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定量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19
1
作者 施保华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6期120-121,共2页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定量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10年1月至2010年6月申请做乙肝两对半的血清样本204例,进行定量TRFIA法和定性的ELISA法检测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结果两种检测方法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各项阳性率比较,P...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定量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10年1月至2010年6月申请做乙肝两对半的血清样本204例,进行定量TRFIA法和定性的ELISA法检测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结果两种检测方法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各项阳性率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乙肝定量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明显,可以检出低水平复制的标本,避免漏检,可以解决隐源性肝炎HBV标志物的诊断难题;量化的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指标对临床诊治起到良好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病毒 血清标志定量检测 应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远市城区10575名学龄前儿童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徐杰平 杨春霞 《现代医院》 2011年第11期151-153,共3页
目的了解清远市清新县城区3~6岁学龄前儿童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情况及免疫状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2005~2009年清远市清新县城区10 575名3~6岁学龄前儿童的乙型肝炎病毒五项血清标志物(包括:HBsAg、anti-HBs、HBeAg、... 目的了解清远市清新县城区3~6岁学龄前儿童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情况及免疫状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2005~2009年清远市清新县城区10 575名3~6岁学龄前儿童的乙型肝炎病毒五项血清标志物(包括:HBsAg、anti-HBs、HBeAg、anti-HBe、anti-HBc),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HBsAg阳性检出率为1.16%;anti-HBs阳性检出率为58.66%。其中,男童的HBsAg阳性检出率稍高于女童,男童的anti-HBs阳性检出率低于女童;随年龄增加HBsAg、anti-HBs阳性检出率均呈现上升的趋势;连续5年动态观察,HBsAg阳性检出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而anti-HBs阳性检出率则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结论对学龄前儿童定期进行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监测,提高易感人群的预防接种率,是及早预防乙肝感染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龄前儿童 乙肝病毒 血清标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肝阳性血清检出乙肝病毒标志物情况分析的教学体会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婉姝 《中国卫生产业》 2018年第7期94-95,共2页
目的探讨丙肝阳性血清检出乙肝病毒标志物情况分析的教学体会,为丙肝阳性血清检出乙肝病毒标志物情况分析的教学提供良好的理论教学基础。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在该院感染科实习的学生共计14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人,对... 目的探讨丙肝阳性血清检出乙肝病毒标志物情况分析的教学体会,为丙肝阳性血清检出乙肝病毒标志物情况分析的教学提供良好的理论教学基础。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在该院感染科实习的学生共计14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人,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式方法进行教学,观察组采用多元化教学法进行教学,实习结束后对两组实习生理论基础与实践能力进行考核,对比两组实习生的教学效果以及对实习学生的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观察组学生理论知识及格率85.71%,对照组学生理论知识及格率71.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学生实践操作及格率85.71%,对照组学生实践操作及格率57.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学生教学满意度评价,观察组学生满意度为85.71%,对照组满意度为71.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元化教学法在丙肝阳性血清检出乙肝病毒标志物情况分析的应用教学中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带教式教学,学生的丙肝阳性血清检出乙肝病毒标志物情况分析的理论知识和临床治疗实践技能得到极大提高,学生对于实习满意度提高,有效提升了丙肝阳性血清检出乙肝病毒标志物情况分析应用的教学质量,值得临床实习带教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肝阳性血清检出乙肝病毒标志 情况分析 体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肝病毒感染儿细胞因子血清标志物与HBV DNA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张雷家 张金萍 +3 位作者 胡冰 满昌军 冯兴为 刘春玲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11-13,共3页
目的 探讨小儿乙肝病毒 (HBV)感染病理过程中细胞因子IL - 10、IL - 12、IFN -γ与HB VM和HBVDNA的关系及意义。方法  95例HBV感染患儿和 30例健康儿童均以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IL - 10、IL - 12和IFN -γ血清水平 ,同时检测HBVDNA和H... 目的 探讨小儿乙肝病毒 (HBV)感染病理过程中细胞因子IL - 10、IL - 12、IFN -γ与HB VM和HBVDNA的关系及意义。方法  95例HBV感染患儿和 30例健康儿童均以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IL - 10、IL - 12和IFN -γ血清水平 ,同时检测HBVDNA和HBVM。结果 HBsAg携带 (ASC)组和慢性乙型肝炎 (CHB)组IL - 10、IL - 12、和IFN -γ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分别 <0 0 5 ,<0 0 1,<0 0 1)。ASC-HBeAg阳性组IL - 10和IFN -γ较HBsAg阴性组明显升高 (P值均 <0 0 5 ) ;CHB -HBeAg阴性组IL -12和IFN -γ较HBsAg阳性组明显升高 (P值均 <0 0 5 )。ASC -高病毒载量组IL - 10和IFN -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值均 <0 0 1) ,CHB -高载量组IL - 10、IL - 12和IFN -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值均 <0 0 1)。ASC组和CHB组IL - 10与IL - 12、IFN -γ均呈显著正相关 (r分别 =0 4 882 ,0 8712 ;0 84 77,0 3816 ) ,IL- 12与IFN -γ呈显著正相关 (r =0 5 376 ,0 5 5 49)。结论 HBV感染患儿存在异常的细胞免疫应答 ,IL -10、IL - 12和IFN -γ均参与了小儿HBV感染的病理生理过程 ,并且与HBVDNA水平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 乙肝病毒感染 血清标志 相关性研究 IFN-γ 乙肝病毒(HBV) IL-10 IL-12 ELISA法检测 HBSAG携带 HBsAg阴性 HBeAg阳性 HBsAg阳性 HBeAg阴性 HBV感染 HBvDNA 慢性乙型肝炎 细胞免疫应答 病理生理过程 HBVM 病毒载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S_1蛋白抗原(Pre S_1)阳性与乙肝病毒(HBV)血清标志物关联性的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李洪娟 张金贤 《口岸卫生控制》 2001年第4期34-35,共2页
为了解天津海港口岸地区前S_1蛋白抗原(Pre S_2)与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的相互关系,特对塘沽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7186例血清Pre S_1及HBV血清五项标志物用EIA法及ELISA法进行分析。检测结果发现7186例血清标本中有926例Pre S_1呈现阳性,占... 为了解天津海港口岸地区前S_1蛋白抗原(Pre S_2)与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的相互关系,特对塘沽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7186例血清Pre S_1及HBV血清五项标志物用EIA法及ELISA法进行分析。检测结果发现7186例血清标本中有926例Pre S_1呈现阳性,占总检人数的12.89%(926/7186)。Pre S_1与HBsAg同时存在阳性者922例占Pre S_1阳性的99.57%(922/926)。Pre S_1与HBe系统时存在阳性者851例占Pre S_1阳性的91.9%(851/926)。经分析PreS_1区段的21-47肽段是HBV与肝细胞结合的位点,可参与HBV附着并侵入肝细胞的过程,它可以反映HBV在体内复制和感染的状况,也可作为新的血清学指标替代或补充HBe系统及HBV-DNA,对HBV的监测起着重要的作用,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S1蛋白抗原 PRE S1 乙肝病毒 HBV 血清标志 关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检验方法对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10
6
作者 杨梦然 高峰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9年第20期3777-3778,共2页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免疫检验方法检测乙肝病毒感染血清标志物的效果。方法将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化学发光法和酶联免疫法检测乙肝病毒感染血清标志物HBsAg、HBsAb、HBeAg、HB...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免疫检验方法检测乙肝病毒感染血清标志物的效果。方法将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化学发光法和酶联免疫法检测乙肝病毒感染血清标志物HBsAg、HBsAb、HBeAg、HBeAb和HBcAb,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种方式检测效果。结果酶联免疫法对HBeAg的检出率高于化学发光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测方法对HBsAg、HBsAb、HBeAb、HBcAb的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酶联免疫法有助于提高乙肝患者HBeAg的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病毒 血清标志 发光法 酶联免疫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BV血清标志物及HBV DNA定量检测对乙肝病毒感染的诊断 被引量:5
7
作者 李丽丽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9年第16期3017-3018,共2页
目的探究乙肝病毒(HBV)血清标志物及HBV DNA定量检测在乙肝病毒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8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九医院收治的100例乙肝病毒感染患者病例资料,根据HBV血清标志物水平将所有... 目的探究乙肝病毒(HBV)血清标志物及HBV DNA定量检测在乙肝病毒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8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九医院收治的100例乙肝病毒感染患者病例资料,根据HBV血清标志物水平将所有患者分为3组,即A组(32例)、B组(36例)、C组(32例),所有患者均进行HBV血清标志物及HBV DNA定量检测,比较3组检测结果。结果A组HBV DNA阳性率及HBV DNA定量均高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9例HBV DNA阳性样本中,HBsAg检出47例,占95.92%,HBeAg检出22例,占44.90%。当HBV DNA定量>7 lg copies/mL及处于5~7区间时,以A组居多,分别占90.48%、75.00%;当HBV DNA定量处于2.7~5区间时,以B组居多,占64.71%;当HBV DNA定量<2.7 lg copies/mL时,以C组居多,占56.00%。结论HBV血清标志物与HBV DNA定量检测联合应用可有效提高对乙肝病毒感染诊断准确性,有利于为临床提供更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病毒 血清标志 HBV 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的临床意义
8
作者 陈有华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1990年第4期70-72,共3页
目前临床上已广泛开展乙肝病毒(HBV)感染的血清标志物检测,正确应用这些检测结果,不仅对乙肝的诊断、鉴别诊断,病情和预后以及患者的传染性可作出准确的判断,而且对考核抗病毒药物的疗效和指导预防接种也极有价值。 1 反映HBV活动性复... 目前临床上已广泛开展乙肝病毒(HBV)感染的血清标志物检测,正确应用这些检测结果,不仅对乙肝的诊断、鉴别诊断,病情和预后以及患者的传染性可作出准确的判断,而且对考核抗病毒药物的疗效和指导预防接种也极有价值。 1 反映HBV活动性复制和传染性 HBsAg(乙肝表面抗原)不单是HBV的衣壳蛋白(即表面抗原),还包括无核酸(无传染性)的小球型颗粒和管状体。由于HBsAg并不始终与HBV同时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病毒 血清标志 乙型肝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不同的免疫检验方法检测乙肝病毒感染血清标志物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田仁凤 《当代医药论丛》 2022年第5期151-153,共3页
目的:分析用不同的免疫检验方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乙肝病毒)感染血清标志物的效果。方法:采用磁微粒化学发光法和酶联免疫法检测162例乙型肝炎(乙肝)患者血清标本中HBsAg、HBsAb、HBeAb、HBeAg、HBcAb的含量。结果:与进行酶联免疫检测相... 目的:分析用不同的免疫检验方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乙肝病毒)感染血清标志物的效果。方法:采用磁微粒化学发光法和酶联免疫法检测162例乙型肝炎(乙肝)患者血清标本中HBsAg、HBsAb、HBeAb、HBeAg、HBcAb的含量。结果:与进行酶联免疫检测相比,进行磁微粒化学发光检测所得HBsAg、HBsAb、HBeAb的阳性检出率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酶联免疫检测与磁微粒化学发光检测所得HBeAg、HBcAb的阳性检出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采用酶联免疫法相比,用磁微粒化学发光法检测乙肝病毒感染血清标志物的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检验方法 乙肝病毒 血清标志 发光法 酶联免疫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血清代谢组学对脑损伤意识障碍生物标志物的研究
10
作者 冯娟娟 张洁 +4 位作者 李文婷 刘阳阳 薛连平 李泽运 孙志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21期3841-3844,共4页
目的基于代谢组学研究手段,明确脑损伤所致意识障碍患者的特异内源性生物标志物,为临床诊疗机制研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纳入研究的治疗前脑损伤意识障碍患者(疾病组,35例)及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40例)的血液样本,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 目的基于代谢组学研究手段,明确脑损伤所致意识障碍患者的特异内源性生物标志物,为临床诊疗机制研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纳入研究的治疗前脑损伤意识障碍患者(疾病组,35例)及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40例)的血液样本,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UHPLC-Q-Orbitrap HRMS)技术,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疾病组与健康对照组的血清样本进行代谢组学比较分析,选择既符合多元统计分析筛选标准(VIP值>1),又符合单变量统计分析筛选标准(P<0.05)的代谢物,作为具有显著性差异的生物标志物,并找到与其相关的代谢途径。结果通过MetaboAnalyst在线分析平台,与健康对照组相比,疾病组获得肌酸、肉碱、谷氨酸等53种组间差异代谢物,并筛选出与潜在生物标志物相关性高的代谢通路27条,P<0.05的通路有10条,可能与脑损伤意识障碍的发生、发展、预后有关。结论脑损伤意识障碍患者体内存在着代谢异常,生物标志物的代谢组学筛选研究为将来识别脑损伤意识障碍患者内源性代谢紊乱基础研究、临床诊疗及预后提供了一种新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代谢组 脑损伤 意识障碍 代谢标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差异代谢标志物的鉴定
11
作者 储晓洁 王仲愚 +2 位作者 程斯运 杨平 沈瀚 《临床检验杂志》 2025年第3期167-173,共7页
目的 筛选可用于临床辅助诊断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血清代谢标志物。方法 收集2022年9月至2024年3月在南京鼓楼医院消化内科住院的29例UC患者、31例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患者和21例相匹配的健康人对照者(heal... 目的 筛选可用于临床辅助诊断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血清代谢标志物。方法 收集2022年9月至2024年3月在南京鼓楼医院消化内科住院的29例UC患者、31例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患者和21例相匹配的健康人对照者(healthy control,HC)的血清样本。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傅立叶变换质谱(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quadrupole orbitrap mass spectrometer Exactive HF-X,UHPLC-Q Exactive HF-X)技术对血清样本中的代谢物进行检测和分析,并构建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tion analysis,PLS-DA)模型,根据变量权重值(variable important in projection,VIP)>1、P值<0.05、FC>1.2筛选在UC中呈显著高表达的代谢物。通过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数据库进行通路富集分析,以揭示代谢物所涉及的生物学途径,并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 ROC)以评估血清差异代谢物的诊断效能。结果 3组样本共鉴定出1522种代谢物,其中白细胞色素(VIP=1.964,P<0.05,FC=1.916)、2,3,4,5-四氢吡啶-2,6-二甲酸(VIP=1.74,P<0.05,FC=2.65)、N-乙基马来酰亚胺(VIP=1.519,P<0.05,FC=1.597)和5,6-二羟吲哚(VIP=3.018,P<0.05,FC=1.575)4种代谢物在UC中显著上调,其区分UC、CD时的AUC ROC分别为0.788(95%CI:0.655~0.921)、0.773(95%CI:0.639~0.907)、0.834(95%CI:0.720~0.949)和0.899(95%CI:0.821~0.977),而区分UC、HC时的AUC ROC分别为0.966(95%CI:0.924~1.000)、0.926(95%CI:0.857~0.995)、0.969(95%CI:0.928~1.000)和0.910(95%CI:0.830~0.990)。KEGG通路分析显示,UC中上调的代谢物富集于酪氨酸代谢、甘油磷脂代谢及花生四烯酸代谢等生物学途径。结论 UC患者的血清代谢模式发生显著变化,上述4种差异代谢物可作为鉴别诊断UC、CD与HC的有效生物学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血清 代谢组 诊断标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学标志物甲胎蛋白、PIVKA-Ⅱ和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联合诊断肝癌的meta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宋红亮 王建国 +4 位作者 张会 吴勇锋 汪恺 王晓波 徐骁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1-139,共9页
目的:探讨血清生物标志物甲胎蛋白(AFP)、维生素K缺失或拮抗剂Ⅱ诱导的蛋白质(PIVKA-Ⅱ)和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单独或联合用于肝细胞癌(以下简称肝癌)诊断的价值。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三个数据库,收集2002... 目的:探讨血清生物标志物甲胎蛋白(AFP)、维生素K缺失或拮抗剂Ⅱ诱导的蛋白质(PIVKA-Ⅱ)和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单独或联合用于肝细胞癌(以下简称肝癌)诊断的价值。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三个数据库,收集2002年以来发表的AFP、PIVKA-Ⅱ和GPC-3单独或联合用于诊断肝癌的文献。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提取相关数据。利用诊断准确性研究的质量评价(QUADAS)检查表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采用Meta DiSc软件、Review Manager 5.4软件和Stata 15.1软件对AFP、PIVKA-Ⅱ和GPC-3单用和联合使用诊断肝癌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特异度等指标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纳入32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单个标志物用于诊断肝癌时,PIVKA-Ⅱ的AUC值最高,为0.88(95%CI:0.85~0.91),其次是GPC-3和AFP;多个标志物联合用于诊断肝癌的AUC均高于单个标志物,其中PIVKA-Ⅱ联合GPC-3诊断的AUC值最高,为0.90(95%CI:0.87~0.92)。单个标志物用于诊断肝癌时,PIVKA-Ⅱ和GPC-3的敏感度相对较高(分别为0.75和0.76),但GPC-3的特异度不如PIVKA-Ⅱ和AFP(AFP、PIVKA-Ⅱ和GPC-3分别为0.87、0.88和0.81);多个标志物联合用于诊断肝癌的敏感度较单个标志物诊断时有所提高,但特异度无明显提高。单个标志物用于诊断肝癌时,PIVKA-Ⅱ的诊断比值比(DOR)最高,为22(95%CI:13~36),其次是GPC-3和AFP;两个标志物联合用于诊断肝癌的DOR均高于单个标志物,其中AFP联合GPC-3诊断的DOR最高,为25(95%CI:9~67);三个标志物联合用于诊断肝癌时的DOR明显降低,为10(95%CI:7~45)。结论:单个标志物用于肝癌诊断时,PIVKA-Ⅱ的诊断价值更高。两种标志物联合能显著提高肝癌诊断的敏感度,三种标志物联合未能进一步提高诊断价值。结合临床实际,推荐AFP联合PIVKA-Ⅱ用于肝癌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血清标志 甲胎蛋白 维生素K缺失或拮抗剂Ⅱ诱导的蛋白质 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 诊断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6例老年人病毒性肝炎血清学标志物检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3
作者 温小凤 李雪梅 +1 位作者 曾文凤 陈念 《华夏医学》 2001年第4期514-515,共2页
关键词 病毒性肝炎 标志检测 老年患者 血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免疫检验方法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的检测效果比较 被引量:6
14
作者 宋兴丽 《抗感染药学》 2019年第1期90-92,共3页
目的:比较不同免疫检验方法对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血清学标志物的检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8年6月间校附属医院就诊的HBV感染患者60例资料,比较和分析资料中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与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CMIA)检... 目的:比较不同免疫检验方法对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血清学标志物的检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8年6月间校附属医院就诊的HBV感染患者60例资料,比较和分析资料中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与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CMIA)检测的血清学标志物检测结果及其诊断的准确率差异。结果: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e抗体(HBeAb)、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BcAb)阳性率方面,二者的检测结果经各组间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诊断准确率方面,CMIA法检测结果优于ELISA法(P<0.05)。结论:在HBV感染患者的诊断中,CMIA法检测效果的准确性高于ELISA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血清标志 酶联免疫吸附法 发光微粒 免疫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BV DNA载量和血清学标志物在儿童乙型肝炎防控中的应用价值
15
作者 肖琛月 孙果 +1 位作者 刘禹涵 李梅 《临床检验杂志》 2024年第12期892-896,共5页
目的分析无锡地区16岁及以下儿童乙型肝炎病毒(HBV)DNA荧光定量检测结果及血清学标志物的分布特征,为完善儿童HBV防控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患儿血清中HBV DNA载量,化学发光法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法分别检测HBV血清学标... 目的分析无锡地区16岁及以下儿童乙型肝炎病毒(HBV)DNA荧光定量检测结果及血清学标志物的分布特征,为完善儿童HBV防控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患儿血清中HBV DNA载量,化学发光法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法分别检测HBV血清学标志物和肝功能指标。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86例接受HBV DNA荧光定量检测的患儿中,HBV DNA检出45例,阳性率为52.3%,其中34例为高病毒载量。在HBV DNA阳性患儿中,35例为男童,10例为女童,二者之间HBV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688,P=0.055)。不同年龄组HBV DNA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40,P=0.019),其中15岁患儿阳性率最高。64例患儿检测了HBV血清学抗原抗体指标,共发现9种抗原抗体组合模式;另有80例患儿检测了肝功能指标,发现其中至少有1项肝功能指标异常者33例。结论荧光定量PCR检测HBV DNA和血清学标志物以及肝功能指标检测互为补充,联合应用可以提高儿童乙型肝炎临床诊断的准确性,为临床判断HBV感染程度和传染性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儿童 荧光定量PCR 病毒载量 血清标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肝患者血清免疫学标志物检测结果与HBV-DNA定性、定量关系的分析 被引量:9
16
作者 张庆安 《山东医药》 CAS 2012年第22期74-76,共3页
目的探讨乙肝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学标志物(HBVm)检查结果与HBV-DNA定量结果之间的关系。方法取2 800份沂水地区乙肝患者血清,均行乙肝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HBVm)检测和HBV-DNA荧光定量测定(FQ-PCR),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目的探讨乙肝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学标志物(HBVm)检查结果与HBV-DNA定量结果之间的关系。方法取2 800份沂水地区乙肝患者血清,均行乙肝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HBVm)检测和HBV-DNA荧光定量测定(FQ-PCR),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HBVm检测检出大三阳1 005份(1组),小三阳895份(2组),三抗体阳性396份(3组),全阴性139份(11组)。1组HBV-DNA阳性898份(89.35%),平均病毒载量为4.9×107拷贝/mL;2组HBV-DNA阳性200份(16.76%),平均病毒载量为3.62×106拷贝/mL;3组HBV-DNA阳性50份(12.6%),平均病毒载量为3.69×104拷贝/mL;11组有2份(1.4%)HBV-DNA阳性,平均病毒载量为5.69×103拷贝/mL。1、2组HBV-DNA检出率、HBV-DNA定量结果明显高于3、11组(P均<0.05);3组HBV-DNA检出率、HBV-DNA定量结果明显高于11组(P均<0.05)。结论 HBeAg阳性的HBV-DNA复制水平最高,在三抗体阳性的血清中HBV复制水平中等;而HBVm全阴性血清并不能排除HBV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乙型肝炎病毒 血清标志 HBV—DNA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发光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吴冰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第15期36-38,共3页
目的研究电化学发光法(ECLIA)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在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98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应用ECLIA和ELISA法检测血清学标志物。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诊断... 目的研究电化学发光法(ECLIA)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在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98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应用ECLIA和ELISA法检测血清学标志物。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诊断准确率及对血清标志物的阳性检出率。结果ECLIA的诊断准确率为98.98%(97/98),高于ELISA法的74.49%(73/9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5.542,P<0.05)。ECLIA对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E抗体(HBeAb)的阳性检出率均高于ELISA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CLIA对乙肝核心抗体(HBcAb)、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的阳性检出率与ELISA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比ELISA法,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实施ECLIA检测其诊断准确率更高,可准确并监测病情,临床应用价值更高,可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发光法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血清标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应用不同免疫检验方法检测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扬成 《中国实用医药》 2023年第17期67-69,共3页
目的 观察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血清学标志物应用不同免疫检验方法检测的临床效果。方法 100例HBV感染患者,采集患者血液后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及电化学发光法进行HBV感染的血清学标志物检测。对比两种检测方法对HBV感染血清学标... 目的 观察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血清学标志物应用不同免疫检验方法检测的临床效果。方法 100例HBV感染患者,采集患者血液后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及电化学发光法进行HBV感染的血清学标志物检测。对比两种检测方法对HBV感染血清学标志物[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乙型肝炎e抗体(HBeAb)、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BcAb)]的阳性检出率及诊断准确率、漏诊率。结果 电化学发光法对HBsAg、HBeAg、HBeAb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97.00%、55.00%、43.00%,显著高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85.00%、37.00%、29.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测方法对HBsAb、HBcAb的阳性检出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化学发光法对HBV感染血清学标志物的诊断准确率98.00%高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83.00%,漏诊率2.00%低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1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V感染血清学标志物检测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与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均为帮助临床诊断的检验方法 ,其中后者对HBV感染的各项血清学标志物检出率及诊断准确率更高,漏诊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感染 血清标志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电化发光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使用两种免疫检验方法检测乙型肝炎患者体内乙肝血清学标志物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8
19
作者 黄赛男 《当代医药论丛》 2019年第18期152-153,共2页
目的:比较使用两种免疫检验方法检测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型肝炎)患者体内乙肝血清学标志物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南京市江宁区中医医院进行治疗的66例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REF组(n=33)和OBS... 目的:比较使用两种免疫检验方法检测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型肝炎)患者体内乙肝血清学标志物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南京市江宁区中医医院进行治疗的66例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REF组(n=33)和OBS组(n=33)。使用酶联免疫法对REF组患者进行乙肝血清学标志物检测。使用化学发光法对OBS组患者进行乙肝血清学标志物检测。然后,比较对两组患者进行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乙肝病毒表面抗体、乙肝病毒e抗原、乙肝病毒e抗体、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检测结果的阳性率及通过使用酶联免疫法与化学发光法检测其体内乙肝血清学标志物诊断其病情的准确情况。结果:对OBS组患者进行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乙肝病毒表面抗体、乙肝病毒e抗体及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检测结果的阳性率均高于对REF组患者进行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乙肝病毒表面抗体、乙肝病毒e抗体及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检测结果的阳性率,P<0.05。对OBS组患者进行乙肝病毒e抗原检测结果的阳性率低于对REF组患者进行乙肝病毒e抗原检测结果的阳性率,P<0.05。与使用酶联免疫法相比,通过使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患者体内乙肝血清学标志物诊断其病情的准确率较高,P<0.05。结论:与使用酶联免疫法相比,使用化学发光法对乙型肝炎患者进行乙肝血清学标志物检测结果的阳性率较高,通过使用此免疫检验方法检测乙型肝炎患者体内乙肝血清学标志物诊断其病情的准确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病毒性肝炎 发光法 酶联免疫法 乙肝血清标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免疫检测法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0
作者 谢晓婷 梁健夫 《中国民间疗法》 2019年第23期75-76,共2页
目的:观察不同免疫检测法用于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乙型肝炎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观察组使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检测。比较... 目的:观察不同免疫检测法用于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乙型肝炎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观察组使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检测。比较两组患者HBV感染检测准确率、血清标志物等指标。结果:观察组诊断准确率为98.0%,高于对照组的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e抗体(HBeAb)、乙型肝炎e抗原(HBeAg)检测准确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ELISA法比较,采用CLIA法对乙型肝炎病毒患者血清学标志物检测结果更准确,对早期准确诊断病情及病情监测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免疫检测法 血清标志 发光免疫分析法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