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对二氧化硅的超疏水改性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杨辉 陈飞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597-2605,共9页
采用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VTMO)为改性剂,以氨水为p H调节剂制备改性二氧化硅(Si O2)超疏水材料。通过CA、FTIR和SEM对材料接触角、组成和形貌进行表征。考察了VTMO与Si O2的比例、反应时间、干燥时间对改性二氧化硅超疏水材料接触角和... 采用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VTMO)为改性剂,以氨水为p H调节剂制备改性二氧化硅(Si O2)超疏水材料。通过CA、FTIR和SEM对材料接触角、组成和形貌进行表征。考察了VTMO与Si O2的比例、反应时间、干燥时间对改性二氧化硅超疏水材料接触角和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VTMO可在较短时间内改性二氧化硅制备出超疏水二氧化硅粉体,VTMO与Si O2比例对改性Si O2粉体的水接触角和微观二重结构有明显影响,而反应时间和干燥时间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 二氧化硅 超疏水 表面形貌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二亚胺镍(Ⅱ)催化乙烯与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共聚 被引量:3
2
作者 张丹枫 张文杰 +1 位作者 牛犇 仝鑫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39-646,共8页
采用一系列不同结构的α-二亚胺镍(Ⅱ)催化剂,在倍半乙基氯化铝(EASC)作用下,催化乙烯和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VTMoS)共聚。研究了催化剂结构、VTMoS浓度、催化剂物质的量、铝镍元素物质的量之比(nAl/nNi)、乙烯压力、聚合时间和溶剂等对... 采用一系列不同结构的α-二亚胺镍(Ⅱ)催化剂,在倍半乙基氯化铝(EASC)作用下,催化乙烯和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VTMoS)共聚。研究了催化剂结构、VTMoS浓度、催化剂物质的量、铝镍元素物质的量之比(nAl/nNi)、乙烯压力、聚合时间和溶剂等对共聚的影响,得到了最优化的催化工艺条件。采用高温核磁共振仪(NMR)、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表征了共聚物的微观结构和熔点,采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测定了共聚物中的硅含量,并采用平衡溶胀法分析了共聚物的交联程度以及共聚物交联网络的均匀性。研究结果表明,当以C4为催化剂,且催化剂物质的量为5.0μmol, VTMoS浓度为0.50mol/L,n_(Al)/n_(Ni)=400,乙烯压力为1.0 MPa,聚合温度为25℃,聚合时间为1.0 h时,催化活性达到6.53×10^(5)g/(mol·h),共聚物中w(Si)为2.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二亚胺镍催化剂 乙烯 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 共聚 功能化聚烯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级电容器用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改性活性炭
3
作者 任伟杰 李宝华 +1 位作者 杜鸿达 康飞宇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11,共2页
用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VTMOS)对活性炭进行表面改性,并制成双电极扣式超级电容器,电解液为1 mol/LNa2SO4。活性炭表面改性后,亲水官能团和比电容增加,扫描速度为1 mV/s时的比电容为100 F/g。活性炭比电容的增加与VTMOS的浓度有关,但VTMO... 用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VTMOS)对活性炭进行表面改性,并制成双电极扣式超级电容器,电解液为1 mol/LNa2SO4。活性炭表面改性后,亲水官能团和比电容增加,扫描速度为1 mV/s时的比电容为100 F/g。活性炭比电容的增加与VTMOS的浓度有关,但VTMOS浓度超过0.75%,则粘结性过大,会堵塞活性炭表面的部分孔,降低超级电容器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VTMOS) 超级电容器 表面改性 活性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基硅氧烷功能微球的制备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王江波 梁镭 +1 位作者 房江华 金谊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93-94,120,共3页
采用水解-缩聚两步法以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VTMS)为原料,制备超细聚乙烯基硅氧烷微球,粒径为1-6μm,粒径分布较窄;就反应体系氨水浓度、油水比、反应温度等条件对微球形态、粒径大小及其分布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较优的反应条... 采用水解-缩聚两步法以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VTMS)为原料,制备超细聚乙烯基硅氧烷微球,粒径为1-6μm,粒径分布较窄;就反应体系氨水浓度、油水比、反应温度等条件对微球形态、粒径大小及其分布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较优的反应条件为:氨水浓度在0.01%-0.16%之间,投料油水比(VTMS与去离子水的体积比)应小于1∶3;随着油水比的增大和反应体系中氨水浓度的降低,微球的粒径增大,分布变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硅氧烷微球 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 水解-缩聚法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烯基倍半硅氧烷的结构及其膜材料的性能 被引量:8
5
作者 张兴文 胡立江 孙德智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1055-1058,共4页
以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VMS)和正硅酸四乙酯(TEOS)为原料,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乙烯基倍半硅氧烷VS及TEOS改性的VS(VST).以VS和VST为中间体,用浸涂法制备了杂化膜m-VS和m-VST.通过红外光谱和质谱对VS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用扫描探针电镜、... 以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VMS)和正硅酸四乙酯(TEOS)为原料,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乙烯基倍半硅氧烷VS及TEOS改性的VS(VST).以VS和VST为中间体,用浸涂法制备了杂化膜m-VS和m-VST.通过红外光谱和质谱对VS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用扫描探针电镜、扫描电镜研究了膜的形貌及其膜厚,并通过DSC、TGA、纳米压痕测试及腐蚀试验,对VS和VST杂化膜的热力学、力学及防腐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合成的VS是含多羟基的低聚物,VST杂化膜的Tg可达129 8℃,热失重温度337 5℃,耐电化学腐蚀,w(TEOS)=20%杂化膜体系的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有机-无机杂化材料 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 正硅酸乙酯 膜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硅/聚乙烯基倍半硅氧烷超疏水涂层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8
6
作者 杨辉 高红芳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30-134,共5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以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VTMOS)对亲水性醇溶胶进行疏水改性,并采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对涂层表面形貌、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VTMOS在对Si O2进行疏水改性的同时,也在氨水的催化作用下通过自身的水解缩聚... 采用溶胶-凝胶法,以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VTMOS)对亲水性醇溶胶进行疏水改性,并采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对涂层表面形貌、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VTMOS在对Si O2进行疏水改性的同时,也在氨水的催化作用下通过自身的水解缩聚反应生成了具有规整圆球状聚乙烯基倍半硅氧烷微粒(PVSQ),使较小的纳米级改性Si O2粒子分散于生成的较大的PVSQ微球状粒子表面,不仅改善了Si O2的团聚现象,而且形成了截留更多空气的Si O2-PVSQ复合界面,减少了液滴与固体表面的接触,与含单一疏水Si O2粒子的醇溶胶制备的涂层相比,使得涂层的水接触角(WCA)从143°提高到167°,并使滚动角(SA)从25°下降为3°,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超疏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 乙烯基倍半硅氧烷 二氧化硅 超疏水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烯基笼型倍半硅氧烷的合成及表征 被引量:4
7
作者 葛铁军 肖尚雄 +1 位作者 王佳 何晓峰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67-70,共4页
分别采用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和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为原料,盐酸作为催化剂,通过水解缩合反应合成了乙烯基笼型倍半硅氧烷,探讨了温度、盐酸和去离子水的配比、溶剂用量和聚合时间对实验产率的影响。并通过红外和核磁共振氢谱/碳谱等手段... 分别采用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和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为原料,盐酸作为催化剂,通过水解缩合反应合成了乙烯基笼型倍半硅氧烷,探讨了温度、盐酸和去离子水的配比、溶剂用量和聚合时间对实验产率的影响。并通过红外和核磁共振氢谱/碳谱等手段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合成的化合物为乙烯基笼型倍半硅氧烷。同时,热失重分析表明,失重5%对应的温度在244.1℃,说明产物的热稳定性很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基笼型倍半硅氧烷 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 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烷偶联剂对高速高频板用RTF铜箔剥离强度的影响
8
作者 尹卫华 张妞妞 +1 位作者 王海振 王维河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01-106,共6页
随着信息化科技的飞速发展,高频高速板用铜箔正朝着低粗糙度和高剥离强度的方向发展,传统高粗糙度的标准铜箔(HTE)已不再满足要求,这就诞生了低粗糙度的反转铜箔(RTF)。RTF铜箔是对铜箔光面进行粗化处理,采用SEM、抗拉强度测试仪、剥离... 随着信息化科技的飞速发展,高频高速板用铜箔正朝着低粗糙度和高剥离强度的方向发展,传统高粗糙度的标准铜箔(HTE)已不再满足要求,这就诞生了低粗糙度的反转铜箔(RTF)。RTF铜箔是对铜箔光面进行粗化处理,采用SEM、抗拉强度测试仪、剥离强度测试仪、粗糙度仪等来表征RTF铜箔物性,主要从硅烷偶联剂角度来提高RTF铜箔与高频高速板材(988G)之间的剥离强度。分别对含有氨基、环氧基、乙烯基及巯基的活性官能团硅烷进行研究,发现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KBM-1003)与988G板材之间具有更高的黏结强度,当KBM-1003水溶液浓度为2g/L、温度为25~35℃、pH值为3.0~4.0时,涂覆后的RTF铜箔与988G板材之间具有较高的剥离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高速板 低粗糙度 RTF铜箔 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有机官能团聚硅氧烷微球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12
9
作者 马文石 张冬桥 +3 位作者 段宇 万兆荣 王洪 徐迎宾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2568-2572,共5页
以乳液聚合法制备粒径分布均匀、球形度良好的聚甲基硅氧烷微球(MPSQ)、聚乙烯基硅氧烷微球(VPSQ)、聚巯丙基硅氧烷微球(MPPSQ),采用SEM、DLS、FT-IR、XRD、TGA、接触角等测试技术对微球的微观形貌、粒径大小及分布、聚集态结构、耐热... 以乳液聚合法制备粒径分布均匀、球形度良好的聚甲基硅氧烷微球(MPSQ)、聚乙烯基硅氧烷微球(VPSQ)、聚巯丙基硅氧烷微球(MPPSQ),采用SEM、DLS、FT-IR、XRD、TGA、接触角等测试技术对微球的微观形貌、粒径大小及分布、聚集态结构、耐热性、疏水性等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有机基团对微球的耐热性与疏水性有重要影响,MPSQ和VPSQ的耐热性优于MPPSQ,疏水性从高到低依次为:MPSQ>VPSQ>MPPSQ。聚硅氧烷微球的形成过程可能是单体首先在催化剂的作用下,水解生成硅醇,硅醇开始缩聚形成核,之后通过吸取溶液的硅醇,不断成长,最终形成微球,其中同时存在核生成和核生长,两过程相互竞争,哪个过程占优势取决于反应条件。提高反应温度,使得核生成占优势,最终生成的微球粒径变小,单分散性变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硅氧烷微球 制备 甲基三甲氧基硅烷 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 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炭黑偶联处理对硅橡胶性能影响研究 被引量:26
10
作者 蒋颂波 王云英 +1 位作者 孟江燕 王运平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2008年第5期21-23,70,共4页
采用不同偶联剂对M-5气相白炭黑进行了表面改性,以增强白炭黑与硅橡胶的相容性。对处理前后的白炭黑进行了FT-IR分析,对比分析了偶联剂的类型和用量对气相白炭黑表面性能的影响,测试了室温硫化硅橡胶添加白炭黑后的力学性能。红外测试... 采用不同偶联剂对M-5气相白炭黑进行了表面改性,以增强白炭黑与硅橡胶的相容性。对处理前后的白炭黑进行了FT-IR分析,对比分析了偶联剂的类型和用量对气相白炭黑表面性能的影响,测试了室温硫化硅橡胶添加白炭黑后的力学性能。红外测试结果表明:偶联剂分子接枝到了白炭黑表面。表面改性效果最好的是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A171),白炭黑用量15%时硅橡胶拉伸强度最大可达到1.5MPa,由其配制的胶粘剂对铝-硅橡胶板的粘接强度达到1.3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5气相白炭黑 室温硫化硅橡胶 偶联剂 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A17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胶-凝胶法制备PEW/SiO_2杂化材料及表征 被引量:6
11
作者 龚方红 刘春林 +2 位作者 刘庆广 王利娜 陶国良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3197-3201,共5页
通过熔融接枝反应将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VTMS)接枝到聚乙烯蜡(PEW)分子链上,接枝物红外光谱(FTIR)的1090、1030、960cm-1等处出现了—Si—O—CH3的特征吸收峰。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前驱体,混入接枝PEW中,通过溶胶-凝胶法(sol-gel)制备... 通过熔融接枝反应将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VTMS)接枝到聚乙烯蜡(PEW)分子链上,接枝物红外光谱(FTIR)的1090、1030、960cm-1等处出现了—Si—O—CH3的特征吸收峰。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前驱体,混入接枝PEW中,通过溶胶-凝胶法(sol-gel)制备了PEW/SiO2杂化材料。使用透射电镜(TEM)和热重分析(TG)研究了杂化材料的形态及性能,结果表明,通过sol-gel可以制备SiO2含量为0.98%~4.12%的杂化材料,SiO2颗粒与PEW接枝物分子间具有良好的相容性,纳米SiO2的存在提高了PEW的耐热性能,当SiO2含量为3.75%时,PEW的分解温度提高了21.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 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 溶胶凝胶法 正硅酸乙酯 杂化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烷偶联剂对羰基铁粉电磁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谭延江 邓爱明 +2 位作者 吴茜 林牧春 杨骐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8-71,共4页
利用FT-IR,SEM和矢量网络分析仪等对羰基铁粉改性前后的化学键特性、微观形貌和电磁参数等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硅烷偶联剂在羰基铁粉表面形成不均匀包覆层;羰基铁粉的电磁参数随硅烷偶联剂用量的增加而变化;根据电磁参数对材料的... 利用FT-IR,SEM和矢量网络分析仪等对羰基铁粉改性前后的化学键特性、微观形貌和电磁参数等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硅烷偶联剂在羰基铁粉表面形成不均匀包覆层;羰基铁粉的电磁参数随硅烷偶联剂用量的增加而变化;根据电磁参数对材料的吸波性能进行计算,当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用量为2.0%(质量分数,后同)时,得到的吸波效果最好,5.2-10.0 GHz反射率均小于-10 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羰基铁粉 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 电磁性能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Y12铝合金表面有机-无机杂化膜特性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苏红来 尤宏 +1 位作者 姚杰 孙丽欣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49-352,357,共5页
作为一种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倍半硅氧烷(SSO)近年来被发现其具有良好的防腐性能,并有望成为传统的防腐材料-铬酸盐转化膜的替代物.本文用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VMS)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得了SSO,并涂敷于LY12铝合金表面.用(EIS)对不同水解时... 作为一种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倍半硅氧烷(SSO)近年来被发现其具有良好的防腐性能,并有望成为传统的防腐材料-铬酸盐转化膜的替代物.本文用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VMS)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得了SSO,并涂敷于LY12铝合金表面.用(EIS)对不同水解时间下制得的VMS膜层的结构进行了表征.水解3d所获得的VMS在不同固化时间下的EIS谱图上出现了一个新的时间常数,证实了在VMS膜层与铝合金基体之间产生了一个新的中间层.根据实际的可能性,该层包含A l-O-S i,膜层与基体以化学键合;然而,完全水解的VMS膜层的EIS谱图中没有这个新的时间常数.不同水解时间的VMS膜层的EIS谱图表明为获得致密的膜层且与基体间以化学键合,VMS需在本文反应条件下水解3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倍半硅氧烷 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 交流阻抗LY12铝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丙乳液中硅烷偶联剂对浸渍滤纸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14
作者 吕健 刘文波 +1 位作者 于钢 唐珲军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10,共4页
用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与苯乙烯、丙烯酸酯共聚合成苯丙乳液,对乳液性能进行了检测,并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对乳液化学结构进行了表征,证明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参与了共聚物的合成。用所合成的苯丙乳液对汽车工业滤纸原纸进行浸渍处理,结果表... 用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与苯乙烯、丙烯酸酯共聚合成苯丙乳液,对乳液性能进行了检测,并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对乳液化学结构进行了表征,证明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参与了共聚物的合成。用所合成的苯丙乳液对汽车工业滤纸原纸进行浸渍处理,结果表明,随苯丙乳液中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含量的增加,滤纸机械强度、耐水性均有提高,透气性略有降低。浸渍乳液加入三聚氰胺甲醛树脂能改善滤纸综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丙乳液 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 滤纸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涤纶的DOPO与不饱和硅氧烷反应物耐久阻燃抗熔滴整理 被引量:7
15
作者 吴亚容 周翔 +1 位作者 顾伟 邢志奇 《印染》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1-6,11,共7页
采用9,10-二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DOPO)为含磷组分,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VTS)为不饱和含硅前驱体,制备出磷硅杂化阻燃剂DOPO-VTS。采用溶胶-凝胶法,将DOPO-VTS用于涤纶织物整理上,整理织物的极限氧指数(LOI)可达28.5%,燃烧无熔... 采用9,10-二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DOPO)为含磷组分,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VTS)为不饱和含硅前驱体,制备出磷硅杂化阻燃剂DOPO-VTS。采用溶胶-凝胶法,将DOPO-VTS用于涤纶织物整理上,整理织物的极限氧指数(LOI)可达28.5%,燃烧无熔滴,且具有较好的耐洗性。采用热重分析(TG)和扫描电镜(SEM)分析整理织物的热稳定性及残炭形貌,结果表明,DOPO-VTS可增加整理织物的残炭量,所形成的炭层致密连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燃整理 抗熔滴 DOPO 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VTS) 涤纶织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叔碳改性硅丙乳液复合涂层的防腐蚀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高晓辉 李玉峰 +3 位作者 祝晶晶 赵荣霞 樊丽权 童丽萍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3-18,共6页
利用叔碳酸乙烯酯和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为功能单体,合成叔碳酸乙烯酯-硅烷改性丙烯酸酯(叔硅丙)乳液,并添加纳米Si O2和纳米蒙脱土等无机材料制备复合防腐蚀涂层。通过接触角、吸水率、电化学阻抗谱、极化曲线、盐雾试验等测试研究了乳... 利用叔碳酸乙烯酯和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为功能单体,合成叔碳酸乙烯酯-硅烷改性丙烯酸酯(叔硅丙)乳液,并添加纳米Si O2和纳米蒙脱土等无机材料制备复合防腐蚀涂层。通过接触角、吸水率、电化学阻抗谱、极化曲线、盐雾试验等测试研究了乳液种类及无机纳米材料种类对涂层耐水性和防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叔碳酸乙烯酯和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的引入可以有效提高涂层的耐水性和防腐蚀性能,无机纳米材料的加入,尤其是蒙脱土的加入可以进一步提高涂层的防腐蚀性能。复合涂层的吸水率仅为0.7%,腐蚀电流密度为2.91×10-9A/cm2,电化学阻抗可达1.9×108Ω,盐雾试验240 h后无腐蚀扩散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叔碳酸乙烯 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 丙烯酸酯乳液 无机纳米材料 防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TMS/MMA/St三元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2
17
作者 高俊刚 张剑鸣 王立彬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2-14,共3页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苯乙烯(St)、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VTMS)为单体通过乳液聚合制备了含有机硅氧烷的三元共聚物乳液;研究了单体配比与转化率之间的关系,并表征了共聚物的结构,测试了共聚物的热性能。结果表明,共聚物中成功地引入...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苯乙烯(St)、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VTMS)为单体通过乳液聚合制备了含有机硅氧烷的三元共聚物乳液;研究了单体配比与转化率之间的关系,并表征了共聚物的结构,测试了共聚物的热性能。结果表明,共聚物中成功地引入了有机硅链节,聚合过程中部分硅氧烷部分发生水解,共聚物的热稳定性和玻璃化温度有一定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 甲基丙烯酸甲酯 乙烯 乳液聚合 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DPE HDPE LLDPE的硅烷接枝反应 被引量:2
18
作者 安彦杰 纪春怡 柳春山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05期63-66,75,共5页
研究了DCP (过氧化异丙苯)为引发剂,A1 71 (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与A1 51 (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在LDPE (低密度聚乙烯) ,HDPE (高密度聚乙烯) ,LLDPE (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上的接枝反应。A1 71接枝反应过程中,当过氧化物的加入量为0 .2 %... 研究了DCP (过氧化异丙苯)为引发剂,A1 71 (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与A1 51 (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在LDPE (低密度聚乙烯) ,HDPE (高密度聚乙烯) ,LLDPE (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上的接枝反应。A1 71接枝反应过程中,当过氧化物的加入量为0 .2 %时,活化能为正值。而当加入量为0 . 0 5%、0 . 1 %、0 . 1 5%、0 2 5%时,活化能为负值。尽管过氧化物在PE (聚乙烯)中交联反应程度的顺序为:LDPE >LLDPE >HDPE ,但A1 71接枝反应程度的顺序为LLDPE >LDPE >HDPE。与A1 71相比,A1 51在LDPE上具有较高的接枝反应速率,但它在水交联反应过程中,呈现出相对较低的反应速率。通过研究加入过氧化物量的变化对A1 71接枝反应热的影响,可知在过氧化物未达到一定量前(这个数值取决于所加入的硅烷的量) ,当过氧化物增加时,反应热是随之增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LDPE HDPE 接枝反应 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 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 线性低密度聚乙烯 过氧化物 高密度聚乙烯 反应过程 反应程度 反应速率 加入量 活化能 反应热 引发剂 异丙苯 DCP 顺序 交联 相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龙66的阻燃水溶胶整理 被引量:1
19
作者 赵静然 张胜 +2 位作者 谷晓昱 臧文慧 段宇哲 《印染》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6-10,24,共6页
采用丙烯酰胺(AM)-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VTMS)水相共聚包裹阻燃剂的方法制备阻燃水溶胶体系,并用浸轧法对尼龙66织物进行整理。研究了AM、VTMS用量及阻燃剂配比对水溶胶体系成胶能力和阻燃性能的影响,并研究了VTMS对改性织物力学性能及... 采用丙烯酰胺(AM)-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VTMS)水相共聚包裹阻燃剂的方法制备阻燃水溶胶体系,并用浸轧法对尼龙66织物进行整理。研究了AM、VTMS用量及阻燃剂配比对水溶胶体系成胶能力和阻燃性能的影响,并研究了VTMS对改性织物力学性能及耐水洗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阻燃尼龙66织物的燃烧性能明显提高,并具有较好的耐水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燃整理 水溶胶 丙烯酰胺 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 尼龙6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烷偶联剂改性丙烯酸酯乳液的合成及表征 被引量:6
20
作者 刘亚楠 魏铭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9,共4页
针对纯丙乳液耐水性差的问题,将阴离子、非离子、反应型乳化剂进行复配,分别引入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和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2种硅烷偶联剂,制备了四元共聚的具有交联结构的纯丙乳液,通过FT-IR、TEM对乳胶粒的结构进行了表... 针对纯丙乳液耐水性差的问题,将阴离子、非离子、反应型乳化剂进行复配,分别引入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和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2种硅烷偶联剂,制备了四元共聚的具有交联结构的纯丙乳液,通过FT-IR、TEM对乳胶粒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2种偶联剂的最合适用量都为1%,乳液最低吸水率为1.4%,吸水率降低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烷偶联剂 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 纯丙乳液 吸水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