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乙型肝炎病毒c基因启动子变异与血清HBeAg及HBV DNA的关系 被引量:8
1
作者 陆建荣 蒋文 薛建亚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1348-1350,共3页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病毒 (HBV ) c基因启动子 (BCP)变异与 e抗原及 HBV DNA含量的关系。方法 :采用错配引物聚合酶链反应 (PCR)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RFL P)分析及荧光定量 PCR(FQ- PCR)对 10 5例血清 HBV DNA阳性 HBV感染者进行 HBV...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病毒 (HBV ) c基因启动子 (BCP)变异与 e抗原及 HBV DNA含量的关系。方法 :采用错配引物聚合酶链反应 (PCR)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RFL P)分析及荧光定量 PCR(FQ- PCR)对 10 5例血清 HBV DNA阳性 HBV感染者进行 HBV BCP基因变异及 HBV DNA定量测定。结果 :BCP变异组 HBe Ag阴性率为 84 .4 % (5 4 / 6 4 ) ,非 BCP变异组为2 6 .8% (11/ 4 1)。 BCP变异组 HBV DNA含量在 HBe Ag+ 病例 (10 8.79± 0 .85vs 10 7.4 8± 0 .39copy/ ml,P <0 .0 1)及 HBe Ag- 病例(10 8.0 5± 1 .1 6 vs10 6 .55± 0 .91 copy/ ml,P<0 .0 1)中均较非 BCP变异组高。结论 :HBV BCP变异在下调前 c/ c基因表达的同时可能促进 HBV复制 ,对 HBs Ag+ / HBe Ag- 患者需要进一步检测 HBV DNA,以免由于基因变异导致将 HB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乙型肝炎病毒c基因启动子 基因变异 HBcAG HBV DNA 荧光定量PcR法 乙型肝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C基因启动子和前C基因变异与HBeAg含量和肝炎病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张汉荣 刘新钰 +5 位作者 孙梅 赵巍 曹利 李敏 王建芳 吴引伟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90-291,共2页
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C基因启动子(CP)和前C基因变异对HBeAg表达和病情的影响。通过DNA扩增、基因序列分析检测48例慢性乙肝和12例慢性重型乙肝患者血清的HBV CP和前C基因序列,及通过微粒子发光法定量检测血清中HBeAg的含量。(1)前C终... 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C基因启动子(CP)和前C基因变异对HBeAg表达和病情的影响。通过DNA扩增、基因序列分析检测48例慢性乙肝和12例慢性重型乙肝患者血清的HBV CP和前C基因序列,及通过微粒子发光法定量检测血清中HBeAg的含量。(1)前C终止变异(nt1896G→A)在重型乙型肝炎病例中的发生率显著升高(66.7%);CP双变异(nt1762A→T和1764G→A)则在慢性乙型肝炎中度和重度的病例中的发生率显著升高(分别为52.6%和54.5%)。(2)双变异组和终止变异组的HBeAg含量均显著下降,P<0.01。但终止变异组HBeAg含量的下降较双变异组更为明显,P<0.05,且eAb阳性率也显著升高,P<O.05。终止变异联合双变异组的HBeAg含量及eAb阳性率同终止变异组相近。前C终止变异对HBeAg表达的影响较CP双变异更大,对肝炎病情的影响也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c基因启动子 c基因 基因变异 HBEA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HBe阳性乙型肝炎病毒C基因启动子和前C基因变异 被引量:4
3
作者 张汉荣 孙梅 +3 位作者 刘新钰 赵巍 曹利 李敏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14-16,共3页
研究抗 -HBe阳性乙型肝炎病毒C基因启动子 (CP)和前C基因变异。用基因序列分析检测基因变异。(1)抗 -HBe阳性患者的前C终止变异 (nt1896G→A)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抗 -HBe阴性组 (P <0 0 0 1) ;而CP双变异(nt176 2A→T和 176 4G→A)则... 研究抗 -HBe阳性乙型肝炎病毒C基因启动子 (CP)和前C基因变异。用基因序列分析检测基因变异。(1)抗 -HBe阳性患者的前C终止变异 (nt1896G→A)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抗 -HBe阴性组 (P <0 0 0 1) ;而CP双变异(nt176 2A→T和 176 4G→A)则在两组中无明显差异。 (2 )同抗 -HBe阳性慢性乙肝组比较 ,抗 -HBe阳性重型乙肝患者的前C终止变异和CP双变异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而CPnt175 2A→G变异发生率则显著增高 (P <0 0 5 )。前C终止变异与抗 -HBe阳性乙型肝炎密切相关 ;而CPnt175 2变异则可能与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HBE 阳性 cP c基因启动子 c基因 乙型肝炎病毒 发生率 终止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C基因启动子变异的意义 被引量:2
4
作者 郭亚兵 骆抗先 +2 位作者 卢桥生 P.Karayiannis 侯金林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5期393-395,共3页
目的了解C基因启动子区T1762A1764变异对其启动子的影响。方法PCR产物直接测序,检测重症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前C和C基因调节序列的T1762A1764变异;并将该调节序列插入到氯霉素乙酰转移酶(... 目的了解C基因启动子区T1762A1764变异对其启动子的影响。方法PCR产物直接测序,检测重症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前C和C基因调节序列的T1762A1764变异;并将该调节序列插入到氯霉素乙酰转移酶(CAT)表达质粒中,转染HepG2细胞并瞬时表达,比较T1762A1764野株及变异株的C基因启动小区序列及CAT表达水平。结果T1762A1764变异在使CAT表达下调中起主要作用。结论T1762A1764变异使C基因启动子活性下调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c基因启动子 变异 cA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C基因启动子变异与基因型和肝硬化的关系
5
作者 张汉荣 谈国蕾 +4 位作者 孙梅 曹利 刘新钰 赵巍 李敏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24期1826-1827,共2页
目的 研究HBVC基因启动子 (CP)和前C基因变异与HBV基因型和病情的关系。方法 通过DNA扩增、基因序列分析检测 4 4例慢性乙型肝炎 (CH) ,2 9例肝硬化 (LC)患者的血清HBVS基因序列以确定其基因型 ,测定HBVCP和前C区序列以确定其变异状... 目的 研究HBVC基因启动子 (CP)和前C基因变异与HBV基因型和病情的关系。方法 通过DNA扩增、基因序列分析检测 4 4例慢性乙型肝炎 (CH) ,2 9例肝硬化 (LC)患者的血清HBVS基因序列以确定其基因型 ,测定HBVCP和前C区序列以确定其变异状况。结果  (1)CP双变异 (nt 176 2A→T和 176 4G→A)的发生率肝硬化组为75 9% ,慢性乙型肝炎组为 4 5 5 % ,两组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2 )LC患者的C基因型检出率为 6 9 0 % ,CH患者的C基因型检出率为 4 3 2 % ,二者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3)C基因型HBV感染者CP双变异发生率为 6 9 2 % ,B基因型HBV感染者CP双变异发生率为 4 4 1% ,二者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CP双变异与C基因型密切相关 ,并且导致病情向肝硬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cP c基因启动子变异 患者 发生率 慢性乙型肝炎 病情 显著性 结论 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核心启动子区基因异质性及对其转录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3
6
作者 刘妍 董菁 +5 位作者 皇甫竞坤 成军 韩萍 牟劲松 李克 钟彦伟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28-130,共3页
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患者外周血中扩增核心启动子 (CP)基因序列 ,克隆入pGEM Teasy质粒 ,随机挑选克隆进行DNA测序以确定病毒的变异程度。结果提示 ,HBV长期携带者体内有准种共存 ,CP区内存在热点缺失突变及散在点突变。为了... 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患者外周血中扩增核心启动子 (CP)基因序列 ,克隆入pGEM Teasy质粒 ,随机挑选克隆进行DNA测序以确定病毒的变异程度。结果提示 ,HBV长期携带者体内有准种共存 ,CP区内存在热点缺失突变及散在点突变。为了进一步探讨CP区基因异质性对其转录活性的影响 ,将野生株及不同缺失突变的CP基因片段克隆入pcDNA3 1( )载体的EcoRI位点 ,筛选反向克隆 ,经KpnI和XhoI双酶切后克隆入氯霉素乙酰转移酶 (CAT )报告基因表达载体pCAT3 basic上 ,构建重组报告质粒。以Lipofec taminePLUS转染试剂转染肝母细胞瘤细胞系HepG2 ,用ELISA方法检测CAT表达量 ,反映了CAT基因上游启动子的转录活性。结果显示 ,成功构建了重组报告质粒 ,与野生株比较 ,HBVCP区准种群的存在不同程度地降低了CP基因的转录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核心启动子 异质性 报告基因 基因转染 HB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肝炎病毒C基因启动子(BCP)变异与干扰素应答的关系 被引量:6
7
作者 邢利和 施红 +2 位作者 朱传琳 李力 王惠芬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46-148,共3页
为了探讨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C区启动子 (BCP)变异之间的关系 ,对 89例HBVDNA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应用错配PCR -RFLP分析技术结合直接序列分析 ,共检出 47例BCP变异株 ,其中 2 4例曾应用干扰素治疗 ,... 为了探讨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C区启动子 (BCP)变异之间的关系 ,对 89例HBVDNA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应用错配PCR -RFLP分析技术结合直接序列分析 ,共检出 47例BCP变异株 ,其中 2 4例曾应用干扰素治疗 ,野生株 2 1/4 2例应用干扰素治疗。 2 4例HBVC区启动子变异株对干扰素治疗有效 12例 ;野生株 2 1例 ,对干扰素有效 18例 ,二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野生株组的ALT复常 ,HBVDNA阴转率高于变异株组 (p <0 .0 5 )。而治疗组中变异株组的野生株转化率为 38 9%明显高于对照组 (5 0 % ) ,差异显著 (p <0 .0 5 )。混合感染的病例 ,干扰素治疗后有变异株去优势化积累趋势。提示干扰素治疗不会诱发BCP变异的发生 ,但有BCP变异的病例可降低干扰素的疗效 ,同时也说明变异株对干扰素治疗有反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c启动子基因 变异 干扰素 Bc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前-C区1896和基本C区启动子区1762、1764双突变及YMDD变异对拉米呋啶治疗的影响 被引量:9
8
作者 张凯宇 牛俊奇 +3 位作者 王王月 丁艳华 李玉香 王峰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6-178,共3页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病毒前 - C区 G1896 A突变和基本 C区启动子区 A176 2 T、 G176 4 A双突变对拉米呋啶治疗的影响。方法 :采用直接测序法对服药前、中、后的血清标本的逆转录多聚酶区及前 - C、基本 C区启动子区进行检测。结果 :1前 ...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病毒前 - C区 G1896 A突变和基本 C区启动子区 A176 2 T、 G176 4 A双突变对拉米呋啶治疗的影响。方法 :采用直接测序法对服药前、中、后的血清标本的逆转录多聚酶区及前 - C、基本 C区启动子区进行检测。结果 :1前 - C区 G1896 A和基本 C区启动子区 A176 2 T、G176 4 A双突变在出现治疗中病毒学反弹与未出现治疗中病毒学反弹患者间及发生血清学转移与未发生血清学转换患者间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2 G1896 A突变在发生 YMDD变异和未发生 YMDD变异的患者间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 ,发生 YMDD变异的患者很少伴有 G1896 A突变率低 (9% ) ;3出现治疗中病毒学反弹的患者 YMDD变异增加 ,与未出现治疗中病毒学反弹的患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结论 :前 - C区 G1896 A和基本 C区启动子区 A176 2 T、 G176 4 A双突变对拉米呋啶治疗后出现的治疗中病毒学反弹和血清学转换没有影响 ;在 G1896 A突变株 YMDD变异减少 ;YMDD变异株的出现对治疗后出现的治疗中病毒学反弹有影响 ;YMDD变异可能是加剧肝细胞损伤引起治疗中病毒学反弹的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前-c区突变 基本c启动子区突变 拉米呋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反式激活SV40病毒早期启动子的研究 被引量:56
9
作者 刘妍 董菁 +6 位作者 成军 钟彦伟 夏小兵 李克 王琳 施双双 段惠娟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04-406,共3页
聚合酶链反应 (PCR)扩增HBVX基因 ,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 pVR10 12中 ,构建HBVX基因重组表达载体 pVR10 12 X ;以该质粒转染HepG2细胞 ,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细胞X蛋白的瞬时表达 ;与报告质粒pSV lacZ共转染HepG2细胞 ,用试剂盒法... 聚合酶链反应 (PCR)扩增HBVX基因 ,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 pVR10 12中 ,构建HBVX基因重组表达载体 pVR10 12 X ;以该质粒转染HepG2细胞 ,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细胞X蛋白的瞬时表达 ;与报告质粒pSV lacZ共转染HepG2细胞 ,用试剂盒法检测 β 半乳糖苷酶表达活性。结果质粒 pVR10 12 X在HepG2细胞瞬时表达X蛋白 ,共转染实验中 pVR10 12 X组 β 半乳糖苷酶的表达是空质粒对照的 3 2倍。表明构建的表达载体能在哺乳动物细胞中表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病毒X基因 真核表达 反式激活 SV40早期启动子 乙型肝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前C/C基因准种与变异特点的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董菁 施双双 +6 位作者 皇甫竞坤 成军 王勤环 王刚 洪源 李莉 斯崇文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22-124,共3页
以乙型肝炎病毒 (HBV)前C/C基因异质性来探讨在慢性感染者体内是否存在HBV准种。以中国株HBV基因序列为依据 ,设计特异性多聚酶链反应 (PCR)引物 ,自 4例慢性HBV感染患者血清中扩增HBV前C/C基因序列 ,克隆入pGEMTeasy载体 ,每例患者挑... 以乙型肝炎病毒 (HBV)前C/C基因异质性来探讨在慢性感染者体内是否存在HBV准种。以中国株HBV基因序列为依据 ,设计特异性多聚酶链反应 (PCR)引物 ,自 4例慢性HBV感染患者血清中扩增HBV前C/C基因序列 ,克隆入pGEMTeasy载体 ,每例患者挑选 5个克隆测序以比较病毒的变异程度。测序结果发现同一患者前C/C基因碱基序列之间的同源性大于 98% ,但存有G83→A替换、C抗原内部缺失、移框突变等多种变异类型。结果提示 ,HBV长期携带者体内有HBV准种共存 ,推测前C/C区的多种变异可能与感染慢性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准种 c/c基因 遗传变异 HB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乙型肝炎病毒B基因型、C基因型与干扰素疗效的关系 被引量:11
11
作者 李庭明 朱幼芙 +4 位作者 何海棠 毛乾国 吴爱华 梁蔚芳 骆抗先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16-18,共3页
探讨中国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与干扰素α疗效的关系。用PCR -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分析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 ,并研究 1998 1~ 2 0 0 2 4南方医院门诊和住院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一般人口学、ALT、HBVDNA、肝脏活检组织病理以及干... 探讨中国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与干扰素α疗效的关系。用PCR -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分析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 ,并研究 1998 1~ 2 0 0 2 4南方医院门诊和住院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一般人口学、ALT、HBVDNA、肝脏活检组织病理以及干扰素治疗效果。B基因型 70例 ,C基因型 6 0例 ,两基因型间一般人口学、ALT、HBVDNA、肝脏活检组织病理无统计学差异 ,干扰素治疗效果同样没有显著性差异。HBVB、C基因型感染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无统计学差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基因 疗效 活检组织 B基因 干扰素治疗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 显著性差异 研究 切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肝病毒C基因启动子变异与乙肝病情的关系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汉荣 刘新钰 +1 位作者 钟备 方之勋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77-179,共3页
研究乙型肝炎病毒 (HBV)C基因启动子 (CP)变异与无症状慢性HBV携带者 (AsC)肝炎发作及与慢性乙肝病情的关系。通过PCR及其产物直接测序 ,检测 4例AsC、2 7例慢性乙肝和 3例慢性重型乙肝患者血清的HBVCP序列 ,并定量测定血清的HBVDNA。 (... 研究乙型肝炎病毒 (HBV)C基因启动子 (CP)变异与无症状慢性HBV携带者 (AsC)肝炎发作及与慢性乙肝病情的关系。通过PCR及其产物直接测序 ,检测 4例AsC、2 7例慢性乙肝和 3例慢性重型乙肝患者血清的HBVCP序列 ,并定量测定血清的HBVDNA。 (1)CP主要变异为nt172 6 - 1730聚集变异 (172 6A→C、172 7A→T、1730C→G)和nt176 2 176 4双变异 (176 2A→T和 176 4G→A)。 (2 )CP聚集变异与AsC首次肝炎急性发作有关。 11例中 ,8例出现CP聚集变异。且 1例在AsC状态时无CP变异 ,肝炎发作时出现CP聚集变异。 (3)CP聚集变异合并CP双变异的乙肝患者 ,表现为重型肝炎或迅速进展为肝硬化 ;HBVDNA高水平 ;HBeAg/抗HBe转换。CP聚集变异与AsC肝炎急性发作有关 ;CP聚集变异与CP双变异同时存在 ,使慢性乙肝病情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c基因启动子 变异 聚合酶链反应 cP HBV 乙型肝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肝病毒感染孕妇病毒前C/C基因启动子区变异与肝脏炎症 被引量:1
13
作者 肖蕾 刘惠媛 +5 位作者 杨湛 李晶 应若素 张复春 肖服兴 许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0-53,共4页
目的:调查孕妇所感染乙肝病毒(HBV)基因型及前C/C基因启动子区变异发生情况,以及变异与肝脏炎症的相关性。方法:PCR扩增111例HBV感染孕妇HBV S基因和前C/C基因启动子区序列,PCR产物经测序后与参考序列进行分析比对。结果 :111例孕妇中B... 目的:调查孕妇所感染乙肝病毒(HBV)基因型及前C/C基因启动子区变异发生情况,以及变异与肝脏炎症的相关性。方法:PCR扩增111例HBV感染孕妇HBV S基因和前C/C基因启动子区序列,PCR产物经测序后与参考序列进行分析比对。结果 :111例孕妇中B基因型占54.1%(60/111),其余51例(45.9%)为C基因型。基因亚型中除B2、C1和C2外还存在C5和B4两种基因亚型。前C/C基因启动子区变异分析发现,该区段多个位点的变异均有发生,以A1762T/G1764A变异发生率最高。ALT大于正常上限者该区变异总体发生率高于ALT小于正常上限者,且A1846T和G1896A变异与HBe Ag阴性HBV感染相关。结论:感染HBV的孕妇其前C/C基因启动子区存在不同程度变异,且这些变异与HBe Ag的水平及肝脏的炎症活动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基因 c/c基因启动子 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类乙型肝炎病毒的血清学检测及其S和C基因的克隆与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姜中毅 兰喜 +6 位作者 李志勇 杨斌 张韵 李学瑞 李宝玉 殷相平 柳纪省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19,共7页
对甘肃省兰州市周边地区采集的300份猪血清的表面抗原(HBsAg)、E抗原(HBeAg)、E抗体(抗-HBe)、核心抗体(抗-HBc)、表面抗体(抗-HBs)5项指标进行检测,并从HBsAg和抗-HBs抗体阳性血清中提取DNA,进行乙型肝炎病毒(HBV)S基因和C基因的巢式PC... 对甘肃省兰州市周边地区采集的300份猪血清的表面抗原(HBsAg)、E抗原(HBeAg)、E抗体(抗-HBe)、核心抗体(抗-HBc)、表面抗体(抗-HBs)5项指标进行检测,并从HBsAg和抗-HBs抗体阳性血清中提取DNA,进行乙型肝炎病毒(HBV)S基因和C基因的巢式PCR扩增、克隆、测序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血清学检测的上述5项指标阳性率分别为10.7%3、.0%、6.1%、3.3%和88.5%,大三阳(即HBsAg、HBeAg、抗-HBs抗体均为阳性)的猪血清样本6份,阳性率为2%;序列分析表明,猪类HBV的S基因和C基因与GenBank中的人HBV同源性达到99%,说明猪存在类HBV感染,且猪类HBV与人HBV存在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血清学检测 S和c基因 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adr型全基因组C区突变株的构建及其生物学活性检测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伟红 林裕龙 +1 位作者 王燕军 骆抗先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54-255,261,共3页
目的构建乙型肝炎病毒(HBV)全基因组C区L97和V60突变质粒,并检测其生物学活性。方法采用定点突变技术将HBVadr1.2拷贝基因组质粒p3.8Ⅱ进行C区点突变,构建L97和V60两个突变株。质粒经脂质体介导转染HepG2细胞,Southern杂交分析细胞内HBV... 目的构建乙型肝炎病毒(HBV)全基因组C区L97和V60突变质粒,并检测其生物学活性。方法采用定点突变技术将HBVadr1.2拷贝基因组质粒p3.8Ⅱ进行C区点突变,构建L97和V60两个突变株。质粒经脂质体介导转染HepG2细胞,Southern杂交分析细胞内HBVDNA复制,ELISA检测培养上清中HBsAg和HBeAg。结果测序结果表明所构建的突变质粒p3.8L97和p3.8V60分别为nt2189A→C和nt2086C→G,突变质粒均可在宿主细胞内复制和表达。结论所构建HBV(adr型)全基因组C区L97和V60突变质粒具有生物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基因突变 adr型全基因c 基因表达 生物学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型肝炎病人中乙型肝炎病毒C基因变异研究
16
作者 卢桥生 梁炽森 +1 位作者 骆抗先 Peter Karayiannis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8-10,共3页
通过对 1 1例重型肝炎病人中扩增的 HBV DNA直接序列分析 ,研究重型肝炎病人中 HBV C基因的变异及其特点。每个病例的 HBV C基因均有数量不等的变异 ,产生 1~ 1 2个氨基酸替代。慢性重型肝炎病人的 HBV C基因变异明显多于亚急性重型肝... 通过对 1 1例重型肝炎病人中扩增的 HBV DNA直接序列分析 ,研究重型肝炎病人中 HBV C基因的变异及其特点。每个病例的 HBV C基因均有数量不等的变异 ,产生 1~ 1 2个氨基酸替代。慢性重型肝炎病人的 HBV C基因变异明显多于亚急性重型肝炎病人。C基因的变异呈聚集性 ,相对集中于 T淋巴细胞和 B淋巴细胞的抗原识别位点。重型肝炎病人的 HBV C基因有较高的变异率 ,在慢性重型肝炎的病人明显高于亚急性重型肝炎病人 ,变异相对集中于 T淋巴细胞和 B淋巴细胞抗原识别位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c基因变异 DNA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3d-P28增强乙型肝炎病毒特异性基因免疫效果的研究(摘要)
17
作者 王立新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89-89,共1页
目的观察补体C3d一P28对基因免疫的调节作用及其不同拷贝数对调节作用的影响,为增强基因免疫效果寻求新方法。方法 1℃R法获得补体C3d一P28编码基因并以头尾串连方式将1一4拷贝邸d一咫8编码基因克隆至pVAON33,构建PVA()N33-望尽P28·... 目的观察补体C3d一P28对基因免疫的调节作用及其不同拷贝数对调节作用的影响,为增强基因免疫效果寻求新方法。方法 1℃R法获得补体C3d一P28编码基因并以头尾串连方式将1一4拷贝邸d一咫8编码基因克隆至pVAON33,构建PVA()N33-望尽P28·〔1一4」重组质粒,然后将HBV-Pre里/S编码基因分别插人pVAON33和pVAON33一咫8·〔1一4」质粒获得pVA〔〕N33一里/S和pVAON33一P28.〔1一4」重组质粒。肌肉注射各重组质粒DNA(每只100陀/100拌L)初次免疫小鼠,并以I〕vAON33为对照;12周后皮下注射H压Ag蛋白加强免疫各组小鼠,ELISA法检测免疫小鼠血清特异性抗一1征弘一I茄。结果pVA()N33一S2/S重组质粒免疫小鼠可诱导产生特异性抗一Hl弘一I茄,含不同拷贝C3d一P28编码基因的重组质粒可诱导更高的特异性抗体,其中pVA()N33一望尽代8 .4重组质粒诱导的抗体水平最高(尸<0 .01)。蛋白加强免疫后,含C3d一P28编码基因重组质粒免疫组抗J七飞一I盼迅速上升,并明显高于pVAON33一里/S重组质粒免疫组(尸<0 .05),pVAON33一发忍咫8 .4重组质粒诱导的抗体仍维持最高水平。结论不同拷贝的C3d一P28能不同程度地增强扭3V-pre望/S基因免疫诱导的特异性体液免疫及其蛋白加强后的回忆反应,其中4拷贝已d一咫8的增强作用较力显著。〔全文刊登于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3d-P28 乙型肝炎病毒 特异性基因免疫 检测 血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前C区和BCP区突变及基因型对HBeAg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侯远沛 刘成永 高玉金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251-253,共3页
研究乙型肝炎病毒前C区和BCP区突变及基因型对HBeAg表达的影响。分别用基因芯片和基因测序的方法检验HBV DNA阳性的乙型肝炎病毒前C区和BCP区突变及基因型,应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检测HBeAg含量,按照有无HBV前C区1896、BCP区1762、1764... 研究乙型肝炎病毒前C区和BCP区突变及基因型对HBeAg表达的影响。分别用基因芯片和基因测序的方法检验HBV DNA阳性的乙型肝炎病毒前C区和BCP区突变及基因型,应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检测HBeAg含量,按照有无HBV前C区1896、BCP区1762、1764双突变、基因型等指标进行分组分析。无前C区1896和BCP区1762/1764双突变组、单纯1762、1764双突变和1896突变组以及1896、1762、1764联合突变组之间相互比较,HBeAg含量相差显著,F=6.47,P<0.01;B、C基因型间HBeAg含量相比,相差无显著性,t=0.1394,P>0.05。乙型肝炎病毒前C区和BCP区突变能显著影响HBeAg量的表达,从而导致乙型肝炎病毒致病能力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基本核心启动子 c基因 基因型HBeA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核心启动子区nt1758-1777缺失突变新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
19
作者 粘学渊 许智慧 +5 位作者 刘妍 李晓东 陈建宏 秦雅群 廖昊 徐东平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89-194,共6页
目的建立一种新的单管巢式实时荧光PCR熔解曲线法用于快速灵敏地筛检临床乙型肝炎病毒(HBV)样本核心启动子区nt1758-1777片段缺失突变。方法通过比对分析Gen Bank收录的HBV基因序列,设计通用巢式PCR引物,建立优化方法体系;对340例慢性... 目的建立一种新的单管巢式实时荧光PCR熔解曲线法用于快速灵敏地筛检临床乙型肝炎病毒(HBV)样本核心启动子区nt1758-1777片段缺失突变。方法通过比对分析Gen Bank收录的HBV基因序列,设计通用巢式PCR引物,建立优化方法体系;对34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CP区进行扩增,产物直接测序,并随机选择50例样本进行克隆测序,分析nt1758-1777缺失突变检出率。野生型和缺失型标准质粒来自于单克隆测序样本,并对两种标准质粒及克隆检测样本进行荧光定量PCR扩增,获得熔解曲线及熔解温度,得到熔解曲线的阳性标准。用新建立的方法对340份样本进行检测,并用焦磷酸测序加以验证。结果直接测序法检出16例(4.7%)阳性样本。标准质粒及克隆检测样本中缺失序列比例≥15%的样品,其熔解温度(Tm)≥88.3℃,遂将≥88.3℃作为新方法的阳性标准。用新方法检出47例(13.8%)阳性样本,其中用焦磷酸测序验证缺失突变比例≥1.0%的样本38例,<1.0%的样本9例;15份阴性样本缺失突变比例均<1.0%。用焦磷酸测序验证缺失突变比例1.0%作为阳性阈值,新方法对nt1758-1777缺失检测的阳性符合率为80.9%,阴性符合率为100%,两种方法的一致性Kappa值为0.671。结论与直接测序法相比,新方法可显著提高nt1758-1777缺失检出率,结合焦磷酸测序证实,可有效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经济性。该方法对建立HBV其他缺失突变的检测方法也可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核心启动子 基因缺失 熔解曲线 焦磷酸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调节Pasha启动子活性的初步研究
20
作者 任敏 曲嘉琳 +3 位作者 秦栋栋 李凯 黄爱龙 汤华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02-605,共4页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对microRNA形成相关因子Pasha表达的调控,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用RT-PCR,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HepG2细胞及稳定表达HBV的HepG2-H7细胞中Pasha的表达差异。构建Pasha启动子...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对microRNA形成相关因子Pasha表达的调控,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用RT-PCR,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HepG2细胞及稳定表达HBV的HepG2-H7细胞中Pasha的表达差异。构建Pasha启动子的萤火虫荧光素酶报告质粒,分别转染HepG2细胞及HepG2-H7细胞,检测HBV对Pasha启动子的影响。将Pasha启动子质粒与HBV 4种蛋白的真核表达质粒共转染HepG2细胞,寻找对启动子影响较大的HBV蛋白。结果:RT-PCR和Western blot的结果显示Pasha在HepG2-H7细胞中的表达较HepG2细胞明显下降。萤火虫荧光素酶活性分析显示HBV能抑制Pasha启动子的活性,且HBx和HBs蛋白对其影响较大。结论:HBV蛋白可以通过抑制Pasha启动子活性调节其在HepG2-H7细胞中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Pasha基因 启动子 基因表达与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