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氯乙基亚硝基脲导致DNA股间交联的荧光光谱法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任婷 赵丽娇 +1 位作者 唐巍 钟儒刚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5-110,共6页
氯乙基亚硝基脲(CENUs)是重要的临床抗癌药物,其抗癌作用机制与导致DNA股间交联密切相关。使用荧光光谱法对其导致的DNA股间交联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交联率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司莫司汀(Me-CCNU)和卡莫司汀(BCNU)的交联率... 氯乙基亚硝基脲(CENUs)是重要的临床抗癌药物,其抗癌作用机制与导致DNA股间交联密切相关。使用荧光光谱法对其导致的DNA股间交联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交联率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司莫司汀(Me-CCNU)和卡莫司汀(BCNU)的交联率分别约在8 h和5 h达到最大值,且药物浓度越大,交联率增加越快。比较了Me-CCNU和BCNU对DNA交联作用的反应动力学,发现分解较慢的Me-CCNU与DNA的交联过程中存在一段明显的"诱导期";而分解较快的BCNU与DNA的交联反应则不存在"诱导期",且BCNU浓度过高或反应时间过长均会使交联率下降。该文为阐明CENUs导致DNA交联的反应动力学和反应机理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基亚硝基脲 DNA股间交联 荧光光谱分析 反应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乙基亚硝基脲烷化碱基导致DNA单链断裂的机理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婷婷 赵丽娇 钟儒刚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57-963,共7页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和Mφller-Pleset微扰理论(MP)方法对氯乙基亚硝基脲(CENUs)烷化DNA碱基导致单链断裂的机理进行了研究.对包括CENUs的分解、DNA碱基的烷化、糖苷键的水解、脱嘌呤位点的开环以及最终导致单链断裂的磷酸二酯的消除...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和Mφller-Pleset微扰理论(MP)方法对氯乙基亚硝基脲(CENUs)烷化DNA碱基导致单链断裂的机理进行了研究.对包括CENUs的分解、DNA碱基的烷化、糖苷键的水解、脱嘌呤位点的开环以及最终导致单链断裂的磷酸二酯的消除在内的多步反应过程进行了探讨.在B3LYP/6-31++G**水平上对各驻点(反应物、中间体、过渡态和生成物)进行了全几何结构优化;为了模拟细胞环境,采用自洽场连续极化模型(CPCM)在相同计算水平上对各驻点进行了水相中的单点能计算或全几何结构优化.分别在B3LYP/6-31++G**和MP2/6-311++G**水平上绘出反应势能曲线,结果显示,在整个反应过程中,磷酸二酯的消除反应能垒最高,而氯乙基重氮盐离子烷化DNA碱基的反应能垒最低.理论分析结果表明,CENUs一旦分解便很容易烷化DNA碱基,随后生成的氯乙基化鸟嘌呤会迅速从DNA链上脱去,尽管如此,脱嘌呤位点最终导致DNA单链断裂的一系列反应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这与断链反应的动力学实验结果相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基亚硝基脲 DNA单链断裂 密度泛函理论 Mφller-Pleset微扰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乙基亚硝基脲耐药机制及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薛清翠 钟儒刚 《医药导报》 CAS 2007年第9期1050-1052,共3页
氯乙基亚硝基脲(CENUs)类化疗药物在治疗白血病和各种实体肿瘤方面有一定的疗效。然而,肿瘤细胞对CENUs的耐药性限制了药物的临床效果,是临床所面临的重要问题。耐药抑制剂能够增强肿瘤细胞对CENUs的敏感性,提高药物疗效,对改善化疗效... 氯乙基亚硝基脲(CENUs)类化疗药物在治疗白血病和各种实体肿瘤方面有一定的疗效。然而,肿瘤细胞对CENUs的耐药性限制了药物的临床效果,是临床所面临的重要问题。耐药抑制剂能够增强肿瘤细胞对CENUs的敏感性,提高药物疗效,对改善化疗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基亚硝基脲 耐药机制 耐药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乙基-N-亚硝基脲诱发大鼠胶质瘤的实验研究
4
作者 卞修武 史景泉 +2 位作者 辛榕 陶海鹏 杨光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29-32,共4页
采用人工合成的N-乙基-N-亚硝基脲(ENU,60mg/kg体重),经胎盘和皮下给药分别在妊娠晚期孕鼠子代和3天龄Wistar大鼠经12个月诱发出神经系统胶质瘤.成瘤率分别为73.2%和68.3%(胶质瘤为65.9%... 采用人工合成的N-乙基-N-亚硝基脲(ENU,60mg/kg体重),经胎盘和皮下给药分别在妊娠晚期孕鼠子代和3天龄Wistar大鼠经12个月诱发出神经系统胶质瘤.成瘤率分别为73.2%和68.3%(胶质瘤为65.9%和63.4%);胶质瘤以少突-星形细胞瘤和少突胶质细胞瘤为主,呈小灶性、多灶性、混合性,并伴有灶性和/或弥漫性胶质增生存在.结果表明,这两种胶质瘤模型为深入研究胶质瘤的发生、生长及分化提供了良好的途径.本文讨论了灶性胶质母细胞增生在胶质瘤发生学上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乙基亚硝基脲 大鼠 动物模型 病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莫司汀和卡莫司汀导致细胞中DNA股间交联的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联用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李莉莉 陈薛钗 +1 位作者 赵丽娇 钟儒刚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05-412,共8页
氯乙基亚硝基脲(CENUs)是临床常用的烷化剂类抗癌药物,主要通过导致DNA股间横向交联(dG-dC交联)发挥其抗癌作用。为建立高灵敏度的细胞中交联物的检测方法,评价不同种类CENUs的抗癌活性及耐药性,本研究使用尼莫司汀(ACNU)和卡莫... 氯乙基亚硝基脲(CENUs)是临床常用的烷化剂类抗癌药物,主要通过导致DNA股间横向交联(dG-dC交联)发挥其抗癌作用。为建立高灵敏度的细胞中交联物的检测方法,评价不同种类CENUs的抗癌活性及耐药性,本研究使用尼莫司汀(ACNU)和卡莫司汀(BCNU)对具有不同O6-烷基鸟嘌呤-DNA-烷基转移酶(AGT)活性的NIH/3T3和L1210两种细胞进行药物处理,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HPLC-ESI-MS/MS)联用技术对经不同浓度药物处理后细胞中的dG-dC交联进行定量分析。该方法的检测限(S/N=5)和定量限(S/N=17)分别达到2fmol和8fmol,回收率为92.5%~107.4%,灵敏度和准确性均满足定量分析的要求。结果表明:ACNU导致的dG-dC交联率高于BCNU;经相同浓度的同种药物作用后,L1210细胞中交联率显著高于NIH/3T3细胞。这可为新型CENU类烷化剂的抗癌活性评价提供可靠的实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基亚硝基脲(CENUs) 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HPLC-ESI-MS/MS) DNA股间交联 O6-烷基鸟嘌呤-DNA-烷基转移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