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稀土荧光探针用于快速检测乙肝表面抗原 被引量:1
1
作者 张瑞起 常宇 +2 位作者 刘作家 李雪松 潘利华 《应用化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760-1769,共10页
采用自合成的稀土螯合剂4,4′-双(1″,1″,1″,2″,2″,3″,3″-7氟-4″,6″-己二酮-6″-基)氯磺化三联苯(BHHCT)制备乙肝表面抗体标记物,应用侧流免疫层析试纸条和配套的时间分辨荧光检测系统,建立了一种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对乙肝表... 采用自合成的稀土螯合剂4,4′-双(1″,1″,1″,2″,2″,3″,3″-7氟-4″,6″-己二酮-6″-基)氯磺化三联苯(BHHCT)制备乙肝表面抗体标记物,应用侧流免疫层析试纸条和配套的时间分辨荧光检测系统,建立了一种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对乙肝表面抗原(HBsAg)快速检测的方法。该方法线性范围为0.2~500 ng/mL,检出限为0.16 ng/mL,线性回归决定系数(R^(2))为0.9996。批内变异系数小于5%,批间变异系数小于8%,样品回收率94.3%~107.8%。该方法操作简便快捷,20 min内获得检测结果,具有精准、快速、特异性强和无需专业人员操作等优势,满足了乙肝表面抗原的即时检测的精准、快速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 侧流免疫层析试纸条 乙肝表面抗原 即时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0-2023年章丘区产妇乙肝表面抗原检测及新生儿首剂乙肝疫苗接种情况
2
作者 李宝珍 《中国卫生产业》 2024年第9期216-219,共4页
目的了解济南市章丘区产妇乙型肝炎(简称乙肝)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阳性率及新生儿首剂乙型肝炎疫苗(Hepatitis B1 Vaccine,HepB1)接种情况。方法收集2020—2023年济南市章丘区3家医疗产科机构产妇的HBsAg检测... 目的了解济南市章丘区产妇乙型肝炎(简称乙肝)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阳性率及新生儿首剂乙型肝炎疫苗(Hepatitis B1 Vaccine,HepB1)接种情况。方法收集2020—2023年济南市章丘区3家医疗产科机构产妇的HBsAg检测结果、新生儿HepB1接种率、及时接种率和未及时接种原因,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20—2023年共登记产妇23984人,HBsAg检测率为99.99%(23982/23984),HBsAg阳性率为2.14%(514/23982)。新生儿HepB1及时接种率为93.55%(22439/23986)。HBsAg阳性母亲所生新生儿HepB1及时接种率为93.58%(481/514),乙肝免疫球蛋白(Hepatitis B immune Globulin,HBIG)及时接种率为97.47%(501/514)。乙肝病毒e蛋白抗原阳性母亲所生新生儿HepB1及时接种率为94.44%(153/162),HBIG及时接种率为97.53%(158/162)。乙肝疫苗因早产、新生儿肺炎、出生低体重、缺氧等导致未及时接种。结论济南市章丘区产妇HBsAg阳性率较低,阳性母亲所生新生儿HepB1及时接种率和联合免疫接种率有待提高,应继续加强实施母婴传播的阻断措施,进一步提高新生儿HepB1及时接种率和联合免疫接种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妇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新生儿 乙肝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慕安联合乙肝疫苗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3
作者 赵红娜 李福建 +2 位作者 武飞 李艳 王文红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8期1049-1050,共2页
关键词 绿慕安 乙肝疫苗 肝炎表面抗原 乙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析前因素对血液乙肝表面抗原检测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孙俊艳 何成涛 +1 位作者 刘海波 陈跃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1年第6期470-471,480,共3页
目的探讨分析前标本处理因素对血液乙肝表面抗原(HBsAg)检测的影响。方法收集300例献血者的血液标本作为研究对象,采用ELISA法进行HBsAg检测。采用配对t检验统计分析对比离心温度为常温(18~27℃)和4℃、采集后储存0 h和8 h离心、离心后... 目的探讨分析前标本处理因素对血液乙肝表面抗原(HBsAg)检测的影响。方法收集300例献血者的血液标本作为研究对象,采用ELISA法进行HBsAg检测。采用配对t检验统计分析对比离心温度为常温(18~27℃)和4℃、采集后储存0 h和8 h离心、离心后2~8℃储存2 h和2~8℃储存2 h后离心、抗凝管和促凝管、常温(18~27℃)和2~8℃储存5种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离心温度、标本采集到离心间隔、储存温度3种因素的t值分别为6.120、-5.694、3.691,对HBsAg检测结果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离心温度、标本采集到离心间隔、离心和储存顺序、标本管类型、储存温度5种因素复合标准差分别为0.0055、0.0045、0.0026、0.0020、0.0049,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离心温度、储存温度、标本采集到离心间隔、离心和储存顺序、标本管类型。结论离心温度、标本采集到离心间隔、储存温度3种因素对检测结果有显著影响。环境温度升高和全血标本长时间不分离导致标本不合格,从而对检测结果准确性产生影响,在日常工作中应采取有效措施避免上述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析前因素 乙肝表面抗原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定量检测的临床意义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7
5
作者 周俊卿 程欣 《临床误诊误治》 2013年第3期101-103,共3页
乙型肝炎(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定量检测已在越来越多医院开展,HBsAg定量检测结果不仅可反映患者当前病情,且对预后有提示作用。国内外已有研究探讨抗病毒治疗过程中HBsAg定量检测结果对疗效的预测作用,及早并准确区分抗病毒治... 乙型肝炎(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定量检测已在越来越多医院开展,HBsAg定量检测结果不仅可反映患者当前病情,且对预后有提示作用。国内外已有研究探讨抗病毒治疗过程中HBsAg定量检测结果对疗效的预测作用,及早并准确区分抗病毒治疗应答良好者和应答不佳者,以及时调整用药方案,改善预后。本文对HBsAg定量检测方法及其临床意义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肝炎表面抗原 乙型 定量检测 文献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7年某高校新入校学生乙肝表面抗原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方正秋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第16期52-53,共2页
目的分析2007年某高校新入校学生的乙肝表面抗原检测结果,以加强对乙肝的预防和控制。方法对2007年某高校1748名新入院学生进行HBsAg的检测,并分析结果。结果2007年新生HBsAg阳性人数为59人,阳性率为3.38%,其中女生17人,携带率2.11%,男... 目的分析2007年某高校新入校学生的乙肝表面抗原检测结果,以加强对乙肝的预防和控制。方法对2007年某高校1748名新入院学生进行HBsAg的检测,并分析结果。结果2007年新生HBsAg阳性人数为59人,阳性率为3.38%,其中女生17人,携带率2.11%,男生42人,携带率4.59%,男生显著高于女生;市区学生12人,携带率1.14%,农村学生47人,携带率6.77%,农村学生显著高于市区学生,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学校和有关部门应采取学生入学前严格体检,加强宿舍集中管理和宣传工作,注意饮食卫生和搞好环境卫生等有效措施。及时发现乙肝患者并及时治疗,提倡乙肝疫苗未接种者全程接种,已接种者按要求强化免疫,降低大学生乙肝的感染和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某高校 新入校学生 乙肝表面抗原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8512例高中毕业生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检测结果分析
7
作者 秦文敬 王加平 +2 位作者 孟晓波 傅美丽 王娜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5期81-81,共1页
关键词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高中毕业生 检测结果 乙型肝炎病毒(HBV) HBV感染 免疫接种 预防效果 疫苗接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用酶联免疫法与胶体金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的优缺点 被引量:7
8
作者 刘兰凤 杜丽新 《当代医药论丛》 2015年第11期46-47,共2页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酶联免疫法与胶体金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的优缺点。方法:选取2014年1月1日~2014年8月31日间我院采集的输血标本或术前标本6365份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酶联免疫法和胶体金法对这些标本进行乙肝表面抗原检测,并将检测的...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酶联免疫法与胶体金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的优缺点。方法:选取2014年1月1日~2014年8月31日间我院采集的输血标本或术前标本6365份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酶联免疫法和胶体金法对这些标本进行乙肝表面抗原检测,并将检测的结果及两种检测方法的特点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经胶体金法检测,在这6365份血样标本中,检测结果为阳性的标本有424份,阳性率为6.67%。经酶联免疫法检测,在这6365份血样标本中,检测结果为阳性的标本有426份,阳性率为6.69%。胶体金法检测结果及酶联免疫法检测结果同时为阳性的标本有423份;胶体金法检测结果为阳性,而酶联免疫法检测结果为阴性的标本有1份;胶体金法检测结果为阴性,而酶联免疫法检测结果为阳性的标本有3份;胶体金法检测结果及酶联免疫法检测结果同时为阴性的标本有5938份。我们对这4例检测结果不一致的标本进行电化学发光法复查,复查结果与酶联免疫法的检测结果相一致。经统计学分析,应用胶体金法进行乙肝表面抗原检测的假阴性率为0.70%,假阳性率为0.24%。应用酶联免疫法进行乙肝表面抗原检测的敏感性明显高于应用胶体金法进行乙肝表面抗原检测的敏感性,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酶联免疫法与胶体金法均是检测乙肝表面抗原的可靠方法。临床上可应用胶体金检测法对患者进行快速筛查,以缩短初筛的时间,提高检查的效率,适用于大规模的乙肝病毒筛检;而酶联免疫检测法则可用于对少数胶体金法检测结果呈阳性的患者进行二次筛检,以提高检测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联免疫法 胶体金法 乙肝表面抗原检测 灵敏度 优缺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酸钠-Nafion包覆三联吡啶钌掺杂SiO_2纳米粒乙肝表面抗原的检测
9
作者 刘玲 豆兴茹 +3 位作者 曾启 丁海洋 杨辰 谢洪平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563-1568,共6页
利用Nafion与聚丙烯酸钠的混合膜包覆三联吡啶钌(Ru(bpy)_3^(2+))掺杂SiO_2纳米粒制备了用于生物标记的电化学发光纳米粒,并构建了信号放大的免疫检测探针。结合免疫磁珠构建的捕获探针,建立了乙肝表面抗原的双抗体夹心电化学发光免疫... 利用Nafion与聚丙烯酸钠的混合膜包覆三联吡啶钌(Ru(bpy)_3^(2+))掺杂SiO_2纳米粒制备了用于生物标记的电化学发光纳米粒,并构建了信号放大的免疫检测探针。结合免疫磁珠构建的捕获探针,建立了乙肝表面抗原的双抗体夹心电化学发光免疫检测方法。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5.0~1000pg·m L^(-1),相关系数R^2为0.9959,最低检测限为1.73 pg·m L^(-1)(S/N=3),表现出了高达200倍浓度差的宽线性检测范围和高灵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发光免疫检测 乙肝表面抗原 宽线性范围 高灵敏度 三联吡啶钌掺杂Si O2纳米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肝表面抗原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临床不同阶段的变化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琼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第9期44-44,46,共2页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不同阶段乙肝表面抗原的变化情况。方法:将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127例分为慢性乙肝病毒携带组(n=24)、非活动性HBsAg携带组(n=22)、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组(n=21)、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组(n=24...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不同阶段乙肝表面抗原的变化情况。方法:将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127例分为慢性乙肝病毒携带组(n=24)、非活动性HBsAg携带组(n=22)、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组(n=21)、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组(n=24)、HBeAg阳性乙肝肝硬化组(n=20)以及HBeAg阴性乙肝肝硬化组(n=16),应用实时荧光定量法检测HBV DNA,应用化学发光免疫法对患者乙肝表面抗原定量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慢性乙肝病毒携带组患者血清HBsAg定量值中位数50 982(5 133~204 878)lgIU/mL,非活动性HBsAg携带组患者HBsAg定量值中位数2 206(24.06~23 283)lgIU/mL,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组患者HBsAg定量值中位数11 057(286~167 741)lgIU/mL,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组患者HBsAg定量值中位数3 173(472~27 094)lgIU/mL,HBeAg阳性乙肝肝硬化组患者HBsAg定量值中位数1 428(323~8 314)lgIU/mL,HBeAg阴性乙肝肝硬化组患者HBsAg定量值中位数1 802(70~7 544)lgIU/mL,对比分析6组患者HBsAg定量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不同阶段患者血清HBsAg定量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较于HBeAg阴性患者,HBeAg阳性患者中HBsAg定量与HBV DNA相关性明显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表面抗原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 临床不同阶段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肝表面抗原单项阳性结果必须做乙肝五项检测
11
作者 李亚琴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S1期36-36,共1页
乙肝表面抗原单项阳性结果必须做乙肝五项检测李亚琴(甘肃省肿瘤医院检验科,兰州730050)现将我院HBsAg单项阳性513例患者RPHA的阳性结果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进行乙肝两对半的试验,其结果分析如下。1材料与方法1... 乙肝表面抗原单项阳性结果必须做乙肝五项检测李亚琴(甘肃省肿瘤医院检验科,兰州730050)现将我院HBsAg单项阳性513例患者RPHA的阳性结果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进行乙肝两对半的试验,其结果分析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标本来源我院住院及门诊病人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表面抗原 乙肝五项检测 阳性结果 病毒性肝炎 乙肝病毒复制 乙型肝炎 诊断与防治 省肿瘤医院 血清学 斑点杂交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过氧化氢酶介导金纳米颗粒交联聚集的乙肝表面抗原可视化检测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如冰 胡永琴 +4 位作者 陈美珠 安佳 吕颖 刘玉菲 李东玲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8-121,共4页
开发高效、高灵敏度又适用于基层的简便、稳定、成本低的病毒标志物检测方法对病毒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本工作通过制备同时具有催化和特异性识别能力的双功能聚苯乙烯纳米球催化H_(2)O_(2)分解,剩余的H_(2)O_(2)通过交联剂诱导金... 开发高效、高灵敏度又适用于基层的简便、稳定、成本低的病毒标志物检测方法对病毒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本工作通过制备同时具有催化和特异性识别能力的双功能聚苯乙烯纳米球催化H_(2)O_(2)分解,剩余的H_(2)O_(2)通过交联剂诱导金纳米颗粒聚集,使溶液颜色从红色变为蓝色,实现对乙肝表面抗原的高效、高灵敏、高特异性可视化检测。肉眼检测限为0.5 ng/mL,借助酶标仪后的检测限为0.01 ng/mL。此外,HBsAg在血清中的回收率在88.17%~102.50%,相对标准偏差在2.01%~4.52%,表明所提出的免疫测定法适用于血清中的检测,在实际临床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视化检测 乙肝表面抗原 催化 金纳米颗粒 聚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扶肝健脾方对慢性乙型肝炎乙肝表面抗原的影响
13
作者 魏东 《江西中医药》 2014年第7期36-37,共2页
目的:通过扶肝健脾方治疗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观察,探讨该方对患者血清乙肝表面抗原(HBsAg)及乙肝病毒(HBVDNA)定量变化的影响作用。方法:临床32例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观察组加用扶肝健脾方,... 目的:通过扶肝健脾方治疗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观察,探讨该方对患者血清乙肝表面抗原(HBsAg)及乙肝病毒(HBVDNA)定量变化的影响作用。方法:临床32例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观察组加用扶肝健脾方,观察治疗后4周、12周、24周、36周患者血清HBsAg定量及HBVDNA定量变化。结果:治疗后4周、12周、24周时两组间HBsAg定量及HBVDNA定量无统计学差异,36周治疗结束时检测HBsAg及HBVDNA定量,观察组HBsAg定量有显著降低,且具有统计学差异,而HBVDNA定量无差异。结论:扶肝健脾方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能更好降低HBsAg水平,提高抗病毒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肝健脾方 慢性乙型肝炎 乙肝表面抗原 乙肝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肝表面抗原定量检测的室内质量控制管理
14
作者 巩卫东 《中国卫生产业》 2019年第2期154-155,共2页
目的探究乙肝表面抗原定量检测的室内质量控制管理的方法。方法在2016年12月—2017年4月中随机选取该中心病房常用单一乙肝模式的混合血清样本70份,将抗原阴性血清和阳性血清按照比例进行混合,并且将这些混合样品与临检中心的提供的70... 目的探究乙肝表面抗原定量检测的室内质量控制管理的方法。方法在2016年12月—2017年4月中随机选取该中心病房常用单一乙肝模式的混合血清样本70份,将抗原阴性血清和阳性血清按照比例进行混合,并且将这些混合样品与临检中心的提供的70份抗原质控品进行对比,而后这些样品的质量管理情况进行整理分析,观察检测之后的效果。结果经过质控管理后定量检测的失控率为4.79%,在控率为95.21%,通过对两组数据分析比较,经过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促使病房内的乙肝患者更好地恢复和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该院应该全面加强乙肝抗原定量检测的室内质量控制管理,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表面抗原定量检测 室内质量控制 管理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量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对聚乙二醇-α2a治疗HBeAg阳性患者慢性乙型肝炎远期疗效的评价 被引量:1
15
作者 丁宁玲 叶建中 +1 位作者 路文明 朱翔 《抗感染药学》 2017年第4期822-825,共4页
目的:评价和分析血清乙肝表面抗原(HBsAg)定量检测对聚乙二醇-α2a(PegIFN-α2a)治疗HBeAg阳性患者慢性乙型肝炎(CHB)的远期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间收治的HBeAg阳性CHB患者80例(其中B基因型30例和C基因型50例),均采用Peg... 目的:评价和分析血清乙肝表面抗原(HBsAg)定量检测对聚乙二醇-α2a(PegIFN-α2a)治疗HBeAg阳性患者慢性乙型肝炎(CHB)的远期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间收治的HBeAg阳性CHB患者80例(其中B基因型30例和C基因型50例),均采用PegIFN-α2a治疗,每周1次,连续治疗48周,并随访24周,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结束后随访24周,根据血清HBV-DNA变化将患者分为病毒血持续应答组(SVR)、复发组和无应答组;治疗第12、24及48周时,持续应答组患者血清HBV-DNA水平与复发组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BsAg水平明显低于复发组(P>0.05);治疗第24周,28例患者血清HBsAg测得值降低>90%,其中25例最终达到了SVR;52例患者降低<90%,其中仅有3例患者达到了SVR(P<0.05);另外,B基因型持续应答率(13/30)高于C基因型(15/50)(P>0.05)。结论:定量检测血清HBsAg可作为预测PegIFN-α2a治疗HBeAg阳性CHB患者远期疗效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表面抗原 定量检测 预测 PegIFN-α2a CH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肝表面抗原定量检测的室内质控建立 被引量:4
16
作者 袁龙生 陈永健 《浙江临床医学》 2003年第12期893-894,共2页
目的 建立乙肝表面抗原 (HBsAg)定量检测的室内质控。方法 分别留取单一乙肝模式的混合血清样本 ,同时与Abbott公司提供HBsAg质控品比较 ,选取合适的乙肝模式及HBsAg滴度作为室内质控品。结果 HBsAg在高、中、低滴度时的CV值分别为3.96%... 目的 建立乙肝表面抗原 (HBsAg)定量检测的室内质控。方法 分别留取单一乙肝模式的混合血清样本 ,同时与Abbott公司提供HBsAg质控品比较 ,选取合适的乙肝模式及HBsAg滴度作为室内质控品。结果 HBsAg在高、中、低滴度时的CV值分别为3.96%、3.31%、2.87 % ,Abbott公司提供的HBsAg室内质控品的CV值为3.01%。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表面抗原 定量检测 室内质量控制 HBSAG 血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不同方法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临床应用及比较 被引量:1
17
作者 宋莉 《中国卫生产业》 2014年第13期24-25,共2页
目的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探讨3种不同方法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准确性、稳定性,为以后检测乙型肝炎提供依据。方法选择132例乙肝患者作为观察组,138例非乙肝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用荧光免疫分析法、酶联免疫吸附法、胶体金法对乙... 目的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探讨3种不同方法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准确性、稳定性,为以后检测乙型肝炎提供依据。方法选择132例乙肝患者作为观察组,138例非乙肝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用荧光免疫分析法、酶联免疫吸附法、胶体金法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进行检测,检测完毕后记录检测结果,对比三种方法的监测结果,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三种方法的准确度由高到低分别为,时间分辨荧光分析法>酶联免疫吸附法>胶体金法;三种方法的灵敏度与特异度为,辨荧光分析法>酶联免疫吸附法>胶体金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时间分辨时间荧光分析法能准确的检测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误差小,无放射性污染,是目前公认的最好的检测方法,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检测 荧光免疫分析法 酶联免疫吸附法 胶体金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酸检测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丙型肝炎病毒抗体结果呈灰区及弱反应性标本复检的必要性探讨 被引量:5
18
作者 周军杰 《中国医学工程》 2017年第7期73-75,共3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呈灰区、弱反应性标本采用核酸检测(NAT)的复检情况。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6年12月于该院就诊并经ELISA法检测HBsAg、抗-HCV结果呈灰区及弱反...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呈灰区、弱反应性标本采用核酸检测(NAT)的复检情况。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6年12月于该院就诊并经ELISA法检测HBsAg、抗-HCV结果呈灰区及弱反应性的标本741例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复检,对两种方法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ELISA法检测HBsAg、抗-HCV双试剂灰区标本HBV-DNA、HCV-RNA阳性率均高于单试剂灰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LISA检测HBsAg和抗-HCV单试剂、双试剂弱反应性标本NAT检测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LISA法检测HBsAg、抗-HCV结果呈灰区、弱反应性标本存在一定的HBV-DNA、HCV-RNA阳性漏检和误诊,NAT检测对于HBV和HCV感染的早期诊断、治疗以及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灰区 弱反应性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 核酸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常见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达 《中国医学工程》 2022年第5期93-96,共4页
目的分析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常见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汝阳县中医院2019年10月至2021年5月接收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4例血清样本作为研究对象。抽取患者肘静脉血5 mL,离心处理后留下血清,将44份血清平均分成... 目的分析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常见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汝阳县中医院2019年10月至2021年5月接收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4例血清样本作为研究对象。抽取患者肘静脉血5 mL,离心处理后留下血清,将44份血清平均分成四等份,计为A、B、C、D,使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HBsAg。比较不同时间HBsAg阳性血清样本滴度OD值、不同温度HBsAg阳性血清样本滴度OD值、不同洗扳HBsAg阳性血清样本滴度OD值和三种不同酶标记抗体加入量HBsAg阳性血清样本滴度OD值。结果不同时间点5 min、10 min、15 min、20 min、25 min、30 min、35 min、40 min平均OD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40 min平均OD值(0.71±0.02)最高,5 min平均OD值(0.41±0.02)最低。37℃下HBsAg阳性血清样本滴度OD值高于12℃(P<0.05)。自来水HBsAg阳性血清样本OD值高于试剂盒洗液(P<0.05)。40μL、50μL、60μL酶标记抗体加入量的OD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50μL酶标记抗体加入量OD值(0.77±0.19)最高,40μL酶标记抗体加入量OD值(0.72±0.12)最低。结论时间、洗板、温度是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常见影响因素,要准确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酶联免疫分析法 乙肝表面抗原 因素 OD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应用胶体金法与酶联免疫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的优缺点 被引量:6
20
作者 李玉亮 《当代医药论丛》 2014年第16期45-46,46,共2页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胶体金法(colloidal gold)与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的优缺点。方法:选取2011年5月至2011年11月间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采集的社区居民健康体检标本15190份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胶体金法和酶联免疫...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胶体金法(colloidal gold)与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的优缺点。方法:选取2011年5月至2011年11月间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采集的社区居民健康体检标本15190份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胶体金法和酶联免疫法对这些标本进行乙肝表面抗原检测,并将检测的结果及两种检测方法的特点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经胶体金法检测,在这15190份血样标本中,检测结果为阳性的标本有1384份,阳性率为9.11%。经酶联免疫法检测,在这15190份血样标本中,检测结果为阳性的标本有1440份,阳性率为9.48%。胶体金法检测结果及酶联免疫法检测结果同时为阳性的标本有1380份;胶体金法检测结果为阳性,而酶联免疫法检测结果为阴性的标本有2份;胶体金法检测结果为阴性,而酶联免疫法检测结果为阳性的标本有60份;胶体金法检测结果及酶联免疫法检测结果同时为阴性的标本有13748份。经统计学分析,应用酶联免疫法进行乙肝表面抗原检测的敏感性明显高于应用胶体金法进行乙肝表面抗原检测的敏感性,差异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胶体金检测法的优点是操作简便、快速,缺点是检测的灵敏度较低,酶联免疫检测法的优点是检测的灵敏度较高,缺点是步骤繁琐、费时。临床上可应用胶体金检测法对患者进行快速筛查,以缩短初筛的时间,提高检查的效率,适用于大规模的乙肝病毒携带筛检,而酶联免疫检测法则可用于对少数胶体金法检测结果呈阳性的患者进行二次筛检,以提高检测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体金法 酶联免疫法 乙肝表面抗原检测 灵敏度 优缺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