液乙酸乙酯萃取物的抑菌活性,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定总黄酮提取最佳工艺;参照CLSI标准测定乙酸乙酯萃取物对铜绿假单胞菌(ATCC9027)、铜绿假单胞菌耐药... 为了探讨微波辐射预处理提取花叶滇苦菜总黄酮的工艺优化及其总黄酮提取液乙酸乙酯萃取物的抑菌活性,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定总黄酮提取最佳工艺;参照CLSI标准测定乙酸乙酯萃取物对铜绿假单胞菌(ATCC9027)、铜绿假单胞菌耐药菌(PA1)、金黄色葡萄球(ATCC29213)、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菌(SA1)、大肠杆菌(ATCC25922)等5种细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花叶滇苦菜地上部分总黄酮提取的最佳工艺为:微波辐射时间为120 s,微波功率为350 W,乙醇浓度为60%,水浴温度70℃,料液比1∶40 g/m L,水浴时间为60 min,此时,黄酮得率为38.328 mg/g。地下部分总黄酮提取的最佳工艺为:微波辐射时间为90 s,微波辐射功率为490 W,乙醇浓度为70%,料液比1∶30 g/m L,水浴温度为80℃,水浴时间为90 min,其黄酮得率为7.232 mg/g。乙酸乙酯萃取物具备一定抑菌活性,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菌的MIC分别为4(地上部分)和8 mg/m L(地下部分)。当浓度低于16 mg/m L时,对铜绿假单胞菌、铜绿假单胞菌耐药菌和大肠杆菌均无抑制作用。微波辐射预处理对花叶滇苦菜总黄酮的提取具有指导意义,总黄酮提取液乙酸乙酯萃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辐射预处理 总黄酮 花叶滇苦菜 乙酸乙酯萃取物抑菌活性 地上部分 地下部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迷迭香乙酸乙酯萃取物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的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胡还甫 宋旭日 刘刚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69-72,共4页
为研究迷迭香乙酸乙酯萃取物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的保护作用机制,采用DSS建立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各组分别给予低、中、高剂量的迷迭香乙酸乙酯萃取物,连续给药2周,检测TLR4、TNF-α、MD2、IL-13、IL-8、IL-10水平及结肠组织病理学变... 为研究迷迭香乙酸乙酯萃取物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的保护作用机制,采用DSS建立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各组分别给予低、中、高剂量的迷迭香乙酸乙酯萃取物,连续给药2周,检测TLR4、TNF-α、MD2、IL-13、IL-8、IL-10水平及结肠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显示,迷迭香乙酸乙酯萃取物中、高剂量能明显降低TLR4、TNF-α、MD2、IL-8水平,提升IL-13、IL-10水平(P<0.05),改善大鼠溃疡性结肠模型结肠病理改变。说明迷迭香乙酸乙酯萃取物对溃疡性结肠炎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迭香 乙酸乙酯萃取 溃疡性结肠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桦褐孔菌乙酸乙酯萃取物对朊病毒复制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
5
作者 王琳 姚强 +5 位作者 杨微 陈嘉 胡超 夏影 陈志宝 陈操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23-30,共8页
探究桦褐孔菌乙酸乙酯萃取物对朊病毒复制的影响及潜在作用机制。采用Cell Counting Kit-8(CCK-8)方法对桦褐孔菌二氯甲烷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和正丁醇萃取物进行细胞毒性评价,得到最大作用浓度;应用三种萃取物的安全浓度(0.1×2... 探究桦褐孔菌乙酸乙酯萃取物对朊病毒复制的影响及潜在作用机制。采用Cell Counting Kit-8(CCK-8)方法对桦褐孔菌二氯甲烷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和正丁醇萃取物进行细胞毒性评价,得到最大作用浓度;应用三种萃取物的安全浓度(0.1×2^(−14)~0.1×2^(−8) mg/mL)处理SMB-S15细胞,通过PrP特异性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试验检测不同萃取物对朊病毒复制的影响;对乙酸乙酯萃取物处理细胞后的活性氧、过氧化氢及相关抗氧化因子水平进行测定。结果显示,桦褐孔菌二氯甲烷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和正丁醇萃取物的最大作用浓度为0.1×2^(−8) mg/mL,在该浓度下处理细胞3 d,发现乙酸乙酯萃取物可抑制朊病毒复制(P<0.01),而二氯甲烷萃取物及正丁醇萃取物对朊病毒复制没有影响。进一步发现,乙酸乙酯萃取物可降低活性氧和过氧化氢水平,增加HO-1、GCLC蛋白表达,升高SOD活性和总谷胱甘肽水平,以上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本研究表明桦褐孔菌乙酸乙酯萃取物具有抑制朊病毒复制作用,且此抑制作用可能与激活Nrf2信号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桦褐孔菌 乙酸乙酯萃取 朊病毒 抗氧化作用 Nrf2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猴头菇醇提物乙酸乙酯萃取相组分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3
6
作者 周春晖 黄越 +2 位作者 刘婷婷 戴宏杰 黄惠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32-37,共6页
研究了猴头菇中具有较好抗氧化特性的醇提物乙酸乙酯萃取相的化学成分。采用硅胶柱层析以及半制备HPLC法对猴头菇醇提物的乙酸乙酯萃取相进行分离纯化,将纯化得到的单体化合物进行结构表征和鉴定。结果表明,分离鉴定得到5个明确的化合物... 研究了猴头菇中具有较好抗氧化特性的醇提物乙酸乙酯萃取相的化学成分。采用硅胶柱层析以及半制备HPLC法对猴头菇醇提物的乙酸乙酯萃取相进行分离纯化,将纯化得到的单体化合物进行结构表征和鉴定。结果表明,分离鉴定得到5个明确的化合物,分别为油酸(Oleic acid,化合物H1)、正二十九烷(n-Nonacosane,化合物H3)、尿苷(Uridine,化合物H4)、以及属于异苯并呋喃酮衍生物的猴头菇子实体次生代谢产物Hericenone I(化合物H2)和Hericenone J(化合物H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猴头菇 乙酸乙酯萃取 化学成分 结构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壳乙酸乙酯萃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菌作用及机理 被引量:2
7
作者 曹瑶 戚馨月 +1 位作者 汪海峰 周建新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38-144,共7页
以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6538(Staphylococcus aureus ATCC 6538)为指示菌,通过滤纸片法、稀释涂布平板法和电子显微镜扫描法等研究花生壳乙酸乙酯萃取物的抗菌效果和机理。结果表明:花生壳乙酸乙酯萃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为(... 以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6538(Staphylococcus aureus ATCC 6538)为指示菌,通过滤纸片法、稀释涂布平板法和电子显微镜扫描法等研究花生壳乙酸乙酯萃取物的抗菌效果和机理。结果表明:花生壳乙酸乙酯萃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为(9.54±0.78)mm,最低抑菌浓度(MIC)为0.80 mg/mL,最低杀菌浓度(MBC)为6.40 mg/mL;能够导致指示菌生长曲线的延滞期变长、最大比生长速率和最大生长量降低;进一步研究表明乙酸乙酯萃取物能导致指示菌细胞壁破裂和细胞膜通透性增加,从而影响细胞生理功能,达到抗菌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壳乙酸乙酯萃取 金黄色葡萄球菌 抗菌作用 抗菌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酸乙酯萃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测定成品金锭中的痕量元素 被引量:2
8
作者 吕红 《新疆有色金属》 2015年第2期89-90,92,共3页
通过研究并建立了在同一体系中经溶剂萃取后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测定成品金锭中31种杂质元素的方法。仪器检测限为0.0005~0.0798μg/m L,方法检测限为0.2~1.0μg/m L。改进后分析结果更加精确,提高了实验室分析水平,缩短了... 通过研究并建立了在同一体系中经溶剂萃取后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测定成品金锭中31种杂质元素的方法。仪器检测限为0.0005~0.0798μg/m L,方法检测限为0.2~1.0μg/m L。改进后分析结果更加精确,提高了实验室分析水平,缩短了工作时间、减小劳动强度、减少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 成品金锭 杂质元素 乙酸乙酯萃取 介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籽木乙酸乙酯萃取部位的体内外抗炎作用及机制
9
作者 杨锐 卢光衣 +3 位作者 张倩茹 陈帅 何红平 蒋华夷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7期42-46,共5页
目的探讨斑籽木乙酸乙酯萃取部位(BSEA)的体内外抗炎作用及机制。方法将48只雌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及BSEA高、中、低剂量组。阳性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400 mg/kg灌胃,BSEA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176、88、44 m... 目的探讨斑籽木乙酸乙酯萃取部位(BSEA)的体内外抗炎作用及机制。方法将48只雌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及BSEA高、中、低剂量组。阳性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400 mg/kg灌胃,BSEA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176、88、44 mg/kg浸膏灌胃,模型组给予等体积0.5%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灌胃,均每天1次,连续灌胃5 d。用角叉菜胶制备小鼠足跖肿胀模型,以足跖肿胀度、足跖肿胀抑制率为观察指标,分析BSEA的体内抗炎作用;对BSEA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观察化合物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内一氧化氮(NO)生成的抑制作用,评价单体成分的体外抗炎活性;用分子对接技术分析活性成分的抗炎作用机制。结果连续灌胃给药5 d,小鼠未出现异常,表明受试样品在实验所设定的剂量条件下对小鼠的正常生命活动无影响。与模型组比较,阳性对照组、BSEA高剂量组、BSEA中剂量组足肿胀度低(P均<0.05);与阳性对照组比较,BSEA中、低剂量组足肿胀度高(P均<0.05),而高剂量组足肿胀度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对照组及BSEA高、中、低剂量组肿胀抑制率分别为45.56%、35.57%、27.24%、14.19%。从斑籽木BSEA中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3-反式-6,7,4′-三甲氧基黄烷醇(1)、α-亚麻酸(2)、亚麻酸甲酯(3)、甘油亚麻酸酯(4);化合物2对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内NO的生成有一定抑制作用,半数抑制浓度为(22.79±1.48)μmol/L,且其与炎症相关靶标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过氧化物酶体增长物激活受体α(PPARα)、核转录因子-κB(NF-κB)、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具有较好的亲和力,结合能分别为-7.3、-6.7、-6.4、-6.2、-5.9 kCal/mol。结论BSEA具有较好的体内外抗炎作用,首次从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4,化合物2具有潜在的抗炎作用,其可能通过iNOS、PPARα、NF-κB、IL-1β、TNF-α发挥抗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籽木 乙酸乙酯萃取部位 体内抗炎作用 体外抗炎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酸乙酯萃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分析金锭中的杂质元素
10
作者 黄树婷 《世界有色金属》 2022年第6期159-161,共3页
为提升企业金锭生产及检验分析能力,有必要对金锭产品中的杂质元素含量进行测定。本文从部分企业收集3个金锭样品进行实验,用乙酸乙酯萃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分析金锭中的银、铜、铁、铅、锑、铋、钯、镁、镍、锰和铬等... 为提升企业金锭生产及检验分析能力,有必要对金锭产品中的杂质元素含量进行测定。本文从部分企业收集3个金锭样品进行实验,用乙酸乙酯萃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分析金锭中的银、铜、铁、铅、锑、铋、钯、镁、镍、锰和铬等元素含量,结果显示金锭样品中杂质元素含量远低于金锭成分标准含量,可达到IC—Au99.99金锭标准。该分析方法效率快、成本低且精确度高,可满足大规模的金锭成分测试,在金锭生产中可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酸乙酯萃取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 金锭 杂质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慈菇的乙酸乙酯、石油醚、氯仿萃取物挥发性成分鉴定
11
作者 初雨萌 李迪佳 +3 位作者 李雅静 姚芳 张子英 高瑞霞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36期45-50,共6页
目的鉴定山慈菇的乙酸乙酯、石油醚、氯仿萃取物中的挥发性成分。方法取3 kg山慈菇加工成粉末,分别以乙酸乙酯、石油醚、氯仿萃取,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对乙酸乙酯萃取物、石油醚萃取物、氯仿萃取物中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与... 目的鉴定山慈菇的乙酸乙酯、石油醚、氯仿萃取物中的挥发性成分。方法取3 kg山慈菇加工成粉末,分别以乙酸乙酯、石油醚、氯仿萃取,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对乙酸乙酯萃取物、石油醚萃取物、氯仿萃取物中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与鉴定。结果山慈菇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共鉴定出51种化合物,以儿茶酚含量最高,其次是4-羟基苯甲醛、2-乙基-3-甲基吡嗪、Phenol,4-(ethoxymethyl)-、肉桂酸、间羟基苯甲酸等;山慈菇石油醚萃取物共鉴定出35种化合物,包括肉桂酸、棕榈酸丁酯、十七酸甲酯、油酸、亚油酸等;山慈菇氯仿萃取物共鉴定出28种化合物,包括Phenol,4-(ethoxymethyl)-、2,6-二甲氧基苯酚、2-乙基-3-甲基吡嗪、肉桂酸等。结论在山慈菇乙酸乙酯、石油醚、氯仿萃取物中抗癌挥发性成分都发现了肉桂酸,在山慈菇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发现了香草酸、间羟基苯甲酸、4-羟基苯甲醛等抗癌成分。山慈菇不同萃取物中首次发现儿茶酚、2-乙基-3-甲基吡嗪、Phenol,3-甲基环戊烷-1,2-二酮、甲基环戊烯醇酮、棕榈酸丁酯、十七酸甲酯、油酸、亚油酸、2,6-二甲氧基苯酚、2-乙基-3-甲基吡嗪等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慈菇 乙酸乙酯萃取 石油醚 氯仿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挥发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叶咖啡碱分离提取新技术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周志 汪兴平 +1 位作者 莫开菊 张家年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105-107,共3页
本文以中、低档绿茶为原料,研究了咖啡碱分离提取技术,结果表明:微波水提结合乙酸乙酯萃取应用于茶叶中咖啡碱的提取具有短时、高效、产品无毒性等优点.确定咖啡碱最佳萃取条件为:供试液中NaCl浓度0.2%,二倍量的乙酸乙酯萃取三次,咖啡... 本文以中、低档绿茶为原料,研究了咖啡碱分离提取技术,结果表明:微波水提结合乙酸乙酯萃取应用于茶叶中咖啡碱的提取具有短时、高效、产品无毒性等优点.确定咖啡碱最佳萃取条件为:供试液中NaCl浓度0.2%,二倍量的乙酸乙酯萃取三次,咖啡碱萃取率达95.14%.经升华纯化后,咖啡碱得率为1.2%,纯度为98.2%:紫外光谱分析证实,该工艺分离对咖啡碱制品的化学结构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咖啡碱 分离 新技术 医用 微波 乙酸乙酯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诃子果实活性成分提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CHOGSOM Munkh-Amgalan 胡亚玲 +2 位作者 文先 刘雅丽 陈贵林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4年第3期942-946,共5页
目的研究诃子果实不同萃取物及乙酸乙酯相各分离部分的抗氧化活性差异。方法用超声波法提取诃子果实的活性成分,依次用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比较不同萃取物的得率、总酚含量并采用DPPH法和ABTS法测定其抗氧化活性,抗坏血酸(VC)作为阳... 目的研究诃子果实不同萃取物及乙酸乙酯相各分离部分的抗氧化活性差异。方法用超声波法提取诃子果实的活性成分,依次用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比较不同萃取物的得率、总酚含量并采用DPPH法和ABTS法测定其抗氧化活性,抗坏血酸(VC)作为阳性对照。结果乙酸乙酯萃取物得率、总酚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均显著高于其余萃取物(P<0.05)。将乙酸乙酯萃取物通过Toyoperal 40-C柱进一步分离得到8个部分(Fragment 1-Fragment 8),其中Fragment 8和Fragment 2的抗氧化活性均高于VC,且Fragment 2的得率为Fragment 8的3.33倍。结论诃子果实不同萃取物抗氧化活性不同,其中乙酸乙酯萃取物的抗氧化活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诃子果实 分离 乙酸乙酯萃取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淀粉芽孢杆菌抑菌物质粗提取的优化及分析 被引量:9
14
作者 兰宝锋 王睿 +2 位作者 何双 周礼芹 蒙健宗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95-199,共5页
为探究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A13抑菌物质适宜提取方法,分别采用硫酸铵盐析法、酸沉淀法、甲醇抽提法、乙酸乙酯萃取法进行抑菌粗提液的制备,并通过SuperdexTM75凝胶层析柱分离纯化。结果表明,以80%饱和硫酸铵法... 为探究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A13抑菌物质适宜提取方法,分别采用硫酸铵盐析法、酸沉淀法、甲醇抽提法、乙酸乙酯萃取法进行抑菌粗提液的制备,并通过SuperdexTM75凝胶层析柱分离纯化。结果表明,以80%饱和硫酸铵法制备粗提液抑菌效果最佳,抑菌圈直径为23.67 mm,蛋白质量浓度最高,为582.50μg/mL,其回收率为17.8%;以甲醇抽提法制备粗提液的抑菌圈直径为25.17 mm,其回收率最高,为32.1%,蛋白质量浓度为505.00μg/mL;以酸沉淀法制备粗提液的抑菌圈直径为22.67 mm,其回收率与蛋白质量浓度分别为13.7%与273.75μg/mL;以乙酸乙酯法制备粗提液时,乙酸乙酯与发酵液为3∶1(V/V)的抑菌效果最佳,抑菌圈直径为25.5 mm,并且其回收率和蛋白质量浓度分别为23.6%和255.20μg/mL。因此,硫酸铵盐析法为粗提解淀粉芽孢杆菌A13抑菌物质的适宜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淀粉芽孢杆菌 硫酸铵盐析 酸沉淀 甲醇抽提 乙酸乙酯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柿叶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程建宇 钟晓红 +1 位作者 陆英 袁沛 《湖南农业科学》 2013年第4期43-46,共4页
以干柿叶为试材,依次采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溶剂萃取其醇提物,测定各组分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并对活性抑制最强的组分进行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乙酸乙酯萃取物的酶活性抑制率最高,达到89.83%,其能在短时间内与酶快速结合... 以干柿叶为试材,依次采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溶剂萃取其醇提物,测定各组分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并对活性抑制最强的组分进行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乙酸乙酯萃取物的酶活性抑制率最高,达到89.83%,其能在短时间内与酶快速结合,有较强的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能力,且显示为非竞争性抑制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柿叶提 乙酸乙酯萃取 Α-葡萄糖苷酶 抑制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细菌NJ6-3-1次级代谢产物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8
16
作者 王彧博 郑立 +1 位作者 李文 裴月湖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45-349,共5页
目的研究海洋细菌NJ6-3-1次级代谢产物,以期得到有活性的先导化合物。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手段分析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海洋细菌NJ6-3-1的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得到15个化... 目的研究海洋细菌NJ6-3-1次级代谢产物,以期得到有活性的先导化合物。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手段分析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海洋细菌NJ6-3-1的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为环(色-脯)二肽(cyclo(Trp-Pro),1)、环(甘-脯)二肽(cyclo(Gly-Pro),2)、环(甘-苯丙)二肽(cyclo(Gly-Phe),3)、环(丙-苯丙)二肽(cylo(Ala-Phe),4)、环(酪-苯丙)二肽(cyclo(Tyr-Phe),5)、环(酪-脯)二肽(cy-clo(Tyr-Pro),6)、环(4-羟基-脯氨酸-苯丙氨酸)(cyclo(4-hydroxyl-Pro-Phe),7)、环(4-羟基-脯氨酸-亮氨酸)(cyclo(4-hydroxyl-Pro-Leu),8)、环(酪-亮)二肽(cyclo(Tyr-Leu),9)、环(丙-亮)二肽(cyclo(Ala-Leu),10)、环(甘-亮)二肽(cyclo(Gly-Leu),11)、环(丙-缬)二肽(cyclo(Ala-Val),12)、异光黄素(isolumichrome,13)、胸腺嘧啶(thymine,14)、尿嘧啶(uracil,15)。结论化合物1~15均为首次从海洋细菌NJ6-3-1次级代谢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细菌 乙酸乙酯萃取 化学成分 结构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酸青霉菌HSY-P-17次级代谢产物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2
17
作者 原雪娜 陈刚 +3 位作者 白皎 华会明 徐文峰 裴月湖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60-362,390,共4页
目的研究草酸青霉菌(Penicillium oxalicum)HSY-P-17的次级代谢产物,以期得到有抗肿瘤活性的先导化合物。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开放ODS柱色谱及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手段分析确定化... 目的研究草酸青霉菌(Penicillium oxalicum)HSY-P-17的次级代谢产物,以期得到有抗肿瘤活性的先导化合物。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开放ODS柱色谱及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手段分析确定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结果从草酸青霉菌HSY-P-17的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羟基异斯科勒酮(3-hydroxyisosclerone,1)、4-羟基-小柱孢酮(4-hydroxyscytalone,2)、2-乙酰基-3,5-二羟基苯乙酸甲酯(methyl 2-acetyl-3,5-dihydroxyphenylacetate,3)、大黄酚(chrysophanol,4)、7-羟基-2-(2-羟基丙基)-5-甲基色原酮[7-hydroxy-2-(2-hydroxypropyl)-5-methylchromone,5]、2-(4-羟基苯基)喹唑啉-4(3H)-酮[2-(4-hydroxybenzyl)quinazolin-4(3H)-one,6]、环(脯-缬)二肽[cyclo-(Pro-Val),7]和环(脯-甘)二肽[cyclo-(Pro-Gly),8]。结论化合物1~8均为首次从草酸青霉菌HSY-P-17次级代谢产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酸青霉菌 乙酸乙酯萃取 次级代谢产物 化学成分 结构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高效连续分离技术制备蛋黄中活性蛋白质和磷脂 被引量:3
18
作者 柳聪 周欣 +4 位作者 罗进旭 夏民权 李小萌 王晨 蔡朝霞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80-187,共8页
为了实现蛋黄功能性成分的充分利用,采用绿色溶剂从新鲜蛋黄中高效连续分离具有生物活性的卵黄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 Y, IgY)、卵黄高磷蛋白(phosvitin, PV)和磷脂(phospholipids, PL)。首先采用水稀释法(稀释倍数为1:10)分离水溶... 为了实现蛋黄功能性成分的充分利用,采用绿色溶剂从新鲜蛋黄中高效连续分离具有生物活性的卵黄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 Y, IgY)、卵黄高磷蛋白(phosvitin, PV)和磷脂(phospholipids, PL)。首先采用水稀释法(稀释倍数为1:10)分离水溶性组分与脂蛋白,通过35%饱和(NH4)2SO4和0.5%NaCl(w/v)对上清液进行盐析并用8%PEG 6000纯化IgY。脂质组分中的PV在pH5.0,90℃条件下的NaCl溶液(w/v)中进一步纯化。采用乙醇/乙酸乙酯比例为1:2(v/v)提取蛋黄中全部脂类,进一步采用乙酸乙酯在0℃下提纯蛋黄总脂中的PL。经脱盐、冷冻干燥后,IgY、PV和PL的纯度分别为97.38%、78.63%和85.94%。IgY和PV的得率分别为6.15、10.15 mg/mL。蛋黄总脂中PL的含量为35.18%。因其良好的多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比率(0.70)和相对较低的n-6/n-3比率(5.37),该PL产品可应用于食品加工中。本方法简便、环保并且高效,可从蛋黄中依次分离出高纯度IgY、PV和PL,并为蛋黄的综合利用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黄 生物活性成分 联合提 乙酸乙酯萃取 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马洋甘菊蒸馏废渣光保护能力研究
19
作者 董小慧 汪莹 +5 位作者 王国凡 庞凌予 钟书琪 谭明涛 叶彩 朱建南 《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1年第6期108-110,共3页
对罗马洋甘菊蒸馏废渣醇提物光保护能力进行研究,以总多酚含量为指标,确定提取的最佳条件。将醇提物分别用石油醚(PE)、二氯甲烷(CH_(2)Cl_(2))、乙酸乙酯(EAC)、正丁醇(NBA)依次萃取。采用比色法测定并比较各样品的总多酚含量。通过全... 对罗马洋甘菊蒸馏废渣醇提物光保护能力进行研究,以总多酚含量为指标,确定提取的最佳条件。将醇提物分别用石油醚(PE)、二氯甲烷(CH_(2)Cl_(2))、乙酸乙酯(EAC)、正丁醇(NBA)依次萃取。采用比色法测定并比较各样品的总多酚含量。通过全光谱扫描法及计算光保护因子确定各组分的光保护活性。结果发现乙酸乙酯萃取物的光保护活性最强,SPF达到29.754±0.085,为罗马洋甘菊蒸馏残渣醇提物在功能性化妆品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马洋甘菊 蒸馏残渣 光保护 乙酸乙酯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