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乙型肝炎病毒在不同ALT状态下对乙型肝炎相关性肾小球肾炎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高鹏 赵桂玲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75-578,592,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etransferase,ALT)状态下不同载量的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对乙型肝炎相关性肾小球肾炎(hepatitis B virus-associated glomerulone nephritis,HBV-GN)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 目的:探讨不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etransferase,ALT)状态下不同载量的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对乙型肝炎相关性肾小球肾炎(hepatitis B virus-associated glomerulone nephritis,HBV-GN)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确诊为HBV-GN的患者646例,化验指标包括:尿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N-acetyl-β-D-glucosidase,NAG)、尿β2微球蛋白(β2 microglobulin,β2M),肝功能指标ALT,肾功能指标肌酐、血尿素氮、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荧光定量PCR法测量HBV载量。对646例HBV-GN病理类型分布进行统计,分析不同ALT状态下HBV载量对HBVGN肾脏功能及肾脏病分期的影响。结果:HBV-GN以弥漫性膜增生性肾病为主,约占60.7%,其次为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约占26.2%,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和系膜增生性病变较为少见。在ALT正常组HBV对肾脏功能指标无明显影响。而在ALT异常组中HBV对肾脏功能指标有影响,特别以ALT≥2倍正常值上限(upper limit of normal,ULN)组中为甚。随着病毒载量的增高,血肌酐、血尿素氮、24 h尿蛋白定量、尿NAG、尿β2M明显增高,而GFR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ALT正常组和ALT<2ULN组中,HBV对慢性肾脏病分期无明显影响;而在ALT≥2ULN组中,随着病毒载量的增高,慢性肾脏病分期有加重倾向。结论:在不同ALT状态下,HBV对HBV-GN的影响是不同的,综合分析这一现象,有助于临床更好地诊断和治疗该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相关性肾小球肾炎 乙型肝炎病毒 功能 慢性脏病分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小球肾炎患儿血清中HBV-cccDNA水平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2
作者 雷晓燕 孙永红 +5 位作者 陈星星 高霞 宋元春 赛依帕 刘璟 袁宏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256-1262,共7页
目的:分析血清中乙肝病毒共价闭合环状双链DNA (HBV-cccDNA)水平对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小球肾炎(HBV-GN)患儿肝肾功能、肾组织中HBV抗原的检出、肝组织病理分级和分期的影响,评价HBVcccDNA水平检测对HBV-GN患儿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 目的:分析血清中乙肝病毒共价闭合环状双链DNA (HBV-cccDNA)水平对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小球肾炎(HBV-GN)患儿肝肾功能、肾组织中HBV抗原的检出、肝组织病理分级和分期的影响,评价HBVcccDNA水平检测对HBV-GN患儿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39例HBV-GN初治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所有患儿均接受肝脏和肾脏穿刺;选取肝功能正常HBV携带患儿4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2组患儿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采用PCR荧光分子信标技术检测患儿血清中HBV-cccDNA水平,HE染色检测患儿肝脏和肾脏组织的形态表现,免疫荧光法检测患儿肾组织中HBsAg、HBeAg和HBcAg检出率,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价HBV-cccDNA水平检测在HBV-GN诊断中的价值。以HBV-cccDNA的Ax荧光值>21判定为阳性,反之判定为阴性,将HBV-GN患儿分为HBV-cccDNA阳性组(n=24)和HBV-cccDNA阴性组(n=15)。在抗病毒治疗后第2、4、8和12周时检测患儿血清中HBV DNA及HBV-cccDNA水平。结果:HBV-cccDNA阳性组患儿ALT和AST水平异常率、HBeAg和尿蛋白阳性率均高于HBV-cccDNA阴性组(χ~2=4.454,P=0.035;χ~2=5.912,P=0.022;χ~2=8.770,P=0.007)。HBV-cccDNA阳性和阴性组HBV-GN患儿肝组织炎症和纤维化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V-GN患儿肾脏活检病理类型以膜性肾病(MN)为主,HBV抗原成分以HBeAg及HBcAg为主,HBV-cccDNA阳性组患儿HBeAg及HBcAg检出率明显高于HBV-cccDNA阴性组(χ~2=5.652,P=0.027;χ~2=12.523,P=0.001)。ROC曲线评价,HBV-cccDNA水平检测能有效鉴别观察组HBV-GN患儿和对照组患儿,AUC=0.804 (95%CI:0.709~0.883)。10例规范治疗且有完整追踪治疗资料的HBV-GN患儿在治疗第2周时其HBV-cccDNA水平明显降低,治疗至第12周时其中7例患儿HBeAg转阴,无蛋白尿、血尿症状,ALT和AST水平均正常;治疗无效的3例患儿血清中HBV-cccDNA水平均高于其余7例标本。结论:HBV-cccDNA高表达与HBV-GN患儿肝功能、蛋白尿及肾脏HBV抗原检出有密切关联,检测HBVcccDNA水平对儿童HBV-GN患儿的辅助诊断及疗效评估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小肾炎 乙肝病毒共价闭合环状双链DNA 儿童 乙型肝炎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C基因型的乙型肝炎病毒在不同ALT状态下对乙型肝炎相关性肾炎的差异性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赵桂玲 高鹏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61-766,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ALT状态下B/C基因型的乙型肝炎病毒对乙型肝炎相关性肾小球肾炎的差异性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确诊为乙型肝炎相关性肾小球肾炎的患者558例,所选病人均病历完整,均接受过肾组织病理学检查,化验指标... 【目的】探讨不同ALT状态下B/C基因型的乙型肝炎病毒对乙型肝炎相关性肾小球肾炎的差异性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确诊为乙型肝炎相关性肾小球肾炎的患者558例,所选病人均病历完整,均接受过肾组织病理学检查,化验指标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酐、尿β2微球蛋白、尿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血尿素氮、肾小球滤过率、乙型肝炎病毒载量及基因型。【结果】B型C型基因型的乙肝相关性肾小球肾炎均以弥漫性膜增生性肾病为主(57.9%vs.54.4%),其次为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25.3%vs.28.0%),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9.7%vs.9.0%)和系膜增生性病变(7.1%vs.8.6%)较为少见。在ALT正常组B/C基因型的乙型肝炎病毒对肾脏功能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ALT≥2倍上限组中,C型基因型较B型基因型的乙型肝炎相关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中,血肌酐、血尿素氮、24h尿蛋白定量、尿NAG、尿β2M明显增高(P<0.05),而肾小球滤过率GFR明显下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ALT正常组中B/C型的乙型肝炎病毒对慢性肾脏病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ALT≥2倍上限组中,C型基因型较B型基因型的乙型肝炎相关性肾小球患者中,慢性肾脏病分期有趋于加重的倾向(χ^2=11.144,P=0.025)。【结论】对比分析不同基因型的乙型肝炎病毒对乙型肝炎相关性肾炎的差异性影响,将有助于帮助临床诊治乙型肝炎相关性肾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相关性肾小球肾炎 乙型肝炎病毒 基因型 功能 慢性脏病分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HBV DNA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0
4
作者 王力芬 叶智明 +5 位作者 徐丽霞 章斌 梁华般 冯仲林 刘双信 史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705-1706,F0003,共3页
目的探讨尿HBVDNA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诊断价值。方法本研究共入组152例患者,分为3组: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组66例,非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组66例,慢性乙型肝炎无肾损害患者20例。应用PCR方法检测血尿HBV DNA;乙肝五项定量... 目的探讨尿HBVDNA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诊断价值。方法本研究共入组152例患者,分为3组: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组66例,非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组66例,慢性乙型肝炎无肾损害患者20例。应用PCR方法检测血尿HBV DNA;乙肝五项定量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结果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患者中尿HBV DNA阳性率33%(22/66),两对照组中无1例阳性。尿HBVDNA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诊断特异性高达98%,具有良好的阳性预测值(0.96)和阴性预测值(0.60)。尿HBV DNA或尿HBV DNA与血清HBeAg联合诊断价值优于尿HBV DNA与血清HBV DNA、血清HBsAg、血清HBeAg联合对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诊断价值。结论尿HBV DNA可能作为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一种新无创辅助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HBV DNA 乙型肝炎病毒 肾小肾炎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肾组织中HBVDNA的原位检测 被引量:21
5
作者 王素霞 邹万忠 张波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32-135,共4页
目的 :检测HBVDNA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肾组织中的分布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肾炎的发病机制。方法 :应用针对HBV全基因组的DNA探针进行原位杂交及原位PCR研究 ,对 45例肾炎病人肾组织中的HBVDNA进行检测。结果 :肾组织HBV抗原阳性... 目的 :检测HBVDNA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肾组织中的分布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肾炎的发病机制。方法 :应用针对HBV全基因组的DNA探针进行原位杂交及原位PCR研究 ,对 45例肾炎病人肾组织中的HBVDNA进行检测。结果 :肾组织HBV抗原阳性的 38例标本中 ,肾组织HBVDNA的检出率为 71% (2 7/38) ;其中 ,HBV相关肾炎HBVDNA的阳性率为 73% (19/2 6 ) ,IgA肾病及狼疮肾炎伴HBV抗原沉积病例HBVDNA的阳性率为 6 7% (8/12 )。原位杂交显示HBVDNA以肾小管上皮细胞胞浆分布为主 ;原位PCR方法可使阳性信号增强 ,并可见HBVDNA在部分肾小管细胞胞核、肾小球上皮细胞及系膜细胞的胞核和胞浆以及肾小球基底膜内均有分布。结论 :HBV在肾组织内存在感染及复制 ,其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 组织 HBV-DNA 原位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组织preS1/S2-Ag检测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诊断中的作用 被引量:4
6
作者 石成钢 胡爱玲 +3 位作者 曾晓琳 尹琼丽 李梅 程桂凤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815-1820,共6页
目的:观察前S1/S2抗原(preS1/S2-Ag)及其它乙型肝炎病毒(HBV)抗原在HBV相关性肾小球肾炎(HBV-GN)患者肾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它们在HBV-GN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03年1月~2013年1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肾内科住院的患者,... 目的:观察前S1/S2抗原(preS1/S2-Ag)及其它乙型肝炎病毒(HBV)抗原在HBV相关性肾小球肾炎(HBV-GN)患者肾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它们在HBV-GN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03年1月~2013年1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肾内科住院的患者,并符合以下入组标准:血清学HBsAg阳性;有血尿、蛋白尿等临床表现;经肾组织活检病理诊断为肾小球肾炎病变;排除合并有系统性红斑狼疮、过敏性紫癜、糖尿病、丙肝等疾病。入组共49例。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对其肾组织石蜡切片进行preS1/S2-Ag、HBeAg、HBsAg和HBcAg检测。随机选取5例HBsAg阴性的肾小球轻微病变患者,5例HBsAg阳性的非肾小球肾炎患者作对照。结果:49例HBV感染合并肾小球肾炎患者中preS1/S2-Ag、HBeAg、HBsAg和HBcAg检出阳性率分别为32.7%(16例)、38.8%(19例)、14.3%(7例)和46.9%(23例),总阳性率为70.2%(36例);preS1/S2-Ag主要表达在肾小管上皮细胞、肾小球系膜细胞和内皮细胞胞质内;其表达与肾组织HBcAg的表达呈正相关(r=0.459,P<0.01)。5例HBsAg阴性的肾小球轻微病变患者,4种抗原均未检测到;5例HBsAg阳性的非肾小球肾炎患者有2例表达HBeAg,1例表达HBcAg,无1例表达preS1/S2-Ag及HBsAg。结论:HBV-GN患者肾组织中检测到preS1/S2-Ag;preS1/S2-Ag、HBeAg、HBsAg和HBcAg联合检测可提高HBV-GN的临床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S1 S2抗原 乙型肝炎病毒 肾小肾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小球肾炎的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孙雪鹏 汪年松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127-129,共3页
关键词 膜增生性肾小肾炎 丙型肝炎病毒 临床治疗 肝炎病毒相关性 Ⅱ型冷蛋白血症 局灶节段性肾小硬化 淋巴增生性疾病 相关性肾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皮质激素治疗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肾小球肾炎近期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吴海婷 李航 +5 位作者 叶葳 蔡建芳 文煜冰 陈丽萌 李明喜 李雪梅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8-74,共7页
目的分析糖皮质激素(GC)治疗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肾小球肾炎近期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1日至2015年5月31日在北京协和医院接受经皮肾活检、临床资料保存完整的81例ANCA相关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临床病理资... 目的分析糖皮质激素(GC)治疗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肾小球肾炎近期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1日至2015年5月31日在北京协和医院接受经皮肾活检、临床资料保存完整的81例ANCA相关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重新进行病理分型,对诱导治疗阶段接受GC冲击和未冲击治疗患者的肾脏总体缓解率、感染及死亡情况进行比较,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NCA相关性肾小球肾炎近期预后的因素。结果 81例患者中,49例(60. 5%)在诱导缓解期同时联合GC冲击治疗,32例(39. 5%)未联合GC冲击治疗。冲击组患者基线时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0)明显低于未冲击组患者(t=3. 003,P=0. 015),24 h尿蛋白(24 h UP)(t=-2. 394,P=0. 002)、伯明翰系统性血管炎活动评分(BVAS)(t=0. 049,P=0. 013)明显高于未冲击组患者;两组患者的环磷酰胺(CTX)累积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 336,P=0. 245)。冲击组患者治疗6个月时的肾总体缓解率明显低于未冲击组(48. 7%比79. 3%;X^2=6. 591,P=0. 02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基线24 h UP (t=6. 222,P=0. 017)、eGFR0 (t=3. 727,P=0. 046)及病理分型(X^2=7. 654,P=0. 045)与6个月时肾总体缓解率显著相关;进一步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新月体型是6个月时肾总体缓解率的独立影响因素(新月体型相较硬化型OR=20. 63,95%CI:2. 217~191. 973,P=0. 008),GC冲击治疗与肾总体缓解率无关(OR=0. 271,95%CI:0. 062~1. 179,P=0. 082)。6个月内共有37位患者新发感染,冲击组的感染率(55. 1%,27/49)明显高于未冲击组(31. 3%,10/32)(P=0. 042)。单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eGFR0 (t=1. 912,P=0. 049)、基线BVAS (t=-3. 360,P=0. 001)、是否GC冲击治疗(X^2=6. 249,P=0. 014)与6个月内新发感染相关;进一步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基线BVAS是6个月内感染事件的唯一影响因素,BVAS每增加1分,感染风险为1. 089倍(OR=1. 089,95%CI:1. 006~1. 179,P=0. 034)。结论新月体较硬化型是ANCA相关性肾小球肾炎近期肾总体缓解率的独立影响因素,采取更积极的治疗可能更有获益。基线BVAS评分是近期新发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肾小肾炎 预后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伴乙型肝炎病毒抗原沉积9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晨 曾德华 +2 位作者 谢飞来 曲利娟 郑智勇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118-1122,共5页
目的探讨儿童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伴乙型肝炎病毒抗原沉积(endocapillary proliferative glomerulonephritis associated with hepatitis B virus antigen deposition,HBV-ECPGN)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HBV-ECP... 目的探讨儿童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伴乙型肝炎病毒抗原沉积(endocapillary proliferative glomerulonephritis associated with hepatitis B virus antigen deposition,HBV-ECPGN)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HBV-ECPGN(实验组)与13例儿童经典急性链球菌感染后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acute poststreptococcal infection endocapillary proliferative glomerulonephritis,APS-ECPGN)(对照组)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参数、肾病病程和临床预后等。肾穿刺标本均经光镜、免疫组化检查,3例同时送电镜检查。光镜检查包括石蜡切片HE、PAS和PAM-Masson染色,免疫组化Eli Vision法Ig G、Ig A、Ig M、C3d、C4d、C1q、HBs Ag、HBc Ag染色。结果实验组9例中男女比为7∶2,平均年龄10.3岁;血清学C4下降比例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肾病病程平均11.2周,明显长于对照组(平均3.8周)(P<0.05);实验组平均随访53.55个月,均未见肾炎复发。免疫组化C4d沉积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Ig G、Ig M、Ig A、C3d和C1q的沉积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所有实验组病例均有HBs Ag沉积,沉积部位以肾小球旁器部位最为明显。结论与APS-ECPGN不同,HBV-ECPGN更多见血清学C4下降和更强的肾组织内C4d沉积,临床上多以急性肾炎发病,肾病病程较长。提示二者在发病机制上存在差异。血清学C4下降可能与HBs Ag沉积有关,HBs Ag沉积则可能与HBV-ECPGN发病机制相关;HBs Ag在肾小球旁器部位的沉积是HBV-ECPGN的特征性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血管内增生性 乙型肝炎病毒抗原 肾小肾炎 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恩替卡韦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乙肝病毒相关性肾小球肾炎的效果 被引量:7
10
作者 杨君霞 程豪为 +4 位作者 杨荟玉 杨小昂 陈宏涛 邢国兰 张颖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21-524,共4页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ETV)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乙肝病毒相关性肾小球肾炎(HBV-GN)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HBV-GN患者(免疫抑制剂治疗28例,甲泼尼龙片4~48 mg/d;ETV抗病毒治疗28例,ETV 0.5 mg,1次/d;ETV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30例,同...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ETV)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乙肝病毒相关性肾小球肾炎(HBV-GN)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HBV-GN患者(免疫抑制剂治疗28例,甲泼尼龙片4~48 mg/d;ETV抗病毒治疗28例,ETV 0.5 mg,1次/d;ETV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30例,同时给予甲泼尼龙片和ETV治疗,剂量同上)的资料,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测定血清生化指标[谷丙转氨酶(ALT)、白蛋白(ALB)、尿素氮(BUN)、肌酐(Scr)]、24 h尿蛋白(双缩脲法)及HBV-DNA定量水平(荧光定量PCR法),并分析HBV-DNA阴转率和总有效率。结果:除免疫抑制剂组ALT外,3组患者治疗后ALT、BUN、Scr、24 h尿蛋白水平均降低,ALB水平升高;与免疫抑制剂组比较,ETV组ALB水平升高和Scr水平降低更显著,ETV联合免疫抑制剂组ALB水平升高和BUN水平降低更显著(P<0.05)。与免疫抑制剂组比较,ETV组和ETV联合免疫抑制剂组HBV-DNA阴转率均提高(P<0.001)。3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ETV联合免疫抑制剂组高于ETV组,ETV组高于免疫抑制剂组(P<0.001)。结论:ETV和免疫抑制剂联合治疗可作为HBV-GN患者临床治疗的首选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病毒相关性肾小肾炎 恩替卡韦 免疫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与原发性肾小球肾炎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志红 黎磊石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1990年第2期147-151,共5页
自1971年Combes首次报道1例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性膜性肾病后,HBV感染与肾小球肾炎的关系即引起了各国学者的普遍关注。许多作者报告,在肾组织中检出HBV抗原成份,纷纷猜测HBV在原发性肾炎中的致病作用。有的直接提出了“乙肝病毒免疫... 自1971年Combes首次报道1例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性膜性肾病后,HBV感染与肾小球肾炎的关系即引起了各国学者的普遍关注。许多作者报告,在肾组织中检出HBV抗原成份,纷纷猜测HBV在原发性肾炎中的致病作用。有的直接提出了“乙肝病毒免疫复合物肾炎的名称,但也有人持不同意见。我国是HBV感染的高发区,人群HBV携带率一般在15%左右,而我国原发性肾小球肾炎(PG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膜性 免疫复合物肾炎 肾小肾炎 乙肝病毒 抗原抗体 肾小上皮 抗体形成 系膜区 局灶节段性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妥昔单抗治疗抗肾小球基底膜肾炎合并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阳性及肺部感染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3
12
作者 钭张琪 杨华 +3 位作者 张彬娥 张旭珍 夏宜东 金烈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7-20,共4页
抗肾小球基底膜(glomerular basement membrane,GBM)肾炎是一种发病率低但死亡率极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当同时合并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NCA)阳性时可同时具备ANCA相关性血管炎(antineutrophil c... 抗肾小球基底膜(glomerular basement membrane,GBM)肾炎是一种发病率低但死亡率极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当同时合并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NCA)阳性时可同时具备ANCA相关性血管炎(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 vasculitis,AAV)和抗GBM肾炎的临床特征,表现为急进性肾炎。现作者总结1例2021年8月5日防城港市中医医院收治的抗GBM肾炎合并ANCA阳性患者,经利妥昔单抗(Rituximab)联合激素、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免疫抑制治疗后出现肺部感染,在肾脏功能未能恢复的基础上,经抗感染治疗肺部病变好转,患者病情稳定,各项指标趋于平稳,对该病的临床诊治有一定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基底膜肾炎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 ANCA相关性血管炎 利妥昔单抗 肺部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肺炎支原体相关性肾炎1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赵丽君 崔建军 +3 位作者 方琪玮 刘晶 田勇丽 葛学军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16-218,共3页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MP) 儿童呼吸道感染 相关性肾炎 临床分析 肾小肾炎 临床资料分析 泌尿系统 感染后 病原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炎患者肾组织中乙型肝炎病毒Pre-S2蛋白的检测及意义
14
作者 张景红 周虹 黎磊石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1990年第4期298-301,371-372,共6页
对30例经肾活检确诊为肾炎的患者,应用单克隆抗体和间接免疫酶标技术检测肾组织中的Pre-S_2蛋白,同时对肾脏中的HBsAg,HBeAg及血清HBsAg,HBeAg,抗HBs,抗HBe,抗HBc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7/22例原发性肾炎和6/8例狼疮性肾炎患者的肾小球中... 对30例经肾活检确诊为肾炎的患者,应用单克隆抗体和间接免疫酶标技术检测肾组织中的Pre-S_2蛋白,同时对肾脏中的HBsAg,HBeAg及血清HBsAg,HBeAg,抗HBs,抗HBe,抗HBc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7/22例原发性肾炎和6/8例狼疮性肾炎患者的肾小球中有Pre-S_2蛋白沉积,分布于毛细血管袢及(或)系膜区,其分布与肾炎类型、肾组织中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沉积的多少有关。肾脏中Pre-S_2蛋白的沉积与相同部位HBsAg的沉积有联系,与HBeAg的沉积无关。膜性肾病者Pre-S_2蛋白的沉积与病毒血症有良好的柑关性;狼疮性肾炎者Pre-S_2蛋白的沉积很可能是非特异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前S2蛋白 肾小肾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小球肾炎合并乙肝病毒感染的治疗 被引量:10
15
作者 汤颖 钟一红 丁小强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31-934,共4页
肾小球肾炎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临床上常见。乙肝相关性肾炎(HBV-GN)具有免疫复合物介导损伤基础。对于肾炎患者合并HBV携带或乙肝相关性肾炎,可根据其临床和病理表现进行免疫抑制治疗,同时需使用拉米夫定进行预防。对于有HBV复制或肝... 肾小球肾炎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临床上常见。乙肝相关性肾炎(HBV-GN)具有免疫复合物介导损伤基础。对于肾炎患者合并HBV携带或乙肝相关性肾炎,可根据其临床和病理表现进行免疫抑制治疗,同时需使用拉米夫定进行预防。对于有HBV复制或肝炎活动的肾炎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免疫抑制治疗药物如糖皮质激素,血清HBV复制指标阴性时可考虑激素,但宜缩短疗程减少剂量,单独使用效果不佳;吗替麦考酚酯联合激素对HBV-GN有确切疗效。抗病毒药物如IFN-α短期治疗HBV-GN有效,其长期效果以及预防作用还不明确;拉米夫定抗病毒作用肯定,为免疫抑制治疗时预防用药;对拉米夫定耐药病毒可用阿德福韦治疗,但其对肾炎或肾功能不全患者的安全性有待研究。中医肾炎合并HBV感染为本虚标实之证,雷公藤结合症候治疗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肾炎 乙型肝炎病毒 乙肝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肝病毒感染后肾小球肾炎的病理变化
16
作者 任青 冯江敏 +2 位作者 周希静 杨玉秀 王丽琛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1年第5期369-371,共3页
本文对肾小球内有HBsAg沉积的27例各型肾炎的肾组织进行病理分析,其中膜性肾炎8例,膜增殖性肾炎3例,系膜增殖性肾炎13例,局灶硬化性肾炎3例,在各种病理类型的肾炎肾小球中都有不同程度的IgG、IgA、IgM、C_3呈粗大颗粒状沉积,以IgG的荧... 本文对肾小球内有HBsAg沉积的27例各型肾炎的肾组织进行病理分析,其中膜性肾炎8例,膜增殖性肾炎3例,系膜增殖性肾炎13例,局灶硬化性肾炎3例,在各种病理类型的肾炎肾小球中都有不同程度的IgG、IgA、IgM、C_3呈粗大颗粒状沉积,以IgG的荧光强度最大,其轻链以K链为主。通过对沉积在肾小球内凝血纤溶因子的测定,证实其中11例存在高凝状态。透射电镜观察到部分病例肾小球的上皮下、内皮下系膜区有直径在30 nm~70 nm的病毒颗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肾小肾炎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肾小球肾炎肾组织中HBsAg和HBcAg的观察
17
作者 汤宏峰 刘爱民 +1 位作者 顾伟忠 叶华英 《浙江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6期267-269,共3页
本文应用免疫组化法对76例小儿肾炎肾组织进行了HBsAg及HBcAg检测。HBV抗原总检出率为18.4%(14/76),HBsAg与HBcAs沉积分别为17.1%(13/76)与13.2%(10/76)。膜性肾病肾组... 本文应用免疫组化法对76例小儿肾炎肾组织进行了HBsAg及HBcAg检测。HBV抗原总检出率为18.4%(14/76),HBsAg与HBcAs沉积分别为17.1%(13/76)与13.2%(10/76)。膜性肾病肾组织中HBV抗原检出率为76.9%(10/13),HBsAg与HBcAg沉积分别为69.2%(9/13)及61.5%(8/13)。而其它病理类型肾炎肾组织中HBV抗原检出率仅为6.3%(4/63),HBsAg及HBcAg阳性各为6.3%(4/63)及3.2%(2/63)。提示HBV抗原尤其是HBsAg与其相关抗体形成的免疫复合物与小儿膜性肾病的发病密切相关。并对HBsAg参与膜性肾病发病的可能途径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肾炎 病因学 乙型肝炎 表面抗原 核心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活检患者805例肾小球疾病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20
18
作者 黄萍萍 梁东 +3 位作者 唐德燊 陈孝文 许勇芝 黄志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3期1421-1422,共2页
目的:探讨805例已接受肾病理活检的患者肾小球疾病流行病学特点及病理类型与临床表现间的联系。方法:对805例肾活检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肾小球疾病患者行肾活检时的平均年龄(31.2±17.6)岁。接受肾病理活检患者构成比是... 目的:探讨805例已接受肾病理活检的患者肾小球疾病流行病学特点及病理类型与临床表现间的联系。方法:对805例肾活检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肾小球疾病患者行肾活检时的平均年龄(31.2±17.6)岁。接受肾病理活检患者构成比是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占80.1%,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占18.8%,小管间质性疾病占1.1%。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男女比例为1.16∶1,继发性肾小球疾病男女比例为0.37∶1,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肾脏病患者的高发年龄段为15~34岁。本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为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和IgA肾病;继发性肾小球疾病中狼疮性肾炎占首位,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占第二位。肾小球疾病患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其次为尿检异常型。肾病综合征患者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为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其次为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结论:805例接受肾病理活检患者以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为最常见的肾脏疾病,青年男性多发;狼疮性肾炎是最常见的继发性肾脏疾病,青年女性多发。肾病综合征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病学分析 活检 系膜增生性肾小肾炎 原发性肾小疾病 继发性肾小疾病 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硬化症 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 病理活检 病综合征 小管间质性疾病 继发性脏疾病 狼疮性肾炎 临床表现 病理类型 流行病学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HBV标志物阳性和阴性肾炎患者的临床与病理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任淑婷 徐长福 +1 位作者 李恒力 于琳华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5-37,43,共4页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对肾小球肾炎 (GN)的致病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 2 8例血清HBV阳性和 1 2例HBV阴性组患者肾组织内HBV抗原(HBAg)存在的状况 ,并着重对比了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肾组织病变特征。结果...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对肾小球肾炎 (GN)的致病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 2 8例血清HBV阳性和 1 2例HBV阴性组患者肾组织内HBV抗原(HBAg)存在的状况 ,并着重对比了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肾组织病变特征。结果 HBV标志物阳性组HBAg检出率较高 (71 .43 % ) ,肾小球内增生病变较重 ,但统计学处理两组间在临床表现和病变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HBV可能直接感染肾组织细胞导致肾炎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肾炎 乙型肝炎病毒 HBV相关性肾炎 临床表现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移植肾系统性疾病肾损害复发临床诊疗指南 被引量:1
20
作者 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 于峰 +3 位作者 赵洪雯 秦燕 廖贵益 文吉秋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46-862,共17页
原发病复发是影响移植肾近期和远期存活的重要原因,越来越受到重视。系统性疾病肾损害在肾脏移植术后均有可能复发,并不同程度损伤移植肾。随着对系统性疾病肾损害发病机制的深入认识,移植肾系统性疾病肾损害复发的诊治水平也在逐渐提... 原发病复发是影响移植肾近期和远期存活的重要原因,越来越受到重视。系统性疾病肾损害在肾脏移植术后均有可能复发,并不同程度损伤移植肾。随着对系统性疾病肾损害发病机制的深入认识,移植肾系统性疾病肾损害复发的诊治水平也在逐渐提升。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组织器官移植专家,充分阅读、分析和总结目前国际和国内的文献,在《慢性移植肾功能不全诊疗技术规范(2019版)》的基础上,对系统性疾病肾损害复发的危险因素、预防措施、治疗措施及预后等内容,依据推荐评估、发展和评价分级方法对证据质量和建议强度进行客观评估,制定《中国移植肾系统性疾病肾损害复发临床诊疗指南》,在本指南中对相应临床问题提出推荐意见,以更好地保障和促进移植肾脏和受者的长期存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脏移植 系统性疾病损害 复发 狼疮性肾炎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性血管炎 肾小基底膜肾炎 免疫蛋白轻链淀粉样变性 原发性高草酸尿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