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77篇文章
< 1 2 9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温度对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薄膜氢气透过性的影响研究
1
作者 封声飞 周权 赵延广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2-49,共8页
目的探究并验证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ETFE)薄膜在0~50℃下的氢气透过性规律。方法首先,根据分子扩散理论分析推导出表征ETFE薄膜透气速率的特征变量——渗透因子fp。其次,通过实验,采用热导法快速测定不同温度下ETFE薄膜对不同浓度氢气... 目的探究并验证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ETFE)薄膜在0~50℃下的氢气透过性规律。方法首先,根据分子扩散理论分析推导出表征ETFE薄膜透气速率的特征变量——渗透因子fp。其次,通过实验,采用热导法快速测定不同温度下ETFE薄膜对不同浓度氢气的渗透因子。再次,结合反应活化能理论与渗透因子实验数据进行结果分析,并通过对比相同温度下实际测定的渗透因子fp与理论计算的渗透因子Fp得出结论。最后,通过实验验证结果的正确性。结果温度te和氢气渗透因子fp之间存在如下关系,在不同氢气浓度下,热力学温度的倒数与fp的自然对数均呈线性关系,在相同温度下,实际fp与理论Fp接近。结论在0~50℃下,温度对ETFE薄膜的氢气透过性影响规律符合阿伦尼乌斯(Arrhenius)方程,该研究对扩展ETFE薄膜在透气性与防护领域的应用中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 透气性 阿伦尼乌斯方程 热导法 渗透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宇航用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绝缘材料表面改性研究
2
作者 刘智伟 路伟涛 +2 位作者 黄倩 路涛 李朦 《功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214-5219,共6页
使用常压空气等离子体对ETFE表面进行处理,实现对ETFE的表面改性,并研究了处理后ETFE的粘接性能。采用全反射红外光谱(ATR-FTIR)、X射线衍射光谱(XRD)、扫描电镜(SEM)、能量散射光谱(EDS)、水接触角(WCA)和力学性能测试分析了等离子处... 使用常压空气等离子体对ETFE表面进行处理,实现对ETFE的表面改性,并研究了处理后ETFE的粘接性能。采用全反射红外光谱(ATR-FTIR)、X射线衍射光谱(XRD)、扫描电镜(SEM)、能量散射光谱(EDS)、水接触角(WCA)和力学性能测试分析了等离子处理前后ETFE的组成、结构、润湿性和粘接性能的变化;探究了不同处理时间、功率、放置时间对ETFE表面润湿性和粘接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等离子体处理会对ETFE表面进行刻蚀形成粗糙结构,最佳处理条件为650 W等离子体处理30 s,处理后ETFE与环氧树脂的粘接强度从0.22增加至1.78 MPa。此外,将等离子体处理后的ETFE放置336 h后接触角虽升至84°,其粘接强度仍保持在0.93 MPa以上,表明等离子体处理可有效提升ETFE的粘接性能并具有长时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四氟乙烯 表面改性 等离子体 粘接强度 长时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平均分子量及其分布的动态流变法测定 被引量:5
3
作者 占晓强 包永忠 +1 位作者 黄志明 王树华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22-125,共4页
针对溶液法测定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ETFE)平均分子量及其分布的困难,文中建立了由动态流变法测定ETFE平均分子量及其分布的改进方法。采用Carreau-Yasuda方程拟合复数黏度与频率(ω)的关系,得到零剪切黏度并计算分子量。采用广义Maxwel... 针对溶液法测定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ETFE)平均分子量及其分布的困难,文中建立了由动态流变法测定ETFE平均分子量及其分布的改进方法。采用Carreau-Yasuda方程拟合复数黏度与频率(ω)的关系,得到零剪切黏度并计算分子量。采用广义Maxwell模型拟合动态模量与ω的关系,得到平台模量G0N;根据粘弹理论,建立了由G0N计算-Mw-ω关联系数K2(K2=12π2×K1G0N)的新方法。由于实验仪器频率范围的限制,由动态模量-ω关系得到的分子量分布偏窄,由动态模量计算得到的重均分子量与由复数黏度得到的重均分子量之间存在一定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 分子量及其分布 黏度 动态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的非等温结晶行为 被引量:2
4
作者 占晓强 包永忠 +1 位作者 黄志明 王树华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44-47,共4页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和偏光显微镜对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ETFE)的非等温结晶行为进行了研究,并用莫志深法和Kissinger法研究了结晶动力学。结果表明,随着降温速率的增大,ETFE的结晶温度逐渐下降,结晶温度范围变宽;ETFE的结晶过程分三阶...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和偏光显微镜对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ETFE)的非等温结晶行为进行了研究,并用莫志深法和Kissinger法研究了结晶动力学。结果表明,随着降温速率的增大,ETFE的结晶温度逐渐下降,结晶温度范围变宽;ETFE的结晶过程分三阶段进行,分别为成核阶段、由晶核生成球晶阶段和球晶碰撞并生长阶段;ETFE的非等温结晶活化能随着共聚物中C2F4组分的增加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 非等温结晶动力学 结晶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焰喷涂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纳米SiO_2涂层的热行为
5
作者 李亚东 强克刚 +1 位作者 刘志 张治军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48-52,共5页
采用火焰喷涂法制备了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ETFE)/纳米SiO2复合涂层,采用红外光谱仪、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对复合涂层的结构、非等温结晶过程、熔融行为进行分析。红外光谱分析表明,ETFE及ETFE/纳米SiO2粉末在火焰喷涂过程中没有发生氧... 采用火焰喷涂法制备了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ETFE)/纳米SiO2复合涂层,采用红外光谱仪、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对复合涂层的结构、非等温结晶过程、熔融行为进行分析。红外光谱分析表明,ETFE及ETFE/纳米SiO2粉末在火焰喷涂过程中没有发生氧化或降解反应,表明火焰喷涂法适宜制备ETFE及ETFE/纳米SiO2复合涂层;DSC分析结果表明,纳米SiO2粒子的加入提高了复合涂层的结晶速率,结晶温度略有提高,而且使复合涂层的熔融峰温度高于纯ETFE涂层。结果表明,纳米SiO2粒子具有成核剂的作用,诱导ETFE大分子结晶,使其结晶能力及结晶的完善程度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焰喷涂 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 纳米二氧化硅 非等温结晶 熔融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织物的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2
6
作者 孙乐乐 肖长发 +1 位作者 赵健 赵凯常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3-48,共6页
为开发可用于苛刻环境下的工业用织物,以自制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ETFE)长丝为原料,通过加捻、合股工艺制备出织造所需的ETFE纱线,利用半自动织机成功将其织成平纹织物,所得织物幅宽为(300±2)mm,厚度为0.397 mm。利用万能拉伸机、... 为开发可用于苛刻环境下的工业用织物,以自制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ETFE)长丝为原料,通过加捻、合股工艺制备出织造所需的ETFE纱线,利用半自动织机成功将其织成平纹织物,所得织物幅宽为(300±2)mm,厚度为0.397 mm。利用万能拉伸机、织物透气量仪、平板式保温仪和织物耐磨仪等对纱线及其织物进行性能表征。结果表明:ETFE织物透气率为562.1 mm/s,保温率为6.77%;ETFE织物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其经向抗拉强度约为29.8 MPa,纬向强度为19.7 MPa,低于经向;热定型处理后,ETFE织物的热收缩率明显改善,150℃以下无明显收缩,在200℃仅为6%;在经过90℃的浓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处理后断裂强度均无明显变化,表现出良好的耐酸碱腐蚀性,有望用作苛刻环境下的工业用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织物 力学性能 热收缩 耐酸碱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中空纤维膜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4
7
作者 黄衡 肖长发 +3 位作者 王纯 陈明星 黄岩 刘海亮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7-123,共7页
以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ETFE)为成膜聚合物,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为增塑剂,水溶性及非水溶性致孔剂组成复合致孔剂,首次采用熔融纺丝-拉伸法制备了ETFE中空纤维膜,通过对其孔隙率、截留率、渗透性能、力学性能及耐酸碱性能进行表征,研... 以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ETFE)为成膜聚合物,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为增塑剂,水溶性及非水溶性致孔剂组成复合致孔剂,首次采用熔融纺丝-拉伸法制备了ETFE中空纤维膜,通过对其孔隙率、截留率、渗透性能、力学性能及耐酸碱性能进行表征,研究了不同后拉伸倍数对膜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ETFE中空纤维膜横截面呈蜂窝状孔结构,随后拉伸倍数增加,膜表面逐渐呈现明显的界面孔,渗透通量、孔隙率及断裂强度明显增加,断裂伸长率及直接耐晒黑G(DB19)染料截留率下降。经质量分数为30%的氢氧化钠溶液及30%的硫酸溶液处理10d后,膜断裂强度保持率在84%以上,表现出优良的耐强酸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 熔融纺丝-拉伸法 中空纤维膜 微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的结构表征 被引量:3
8
作者 周环 俞霖洁 +1 位作者 马利锋 钟军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955-959,共5页
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溴化钾压片法与衰减全反射法)、X射线衍射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法对粉末状和薄板状两种形态的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ETFE)进行了结构表征。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分析结果表明:ETFE粉末有明显的-CH2和-CF2吸收峰;X射... 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溴化钾压片法与衰减全反射法)、X射线衍射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法对粉末状和薄板状两种形态的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ETFE)进行了结构表征。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分析结果表明:ETFE粉末有明显的-CH2和-CF2吸收峰;X射线衍射法分析结果表明:ETFE薄板的分辨率优于ETFE粉末;X射线光电子能谱法分析结果表明:ETFE粉末与ETFE薄板的-CH2和-CF2基团含量基本一致。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结果显示:ETFE薄板存在有机硅类脱膜剂的污染,同时ETFE粉末存在更多吸附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表征 共聚物 乙烯 四氟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矩流变仪研究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的加工性能 被引量:3
9
作者 陈庆芬 李星 +3 位作者 赵彬 王汉利 王平 牛忠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80-83,共4页
利用转矩流变仪研究了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ETFE)树脂加工过程中的相关参数,并求解了熔体的流动活化能。结果表明:整个ETFE树脂随时间变化的扭矩流变曲线大体可分为四个区;转子转速越高,熔体流动稳定时对应扭矩和温度越高,对应的流动活... 利用转矩流变仪研究了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ETFE)树脂加工过程中的相关参数,并求解了熔体的流动活化能。结果表明:整个ETFE树脂随时间变化的扭矩流变曲线大体可分为四个区;转子转速越高,熔体流动稳定时对应扭矩和温度越高,对应的流动活化能越低。混炼机温度越高,熔体流动稳定时对应扭矩越低,且熔体温度越接近于混炼机温度,并求得平均活化能为30.549 k 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 转矩流变仪 流动活化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联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氟化物逸出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新营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6-29,共4页
从基体材料选择、交联剂种类、辐照剂量、后处理4个方面研究了交联乙烯-四氟乙烯绝缘材料氟化物逸出的影响因素,优化了材料配方和加工工艺。结果表明:采用熔融指数为33.0的乙烯-四氟乙烯三元共聚物作为基体材料,以三烯丙基异氰脲酸酯、... 从基体材料选择、交联剂种类、辐照剂量、后处理4个方面研究了交联乙烯-四氟乙烯绝缘材料氟化物逸出的影响因素,优化了材料配方和加工工艺。结果表明:采用熔融指数为33.0的乙烯-四氟乙烯三元共聚物作为基体材料,以三烯丙基异氰脲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作为交联剂,并对交联后的材料进行热处理,绝缘材料氟化物逸出量降低至180×1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束交联 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 氟化物逸出 线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氟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的β、γ混合晶型固相转变与松弛现象 被引量:1
11
作者 闻建勋 吕伟慧 胡玉华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1989年第3期189-194,共6页
本文用红外光谱及压电常数方法研究了偏氟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在高压直流电场下,γ晶型向β晶型的固相转变。同时用动态力学方法、介电损耗测试法及压电常数方法研究了样品的松弛现象。
关键词 偏氟乙烯 四氟乙烯 共聚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ETFE)的热降解动力学分析
12
作者 李星 陈庆芬 +2 位作者 赵彬 王汉利 王平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99-200,203,共3页
采用热分析技术(TG/DTG)研究了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ETFE)的热降解性能,利用Friedman法和Flynn-Wall-Ozawa法对其数据进行了分析,计算出了不同条件下的活化能和反应级数n。结果表明:整个ETFE树脂的降解温度范围大约在400~525℃内,Fried... 采用热分析技术(TG/DTG)研究了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ETFE)的热降解性能,利用Friedman法和Flynn-Wall-Ozawa法对其数据进行了分析,计算出了不同条件下的活化能和反应级数n。结果表明:整个ETFE树脂的降解温度范围大约在400~525℃内,Friedman法模拟得到的平均活化能为226.41kJ/mol,而Flynn-Wall-Ozawa法模拟得到的平均活化能为278.90kJ/mol,利用Friedman法求得在一定升温速率下的平均活化能为203.58kJ/mol,平均反应级数n为1.0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 热降解动力学 热失重 活化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薄膜单向拉伸性能及黏塑性本构模型 被引量:3
13
作者 胡鹏宇 胡建辉 +1 位作者 陈务军 赵兵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700-1705,共6页
对厚度为250μm的长条形ETFE(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薄膜试样进行了8种定速(拉伸速度由极慢的1mm/min到极快的500mm/min)单向拉伸试验,得到了相应的应力应变曲线、屈服强度、弹性模量等参数随拉伸速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ETFE薄膜的屈... 对厚度为250μm的长条形ETFE(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薄膜试样进行了8种定速(拉伸速度由极慢的1mm/min到极快的500mm/min)单向拉伸试验,得到了相应的应力应变曲线、屈服强度、弹性模量等参数随拉伸速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ETFE薄膜的屈服强度和屈服应变随拉伸速率的增加而增加;ETFE薄膜的切线、割线弹性模量,以及基于应变能和应变余能的等效弹性模量随拉伸速率的增加而增大,3种弹性模量之间的差值也随拉伸速率的增加而增大.对上述应力应变曲线进行分析,提出了ETFE膜材的黏塑性本构模型(Peirce模型),并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中进行了数值模拟,其结果与试验得出的应力应变曲线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薄膜 拉伸性能 黏塑性本构模型 Peirce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氟-2,2-二甲基-1,3-二氧环戊烯-四氟乙烯共聚物平均分子量、分子量分布和流变特性 被引量:1
14
作者 郑威 余大洋 包永忠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8-134,共7页
全氟-2,2-二甲基-1,3-二氧环戊烯-四氟乙烯(PDD-TFE)共聚物是高性能含氟聚合物,开展PDD-TFE共聚物平均分子量(MW)、分子量分布(MWD)和流变特性研究对拓展其加工应用有重要意义。鉴于溶液法测定PDD-TFE共聚物MW及MWD存在难度,建立了由动... 全氟-2,2-二甲基-1,3-二氧环戊烯-四氟乙烯(PDD-TFE)共聚物是高性能含氟聚合物,开展PDD-TFE共聚物平均分子量(MW)、分子量分布(MWD)和流变特性研究对拓展其加工应用有重要意义。鉴于溶液法测定PDD-TFE共聚物MW及MWD存在难度,建立了由动态流变法和动态黏弹法获得PDD-TFE共聚物MW及MWD的改进方法。根据Fox方程、共聚物结构和性能参数得到了PDD-TFE共聚物的零切黏度与MW之间的关系;通过Carreau-Yasuda方程拟合PDD-TFE共聚物的复数黏度与频率之间的关系,得到了零切黏度。在实验测定PDD-TFE共聚物的储能模量与频率关系基础上,应用动态黏弹法得到其MW及MWD,并进一步研究了220℃时PDD-TFE共聚物的MW及MWD对共聚物熔体流变特性的影响,发现共聚物的MWD越宽,共聚物熔体的“剪切变稀”行为越明显;随着共聚物MW增大,共聚物熔体的非牛顿性越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2 2-二甲基-1 3-二氧环戊烯-四氟乙烯共聚物 平均分子量 流变特性 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乙烯-乙烯-丙烯-苯乙烯共聚物改性聚乙烯消光薄膜制备与性能
15
作者 杨康 曾舒 +5 位作者 黄晓枭 张怡 王聚恒 麻玉龙 钟安澜 刘蔚凯 《工程塑料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4-31,共8页
以苯乙烯-乙烯-丙烯-苯乙烯共聚物(SEPS)共混改性线型低密度聚乙烯(PE-LLD),通过流延工艺制备了PELLD/SEPS共混物消光薄膜。测试了不同SEPS含量下PE-LLD/SEPS共混物的流变性能、熔融结晶行为及相应薄膜的光学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PE-LL... 以苯乙烯-乙烯-丙烯-苯乙烯共聚物(SEPS)共混改性线型低密度聚乙烯(PE-LLD),通过流延工艺制备了PELLD/SEPS共混物消光薄膜。测试了不同SEPS含量下PE-LLD/SEPS共混物的流变性能、熔融结晶行为及相应薄膜的光学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PE-LLD/SEPS共混物呈现单一熔融峰,说明两种组分具有良好的相容性;随SEPS含量增加,PE-LLD的结晶度以及共混物的表观黏度逐渐降低,消光薄膜的雾度、纵横向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以及耐穿刺强度和落镖冲击强度逐渐上升,而透光率和光泽度降低。当SEPS质量分数为20%时,薄膜的雾度为68.56%,透光率为89.36%,光泽度为6.04 GU,呈现优异的消光特性;当SEPS质量分数为10%~20%时,薄膜纵横向拉伸强度差值较小,表现出良好的纵横向拉伸强度均匀性。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进一步证实了SEPS对PE-LLD具有显著的增韧效应。综上所述,SEPS改性PE-LLD制备的消光薄膜在力学性能、加工性能及消光特性等方面表现出优异的综合性能,有望在高端快速包装领域获得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乙烯-丙烯-乙烯共聚物 乙烯 消光薄膜 共混改性 消光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烯含量及其分布对丙烯-乙烯共聚物热输运性质的影响
16
作者 符明恒 高建树 +4 位作者 杨啸 邵磊山 李静静 蒋文军 刘振宇 《合成树脂及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7-41,共5页
通过将等规聚丙烯分子链中丙烯链段替代为乙烯链段,建立了丙烯-乙烯共聚物的物理模型,利用非平衡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了乙烯含量及其分布对共聚物热输运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聚合度为50的分析模型可反映聚合物的真实性质且计算量适中;... 通过将等规聚丙烯分子链中丙烯链段替代为乙烯链段,建立了丙烯-乙烯共聚物的物理模型,利用非平衡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了乙烯含量及其分布对共聚物热输运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聚合度为50的分析模型可反映聚合物的真实性质且计算量适中;随着乙烯含量的增加,共聚物的热导率逐渐增加;相同乙烯含量时,共聚物中乙烯链段数越小,对其声子振动态密度的影响越小,有助于提升其热导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乙烯共聚物 分子动力学模拟 乙烯含量 热导率 振动态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改性聚乙烯消光薄膜的制备与性能
17
作者 吕金龙 曾舒 +3 位作者 黄晓枭 张怡 王聚恒 杨康 《塑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3-68,共6页
为了实现聚乙烯薄膜具备高透光性、高雾度和低光泽等性能特征,本文采用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SBR)对聚乙烯(PE)进行改性,通过流延工艺制备了PE消光膜。同时,通过对SBR/PE共混物薄膜的性能表征与测试,研究了SBR对PE薄膜性能的影响规律。... 为了实现聚乙烯薄膜具备高透光性、高雾度和低光泽等性能特征,本文采用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SBR)对聚乙烯(PE)进行改性,通过流延工艺制备了PE消光膜。同时,通过对SBR/PE共混物薄膜的性能表征与测试,研究了SBR对PE薄膜性能的影响规律。光电雾度仪和光泽度仪的测试结果显示,随着SBR含量的增加,PE消光膜的雾度逐渐上升,而透光率和光泽度则相应降低。当SBR质量分数超过15%时,PE薄膜的雾度超过60%,透光率大于88%,光泽度低于10 GU,展现出优异的消光特性。万能拉力试验机的测试结果表明,PE消光膜在纵向和横向方向上的拉伸强度及断裂伸长率随SBR质量分数的增加趋于一致,显示出良好的纵/横向力学均匀性。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结果进一步证实了SBR对PE具有显著的增韧效应。差示扫描量热法(DSC)表征显示,SBR/PE共混物呈现单一熔融峰,表明两者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同时,随着SBR质量分数的增加,PE的结晶度逐渐降低。毛细管流变仪测试结果表明,SBR能够有效提高PE的加工性能。综上所述,SBR改性PE制备的消光膜在力学性能、加工性能及消光特性等方面表现出优异的综合性能,有望在高端快速包装领域获得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丁二烯共聚物 乙烯 消光膜 共混改性 消光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离子交换型乙烯-乙烯醇共聚物纳米纤维气凝胶蛋白分离材料
18
作者 曹展瑞 纪灿灿 +5 位作者 赫羴姗 周丰 向阳 高飞 刘轲 王栋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9-37,共9页
针对传统微球层析材料对牛血清蛋白等生物制品的分离速度慢、分离效率低的问题,采用冷冻干燥方法制备出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纳米纤维-壳聚糖季铵盐(CS)复合气凝胶材料,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仪... 针对传统微球层析材料对牛血清蛋白等生物制品的分离速度慢、分离效率低的问题,采用冷冻干燥方法制备出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纳米纤维-壳聚糖季铵盐(CS)复合气凝胶材料,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等对气凝胶吸附材料的表面形貌和表面化学组成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该气凝胶材料具有以EVOH纳米纤维为骨架的互穿多孔结构,压缩回弹性优异,对牛血清白蛋白(BSA)的静态饱和吸附量高达1121.6 mg/g。本研究为生物大分子分离和纯化材料的构筑提供了一种简单高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乙烯共聚物纳米纤维 壳聚糖季铵盐 气凝胶 牛血清白蛋白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辐射接枝四氟乙烯-乙烯共聚物湿敏膜的制备及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付群 王德庆 +1 位作者 焦正 吴明红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2111-2114,共4页
利用2 MeV电子加速器,在常温下采用预辐照引发接枝的方法,在四氟乙烯-乙烯共聚物(ETFE)上接枝丙烯酸(AA)和对苯乙烯磺酸钠(SSS),制备了一种含羧酸基团和磺酸基团的接枝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结果证明了磺酸基团和羧酸基团的... 利用2 MeV电子加速器,在常温下采用预辐照引发接枝的方法,在四氟乙烯-乙烯共聚物(ETFE)上接枝丙烯酸(AA)和对苯乙烯磺酸钠(SSS),制备了一种含羧酸基团和磺酸基团的接枝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结果证明了磺酸基团和羧酸基团的成功引入,并对接枝膜的热力学和化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接枝率的增加,接枝膜的结晶度逐渐降低,接触角逐渐减小,接枝膜的亲水性逐渐增强.利用制备的接枝膜构建了电阻型湿度传感器,并测定了传感器的电学特性.在相对湿度(RH)从5%变化到98%时,传感器电阻线性变化范围接近4个数量级,具有响应速度快(吸附<1 min,解吸<2 min),湿滞小(<2%RH)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辐照接枝 丙烯酸 对苯乙烯磺酸钠 四氟乙烯-乙烯共聚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氟乙烯-全氟甲基乙烯基醚共聚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0
作者 余自力 龚天龙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2-14,共3页
作为可熔融加工且性能接近于聚四氟乙烯的全氟聚合物,PFA(四氟乙烯-全氟烷基乙烯基醚聚合物)得到了很快的发展并已形成了两个系列的商品。其中四氟乙烯-全氟丙基乙烯基醚共聚物(PFA-P)已经为人们熟悉,而另一类品种即四氟乙烯-全氟甲基... 作为可熔融加工且性能接近于聚四氟乙烯的全氟聚合物,PFA(四氟乙烯-全氟烷基乙烯基醚聚合物)得到了很快的发展并已形成了两个系列的商品。其中四氟乙烯-全氟丙基乙烯基醚共聚物(PFA-P)已经为人们熟悉,而另一类品种即四氟乙烯-全氟甲基乙烯基醚共聚物(PFA-M)却少有文献介绍。本研究对PFA-M的结构、性能、加工以及应用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氟乙烯 四氟乙烯-全氟烷基乙烯基醚共聚物 四氟乙烯-全氟甲基乙烯基醚共聚物 熔融可加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