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与金属硫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陆荫英 王琳 +4 位作者 刘妍 李克 成军 张玲霞 李莉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51-453,共3页
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 (HBeAg)被认为与乙型肝炎病毒 (HBV)引起免疫耐受 ,免疫系统功能障碍有关。为探讨HBeAg在乙型肝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寻找防治HBV感染的有效方法 ,应用酵母双杂交系统 3构建HBeAg诱饵质粒 ,转化酵母细胞AH10 9后 ,与... 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 (HBeAg)被认为与乙型肝炎病毒 (HBV)引起免疫耐受 ,免疫系统功能障碍有关。为探讨HBeAg在乙型肝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寻找防治HBV感染的有效方法 ,应用酵母双杂交系统 3构建HBeAg诱饵质粒 ,转化酵母细胞AH10 9后 ,与含肝cDNA文库质粒的酵母Y187进行配合、双杂交 ,在营养缺陷培养基 (SD/ Trp Leu His Ade)上及X α 半乳糖苷酶 (X α gal)蓝白斑双重筛选与肝细胞蛋白结合的蛋白 ,结果获得真阳性菌落 39个 ,提取酵母质粒转化大肠杆菌 ,测序后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 ,发现其中含金属硫蛋白(MT)基因的菌落有 3个。进一步用网织红细胞裂解物体外翻译、蛋白间免疫共沉淀实验证实 ,金属硫蛋白与HBeAg间有确切的结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 金属硫蛋白 相互作用 研究 双杂交系统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在酵母中的表达 被引量:1
2
作者 陆荫英 王琳 +4 位作者 刘妍 李克 成军 张玲霞 李莉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66-168,共3页
为探讨乙型肝炎病毒 (HBV)e抗原 (HBeAg)的功能 ,用多聚酶链反应 (PCR)的方法以HBVayw亚型全序质粒pCP10为模板扩增HBeAg基因 ,克隆到pGEM -T载体中扩增并测序 ,鉴定符合GenBank报告序列。用EcoRI和PstI双酶切后回收片段 ,连接到真核表... 为探讨乙型肝炎病毒 (HBV)e抗原 (HBeAg)的功能 ,用多聚酶链反应 (PCR)的方法以HBVayw亚型全序质粒pCP10为模板扩增HBeAg基因 ,克隆到pGEM -T载体中扩增并测序 ,鉴定符合GenBank报告序列。用EcoRI和PstI双酶切后回收片段 ,连接到真核表达载体pGBKT7中并转化酵母AH10 9,在色氨酸缺陷型培养基 (SD/-Trp)上筛选阳性菌落。提取阳性酵母菌的蛋白质 ,进行十二烷基磺酸钠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SDS -PAGE)和Western免疫印迹分析 ,显示HBeAg基因在酵母细胞中表达 ,表达产物在胞内存在 ,相对分子质量 (Mr)为 43 0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 真核表达载体 构建 酵母 表达 酵母遗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重组e抗原在大肠杆菌中的高效表达及初步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马张妹 闻玉梅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1期11-13,共3页
为了获得重组表达乙型肝炎病毒 e抗原(HBeAg)。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和重组技术,在大肠杆菌中的高表达非融合型重组HBeAg。结果:为模拟天然HBeAg的结构,除第一个氨基酸为起始密码子ATG所编码的甲硫... 为了获得重组表达乙型肝炎病毒 e抗原(HBeAg)。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和重组技术,在大肠杆菌中的高表达非融合型重组HBeAg。结果:为模拟天然HBeAg的结构,除第一个氨基酸为起始密码子ATG所编码的甲硫氨酸外,共包括Prce-C区羧基端的9个氨基酸和HBcAg N-末端的149个氨基酸残基、经诱导表达,其产物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7.5 × 103,产量占细菌总蛋白的11%。结论:用Western印迹法分析,本表达产物可与特异性的HBeAg抗体反应。用斑点酶免疫法可以检测患者血清的抗HB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e抗原 聚合酶链反应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的B细胞表位预测
4
作者 曹宝华 李朝霞 +2 位作者 罗敏琪 邹冬兰 李林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A04期249-251,256,共4页
【目的】预测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的B细胞表位。【方法】用Lasergene软件包中的Protean软件和吴玉章的氨基酸抗原指数预测法对HBeAg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预测其B细胞表位。【结果】推测最有可能的B细胞表位位于HBeAgN-端第50~63... 【目的】预测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的B细胞表位。【方法】用Lasergene软件包中的Protean软件和吴玉章的氨基酸抗原指数预测法对HBeAg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预测其B细胞表位。【结果】推测最有可能的B细胞表位位于HBeAgN-端第50~63、85~94区段和第137~146区段内或它们的附近,其他区段如HBeAgN-端第12~18、24~32、37~43、118~124区段和第150~157区段内或它们的附近也可能存在B细胞表位。【结论】用多种方法预测HBeAg的B细胞表位,为制备更好的HBV感染者血清学检测相关诊断用品的研究提供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V 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 B细胞表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定量PCR与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滴度相关性分析
5
作者 刘新郑 秦东春 +2 位作者 郭小兵 苏天水 徐翠英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7年第2期61-62,共2页
半定量PCR与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滴度相关性分析刘新郑秦东春郭小兵苏天水徐翠英河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郑州450052关键词PCR;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相关性分析PCR技术自1985年确立以后,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 半定量PCR与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滴度相关性分析刘新郑秦东春郭小兵苏天水徐翠英河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郑州450052关键词PCR;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相关性分析PCR技术自1985年确立以后,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重视,有着广泛的应用。从检验范围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e抗原 PCR 滴度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抑制Fas介导的肝细胞凋亡 被引量:6
6
作者 杨智 仝巧云 刘伟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3-148,共6页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e抗原(HBeAg)对Fas介导的人肝癌细胞株细胞毒作用及凋亡的影响。方法构建pcDNA3.1-HBeAg重组载体并筛选表达HBeAg的肝癌细胞株,通过CCK-8、TUNEL及AnnexinⅤ实验检测HBeAg对Fas激动型抗体(anti-Fas CH11)介导的HepG2、H...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e抗原(HBeAg)对Fas介导的人肝癌细胞株细胞毒作用及凋亡的影响。方法构建pcDNA3.1-HBeAg重组载体并筛选表达HBeAg的肝癌细胞株,通过CCK-8、TUNEL及AnnexinⅤ实验检测HBeAg对Fas激动型抗体(anti-Fas CH11)介导的HepG2、Huh7、Hep3B细胞毒作用及凋亡的影响;过表达p53后检测HBeAg对CH11介导的Huh7、Hep3B细胞凋亡的影响;p53基因沉默或过表达后,观察HBeAg对CH11介导的HepG2细胞凋亡的影响。通过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HBeAg对p53及mFas 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HBeAg可抑制CH11介导的HepG2细胞毒性及凋亡(均P<0.05);过表达p53后,HBeAg可抑制CH11介导的Huh7和Hep3B细胞毒性及凋亡(均P<0.05);p53的促凋亡效应可被HBeAg抑制,且靶向p53基因沉默可阻断CH11介导的细胞凋亡(均P<0.05);HBeAg可下调p53蛋白并抑制mFas转录与表达(均P<0.05)。结论 HBeAg抑制Fas介导的肝细胞凋亡依赖于p53表达,可能与下调mFas受体机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 凋亡 mFas P5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病毒药物联合中医药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e抗原血清转化率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耿明凡 高方媛 +3 位作者 李玉鑫 张群 刘尧 王宪波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10-814,共5页
目的探讨抗病毒基础上联合中医药治疗对乙型肝炎e抗原(hepatitis B e antigen,HBe 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e Ag血清转换率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79名HBe 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根据是否联合应用中医药治疗分为抗病毒... 目的探讨抗病毒基础上联合中医药治疗对乙型肝炎e抗原(hepatitis B e antigen,HBe 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e Ag血清转换率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79名HBe 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根据是否联合应用中医药治疗分为抗病毒西药组(209例)和中西药联合组(470例),观察治疗1年后HBe Ag血清学转换率,分层分析联合治疗的优势人群。结果治疗1年后,抗病毒西药组和中西药联合组HBe 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11. 5%和12. 8%(P=0. 66);应用课题组前期建立的评分模型分层分析显示,评分0~1分的患者,抗病毒西药组和中西药联合组HBe 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2. 6%和8. 1%(P=0. 04)。结论抗病毒基础上联合中医药治疗能够提高评分为0~1分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e Ag血清学转换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慢性乙型肝炎e抗原血清学转换 病毒治疗 评分模型 中医药治疗 联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联合干扰素对慢性乙肝患者血清乙肝表面抗原及乙肝病毒e抗原影响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18
8
作者 徐学琴 王平 +2 位作者 闫国立 牛乐 申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62-464,共3页
目的系统评价中药联合干扰素对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患者血清乙肝表面抗原(HBsAg)及乙肝病毒e抗原(HBeAg)的影响。方法根据系统评价的原则制定检索策略,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提取数据并应用RevMan 4.2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最终筛选出9篇... 目的系统评价中药联合干扰素对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患者血清乙肝表面抗原(HBsAg)及乙肝病毒e抗原(HBeAg)的影响。方法根据系统评价的原则制定检索策略,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提取数据并应用RevMan 4.2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最终筛选出9篇文献,质量均不高。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药联合干扰素组的血清HBsAg阴转指标的相对危险度(RR)值为1.63[95%CI(1.04,2.55)],血清HBeAg阴转指标的RR值为1.37[95%CI(1.14,1.64)],与干扰素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就阴转血清HBsAg和HBeAg这两个指标来看,中药联合干扰素治疗的效果优于单用干扰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中药 干扰素 乙肝表面抗原 乙肝病毒e抗原 系统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Th17细胞的水平及与乙肝表面抗原滴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26
9
作者 朱义玲 甘建和 +2 位作者 赵卫峰 孙蔚 陈丽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93-497,共5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Th17细胞的水平及与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滴度的相关性。方法使用Beckman Coulter公司Epics XL4C流式仪器检测38例CHB患者、30例乙肝性肝硬化(LC)患者和20名健康人外周血...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Th17细胞的水平及与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滴度的相关性。方法使用Beckman Coulter公司Epics XL4C流式仪器检测38例CHB患者、30例乙肝性肝硬化(LC)患者和20名健康人外周血Treg、Th17细胞的水平,并比较差异。经罗氏cobas e 411检测所得HBsAg滴度,并分析其与CHB患者外周血Th17、Treg细胞的相关性。数据经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研究发现CHB患者外周血Treg、Th17百分率及其比值均较健康人升高[Treg百分率的中位数:5.08%(3.03%,6.66%)对3.42%(2.31%,5.04%)(P<0.01),Th17百分率的中位数:1.05%(0.40%,1.30%)对0.53%(0.38%,1.25%)(P<0.01),Treg/Th17比值的中位数:4.98(2.85,12.92)对3.12(2.05,4.93)(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HB组与LC组比较,Treg、Th17百分率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而Treg/Th17比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HB患者外周血HBsAg 647.88(185.81,1009.85)IU/mL,HBsAg与Treg百分率具有正相关性(r=0.73,P<0.05),而与Th17百分率无明显相关性(r=-0.16,P=0.35)。结论CHB患者外周血Treg百分率、Th17百分率、Treg/Th17比值均较健康人升高,且Treg百分率的升高可能不利于HBsAg的清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调节性T细胞 TH17细胞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屠宰猪肝脏中人乙型肝炎病毒抗原 被引量:6
10
作者 许江城 佘锐萍 +6 位作者 林剑波 王彩虹 呼格吉乐图 王传武 刘玉如 彭开松 胡艳欣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6-47,共2页
关键词 屠宰猪 乙型肝炎病毒 阳性反应 乙型肝炎病毒抗原 肝脏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 HBC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抗原阴性重症乙型肝炎患者HBV前C区热点变异研究 被引量:18
11
作者 林裕龙 候金林 +3 位作者 王战会 孙剑 阎丽 骆抗先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852-854,共3页
目的 研究HBV信号肽区热点变异与重症乙型肝炎发生及转归的关系。方法 采用错配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限 制性片段长度多态(RFLP)分析方法检测68例HBeAg阴性的重症乙型肝炎病人(其中急性重肝6例、亚急性重肝38... 目的 研究HBV信号肽区热点变异与重症乙型肝炎发生及转归的关系。方法 采用错配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限 制性片段长度多态(RFLP)分析方法检测68例HBeAg阴性的重症乙型肝炎病人(其中急性重肝6例、亚急性重肝38 例、慢性重肝24例)及4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T1862、A1896变异情况。结果 急性重肝的A1896、T1862变异分别 为66.7%(4/6)、0(0/6);亚急性重肝42.1%(16/38)、15.8%(6/38);慢性重肝 25.0%(6/24)、16.7%(4/24);慢性肝炎 45.5%(20/44)、2.3%(1/44)。重症乙型肝炎组与慢性肝炎组比较T1862变异率有显著差异(P<0.01),A1896变异率无显 著差异(P>0.05)。结论 提示T1862变异与乙型肝炎的重症化密切相关。而A1896变异与乙型肝炎重症化进程是否有 关还不能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前C区热点变异 乙型肝炎病毒 HBV e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e抗原状态及甲胎蛋白水平对慢性重型乙型肝炎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彭劼 王程 +2 位作者 张琪 郭亚兵 侯金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768-1770,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e抗原状态及甲胎蛋白(AFP)水平对慢性重型乙型肝炎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325例,研究血清e抗原状态及血清AFP水平对疾病预后的影响。结果325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中,... 目的探讨血清e抗原状态及甲胎蛋白(AFP)水平对慢性重型乙型肝炎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325例,研究血清e抗原状态及血清AFP水平对疾病预后的影响。结果325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中,HBeAg阳性168例(51.7%),HBeAg阴性157例(48.3%)。HBeAg阳性组与HBeAg阴性组比较,两组间男女构成比、平均总胆红素峰值及平均凝血酶原活动度谷值均无显著差异;HBeAg阴性组平均年龄及肝硬化比例均显著高于HBeAg阳性组(P值均<0.001);HBeAg阴性组好转率显著低于HBeAg阳性组(P<0.05)。在168例HBeAg阳性与157例HBeAg阴性病人中,均显示随着血清AFP的升高,其好转率亦升高,呈显著正相关(P值分别<0.001、0.05)。结论HBeAg阴性重型乙型肝炎较HBeAg阳性者预后差;不管HBeAg状态如何,血清AFP水平越高,慢性重型乙型肝炎预后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重型 慢性 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 甲胎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患者肝组织中乙肝病毒共价闭合环状DNA表达水平及与e抗原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黄瑶 罗璇 +2 位作者 陈彦猛 黄爱龙 胡源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430-1433,共4页
目的:定量分析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的肝癌患者肝内共价闭合环状DNA(covalently closed circular DNA,cccDNA)、DNA和血清中DNA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乙肝病毒e抗原(hepatitis B e antigen,HBeAg)状态的相互关系。方法:... 目的:定量分析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的肝癌患者肝内共价闭合环状DNA(covalently closed circular DNA,cccDNA)、DNA和血清中DNA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乙肝病毒e抗原(hepatitis B e antigen,HBeAg)状态的相互关系。方法:运用特异性荧光定量探针法检测了26例HBV感染的肝癌患者中HBV cccDNA和HBV DNA的表达水平,进一步分析这两种病毒因子在HBeAg阳性和HBeAg阴性样本中的表达差别以及与HBeAg状态的关系。结果:HBV cccDNA和HBV DNA在HBeAg阴性组的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HBeAg阳性组(P值分别为0.044和0.0214),同时,在HBeAg阴性组中,cccDNA的表达水平与DNA是显著正相关的(r=0.918,P=0.000);HBeAg阳性组中cccDNA与DNA是较弱的正相关关系,且不具有显著性(r=0.591,P=0.072)。结论:肝内cccDNA与DNA表达水平与HBeAg的状态是密切相关的,HBeAg阴性的HCC患者中病毒复制水平下降的原因主要是cccDNA水平的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肝癌 共价闭合环状DNA 乙肝病毒e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肝病毒e抗原基因在大肠杆茵中高表达 被引量:3
14
作者 邓小昭 张林元 +1 位作者 何亮 张志敏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290-293,共4页
取pZD 8703质粒DNA(本室构建的高表达乙肝核心抗原基因质粒)用Ava Ⅰ酶切开,Bal 31酶消化,加四种核甘酸dNTP、DNA聚合酶大片段酶补平后,用T_4 DNA连接酶连接,再用EcoRI酶消化,回收EcoRI小片段连接到pJLA 503的EcoRI位点,转化受体菌JM103... 取pZD 8703质粒DNA(本室构建的高表达乙肝核心抗原基因质粒)用Ava Ⅰ酶切开,Bal 31酶消化,加四种核甘酸dNTP、DNA聚合酶大片段酶补平后,用T_4 DNA连接酶连接,再用EcoRI酶消化,回收EcoRI小片段连接到pJLA 503的EcoRI位点,转化受体菌JM103,获得在P_RP_L启动子控制下,由温度调节CIts 857开启和关闭的高表达乙肝e抗原(HBeAg)的重组体。用抗HBe-β)单克隆酶标抗体配套的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经超声波处理的细菌原液,HBeAg的终效价在1:10240以上,只含少量HBeAg。可以代替血清HBeAg用作配套检测试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 基因表达 乙型肝炎病毒 e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结核方案联合抗病毒方案治疗肺结核合并e抗原阳性慢性乙肝病毒携带患者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3
15
作者 李忠东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B12期183-185,共3页
目的探讨抗结核方案联合抗病毒方案治疗肺结核合并e抗原阳性慢性乙肝病毒携带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兴国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肺结核合并e抗原阳性慢性乙肝病毒携带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n=40)和联合组(n=40),常... 目的探讨抗结核方案联合抗病毒方案治疗肺结核合并e抗原阳性慢性乙肝病毒携带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兴国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肺结核合并e抗原阳性慢性乙肝病毒携带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n=40)和联合组(n=40),常规组患者进行常规2HRZE/4HR抗结核方案治疗,联合组患者在常规组基础上给予恩替卡韦进行抗病毒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抗结核治疗方案更改情况、肝功能、肝损伤情况及病毒载量。结果联合组患者抗结核治疗方案更改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TBiL、ALT、AST水平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BiL、ALT、AST水平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肝损伤轻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方法和治疗时间在血清乙肝病毒载量上有交互作用(P<0.05),治疗时间在血清乙肝病毒载量上主效应显著(P<0.05),治疗方法在血清乙肝病毒载量上主效应显著(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3个月、治疗6个月血清乙肝病毒载量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结核方案联合抗病毒方案治疗肺结核合并e抗原阳性慢性乙肝病毒携带效果显著,可有效减轻患者肝损伤,保证患者抗结核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乙型肝炎e抗原 乙型肝炎病毒 病毒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核心抗原与e系统间的关系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弘 沈继录 葛鑫 《实用医学杂志》 CAS 1995年第10期649-651,共3页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检测494例e系统阳性慢性乙肝病人血清中乙肝核心抗原(HBcAg)。结果显示HBeAg阳性病人HBcAg检出率为86.1%,抗-HBe阳性病人HBcAg检出率为47.1%,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若结合其它血清学标志,在不同血清学标志组合...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检测494例e系统阳性慢性乙肝病人血清中乙肝核心抗原(HBcAg)。结果显示HBeAg阳性病人HBcAg检出率为86.1%,抗-HBe阳性病人HBcAg检出率为47.1%,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若结合其它血清学标志,在不同血清学标志组合模式下比较:模式Ⅰ(HBsAg、抗-HBc和HBeAg同时阳性)的HBcAg检出率为85.6%,模式Ⅱ(HBsAg、抗-HBc和抗-HBe同时阳性)的HBeAg检出率为90.1%,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既往认为HBeAg转变为抗-HBe作为病毒复制停止、病情缓解的指标是不确切的。从血清学角度判断病毒复制及传染性时应从整体出发,不单以某一系统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核心抗原 e抗原抗体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丹氏颗粒抗原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检测中应用的研究
17
作者 谢放 林尊慧 +7 位作者 靳海英 郭向华 黄雁翔 殷继明 严艳 郝娃 牛京勤 李卓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415-417,共3页
目的分析乙肝病毒五项检测方法和乙肝病毒丹氏颗粒抗原检测试剂在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感染中的一致性,探讨丹氏颗粒抗原检测试剂在检测慢性乙肝感染的经济性和可靠性。方法ELISA方法检测134例慢性乙肝患者的血清标志物和丹氏颗粒抗原,荧光... 目的分析乙肝病毒五项检测方法和乙肝病毒丹氏颗粒抗原检测试剂在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感染中的一致性,探讨丹氏颗粒抗原检测试剂在检测慢性乙肝感染的经济性和可靠性。方法ELISA方法检测134例慢性乙肝患者的血清标志物和丹氏颗粒抗原,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HBV DNA。比较各组丹氏颗粒抗原水平及HBVDNA定量水平和乙肝五项的相互关系。结果慢性乙肝患者HBsAg、HBeAg、HBcAb阳性组、HBsAg、HBcAb阳性组、HBsAg、HBeAb、HBcAb阳性组和HBsAb、HBeAb、HBcAb阳性组丹氏颗粒抗原阳性率分别为100.0(、100.0(、94.3(和0。结论丹氏颗粒抗原试剂在检测慢性乙肝感染中与乙肝五项指标及HBV DNA定量之间具有一致性。丹氏颗粒抗原是一个能较好的反应乙肝病毒复制的指标,对乙肝的诊断、预后及抗病毒疗效观察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乙型肝炎病毒丹氏颗粒抗原 血清标志物 乙肝病毒核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BeAg对护理操作中乙型肝炎病毒传染源的预警效果
18
作者 李健 姜旻岚 +3 位作者 刘瑜 缪镇 杨双旺 李宗香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3年第23期48-50,共3页
目的探讨HBeAg对护理操作中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virus,HBV)传染源的预警效果。方法采集2010年2—8月解放军第454医院连续收治入院的992例手术患者的空腹静脉血各3ml,分离血清于-40℃保存备用;从992份血清样本中分别检出HBsAg... 目的探讨HBeAg对护理操作中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virus,HBV)传染源的预警效果。方法采集2010年2—8月解放军第454医院连续收治入院的992例手术患者的空腹静脉血各3ml,分离血清于-40℃保存备用;从992份血清样本中分别检出HBsAg和HBeAg阳性样本并进行定量检测,比较HBV感染量在HBeAg阳性和阴性的HBsAg阳性者之间的差异。结果992例手术患者中检出HBsAg阳性156例,其中HBeAg阳性31例、阴性125例。HBeAg阳性和阴性的HBsAg阳性者的HBVDNA阳性率分别为100.0%和67.20.4;传染性范围分别在1×10^2~1×10^9ID/ml和(0~1)×10^6ID/ml。6.4%HBeAg阳性和92.8%阴性的HBsAg阳性者的HBV感染量〈1×10^4ID/ml;93.6%HBeAg阳性和7.2%阴性的HBsAg阳性者HBV感染量≥1×10^4ID/ml;19.3%HBeAg阳性HBsAg阳性者HBV感染量≥1×10^7.5ID/ml。结论在护理人员进行有效乙肝疫苗免疫的基础上,以HBeAg为指标对护理操作中HBV传染源的预警效果较HBsAg更好,使用HBeAg监控法预防护理人员职业感染的效果比HBsAg监控法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乙型肝炎病毒 乙型肝炎e抗原 医院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型肝炎、乙型肝炎病毒混合抗原的细胞免疫学研究
19
作者 毛群颖 张华远 廖雪雁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期8-10,共3页
评价甲型肝炎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混合抗原对细胞免疫反应的影响。采用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DTH)、脾脏淋巴细胞增殖实验和淋巴细胞亚型分群实验 ,对甲肝抗原 (HAAg)、乙肝表面抗原 (HBsAg)和甲乙肝混合抗原 (HAAg +HBsAg)进行检测 ,并进... 评价甲型肝炎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混合抗原对细胞免疫反应的影响。采用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DTH)、脾脏淋巴细胞增殖实验和淋巴细胞亚型分群实验 ,对甲肝抗原 (HAAg)、乙肝表面抗原 (HBsAg)和甲乙肝混合抗原 (HAAg +HBsAg)进行检测 ,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混合抗原没有降低相应单价抗原的各项细胞免疫反应强度 ,且较单一 ,HBsAg表现出了显著的抗原特异性T淋巴细胞和Th2细胞增殖作用 (P <0 .0 5 )。混合抗原表现出良好的细胞免疫反应原性 ,同时可能辅助B细胞 ,增强体液免疫应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抗原 细胞免疫 甲肝抗原 乙肝表面抗原 甲型肝炎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大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应重视ALT正常、年龄≤30岁的HBeAg阴性慢性HBV感染者 被引量:15
20
作者 刘燕娜 李明蔚 +5 位作者 王雷婕 赵鸿 党双锁 陈香梅 赵景民 鲁凤民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477-1481,共5页
目的拟对2022年2月发布的《扩大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专家意见》的推荐意见进行分析验证和完善。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连续纳入2014年1月—2020年10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接受肝穿刺活组织病理检查且ALT正... 目的拟对2022年2月发布的《扩大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专家意见》的推荐意见进行分析验证和完善。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连续纳入2014年1月—2020年10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接受肝穿刺活组织病理检查且ALT正常的成人慢性HBV感染者,并分析≤30岁和>30岁亚组中不同HBeAg状态人群存在中、重度肝损伤人群比例。结果共纳入慢性HBV感染者290例,HBeAg阳性者121例(41.7%),HBeAg阴性者169例(58.3%)。进一步按年龄分组,在HBeAg阳性中,≤30岁37例,>30岁84例;在HBeAg阴性感染者中,≤30岁24例,>30岁145例。4组比较,年龄(H=151.539)、性别(χ^(2)=9.959)、ALT(H=29.041)、AST(H=11.127)、Alb(H=23.538)、HBV DNA(H=187.982)、HBsAg(H=132.520)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年龄>30岁和≤30岁组均有近50%的患者存在中度及以上肝损伤(50.22%vs 47.54%)。根据HBeAg状态和年龄进一步将患者分为HBeAg阳性≤30岁(n=37)和>30岁(n=84)以及HBeAg阴性≤30岁(n=24)和>30岁(n=145)共4组。在HBeAg阳性亚组中,>30岁与≤30岁者存在中度及以上肝损伤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2.9%vs 37.8%,P=0.605);≤30岁的HBeAg阴性亚组与>30岁的HBeAg阴性亚组存在中度及以上肝损伤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62.5%vs 54.5%,P=0.464)。在无创指标无法决策的队列(LSM<9.0 kPa者和LSM数据缺失但FIB-4<3.25者,n=269)中,≤30岁的HBeAg阴性亚组与>30岁的HBeAg阴性/阳性亚组存在中度及以上肝损伤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9.1%vs 50.7%、59.1%vs 41.8%,P值分别为0.468、0.149)。结论在扩大抗HBV治疗时,也应关注HBeAg阴性且年龄≤30岁的慢性HBV感染者。条件允许时,依照本研究总结修订的抗病毒治疗启动线路图,或可进一步提高个体化抗病毒治疗的精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性 肝炎e抗原 乙型 年龄因素 丙氨酸转氨酶 病毒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