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氟苯酚-H_2O_2-HRP体系酶联荧光免疫分析研究ⅢF^--Al-酸性铬蓝K荧光熄灭法测定人血清中乙肝E抗原 被引量:2
1
作者 周四元 章竹君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2期121-123,共3页
建立了一种检测人血清中乙肝E抗原的新荧光光度法.通过酶促反应:对氟苯酚+H2O2HRP→苯酚+F-+H2O与Al-酸性铬蓝K荧光体系相偶合,测定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及其标记物.测定HRP的线性范围为0.19~31... 建立了一种检测人血清中乙肝E抗原的新荧光光度法.通过酶促反应:对氟苯酚+H2O2HRP→苯酚+F-+H2O与Al-酸性铬蓝K荧光体系相偶合,测定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及其标记物.测定HRP的线性范围为0.19~31mU/mL,检出限为0.04mU/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 e抗原 免疫分析 对氟苯酚 乙肝e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联合干扰素对慢性乙肝患者血清乙肝表面抗原及乙肝病毒e抗原影响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18
2
作者 徐学琴 王平 +2 位作者 闫国立 牛乐 申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62-464,共3页
目的系统评价中药联合干扰素对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患者血清乙肝表面抗原(HBsAg)及乙肝病毒e抗原(HBeAg)的影响。方法根据系统评价的原则制定检索策略,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提取数据并应用RevMan 4.2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最终筛选出9篇... 目的系统评价中药联合干扰素对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患者血清乙肝表面抗原(HBsAg)及乙肝病毒e抗原(HBeAg)的影响。方法根据系统评价的原则制定检索策略,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提取数据并应用RevMan 4.2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最终筛选出9篇文献,质量均不高。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药联合干扰素组的血清HBsAg阴转指标的相对危险度(RR)值为1.63[95%CI(1.04,2.55)],血清HBeAg阴转指标的RR值为1.37[95%CI(1.14,1.64)],与干扰素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就阴转血清HBsAg和HBeAg这两个指标来看,中药联合干扰素治疗的效果优于单用干扰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中药 干扰素 乙肝表面抗原 乙肝病毒e抗原 系统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患者肝组织中乙肝病毒共价闭合环状DNA表达水平及与e抗原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黄瑶 罗璇 +2 位作者 陈彦猛 黄爱龙 胡源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430-1433,共4页
目的:定量分析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的肝癌患者肝内共价闭合环状DNA(covalently closed circular DNA,cccDNA)、DNA和血清中DNA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乙肝病毒e抗原(hepatitis B e antigen,HBeAg)状态的相互关系。方法:... 目的:定量分析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的肝癌患者肝内共价闭合环状DNA(covalently closed circular DNA,cccDNA)、DNA和血清中DNA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乙肝病毒e抗原(hepatitis B e antigen,HBeAg)状态的相互关系。方法:运用特异性荧光定量探针法检测了26例HBV感染的肝癌患者中HBV cccDNA和HBV DNA的表达水平,进一步分析这两种病毒因子在HBeAg阳性和HBeAg阴性样本中的表达差别以及与HBeAg状态的关系。结果:HBV cccDNA和HBV DNA在HBeAg阴性组的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HBeAg阳性组(P值分别为0.044和0.0214),同时,在HBeAg阴性组中,cccDNA的表达水平与DNA是显著正相关的(r=0.918,P=0.000);HBeAg阳性组中cccDNA与DNA是较弱的正相关关系,且不具有显著性(r=0.591,P=0.072)。结论:肝内cccDNA与DNA表达水平与HBeAg的状态是密切相关的,HBeAg阴性的HCC患者中病毒复制水平下降的原因主要是cccDNA水平的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肝癌 共价闭合环状DNA 乙肝病毒e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eS1抗原与HBeAg联合检测用于预测HBV-DNA的水平 被引量:5
4
作者 李珉珉 洪丹妮 +1 位作者 朱勤爱 朱穗兰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37-640,共4页
目的:联合检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的血清前S1(PreS1)抗原和乙肝e抗原(HBeAg)两项指标,判断其与HBV-DNA定量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法(两步法)检测PreS1抗原,双抗体夹心ELISA法(一步法)检测HBe... 目的:联合检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的血清前S1(PreS1)抗原和乙肝e抗原(HBeAg)两项指标,判断其与HBV-DNA定量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法(两步法)检测PreS1抗原,双抗体夹心ELISA法(一步法)检测HBeAg,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HBV-DNA。结果:在335例慢性HBV携带者患者中,PreS1抗原阳性率为42.7%,HBeAg阳性率为36.4%,HBV-DNA阳性率为53.4%。在179例HBV-DNA阳性患者中,HBeAg阳性109例(60.9%);156例HBV-DNA阴性患者中,HBeAg阴性143例(91.7%)。在179例HBV-DNA阳性患者中,PreS1抗原阳性89例(49.7%);在156例HBV-DNA阴性患者中,PreS1抗原阴性102例(65.4%)。PreS1和HBeAg双阳性的感染者HBV-DNA阳性率为93.8%(45/48);在PreS1和HBeAg双阴性的感染者中,HBV-DNA阳性率仅为22.0%(26/118)。结论:HBeAg与HBV-DNA的相关性比PreS1抗原与HBV-DNA的相关性高。PreS1和HBeAg双阳性的感染者HBV的复制程度高,而双阴性的感染者复制程度较低。因此,PreS1抗原与HBeAg联合检测可用于预测HBV-DNA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HBV携带者 PReS1抗原 乙肝病毒DNA 乙肝e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皱瘤海鞘有效部位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和e抗原的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胡文军 万新祥 《医药导报》 CAS 2005年第4期276-277,共2页
 目的 研究皱瘤海鞘有效部位的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 (HBV)的作用。方法 从新鲜皱瘤海鞘中提取分离皱瘤海鞘有效部位,应用HBV转染的 2 2 15细胞株,测定培养上清液中表面抗原 (HBsAg)、e抗原 (HbeAg)滴度,作为药物抗HBV效果的评价指标;...  目的 研究皱瘤海鞘有效部位的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 (HBV)的作用。方法 从新鲜皱瘤海鞘中提取分离皱瘤海鞘有效部位,应用HBV转染的 2 2 15细胞株,测定培养上清液中表面抗原 (HBsAg)、e抗原 (HbeAg)滴度,作为药物抗HBV效果的评价指标;并通过四氮唑(MTT)法测定皱瘤海鞘有效部位对细胞生长的半数毒性浓度,测定药物治疗指数。结果 皱瘤海鞘有效部位对HBsAg、HBeAg的分泌均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对细胞的毒性低,其治疗指数均>10。结论 皱瘤海鞘有效部位体外具有明显的抗HBV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皱瘤海鞘 2.2.15细胞株 乙肝表面抗原 乙肝e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BVDNA测定对乙肝五项中单项HBeAg阳性的鉴别价值
6
作者 康云平 孙宝云 滕勇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6年第6期451-452,共2页
对乙肝五项检测中出现的单项HBeAg阳性进行鉴别,以避免做出假阳性结果。对30例乙肝五项检测为“大三阳”(HBsAg、HBeAg、HBcAb三项阳性)标本及30例单项HBeAg阳性标本进行HBVDNA测定,比较两者HBVDNA的阳性率;同时筛选出HBVDNA阴性标本,... 对乙肝五项检测中出现的单项HBeAg阳性进行鉴别,以避免做出假阳性结果。对30例乙肝五项检测为“大三阳”(HBsAg、HBeAg、HBcAb三项阳性)标本及30例单项HBeAg阳性标本进行HBVDNA测定,比较两者HBVDNA的阳性率;同时筛选出HBVDNA阴性标本,并对HBVDNA阴性标本进行RF(类风湿因子)检测;随机选取30例RF阳性血清标本检测HBeAg。乙肝五项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HBVDNA检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RF检测采用胶乳凝集实验。30例“大三阳”标本HBVDNA阳性28例,阳性率93.3%,30例单项HBeAg阳性标本中HBVDNA阳性10例,阳性率33.3%,两者HBVDNA阳性率差异显著(P<0.01)。22份HBVD- NA阴性标本均检出RF,30份随机抽取的RF阳性标本中HBeAg阳性仅5例。对乙肝五项检测中出现的单项HBeAg阳性标本应进行HBVDNA检测,以排除RF阳性造成的HBeAg假阳性;不能以RF阳性认为HBeAg单项阳性即为假阳性的判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VDNA 乙肝e抗原 类风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乙型肝炎e抗原和e抗体
7
作者 梅雅馨 康庸 +3 位作者 孟令先 李翔 许健音 孙威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85年第2期132-134,共3页
应用酶联免疫试验(ELISA)检测e抗原、e抗体,是一种特异性强、敏感度高、重复性好的方法。较ID法大大提高了检出率。
关键词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乙肝e抗原 乙肝e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BeAg的B细胞线性表位预测及鉴定 被引量:12
8
作者 杨军 刘妮 +5 位作者 张婷 赵世平 强磊 苏宝山 康安静 李宗芳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53-257,共5页
目的预测并鉴定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的B细胞线性表位,为乙型肝炎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依据。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技术,利用NCBI数据库和免疫表位数据库提供的相应软件预测HBeAg的B细胞线性表位,采用人工合成法合成相应表位肽并... 目的预测并鉴定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的B细胞线性表位,为乙型肝炎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依据。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技术,利用NCBI数据库和免疫表位数据库提供的相应软件预测HBeAg的B细胞线性表位,采用人工合成法合成相应表位肽并分别将与血蓝蛋白(KLH)偶联,作为免疫原,免疫大白兔制备抗HBeAg抗原表位抗体,ELISA法鉴定抗体的特异性。结果发现了1MDIDPYKEFG10、37LYREALESPEHCSP50、74SNLEDPAS81、127RTPPAYRPPNAPIL140等4条新的HBeAg蛋白B细胞线性表位肽,其与KLH的偶联物作为免疫原免疫大白兔,获得特异性高效价抗体,抗体滴度大于1∶512000,ELISA实验证实上述抗体均可与HBeAg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结论采用生物信息学技术成功确认了4个HBeAg蛋白B细胞线性表位肽,为深入研究HBeAg的功能和作用以及乙型肝炎的治疗提供了新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乙肝e抗原乙型肝炎病毒 抗原表位预测 B细胞线性表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槐耳菌冲剂对慢性乙型肝炎e系统影响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2
9
作者 唐保元 闵贤 章莉莉 《南京医学院学报》 CSCD 1991年第2期122-123,共2页
试用民间药用真菌槐耳冲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20例,旨在观察其对血清HBV复制标志中e系统的影响。结果显示,治疗组20例HBeAg阴转6例,占30%,其中有3例HBeAb转为阳牲,有1例在HBeAg转为HBeAb时HBsAg阴转。对照组10例(IL-2)中HBeAg... 试用民间药用真菌槐耳冲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20例,旨在观察其对血清HBV复制标志中e系统的影响。结果显示,治疗组20例HBeAg阴转6例,占30%,其中有3例HBeAb转为阳牲,有1例在HBeAg转为HBeAb时HBsAg阴转。对照组10例(IL-2)中HBeAg有4例阴转,占40%。两组比较阴转率相似。初步证明槐耳菌冲剂的活性成分可能对HBV复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乙肝e抗原 槐耳菌 人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脾与乙肝病毒复制指标血中表达水平的关系探讨
10
作者 丁海 周镇先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0-11,共2页
了解脾脏对乙肝病毒复制指标HCeAg在血中表达水平的影响。术前HBVDNA的表达采用PCR法进行常规检测 ;HBeAg的定量检测采用微量酶免分析法 (MEIA) ;血标本分别来自 5 0例术中取的脾动、静脉血 ,以及在术前一周、术后一周及术后一年抽取的... 了解脾脏对乙肝病毒复制指标HCeAg在血中表达水平的影响。术前HBVDNA的表达采用PCR法进行常规检测 ;HBeAg的定量检测采用微量酶免分析法 (MEIA) ;血标本分别来自 5 0例术中取的脾动、静脉血 ,以及在术前一周、术后一周及术后一年抽取的外周血 ,2 0例非手术患者血作为对照。在HBVDNA表达为阳性组的患者中 ,研究组术前与对照组间血中HBeAg的定量检测比无统计学差异 ;脾动脉血中HBeAg的定量检测 ,无统计学差异 ;术后一周及术后一年HBeAg的定量值与术前及对照组比有统计学差异P <0 0 1;在HBVDNA表达为阴性组的患者中 ,脾动、静脉血及手术前后外周血中的HBeAg的定量检测 ,均无统计学差异。当乙肝肝硬化患者血中HBVDNA阳性时 ,脾脏对HBeAg的表达具有免疫调节作用 ,即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 ;当HBVDNA阴性时 ,无此调控作用。乙肝肝硬化脾脏免疫调节作用的两面性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脾功能亢进 乙肝e抗原 脾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6过表达慢病毒稳转细胞系构建及其对HBsAg、HBeAg、HBV-DNA表达影响 被引量:10
11
作者 潘正兰 管世鹤 +6 位作者 陈礼文 杨凯 张浩 段元丽 王兆飞 王秀 侯舒文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94-599,604,共7页
目的构建白介素-6(IL-6)过表达慢病毒稳转细胞系,探讨其对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e抗原(HBeAg)、乙肝病毒DNA(HBV-DNA)表达的影响。方法以Huh7细胞gDNA为模板,通过PCR技术扩增获得IL-6片段并克隆到pMIGR1载体上,测序鉴定正确后,分别... 目的构建白介素-6(IL-6)过表达慢病毒稳转细胞系,探讨其对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e抗原(HBeAg)、乙肝病毒DNA(HBV-DNA)表达的影响。方法以Huh7细胞gDNA为模板,通过PCR技术扩增获得IL-6片段并克隆到pMIGR1载体上,测序鉴定正确后,分别用pMIGR1质粒和pMIGR1-IL-6质粒与慢病毒包装质粒pCL-10A1共转染293T细胞,获得重组慢病毒颗粒,分别感染Huh7细胞,嘌呤霉素筛选出成功表达目的质粒的阳性细胞,分别命名为Huh7/con和Huh7/IL-6,电化学发光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6表达水平;qRT-PCR技术检测细胞中IL-6 mRNA表达水平;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检测HBsAg、HBeAg表达水平,PCR-荧光探针法检测HBV-DNA表达水平。结果通过测序验证成功构建pMIGR1-IL-6质粒;通过慢病毒介导成功筛选出Huh7/con和Huh7/IL-6细胞系;电化学发光法及qRT-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Huh7/con细胞系比较,Huh7/IL-6细胞系培养上清液IL-6水平及细胞中IL-6 mRNA水平显著升高;pcDNA1.3质粒转染Huh7、HepG2、Huh7/IL-6细胞6、12、24、48 h后上清液中IL-6表达水平显著升高;20 ng/ml IL-6处理pcDNA1.3质粒转染后的Huh7和HepG2细胞6、12、24、48 h后上清液中HBsAg、HBeAg、HBV-DNA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cDNA1.3质粒转染Huh7/IL-6细胞6、12、24、48 h后上清液中HBsAg、HBeAg、HBV-DNA表达水平显著下降。结论成功构建IL-6慢病毒表达载体,并建立稳定过表达IL-6的Huh7细胞系;pcDNA1.3质粒转染可使IL-6表达上调;IL-6可使HBsAg、HBeAg、HBV-DNA表达水平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介素-6 慢病毒表达载体 稳定转染 乙肝表面抗原 乙肝e抗原 乙肝病毒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核和真核细胞表达HBeAg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何亮 邓小昭 +3 位作者 刁振宇 周宗安 郑纪山 高健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1年第3期204-206,共3页
目的 :将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分别克隆表达生产的 HBe Ag,经适当纯化后进行检测分析 ,并在乙型肝炎抗HBe检测中进行应用和比较。 方法 :分别用大肠杆菌和家蚕细胞表达生产 HBe Ag,并用 Saphacryl S- 2 0 0柱层析进行纯化 ;紫外分光光度... 目的 :将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分别克隆表达生产的 HBe Ag,经适当纯化后进行检测分析 ,并在乙型肝炎抗HBe检测中进行应用和比较。 方法 :分别用大肠杆菌和家蚕细胞表达生产 HBe Ag,并用 Saphacryl S- 2 0 0柱层析进行纯化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表达产物的蛋白含量 ;EIA法测定 HBe Ag和 HBc Ag效价及评估 HBe Ag的应用效果。 结果 :原核细胞 HBe Ag:比活性为 10 0 0 0 / m g,HBe Ag/ HBc Ag=5 0 ,用于抗 HBe的检测时特异性为 96 % ,灵敏度符合国家卫生部 panel要求。真核细胞 HBe Ag:比活性为 16 0 0 0 0 / m g,HBe Ag / HBc Ag =5 0 0 0 ,用于抗 HBe的检测时特异性为 10 0 % ,灵敏度高于国家卫生部 panel要求的 1~ 2个滴度。 结论 :真核细胞表达的 HBe Ag比活性高而 HBc Ag含量低 ,在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病毒e抗原 大肠杆菌 家蚕细胞 抗HBe eIA检测法 比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HBsAg和HBeAg定量检测评估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原发性肝癌患者病毒应答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1
13
作者 张心怡 张国梁 张广林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2241-2247,共7页
目的探讨定量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乙肝病毒E抗原(HBeAg)血清水平评估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原发性肝癌患者病毒应答(HBV-DNA)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4月至2021年7月收治的80例乙型肝炎中度肝硬化合并原发性... 目的探讨定量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乙肝病毒E抗原(HBeAg)血清水平评估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原发性肝癌患者病毒应答(HBV-DNA)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4月至2021年7月收治的80例乙型肝炎中度肝硬化合并原发性肝癌Ⅱa期患者,根据治疗的第8周时是否发生病毒学应答分为应答组47例和未应答组33例。比较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BsAg、HBeAg水平与HBV-DNA水平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血清HBsAg、HBeAg水平对病毒应答的预测价值,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1年生存率。结果患者治疗前血清HBsAg、HBeAg水平与HBV-DNA水平呈正相关,患者治疗第8、12、24、36、48周时血清HBsAg和HBeAg水平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第48周时,血清HBsAg水平预测病毒应答ROC曲线下面积最大0.818(95%CI:0.709~0.965),最佳截点为(40.63±10.28)ng/mL,灵敏度为91.34%,特异度为71.93%;治疗第8周时,血清HBeAg水平预测病毒应答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0.801(95%CI:0.673~0.979),最佳截点为(53.38±9.86)NCU/mL,灵敏度为88.52%,特异度为83.42%。生存分析结果显示,应答组1年生存率为87.31%高于未应答组62.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治疗的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HBsAg和HBeAg水平与病毒应答存在相关性,定量检测血清HBsAg和HBeAg水平评估患者病毒应答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肝硬化 原发性肝癌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 乙肝病毒e抗原 病毒应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医学会第12次全国病毒性肝炎与肝病学术会议近日在北京召开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新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64-264,共1页
关键词 肝病学术会议 中华医学会 病毒性肝炎 北京 香港特别行政区 疫苗免疫接种 静脉注射毒品 慢性乙肝患者 中国大陆地区 新生儿乙肝 医源性传播 肠道外传播 性行为传播 乙肝e抗原 e抗原阴性 主任委员 流行病学 乙型肝炎 传播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前S2基因变异与肝病进展关系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姚佩君 张志波 高建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2191-2192,共2页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前 S2区全长165 bp,编码前S2蛋白的55个氨基酸。前S2和S基因共同编码中蛋白,前S1、前S2和S基因共同编码大蛋白。有前S/S基因变异的HBV感染者,HBV DNA复制与乙肝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前 S2区全长165 bp,编码前S2蛋白的55个氨基酸。前S2和S基因共同编码中蛋白,前S1、前S2和S基因共同编码大蛋白。有前S/S基因变异的HBV感染者,HBV DNA复制与乙肝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HBsAg)分泌似乎是分离的[1],临床上检测前S2抗原可弥补因病毒变异和其他原因造成的乙肝病毒e抗原(hepatitis B e antigen, HBeAg)阴性的“误寻”,尤其在隐匿性HBV感染者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病毒e抗原 乙型肝炎病毒 S2基因变异 S S基因变异 HBV感染者 前S2蛋白 乙肝表面抗原 DNA复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