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乙酰化脯氨酸-甘氨酸-脯氨酸与肺部疾病
1
作者 范亮 肖心儒 张倩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528-1536,共9页
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在代谢过程中能够产生一系列被称为基质因子的生物活性片段,其对ECM的功能至关重要。乙酰化脯氨酸-甘氨酸-脯氨酸(acetylated proline-glycine-proline,AcPGP)是一种衍生自胶原蛋白的基质因子。Ac... 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在代谢过程中能够产生一系列被称为基质因子的生物活性片段,其对ECM的功能至关重要。乙酰化脯氨酸-甘氨酸-脯氨酸(acetylated proline-glycine-proline,AcPGP)是一种衍生自胶原蛋白的基质因子。AcPGP作用于细胞表面的C-X-C基序趋化因子受体1和2(C-X-C chemokine receptor type 1 and 2,CXCR1/2),表现出复杂的生物学效应,参与调控炎症反应、血管通透性、组织修复与重塑等关键病理生理过程。在肺部,AcPGP失衡与多种呼吸系统疾病密切相关,它不仅是诊断与病情评估的生物标志物,也是治疗的潜在靶点。文章综述肺部AcPGP的调控机制、生物学功能及其在气道炎症、急性肺损伤和肺纤维化等肺部疾病研究领域的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外基质 基质因子 乙酰化脯氨酸-甘氨酸-脯氨酸 肺部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氨酸、谷氨酸、脯氨酸及其适宜组合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合成α-酪蛋白的影响
2
作者 谢乐文 杨敏 +3 位作者 张欣雨 任万平 杨亮 邵伟 《动物营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383-3394,共12页
本研究以体外培养奶牛乳腺上皮细胞(MAC-T)为模型,探究添加不同水平丙氨酸(Ala)、谷氨酸(Glu)、脯氨酸(Pro)及其组合对α-酪蛋白合成的影响。采用3因素×7水平随机试验设计,体外培养MAC-T采用含10%胎牛血清的培养基培养贴壁后,换无... 本研究以体外培养奶牛乳腺上皮细胞(MAC-T)为模型,探究添加不同水平丙氨酸(Ala)、谷氨酸(Glu)、脯氨酸(Pro)及其组合对α-酪蛋白合成的影响。采用3因素×7水平随机试验设计,体外培养MAC-T采用含10%胎牛血清的培养基培养贴壁后,换无血清培养基饥饿培养18 h,然后以无血清培养基细胞为空白对照(CK),试验处理分别添加不同水平Ala(0.37、0.74、1.48、2.95、5.90、11.78 mmol/L)、Glu(0.77、1.53、3.06、6.13、12.25、24.50 mmol/L)和Pro(0.52、1.04、2.09、4.17、8.35、16.69 mmol/L)。采用Box-Behnken法建立模型,并运用DesignExpert 10.0.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得到使α-酪蛋白合成量最高的Ala、Glu、Pro适宜配比组合。采用CCK8法检测MAC-T增殖率,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α-酪蛋白合成量,同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合成α-酪蛋白相关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1)与CK相比,在4、6、12、24、48 h时,单一添加Ala、Glu、Pro均极显著提高MAC-T增殖率(P<0.01)。2)与CK相比,除3.06 mmol/L Glu和0.52 mmol/L Pro外,单一添加不同水平Ala、Glu、Pro均极显著提高体外培养24 h细胞内和细胞外(上清)α-酪蛋白合成量(P<0.01)。3)单一添加Ala、Glu、Pro时,对α-酪蛋白合成量影响的重要程度为Glu>Ala>Pro,3种氨基酸的适宜组合为6.80 mmol/L Ala、22.20 mmol/L Glu、8.30 mmol/L Pro。4)与CK相比,组合添加Ala、Glu、Pro显著提高MAC-T增殖率(P<0.01),且在24 h时MAC-T增殖率达到最高;组合添加Ala、Glu、Pro显著提高细胞内和细胞外α-酪蛋白合成量(P<0.01)。5)与CK相比,单一添加Ala、Glu、Pro及组合添加3种氨基酸均极显著提高α-酪蛋白合成相关基因α_(S1)-酪蛋白(CSN1S1)和α_(S2)-酪蛋白(CSN1S2)相对表达量(P<0.01)。综上所述,组合添加6.80 mmol/L Ala、22.20 mmol/L Glu、8.30 mmol/L Pro,对MAC-T合成α-酪蛋白促进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脯氨酸 奶牛乳腺上皮细胞 α-酪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乙酰基-L-脯氨酸-N-糖基修饰的丝氨酸二肽酯的合成与结构解析 被引量:3
3
作者 甄小丽 雷光华 +2 位作者 韩金鑫 韩建厅 侯富华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62-164,共3页
以L-脯氨酸和L-丝氨酸为原料,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EDC.HCl)为缩合剂,将C端和N端分别通过烯丙基和Fmoc保护的L-丝氨酸与乙酰基保护的L-脯氨酸缩合得到N-乙酰基-L-脯氨酸-Fmoc-L-丝氨酸烯丙酯二肽酯。脱去Fmoc保护后... 以L-脯氨酸和L-丝氨酸为原料,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EDC.HCl)为缩合剂,将C端和N端分别通过烯丙基和Fmoc保护的L-丝氨酸与乙酰基保护的L-脯氨酸缩合得到N-乙酰基-L-脯氨酸-Fmoc-L-丝氨酸烯丙酯二肽酯。脱去Fmoc保护后,再与2,3,4-O-三乙酰基-6-O-三氟甲磺酰基-α-D-甲基吡喃葡萄糖苷作用,得到N-乙酰基-L-脯氨酸-N-6-(2,3,4-O-三乙酰基-α-D-甲基吡喃葡萄糖苷)-L-丝氨酸烯丙酯二肽酯,通过核磁共振氢谱、高分辨质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脯氨酸-二肽酯 葡萄糖修饰的二肽酯 D-葡萄糖 合成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麦幼苗叶片脯氨酸代谢及其与耐盐性的关系 被引量:45
4
作者 赵福庚 刘友良 章文华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6-10,共5页
在 0~ 30 0mmol·L-1NaCl浓度范围内 ,大麦叶片内催化脯氨酸 (Pro)合成的关键酶吡咯啉 5 羧酸合成酶 (P5CS)、精氨酸酶、鸟氨酸转氨酶 (OAT)和谷氨酸脱氢酶 (GDH)的活性均明显提高 ,脯氨酸脱氢酶 (ProDH)活性略有下降 ,与之相对... 在 0~ 30 0mmol·L-1NaCl浓度范围内 ,大麦叶片内催化脯氨酸 (Pro)合成的关键酶吡咯啉 5 羧酸合成酶 (P5CS)、精氨酸酶、鸟氨酸转氨酶 (OAT)和谷氨酸脱氢酶 (GDH)的活性均明显提高 ,脯氨酸脱氢酶 (ProDH)活性略有下降 ,与之相对应 ,叶片内Pro含量上升 4~ 11倍。 2 0 0mmol·L-1NaCl以下浓度处理 ,Pro合成主要是通过谷氨酸 (Glu)途径(关键酶为P5CS) ,2 0 0mmol·L-1以上NaCl胁迫下鸟氨酸 (Orn)途径 (关键酶为OAT)受激。ΔGR/ΔNaCl (每提高单位NaCl浓度时植株生长速率的下降值 )可以代表植物的耐盐性 ,植物耐盐性越强该比值越小。统计表明 ,大麦ΔGR/ΔNaCl与叶片ΔPro/(Arg +Glu)·Δ1/NaCl (每提高单位NaCl浓度时叶片内Pro/(Arg +Glu)的上升值 )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 ,与一定浓度NaCl处理下叶片K+ /Na+ 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 ,说明盐处理后Arg和Glu向Pro的转化有利于大麦耐盐性的提高。在 10 0mmol·L-1NaCl处理时 ,ΔGR/ΔNaCl值与Pro对植株渗透势的贡献呈显著负相关 ,说明盐胁迫下Pro积累具有渗透保护剂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幼苗 叶片 脯氨酸 代谢 耐盐性 吡咯啉-5-合成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肽、3-苯乳酸与苯丙酸组合物对双菌生物被膜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李佳珣 张秋香 +5 位作者 唐鑫 毛丙永 崔树茂 赵建新 张灏 陈卫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1-109,共9页
为研究植物乳杆菌CCFM8724产生的3种代谢物环亮氨酸脯氨酸二肽、3-苯乳酸、苯丙酸对变异链球菌和白色念珠菌双菌生物被膜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测定了3种代谢物的组合物对变异链球菌和白色念珠菌双菌生物被膜量、胞外多糖和胞外蛋白产量... 为研究植物乳杆菌CCFM8724产生的3种代谢物环亮氨酸脯氨酸二肽、3-苯乳酸、苯丙酸对变异链球菌和白色念珠菌双菌生物被膜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测定了3种代谢物的组合物对变异链球菌和白色念珠菌双菌生物被膜量、胞外多糖和胞外蛋白产量、群体感应信号分子AI-2产量及生物被膜结构的影响,并通过分子对接的方式探究小分子代谢物结合致病菌靶点的方式和构象。结果表明:组合物的干预使变异链球菌和白色念珠菌双菌生物被膜量减少了79.4%,水不溶性胞外多糖和胞外蛋白的产量分别减少了63.8%、60.2%,群体感应信号分子AI-2产量减少了80.7%,同时破坏了生物被膜结构。分子对接结果显示:组合物可以与变异链球菌PtxA蛋白和白色念珠菌Fba蛋白的靶点结合,影响其糖代谢,进而抑制二者形成生物被膜。通过探究植物乳杆菌CCFM8724抑制双菌生物被膜潜在的物质基础,旨在从分子水平揭示组合物环亮氨酸脯氨酸二肽、3-苯乳酸、苯丙酸可能的抑菌机理,为植物乳杆菌CCFM8724及其代谢物组合物开发口腔益生菌和后生元产品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被膜 龋齿 变异链球菌 白色念珠菌 环亮脯氨酸二肽 3-苯乳 苯丙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c-PGP通过激活TLR4诱导巨噬细胞的M1极化并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炎症水平 被引量:3
6
作者 刘倩 杨姣 +2 位作者 石西南 徐悦 杜晓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060-2066,共7页
目的:探究N-乙酰化脯氨酸-甘氨酸-脯氨酸(N-acetylated proline-glycine-proline,N-Ac-PGP)通过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诱导巨噬细胞M1极化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炎症反应的... 目的:探究N-乙酰化脯氨酸-甘氨酸-脯氨酸(N-acetylated proline-glycine-proline,N-Ac-PGP)通过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诱导巨噬细胞M1极化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检测COPD患者痰液中N-Ac-PGP和M1型巨噬细胞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体外培养人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THP-1,使用佛波脂(phorbol 12-myristate 13-acetate,PMA)诱导使之分化为M0型巨噬细胞,然后使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和N-Ac-PGP诱导M0型巨噬细胞极化为M1型。采用RTq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巨噬细胞表面标志物CD11b、CD45、CD86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使用ELISA检测M1型巨噬细胞炎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IL-6和IL-23的水平。最后抑制TLR4通路,再次检测巨噬细胞的极化情况。结果:N-Ac-PGP与M1型巨噬细胞炎性细胞因子表达量呈显著正相关。PMA处理THP-1细胞成功诱导分化为M0型巨噬细胞。LPS和N-Ac-PGP处理后M1型巨噬细胞的标志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5),证明经过LPS和N-Ac-PGP处理的M0型巨噬细胞向M1型极化。同时,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和IL-23的表达上调(P<0.05)。进一步的实验中,TLR4抑制剂与N-Ac-PGP联用逆转了N-Ac-PGP对M0型巨噬细胞向M1型极化的促进作用,也显著降低了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P<0.05)。结论:N-Ac-PGP通过激活TLR4诱导的巨噬细胞M1极化促进COPD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N-乙酰化脯氨酸-甘氨酸-脯氨酸 TOLL样受体4 巨噬细胞极化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柱前衍生化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板蓝根中的氨基酸 被引量:25
7
作者 万绍晖 杨浩 耿秀梅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08-410,共3页
建立了板蓝根中指标性成分精氨酸、脯氨酸和谷氨酸的柱前衍生化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以2,4-二硝基氟苯为衍生化试剂,将氨基酸在碱性条件下衍生化,然后直接进样进行高效液相色谱测定.采用的色谱条件为:色谱柱Sinochrom ODS-BP柱(250... 建立了板蓝根中指标性成分精氨酸、脯氨酸和谷氨酸的柱前衍生化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以2,4-二硝基氟苯为衍生化试剂,将氨基酸在碱性条件下衍生化,然后直接进样进行高效液相色谱测定.采用的色谱条件为:色谱柱Sinochrom ODS-BP柱(250 mm×4.6 mm i.d.,5 μm),流动相醋酸钠缓冲溶液(pH 6.4)-乙腈(体积比为850∶150),检测波长360 nm,采用外标法定量.该文同时对谷氨酸、精氨酸和脯氨酸进行定性,并对精氨酸和脯氨酸进行定量.精氨酸和脯氨酸的进样量分别为0.627~5.016 μg和0.874~7.000 μg时,其峰面积与进样量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分别为0.999 6和0.999 5).精氨酸和脯氨酸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5% (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5% (n=8))和98.4% (RSD为2.3% (n=8)).对板蓝根样品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板蓝根中精氨酸的含量最高,脯氨酸次之,谷氨酸含量很少.该法简便、准确、可靠,适用于板蓝根药材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柱前衍生化 2 4-二硝基氟苯 脯氨酸 板蓝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GF-1和IGFBP-3在代谢性疾病中的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朱梦迪 杨杨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37-442,共6页
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等代谢性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给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带来严重负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是一种在结构上与胰岛素高度同源的多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参与物质代谢,同样是代... 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等代谢性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给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带来严重负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是一种在结构上与胰岛素高度同源的多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参与物质代谢,同样是代谢性疾病的治疗靶点之一。多项研究指出IGF-1有降糖降脂作用,还与糖尿病并发症、肥胖、代谢性骨病的发生相关。IGF-1在血液中主要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inding protein-3,IGFBP-3)相结合,受到IGFBP-3的调控。IGF-1的代谢产物环状甘氨酸-脯氨酸(cyclic glycine-proline,cGP)同样参与IGF-1的调节,cGP/IGF-1可用于代表有生物活性的IGF-1。根据目前cGP在脑缺血损伤、认知能力、体重预测等方面的研究,可以预测其在代谢性疾病中的潜在价值。该文将阐述IGF轴的组成,重点综述其在代谢性疾病中的相关研究,为代谢性疾病的诊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 环状-脯氨酸 代谢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成β-内酰胺酶抑制剂阿维巴坦的关键中间体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陆凡 武红丽 +4 位作者 沙凤 曹祁 陈姣 曹飞 韦萍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10期1125-1131,共7页
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性是对目前全球卫生、食品安全和发展的重大威胁之一。由于新型抗生素开发难度不断增加,采用复方型抗生素就成为解决这一难题的重要手段。阿维巴坦是一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其抑酶谱广,与其他β-内酰胺类抗生素联... 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性是对目前全球卫生、食品安全和发展的重大威胁之一。由于新型抗生素开发难度不断增加,采用复方型抗生素就成为解决这一难题的重要手段。阿维巴坦是一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其抑酶谱广,与其他β-内酰胺类抗生素联用可有效恢复或增强其活性,极大地缓解了针对耐药菌无药可用的局面。在几乎所有的合成路线中,都经历了一个重要的中间体:顺式-5-羟基哌啶-2-甲酸,然后由其再进一步衍生化后获得目标化合物。本文对顺式-5-羟基哌啶-2-甲酸的化学合成和酶促合成两种方式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进行概述和总结,从而对其在医药合成领域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维巴坦 顺式-5-羟基哌啶-2- 环化脱 脯氨酸羟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L-丙-L-脯)二肽的合成
10
作者 郭帅 黄龙江 滕大为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9年第21期6501-6502,6507,共3页
以L-(+)-丙氨酸和N-叔丁氧羰基-L-(+)-脯氨酸为原料,分别经中和、缩合、脱保护、环化反应后,以65.3%的总产率合成得到了新型催化剂环(L-丙-L-脯)二肽,结构经IR、1HNMR、13CNMR、元素分析等表征。
关键词 环(L--L-脯)二肽 L-(+)- N-叔丁氧羰基-L-(+)-脯氨酸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芩茎叶总黄酮对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素婷 梅立新 +1 位作者 杨鹤梅 佟继铭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04年第10期871-873,共3页
目的 :研究黄芩茎叶总黄酮 (SSTF)对四氯化碳诱导的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的影响 ,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6 0只大鼠随机分为 5组 ,正常组、模型组、SSTF(17 5mg/kg、35mg/kg、70mg/kg) 3个剂量保护组 ,采用四氯化碳 (CCL4)皮下注射 8周... 目的 :研究黄芩茎叶总黄酮 (SSTF)对四氯化碳诱导的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的影响 ,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6 0只大鼠随机分为 5组 ,正常组、模型组、SSTF(17 5mg/kg、35mg/kg、70mg/kg) 3个剂量保护组 ,采用四氯化碳 (CCL4)皮下注射 8周制备大鼠慢性肝纤维化模型 ,用SSTF灌胃给药 ,每天 1次 ,连续 8周 ,8周末处死全部大鼠。常规生化方法检测肝功能和肝组织Hyp含量 ,免疫组化检测肝组织转化生长因子 - β1(TGF - β1)和α -平滑肌肌动蛋白 (α-SMA)表达。H E染色和Van -Gieson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 :SSTF保护组肝纤维化程度显著低于模型组 ,血清ALT活性和肝组织HYP含量明显减少 (P <0 0 5 ) ;CCL4诱导肝纤维化肝组织中TGF - β1、α-SMA表达增加 ,给予SSTF保护后可明显抑制肝组织中TGF - β1、α -SMA蛋白的表达。结论 :SSTF能有效减轻大鼠肝脏损伤和肝纤维化的形成 ,其机理可能是通过抑制TGF - β1在肝内的表达和星形细胞的活化 ,从而抑制了细胞外基质在肝脏的分泌和沉积 ,达到抗肝纤维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 总黄酮 肝纤维化 基转移酶 脯氨酸 肝星形细胞 转化生长因子-β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LP1/MNAR:一种新的核受体辅助调节因子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麟 赵琳 +2 位作者 孙宏丽 金万宝 魏敏杰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25-228,共4页
脯氨酸-谷氨酸-亮氨酸富集蛋白1/雌激素受体非基因组活性辅助调节因子(proline-,glutamic acid-,leucine-rich protein 1/modulator of nongenomic activity of estrogen receptor,PELP1/MNAR)是一种新近发现的核受体辅助活化因子,具有... 脯氨酸-谷氨酸-亮氨酸富集蛋白1/雌激素受体非基因组活性辅助调节因子(proline-,glutamic acid-,leucine-rich protein 1/modulator of nongenomic activity of estrogen receptor,PELP1/MNAR)是一种新近发现的核受体辅助活化因子,具有较为复杂的分子结构,在多种组织中广泛表达。与先前发现的核受体辅助调节因子不同的是:作为一种支架蛋白,PELP1/MNAR既参与核受体调控靶基因转录的基因组作用,又参与了核受体激活激酶信号系统的非基因组作用,并且可能在核受体信号与生长因子信号串话(cross talk)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的研究表明,PELP1/MNAR在乳腺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前列腺癌等激素依赖性肿瘤中均有异常表达和分布,在激素依赖性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耐药形成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意义,可望成为内分泌依赖性肿瘤治疗的一个新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脯氨酸--富集蛋白1 雌激素受体非基因组活性辅助调节因子 核受体辅助调节因子 激素依赖性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鳃鳗水通道蛋白3的克隆与生物学特性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赵春晖 史金杰 +2 位作者 王浩 刘欣 李庆伟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29-136,共8页
水通道蛋白3(aquaporin 3,AQP3)属于水甘油通道蛋白家族,参与水、尿素和甘油的转运和促进细胞增殖及迁移。从七鳃鳗中克隆得到了Aqp3(LjAqp3)cDNA(Gen Bank序列号KR054618),其开放阅读框为900 bp,编码299个氨基酸,含6个跨膜螺旋结构域,... 水通道蛋白3(aquaporin 3,AQP3)属于水甘油通道蛋白家族,参与水、尿素和甘油的转运和促进细胞增殖及迁移。从七鳃鳗中克隆得到了Aqp3(LjAqp3)cDNA(Gen Bank序列号KR054618),其开放阅读框为900 bp,编码299个氨基酸,含6个跨膜螺旋结构域,有信号肽。序列分析结果表明,七鳃鳗AQP3有2个高度保守的天冬酰胺-脯氨酸-丙氨酸(NPA)模体和1个芳香族/精氨酸(ar/R)结构。进行同源序列比对发现与其它物种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Lj Aqp3在七鳃鳗中分布广泛,在多种组织器官中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通道蛋白3 七鳃鳗 天冬酰胺-脯氨酸-模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NAi沉默PELPI/MNAR基因对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作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万璟 李小毛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11-818,共8页
【目的】构建脯氨酸-谷氨酸-亮氨酸富集蛋白1(PELP1)基因慢病毒表达载体,研究沉默PELP1/雌激素受体非基因组活性辅助调节因子(PELP1/MNAR)基因表达对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和周期的作用及机制。【方法】构建合成靶向PELP1/MNAR RNAi慢病毒... 【目的】构建脯氨酸-谷氨酸-亮氨酸富集蛋白1(PELP1)基因慢病毒表达载体,研究沉默PELP1/雌激素受体非基因组活性辅助调节因子(PELP1/MNAR)基因表达对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和周期的作用及机制。【方法】构建合成靶向PELP1/MNAR RNAi慢病毒表达载体,并转染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PELP1/MNAR 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使用普通培养基和加入E2的培养基培养各组细胞,MTT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生长周期情况;Western blot检测ER下游靶基因c-fos,cyclin D1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成功构建合成靶向PELP1/MNAR RNAi慢病毒表达载体,转染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转染后PELP1/MNAR mRNA的表达和蛋白的表达分别下降86%和65%(P<0.05)。转染后Ishikawa细胞与对照组相比增殖抑制(P<0.05),细胞周期G0/G1期细胞比例增加,S期细胞比例减少(P<0.05)。加入雌激素后,三组细胞的生长速度加快,细胞S期的比例增加,转染组增殖抑制明显(P<0.05),S期比例降低(P<0.05)。转染组ER下游基因c-fos、cyclin-D1蛋白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在子宫内膜癌细胞中沉默PELP1/MNAR的表达能能抑制细胞生长、使细胞阻滞在G1期,下调ER靶基因蛋白表达,PELP1/MNAR有望成为子宫内膜癌治疗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RNA干扰 脯氨酸--富集蛋白1 雌激素受体非基因组活性辅助调节因子 慢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总管结扎致肝纤维化模型大鼠肝脏内源性AcSDKP及其调控因子水平的变化
15
作者 白洁 纪文静 +2 位作者 丁永年 彭媛媛 陈源文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99-1004,共6页
目的:探讨胆总管结扎致肝纤维化模型大鼠肝脏组织中内源性N-乙酰基-丝氨酰-天门冬酰-赖氨酰-脯氨酸(AcSDKP)及相关调控因子水平的变化,阐明AcSDKP在肝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45只普通级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阻断组和对照组,每组15只... 目的:探讨胆总管结扎致肝纤维化模型大鼠肝脏组织中内源性N-乙酰基-丝氨酰-天门冬酰-赖氨酰-脯氨酸(AcSDKP)及相关调控因子水平的变化,阐明AcSDKP在肝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45只普通级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阻断组和对照组,每组15只。模型组采用胆总管结扎建立肝纤维化动物模型;阻断组应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后建立肝纤维化动物模型;对照组予以开腹,但不结扎胆总管。分别在1、2和4周后留取血清及肝组织,检测各组大鼠肝功能指标、肝组织纤维化程度以及肝组织中AcSDKP水平,应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大鼠肝组织中胸腺素β4、赖氨酸寡肽酶(POP)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水平。结果:自第1周开始,模型组大鼠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和白蛋白(ALB)水平高于其他2组(P<0.05),而阻断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第2周开始,模型组大鼠血清中ALB及肝组织中AcSDKP水平低于其他2组(P<0.05),而阻断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周,3组大鼠肝组织中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和透明质酸(H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周,模型组大鼠肝组织中PCⅢ、CⅣ和HA水平高于其他2组(P<0.05),阻断组与对照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周开始,模型组大鼠肝组织中胸腺素β4和ACE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其他2组(P<0.05),而POP蛋白表达水平低于其他2组(P<0.05);阻断组与对照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大鼠肝组织中第1周结构基本正常,第2周时呈现小灶状坏死,第4周时呈现片状坏死;阻断组与对照组大鼠肝组织各时间点结构基本正常。结论:胆总管结扎致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内源性AcsDKP水平降低可能是通过Tβ4-POP-AcsDKP轴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乙酰基--天门冬酰--脯氨酸 肝纤维化 胸腺素Β4 疾病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LP1在胃癌中的致瘤作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颜洪竹 孙燕玲 +8 位作者 吴喆 孙元鹏 刘于思 韦先明 马梓 刘尚勤 肖武汉 宁志丰 刘复兴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36-544,共9页
目的探讨谷氨酸-脯氨酸-亮氨酸富集蛋白1(proline-,glutamic acid-,and leucine-rich protein 1,PELP1)在胃癌中的生物学功能及临床意义。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PELP1在胃癌中的表达,并在胃癌细胞系和胃癌临床样本中予以验证,Kapla... 目的探讨谷氨酸-脯氨酸-亮氨酸富集蛋白1(proline-,glutamic acid-,and leucine-rich protein 1,PELP1)在胃癌中的生物学功能及临床意义。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PELP1在胃癌中的表达,并在胃癌细胞系和胃癌临床样本中予以验证,Kaplan-Meier生存分析探讨PELP1表达与胃癌患者生存预后的关系。以siRNA敲降胃癌细胞AGS中的PELP1表达,以CCK-8实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EdU细胞增殖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周期;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迁移、侵袭能力。Western blot和qRT-PCR检测敲降PELP1表达的AGS细胞中Src-Erk通路信号分子表达情况。结果PELP1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相对较高,生存分析显示PELP1高表达的患者生存期更短;敲降PELP1表达后的胃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等恶性生物学行为均受到抑制;敲降PELP1表达的AGS细胞,其Src-Erk通路关键信号分子c-Src、PI3K和Erk的表达均降低。结论PELP1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致瘤作用,可能是胃癌潜在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脯氨酸-富集蛋白1 原癌基因 胃癌 Src-Erk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yk2在糖尿病小鼠的表达和肾小管上皮细胞的作用及ALM调控Pyk2延缓肾纤维化的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蔡雪妮 杨雨星 +5 位作者 张芮 曾永秦 文青 李智恒 周兴艳 严瑞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23-631,共9页
目的:探讨富含脯氨酸的酪氨酸激酶2(proline-rich tyrosine kinase 2,Pyk2)在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小鼠中的表达和在肾小管上皮细胞的作用,以及α-硫辛酰胺(alpha-lipoamide,ALM)是否通过调控Pyk2延缓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 目的:探讨富含脯氨酸的酪氨酸激酶2(proline-rich tyrosine kinase 2,Pyk2)在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小鼠中的表达和在肾小管上皮细胞的作用,以及α-硫辛酰胺(alpha-lipoamide,ALM)是否通过调控Pyk2延缓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肾纤维化。方法:选取8周龄野生型(wild-type,WT)小鼠和db/db小鼠各5只,正常饮食饲养至16周,Western blot检测肾组织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III型胶原α1链(collagen type III alpha 1 chain,COL3A1)、Pyk2和p-Pyk2(Y402)的蛋白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Pyk2和p-Pyk2(Y402)蛋白分布及表达情况,RT-qPCR检测Pyk2的mRNA水平。体外培养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系NRK-52E,取对数生长期细胞予以高糖高脂(high glucose and high palmitic acid,HP)、Pyk2抑制剂PF-562271、ALM处理及转染Pyk2过表达质粒后,分为正常糖(normal glucose,NG)组、HP组、HP+PF-562271组、HP+vector组、HP+OE-Pyk2组、HP+ALM组和HP+ALM+OE-Pyk2组,每组重复3次。免疫荧光染色观察Pyk2蛋白定位及表达,Western blot检测FN、COL3A1、Pyk2和p-Pyk2(Y402)的蛋白水平,RT-qPCR检测Pyk2的mRNA水平。结果:与WT组相比,db/db组小鼠纤维化指标(FN和COL3A1)蛋白表达升高,Pyk2和p-Pyk2(Y402)主要在肾小管中表达且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yk2的mRNA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NG组比较,HP组中纤维化指标、Pyk2和p-Pyk2(Y402)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yk2的mRNA水平显著升高(P<0.05);予PF-562271处理后,与HP组比较,p-Pyk2(Y402)和纤维化指标蛋白水平显著降低,予转染Pyk2过表达质粒后,与HP+vector组比较,纤维化指标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5)。经ALM干预后,与HP组比较,Pyk2、p-Pyk2(Y402)及纤维化指标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HP+ALM组比较,转染Pyk2过表达质粒后,纤维化指标的变化趋势被逆转(P<0.05)。结论:Pyk2在DM小鼠中表达升高,在肾小管上皮细胞表达可促进DKD肾纤维化进展;ALM可通过下调肾小管上皮细胞中Pyk2的表达及磷酸化延缓DKD肾纤维化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含脯氨酸的酪激酶2 α-硫辛酰胺 糖尿病肾病 肾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