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Bx蛋白抑制乙型肝炎病毒诱导肝细胞表达Ⅰ型干扰素的研究
1
作者 潘颖 杨凯 +3 位作者 陈谨 孙蓓蓓 田平平 张发苏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2-255,共4页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对Ⅰ型干扰素表达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相关机制。方法:以HepG2细胞和稳转HBV基因组的HepG2.2.15细胞为模型,转染针对乙型肝炎病毒X(HBx)基因的小干扰RNA(siRNA)[HBx-siRNA]至HepG2.2.15细胞,转染HBx蛋白表达...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对Ⅰ型干扰素表达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相关机制。方法:以HepG2细胞和稳转HBV基因组的HepG2.2.15细胞为模型,转染针对乙型肝炎病毒X(HBx)基因的小干扰RNA(siRNA)[HBx-siRNA]至HepG2.2.15细胞,转染HBx蛋白表达质粒pEGFP-HBx至HepG2细胞,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各细胞中的IFN-α、IFN-β mRNA含量,荧光显微镜观察HepG2细胞内质粒pEGFP-HBx的表达,Western blot技术分析各细胞中HBx和p-IRF3蛋白含量变化,以探讨HBV通过HBx蛋白对Ⅰ型干扰素表达的影响。结果:IFN-α和IFN-β mRNA在HepG2.2.15细胞中的含量略高于HepG2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NA干扰抑制HepG2.2.15细胞中HBx蛋白的表达后,细胞中IFN-α、IFN-β mRNA含量显著升高,转染pEGFP-HBx的HepG2细胞中Ⅰ型干扰素的基因表达量和p-IRF3的蛋白表达量均降低。结论:HBV通过HBx蛋白抑制IRF3蛋白的活化,从而抑制Ⅰ型干扰素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hbx蛋白 Ⅰ型干扰素 IRF3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HBx蛋白与原发性肝癌的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李伟 刘传苗 赵守松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156-159,共4页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HBV) hbx蛋白 原发性肝癌 HBV感染 肝细胞性肝癌 HBVx基因 相关研究进展 健康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加氧酶2(COX-2)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与乙型肝炎病毒X(HBx)蛋白表达呈正相关 被引量:3
3
作者 谢华红 张勇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919-923,共5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性肝癌组织中环加氧酶2(COX-2)的表达及其与乙型肝炎病毒X(HBx)蛋白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COX-2蛋白在HBV相关性肝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分布,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HBx表达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性肝癌组织中环加氧酶2(COX-2)的表达及其与乙型肝炎病毒X(HBx)蛋白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COX-2蛋白在HBV相关性肝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分布,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HBx表达的相关性,共聚焦显微镜观察HBx和COX-2的表达和共定位情况。HBx基因转染Hep G2肝癌细胞后,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观察COX-2的表达,实时定量PCR检测COX-2的mRNA水平。结果 HBV相关性肝癌COX-2高表达,且高分化HBV相关性肝癌中COX-2的表达高于中分化和低分化肝癌组织,HBx主要定位于细胞质中,少数位于细胞核。HBV相关性肝癌组织中HBx和COX-2表达呈正相关。HBx和COX-2存在共定位,上调HBx水平可以增加Hep G2肝癌细胞COX-2 mRNA水平。结论 COX-2在HBV相关性肝癌组织高表达,且与HBx表达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加氧酶2(COx-2) 乙型肝炎病毒x(hbx)蛋白 HBV相关性肝癌 乙型肝炎病毒(HB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型肝炎病毒非结构蛋白NS3与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协同反式激活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刘妍 成军 +5 位作者 牟劲松 陆荫英 王建军 杨倩 王琳 张玲霞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7-49,共3页
构建丙型肝炎病毒(HCV)非结构蛋白 3(NS3)的重组表达质粒pcDNA3 1(- ) NS3和表达乙型肝炎病毒 (HBV)X蛋白的重组质粒pcDNA3 1(- ) X ,分别瞬时转染肝母细胞瘤细胞系HepG2细胞 ,用免疫印记 (Westernblotting)方法鉴定病毒基因的表达。... 构建丙型肝炎病毒(HCV)非结构蛋白 3(NS3)的重组表达质粒pcDNA3 1(- ) NS3和表达乙型肝炎病毒 (HBV)X蛋白的重组质粒pcDNA3 1(- ) X ,分别瞬时转染肝母细胞瘤细胞系HepG2细胞 ,用免疫印记 (Westernblotting)方法鉴定病毒基因的表达。两个表达质粒分别及同时与报告质粒pCAT3 promoter共转染HepG2细胞 ,检测报告基因氯霉素乙酰转移酶 (CAT)的表达水平 ,酶的活性反映了表达的肝炎病毒蛋白对SV4 0病毒早期启动子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 ,两个重组表达载体pcDNA3 1(- ) NS3及pcDNA3 1(- ) X在HepG2细胞均能瞬时表达相应的肝炎病毒蛋白 ;单独共转染实验中 pcDNA3 1(- ) NS3、pcDNA3 1(- ) X组的CAT的表达分别是对照的 3 5倍和 4 4倍 ,两种质粒共同转染时酶的表达是对照的 8 5倍 ;表达质粒对CAT酶表达的激活作用呈剂量依赖性。研究表明 ,HepG2细胞中表达的HCVNS3蛋白和HBVX蛋白均具有反式激活SV4 0早期启动子的功能 ,并且两种蛋白的反式激活功能具有协同特性。本实验有助于解释HCV、HBV感染 ,尤其是共同感染的致病 (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非结构蛋白 NS3 乙型肝炎病毒 x蛋白 协同反式激活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通过DNMT3A诱导肝癌细胞RUNX3基因高甲基化 被引量:5
5
作者 林万松 林洁 +3 位作者 林巧燕 周智锋 李洁羽 叶韵斌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717-721,727,共6页
目的研究肝癌细胞中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HBx)对抑癌基因Runt相关转录因子3(RUNX3)表达的影响及相关作用机制,探讨乙肝病毒促肝癌发生的表观遗传调控。方法HBx重组表达载体转染5-aza-CdR处理或未处理的Huh7、HepG2肝癌细胞,Western Blot及... 目的研究肝癌细胞中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HBx)对抑癌基因Runt相关转录因子3(RUNX3)表达的影响及相关作用机制,探讨乙肝病毒促肝癌发生的表观遗传调控。方法HBx重组表达载体转染5-aza-CdR处理或未处理的Huh7、HepG2肝癌细胞,Western Blot及RT-qPCR检测RUNX3的表达,分析RUNX3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水平。合成DNA甲基转移酶3A的小干扰RNA(siRNA_3A)单独转染或与HBx共转染,检测RUNX3的表达。PCR检测21例手术切除的肝细胞癌新鲜组织标本HBx表达情况,比较HBx阴性与HBx阳性组织样本间RUNX3的表达差异以及启动子甲基化程度。结果过表达HBx可导致肝癌细胞内RUNX3表达下调,且甲基转移酶抑制剂5-aza-CdR可完全阻断HBx对RUNX3的抑制作用。HBx诱导RUNX3基因启动子CpG岛发生高甲基化,但不影响DNA甲基转移酶的表达。siRNA_3A转染肝癌细胞后,RUNX3 mRNA与蛋白表达均显著上调;其与HBx共转染后,逆转了单独HBx对RUNX3的抑制作用。HBx阳性的肝癌组织中RUNX3mRNA表达水平较HBx阴性组低,且RUNX3启动子甲基化程度也相对较高。结论 HBx通过促进RUNX3启动子区域发生高甲基化而抑制其表达,且这一过程是由DNMT3A所介导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 肝细胞癌 RUNT相关转录因子3 DNA甲基转移酶3A 甲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对阿霉素诱导的肝癌细胞凋亡及p53、PTEN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王霞 杨林 +4 位作者 佘吉佳 范红梅 张富程 陈幼明 谢奇峰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775-1778,共4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X蛋白对阿霉素诱导的肝癌细胞凋亡及p53、PTEN表达的影响。方法用阿霉素(2.5μg/ml)分别处理HepG2及稳定表达GFP、GFP-HBx融合蛋白的细胞系HepG2/GFP、HepG2/GFP-HBx,处理后不同时间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X蛋白对阿霉素诱导的肝癌细胞凋亡及p53、PTEN表达的影响。方法用阿霉素(2.5μg/ml)分别处理HepG2及稳定表达GFP、GFP-HBx融合蛋白的细胞系HepG2/GFP、HepG2/GFP-HBx,处理后不同时间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RT-PCR检测p53、PTENmRNA水平;Westernblotting检测p53、PTEN蛋白水平。结果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阿霉素处理后36h,HepG2/GFP-HBx细胞凋亡率为3.94%,明显低于HepG2(59.03%)、HepG2/GFP细胞(61.38%)(P<0.001),而与未处理对照组细胞(2.12%、2.78%、2.55%)无显著差别(P>0.05)。RT-PCR分析显示HepG2/GFP-HBx细胞PTENmRNA水平低于HepG2及HepG2/GFP细胞,而p53mRNA水平无明显差别。Westernblotting检测显示HepG2/GFP-HBx细胞PTEN蛋白明显低于HepG2及HepG2/GFP细胞,而p53蛋白无明显差别。结论 HBVX蛋白能够抑制阿霉素诱导的细胞凋亡及PTEN表达,HBVX蛋白对其细胞凋亡的抑制可能与其对p53-PTEN的抑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 阿霉素 P53 PTEN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抑制SFRP5启动子的活性 被引量:3
7
作者 陈林林 谢青 +5 位作者 单晓亮 权会琴 陈庆美 周帆 聂丹 唐霓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00-204,共5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HBx)抑制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5(SFRP5)启动子活性的分子机制。方法:扩增不同长度的SFRP5启动子区片段,构建到萤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pGL3-Basic上,并将构建好的重组质粒转染入正常肝细胞系LO2细胞,再分别感染编...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HBx)抑制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5(SFRP5)启动子活性的分子机制。方法:扩增不同长度的SFRP5启动子区片段,构建到萤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pGL3-Basic上,并将构建好的重组质粒转染入正常肝细胞系LO2细胞,再分别感染编码HBx的腺病毒(Ad-HBx)或编码绿色荧光蛋白的腺病毒(Ad-GFP),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病毒感染效率,检测萤光素酶活性以观察HBx对SFRP5启动子活性的影响。结果:(1)含不同长度的SFRP5启动子区截短突变报告质粒构建成功。(2)截短突变报告质粒的萤光素酶活性与pGL3-Basic对照组相比,分别为(6.32±0.04)倍(-478 bp~+47 bp)、(5.79±0.32)倍(-811 bp~+47 bp)、(3.59±0.34)倍(-1 235 bp~+47 bp)、(3.86±0.39)倍(-1 677 bp~+47 bp)、(3.26±0.42)倍(-2 072 bp~+47 bp)(均P<0.05)。过表达HBx可以明显抑制SFRP5启动子活性,抑制率分别为44%(-478 bp~+47 bp)(P<0.05)、46%(-811 bp~+47 bp)(P<0.05)、28%(-1 235 bp~+47 bp)、24%(-1 677 bp~+47 bp)和40%(-2 072 bp~+47 bp)。结论:HBx可以明显抑制SFRP5启动子区活性,可能导致SFRP5基因表达下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 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5 启动子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与核转录因子NF-κB在肝癌细胞程序性死亡中的作用 被引量:3
8
作者 郭双平 翟宇强 +1 位作者 王文亮 赵一岭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2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与核转录因子NF κB的关系及其在肝癌细胞程序性死亡中的作用。 方法 :用脂质体介导的基因转染法 ,将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CDNA 3.1 HBX转染入人肝癌细胞系HCC- 92 0 4 ,用免疫组化SP法和免疫荧...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与核转录因子NF κB的关系及其在肝癌细胞程序性死亡中的作用。 方法 :用脂质体介导的基因转染法 ,将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CDNA 3.1 HBX转染入人肝癌细胞系HCC- 92 0 4 ,用免疫组化SP法和免疫荧光法对细胞内源性核转录因子NF κB进行定位 ,然后用蛋白酶抑制剂ALLN作用于细胞 ,抑制核转录因子NF κB的活化 ,阿霉素诱导肝癌细胞程序性死亡 ,检测肝癌细胞程序性死亡率的变化。 结果 :未进行基因转染的人肝癌细胞系HCC 92 0 4的内源性核转录因子NF κB仅位于胞质 ,胞核中无表达 ;转染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CDNA 3.1 HBX肝癌细胞的胞质和胞核同时有核转录因子NF κB的表达 ;而在经抑制剂ALLN作用的转染乙型肝炎病毒真核表达载体pCDNA 3.1 HBX的人肝癌细胞HCC 92 0 4 ,核转录因子NF κB仅定位于肝癌细胞的胞质内 ,而且细胞程序性死亡率由 8.1%增高至 5 1.8%。 结论 :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可激活肝癌细胞转录因子NF κB ,使其从胞质中转位于胞核 ;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通过活化核转录因子NF κB而抑制肝癌细胞的程序性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x蛋白 核转录因子NF-ΚB 肝癌细胞 程序性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通过降低P4启动子甲基化水平上调人IGF-Ⅱ基因的转录 被引量:2
9
作者 汤绍辉 张良鹏 +5 位作者 吴小娟 张嫚嫚 王旷靖 周鸿科 罗羽宏 曹明溶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633-1638,共6页
目的:构建稳定表达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HBx)的肝癌细胞株HepG2-HBx,探讨HBx对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基因P4启动子甲基化水平及转录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含HBx基因的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pBABE-puro-HBx,采用磷酸钙... 目的:构建稳定表达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HBx)的肝癌细胞株HepG2-HBx,探讨HBx对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基因P4启动子甲基化水平及转录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含HBx基因的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pBABE-puro-HBx,采用磷酸钙共沉淀法将其转染293FT包装细胞产生逆转录病毒,感染HepG2肝癌细胞,采用嘌呤霉素进行阳性克隆筛选,Western blotting鉴定表达HBx蛋白的肝癌细胞株HepG2-HBx。采用亚硫酸氢盐测序法及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HepG2-HBx细胞中P4启动子甲基化水平及P4mRNA表达水平变化。进一步将体外甲基化的人IGF-Ⅱ基因P4启动子驱动的荧光素酶报告载体pGL3-P4及含HBx基因的pCMV-tag2B-X质粒共转染HepG2肝癌细胞,采用亚硫酸氢盐测序法及双萤光素酶实验检测pGL3-P4载体上P4启动子甲基化水平及转录调控活性变化。结果:(1)经Western blotting鉴定,成功构建了稳定表达HBx蛋白的肝癌细胞株HepG2-HBx;(2)表达HBx蛋白的HepG2-HBx细胞中P4启动子甲基化CpG位点的比例(9.0%)明显低于对照细胞HepG2-control(25.0%)(P<0.01),而其P4 mRNA表达水平则为对照细胞HepG2-control的2.8倍;(3)共转染pCMV-tag2B-X质粒的HepG2细胞中pGL3-P4载体上P4启动子甲基化CpG位点的比例(60.8%)明显低于共转染对照质粒pCMV-tag2B的HepG2细胞(84.1%)(P<0.01),而前者P4启动子相对萤光素酶活性(14.12±0.89)则明显高于后者(4.61±0.76)(P<0.01)。结论:HBx蛋白可降低IGF-Ⅱ基因P4启动子甲基化水平,进而上调其转录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 启动子 DNA甲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C蛋白和X蛋白的修饰及其意义 被引量:2
10
作者 钱冠华 段昌柱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0-33,37,共5页
乙型肝炎病毒(HBV)作为一个外来入侵的病毒可以激发人体的免疫反应,导致人体一系列与HBV感染有关的病理变化与临床表现。HBC和HBX是由HBV基因编码的两种重要蛋白。HBC对病毒基因组的复制和成熟是必不可少的,其蛋白修饰后的产物对病毒在... 乙型肝炎病毒(HBV)作为一个外来入侵的病毒可以激发人体的免疫反应,导致人体一系列与HBV感染有关的病理变化与临床表现。HBC和HBX是由HBV基因编码的两种重要蛋白。HBC对病毒基因组的复制和成熟是必不可少的,其蛋白修饰后的产物对病毒在宿主细胞内的组装、成熟和对外分泌中发挥着作用。HBX能与多种蛋白发生相互作用,在HBV的复制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也影响着肝细胞癌的形成。现有的对HBC和HBX的磷酸化和泛素化过程的研究,为进一步揭示HBV的致病机制提供了依据,希望最终为乙型肝炎的临床治疗寻找一条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 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 磷酸化 泛素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在HBV宫内感染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白桂芹 张凌燕 +1 位作者 付逢萍 唐瑶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15-618,共4页
目的研究HBV(hepatitis B virus)感染胎盘和正常胎盘在HBxAg(hepatitis B x antigen)蛋白表达上的不同,探讨HBxAg在HBV宫内感染中可能发挥的作用。方法选择24例已证实发生宫内感染的HBsAg(hepatitis Bsurface antigen)阳性孕妇(感染组)... 目的研究HBV(hepatitis B virus)感染胎盘和正常胎盘在HBxAg(hepatitis B x antigen)蛋白表达上的不同,探讨HBxAg在HBV宫内感染中可能发挥的作用。方法选择24例已证实发生宫内感染的HBsAg(hepatitis Bsurface antigen)阳性孕妇(感染组)和10例正常健康孕妇(对照组)的胎盘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染色法,检测各组胎盘中HBxAg的表达,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在HBV感染组的胎盘中可检测到HBxAg的表达,且高复制组(HBV DNA>1×103拷贝/mL)染色吸光度值明显高于低复制组(HBV DNA<1×103拷贝/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感染高复制组细胞凋亡指数低于低复制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HBxAg/抗细胞凋亡是HBV DNA高复制孕妇发生宫内感染的可能机制,而HBV DNA阴性孕妇存在不同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hbxAg) 细胞凋亡 宫内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与肝细胞癌 被引量:3
12
作者 彭玉莲 陈曲波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4期2536-2539,共4页
肝细胞癌(hepatic cellular carcinoma,HCC)是临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约80%的HCC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HBV感染者发生HCC的危险性是无感染者的200余倍。,人们发现HBV基因中编码17000的多... 肝细胞癌(hepatic cellular carcinoma,HCC)是临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约80%的HCC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HBV感染者发生HCC的危险性是无感染者的200余倍。,人们发现HBV基因中编码17000的多功能蛋白命名为X蛋白.也称HBxAg,为病毒基因组转录所必需。其对HCC的多种生物学活性,可能影响HCC形成和发展的多个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 肝细胞癌 carcinoma HBV感染者 hbxAG HBV基因 病毒基因组 生物学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与端粒酶的关系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烜 张晓东 叶丽虹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519-523,共5页
端粒(telomere)是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的重复序列,对维持染色体的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端粒酶(telomerase)是维持端粒长度必需的一种逆转录酶,在细胞增殖、衰老、永生化和癌变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肿瘤细胞中端粒酶发生明显变化,有较... 端粒(telomere)是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的重复序列,对维持染色体的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端粒酶(telomerase)是维持端粒长度必需的一种逆转录酶,在细胞增殖、衰老、永生化和癌变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肿瘤细胞中端粒酶发生明显变化,有较高水平的表达和很强的活性,成为肿瘤细胞的重要特征之一.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virus)X蛋白(HBx)与肝癌的发生密切相关,HBx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发挥致癌作用,其中一个重要的分子机制,即激活人端粒酶反转录酶hTERT(为端粒酶的催化亚单位)使细胞发生永生化而癌变.因此,详细阐明HBx与hTERT的关系对于揭示乙肝病毒致癌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HBV的分子结构和HBx的分子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对HBx与hTERT及其调控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归纳和总结,有助于进一步阐明HBx的致癌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 端粒 端粒酶 人端粒酶反转录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制性消减杂交构建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羧基端缺失40个氨基酸cDNA文库
14
作者 王力 朱明华 +1 位作者 李咏梅 李芳梅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081-1084,共4页
目的: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SSH)技术筛选乙型肝炎病毒(HBV)X蛋白羧基端缺失40个氨基酸(HBx3'-40)反式激活基因,克隆其反式激活的相关靶基因.方法:以HBx3'-40蛋白表达质粒pcDNA3(-)-HBx3'-40 转染Huh-7细胞,以转染pcDNA3(-... 目的: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SSH)技术筛选乙型肝炎病毒(HBV)X蛋白羧基端缺失40个氨基酸(HBx3'-40)反式激活基因,克隆其反式激活的相关靶基因.方法:以HBx3'-40蛋白表达质粒pcDNA3(-)-HBx3'-40 转染Huh-7细胞,以转染pcDNA3(-)-HBx为对照;制备转染后的细胞裂解液,提取总RNA并逆转录为cDNA,经RsaⅠ酶切后,将实验组cDNA分成两组,分别与两种不同的接头衔接,再与对照组cDNA进行两次消减杂交及两次抑制性PCR,将产物与pUCm-T载体连接,构建cDNA消减文库,并转染大肠杆菌JM109进行文库扩增,随机挑选克隆PCR扩增后进行测序及同源性分析.结果:成功构建了HBx3'-40反式激活基因差异表达的cDNA文库,文库扩增后得到154个白色克隆,经菌落PCR分析,克隆包含有200~800 bp的插入片段,部分片段编码蛋白涉及原癌基因、信号转导相关基因、细胞生长因子相关基因、细胞凋亡、代谢和蛋白合成等相关基因.结论: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成功构建了HBx和HBx3'-40差异表达的cDNA消减文库,为进一步阐明HBx3'-40在HBV感染相关的肝细胞癌发生中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 基因文库 抑制性消减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蛋白诱导人类白细胞抗原DR表达
15
作者 胡克勤 John M Vierling +1 位作者 郝连杰 Aleem Siddiqui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361-365,435,共5页
乙型肝炎病毒(HBV)所致的肝细胞坏死,被认为是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有关的MHC限制的T细胞为主的免疫应答的结果。本研究证实,转染HBV基因组或X基因后的人肝癌细胞系可诱导HLAⅡ(即HLA DR)表达。核转录及RNA杂交分析提示表达X基因的细胞... 乙型肝炎病毒(HBV)所致的肝细胞坏死,被认为是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有关的MHC限制的T细胞为主的免疫应答的结果。本研究证实,转染HBV基因组或X基因后的人肝癌细胞系可诱导HLAⅡ(即HLA DR)表达。核转录及RNA杂交分析提示表达X基因的细胞其HLA DR mRNA水平增加,X蛋白增加该基因的转录。氯霉索乙酰基转移酶(CAT)基因分析进一步提示,X蛋白通过作用于HLA DR基因上游的调节序列诱导HLA DR表达。结果表明:X蛋白可能通过调节HLA DR表达参与HBV感染的免疫发病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x蛋白 人白细胞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促进肝癌细胞株生长及其分子机制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范丽 陈建婷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13期1737-1739,1743,共4页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HBx)对肝癌细胞株中增殖分子、侵袭分子、血管新生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培养肝癌细胞株HepG2并分为HBx组和对照组,分别转染pcDNA3.1-HBx质粒以及空白的pcDNA3.1质粒。转染后24h和48h,检测细胞中增殖分子Sur...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HBx)对肝癌细胞株中增殖分子、侵袭分子、血管新生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培养肝癌细胞株HepG2并分为HBx组和对照组,分别转染pcDNA3.1-HBx质粒以及空白的pcDNA3.1质粒。转染后24h和48h,检测细胞中增殖分子Survivin、cyclinD1、c-myc以及侵袭分子CD44v6、MT1-MMP、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7以及血管新生分子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血管生成素(Ang)-1、Ang-2、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的mRNA表达量。结果:转染24、48h后,HBx组细胞中Survivin、cyclinD1、c-myc、CD44v6、MT1-MMP、MMP2、MMP7、VEGF、Ang-1、Ang-2、FGF-2的mRNA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HBx能够促进肝癌细胞株中增殖分子、侵袭分子、血管新生分子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hbx) 增殖 侵袭 血管新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癌患者癌组织中HBx和CEACAM1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3
17
作者 马莉 张蔚 +3 位作者 许刚柱 姚杨 徐利 刘凯歌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79-783,823,共5页
目的:检测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HBx)和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1(CEACAM1)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癌(乙肝相关性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二者在肝癌发生、发展及转移中的关系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81例乙肝相关性... 目的:检测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HBx)和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1(CEACAM1)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癌(乙肝相关性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二者在肝癌发生、发展及转移中的关系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81例乙肝相关性肝癌组织中HBx和CEACAM1的表达,分析HBx和CEACAM1与乙肝相关性肝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Western blotting检测人正常肝细胞系QZG、肝癌细胞HepG2及稳定转染HBx的肝癌细胞HepG2(HepG2-X)中CEACAM1的表达。结果:81例乙肝相关性肝癌组织中HBx表达阳性率为74.07%(60/81),CEACAM1表达阳性率为71.60%(58/81),二者与门静脉侵袭、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关联(P<0.05,P<0.01)。HBx与CEACAM1的表达呈负相关(rs=-0.310,P<0.05);稳定转染HBx的肝癌细胞HepG2(HepG2-X)中,CEACAM1蛋白表达水平与肝癌细胞HepG2及人正常肝细胞系QZG比较显著降低。结论:HBx的高表达和CEACAM1的低表达与乙肝相关性肝癌的侵袭、转移有关联,HBx可能通过抑制CEACAM1表达促进肿瘤的发生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 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1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癌 肿瘤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对autotaxin表达的影响及其意义 被引量:3
18
作者 肖雅伦 苏何玲 +5 位作者 谭燕莲 梁斌 谷云艳 莫之婧 黄红丽 刘永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2088-2092,共5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X蛋白(HBx)对autotaxin(ATX)表达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构建重组HBx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Bx和重组ATX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pGL3-ATX,共转染HepG2细胞检测HBx对ATX基因启动子的作用。构建稳定表达HBx...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X蛋白(HBx)对autotaxin(ATX)表达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构建重组HBx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Bx和重组ATX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pGL3-ATX,共转染HepG2细胞检测HBx对ATX基因启动子的作用。构建稳定表达HBx的HepG2.HBx细胞,Western blot检测HBx对ATX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共转染检测显示,pcDNA3.1(+)-HBx和pGL3-ATX共转染组的荧光素酶活性是空载体pcDNA3.1(+)和pGL3-ATX共转染组的1.47倍(P<0.000)。Westernblot检测显示,HepG2.HBx细胞ATX蛋白表达显著升高,为HepG2细胞的1.75倍(P<0.05)。结论 HBx可激活ATX基因启动子,上调ATX的表达,提示HBV感染可增强ATX/溶血磷脂酸的信号转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x蛋白 AUTOTAxIN 基因表达 Autotaxin/溶血磷脂酸信号转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相关微小RNA差异表达在乙型肝炎病毒复制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陈静 陈磊 +1 位作者 吴孟超 石晓祯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1786-1791,共6页
背景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HBX)在乙型肝炎病毒复制及肝癌形成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研究HBX相关微小RNA(miRNAs)的差异表达有可能为调控乙型肝炎病毒复制、阐明肝癌发展进程及开展预后干预提供重要信息。目的探讨肝癌细胞中HBX相关miRNAs... 背景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HBX)在乙型肝炎病毒复制及肝癌形成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研究HBX相关微小RNA(miRNAs)的差异表达有可能为调控乙型肝炎病毒复制、阐明肝癌发展进程及开展预后干预提供重要信息。目的探讨肝癌细胞中HBX相关miRNAs的差异表达及其在乙型肝炎病毒复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1—10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收治的13例肝癌患者的肝癌组织及距离肝癌组织>2 cm癌旁组织的新鲜石蜡包埋标本,采用微阵列技术分析HBX相关miRNAs的差异表达,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q PCR)法定量分析肝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7个与肝脏功能相关的miRNAs及HBX mRNA表达水平,同时分析过表达hsa-miR-373或抑制hsa-miR-22对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影响。结果微阵列技术分析显示,HepG2-X细胞系和HepG2-CAT细胞系中有46种miRNAs差异表达,与HepG2-CAT细胞系相比,HepG2-X细胞系中20种miRNAs表达上调,26种miRNAs表达下调。肝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hsa-miR-22、hsa-miR-373、hsa-miR-92、hsa-miR-155及HBX mRN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hsa-miR-181a、hsa-miR-34a、hsa-let-7i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hsa-miR-22表达水平与HBX mRNA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415,P=0.018),hsa-miR-373、hsa-miR-92、hsa-miR-155表达水平与HBX mRNA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322,P=0.043;r=-0.369,P=0.028;r=-0.426,P=0.016);hsa-miR-181a、hsa-miR-34a、hsa-let-7i表达水平与HBX mRNA表达水平无直线相关关系(r=0.076,P=0.363;r=0.017,P=0.676;r=0.122,P=0.242)。第2天和第3天hsa-miR-22抑制剂组、hsamiR-373前体组HepG2.2.15细胞系及HepAD-38细胞系乙型肝炎病毒拷贝数较阴性对照组降低(P<0.05);第2天和第3天hsa-miR-373前体组Hep G2.2.15细胞系乙型肝炎病毒拷贝数较hsa-miR-22抑制剂组降低(P<0.05)。第2天hsa-miR-373前体组Hep AD-38细胞系乙型肝炎病毒拷贝数较hsa-miR-22抑制剂组升高,第3天hsa-miR-373前体组Hep AD-38细胞系乙型肝炎病毒拷贝数较hsa-miR-22抑制剂组降低(P<0.05)。第2天和第3天hsa-miR-373前体组HepG 2.2.15细胞系乙型肝炎病毒拷贝抑制率较hsa-miR-22抑制剂组升高(P<0.05)。第2天hsa-miR-373前体组Hep AD-38细胞系乙型肝炎病毒拷贝抑制率较hsa-miR-22抑制剂组降低,第3天hsa-miR-373前体组Hep AD-38细胞系乙型肝炎病毒拷贝抑制率较hsa-miR-22抑制剂组升高(P<0.05)。结论 HBX相关miRNAs的差异表达可通过靶向相关信号转导通路影响乙型肝炎病毒在肝癌细胞内的复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 微小RNA 病毒复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诱导肝卵圆细胞恶性转化 被引量:1
20
作者 廖凯 王月飞 +1 位作者 卢乐乐 张雷达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992-995,共4页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hepatitis B virus X,HBx)对肝卵圆细胞的转化作用。方法构建表达HBx和嘌呤霉素抗性的慢病毒LV-HBx-PM及对照慢病毒LV-PM分别感染WB-F344肝卵圆细胞。以感染HBx慢病毒载体的WB-F344细胞作为实验组(WB-F344-HB...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hepatitis B virus X,HBx)对肝卵圆细胞的转化作用。方法构建表达HBx和嘌呤霉素抗性的慢病毒LV-HBx-PM及对照慢病毒LV-PM分别感染WB-F344肝卵圆细胞。以感染HBx慢病毒载体的WB-F344细胞作为实验组(WB-F344-HBx),以感染对照慢病毒载体的WB-F344细胞作为阴性对照组(WB-F344-PM),以未转染慢病毒载体的培养相同代数的WB-F344细胞作为空白对照组(WB-F344-Mock)。通过Real-time RT-PCR和Western blot验证各组细胞中HBx的表达;运用MTT法、流式细胞术、细胞迁移实验、裸鼠移植瘤实验观察各组细胞的增殖能力、细胞周期、迁移能力和成瘤能力。结果 WB-F344-HBx细胞在基因水平和蛋白水平稳定高效表达HBx;WB-F344-PM和WB-F344-Mock不表达HBx。与阴性对照组WB-F344-PM相比,实验组WB-F344-HBx G0/G1期细胞比例降低[(55.98±0.39)%vs(61.65±1.37)%,P<0.01],G2/M期细胞比例升高[(15.05±1.67)%vs(7.83±0.46)%,P<0.01],细胞周期进程加快,细胞增殖能力增强(P<0.01),具有更强的细胞迁移能力和成瘤能力;而阴性对照组WB-F344-PM与空白对照组WB-F344-Mock相比,细胞周期、细胞增殖能力、细胞迁移能力和成瘤能力无显著变化。结论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可诱导肝卵圆细胞恶性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hbx蛋白 卵圆细胞 恶性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