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苯乙烯-乙烯-丙烯-苯乙烯共聚物改性聚乙烯消光薄膜制备与性能
1
作者 杨康 曾舒 +5 位作者 黄晓枭 张怡 王聚恒 麻玉龙 钟安澜 刘蔚凯 《工程塑料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4-31,共8页
以苯乙烯-乙烯-丙烯-苯乙烯共聚物(SEPS)共混改性线型低密度聚乙烯(PE-LLD),通过流延工艺制备了PELLD/SEPS共混物消光薄膜。测试了不同SEPS含量下PE-LLD/SEPS共混物的流变性能、熔融结晶行为及相应薄膜的光学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PE-LL... 以苯乙烯-乙烯-丙烯-苯乙烯共聚物(SEPS)共混改性线型低密度聚乙烯(PE-LLD),通过流延工艺制备了PELLD/SEPS共混物消光薄膜。测试了不同SEPS含量下PE-LLD/SEPS共混物的流变性能、熔融结晶行为及相应薄膜的光学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PE-LLD/SEPS共混物呈现单一熔融峰,说明两种组分具有良好的相容性;随SEPS含量增加,PE-LLD的结晶度以及共混物的表观黏度逐渐降低,消光薄膜的雾度、纵横向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以及耐穿刺强度和落镖冲击强度逐渐上升,而透光率和光泽度降低。当SEPS质量分数为20%时,薄膜的雾度为68.56%,透光率为89.36%,光泽度为6.04 GU,呈现优异的消光特性;当SEPS质量分数为10%~20%时,薄膜纵横向拉伸强度差值较小,表现出良好的纵横向拉伸强度均匀性。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进一步证实了SEPS对PE-LLD具有显著的增韧效应。综上所述,SEPS改性PE-LLD制备的消光薄膜在力学性能、加工性能及消光特性等方面表现出优异的综合性能,有望在高端快速包装领域获得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乙烯--乙烯共聚物 乙烯 消光薄膜 共混改性 消光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丙烯酰胺共聚物的合成与溶液性质 被引量:10
2
作者 杜杨 田立颖 吉法祥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86-88,92,共4页
合成了阳离子单体N,N-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及其与丙烯酰胺(AAM)的共聚物。对单体及共聚物的合成方法进行了概述,并探讨了此阳离子型共聚物的稀溶液性质,包括导电性质和粘性行为。
关键词 甲基基氯化铵-酰胺共聚物 合成 溶液性质 导电性质 粘性行为 :聚电解质 溶液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烯-丙烯酸共聚物改性聚乙烯的空间电荷对电树和水树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党智敏 亢婕 屠德民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79-82,共4页
通过添加不同含量的乙烯 -丙烯酸共聚物 (EAA)改善了聚乙烯 (PE)的电气性能。用电声脉冲法测量了样品中的空间电荷分布。测出了在直流预压电压下的短路电树枝的起始电压。对交流电压下抑制水树枝的产生和成长也做了研究。试验发现 ,不同... 通过添加不同含量的乙烯 -丙烯酸共聚物 (EAA)改善了聚乙烯 (PE)的电气性能。用电声脉冲法测量了样品中的空间电荷分布。测出了在直流预压电压下的短路电树枝的起始电压。对交流电压下抑制水树枝的产生和成长也做了研究。试验发现 ,不同EAA含量的试样中空间电荷的累积、短路 50 %电树枝的起始电压以及水树枝的形成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电荷 电树 水树 乙烯-共聚物 改性聚乙烯 电缆绝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丙烯酰胺共聚物的结构表征 被引量:9
4
作者 于兵川 吴洪特 王湘平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731-734,共4页
用水溶性偶氮化合物 -亚硫酸氢钠引发体系 ,合成了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 -丙烯酰胺共聚物P(DMDAAC -AM ) ,采用红外光谱、差热分析和核磁共振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 ,证实了聚合物的结构。对P(DMDAAC -AM )的分子量测定进行了讨论 。
关键词 甲基基氯化铵-酰胺共聚物 结构表征 分子量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酰胺/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钠/全氟己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三元共聚物的疏水缔合性质 被引量:4
5
作者 宋新旺 潘斌林 +2 位作者 陈晓彦 朴基成 谭业邦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00-405,共6页
采用胶束聚合法制备了丙烯酰胺/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钠/全氟己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三元含氟碳基团的水溶性疏水缔合共聚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该共聚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用热重分析研究了它的热稳定性。表面张力测定结果表明... 采用胶束聚合法制备了丙烯酰胺/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钠/全氟己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三元含氟碳基团的水溶性疏水缔合共聚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该共聚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用热重分析研究了它的热稳定性。表面张力测定结果表明,该共聚物在临界胶束浓度处的表面张力达到33.7mN/m;溶液的表观黏度测定结果表明,该共聚物具有较好的缔合性质和耐温耐盐性能;动态激光光散射表征结果显示,该共聚物聚集体的平均流体力学半径(Rh)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钙离子存在时,该共聚物聚集体的Rh随钙盐溶液质量浓度的增加变化不大,表明其具有较强的抗钙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酰胺 2-酰胺基-2-甲基-磺酸钠 全氟己基乙基甲基酸酯 水溶性三元共聚物 疏水缔合 氟碳基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乙烯-共轭二烯共聚物镍系加氢催化剂脱除研究进展 被引量:5
6
作者 李传清 贺小进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2-14,23,共4页
对国内外苯乙烯-共轭二烯共聚物镍系加氢催化剂脱除方法的现状进行了概述,对各种脱除加氢催化剂的方法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叙述及比较,并对该项目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 乙烯-共轭共聚物 加氢催化剂 脱除 萃取 沉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烯-丙烯-己烯共聚物熔融接枝马来酸酐及其应用
7
作者 龚方红 刘春林 +2 位作者 徐建平 蒋必彪 陈爱萍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1-13,共3页
在双螺杆挤出机上进行了乙烯-丙烯-己烯共聚物(KN)与马来酸酐(MAH)熔融接枝反应,在共聚物的分子链上引入了极性基团。采用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谱(NMR)表征了接枝物的结构,当MAH质量分数为1.8%、引发剂DCP的质量分数为0.12%时,可... 在双螺杆挤出机上进行了乙烯-丙烯-己烯共聚物(KN)与马来酸酐(MAH)熔融接枝反应,在共聚物的分子链上引入了极性基团。采用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谱(NMR)表征了接枝物的结构,当MAH质量分数为1.8%、引发剂DCP的质量分数为0.12%时,可获得性能优良的接枝物。经接枝改性的KN与尼龙6(PA6)的相容性明显改善,可以制备超韧尼龙,当KN的质量分数为20%时,PA6/KN体系的缺口冲击强度可达95kJ/m2,是纯PA6的16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共聚物 马来酸酐 接枝 增韧剂 超韧尼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苯基顺丁烯二酰亚胺及丙烯腈与N-乙烯基甲酰胺的共聚
8
作者 江绍群 袁汉江 +1 位作者 张广知 Gudrun Schmidt-Naake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9-123,共5页
用N-苯基顺丁烯二酰亚胺与N-乙烯基甲酰胺、丙烯腈与N-乙烯基甲酰胺进行不同摩尔配比的共聚反应,探讨了不同体系的共聚行为.对共聚产物进行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分析(IR),测定了相应共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拓宽N-乙烯基甲酰胺与它的共... 用N-苯基顺丁烯二酰亚胺与N-乙烯基甲酰胺、丙烯腈与N-乙烯基甲酰胺进行不同摩尔配比的共聚反应,探讨了不同体系的共聚行为.对共聚产物进行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分析(IR),测定了相应共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拓宽N-乙烯基甲酰胺与它的共聚物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与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苯基顺丁酰亚胺(NPI) 腈(AN) N-乙烯基甲酰胺(NVF) N-乙烯基甲酰胺/N-苯基顺丁酰亚胺-共聚物(NVF/NPI) N-乙烯基甲酰胺与-共聚物(NW/A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三井化学公司与中国石化缔结苯酚及乙烯-丙烯共聚物共同事业化意向书
9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76-376,共1页
日本三井化学公司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在2009年年底缔结了苯酚及丙酮共同事业化备忘录,同时就乙烯-丙烯共聚物(EPT)缔结了可行性调查意向书,在中国上海的化学工业区内建250kt/a的苯酚装置(联产150kt/a的丙酮)和75kt/a的... 日本三井化学公司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在2009年年底缔结了苯酚及丙酮共同事业化备忘录,同时就乙烯-丙烯共聚物(EPT)缔结了可行性调查意向书,在中国上海的化学工业区内建250kt/a的苯酚装置(联产150kt/a的丙酮)和75kt/a的EPT装置,预计苯酚装置将于2013年第二季度建成,EPT装置将于2013年第四季度建成。预计工程投资额为600亿日元(苯酚装置用400亿日元、EPT装置用200亿日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共聚物 日本三井化学公司 苯酚装置 中国石化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意向 事业 化学工业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四氟乙烯-丙烯共聚橡胶的合成和性能 被引量:1
10
作者 左威武 刘进朝 +1 位作者 余晓斌 包永忠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32-37,共6页
采用由过硫酸铵-甲醛次硫酸钠-硫酸亚铁-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组成的氧化-还原引发体系,经乳液聚合制备了少量巴豆酸乙烯酯(VCA)或甲基丙烯酸乙烯酯(VMA)改性的四氟乙烯-丙烯(TFE-P)共聚物生胶,对硫化前后的共聚物结构、硫化胶的拉伸性能和... 采用由过硫酸铵-甲醛次硫酸钠-硫酸亚铁-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组成的氧化-还原引发体系,经乳液聚合制备了少量巴豆酸乙烯酯(VCA)或甲基丙烯酸乙烯酯(VMA)改性的四氟乙烯-丙烯(TFE-P)共聚物生胶,对硫化前后的共聚物结构、硫化胶的拉伸性能和热稳定性等进行研究。发现VCA或VMA可有效共聚进入共聚物分子链,并导致共聚物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的降低;少量VCA或VMA的引入显著提高了TFE-P共聚物的可交联性,并提高了硫化胶的拉伸强度和热稳定性,未补强TPE-P-VCA共聚物硫化胶的拉伸强度达16 MPa,断裂伸长率可达360%,补强后TPE-P-VCA共聚物硫化胶拉伸强度达19.8 MPa,断裂伸长率可达1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氟乙烯-共聚物 巴豆酸乙烯 甲基乙烯 交联 拉伸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M-STD-NaAMPS三元疏水缔合共聚物的表征及耐热性能 被引量:27
11
作者 钟传蓉 黄荣华 +1 位作者 张熙 刘强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26-130,共5页
以自制的疏水单体苯乙烯衍生物(STD)和丙烯酰胺(AM)、2-甲基-2-丙烯酰胺基丙磺酸钠(NaAMPS)为原料,合成了三元疏水缔合水溶液共聚物PASA。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1H谱和DSC分析证实了共聚物的结构,采用元素分析测定了聚合物的组成,通过原... 以自制的疏水单体苯乙烯衍生物(STD)和丙烯酰胺(AM)、2-甲基-2-丙烯酰胺基丙磺酸钠(NaAMPS)为原料,合成了三元疏水缔合水溶液共聚物PASA。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1H谱和DSC分析证实了共聚物的结构,采用元素分析测定了聚合物的组成,通过原子力显微镜对聚合物溶液形态的表征,证实了PASA水溶液疏水微区的存在。TG分析显示PASA具有优良的耐热性能,其分解温度高达312℃。PASA浓度为0.1g/dL时,表观粘度达208mPa.s,表明了其聚合物具有优良的增粘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STD-NaAMPS三元共聚物 疏水缔合 结构表征 耐热性能 酰胺 驱油聚合物 乙烯 酰胺 2-甲基-2-酰胺基磺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M-NaAMPS-St三元共聚物的合成及溶液性能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吴念 高保娇 +1 位作者 李延斌 徐立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6-50,共5页
在微乳液介质中制备了组成系列变化的丙烯酰胺(AM)-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钠(NaAMPS)-苯乙烯(St)三元共聚物P(AM-NaAMPS-St)。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复合作用电导滴定法对共聚物的结构和组成进行了表征。用稀释外推粘度法测定了... 在微乳液介质中制备了组成系列变化的丙烯酰胺(AM)-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钠(NaAMPS)-苯乙烯(St)三元共聚物P(AM-NaAMPS-St)。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复合作用电导滴定法对共聚物的结构和组成进行了表征。用稀释外推粘度法测定了共聚物的特性粘数及Huggins常数kH。用荧光探针法与表观粘度法研究了大分子链间的疏水缔合作用,考察了共聚物结构对其水溶液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段共聚物 疏水缔合 结构与性能 酰胺 2-酰胺基-2-甲基磺酸钠 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固体质量分数丙烯酰胺共聚物反相微乳胶的制备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祥 范晓东 晁芬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55-58,共4页
考察了相关因素对丙烯酰胺(AM)/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反相微乳液聚合反应的影响。实验发现,所得丙烯酰胺共聚物P(AM-co-AMPS)的相对平均分子质量随单体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大,随反应温度的升高、乳化剂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减小;... 考察了相关因素对丙烯酰胺(AM)/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反相微乳液聚合反应的影响。实验发现,所得丙烯酰胺共聚物P(AM-co-AMPS)的相对平均分子质量随单体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大,随反应温度的升高、乳化剂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减小;随引发剂的质量分数、pH值的增大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在相同实验条件下,以混合单体中m(AM)∶m(AMPS)=5时得到的P(AM-co-AMPS)相对平均分子质量最大。在反应温度为35℃,引发剂质量分数为单体质量0.23%的条件下,通过反相微乳液聚合反应,制得了质量分数w[P(AM-co-AMPS)]=31.0%透明、稳定的P(AM-co-AMPS)反相微乳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相图 酰胺/2-酰胺基-2-甲基磺酸共聚物 反相微乳液聚合 相对平均分子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辛醇改性三氯氧钒催化体系催化乙烯/丙烯共聚合
14
作者 那丽华 张璐 +3 位作者 惠林海 张春雨 胡雁鸣 张学全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1-34,40,共5页
以异辛醇改性三氯氧钒(VOCl_3·3(2-ethyl-hexanol))为催化剂前体,倍半乙基铝(EASC)为助催化剂,三氯乙酸乙酯(ETCA)为活化剂进行乙烯/丙烯共聚合,并与传统VOCl_3体系进行对比。考察了EASC和ETCA用量、反应温度对聚合的影响。随EASC... 以异辛醇改性三氯氧钒(VOCl_3·3(2-ethyl-hexanol))为催化剂前体,倍半乙基铝(EASC)为助催化剂,三氯乙酸乙酯(ETCA)为活化剂进行乙烯/丙烯共聚合,并与传统VOCl_3体系进行对比。考察了EASC和ETCA用量、反应温度对聚合的影响。随EASC用量的增加,2种催化体系活性均先增加后下降,VOCl_3·3(2-ethyl-hexanol)和VOCl_3体系分别在[Al]/[V]比为40和30时达到最高催化活性6. 15 kg EPR/g V·h和4. 97 kg EPR/g V·h。2种催化体系活性均随聚合温度的升高呈下降的趋势,VOCl_3·3(2-ethyl-hexanol)体系的下降幅度低于VOCl_3体系,表明异辛醇有效地稳定了生成的活性中心。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和核磁共振碳谱分析表明以VOCl_3·3(2-ethyl-hexanol)体系所合成的共聚物较VOCl_3体系有更高的丙烯插入率和更为无规的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共聚物 钒催化剂 共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固含量AM-ST-DADMAC三元共聚物无皂乳液的合成研究
15
作者 陈孝行 陈少平 +1 位作者 林超强 伍仁强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0年第2期213-216,225,共5页
以丙烯酰胺(AM)、苯乙烯(ST)、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ADMAC)为原料,通过无皂乳液聚合法合成了高固含量的AM-ST-DADMAC三元共聚物。研究了单体总质量分数和三种单体质量配比对转化率和AM-ST-DAD-MAC共聚物无皂乳液动力粘度的影响。结果... 以丙烯酰胺(AM)、苯乙烯(ST)、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ADMAC)为原料,通过无皂乳液聚合法合成了高固含量的AM-ST-DADMAC三元共聚物。研究了单体总质量分数和三种单体质量配比对转化率和AM-ST-DAD-MAC共聚物无皂乳液动力粘度的影响。结果表明,DADMAC的配比是影响AM-ST-DADMAC共聚物乳液固含量的主要因素。较佳的工艺条件为m(AM)∶m(ST)∶m(DADMAC)=5∶2∶3,单体总质量分数为63%,引发剂用量为单体总质量的0.5%,反应温度75℃,反应时间2 h。在该反应条件下,目标聚合物的产率可达89.9%,DADMAC的转化率为71.5%,乳胶粒表面电荷量是1.405 mmol/g,乳液的动力粘度是76 mP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酰胺-乙烯-甲基基氯化铵 高固含量乳液 共聚物 胶体滴定 动力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iegler-Natta高效催化剂共聚性能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宋文波 马青山 +3 位作者 于鲁强 赵亚婷 魏文骏 杨芝超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868-872,共5页
以正庚烷为溶剂进行淤浆聚合,研究了BJC01催化剂和BJC02催化剂分别与甲基环己基二甲氧基硅烷(CHMMS)和二环戊基二甲氧基硅烷(DCPMS)配合用于乙烯-丙烯共聚合的特征,发现不同催化剂体系所得乙烯-丙烯共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和组成不同。BJC... 以正庚烷为溶剂进行淤浆聚合,研究了BJC01催化剂和BJC02催化剂分别与甲基环己基二甲氧基硅烷(CHMMS)和二环戊基二甲氧基硅烷(DCPMS)配合用于乙烯-丙烯共聚合的特征,发现不同催化剂体系所得乙烯-丙烯共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和组成不同。BJC01+DCPMS催化体系所得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最大,聚合物的组成也最单一,主要由乙丙橡胶和长链段聚乙烯夹杂少量丙烯共聚物组成;BJC02+CHMMS体系所得共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组成也最复杂,共聚物由乙丙橡胶和不同链段长度的聚乙烯夹杂少量丙烯的共聚物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IEGLER-NATTA催化剂 结构 共聚性能 PP 乙烯-共聚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PPA/AA/AM三元共聚物对硫酸钙的阻垢性能 被引量:3
17
作者 赵彦生 李彦威 谢克昌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3期249-251,共3页
以异丙烯膦酸、丙烯酸和丙烯酰胺为单体 ,以过氧化物为引发剂合成了异丙烯膦酸 -丙烯酸 -丙烯酰胺三元共聚物 ;研究了共聚物对硫酸钙的阻垢性能 ,探讨了共聚物质量浓度、钙离子质量浓度、硫酸根离子质量浓度、温度和 p H值等因素对硫酸... 以异丙烯膦酸、丙烯酸和丙烯酰胺为单体 ,以过氧化物为引发剂合成了异丙烯膦酸 -丙烯酸 -丙烯酰胺三元共聚物 ;研究了共聚物对硫酸钙的阻垢性能 ,探讨了共聚物质量浓度、钙离子质量浓度、硫酸根离子质量浓度、温度和 p H值等因素对硫酸钙阻垢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PPA/AA/AM 三元共聚物 膦酸--酰胺共聚物 硫酸钙 阻垢性能 晶体形貌 工业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釜内合金初生态树脂粒子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罗华林 张春波 +4 位作者 牛慧 赵莹 董金勇 吴瑾光 王笃金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18-422,共5页
针对Ziegler-Natta/茂金属复合催化剂基于Spheripol工艺制备的聚丙烯釜内合金的初生粒子中存在的两种外观形貌的粒子,采用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NMR)、扫描电镜(SEM)、偏光显微镜(POM)、热分析(DSC)和力学性能测试等方法对白色和半... 针对Ziegler-Natta/茂金属复合催化剂基于Spheripol工艺制备的聚丙烯釜内合金的初生粒子中存在的两种外观形貌的粒子,采用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NMR)、扫描电镜(SEM)、偏光显微镜(POM)、热分析(DSC)和力学性能测试等方法对白色和半透明的初生态树脂粒子进行了组成、结构和力学性能的比较研究。FTIR,NMR和SEM结果表明,两者外观形貌的差异主要是二段聚合中乙烯-丙烯共聚物的含量和分布不同。DSC和POM结果表明,乙烯-丙烯共聚物的存在使半透明粒子中聚丙烯的结晶速率高于白色粒子。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由于乙烯-丙烯共聚物含量少,白色粒子的冲击韧性明显低于半透明粒子,但拉伸强度和弯曲模量明显高于半透明粒子。并基于聚合工艺提出了两种初生粒子形成的可能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釜内合金 乙烯-共聚物 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高盐油藏封堵裂缝用聚乙烯醇交联聚合物颗粒的制备与性能评价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宇豪 张贵才 +1 位作者 葛际江 徐元德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5-51,共7页
聚乙烯醇-环氧氯丙烷交联聚合物交联时间短,在温度为130℃、矿化度为22×10^4mg/L的环境下脱水率高、黏弹性差。通过在交联过程中加入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含量不同的丙烯酰胺(AM)-AMPS共聚物以及不同颗粒增韧剂对交联聚... 聚乙烯醇-环氧氯丙烷交联聚合物交联时间短,在温度为130℃、矿化度为22×10^4mg/L的环境下脱水率高、黏弹性差。通过在交联过程中加入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含量不同的丙烯酰胺(AM)-AMPS共聚物以及不同颗粒增韧剂对交联聚合物进行改性。通过测定交联时间、脱水率和储能模量,对交联聚合物制备条件进行了优选,评价了交联聚合物的稳定性和封堵性。结果表明,聚乙烯醇-环氧氯丙烷交联聚合物的最佳制备条件为:8%聚乙烯醇、4%环氧氯丙烷、1%AM-AMPS共聚物(AMPS>70%)、3%黏土,反应温度30℃。改性后的交联聚合物交联时间在1数2 h可调,储能模量大于2000 Pa;在温度为130℃、矿化度为22×10^4 mg/L的条件下具有低脱水率和较好的黏弹性,在盐水中浸泡90 d的脱水率小于10%,黏弹系数为0.07。交联聚合物颗粒对裂缝的封堵效果良好,封堵率可达92.61%;颗粒尺寸与最小孔喉直径的比值介于1到2时,封堵效果最好。改性聚乙烯醇-环氧氯丙烷交联聚合物交联时间可控,耐温耐矿化度能力强,黏弹性好,可用于高温高矿化度的裂缝、溶洞以及大孔道的封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 环氧氯 酰胺(AM)-2-酰胺-2-甲基磺酸(AMPS)共聚物 黏土 封堵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A/ASP/AMPS三元共聚物合成及阻垢性能 被引量:7
20
作者 孟丽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487-1492,共6页
以衣康酸(IA)、天冬氨酸(ASP)和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为单体,在过硫酸铵引发下采用水溶液自由基聚合方法制备了新型IA/ASP/AMPS三元共聚物阻垢剂,并利用红外光谱仪对其结构进行分析表征。通过正交实验和单因素实验考察单体摩... 以衣康酸(IA)、天冬氨酸(ASP)和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为单体,在过硫酸铵引发下采用水溶液自由基聚合方法制备了新型IA/ASP/AMPS三元共聚物阻垢剂,并利用红外光谱仪对其结构进行分析表征。通过正交实验和单因素实验考察单体摩尔配比、引发剂用量、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对共聚产物阻垢性能的影响,确定其最佳合成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共聚单体的摩尔比nIA:nASP:nAMPS为3:1:0. 5,引发剂用量占单体总质量的10%,反应温度为85℃,反应时间为4 h时,合成三元共聚物对碳酸钙、硫酸钙及磷酸钙的阻垢性能最好,阻垢率分别达91%、95%及96%以上;此共聚物的固含量和黏均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30. 5%、1402。静态阻垢法评价温度对IA/ASP/AMPS共聚物阻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IA/ASP/AMPS共聚物适用于含碳酸钙、磷酸钙的高温循环冷却水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衣康酸 天冬氨酸 2-酰胺-2-甲基磺酸 三元共聚物 阻垢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