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3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支化聚(酰胺-酯)对聚丙烯/聚氯乙烯/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接枝聚丙烯共混体系的增容作用 被引量:6
1
作者 刁建志 巴信武 +1 位作者 王素娟 丁海涛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4-17,共4页
研究了超支化聚 (酰胺 -酯 ) (HBP)对聚丙烯 /聚氯乙烯 /苯乙烯 -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接枝聚丙烯共混体系 [PP/PVC/PP g (St co MMA) ]的增容作用。讨论了HBP的用量对PP/PVC( 80 / 2 0 )共混物力学性能的影响 ;研究了剪切应力、剪切速... 研究了超支化聚 (酰胺 -酯 ) (HBP)对聚丙烯 /聚氯乙烯 /苯乙烯 -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接枝聚丙烯共混体系 [PP/PVC/PP g (St co MMA) ]的增容作用。讨论了HBP的用量对PP/PVC( 80 / 2 0 )共混物力学性能的影响 ;研究了剪切应力、剪切速率和温度对PP/PVC( 80 / 2 0 )共混物熔体黏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PP/PVC/PP g (St co MMA) ( 80 / 2 0 / 6)共混物中加入 1份HBP时 ,就可以很好改善共混体系的相容性 ,使共混物拉伸强度达到最大值 ,同时使熔体表观黏度达到较小值。该共混物熔体属于假塑性流体。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 )研究结果证明了HBP增强了PP/PVC/PP g (St co MMA)的界面粘结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支化聚(酰胺-酯) 丙烯/聚氯乙烯/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丙烯共混体系 增容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韧聚乳酸/乙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混物的制备与性能
2
作者 周正 夏艺玮 +3 位作者 金杰 郑松祺 周思宇 赵桂艳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29-537,共9页
向聚乳酸(PLA)和乙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EBA-GMA)接枝共聚物的共混物PLA/EBA-GMA(质量比,70/30)中引入催化剂(N,N-二甲基十八胺,DMSA),通过促进PLA与EBA-GMA的原位反应增容来提高共混体系的冲击韧性,并研究了DMSA质量分数... 向聚乳酸(PLA)和乙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EBA-GMA)接枝共聚物的共混物PLA/EBA-GMA(质量比,70/30)中引入催化剂(N,N-二甲基十八胺,DMSA),通过促进PLA与EBA-GMA的原位反应增容来提高共混体系的冲击韧性,并研究了DMSA质量分数对共混体系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未添加DMSA时,PLA/EBA-GMA(70/30)共混物的冲击强度仅为10.9 kJ/m^(2)。当DMSA质量分数为0.5%时,PLA/EBA-GMA(70/30)共混物的冲击强度高达63.1 kJ/m^(2)。共混物结构与形态表征结果表明,添加少量DMSA就能有效促进EBA-GMA上环氧基团与聚乳酸端基的反应活性,提高PLA/EBA-GMA共混物的冲击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乙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 催化剂 增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烯-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三元共聚物对PC/PBT共混体系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朱亚峰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A02期51-53,共3页
采用DSC方法测试了PC/PBT(70/30,质量份)共混体系及在体系中加入乙烯-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AX8900)共混物的玻璃化温度,研究了AX8900对PC/PBT共混体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X8900改善了PC/PBT共混体系两相间的相容性... 采用DSC方法测试了PC/PBT(70/30,质量份)共混体系及在体系中加入乙烯-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AX8900)共混物的玻璃化温度,研究了AX8900对PC/PBT共混体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X8900改善了PC/PBT共混体系两相间的相容性,而且极大地提高了PC/PBT共混体系的冲击强度和断裂伸长率,AX8900用量为1phr时,共混体系的综合性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碳酸酯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乙烯-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 共聚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丙烯酸羟乙酯改性乙烯-α-烯烃共聚物封装胶膜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志远 徐梦楠 +1 位作者 陶家骏 蒋姗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24,共8页
以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苯乙烯(St)和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为接枝单体,熔融接枝乙烯-α-烯烃共聚物(POE)制备POE-g-P(HEMA-co-St)(以下简称POE-g-PHS)和POE-g-P(HEMA-co-St-co-KH570)(以下简称POE-g-PHSK)。以过... 以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苯乙烯(St)和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为接枝单体,熔融接枝乙烯-α-烯烃共聚物(POE)制备POE-g-P(HEMA-co-St)(以下简称POE-g-PHS)和POE-g-P(HEMA-co-St-co-KH570)(以下简称POE-g-PHSK)。以过氧化-2-乙基己基碳酸叔丁酯(TBEC)为交联剂、POE-g-PHS和POE-g-PHSK为改性剂,分别加入POE基材中,经熔融共混和层压交联制备POE/POE-g-PHS胶膜和POE/POE-g-PHSK胶膜,研究了POE-g-PHS和POE-g-PHSK对胶膜的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OE-g-PHS和POE-g-PHSK含量的增加,POE预制膜的防交联剂迁移能力明显提升;同时,POE胶膜交联度的提升和结晶度的变化也影响其综合性能。当POE-g-PHS和POE-g-PHSK质量分数分别为9%和6%时,综合性能最优。预制膜表面摩擦系数变化率从17.13%分别降低到0.53%和0.49%,胶膜交联度从86.28%分别提高至89.87%和90.91%,剥离强度从12.86 N/cm分别提升至20.86 N/cm和32.14N/cm,同时,抗紫外老化性能、力学性能和体积电阻率等性能均有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α-烯烃共聚物胶膜 熔融 交联剂迁移 表面摩擦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X/bpy催化体系中聚氧乙烯大单体与甲基丙烯酸甲酯接枝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3
5
作者 冯松 李庆海 +2 位作者 杜宝辉 沈良骏 韩冬林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98-100,104,共4页
以正丁基溴为引发剂 ,卤化亚铜 /联吡啶 (bpy)为催化剂 ,研究了甲基丙烯酸甲酯 (MMA)与末端为丙烯酰胺基的聚氧化乙烯 (PEO)大单体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ATRP)反应 ,得到的实测分子量与理论分子量相近 ,分子量分布较窄 ,有预期结构的... 以正丁基溴为引发剂 ,卤化亚铜 /联吡啶 (bpy)为催化剂 ,研究了甲基丙烯酸甲酯 (MMA)与末端为丙烯酰胺基的聚氧化乙烯 (PEO)大单体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ATRP)反应 ,得到的实测分子量与理论分子量相近 ,分子量分布较窄 ,有预期结构的接枝共聚物 ,用 IR、1H- NMR、VPO、GPC、DSC等进行表征 ,并对单体总浓度、投料比、引发剂及反应时间对共聚物的组成和分子量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X/bpy催化体系 聚氧乙烯 大单体 甲基丙烯酸甲酯 共聚物 合成 表征 转移自由基共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熔融接枝K树脂
6
作者 戚远慧 朱永军 +2 位作者 罗筑 黄安荣 韦良强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8-31,共4页
采用同向双螺杆挤出机熔融挤出制备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接枝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简称K树脂)(K-g-GMA),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酸碱滴定法对K-g-GMA进行表征并测定其接枝率,分析了GMA用量对K-g-GMA接枝率及熔体流动速率的影... 采用同向双螺杆挤出机熔融挤出制备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接枝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简称K树脂)(K-g-GMA),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酸碱滴定法对K-g-GMA进行表征并测定其接枝率,分析了GMA用量对K-g-GMA接枝率及熔体流动速率的影响。将K-g-GMA添加到K树脂与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SAN)共混体系中,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K/SAN透明合金。结果表明:随着GMA用量的增加,K-g-GMA的接枝率逐渐升高,当GMA用量为4 phr时,接枝率最高,熔体流动性较好。当K树脂与SAN质量比为15∶85,w(K-g-GMA)为3%时,与未加K-g-GMA相比,透明合金的拉伸强度、悬臂梁无缺口冲击强度和透光率分别提高6.08%,25.72%,0.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 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 熔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I-ATRP的腐植酸钠-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接枝共聚物的合成及吸附性能
7
作者 时春辉 薛守喜 甄卫军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7,共7页
采用新疆奇台风化煤为原料,通过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SI-ATRP)方法制备腐植酸钠-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接枝共聚物(HA-Na-PMMA),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SI-ATRP最佳合成工艺条件:反应时间8 h,溴化亚铜∶溴化铜∶2,2-联吡啶质量比为20∶4∶... 采用新疆奇台风化煤为原料,通过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SI-ATRP)方法制备腐植酸钠-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接枝共聚物(HA-Na-PMMA),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SI-ATRP最佳合成工艺条件:反应时间8 h,溴化亚铜∶溴化铜∶2,2-联吡啶质量比为20∶4∶20,物料质量比∶体积比为1 g∶10 m L,反应温度80℃。通过SI-ATRP制备的HA-Na-PMMA的接触角为84°,比HA-Na的接触角增大了54°,表明HA-Na的SI-ATRP接枝共聚效果显著。以HA-Na-PMMA为吸附剂,研究其对Cr(Ⅵ)的吸附性能,同时建立了HA-Na-PMMA对Cr(Ⅵ)的等温吸附模型,研究了其吸附热力学和吸附动力学。HA-Na-PMMA对Cr(Ⅵ)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其等温吸附模型符合Freundlich模型。吸附焓变为-0.2849 k J/mol,ΔGθ<0,所以吸附是自发的放热反应。常温下吸附速率常数KL为0.9113 mg/(g·min),表明其吸附动力学模型遵循Langmuir模型和Bingham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植酸钠 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Cr(Ⅵ) 腐植酸钠-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接枝聚氧乙烯在甲苯中的聚集态结构 被引量:1
8
作者 陈永春 陈超 +2 位作者 曹红燕 徐祖顺 程时远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662-666,共5页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接枝聚氧乙烯 (PMMA-g-PEO)在甲苯中的核磁共振 (NMR)图谱表明甲苯是一种选择性溶剂 ,在甲苯中 PMMA-g-PEO形成的是以支链聚氧乙烯 (PEO)为核 ,以主链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为壳的反相胶束 .透射电子显微镜 (TEM)、动...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接枝聚氧乙烯 (PMMA-g-PEO)在甲苯中的核磁共振 (NMR)图谱表明甲苯是一种选择性溶剂 ,在甲苯中 PMMA-g-PEO形成的是以支链聚氧乙烯 (PEO)为核 ,以主链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为壳的反相胶束 .透射电子显微镜 (TEM)、动态激光光散射 (DLS)和粘度测定结果进一步表明浓度和温度决定着 PMMA-g-PEO在甲苯中的聚集态结构 ,随着温度的升高 ,胶束可以在更低的浓度下形成 .在一定的浓度和温度范围内有下列变化过程 :单分子溶液 增大浓度减小浓度 小反相胶束 增大浓度减小浓度 大反相胶束大反相胶束 升温降温 小反相胶束 升温降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苯 甲基丙烯酸甲酯 聚氧乙烯 两亲共聚物 聚集态结构 胶束 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氯甲基苯乙烯共聚物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被引量:5
9
作者 胡春红 张爱清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98-301,共4页
通过偶氮二异丁氰(AIBN)引发苯乙烯(St)与对氯甲基苯乙烯(p-CMS)共聚,合成了二元共聚物P(St-co-CMS),在氯化亚铜/四甲基乙二胺(CuC l/TMEDA)催化下,以此二元共聚物为大分子引发剂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成... 通过偶氮二异丁氰(AIBN)引发苯乙烯(St)与对氯甲基苯乙烯(p-CMS)共聚,合成了二元共聚物P(St-co-CMS),在氯化亚铜/四甲基乙二胺(CuC l/TMEDA)催化下,以此二元共聚物为大分子引发剂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成功地合成了结构明晰的以聚苯乙烯为主链、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为支链的接枝共聚物P(S-g-MMA)。大分子引发剂和接枝共聚物的结构通过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氢谱(1HNMR)得到了确认,并测定了接枝共聚物的平均支链数目、平均支链长度、接枝率及接枝效率。结果表明,用这种方法制备的接枝共聚物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较窄,支链数目及长度可控,接枝效率高达9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共聚物 乙烯 对氯甲基乙烯 甲基丙烯酸甲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甲基丙烯酸接枝ABS的性能表征及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郑宝明 杨荣杰 《塑料》 CAS CSCD 2004年第3期70-72,共3页
通过热失重分析、氧指数等方法对甲基丙烯酸 ABS接枝共聚物(ABS g PMMA)的阻燃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接枝甲基丙烯酸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ABS的阻燃性能。而力学测试和扫描电镜的结果也证明ABS g PMMA接枝物的适量添加对ABS与溴 锑... 通过热失重分析、氧指数等方法对甲基丙烯酸 ABS接枝共聚物(ABS g PMMA)的阻燃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接枝甲基丙烯酸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ABS的阻燃性能。而力学测试和扫描电镜的结果也证明ABS g PMMA接枝物的适量添加对ABS与溴 锑协同阻燃剂组成的阻燃体系有一定的增容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甲基丙烯酸 共聚 ABS树脂 性能表征 应用 增容 阻燃 丙烯-丁二烯-乙烯三元共聚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烯-丙烯酸共聚物原位接枝木粉及其对HDPE/木粉复合材料性能影响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江李贝 马猛 +3 位作者 施燕琴 陈思 吴波震 王旭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2-106,共5页
采用一步法制备了高密度聚乙烯(HDPE)/乙烯-丙烯酸共聚物(EAA)原位接枝木粉复合材料,并研究了EAA含量、木粉含量和不同丙烯酸(AA)含量的EAA对HDPE/木粉复合材料拉伸和弯曲性能的影响规律。在HDPE/木粉复合材料熔融混合过程中,在热和剪... 采用一步法制备了高密度聚乙烯(HDPE)/乙烯-丙烯酸共聚物(EAA)原位接枝木粉复合材料,并研究了EAA含量、木粉含量和不同丙烯酸(AA)含量的EAA对HDPE/木粉复合材料拉伸和弯曲性能的影响规律。在HDPE/木粉复合材料熔融混合过程中,在热和剪切力的作用下,EAA分子链上的—COOH与木粉(WF)表面的—OH发生化学反应,实现了对木粉的原位接枝,提高了木粉与HDPE的相容性,从而提高了HDPE/木粉复合材料的拉伸和弯曲性能。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热失重分析(TG)表征了EAA对木粉的原位接枝,并采用高低温双立柱试验机研究了HDPE/木粉复合材料的拉伸、弯曲性能。研究表明,EAA在HDPE/木粉复合材料的熔融制备过程中成功地接枝到了木粉表面,提高了木粉与HDPE的相容性及HDPE/木粉的拉伸和弯曲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 复合材料 乙烯-丙烯酸共聚物 高密度聚乙烯 木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联型丙烯酸甲酯/醋酸乙烯酯接枝淀粉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和平 张垚 +1 位作者 杨永哲 吕虎强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01-104,共4页
以乙二胺为交联剂,硝酸铈铵为引发剂,采用玉米淀粉与两种不同单体(丙烯酸甲酯和醋酸乙烯酯)接枝合成了交联型丙烯酸甲酯/醋酸乙烯酯接枝淀粉。在一定单体用量及单体配比的条件下探讨了引发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淀粉-丙烯... 以乙二胺为交联剂,硝酸铈铵为引发剂,采用玉米淀粉与两种不同单体(丙烯酸甲酯和醋酸乙烯酯)接枝合成了交联型丙烯酸甲酯/醋酸乙烯酯接枝淀粉。在一定单体用量及单体配比的条件下探讨了引发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淀粉-丙烯酸甲酯-醋酸乙烯酯接枝共聚反应的影响,得到较佳实验条件。结果表明,在m(单体)∶m(淀粉)=2:1,m(MA)∶m(VAc)=1∶1,引发剂浓度为5.0×10-3 mol/L,反应温度为40℃,反应时间为2.5h的条件下,得到了接枝效率为47.3%和接枝率为96.4%的淀粉接枝共聚物。采用IR、NMR、XRD和DSC对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共聚物 合成 交联 丙烯酸甲酯 醋酸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酸丁酯接枝共聚物的可控合成及作为相容剂的应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新 谢国舒 +5 位作者 徐慧 陆安红 姚小桐 李坚 任强 汪称意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8-24,共7页
结合电子转移再生催化剂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RGET ATRP)和普通自由基聚合,制备了一系列聚丙烯酸丁酯接枝共聚物,详细研究了其作为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树脂/丙烯酸酯橡胶(SAN/ACM)共混体系的相容剂,在制备丙烯腈-苯乙烯-丙烯酸酯树脂(AS... 结合电子转移再生催化剂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RGET ATRP)和普通自由基聚合,制备了一系列聚丙烯酸丁酯接枝共聚物,详细研究了其作为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树脂/丙烯酸酯橡胶(SAN/ACM)共混体系的相容剂,在制备丙烯腈-苯乙烯-丙烯酸酯树脂(ASA树脂)时,不同主链结构、侧链相对分子质量、接枝密度及用量对增容效果的影响。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和凝胶渗透色谱仪对聚合物结构进行测试和表征;采用动态力学分析仪(DMA)和冲击试验机研究了共混物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成功制备了不同结构的聚丙烯酸丁酯接枝共聚物,以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SAN)作为主链比聚丙烯酸丁酯(PBA)作为主链的接枝共聚物具有更好的增容效果。此外,侧链PBA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小时,侧链与主链摩尔比为3∶1及相容剂用量为3%(质量分数)时,接枝共聚物的增容效果最佳。DMA分析表明添加接枝共聚物后SAN和ACM两组分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相互靠近,聚丙烯酸丁酯接枝共聚物起到了明显的增容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丁酯 共聚物 相容剂 丙烯-乙烯-丙烯酸酯树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丙烯酸钠熔融法接枝ABS的研究
14
作者 郑宝明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8-52,共5页
采用熔融法将甲基丙烯酸钠接枝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研究了单体浓度、引发剂浓度、反应时间和温度对接枝率的影响。并通过热重分析、氧指数、力学性能测试等手段研究了接枝 ABS 的性能变化。结果表明,熔融法接枝 ABS 的引... 采用熔融法将甲基丙烯酸钠接枝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研究了单体浓度、引发剂浓度、反应时间和温度对接枝率的影响。并通过热重分析、氧指数、力学性能测试等手段研究了接枝 ABS 的性能变化。结果表明,熔融法接枝 ABS 的引发剂过氧化二异丙苯(DCP)最佳用量为0.4 mol/L,反应时间为2 h,反应温度不高于120℃。接枝后 ABS 的力学性能降幅不大,阻燃性能有一定提高,且对 ABS 与十溴二苯醚/三氧化二锑的共混体系具有一定的增容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融法 丙烯-丁二烯-乙烯共聚物 甲基丙烯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腈-三元乙丙橡胶-苯乙烯接枝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18
15
作者 瞿雄伟 商淑瑞 +2 位作者 刘国栋 姬荣琴 张留成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04-107,共4页
以正己烷 /苯为溶剂 ,过氧化二苯甲酰 (BPO)为引发剂 ,溶液法合成了丙烯腈 -三元乙丙橡胶 -苯乙烯接枝共聚物 (AES)。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其结构进行表征 ,用称量法计算接枝参数 ,并就接枝机理进行了讨论 ;研究了反应时间、引发剂... 以正己烷 /苯为溶剂 ,过氧化二苯甲酰 (BPO)为引发剂 ,溶液法合成了丙烯腈 -三元乙丙橡胶 -苯乙烯接枝共聚物 (AES)。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其结构进行表征 ,用称量法计算接枝参数 ,并就接枝机理进行了讨论 ;研究了反应时间、引发剂浓度、EPDM含量及 St/ AN质量比等条件对接枝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 ,选择适当的引发剂浓度及 EPDM用量可得到具有较高接枝参数的 AES。用热重分析法表征了产物的热性能 ,表明 AES耐热性优于 AB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三元乙丙橡胶-乙烯共聚物 合成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枝共聚物对乙烯-乙烯醇共聚物/聚乙烯共混物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16
作者 刘宣伯 陆赵峻 +3 位作者 苏萃 姚雪容 张龙贵 张韬毅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8-194,共7页
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低密度聚乙烯(LDPE)共混物,再加入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PE-g-MAH)用于促进EVOH的分散性。利用DSC、SEM、力学性能测试、阻隔性能测试等方法表征了共混物的结构及PE-g-MAH的加入对共混物性... 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低密度聚乙烯(LDPE)共混物,再加入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PE-g-MAH)用于促进EVOH的分散性。利用DSC、SEM、力学性能测试、阻隔性能测试等方法表征了共混物的结构及PE-g-MAH的加入对共混物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LDPE与EVOH不相容,EVOH以球形颗粒均匀分散在LDPE基体中,添加PE-g-MAH后可显著改善EVOH的分散性,大幅降低EVOH的结晶温度,进一步提高EVOH/LDPE共混物的强度及对一类萜类物质的阻隔性能。另外,当EVOH含量为10%(w)时,EVOH/LDPE共混物的阻隔性能相对纯LDPE有明显提升,之后进一步提高EVOH含量,阻隔性能变化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乙烯共聚物 低密度聚乙烯 马来酸酐乙烯 阻隔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烯-丙烯-己烯共聚物熔融接枝马来酸酐及其应用
17
作者 龚方红 刘春林 +2 位作者 徐建平 蒋必彪 陈爱萍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1-13,共3页
在双螺杆挤出机上进行了乙烯-丙烯-己烯共聚物(KN)与马来酸酐(MAH)熔融接枝反应,在共聚物的分子链上引入了极性基团。采用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谱(NMR)表征了接枝物的结构,当MAH质量分数为1.8%、引发剂DCP的质量分数为0.12%时,可... 在双螺杆挤出机上进行了乙烯-丙烯-己烯共聚物(KN)与马来酸酐(MAH)熔融接枝反应,在共聚物的分子链上引入了极性基团。采用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谱(NMR)表征了接枝物的结构,当MAH质量分数为1.8%、引发剂DCP的质量分数为0.12%时,可获得性能优良的接枝物。经接枝改性的KN与尼龙6(PA6)的相容性明显改善,可以制备超韧尼龙,当KN的质量分数为20%时,PA6/KN体系的缺口冲击强度可达95kJ/m2,是纯PA6的16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丙烯-己烯共聚物 马来酸酐 增韧剂 超韧尼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化钙对尼龙6/马来酸酐接枝乙烯-辛烯共聚物共混体系形态与结晶行为影响的流变学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刘典新 郑强 +2 位作者 李诚 许恩惠 鲁圣军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90-95,共6页
利用流变学分析方法研究了氯化钙(CaCl2)含量对尼龙6(PA6)/马来酸酐接枝乙烯-辛烯共聚物(POE-g-MAH)共混体系形态与结晶行为的影响,并对其影响机理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随着CaCl2含量的增加,PA6的成核温度、晶体形成及生长温度均向低... 利用流变学分析方法研究了氯化钙(CaCl2)含量对尼龙6(PA6)/马来酸酐接枝乙烯-辛烯共聚物(POE-g-MAH)共混体系形态与结晶行为的影响,并对其影响机理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随着CaCl2含量的增加,PA6的成核温度、晶体形成及生长温度均向低温方向移动,成核密度、成核速率均表现出减小的趋势。扫描电镜分析表明,随着CaCl2含量的增加,复合体系的相容性变好。综合得知,流变学分析方法可以较好地反映CaCl2与PA6络合后复合体系的结晶行为,在研究聚合物微观结构的变化以及PA6结晶受限机理时,它不失为一种有效,较客观的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龙 马来酸酐乙烯-辛烯共聚物 氯化钙 结晶性能 流变性能 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来酸酐接枝乙烯-1-辛烯共聚物及其应用 被引量:22
19
作者 黄华 程莹 张隐西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2期74-78,共5页
采用熔融法制备了乙烯 1 辛烯共聚物 (POE)接枝马来酸酐 (MAH) ,讨论了引发剂、单体、交联抑制剂用量对接枝率和凝胶率的影响。通过对不同引发剂双 2 ,5、过氧化二异丙苯 (DCP)、及自制复配引发剂的比较 ,发现采用自制复配引发剂并加... 采用熔融法制备了乙烯 1 辛烯共聚物 (POE)接枝马来酸酐 (MAH) ,讨论了引发剂、单体、交联抑制剂用量对接枝率和凝胶率的影响。通过对不同引发剂双 2 ,5、过氧化二异丙苯 (DCP)、及自制复配引发剂的比较 ,发现采用自制复配引发剂并加入适量交联抑制剂可以在获得较高接枝率的同时 ,降低接枝产物的凝胶率 ,得到流动性好的无色或浅黄色的POE g MAH。接枝改性产物应用于氢氧化铝填充聚乙烯体系和超强超韧尼龙体系 ,均获得很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1-辛烯共聚物 熔融 马来酸酐 引发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衣康酸接枝乙烯-1-辛烯共聚物的制备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克俭 涂剑刚 王小黎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46-48,53,共4页
采用双螺杆挤出法,制备了衣康酸接枝乙烯-1-辛烯共聚物(ITA-g-POE)。形成的新弹性体的红外谱图上有接枝单体ITA的特征峰,即POE接枝上ITA。考虑引发剂半衰期随温度的变化,为保证充分反应,必须控制螺杆转速使停留时间在60 s^120 s之间的... 采用双螺杆挤出法,制备了衣康酸接枝乙烯-1-辛烯共聚物(ITA-g-POE)。形成的新弹性体的红外谱图上有接枝单体ITA的特征峰,即POE接枝上ITA。考虑引发剂半衰期随温度的变化,为保证充分反应,必须控制螺杆转速使停留时间在60 s^120 s之间的接枝温度为180℃,螺杆转速200 r/min。分别增大单体ITA含量和引发剂过氧化二异丙苯(DCP)含量,接枝物的接枝率及熔体流动性先增加后下降,这些是DCP分解及引发接枝、交联和ITA自聚等多因素共同作用使然;最佳的配比是m(POE)/m(ITA)/m(DCP)=100/2/0.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1-辛烯共聚物 衣康酸 熔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