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稀土镧系单核金属化合物β晶成核剂对等规聚丙烯成核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郭小静 赵世成 辛忠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62-667,共6页
考察了稀土镧系单核金属化合物(HPALa)β晶成核剂对等规聚丙烯(iPP)成核效应的影响。广角X射线衍射表征结果显示,HPALaβ晶成核剂能诱导iPP从α晶型转变成β晶型;成核iPP中β晶型iPP的含量取决于结晶过程中的冷却速率和等温结晶... 考察了稀土镧系单核金属化合物(HPALa)β晶成核剂对等规聚丙烯(iPP)成核效应的影响。广角X射线衍射表征结果显示,HPALaβ晶成核剂能诱导iPP从α晶型转变成β晶型;成核iPP中β晶型iPP的含量取决于结晶过程中的冷却速率和等温结晶过程中的结晶温度,当HPALa添加量(W(HPALa),占iPP的质量分数)为0.20%时适宜的结晶温度为135℃,当W(HPALa)=0.05%时适宜的冷却速率为20~40℃/min。HPALa卢晶成核剂可同时改善iPP的刚性和韧性,当W(HPALa)=0.50%时,成核iPP在室温(25℃)下冷却结晶,与空白iPP相比,常温(23℃)抗冲强度提高了220%,弯曲模量提高了15%,拉伸强度提高了3%;当W(HPALa)增至1.0%时,成核iPP的力学性能基本保持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单核金属化合物 稀土β晶成核剂 等规聚丙烯 成核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镧系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在发光传感检测领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刘维赛 陈晓怡 +2 位作者 智文科 王旭泉 王飞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8-139,共12页
镧系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Ln-MOFs)材料是由镧系金属离子和有机配体通过配位键桥联形成的多孔晶态材料,是近年快速发展的一种新型功能性检测材料。Ln-MOFs具有比表面积大、孔道尺寸可调和结构可控等优势,在构建高选择性和高灵敏度的发光... 镧系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Ln-MOFs)材料是由镧系金属离子和有机配体通过配位键桥联形成的多孔晶态材料,是近年快速发展的一种新型功能性检测材料。Ln-MOFs具有比表面积大、孔道尺寸可调和结构可控等优势,在构建高选择性和高灵敏度的发光传感器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成为当前大量研究人员关心和研究的热点。镧系金属离子具有高配位数和高电荷,易与氧供给配体或氮供给配体相结合,除了La^(3+)和Lu^(3+)外,其他Ln^(3+)未完全充满的4f电子层结构可产生f-f或f-d跃迁发射,利用离子与配体的协同效应可以合成结构多样、发光性能良好的Ln-MOFs材料。Ln-MOFs的永久孔穴可以容纳各种客体物质与框架产生相互作用,外界环境和客体物质的微扰会改变Ln-MOFs的发光波长或强度,产生肉眼可见的颜色变化,并且可以将有机配体设计为发光位点,从而达到更好的传感效果,Ln-MOFs优异的结构和光致发光性质为制作传感材料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基础。Ln-MOFs中最常见的检测形式是由外界环境因素和检测物引起的光诱导发射强度猝灭(Turn off)和增强(Turn on)。当检测物与Ln-MOFs发生能量竞争,通过配体与检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改变能量传递过程,部分能量从配体转移到分析物,能量传递效率降低导致发射猝灭,而检测物增强Ln-MOFs的框架结构强度可有效提高能量传递效率和发光强度。本文聚焦了Ln-MOFs在发光传感领域检测离子、pH、有机小分子、硝基芳香族化合物、气体和温度的研究工作,着重介绍了该领域近期的研究进展,并对Ln-MOFs配体的选择与设计、灵敏性、重复利用性能和复杂环境的适用性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 发光检测 化学传感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镧系金属杂—2,3,4,5—四苯基环戊二烯环状化合物的合成及其表征
3
作者 李光明 陈文启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356-359,共4页
二苯乙炔和金属锂在乙醚中反应得到1,4-二锂四苯基丁二烯,再与无水氧化希土反应得到了两种系金属条-2,3,4,5-四苯基环戊二烯环状化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热失重及电子能谱的分析,对所合成的化合物进行了表征;并对... 二苯乙炔和金属锂在乙醚中反应得到1,4-二锂四苯基丁二烯,再与无水氧化希土反应得到了两种系金属条-2,3,4,5-四苯基环戊二烯环状化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热失重及电子能谱的分析,对所合成的化合物进行了表征;并对化合物的水解产物作了红外光谱、质谱和核磁共振谱分析,确认下列两种化合物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苯基丁二烯 金属 环状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茂基、烷氧基及氯离子混合配镧系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及表征
4
作者 吴忠志 徐正 +1 位作者 吴红英 周昔庚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352-356,共5页
本文通过二茂基镧系金属氯化物Cp_2LnCl(Cp=C_5H_5;Ln=Dy,Yb)与烷基醇ROH(R=-CH_2CH_2CH_3,-CH_2CH=CH_2)在四氢呋喃中反应,合成了四个新的含三种不同配位基的镧系金属有机化合物;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及质谱分析表明这些化合物可能具有... 本文通过二茂基镧系金属氯化物Cp_2LnCl(Cp=C_5H_5;Ln=Dy,Yb)与烷基醇ROH(R=-CH_2CH_2CH_3,-CH_2CH=CH_2)在四氢呋喃中反应,合成了四个新的含三种不同配位基的镧系金属有机化合物;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及质谱分析表明这些化合物可能具有三聚体结构,即:[CpLn(OR)Cl]_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化物 配位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酰丙酮稀土固体复配热稳定剂在PVC中的应用 被引量:5
5
作者 张凯 蒋平平 刘洪亮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8-53,共6页
利用乙酰丙酮钙和6种乙酰丙酮镧系金属化合物为原料,通过每一种乙酰丙酮镧系金属化合物与乙酰丙酮钙和相应质量的高氯酸钠以及氨基脲嘧啶在质量比为1.5:1.5:1:1的复配比例下,配制得到6种固体热稳定剂,将其应用于PVC制品中。通... 利用乙酰丙酮钙和6种乙酰丙酮镧系金属化合物为原料,通过每一种乙酰丙酮镧系金属化合物与乙酰丙酮钙和相应质量的高氯酸钠以及氨基脲嘧啶在质量比为1.5:1.5:1:1的复配比例下,配制得到6种固体热稳定剂,将其应用于PVC制品中。通过热老化、刚果红,电导率测试和热失重分析,探究其热稳定性能,并与传统的硬脂酸钙/锌复配热稳定剂对比。结果表明:6种乙酰丙酮稀土复配热稳定剂均属于长期型热稳定剂,其中LaA、NdA、LuA、SmA这4种复配热稳定剂添加3份时,热稳定时间均可达到110rain,与传统的CaSt2/ZnSt2复配体系相比延长了将近70min,并且不出现“锌烧”现象。复配后的热稳定剂添加份数在1~3份时,PVC试片的热失重率曲线不随热稳定剂份数的增加而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丙酮镧系金属化合物 乙酰丙酮 氨基脲嘧啶 复配 热稳定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2-甲基-8-羟基喹啉的镝单分子磁体的晶体结构及磁性(英文)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慧娜 刘颖昕 +2 位作者 李荣 周琦 付文升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43-350,共8页
以2-甲基-8-羟基喹啉(HL)为配体合成了2个含有镝离子的配位化合物[Dy2L4(HL)4(H2O)2](Cl O4)2·2H2O(1)和[Dy2L6(C2H5OH)]·H2O(2)。虽然在这两个配位化合物中配体都是2-甲基-8-羟基喹啉,但其参与配位的方式不同。这导致2个化... 以2-甲基-8-羟基喹啉(HL)为配体合成了2个含有镝离子的配位化合物[Dy2L4(HL)4(H2O)2](Cl O4)2·2H2O(1)和[Dy2L6(C2H5OH)]·H2O(2)。虽然在这两个配位化合物中配体都是2-甲基-8-羟基喹啉,但其参与配位的方式不同。这导致2个化合物中镝离子所处的配位环境不同,进而对化合物的磁性产生了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位化合物 分子磁体 金属 磁弛豫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