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乙烯与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共聚物的制备与表征
1
作者 张丹枫 仝鑫 +1 位作者 黄海林 高春旋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81-488,共8页
采用一系列结构不同的α-二亚胺镍催化剂,在倍半乙基氯化铝(EASC)作用下,以配位共聚的方法制备乙烯和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VTEoS)共聚物。研究了VTEoS的浓度、催化剂用量、n(Al)/n(Ni)、乙烯压力、聚合时间、溶剂以及催化剂结构对共聚反... 采用一系列结构不同的α-二亚胺镍催化剂,在倍半乙基氯化铝(EASC)作用下,以配位共聚的方法制备乙烯和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VTEoS)共聚物。研究了VTEoS的浓度、催化剂用量、n(Al)/n(Ni)、乙烯压力、聚合时间、溶剂以及催化剂结构对共聚反应的影响,得到了最优化的聚合条件。通过核磁共振(NMR)、哀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ATR-FTIR)、热失重分析(TGA)、焙烧法、聚合物膜的接触角测试等方法分别表征了聚合物的结构、热稳定性、硅质量分数和聚合物膜的表面性能。结果表明,以C4为催化剂,二氯甲烷为溶剂时,共聚活性(以1 mol Ni计)最高达9.10×10^(5) g/(mol·h),共聚物中硅的质量分数为0.74%~3.39%。含硅单体的引入,能够提高聚合物的热稳定性和疏水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二亚胺镍催化剂 乙烯 乙烯基氧基 共聚 功能化聚烯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烯基三异丙烯氧基硅烷的合成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孙九立 张秋禹 +2 位作者 罗绍兵 任华 陈晓伟 《化学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8-71,共4页
为了获得脱丙酮型RTV硅橡胶的优良交联剂,实验合成了乙烯基三异丙烯氧基硅烷。以氯化亚铜为催化剂,三乙胺为缚酸剂,丙酮与乙烯基三氯硅烷为原料反应制取乙烯基三异丙烯氧基硅烷。并对其结构进行分析表征。同时研究了反应时间、加料速度... 为了获得脱丙酮型RTV硅橡胶的优良交联剂,实验合成了乙烯基三异丙烯氧基硅烷。以氯化亚铜为催化剂,三乙胺为缚酸剂,丙酮与乙烯基三氯硅烷为原料反应制取乙烯基三异丙烯氧基硅烷。并对其结构进行分析表征。同时研究了反应时间、加料速度和温度、不同溶剂、反应物料配比等因素对反应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以上几个因素对产物收率都有显著影响,实验确定了反应工艺路线,产物乙烯基三异丙烯氧基硅烷的平均收率可达4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丙酮型室温橡胶 交联剂 乙烯基异丙烯氧基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原位乳液接枝丁苯橡胶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3
3
作者 尹常杰 张秋禹 +1 位作者 尹德忠 顾军渭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80-683,共4页
采用原位乳液接枝法,制备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VTES)接枝的丁苯橡胶。分别用凝胶含量和红外光谱(FTIR)研究了接枝产物的形成机理。考察了VTES的接枝效率和橡胶中的硅含量,并比较了接枝产物机械性能和热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VTES的接枝... 采用原位乳液接枝法,制备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VTES)接枝的丁苯橡胶。分别用凝胶含量和红外光谱(FTIR)研究了接枝产物的形成机理。考察了VTES的接枝效率和橡胶中的硅含量,并比较了接枝产物机械性能和热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VTES的接枝效率高达87%,接枝丁苯橡胶的拉伸强度提高了30.3%,耐热温度提高了5.16℃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橡胶胶乳 乙烯基氧基 原位乳液接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乙烯基的三烷氧基硅烷对聚硅氧烷乳液聚合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吴自强 刘志宏 《涂料工业》 CAS CSCD 2003年第4期7-9,共3页
研究了在聚硅氧烷乳液聚合中 ,加入 3种不同种类的带乙烯基的三烷氧基硅烷水解缩聚反应的快慢 ,并讨论了其种类、用量对聚合稳定性的影响。
关键词 乙烯基 氧基 乳液聚合 研究 稳定性 外墙乳胶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酸钠与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的二维相关近红外光谱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符小慧 张文博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82-786,共5页
关于超疏水涂层的制备有许多研究,其中硅衍生物涂层是一个重点,然而硅衍生物形成机理的研究还鲜有报道。以硅酸钠和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VTES)作为硅衍生物的反应物,利用近红外光谱(near infrared, NIR)和二维相关分析(2D-correlation an... 关于超疏水涂层的制备有许多研究,其中硅衍生物涂层是一个重点,然而硅衍生物形成机理的研究还鲜有报道。以硅酸钠和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VTES)作为硅衍生物的反应物,利用近红外光谱(near infrared, NIR)和二维相关分析(2D-correlation analysis, 2DCorr)方法探讨硅衍生物的反应机理。首先,采用德国Bruker公司的MPA型傅里叶近红外光谱仪采集样品的光谱信息,分析了17 Wt%硅酸钠、 97 Wt%VTES以及两者1:5摩尔比混合体系的分子结构变化特征,结果发现:混合体系在5 176~4 250 cm^-1范围内出现了Si-O-H和Si-O-Si基团的吸收峰,说明溶液中两者混合后发生了水解缩合反应;并发现10 262 cm^-1处的游离羟基减少并向低频方向偏移, 8 905 cm^-1处以氢键缔合的羟基增加;含氢键的醇从7 203 cm^-1偏移到6 846 cm^-1。将硅酸钠和VTES按照7种不同摩尔比混合并搅拌成溶胶凝胶状,采集这些样品的光谱信息,并且对吸收峰进行归属,结果发现:随着VTES的比例增加,游离羟基以及含氢键的醇减少,结合羟基增加,含硅基团也在增加。最后,对不同摩尔比的混合体系的光谱数据进行基线校正,运用软件Matlab 6.5计算基于摩尔比例扰动的二维相关光谱,提高近红外光谱的分辨率和分析不同官能团之间的变化顺序。结果发现:10 262 cm^-1处吸收峰的变化先于8 905 cm^-1处吸收峰的变化, 7 026(6 846) cm^-1处吸收峰的变化晚于5 859 cm^-1处吸收峰的变化, 5 264(5 176) cm^-1处吸收峰的变化晚于4 397 cm^-1处吸收峰的变化, 4 667 cm^-1处吸收峰的变化晚于4 397 cm^-1处吸收峰的变化。不同波数的吸收峰变化顺序对应其归属的官能团的变化顺序,进而揭示了近红外光谱中基团变化的原因。硅酸钠和VTES两种溶液混合后形成的溶胶凝胶是具有三维网状结构的硅-聚合物,这种聚合物具有疏水性质能被广泛应用。研究结果将有利于更深刻地理解硅酸钠和VTES混合体系水解缩合反应过程以及分子结构变化,为其进一步的研究和使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二维相关光谱 酸钠 乙烯基氧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VS)水解关键工艺 被引量:6
6
作者 冯军 杨丽霞 +2 位作者 张文广 顾涛 林伟伟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2-64,共3页
采用硅烷偶联剂对金属进行预处理是一种新型、环保的表面处理工艺,可以显著提高涂层的结合力及金属耐蚀性能,有望替代传统的磷化和钝化处理,而水解过程是决定金属表面硅烷化预处理好坏的关键。采用反射吸收红外光谱法研究了温度、pH、... 采用硅烷偶联剂对金属进行预处理是一种新型、环保的表面处理工艺,可以显著提高涂层的结合力及金属耐蚀性能,有望替代传统的磷化和钝化处理,而水解过程是决定金属表面硅烷化预处理好坏的关键。采用反射吸收红外光谱法研究了温度、pH、醇水比及硅烷体积分数等关键因素对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水解的影响,确定了水解液中获得最多硅醇单体时的水解工艺参数;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硅烷溶液水解程度随着水解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通过比较Si—O—Fe与Si—O—Si峰强的变化,确定Si—O—Fe与Si—O—Si在金属表面存在竞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基氧基 偶联剂 水解 金属 预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对真丝织物阻燃改性的工艺条件及样品性能测试 被引量:1
7
作者 朱云朋 关晋平 陈国强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99-304,共6页
为了制备环保及阻燃性能优良的真丝织物,采用低毒性的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VETS)对真丝织物进行化学接枝。以极限氧指数为考核指标,经过单因素试验优化接枝工艺为:单体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对织物的质量分数150%,引发剂过硫酸钾(KPS)对单... 为了制备环保及阻燃性能优良的真丝织物,采用低毒性的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VETS)对真丝织物进行化学接枝。以极限氧指数为考核指标,经过单因素试验优化接枝工艺为:单体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对织物的质量分数150%,引发剂过硫酸钾(KPS)对单体的质量分数1%,整理液pH 4,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90 min,浴比1∶20,单体水溶液超声波处理时间90min。在此工艺条件下进行阻燃整理的真丝织物的接枝率为27.1%,极限氧指数为25.8%,提高2.7个百分点。对接枝真丝织物样品的红外光谱表征及热重分析认为,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单体与真丝织物发生接枝反应后通过提高织物燃烧后的成炭量增强其阻燃性能。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接枝真丝织物样品燃烧后的炭渣残留量高,起泡现象不明显。研究结果显示,用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接枝后真丝织物的阻燃性能得到一定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基氧基 接枝 阻燃 真丝织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铑催化吲哚与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的C—H烯基化反应 被引量:1
8
作者 李鹏杰 周春妮 +4 位作者 王泽田 郑子昂 张玉敏 王亮 肖标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450-2457,共8页
研究了铑催化N-嘧啶吲哚与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的C—H烯基化反应.在以二氯(五甲基环戊二烯基)合铑(Ⅲ)二聚体{[RhCp^(*)Cl_(2)]_2(Cp^(*):五甲基环戊二烯基)}为催化剂,Cu(OAc)_(2)为氧化剂,Ag F为添加剂,1,2-二氯乙烷为溶剂及反应温度为9... 研究了铑催化N-嘧啶吲哚与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的C—H烯基化反应.在以二氯(五甲基环戊二烯基)合铑(Ⅲ)二聚体{[RhCp^(*)Cl_(2)]_2(Cp^(*):五甲基环戊二烯基)}为催化剂,Cu(OAc)_(2)为氧化剂,Ag F为添加剂,1,2-二氯乙烷为溶剂及反应温度为90℃条件下,以42%~88%的收率得到末端吲哚乙烯衍生物.动力学同位素效应实验结果为K_(H)/K_(D)=5.7∶1,表明C—H键断裂可能是反应过程中的决速步骤.竞争性实验结果表明,含有供电子取代基的底物比吸电子取代基的底物反应活性高,反应可能经历亲电性C—H键活化过程.推测了可能的反应机理,主要包括配位、C—H键活化、转金属化、还原消除和氧化等步骤.将此方法应用于一种δ-咔啉衍生物的制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铑催化剂 C—H烯基化 吲哚 乙烯基氧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酸酯-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共聚物膜的制备及乙醇/水中的溶胀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王鸣 董永全 唐星华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5-40,共6页
采用乳液聚合法制备了丙烯酸酯-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共聚乳液.用全反射-傅立叶红外光谱仪(ATR-FTIR)对共聚物膜结构进行了表征.考察了VTES与丙烯酸酯用量比对共聚乳液的绝对黏度、共聚物膜的交联度及亲水性、溶胀吸附性能的影响,最后计... 采用乳液聚合法制备了丙烯酸酯-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共聚乳液.用全反射-傅立叶红外光谱仪(ATR-FTIR)对共聚物膜结构进行了表征.考察了VTES与丙烯酸酯用量比对共聚乳液的绝对黏度、共聚物膜的交联度及亲水性、溶胀吸附性能的影响,最后计算了共聚物膜在乙醇和水中的扩散系数.实验结果表明:VTES与丙烯酸酯发生自由基聚合;随着VTES与丙烯酸酯用量比的增大,共聚乳液的绝对黏度逐渐增加,共聚物膜的交联度及接触角逐渐增大.提高乙醇浓度或者增加温度,都可以提高共聚物膜在乙醇/水体系中的溶胀度;VTES与丙烯酸酯用量比为0.15的共聚物膜在乙醇中的扩散系数最大,为0.023 09×10-4m2/s;VTES与丙烯酸酯用量比为0.02的共聚物膜在水中的扩散系数最大,为0.023 57×10-4m2/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酯-乙烯基氧基 共聚物膜 溶胀度 扩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基三(2,2,2-三氟)乙氧基硅烷的合成及疏水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强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72-174,共3页
以乙烯基三(2,2,2-三氟)乙氧基硅烷为单体,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乙腈为溶剂,通过溶液聚合法合成了聚乙烯基三(2,2,2-三氟)乙氧基硅烷。考察了溶剂用量、引发剂用量、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产物收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合成条件。并运用F... 以乙烯基三(2,2,2-三氟)乙氧基硅烷为单体,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乙腈为溶剂,通过溶液聚合法合成了聚乙烯基三(2,2,2-三氟)乙氧基硅烷。考察了溶剂用量、引发剂用量、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产物收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合成条件。并运用FT-IR、1 H-NMR、GPC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同时对合成聚合物疏水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投料质量配合比为乙烯基三(2,2,2-三氟)乙氧基硅烷∶乙腈∶偶氮二异丁腈=1∶2.8∶0.005,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9h,产品收率达91.3%,数均分子量为2.3×104。用制得的聚合物修饰经化学刻蚀的铝合金片的水滴接触角为155°,滚动角<2°,具有优异超疏水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基(2 2 2-氟)乙氧基 偶氮二异丁腈 乙腈 乙烯基(2 2 2-氟)乙氧基 超疏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烯基三(2,2,2-三氟)乙氧基硅烷的合成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赵坤 姬鹏燕 +1 位作者 刘茵 张鹏云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05-107,共3页
以乙烯基三氯硅烷和三氟乙醇为原料,二氯甲烷为溶剂合成了乙烯基三(2,2,2-三氟)乙氧基硅烷。考察了原料配比、溶剂用量、Ar2流量、三氟乙醇滴加速度、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产物收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合成条件。并运用FT-IR、1 H-NMR、... 以乙烯基三氯硅烷和三氟乙醇为原料,二氯甲烷为溶剂合成了乙烯基三(2,2,2-三氟)乙氧基硅烷。考察了原料配比、溶剂用量、Ar2流量、三氟乙醇滴加速度、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产物收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合成条件。并运用FT-IR、1 H-NMR、13 CNMR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基 氟乙醇 醇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咔唑/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改性碳纳米管气敏传感器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邸宏伟 董俊玲 +4 位作者 何花 张楠 范超 王雅婷 曹江平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60-465,共6页
该文以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改性碳纳米管为导电填料,以N-乙烯基咔唑为聚合单体,采用原位溶液聚合方法,在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作用下聚合制得聚乙烯咔唑/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改性碳纳米管复合导电胶糊(PVK/VTEO-MWCNT-OH).通过红外光谱测其... 该文以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改性碳纳米管为导电填料,以N-乙烯基咔唑为聚合单体,采用原位溶液聚合方法,在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作用下聚合制得聚乙烯咔唑/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改性碳纳米管复合导电胶糊(PVK/VTEO-MWCNT-OH).通过红外光谱测其化学结构,通过扫描电镜观察聚合物包覆碳纳米管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聚乙烯咔唑包覆在碳纳米管上,改善了碳纳米管的分散性.用制得的复合导电胶糊涂覆在电极片上,制得气敏传感元件,并测其在不同的有机溶剂中的气敏响应性.实验结果表明:制备的气敏传感薄膜对四氢呋喃蒸汽响应强度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气敏传感器 乙烯咔唑 乙烯基氧基改性碳纳米管 气敏传感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基三苯乙炔基硅烷的制备及热性能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谭德新 王艳丽 +2 位作者 邢宏龙 唐玲 史铁钧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3-67,共5页
为研究聚乙烯基三苯乙炔基硅烷树脂的热性能,以苯乙炔和乙烯基三氯硅烷为原料,运用格利雅反应合成了乙烯基三苯乙炔基硅烷单体,并通过红外(FT-IR)、核磁(1H-NMR,13C-NMR,29Si-NMR)证实了合成产物.以此单体为原料,通过热聚合法制备了聚... 为研究聚乙烯基三苯乙炔基硅烷树脂的热性能,以苯乙炔和乙烯基三氯硅烷为原料,运用格利雅反应合成了乙烯基三苯乙炔基硅烷单体,并通过红外(FT-IR)、核磁(1H-NMR,13C-NMR,29Si-NMR)证实了合成产物.以此单体为原料,通过热聚合法制备了聚乙烯基三苯乙炔基硅烷树脂,并采用TGA-DTG研究该聚合物的热分解动力学,计算了相应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该树脂的热分解温度(Td5%)在550℃左右,800℃时聚合物的残炭率约80%;用Kissinger法和Ozawa法求得的聚合物热分解活化能分别为266.55和236.89 k J/mol;用Crane法求得聚合物的热分解反应级数为0.93,近似为一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炔 乙烯基 格利雅反应 乙烯基苯乙炔基 热分解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硅烷体系中双-(3-三甲氧基硅基丙基)胺硅烷水解度的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羡小超 陈明禄 +3 位作者 林震 李立新 周志明 谭世语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7-9,13,共4页
在金属表面硅烷化处理的工业过程中,测定硅烷工作液的水解度是确定硅烷有效利用率和建槽过程中浓缩液稀释倍数的重要依据。以双-(3-三甲氧基硅基丙基)胺(BAS)和乙烯基三乙酰氧基硅烷(VTAS)的混合硅烷体系为研究对象,通过分光光度法测定... 在金属表面硅烷化处理的工业过程中,测定硅烷工作液的水解度是确定硅烷有效利用率和建槽过程中浓缩液稀释倍数的重要依据。以双-(3-三甲氧基硅基丙基)胺(BAS)和乙烯基三乙酰氧基硅烷(VTAS)的混合硅烷体系为研究对象,通过分光光度法测定了不同稀释程度下和不同BAS/VTAS配比条件下,混合体系中主要成分BAS的水解度。结果表明:加水稀释和提高BAS在混合硅烷中的比例,均能够进一步提高BAS的水解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3-氧基基丙基)胺 乙烯基三乙酰氧基硅烷 水解度 分光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烯基硅烷-丙烯酸酯乳液共聚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陈丽琼 刘杰 +1 位作者 李玮 张黎明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66-170,共5页
以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VTES)、丙烯酸酯为单体,乙氧基醇磺基琥珀酸二钠(A—102)为乳化剂,合成了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共聚乳液。研究了乳化剂、引发剂、VTES、反应温度以及功能性单体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对乳液共聚反应速率的影响。结... 以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VTES)、丙烯酸酯为单体,乙氧基醇磺基琥珀酸二钠(A—102)为乳化剂,合成了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共聚乳液。研究了乳化剂、引发剂、VTES、反应温度以及功能性单体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对乳液共聚反应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聚合速率随乳化剂浓度、引发剂浓度、HEMA浓度的增大及反应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随VTES浓度增大而逐渐减小。由实验得出恒速阶段聚合反应速率R_p与乳化剂浓度C_E、引发剂浓度C_1及有机硅单体浓度C_(VTES)的关系为R_p∝C_E^(0.35)C_I^(0.48)C_(VTES)^(-0.64),表观活化能E_a为81.1kJ·mo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基氧基 丙烯酸酯 乳液共聚 反应动力学 有机改性 乙烯基氧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烯基硅烷偶联剂改性水性聚氨酯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9
16
作者 荆蓉 温演庆 +1 位作者 俞凌云 朱谱新 《皮革科学与工程》 CAS 2015年第5期45-49,共5页
通过氧化-还原引发自由基聚合反应,实现了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改性水性聚氨酯共聚反应。应用红外光谱测试(FTIR-ATR)表征了共聚产物,根据差示扫描量热测试(DSC)、热失重分析(TG)、X-射线衍射分析(XRD)测试分析了改性前后水性聚氨酯的热... 通过氧化-还原引发自由基聚合反应,实现了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改性水性聚氨酯共聚反应。应用红外光谱测试(FTIR-ATR)表征了共聚产物,根据差示扫描量热测试(DSC)、热失重分析(TG)、X-射线衍射分析(XRD)测试分析了改性前后水性聚氨酯的热性能、结晶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偶联剂单体加入量为水性聚氨酯质量的2%时,体系交联度可达到12%,明显改善了水性聚氨酯疏水性,其耐水性提高了54%,耐丙酮性提高21%,断裂强度提高23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性聚氨酯 乙烯基氧基 自由基聚合 交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烯基笼型倍半硅氧烷的合成及表征 被引量:4
17
作者 葛铁军 肖尚雄 +1 位作者 王佳 何晓峰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67-70,共4页
分别采用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和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为原料,盐酸作为催化剂,通过水解缩合反应合成了乙烯基笼型倍半硅氧烷,探讨了温度、盐酸和去离子水的配比、溶剂用量和聚合时间对实验产率的影响。并通过红外和核磁共振氢谱/碳谱等手段... 分别采用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和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为原料,盐酸作为催化剂,通过水解缩合反应合成了乙烯基笼型倍半硅氧烷,探讨了温度、盐酸和去离子水的配比、溶剂用量和聚合时间对实验产率的影响。并通过红外和核磁共振氢谱/碳谱等手段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合成的化合物为乙烯基笼型倍半硅氧烷。同时,热失重分析表明,失重5%对应的温度在244.1℃,说明产物的热稳定性很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基笼型倍半 乙烯基氧基 乙烯基氧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乙酸基硫代-1-乙基三乙氧基硅烷的合成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居超 张志康 +1 位作者 李军 闫培松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274-276,281,共4页
新型抗湿滑、抗老化硅烷偶联剂可以极大地促进"绿色轮胎"的发展。目前常用于提高轮胎性能的硅烷偶联剂多为多硫硅烷偶联剂,如二硫硅烷偶联剂(Si75)、四硫硅烷偶联剂(Si69)等,此类偶联剂在实际应用中大多存在多硫键容易断链、... 新型抗湿滑、抗老化硅烷偶联剂可以极大地促进"绿色轮胎"的发展。目前常用于提高轮胎性能的硅烷偶联剂多为多硫硅烷偶联剂,如二硫硅烷偶联剂(Si75)、四硫硅烷偶联剂(Si69)等,此类偶联剂在实际应用中大多存在多硫键容易断链、参与硫化反应从而容易烧焦造成抗老化性能差等缺点,并且其滚动阻力较低,抗湿滑性能也较差。为改善上述缺点,利用巯基乙酸和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偶联合成了一种新的单硫硅烷偶联剂2-乙酸基硫代-1-乙基三乙氧基硅烷,并对合成条件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偶联剂 巯基乙酸 乙烯基氧基 加成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烷交联聚氯乙烯的制备和性能 被引量:5
19
作者 周国勋 包永忠 +1 位作者 黄志明 翁志学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8-10,共3页
对由悬浮共聚合成的氯乙烯/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共聚树脂的水解交联行为和交联聚氯乙烯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通过聚合过程添加pH调节剂可得到凝胶含量很低的氯乙烯/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共聚树脂;该类共聚树脂加工后有一定程度交联... 对由悬浮共聚合成的氯乙烯/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共聚树脂的水解交联行为和交联聚氯乙烯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通过聚合过程添加pH调节剂可得到凝胶含量很低的氯乙烯/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共聚树脂;该类共聚树脂加工后有一定程度交联发生,凝胶含量随共聚树脂中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含量增加而增加;当加工样品在水中浸渍后凝胶含量又有较大幅度提高,说明水解交联的发生;交联后PVC高温力学性能和耐热变形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 乙烯基氧基 共聚 交联 凝胶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硅烷体系对冷轧钢表面进行硅烷化处理的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林震 羡小超 谭世语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0-52,55,共4页
采用双(3-三乙氧基甲硅烷基丙基)胺和乙烯基三乙酰氧基硅烷的混合体系,对冷轧钢表面进行硅烷化处理,通过监测硅烷水解液在不同水解时间的pH值和电导率,研究其稳定性能,并研究了硅烷含量和水解溶剂中乙醇的含量对所制备硅烷膜耐腐蚀性能... 采用双(3-三乙氧基甲硅烷基丙基)胺和乙烯基三乙酰氧基硅烷的混合体系,对冷轧钢表面进行硅烷化处理,通过监测硅烷水解液在不同水解时间的pH值和电导率,研究其稳定性能,并研究了硅烷含量和水解溶剂中乙醇的含量对所制备硅烷膜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合硅烷体系的水解液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当混合硅烷含量为2%,水解溶剂中乙醇含量为20%时,所制备硅烷膜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能,且满足工业应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3-氧基基丙基)胺 乙烯基三乙酰氧基硅烷 冷轧钢 化处理 耐腐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