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4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E-LLD/乙烯基笼形倍半硅氧烷共混熔体的流变行为与力学性能 被引量:1
1
作者 花东栓 高俊刚 秦江雷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62-66,共5页
采用毛细管流变仪研究了线形低密度聚乙烯(PE-LLD)与乙烯基笼形倍半硅氧烷(E-POSS)共混物熔体的流变行为;讨论了共混物的组成、剪切应力、切变速率及温度对熔体流变性、非牛顿指数和挤出膨胀比的影响;测定了共混物的屈服应力、断裂应力... 采用毛细管流变仪研究了线形低密度聚乙烯(PE-LLD)与乙烯基笼形倍半硅氧烷(E-POSS)共混物熔体的流变行为;讨论了共混物的组成、剪切应力、切变速率及温度对熔体流变性、非牛顿指数和挤出膨胀比的影响;测定了共混物的屈服应力、断裂应力和断裂伸长率对 E-POSS 含量的依赖性。结果表明,E-POSS 加入量在3%以内和实验温度低于160℃熔体的流动性随切应力增大而变好,假塑性增强,超过3%和高于160℃假塑性降低。PE-LLD/E-POSS 共混物的强度在 E-POSS 含量为3%时达到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基笼形倍半硅氧烷 线低密度聚乙烯 流变行为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乙烯基硅氧烷笼形倍半硅氧烷的合成及性能 被引量:3
2
作者 杭孝东 周燕 +2 位作者 沈学宁 黄发荣 杜磊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4-57,共4页
采用三氯硅烷水解缩合法合成了含八氢基的笼形倍半硅氧烷(T8H8),并用T8H8合成了多乙烯基硅氧烷笼形倍半硅氧烷(DVS-POSS)树脂,采用FT-IR、1H-NMR、29Si-NMR等手段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探讨了T8H8与二乙烯基硅氧烷(DVS)的加成反应。研究表... 采用三氯硅烷水解缩合法合成了含八氢基的笼形倍半硅氧烷(T8H8),并用T8H8合成了多乙烯基硅氧烷笼形倍半硅氧烷(DVS-POSS)树脂,采用FT-IR、1H-NMR、29Si-NMR等手段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探讨了T8H8与二乙烯基硅氧烷(DVS)的加成反应。研究表明,固化的DVS-POSS具有良好的耐热性能,Td5超过530℃;DVS-POSS树脂复合材料具有优良的介电性能,在9.75MHz下,ε为3.02,tgδ为2.4×1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氧烷 乙烯基硅氧烷 加成反应 耐热树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笼形八乙烯基硅倍半氧烷/ABS复合材料的热性能和阻燃性 被引量:6
3
作者 刘军辉 吕科 杨荣杰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07-110,共4页
通过螺杆挤出成型法制备了笼形八乙烯基硅倍半氧烷(OVP)/ABS复合材料,采用TGA、氧指数仪和锥形量热仪研究OVP的加入对复合材料热性能和阻燃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添加引发剂(DCP)的条件下,当乙烯基OVP含量为6.25%时,复合材料的初... 通过螺杆挤出成型法制备了笼形八乙烯基硅倍半氧烷(OVP)/ABS复合材料,采用TGA、氧指数仪和锥形量热仪研究OVP的加入对复合材料热性能和阻燃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添加引发剂(DCP)的条件下,当乙烯基OVP含量为6.25%时,复合材料的初始分解温度由纯ABS的174℃上升到209℃;氧指数由纯ABS的17.8%上升到的21.4%;热释放速率峰值降为529 kW/m2,比纯ABS降低了近30%。采用SEM对燃烧过后的残炭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其阻燃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基氧烷 ABS 热性能 阻燃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步法合成乙烯基八聚笼型倍半硅氧烷 被引量:3
4
作者 范敬辉 张凯 +1 位作者 吴菊英 袁仲国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60-62,共3页
采用正硅酸乙酯和四甲基氢氧化铵为原材料,合成了八聚四甲基铵基笼型倍半硅氧烷;采用二甲基乙烯基氯硅烷对其进行乙烯基取代,得到含乙烯基的八聚笼型倍半硅氧烷。采用核磁共振硅谱29Si-NMR、红外光谱IR和凝胶渗透色谱GPC对其结构进行了... 采用正硅酸乙酯和四甲基氢氧化铵为原材料,合成了八聚四甲基铵基笼型倍半硅氧烷;采用二甲基乙烯基氯硅烷对其进行乙烯基取代,得到含乙烯基的八聚笼型倍半硅氧烷。采用核磁共振硅谱29Si-NMR、红外光谱IR和凝胶渗透色谱GPC对其结构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聚硅氧烷 乙烯基 合成 结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烯基笼型倍半硅氧烷/聚丙烯纳米复合材料热降解动力学 被引量:5
5
作者 曹新鑫 高俊刚 杜永刚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6-109,共4页
用热重分析(TGA)法研究了乙烯基笼型倍半硅氧烷(V-POSS)/聚丙烯纳米复合材料的热降解动力学。采用Kim-Park,Flynn-Wall-Ozawa和Friedman三种方法计算了共混物的降解反应活化能,结果说明,当V-POSS加入质量分数分别为4%、8%、12%和16%、... 用热重分析(TGA)法研究了乙烯基笼型倍半硅氧烷(V-POSS)/聚丙烯纳米复合材料的热降解动力学。采用Kim-Park,Flynn-Wall-Ozawa和Friedman三种方法计算了共混物的降解反应活化能,结果说明,当V-POSS加入质量分数分别为4%、8%、12%和16%、升温速率为5℃/min时材料热降解起始温度分别提高了27.1℃、29.3℃、52.6℃和66.9℃,热降解反应活化能E_a提高了10 kJ/mol~50 kJ/mol,反应级数n也随V-POSS加入量增多有所提高,材料热稳定性得到了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聚硅氧烷 聚丙烯 热重分析 降解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笼型单乙烯基倍半硅氧烷的合成及表征 被引量:2
6
作者 刘勇 周燕 +3 位作者 黄福伟 王灿锋 沈学宁 黄发荣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831-1836,共6页
用环戊基三氯硅烷合成不完全缩合三羟基硅氧烷[(C5H9)7Si7O9(OH)3],再以乙烯基三氯硅烷和不完全缩合三羟基硅氧烷为原料,以四氢呋喃和三乙胺为混合溶剂,通过"顶角-戴帽"反应合成了笼型单乙烯基倍半硅氧烷,即1,3,5,7,9,11,13-... 用环戊基三氯硅烷合成不完全缩合三羟基硅氧烷[(C5H9)7Si7O9(OH)3],再以乙烯基三氯硅烷和不完全缩合三羟基硅氧烷为原料,以四氢呋喃和三乙胺为混合溶剂,通过"顶角-戴帽"反应合成了笼型单乙烯基倍半硅氧烷,即1,3,5,7,9,11,13-七环戊基-15-乙烯基笼型倍半硅氧烷(VinylPOSS)。利用FTIR、1H NMR、29Si NMR、13C NMR、元素分析、WAXD和TGA表征了VinylPOSS的结构及热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Vinyl-POSS的产率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而提高,当反应时间为10 h时,产率高达90%;其在弱极性溶剂中具有较好的溶解性,5%失重温度为283℃,800℃残留率为56%,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研究了VinylPOSS和高含氢硅油(HHSF)的反应性,结果表明VinylPOSS能与含氢硅油发生α、β加成反应,且以β加成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单乙烯基硅氧烷 热稳定性 有机-无机杂化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BS/笼形八乙烯基硅倍半氧烷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刘军辉 吕科 杨荣杰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27-30,共4页
通过微型螺杆挤出成型机制备了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笼形八乙烯基硅倍半氧烷(OVP)复合材料,探讨了OVP和引发剂的添加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同时采用扫描电镜对复合材料的断面进行了观测,分析了OVP在ABS基体中的分散情况。... 通过微型螺杆挤出成型机制备了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笼形八乙烯基硅倍半氧烷(OVP)复合材料,探讨了OVP和引发剂的添加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同时采用扫描电镜对复合材料的断面进行了观测,分析了OVP在ABS基体中的分散情况。结果表明,在未添加引发剂的复合材料中,OVP只是简单地分散于ABS基体中;而添加引发剂的复合材料OVP的表面与ABS发生了接枝反应,使得OVP在ABS中分散均匀,且增强了与基体的键合,从而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乙烯基氧烷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和掺杂含量对有机硅弹体/八乙烯基-笼型倍半硅氧烷纳米复合材料绝缘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王启隆 陈向荣 +2 位作者 张添胤 王恩哲 任娜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39-1153,共15页
为了研究温度和掺杂含量对有机硅弹体/八乙烯基-笼型倍半硅氧烷(SE/OV-POSS)纳米复合材料绝缘和热学性能的影响,该文制备了纯有机硅弹体及不同掺杂含量的SE/OV-POSS纳米复合材料,对材料进行了SEM断面形貌表征、傅里叶红外光谱测量、热... 为了研究温度和掺杂含量对有机硅弹体/八乙烯基-笼型倍半硅氧烷(SE/OV-POSS)纳米复合材料绝缘和热学性能的影响,该文制备了纯有机硅弹体及不同掺杂含量的SE/OV-POSS纳米复合材料,对材料进行了SEM断面形貌表征、傅里叶红外光谱测量、热重分析、交联度实验、热刺激去极化电流测试、不同温度下介电谱和直流电导率测量,以及不同电场强度下的量子化学计算,分析了掺杂含量对SE/OV-POSS纳米复合材料交联网络的影响,以及温度对纳米复合材料电荷传输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掺杂质量分数为3%的OV-POSS可以与有机硅弹体基体形成密集的交联网状结构,有效抑制基体分子长链段发生介电弛豫运动,使纳米复合材料的热分解温度、交联度、α弛豫温度和陷阱能级显著增大;在20℃和120℃下,OV-POSS的未反应乙烯基和无机内核在纳米复合材料中分别起到深电子陷阱和深空穴陷阱作用,阻碍电极注入的载流子在材料内部传输,导致纳米复合材料的直流电导率小于纯有机硅弹体;然而在220℃下,纳米复合材料内部的大量热电子激发导致其绝缘特性的劣化。上述研究结果表明,适量掺杂的OV-POSS可以有效提升有机硅弹体在20℃和120℃下的绝缘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硅弹体 乙烯基-硅氧烷(OV-POSS) 纳米复合材料 绝缘性能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烯基笼型倍半硅氧烷的合成及表征 被引量:4
9
作者 葛铁军 肖尚雄 +1 位作者 王佳 何晓峰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67-70,共4页
分别采用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和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为原料,盐酸作为催化剂,通过水解缩合反应合成了乙烯基笼型倍半硅氧烷,探讨了温度、盐酸和去离子水的配比、溶剂用量和聚合时间对实验产率的影响。并通过红外和核磁共振氢谱/碳谱等手段... 分别采用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和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为原料,盐酸作为催化剂,通过水解缩合反应合成了乙烯基笼型倍半硅氧烷,探讨了温度、盐酸和去离子水的配比、溶剂用量和聚合时间对实验产率的影响。并通过红外和核磁共振氢谱/碳谱等手段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合成的化合物为乙烯基笼型倍半硅氧烷。同时,热失重分析表明,失重5%对应的温度在244.1℃,说明产物的热稳定性很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基硅氧烷 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 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八苯基笼型聚倍半硅氧烷在硝胺发射药中的缓蚀特性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泽昊 陈冲 +4 位作者 卢佳新 张波波 肖飞 刘波 梁泰鑫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24-831,共8页
为研究新型有机硅材料八苯基笼型聚倍半硅氧烷(OPS)在发射药中的缓蚀特性及作用机理,制备了OPS含量分别为2%、5%、8%的硝胺发射药以及不含OPS的硝胺发射药对照样。通过差示扫描热量热仪(DSC)研究了OPS与硝胺发射药组分的相容性,采用氧... 为研究新型有机硅材料八苯基笼型聚倍半硅氧烷(OPS)在发射药中的缓蚀特性及作用机理,制备了OPS含量分别为2%、5%、8%的硝胺发射药以及不含OPS的硝胺发射药对照样。通过差示扫描热量热仪(DSC)研究了OPS与硝胺发射药组分的相容性,采用氧弹量热仪、密闭爆发器、半密闭爆发器分别研究了发射药的能量性能、燃烧性能以及烧蚀特性,通过扫描电镜(SEM)和能谱仪(EDS)表征烧蚀管内壁表面的微观结构、元素分布和产物组成。结果表明,OPS与硝胺发射药组分相容;OPS会降低发烧药的爆热、最大压力和火药力;随着OPS含量的增加,硝胺发射药降烧蚀率逐渐增大,缓蚀效果逐渐增强,当OPS含量为5%和8%时,降烧蚀率分别为23.9%、36.0%。对烧蚀管内壁表面裂纹、产物及其分布情况的分析表明,OPS在高温条件下生成的SiO2均匀分布在管壁内层,形成了具有优异热阻特性的保护层,降低了高温燃气、固体颗粒对管壁的侵蚀与冲刷作用,实现高效缓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苯基型聚硅氧烷(OPS) 功能添加剂 硝胺发射药 烧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八氨基苯基笼形倍半硅氧烷改性的双马来酰亚胺树脂 被引量:14
11
作者 黄福伟 周燕 +2 位作者 沈学宁 黄发荣 杜磊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7-20,33,共5页
从苯基三氯硅烷出发,通过水解缩合合成八苯基笼形倍半硅氧烷(OPS),经发烟硝酸硝化得到八硝基苯基笼形倍半硅氧烷(ONPS),再经Pd/C催化还原得到八氨基苯基笼形倍半硅氧烷(OAPS),用红外光谱(IR)和核磁共振(NMR)表征了它们的结构。以溶液聚... 从苯基三氯硅烷出发,通过水解缩合合成八苯基笼形倍半硅氧烷(OPS),经发烟硝酸硝化得到八硝基苯基笼形倍半硅氧烷(ONPS),再经Pd/C催化还原得到八氨基苯基笼形倍半硅氧烷(OAPS),用红外光谱(IR)和核磁共振(NMR)表征了它们的结构。以溶液聚合制备了OAPS/BMI树脂,研究了OAPS含量对OAPS/BMI固化树脂热性能的影响,并考察了OAPS/BMI固化树脂的介电性能。研究结果显示:随着OAPS含量的上升,OAPS/BMI固化树脂的Tg变化不大,5%失重温度(Td5)下降。含5%质量分数OAPS的OAPS/BMI固化树脂的Tg达到429℃;Td5达到475℃,800℃残重率为51.9%;在7.95 MHz下其介电常数为2.92,tanδ为9.69×1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氨基苯基硅氧烷 改性双马来酰亚胺树脂 耐热树脂 热性能 介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笼形氯化氨丙基聚倍半硅氧烷/聚乳酸杂化材料的冷结晶及熔融行为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晓静 贾天刚 +3 位作者 方少明 张成贵 李亚东 马文明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5-78,共4页
采用溶液共混法制备了不同质量分数的笼形氯化氨丙基聚倍半硅氧烷/聚乳酸(OCAPS/PLLA)杂化材料。扫描电镜和能量色散X射线分析仪研究表明,OCAPS在PLLA基体中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和分散性。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该... 采用溶液共混法制备了不同质量分数的笼形氯化氨丙基聚倍半硅氧烷/聚乳酸(OCAPS/PLLA)杂化材料。扫描电镜和能量色散X射线分析仪研究表明,OCAPS在PLLA基体中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和分散性。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该体系的冷结晶及熔融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OCAPS不会改变PLLA基体结晶的α晶型,但具有异相成核作用,降低了PLLA基体的冷结晶温度;随着升温速率的降低,由于晶粒熔融重结晶导致PLLA基体熔融单峰分裂成为双峰,并且OCAPS促进了PLLA的熔融重结晶过程,使晶粒结构更加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氧烷 聚乳酸 杂化材料 冷结晶 熔融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苯基七聚笼形倍半硅氧烷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10
13
作者 张娟 李齐方 耿海萍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982-1986,共5页
通过环戊基三氯硅烷的可控水解,合成出七聚(环戊基)倍半硅氧烷三硅醇(化合物1),进一步控制反应物料配比,合成出一取代(三甲基硅氧基)七聚(环戊基)二硅醇(化合物2),化合物2与过量的苯基二甲基氯硅烷反应得到含有两个苯基官能团的笼形倍... 通过环戊基三氯硅烷的可控水解,合成出七聚(环戊基)倍半硅氧烷三硅醇(化合物1),进一步控制反应物料配比,合成出一取代(三甲基硅氧基)七聚(环戊基)二硅醇(化合物2),化合物2与过量的苯基二甲基氯硅烷反应得到含有两个苯基官能团的笼形倍半硅氧烷(POSS)(化合物3).合成的产物分别用FTIR、1HNMR、29SiNMR方法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通过此合成路线可得到高产率的结构清晰的双官能POSS,并提出了合成双官能POSS的新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官能 硅氧烷 合成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笼形氯化氨丙基聚倍半硅氧烷/聚乳酸杂化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晓静 贾天刚 +3 位作者 张成贵 李亚东 闫春绵 马文明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05-107,111,共4页
采用溶液共混法制备了笼形氯化氨丙基聚倍半硅氧烷/聚乳酸(OCAPS/PLLA)杂化材料,研究了OCAPS对PLLA热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LLA与OCAPS之间形成了氢键,OCAPS在PLLA基体中具有良好的分散性;随着OCAPS质量分数由0增至15%,OCAPS... 采用溶液共混法制备了笼形氯化氨丙基聚倍半硅氧烷/聚乳酸(OCAPS/PLLA)杂化材料,研究了OCAPS对PLLA热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LLA与OCAPS之间形成了氢键,OCAPS在PLLA基体中具有良好的分散性;随着OCAPS质量分数由0增至15%,OCAPS/PLLA杂化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由54.1℃升至54.5℃,熔融温度(Tm)由149.0℃降至147.6℃,OCAPS的加入没有改变PLLA的热分解温度,但使PLLA的储能模量由2206MPa降至1203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氧烷 聚乳酸 杂化材料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笼型倍半硅氧烷形态分析及对杂化材料相容性和机械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白雪涛 孙国恩 +4 位作者 管东波 牟建新 刘博 江春梅 张春玲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56-860,共5页
采用水解缩合方法制备了八乙烯基笼型倍半硅氧烷(OVPOSS),并将其引入到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自凝树脂中,得到有机-无机杂化材料.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差示扫描... 采用水解缩合方法制备了八乙烯基笼型倍半硅氧烷(OVPOSS),并将其引入到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自凝树脂中,得到有机-无机杂化材料.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塑料球压痕硬度计、高温高速摩擦磨损测试仪和悬臂梁冲击实验等对其形貌和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OVPOSS以晶体状态存在于PMMA树脂中.通过DSC热性能曲线、FOX方程和Gordon-Talyor方程曲线发现,当POSS含量较高时,PMMA-POSS杂化体系能够发生相分离,对杂化材料的机械性能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基硅氧烷 晶体聚集体 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八氢基笼形倍半硅氧烷的双马来酰亚胺树脂 被引量:5
16
作者 黄福伟 周燕 +2 位作者 杭孝东 黄发荣 杜磊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2-24,共3页
利用硅氢加成反应和烯加成反应,以八氢基笼形倍半硅氧烷(T8H8)、二烯丙基双酚A(DABPA)和双马来酰亚胺(BMI)为单体合成了改性BMI树脂,采用FT-IR、DSC、TGA分别表征了树脂的结构、固化行为及热性能。研究结果表明,T8H8-DABPA-BMI固化树脂... 利用硅氢加成反应和烯加成反应,以八氢基笼形倍半硅氧烷(T8H8)、二烯丙基双酚A(DABPA)和双马来酰亚胺(BMI)为单体合成了改性BMI树脂,采用FT-IR、DSC、TGA分别表征了树脂的结构、固化行为及热性能。研究结果表明,T8H8-DABPA-BMI固化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达到323℃,热分解温度(5%失重,T5d)为422、800℃热分解残重率为5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氢基硅氧烷 二烯丙基双酚A 双马来酰亚胺树脂 耐热树脂 树脂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笼形八聚(羧乙基羰氨基丙基)倍半硅氧烷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晓静 李翀 +2 位作者 胡跃磊 王超君 方少明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4-117,共4页
以笼形八聚(γ-氯化铵丙基)倍半硅氧烷(OCAPS)与丁二酸酐为原料进行了酰胺化反应,合成了笼形八聚(羧乙基羰氨基丙基)倍半硅氧烷(OCPS),产率约为60%,产物易溶于DMF(二甲基甲酰胺)和DMSO(二甲基亚砜)等强极性溶剂,微溶于水,不溶于THF(四... 以笼形八聚(γ-氯化铵丙基)倍半硅氧烷(OCAPS)与丁二酸酐为原料进行了酰胺化反应,合成了笼形八聚(羧乙基羰氨基丙基)倍半硅氧烷(OCPS),产率约为60%,产物易溶于DMF(二甲基甲酰胺)和DMSO(二甲基亚砜)等强极性溶剂,微溶于水,不溶于THF(四氢呋喃)和氯仿等有机溶剂,经FT-IR、1 H-NMR和29Si-NMR验证了其化学结构。利用XRD和SEM研究了其聚集态结构,结果表明,OCPS为多晶结构,在本体状态下聚集为微米级的立方体块状颗粒;EDS能谱分析表明,OCPS的各组成元素比例与理论值接近;热重分析表明,OCPS在226℃和511℃有2次较大的失重,分别对应羧基的脱除和有机取代基的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氧烷 有机-无机杂化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硅/聚乙烯基倍半硅氧烷超疏水涂层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8
18
作者 杨辉 高红芳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30-134,共5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以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VTMOS)对亲水性醇溶胶进行疏水改性,并采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对涂层表面形貌、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VTMOS在对Si O2进行疏水改性的同时,也在氨水的催化作用下通过自身的水解缩聚... 采用溶胶-凝胶法,以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VTMOS)对亲水性醇溶胶进行疏水改性,并采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对涂层表面形貌、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VTMOS在对Si O2进行疏水改性的同时,也在氨水的催化作用下通过自身的水解缩聚反应生成了具有规整圆球状聚乙烯基倍半硅氧烷微粒(PVSQ),使较小的纳米级改性Si O2粒子分散于生成的较大的PVSQ微球状粒子表面,不仅改善了Si O2的团聚现象,而且形成了截留更多空气的Si O2-PVSQ复合界面,减少了液滴与固体表面的接触,与含单一疏水Si O2粒子的醇溶胶制备的涂层相比,使得涂层的水接触角(WCA)从143°提高到167°,并使滚动角(SA)从25°下降为3°,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超疏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 乙烯基硅氧烷 二氧化硅 超疏水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笼型倍半硅氧烷的丙烯酸酯芯壳聚合物的合成及在改性聚氯乙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超 高俊刚 +2 位作者 韩宏哲 陈世辉 王磊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1-35,共5页
合成了具有不同甲基丙烯酰氧丙基笼型倍半硅氧烷(MAP-POSS)含量和不同芯壳比的丙烯酸酯芯壳聚合物(ACR)树脂,并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了ACR乳胶粒子的形态;用动态力学谱仪研究了聚氯乙烯(PVC)/ACR共混物的动态力学性质;测试了PVC/ACR共... 合成了具有不同甲基丙烯酰氧丙基笼型倍半硅氧烷(MAP-POSS)含量和不同芯壳比的丙烯酸酯芯壳聚合物(ACR)树脂,并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了ACR乳胶粒子的形态;用动态力学谱仪研究了聚氯乙烯(PVC)/ACR共混物的动态力学性质;测试了PVC/ACR共混物的塑化行为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MAP-POSS在ACR芯中参与接枝和交联反应;MAP-POSS加入量为单体质量5%和10%时,壳层有最高的玻璃化转温度;芯/壳比为1∶1时,ACR粉末效果较好;PVC/ACR共混物材料塑化时间随ACR的含量增加而缩短,而塑化扭矩增大;ACR加入量为m(ACR)/m(monomer)=11/100时共混材料具有最大的冲击强度,较未加时提高了72.9%,比不含增塑剂的纯PVC提高了3.41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 硅氧烷 丙烯酸酯芯壳聚合物 共混物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笼形聚倍半硅氧烷增强多壁碳纳米管在水溶液中的分散性 被引量:2
20
作者 吴帅帅 刘琴 徐丹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0-114,124,共6页
以笼形聚倍半硅氧烷(POSS)为物理分散剂,利用POSS与多壁碳纳米管(MWNTs)间较强的相互作用,在水溶液中对MWNTs进行分散。借助紫外吸光度对POSS分散的MWNTs浓度和稳定性进行了表征,测定了分散液的Zeta电位和离心后上清液中固体物质的质量... 以笼形聚倍半硅氧烷(POSS)为物理分散剂,利用POSS与多壁碳纳米管(MWNTs)间较强的相互作用,在水溶液中对MWNTs进行分散。借助紫外吸光度对POSS分散的MWNTs浓度和稳定性进行了表征,测定了分散液的Zeta电位和离心后上清液中固体物质的质量分数,并用透射电镜观察了POSS与MWNTs间的结合情况。结果表明,POSS可以显著提高MWNTs在水溶液中的分散性,且提高程度与其有机官能团R的结构有关。在所采用的五种POSS中,八异丁基笼形聚倍半硅氧烷(POSSC)的分散效果最好。在此基础上,优化得到POSSC分散MWNTs的最佳条件,即MWNTs浓度为30mg/L,POSSC和MWNTs的质量比为1。此时,POSSC可较好地吸附在MWNTs表面对其进行分散,得到具有良好稳定性的MWNTs水分散液。该分散方法简单高效且不破坏MWNTs的完整结构,所得分散液可用于复合材料的制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壁碳纳米管 硅氧烷 分散性 水溶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