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乙烯基三异丙烯氧基硅烷的合成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孙九立 张秋禹 +2 位作者 罗绍兵 任华 陈晓伟 《化学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8-71,共4页
为了获得脱丙酮型RTV硅橡胶的优良交联剂,实验合成了乙烯基三异丙烯氧基硅烷。以氯化亚铜为催化剂,三乙胺为缚酸剂,丙酮与乙烯基三氯硅烷为原料反应制取乙烯基三异丙烯氧基硅烷。并对其结构进行分析表征。同时研究了反应时间、加料速度... 为了获得脱丙酮型RTV硅橡胶的优良交联剂,实验合成了乙烯基三异丙烯氧基硅烷。以氯化亚铜为催化剂,三乙胺为缚酸剂,丙酮与乙烯基三氯硅烷为原料反应制取乙烯基三异丙烯氧基硅烷。并对其结构进行分析表征。同时研究了反应时间、加料速度和温度、不同溶剂、反应物料配比等因素对反应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以上几个因素对产物收率都有显著影响,实验确定了反应工艺路线,产物乙烯基三异丙烯氧基硅烷的平均收率可达4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丙酮型室温橡胶 交联剂 乙烯基三异丙烯氧基硅烷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烯与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共聚物的制备与表征
2
作者 张丹枫 仝鑫 +1 位作者 黄海林 高春旋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81-488,共8页
采用一系列结构不同的α-二亚胺镍催化剂,在倍半乙基氯化铝(EASC)作用下,以配位共聚的方法制备乙烯和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VTEoS)共聚物。研究了VTEoS的浓度、催化剂用量、n(Al)/n(Ni)、乙烯压力、聚合时间、溶剂以及催化剂结构对共聚反... 采用一系列结构不同的α-二亚胺镍催化剂,在倍半乙基氯化铝(EASC)作用下,以配位共聚的方法制备乙烯和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VTEoS)共聚物。研究了VTEoS的浓度、催化剂用量、n(Al)/n(Ni)、乙烯压力、聚合时间、溶剂以及催化剂结构对共聚反应的影响,得到了最优化的聚合条件。通过核磁共振(NMR)、哀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ATR-FTIR)、热失重分析(TGA)、焙烧法、聚合物膜的接触角测试等方法分别表征了聚合物的结构、热稳定性、硅质量分数和聚合物膜的表面性能。结果表明,以C4为催化剂,二氯甲烷为溶剂时,共聚活性(以1 mol Ni计)最高达9.10×10^(5) g/(mol·h),共聚物中硅的质量分数为0.74%~3.39%。含硅单体的引入,能够提高聚合物的热稳定性和疏水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二亚胺镍催化剂 乙烯 乙烯基氧基 共聚 功能化聚烯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酸酯-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共聚物膜的制备及乙醇/水中的溶胀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王鸣 董永全 唐星华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5-40,共6页
采用乳液聚合法制备了丙烯酸酯-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共聚乳液.用全反射-傅立叶红外光谱仪(ATR-FTIR)对共聚物膜结构进行了表征.考察了VTES与丙烯酸酯用量比对共聚乳液的绝对黏度、共聚物膜的交联度及亲水性、溶胀吸附性能的影响,最后计... 采用乳液聚合法制备了丙烯酸酯-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共聚乳液.用全反射-傅立叶红外光谱仪(ATR-FTIR)对共聚物膜结构进行了表征.考察了VTES与丙烯酸酯用量比对共聚乳液的绝对黏度、共聚物膜的交联度及亲水性、溶胀吸附性能的影响,最后计算了共聚物膜在乙醇和水中的扩散系数.实验结果表明:VTES与丙烯酸酯发生自由基聚合;随着VTES与丙烯酸酯用量比的增大,共聚乳液的绝对黏度逐渐增加,共聚物膜的交联度及接触角逐渐增大.提高乙醇浓度或者增加温度,都可以提高共聚物膜在乙醇/水体系中的溶胀度;VTES与丙烯酸酯用量比为0.15的共聚物膜在乙醇中的扩散系数最大,为0.023 09×10-4m2/s;VTES与丙烯酸酯用量比为0.02的共聚物膜在水中的扩散系数最大,为0.023 57×10-4m2/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酯-乙烯基氧基 共聚物膜 溶胀度 扩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对聚丙烯酸酯胶膜力学性能及电性能的影响
4
作者 王年军 叶宇琛 +3 位作者 李艳丽 苏凯宇 叶先科 皮红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0-75,共6页
文中将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引入丙烯酸酯聚合物的合成中,探讨其对聚丙烯酸酯胶膜力学性能和电性能的影响。通过透射电镜、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流变性能分析、拉伸性能测试及电击穿试验等方法对聚合物的... 文中将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引入丙烯酸酯聚合物的合成中,探讨其对聚丙烯酸酯胶膜力学性能和电性能的影响。通过透射电镜、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流变性能分析、拉伸性能测试及电击穿试验等方法对聚合物的结构与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KH550的加入能提高丙烯酸酯聚合物分子间的作用力,提升聚合物的内聚能和本体强度。适量KH550的加入可以有效改善胶膜的均匀性和致密性。仅加入1.0 phr的KH550,即可使聚丙烯酸酯胶膜的力学性能和电性能得到显著改善,其中拉伸强度提高26.82%,断裂伸长率提高38.10%,电击穿强度提高24.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氨丙基氧基 丙烯酸酯 力学性能 电性能 流变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原位乳液接枝丁苯橡胶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3
5
作者 尹常杰 张秋禹 +1 位作者 尹德忠 顾军渭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80-683,共4页
采用原位乳液接枝法,制备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VTES)接枝的丁苯橡胶。分别用凝胶含量和红外光谱(FTIR)研究了接枝产物的形成机理。考察了VTES的接枝效率和橡胶中的硅含量,并比较了接枝产物机械性能和热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VTES的接枝... 采用原位乳液接枝法,制备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VTES)接枝的丁苯橡胶。分别用凝胶含量和红外光谱(FTIR)研究了接枝产物的形成机理。考察了VTES的接枝效率和橡胶中的硅含量,并比较了接枝产物机械性能和热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VTES的接枝效率高达87%,接枝丁苯橡胶的拉伸强度提高了30.3%,耐热温度提高了5.16℃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橡胶胶乳 乙烯基氧基 原位乳液接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乙烯基的三烷氧基硅烷对聚硅氧烷乳液聚合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吴自强 刘志宏 《涂料工业》 CAS CSCD 2003年第4期7-9,共3页
研究了在聚硅氧烷乳液聚合中 ,加入 3种不同种类的带乙烯基的三烷氧基硅烷水解缩聚反应的快慢 ,并讨论了其种类、用量对聚合稳定性的影响。
关键词 乙烯基 氧基 乳液聚合 研究 稳定性 外墙乳胶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酸钠与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的二维相关近红外光谱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符小慧 张文博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82-786,共5页
关于超疏水涂层的制备有许多研究,其中硅衍生物涂层是一个重点,然而硅衍生物形成机理的研究还鲜有报道。以硅酸钠和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VTES)作为硅衍生物的反应物,利用近红外光谱(near infrared, NIR)和二维相关分析(2D-correlation an... 关于超疏水涂层的制备有许多研究,其中硅衍生物涂层是一个重点,然而硅衍生物形成机理的研究还鲜有报道。以硅酸钠和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VTES)作为硅衍生物的反应物,利用近红外光谱(near infrared, NIR)和二维相关分析(2D-correlation analysis, 2DCorr)方法探讨硅衍生物的反应机理。首先,采用德国Bruker公司的MPA型傅里叶近红外光谱仪采集样品的光谱信息,分析了17 Wt%硅酸钠、 97 Wt%VTES以及两者1:5摩尔比混合体系的分子结构变化特征,结果发现:混合体系在5 176~4 250 cm^-1范围内出现了Si-O-H和Si-O-Si基团的吸收峰,说明溶液中两者混合后发生了水解缩合反应;并发现10 262 cm^-1处的游离羟基减少并向低频方向偏移, 8 905 cm^-1处以氢键缔合的羟基增加;含氢键的醇从7 203 cm^-1偏移到6 846 cm^-1。将硅酸钠和VTES按照7种不同摩尔比混合并搅拌成溶胶凝胶状,采集这些样品的光谱信息,并且对吸收峰进行归属,结果发现:随着VTES的比例增加,游离羟基以及含氢键的醇减少,结合羟基增加,含硅基团也在增加。最后,对不同摩尔比的混合体系的光谱数据进行基线校正,运用软件Matlab 6.5计算基于摩尔比例扰动的二维相关光谱,提高近红外光谱的分辨率和分析不同官能团之间的变化顺序。结果发现:10 262 cm^-1处吸收峰的变化先于8 905 cm^-1处吸收峰的变化, 7 026(6 846) cm^-1处吸收峰的变化晚于5 859 cm^-1处吸收峰的变化, 5 264(5 176) cm^-1处吸收峰的变化晚于4 397 cm^-1处吸收峰的变化, 4 667 cm^-1处吸收峰的变化晚于4 397 cm^-1处吸收峰的变化。不同波数的吸收峰变化顺序对应其归属的官能团的变化顺序,进而揭示了近红外光谱中基团变化的原因。硅酸钠和VTES两种溶液混合后形成的溶胶凝胶是具有三维网状结构的硅-聚合物,这种聚合物具有疏水性质能被广泛应用。研究结果将有利于更深刻地理解硅酸钠和VTES混合体系水解缩合反应过程以及分子结构变化,为其进一步的研究和使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二维相关光谱 酸钠 乙烯基氧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醋酸乙烯酯共聚物/二氧化硅杂化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邱凤仙 周钰明 刘举正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9-31,51,共4页
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醋酸乙烯酯/二氧化硅杂化聚合物材料;用紫外光谱(UV),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对聚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溶胶抽提结果表明杂化材料体系中凝胶的含量很高;SEM观察了杂化材料的形貌;示差扫... 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醋酸乙烯酯/二氧化硅杂化聚合物材料;用紫外光谱(UV),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对聚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溶胶抽提结果表明杂化材料体系中凝胶的含量很高;SEM观察了杂化材料的形貌;示差扫描量热法(DSC)、热重法(TG)测试分析了材料的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酰氧丙基氧基 醋酸乙烯 杂化材料 二氧化 性能研究 制备 共聚物 傅立叶红外光谱 示差扫描量热法 溶胶-凝胶法 聚合物材料 SEM观察 紫外光谱 结构表征 材料体系 热稳定性 测试分析 热重法 抽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乙烯/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乳液共聚动力学研究
9
作者 赵洪池 吴秀亭 +3 位作者 高姗姗 高玲玲 宋智伟 白海英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32-36,共5页
以苯乙烯(St)、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TMSPMA)为单体,十二烷基硫酸钠和辛基酚聚氧乙烯醚为复合乳化剂,通过乳液聚合法制备了St-TMSPMA共聚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共聚物进行了表征,1090 cm-1处Si—O—Si键的吸收峰和17... 以苯乙烯(St)、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TMSPMA)为单体,十二烷基硫酸钠和辛基酚聚氧乙烯醚为复合乳化剂,通过乳液聚合法制备了St-TMSPMA共聚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共聚物进行了表征,1090 cm-1处Si—O—Si键的吸收峰和1723 cm-1处羰基的伸缩振动吸收峰表明TMSPMA与St发生了共聚反应;研究了反应温度、引发剂浓度、乳化剂浓度和TMSPMA浓度对乳液共聚反应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升高反应温度、增大引发剂或乳化剂浓度以及降低TMSPMA浓度都可以提高聚合反应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 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氧基 乳液共聚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VS)水解关键工艺 被引量:6
10
作者 冯军 杨丽霞 +2 位作者 张文广 顾涛 林伟伟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2-64,共3页
采用硅烷偶联剂对金属进行预处理是一种新型、环保的表面处理工艺,可以显著提高涂层的结合力及金属耐蚀性能,有望替代传统的磷化和钝化处理,而水解过程是决定金属表面硅烷化预处理好坏的关键。采用反射吸收红外光谱法研究了温度、pH、... 采用硅烷偶联剂对金属进行预处理是一种新型、环保的表面处理工艺,可以显著提高涂层的结合力及金属耐蚀性能,有望替代传统的磷化和钝化处理,而水解过程是决定金属表面硅烷化预处理好坏的关键。采用反射吸收红外光谱法研究了温度、pH、醇水比及硅烷体积分数等关键因素对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水解的影响,确定了水解液中获得最多硅醇单体时的水解工艺参数;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硅烷溶液水解程度随着水解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通过比较Si—O—Fe与Si—O—Si峰强的变化,确定Si—O—Fe与Si—O—Si在金属表面存在竞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基氧基 偶联剂 水解 金属 预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丁基三乙氧基硅烷作为外给电子体生产高熔融指数聚丙烯 被引量:3
11
作者 霍晓剑 魏鹍 +1 位作者 张宝星 乔会平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09年第1期152-153,156,共3页
利用异丁基三乙氧基硅烷作为外给电子体与N-Ⅲ催化剂组成高活性及高氢调敏感性催化体系,在间歇式液相本体法聚丙烯生产工艺中,通过控制每釜氢气加入量为氢气钢瓶压降23-25MPa,单釜主催化剂加入量65g,生产熔融指数在30-35g/10min之... 利用异丁基三乙氧基硅烷作为外给电子体与N-Ⅲ催化剂组成高活性及高氢调敏感性催化体系,在间歇式液相本体法聚丙烯生产工艺中,通过控制每釜氢气加入量为氢气钢瓶压降23-25MPa,单釜主催化剂加入量65g,生产熔融指数在30-35g/10min之间的高熔指聚丙烯,产品等规度97.0%,灰分1.3×10^-4。实验证明,异丁基三乙氧基硅烷作为外给电子体的N-Ⅲ催化体系反应初期活性适中,活性衰减慢,无明显放热高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基氧基 N-Ⅲ催化剂 高熔融指数聚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对真丝织物阻燃改性的工艺条件及样品性能测试 被引量:1
12
作者 朱云朋 关晋平 陈国强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99-304,共6页
为了制备环保及阻燃性能优良的真丝织物,采用低毒性的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VETS)对真丝织物进行化学接枝。以极限氧指数为考核指标,经过单因素试验优化接枝工艺为:单体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对织物的质量分数150%,引发剂过硫酸钾(KPS)对单... 为了制备环保及阻燃性能优良的真丝织物,采用低毒性的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VETS)对真丝织物进行化学接枝。以极限氧指数为考核指标,经过单因素试验优化接枝工艺为:单体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对织物的质量分数150%,引发剂过硫酸钾(KPS)对单体的质量分数1%,整理液pH 4,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90 min,浴比1∶20,单体水溶液超声波处理时间90min。在此工艺条件下进行阻燃整理的真丝织物的接枝率为27.1%,极限氧指数为25.8%,提高2.7个百分点。对接枝真丝织物样品的红外光谱表征及热重分析认为,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单体与真丝织物发生接枝反应后通过提高织物燃烧后的成炭量增强其阻燃性能。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接枝真丝织物样品燃烧后的炭渣残留量高,起泡现象不明显。研究结果显示,用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接枝后真丝织物的阻燃性能得到一定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基氧基 接枝 阻燃 真丝织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铑催化吲哚与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的C—H烯基化反应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鹏杰 周春妮 +4 位作者 王泽田 郑子昂 张玉敏 王亮 肖标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450-2457,共8页
研究了铑催化N-嘧啶吲哚与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的C—H烯基化反应.在以二氯(五甲基环戊二烯基)合铑(Ⅲ)二聚体{[RhCp^(*)Cl_(2)]_2(Cp^(*):五甲基环戊二烯基)}为催化剂,Cu(OAc)_(2)为氧化剂,Ag F为添加剂,1,2-二氯乙烷为溶剂及反应温度为9... 研究了铑催化N-嘧啶吲哚与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的C—H烯基化反应.在以二氯(五甲基环戊二烯基)合铑(Ⅲ)二聚体{[RhCp^(*)Cl_(2)]_2(Cp^(*):五甲基环戊二烯基)}为催化剂,Cu(OAc)_(2)为氧化剂,Ag F为添加剂,1,2-二氯乙烷为溶剂及反应温度为90℃条件下,以42%~88%的收率得到末端吲哚乙烯衍生物.动力学同位素效应实验结果为K_(H)/K_(D)=5.7∶1,表明C—H键断裂可能是反应过程中的决速步骤.竞争性实验结果表明,含有供电子取代基的底物比吸电子取代基的底物反应活性高,反应可能经历亲电性C—H键活化过程.推测了可能的反应机理,主要包括配位、C—H键活化、转金属化、还原消除和氧化等步骤.将此方法应用于一种δ-咔啉衍生物的制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铑催化剂 C—H烯基化 吲哚 乙烯基氧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基三(2,2,2-三氟)乙氧基硅烷的合成及疏水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强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72-174,共3页
以乙烯基三(2,2,2-三氟)乙氧基硅烷为单体,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乙腈为溶剂,通过溶液聚合法合成了聚乙烯基三(2,2,2-三氟)乙氧基硅烷。考察了溶剂用量、引发剂用量、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产物收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合成条件。并运用F... 以乙烯基三(2,2,2-三氟)乙氧基硅烷为单体,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乙腈为溶剂,通过溶液聚合法合成了聚乙烯基三(2,2,2-三氟)乙氧基硅烷。考察了溶剂用量、引发剂用量、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产物收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合成条件。并运用FT-IR、1 H-NMR、GPC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同时对合成聚合物疏水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投料质量配合比为乙烯基三(2,2,2-三氟)乙氧基硅烷∶乙腈∶偶氮二异丁腈=1∶2.8∶0.005,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9h,产品收率达91.3%,数均分子量为2.3×104。用制得的聚合物修饰经化学刻蚀的铝合金片的水滴接触角为155°,滚动角<2°,具有优异超疏水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基(2 2 2-氟)乙氧基 偶氮二丁腈 乙腈 乙烯基(2 2 2-氟)乙氧基 超疏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咔唑/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改性碳纳米管气敏传感器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邸宏伟 董俊玲 +4 位作者 何花 张楠 范超 王雅婷 曹江平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60-465,共6页
该文以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改性碳纳米管为导电填料,以N-乙烯基咔唑为聚合单体,采用原位溶液聚合方法,在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作用下聚合制得聚乙烯咔唑/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改性碳纳米管复合导电胶糊(PVK/VTEO-MWCNT-OH).通过红外光谱测其... 该文以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改性碳纳米管为导电填料,以N-乙烯基咔唑为聚合单体,采用原位溶液聚合方法,在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作用下聚合制得聚乙烯咔唑/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改性碳纳米管复合导电胶糊(PVK/VTEO-MWCNT-OH).通过红外光谱测其化学结构,通过扫描电镜观察聚合物包覆碳纳米管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聚乙烯咔唑包覆在碳纳米管上,改善了碳纳米管的分散性.用制得的复合导电胶糊涂覆在电极片上,制得气敏传感元件,并测其在不同的有机溶剂中的气敏响应性.实验结果表明:制备的气敏传感薄膜对四氢呋喃蒸汽响应强度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气敏传感器 乙烯咔唑 乙烯基氧基改性碳纳米管 气敏传感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烯基硅烷-丙烯酸酯乳液共聚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陈丽琼 刘杰 +1 位作者 李玮 张黎明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66-170,共5页
以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VTES)、丙烯酸酯为单体,乙氧基醇磺基琥珀酸二钠(A—102)为乳化剂,合成了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共聚乳液。研究了乳化剂、引发剂、VTES、反应温度以及功能性单体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对乳液共聚反应速率的影响。结... 以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VTES)、丙烯酸酯为单体,乙氧基醇磺基琥珀酸二钠(A—102)为乳化剂,合成了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共聚乳液。研究了乳化剂、引发剂、VTES、反应温度以及功能性单体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对乳液共聚反应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聚合速率随乳化剂浓度、引发剂浓度、HEMA浓度的增大及反应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随VTES浓度增大而逐渐减小。由实验得出恒速阶段聚合反应速率R_p与乳化剂浓度C_E、引发剂浓度C_1及有机硅单体浓度C_(VTES)的关系为R_p∝C_E^(0.35)C_I^(0.48)C_(VTES)^(-0.64),表观活化能E_a为81.1kJ·mo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基氧基 丙烯酸酯 乳液共聚 反应动力学 有机改性 乙烯基氧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交联型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改性丙烯酸酯细乳液的合成与性能 被引量:16
17
作者 祝方 张高勇 +1 位作者 王增长 梁美生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82-85,共4页
用细乳液聚合方法合成了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PTS)改性丙烯酸酯细乳液,乳化剂采用SDS和T riton X-405复配,助稳定剂采用甲基丙烯酸十八酯;并对细乳液涂料进行了表征(红外,TEM,动态光散射)。研究了温度、乳化剂浓度和硅... 用细乳液聚合方法合成了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PTS)改性丙烯酸酯细乳液,乳化剂采用SDS和T riton X-405复配,助稳定剂采用甲基丙烯酸十八酯;并对细乳液涂料进行了表征(红外,TEM,动态光散射)。研究了温度、乳化剂浓度和硅烷偶联剂的含量对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细乳液聚合反应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温度为80℃,乳化剂质量分数为2%,MPTS的质量分数为10%时能得到粒径较小,性能优良的细乳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乳液聚合 环境友好涂料 Γ-甲基丙烯氧基丙基氧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自组装膜的制备及其摩擦学性能 被引量:12
18
作者 吴炬 程先华 +2 位作者 上官倩芡 白涛 王梁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7-120,共4页
利用分子自组装方法在羟基化的玻璃基片表面制备了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单层膜,采用接触角测定仪考察了其成膜速率,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分析了自组装单层膜表面典型元素的化学状态,采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薄膜的表面形貌,并... 利用分子自组装方法在羟基化的玻璃基片表面制备了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单层膜,采用接触角测定仪考察了其成膜速率,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分析了自组装单层膜表面典型元素的化学状态,采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薄膜的表面形貌,并采用静-动摩擦系数测定仪评价了单层膜的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当成膜时间达到15min后,相应的自组装单层膜与水的接触角达到103°,此后接触角随成膜时间的继续延长基本保持不变;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三甲氧基硅烷自组装单层膜可以降低基片的摩擦系数,并且在较低载荷下具有较好的耐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甲基丙烯氧基氧基 自组装单层膜 摩擦磨损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丙烯酸甲酯-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细乳液共聚合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夏宇静 余樟清 倪沛红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2-105,共4页
将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单体与反应性单体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A-174)进行细乳液共聚合,获得了MMA-co-(A-174)共聚物乳液。研究了聚合温度、助稳定剂用量、A-174用量及水相中pH调节剂用量对聚合过程动力学的影响。利用红... 将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单体与反应性单体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A-174)进行细乳液共聚合,获得了MMA-co-(A-174)共聚物乳液。研究了聚合温度、助稳定剂用量、A-174用量及水相中pH调节剂用量对聚合过程动力学的影响。利用红外光谱和透射电镜对共聚产物组成和乳胶粒子形态进行了表征。用气相色谱法(GC)测定了共聚物乳液中微量甲醇含量,结果表明,细乳液聚合工艺可以避免活性硅烷A-174的反应性官能团在聚合过程中被水解损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乳液共聚合 活性 Γ-甲基丙烯氧基丙基氧基 甲基丙烯酸甲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甲基丙烯酸丙酯基三甲氧基硅烷与n-HA的界面作用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韩纪梅 李玉宝 +4 位作者 莫利蓉 王学江 许凤兰 吴曦 吴兰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29-632,共4页
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 IR)、激光拉曼光谱(Raman)和X光电子能谱(XPS)等技术研究了纳米羟基磷灰石(n HA)与γ甲基丙烯酸丙酯基三甲氧基硅烷(KH 570)偶联剂的界面作用。结果表明,用硅烷处理后的n HA 表面的羟基(—OH)出现较大变化,说明—OH... 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 IR)、激光拉曼光谱(Raman)和X光电子能谱(XPS)等技术研究了纳米羟基磷灰石(n HA)与γ甲基丙烯酸丙酯基三甲氧基硅烷(KH 570)偶联剂的界面作用。结果表明,用硅烷处理后的n HA 表面的羟基(—OH)出现较大变化,说明—OH 是与KH 570 相互作用的主要基团,C O 键的伸缩振动新峰及Si 峰的出现,说明硅烷已成功接枝在HA晶体表面。n HA晶体与有机硅烷之间的界面结合相互作用主要包括氢键和化学键,但也存在羰基与钙离子之间产生静电荷吸引的可能。用此改性的n HA与高分子或牙科树脂复合可大大改善n HA与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并发挥n HA 的生物功能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羟基磷灰石 γ-甲基丙烯酸丙酯基氧基 界面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