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腔镜膀胱切除原位乙状结肠新膀胱术老年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3
1
作者 罗迎霞 申海燕 刘雪琴 《护理学杂志》 2012年第14期31-33,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膀胱切除原位乙状结肠新膀胱老年患者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对33例行腹腔镜膀胱切除原位乙状结肠新膀胱手术老年患者进行术前和术后营养支持、心理护理、膀胱功能训练、新膀胱功能的观察与训练等护理。结果33例术后平均住... 目的探讨腹腔镜膀胱切除原位乙状结肠新膀胱老年患者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对33例行腹腔镜膀胱切除原位乙状结肠新膀胱手术老年患者进行术前和术后营养支持、心理护理、膀胱功能训练、新膀胱功能的观察与训练等护理。结果33例术后平均住院30d,19例可控制排尿,9例日间可控尿;随访3~20个月,均能控尿且能经尿道自主排尿。结论腹腔镜膀胱切除原位乙状结肠新膀胱老年患者的护理中,术前营养评估、心理干预并提前进行膀胱功能训练,术后强调新膀胱储尿、排尿、控尿功能的观察与训练,加强老年患者的出院管理是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膀胱 腹腔镜 膀胱切除原位乙状结肠新膀胱术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肛门括约肌控尿的低张力乙状结肠新膀胱术的围术期护理 被引量:1
2
作者 张蓉 夏维木 刘定益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0年第3期619-620,共2页
关键词 乙状结肠新膀胱术 低张力 期护理 肛门括约肌 泌尿系恶性肿瘤 膀胱癌病人 控尿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联合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治疗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的临床应用(附16例报告) 被引量:2
3
作者 张金 李胜文 李然伟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58-361,共4页
目的:探讨根治性膀胱切除术联合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治疗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浸润性膀胱癌患者16例,全部为男性患者。年龄53~75岁,平均年龄63岁。均采用根治性膀胱切除术联合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治疗。结果:16... 目的:探讨根治性膀胱切除术联合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治疗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浸润性膀胱癌患者16例,全部为男性患者。年龄53~75岁,平均年龄63岁。均采用根治性膀胱切除术联合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治疗。结果:16例患者住院时间37~62d,平均51d。平均术后住院时间43d。随访5个月~6年,平均26个月。患者血肌酐(Cr)、尿素氮(BUN)水平均正常,未出现酸中毒。膀胱造影未出现单侧输尿管返流。白天可自控排尿14例(87.5%),夜间尿失禁6例(37.5%),皆可通过夜间唤醒控制。新膀胱容量245~380mL(平均316mL),新膀胱充盈时最大压力28~57cmH_2O(平均39cm H_2O,1cm H_2O=0.098kPa)。结论:根治性膀胱切除术联合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治疗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术后无严重并发症,临床疗效可靠,患者原位排尿,生活质量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根治性膀胱切除 乙状结肠新膀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去结肠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附71例报告) 被引量:13
4
作者 刘春晓 郑少波 +4 位作者 徐亚文 李虎林 方平 徐啊白 陈玢屾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8年第4期289-291,共3页
目的总结膀胱癌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去结肠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的经验。方法2002年8月~2006年5月,治疗浸润性膀胱癌71例,手术包括:①腹腔镜下行根治性全膀胱切除;②经5~7cm长腹壁造口取出切除物,取乙状结肠15~20cm,剔除对系膜的... 目的总结膀胱癌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去结肠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的经验。方法2002年8月~2006年5月,治疗浸润性膀胱癌71例,手术包括:①腹腔镜下行根治性全膀胱切除;②经5~7cm长腹壁造口取出切除物,取乙状结肠15~20cm,剔除对系膜的两条结肠带及其带间的环形肌层和浆肌层,构建新膀胱储尿囊;③完成储尿囊与后尿道的吻合,或关闭腹壁后腹腔镜下行储尿囊与后尿道吻合(26例)。结果71例手术时间240~390min。其中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术80~270min(平均180min),开放手术时间160~240min(平均140min)。术后4~8d恢复饮食,3~4周拔除输尿管支架管,4周拔除尿管。术后3个月平均储尿囊压力22.0cmH20(17~38cmH20),平均储尿囊容量340ml(200~410ml),残余尿量(25ml(60例(10ml),平均最大尿流率12ml/s(7.5~22ml/s)。静脉肾盂造影单侧肾积水1例,肠漏3例,储尿囊尿道吻合口狭窄2例,输尿管反流4例。15例夜间偶有尿失禁。术前39例勃起功能正常者中,术后20例恢复勃起功能。71例术后随访6~51个月,平均32个月,肿瘤复发或转移11例。结论腹腔镜下膀胱癌根治切除术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盆腔淋巴结清扫彻底,是全膀胱切除手术中的一种很有前景的方法。全去带乙状结肠新膀胱术具有手术操作简单、需用肠段短、储尿囊在原位、尿液自尿道可控排出、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膀胱切除 膀胱肿瘤 尿路分流 乙状结肠原位膀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肠代输尿管术治疗去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后长段输尿管狭窄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5
作者 刘东 伊庆同 +2 位作者 张裕庆 朱汝健 龚旻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2-46,共5页
医源性长段输尿管狭窄临床上并不罕见,而原位膀胱术后长段输尿管狭窄处理较为复杂和困难,采用回肠代输尿管术仍不失为有效的尿路修复重建方式。回顾性分析1例去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后长段输尿管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文献复习。患者男... 医源性长段输尿管狭窄临床上并不罕见,而原位膀胱术后长段输尿管狭窄处理较为复杂和困难,采用回肠代输尿管术仍不失为有效的尿路修复重建方式。回顾性分析1例去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后长段输尿管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文献复习。患者男性,66岁,因浸润性膀胱癌行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及去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5月余,术后出现左侧输尿管原位新膀胱吻合处狭窄伴肾积水,遂行左肾穿刺造瘘术1月余。左侧顺行肾盂造影显示左侧输尿管长段狭窄(约10 cm),于2019年1月行开放左侧回肠代输尿管术。手术顺利,手术时间230 min,术中出血约200 mL,术后4周拔除尿管,术后6周拔除左侧输尿管单J管。术后随访6个月,患者无腰痛、发热,复查血清肌酐正常,未出现代谢性并发症。术后70天行磁共振尿路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urography,MRU)检查显示双侧肾盂及输尿管未见扩张、积液,术后4个月行泌尿系B超检查提示左肾轻度积水、原位新膀胱残余尿20 mL,术后6个月行MRU检查显示左侧肾盂及输尿管上段轻度扩张、积液。本病例术后随访期内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肠代输尿管 原位 去带乙状结肠新膀胱术 长段输尿管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