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0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临床实验室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的方法学关联及效能分析
1
作者 汪海霞 张舒林 +4 位作者 赵莹莹 冯扬帆 杜伟鹏 梁靖宜 李佳蔚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772-1776,1781,共6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表面抗原(HBsAg)在临床实验室不同检测系统之间存在的关联及检测效能分析,进而对检测结果进行科学合理的解读,使临床实验室更好地服务于临床。方法:收集南阳市中心医院2021年6月至2022年7月期间,临床科室(感...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表面抗原(HBsAg)在临床实验室不同检测系统之间存在的关联及检测效能分析,进而对检测结果进行科学合理的解读,使临床实验室更好地服务于临床。方法:收集南阳市中心医院2021年6月至2022年7月期间,临床科室(感染肝病科为主)送检的筛查、疑似及确诊HBV感染患者标本100425例,检测方法学为HBsAg定量(电化学发光法和化学发光法)、定性(金标法)、半定量(ELISA法)和高灵敏HBV-DNA(RT-PCR法),分析各方法学之间的优劣及密切程度。罗氏HBsAg两套检测系统之间存在的关系采用相关分析方法。HBsAg效能分析采用Cut/Off值设定和检出限验证,进而分析假阳性和假阴性报告模型的分布。结果:低浓度和中浓度HBsAg的检测结果在电化学发光半定量法与ELISA法之间有相关性。ELISA法检测HBsAg在灵敏度和特异度方面仍具有检测优势,与国内外HBsAg定量检测系统相比无显著差异。依据CNAS-GL038文件进行性能验证显示,本实验室ELISA法检测HBsAg计算所得HBsAg最低检出限至0.1U/ml,ROC曲线设定Cut/Off值=0.105时,曲线下面积最大(AUC=0.986)。以罗氏电化学发光半定量检测和患者病史为依据,ELISA法检测HBsAg假阳性的发生例数在乙肝五项常见报告模型中,以单独HBsAg阳性出现的频次最高,HBsAg在OD值小于0.5区间内出现假阳性频次最高。在ELISA法检测HBsAg报告阴性结果中,随着OD值由0.01到0.10逐渐增大,假阴性结果发生例数随之增多。罗氏Elecsys HBsAgⅡquantⅡ和Elecsys HBsAgⅡ两套检测系统在一定条件下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两者之间的倍数约为1/0.18。在ElecsysHBsAgⅡquantⅡ检测系统下,HBsAg待测标本经400倍稀释后的检测结果与原倍检测结果之间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判定系数R^(2)=0.9938。结论:HBsAg多检测系统之间在一定条件下存在密切联系,且ELISA法检测HBsAg可以满足临床检测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方法学 效能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清除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陈巧霞 蒋雪梅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62-468,共7页
近年来,随着各种抗病毒药物的使用及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疫苗和母婴阻断的广泛普及,慢性乙型肝炎(CHB)的防治取得了显著进步。但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一般人群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流行率为3.8%,约有150万新发HBV感染者,2.96亿慢... 近年来,随着各种抗病毒药物的使用及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疫苗和母婴阻断的广泛普及,慢性乙型肝炎(CHB)的防治取得了显著进步。但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一般人群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流行率为3.8%,约有150万新发HBV感染者,2.96亿慢性感染者,82万人死于HBV感染相关疾病[1],HBV感染仍然是全球范围内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但研究也表明HBsAg清除后持久性佳,复发率低,乙肝相关不良事件(肝癌、失代偿肝硬化、肝移植和/或死亡)发生率也显著下降[2],并且HBsAg清除是CHB患者最接近临床治愈[持续病毒学应答且HBsAg阴转伴或不伴有抗-HBs阳转、丙氨酸转氨酶(ALT)正常、肝组织病变轻微或无病变]的一个指标。而寻找有利于HBsAg清除的相关因素进行个体化治疗提高临床治愈率一直是临床关注的热点问题。因此本文主要从宿主、病毒、治疗方案等角度对与HBsAg清除有关的相关因素进行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慢性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非活动性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疗效预测 被引量:11
3
作者 周淋淋 秦波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74-378,共5页
目的研究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Peg-IFNα-2b)治疗非活动性乙型肝炎(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inactive HBsAg carrier,IHC)的临床结局,探讨此类慢性乙肝特殊人群临床治愈的可能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2016-2019年门诊IHC... 目的研究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Peg-IFNα-2b)治疗非活动性乙型肝炎(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inactive HBsAg carrier,IHC)的临床结局,探讨此类慢性乙肝特殊人群临床治愈的可能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2016-2019年门诊IHC 107例。其中30例IHC未接受治疗干预作为对照组,77例IHC给予Peg-IFNα-2b作为治疗组,疗程不超过96周。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HBsAg清除的相关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 (ROC)曲线评估相关因素对HBsAg清除的预测价值。结果共107例患者纳入研究。治疗48周,治疗组HBsAg清除率、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24.7%(19/77)、9.1%(7/77);治疗96周,分别上升为40.3%(31/77)、19.5%(15/77)。对照组在治疗48周及96周HBsAg清除率、血清学转换率均为0(0/30)。治疗组HBsAg清除率、血清学转换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线HBsAg水平、治疗第12周HBsAg下降值、治疗第13~36周HBsAg下降值、治疗第4周丙氨酸转氨酶(ALT)等因素可能是治疗后HBsAg清除的关键指标(P<0.05)。经ROC曲线分析显示,以上因素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69、0.868、0.855、0.783,且临界值分别为基线HBsAg <1.96 lg IU/mL、第12周HBsAg下降>0.70 lg IU/mL、第13~36周HBsAg下降>1.20 lg IU/mL、第4周ALT>40.5 U/L。结论用Peg-IFNα-2b治疗IHC可清除部分患者HBsAg,甚至达到HBsAg血清学转换的目的,且基线低水平HBsAg、治疗第12周及第13~36周HBsAg显著下降、第4周ALT升高预示着HBsAg清除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清除 非活动性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 聚乙二醇干扰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T7噬菌体抗体库的构建 被引量:4
4
作者 刘兵 马晓宇 +1 位作者 李响 罗恩杰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1期84-87,共4页
构建T7噬菌体单链抗体(scFv)库筛选抗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抗体。从抗-HBs阳性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提取总RNA,反转录合成cDNA第1条链,PCR分别扩增抗体重链可变区基因(VH)和轻链可变区基因(VL),经重叠延伸拼接(SOE)PCR组成scFv基因,并... 构建T7噬菌体单链抗体(scFv)库筛选抗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抗体。从抗-HBs阳性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提取总RNA,反转录合成cDNA第1条链,PCR分别扩增抗体重链可变区基因(VH)和轻链可变区基因(VL),经重叠延伸拼接(SOE)PCR组成scFv基因,并将其与T7噬菌体载体的2个臂相连接。体外包装后,在宿主菌BLT5403中,扩增重组噬菌体抗体库。以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进行4轮"吸附-洗脱-扩增"的筛选,酶免疫实验检测抗体活性。所建抗体库库容为1.53×107,扩增后初级库滴度为2.42×1010pfu/mL。以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筛选后抗体出现特异性富集,经酶免疫实验鉴定,得到2株与HBsAg抗原特异结合的噬菌体抗体,成功构建了抗HBsAg蛋白T7噬菌体抗体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SCFV T7噬菌体抗体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调控Fas介导的肝癌细胞株凋亡 被引量:3
5
作者 刘磊 费锐 +1 位作者 仝巧云 刘伟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88-393,共6页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对Fas介导的人肝癌细胞株细胞毒性及凋亡的影响。方法构建pcDNA3.1-HBsAg重组载体并筛选表达HBsAg的肝癌细胞株,通过CCK-8实验检测HBsAg对Fas激动型抗体(antiFas CH11)介导的HepG2、Huh7、Hep3B细胞毒...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对Fas介导的人肝癌细胞株细胞毒性及凋亡的影响。方法构建pcDNA3.1-HBsAg重组载体并筛选表达HBsAg的肝癌细胞株,通过CCK-8实验检测HBsAg对Fas激动型抗体(antiFas CH11)介导的HepG2、Huh7、Hep3B细胞毒性的影响;通过TUNEL和AnnexinⅤ实验检测HBsAg对CH11介导的HepG2、Huh7、Hep3B细胞凋亡的影响;自噬抑制剂3-MA预处理后,观察HBsAg对CH11介导的HepG2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HBsAg以表达量依赖的方式促进CH11介导的HepG2细胞毒性(P<0.05);HBsAg促进CH11介导的HepG2细胞凋亡可以被Fas封闭性抗体(anti-Fas ZB4)完全阻断(P<0.05);过表达mFas受体后HBsAg可促进CH11介导的Huh7和Hep3B细胞毒性及凋亡(P<0.05);CH11介导的HBsAg促凋亡效应可被3-MA抑制(P<0.05)。结论 HBsAg促进Fas介导的肝细胞凋亡依赖于mFas受体,可能与HBsAg诱导自噬机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mFas 凋亡 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代培养人肝细胞体外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黏附模型初探 被引量:1
6
作者 潘桃 唐莉 +3 位作者 习东 魏来 明长生 陈知水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79-482,共4页
目的研究建立人肝细胞体外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模型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黏附模型,为后期研究小分子抗体Fab的作用打下基础。方法体外原代培养人肝细胞,对人原代肝细胞进行HBsAg黏附实验及HBV感染实验。采用正常人胎肝细胞系(L-... 目的研究建立人肝细胞体外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模型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黏附模型,为后期研究小分子抗体Fab的作用打下基础。方法体外原代培养人肝细胞,对人原代肝细胞进行HBsAg黏附实验及HBV感染实验。采用正常人胎肝细胞系(L-02)及鼠原代肝细胞进行实验对照。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生化法检测其白蛋白分泌功能。免疫组化法检测HBsAg黏附情况和HBV感染肝细胞内HBsAg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肝细胞感染HBV后HBsAg的持续表达。PCR检测肝细胞内HBV复制中间体-闭合环状双链DNA(cccDNA)。结果人原代肝细胞体外培养达2周以上。HBsAg黏附实验检测到HBsAg可黏附于人原代肝细胞、L-02、鼠原代肝细胞胞膜。HBV体外仅感染人原代肝细胞,从第2天起即可检测到细胞培养上清中存在HBsAg,并持续到观察结束第16天,免疫组化检测人原代肝细胞内HBsAg呈阳性;PCR检测到人原代肝细胞内存在HBV-cccDNA,而L-02及鼠原代肝细胞实验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人原代肝细胞体外分离培养成功,HBsAg黏附和HBV感染模型初步建立于人原代肝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原代肝细胞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乙型肝炎病毒 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的纯化及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唐霓 黄爱龙 +1 位作者 郭树华 张定凤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1期14-16,共3页
目的:从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感染鸭血清中纯化表面抗原(DHBsAg),初步应用于病毒感染后复制的研究。 方法:用蔗糖密度梯度离心纯化病毒表面抗原,经Bradford法定量血清中该蛋白含量; 建立DHBsAg ELISA检测方法, 并与DHBV DNA... 目的:从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感染鸭血清中纯化表面抗原(DHBsAg),初步应用于病毒感染后复制的研究。 方法:用蔗糖密度梯度离心纯化病毒表面抗原,经Bradford法定量血清中该蛋白含量; 建立DHBsAg ELISA检测方法, 并与DHBV DNA斑点杂交相比较。 结果:纯化DHBsAg 经ELISA检测OD490nm≥1.0,Western杂交显示主要肽分子量为17KDa和35KDa;Bradford法定量血清蛋白含量为2.85~5.10μg/ml, DHBsAg ELISA检测100份血清标本阳性数为84例, 斑点杂交检测阳性数为88例,两者吻合率为94%。 结论:DHBsAg 的制备及ELISA方法的建立,为进一步研究病毒感染后复制及体内免疫应答状况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Western杂交 纯化 DHB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反向被动血凝抑制试验进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单克隆抗体的位阻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刘新铭 李文琦 +5 位作者 李益民 阎伟 高鸿瑞 谢溱 蔡玲民 彭学芳 《单克隆抗体通讯》 CSCD 1989年第2期17-21,共5页
本文报告获得28株分泌抗HBsAg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系,均为抗HBsAg“a”决定簇抗体。产生鼠IgM抗体的有一个细胞系;IgG1 18个系;IgG 2a 1个系;IgG 2b 6个系;IgG 3两个系。采用反向被动血凝抑制法测定了其中24种McAb的交互抑制现象。24... 本文报告获得28株分泌抗HBsAg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系,均为抗HBsAg“a”决定簇抗体。产生鼠IgM抗体的有一个细胞系;IgG1 18个系;IgG 2a 1个系;IgG 2b 6个系;IgG 3两个系。采用反向被动血凝抑制法测定了其中24种McAb的交互抑制现象。24种McAb可分为10个不同的抑制群。并对这种简单易行的位阻分析方法在实用中的价值做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反向被动血凝抑制试验 单克隆抗体 抗HBSAG 杂交瘤细胞系 IgM抗体 血凝抑制法 IgG MeAb McAb 决定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噬菌体展示技术筛选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基因启动子Ⅱ结合蛋白 被引量:18
9
作者 杨艳杰 成军 +4 位作者 陈东风 钟彦伟 张忠东 王建军 刘妍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3-26,共4页
目的 通过筛选乙型肝炎病毒 (HBV)表面抗原基因启动子Ⅱ(SPⅡ)结合蛋白 ,为HBV复制机制的研究探索新的途径。方法 应用噬菌体展示技术 ,以HBV的表面抗原基因启动子Ⅱ的聚合酶链反应 (PCR)产物DNA作为固相筛选分子 ,对噬菌体人肝细胞c... 目的 通过筛选乙型肝炎病毒 (HBV)表面抗原基因启动子Ⅱ(SPⅡ)结合蛋白 ,为HBV复制机制的研究探索新的途径。方法 应用噬菌体展示技术 ,以HBV的表面抗原基因启动子Ⅱ的聚合酶链反应 (PCR)产物DNA作为固相筛选分子 ,对噬菌体人肝细胞cDNA文库进行 5轮“吸附 洗脱 扩增”筛选过程 ,经噬斑的PCR扩增后 ,构建克隆载体 ,最后对所筛选克隆进行DNA序列测定和同源性分析。结果 噬菌体经富集后 ,从随机筛选的 2 0个克隆中得到 4个阳性克隆 ,成功构建了克隆载体。序列测定后经过同源性分析 ,确定了和HBVSPⅡ结合的肝细胞蛋白———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 4 (NADHDH4 )。结论 用噬菌体人肝cDNA文库筛选得到了HBVSPⅡ的结合蛋白 ,分析了该蛋白的编码基因 ,为进一步研究HBV的复制、转录、调节机制开辟了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菌体展示技术 肝炎病毒 乙型 抗原 表面 启动区(遗传学) 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识别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的嵌合抗原受体NK92MI细胞的制备
10
作者 董莎莎 黄敏 +3 位作者 李冬冬 高宇 李正红 刘传苗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788-793,共6页
目的构建识别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的嵌合抗原受体(CAR)慢病毒表达载体,并使其在NK92MI细胞表达,制备识别HBsAg的CAR-NK92MI细胞。方法根据单链抗体(scFv)的序列,设计并合成CAR,构建慢病毒表达载体,将其包装、浓缩、测定滴度。... 目的构建识别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的嵌合抗原受体(CAR)慢病毒表达载体,并使其在NK92MI细胞表达,制备识别HBsAg的CAR-NK92MI细胞。方法根据单链抗体(scFv)的序列,设计并合成CAR,构建慢病毒表达载体,将其包装、浓缩、测定滴度。然后用浓缩的慢病毒感染HEK293T细胞、Western blot法验证CD3ζ链的表达及在NK92MI细胞中的感染效率。结果成功构建识别HBsAg的CAR慢病毒表达载体,测得滴度≥10^(7)转导单位(TU)/mL。感染NK92MI细胞后,可表达CD3ζ蛋白。结论成功制备了识别HBsAg的CAR-NK92MI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 嵌合抗原受体(CAR) NK92MI细胞 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三维结构的同源模建及功能预测 被引量:2
11
作者 周小平 张沐新 +1 位作者 王广树 杨晓虹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42-745,共4页
结合生物信息学方法及分子模拟手段,通过同源模建方法构建了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Pres12的三维空间结构,并结合生物实验在分子水平上探讨了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Pres12作为抗乙型肝炎病毒重要靶标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HBsAg三维... 结合生物信息学方法及分子模拟手段,通过同源模建方法构建了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Pres12的三维空间结构,并结合生物实验在分子水平上探讨了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Pres12作为抗乙型肝炎病毒重要靶标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HBsAg三维空间结构是由构型性的Pres1和线性的Pres2组成,此结构由疏水氨基酸形成3个α-螺旋结构及Loop结构域,并且N端由Pres1中残基构成了一个开裂,形成了HBsAg可能的活性部位.静电势分析结果证实,N端可能的活性部位具有较大的静电势分布,因而具有与受体细胞蛋白相互作用的能力,这为HBV病毒抑制剂药物分子的设计提供了有益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表面抗原 同源模建 分子对接 静电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酵母双杂交筛选与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中蛋白相互作用的肝细胞蛋白
12
作者 陈婉南 刘玲玲 +3 位作者 吴云丽 焦伯延 林万松 林旭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907-911,共5页
目的筛选与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中蛋白(Middle hepatitis B surface protein,MHBs protein)相互作用的肝细胞蛋白。方法 PCR扩增MHBs编码基因并将S区起始密码子突变,获得目的基因MHBs-mut,克隆于诱饵载体pGBKT7。在证实MHBs-mut蛋白不... 目的筛选与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中蛋白(Middle hepatitis B surface protein,MHBs protein)相互作用的肝细胞蛋白。方法 PCR扩增MHBs编码基因并将S区起始密码子突变,获得目的基因MHBs-mut,克隆于诱饵载体pGBKT7。在证实MHBs-mut蛋白不具有自激活作用的前提下,以酵母双杂交系统筛查与MHBs-mut蛋白相互作用的肝细胞蛋白,并在酵母细胞内验证蛋白的相互作用。结果构建酵母双杂交诱饵载体,获得重组质粒pGBKT7-MHBs-mut。Western blot显示其在酵母中表达MHBs-mut蛋白。酵母双杂交筛选并验证,得到与MHBs-mut蛋白相互作用的肝细胞蛋白:COP9信号体第五个亚单位(COPS5,又名C-Jun结合蛋白1,c-Jun-activation-domain binding protein 1,JAB1)。结论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中蛋白与COPS5在酵母AH109细胞中具有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表面抗原中蛋白 酵母双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蛋白基因的克隆及其在P815细胞中的表达
13
作者 柯亨宁 斯崇文 +3 位作者 于敏 张琦 刘丹 曲春燕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2期191-192,共2页
关键词 乙型肝炎 表面抗原 基因克隆 P815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三种检测方法的经济学分析
14
作者 苏春康 苏榕生 《卫生经济研究》 2006年第6期47-47,共1页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检测项目 经济学分析 ANALYSIS 成本-效果分析 HBSAG检测 检测成本 药物经济学 临床常用 价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水平对3年后表面抗原清除的预测作用——一项大样本的病例对照研究
15
作者 李海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2年第11期814-814,共1页
HBV表面抗原水平的动态变化在自发性HBsAg清除中的作用尚不清楚。选取未治疗的203名发生了自发性HBsAg清除且HBeAg阴性的患者,研究其HBsAg和HBV DNA的动态变化。同时选取203名未发生自发性HBsAg清除,年龄性别匹配的HBeAg阴性患者作为对... HBV表面抗原水平的动态变化在自发性HBsAg清除中的作用尚不清楚。选取未治疗的203名发生了自发性HBsAg清除且HBeAg阴性的患者,研究其HBsAg和HBV DNA的动态变化。同时选取203名未发生自发性HBsAg清除,年龄性别匹配的HBeAg阴性患者作为对照。分别检测自发转换组患者3年前、2年前、1年前、6个月前及HBsAg清除时的血清样本,HBsAg清除前相应时间对应的HBsAg平均滴度为23.5、3.51、0.524及0.146 IU/ml。在所有的时间点上,清除组患者HBsAg以及HBV DNA平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01),HBsAg以及HBV DNA平均水平持续下降直至HBsAg清除,尽管对照组HBsAg平均水平也在下降(P=0.006),但HBV DNA水平没有明显变化(P=0.414)。血清HBsAg水平以及HBsAg下降的Log值是最好的预测HBsAg清除的指标,工作者特征曲线下面积(AUROC)分别达到0.833(95%CI:0.792~0.873)和0.803(95%CI:0.755~0.849)。理想的HBsAg清除预测指标分别为血清HBsAg水平<200 IU/ml(敏感度84.2%,特异度,73.4%)以及每年下降0.5log IU/ml(敏感度62.8%,特异度88.7%),如果患者HBsAg不小于200 IU/ml,每年下降超过0.5 log,能够很好的预测3年后HBsAg清除(AUROC 0.867,95%CI:0.778~0.956)。结论:总之,血清HBsAg水平<200 IU/ml和每年下降0.5 log IU/ml可预测患者在此后3年中可发生HBsAg清除,这些参数也许可考虑作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程和停药的良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抗原水平 预测作用 病例对照研究 表面抗原 病毒表面 HBsAg HBEAG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乙型肝炎病毒的致病性及致癌性研究──Ⅲ.单克隆抗体夹心ELISA检测血清中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的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义平 王宝安 朱坤熹 《中国畜禽传染病》 CSCD 1994年第6期13-17,共5页
以5B8株抗DHBsAg特异性单克隆抗体作为包被抗体和酶标抗体,首次建立了检测血清中DHBsAg的单抗夹心ELISA.对纯化DHBsAg的最小检出量为10ng/ml.对雏鸭肝炎病毒、鸭瘟病毒等9种禽类常见的病毒病抗原... 以5B8株抗DHBsAg特异性单克隆抗体作为包被抗体和酶标抗体,首次建立了检测血清中DHBsAg的单抗夹心ELISA.对纯化DHBsAg的最小检出量为10ng/ml.对雏鸭肝炎病毒、鸭瘟病毒等9种禽类常见的病毒病抗原及人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均不发生反应,且能被多克隆的兔抗DHBsIgG及5B8株单抗本身所阻断。应用本试验方法调查江苏省部分地区麻鸭DHBV的感染率分别为:高邮24.5%、常州21.7%、仪征40.3%、启东50.0%。1日龄雏鸭静脉接种DHBV后,经本法检测,结果DHBsAg阳性率从40%上升到79%,6个月后又下降至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致病 致突变 表面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大蛋白检测的临床价值探讨 被引量:5
17
作者 郝建华 张然蓉 +3 位作者 张健华 张庆侠 冯静霞 谢世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80-482,共3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大蛋白(HBV-LP)、HBVDNA和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在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病情观察和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免疫法检测384份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BV-M和HBV-LP,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用自...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大蛋白(HBV-LP)、HBVDNA和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在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病情观察和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免疫法检测384份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BV-M和HBV-LP,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用自动生化仪检测肝功能,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17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BV-LP水平与HBVDNA拷贝数变化相一致,两者呈正相关(r=0.835,P<0.001)。87例HBVDNA阳性血清中HBV-LP阳性率为87.4%。97例HBeAg阳性患者HBV-LP阳性率92.8%,98例HBeAg阴性患者HBV-LP阳性率68.4%。肝功能异常的乙型肝炎患者HBV-LP阳性率为95.8%,明显高于肝功能正常的乙型肝炎患者的63.3%。结论:血清HBV-LP水平能反映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体内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程度和肝细胞的破坏,为判断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病情观察和预后提供了一个新的血清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表面抗原 乙型 肝炎病毒 乙型 HBV DNA 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药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静文 毛日成 张继明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62-766,共5页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被定义为乙型肝炎(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或乙肝病毒(HBV)DNA阳性超过6个月[1]。据WHO报道[2],至2015年全球约有2.57亿人患有CHB,其中有887000人死于CHB晚期并发症,如肝硬化和肝癌等。因为共价闭合环状DNA...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被定义为乙型肝炎(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或乙肝病毒(HBV)DNA阳性超过6个月[1]。据WHO报道[2],至2015年全球约有2.57亿人患有CHB,其中有887000人死于CHB晚期并发症,如肝硬化和肝癌等。因为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池的存在,乙肝的治疗并不能实现完全治愈,但可以达到“功能性治愈”[1],即停止治疗后HBsAg仍保持阴性(伴或不伴抗-HBsAg抗体阳转)、HBV DNA检测不到、肝脏生物化学指标正常,肝组织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表面抗原 表面抗原抑制剂 功能性治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32名护士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携带情况的调查
19
作者 韩瑞华 李荣美 黄照娣 《山西护理杂志》 1996年第5期195-195,共1页
532名护士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携带情况的调查InvestigationonHBsAgCarierin532Nurses243000安徽省马鞍山钢铁总公司医院韩瑞华李荣美黄照娣HanRuihua,LiRongmei,... 532名护士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携带情况的调查InvestigationonHBsAgCarierin532Nurses243000安徽省马鞍山钢铁总公司医院韩瑞华李荣美黄照娣HanRuihua,LiRongmei,HuangZhaodi(Gen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 乙型肝炎病毒 表面抗原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preS1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与鉴定
20
作者 刘彦信 郑德先 《生物化学杂志》 CSCD 1993年第5期574-580,共7页
本文报告利用pWR590质粒为载体,构建了含1ac启动子、β-半乳糖苷酶(1—590)基因、Xa因子的四肽识别位点和HBV preS1、preS2编码序列的表达质粒,并成功地在大肠杆菌中获得稳定表达。融合蛋白经Xa因子消化和高效液相层析,得到了preS1(1—... 本文报告利用pWR590质粒为载体,构建了含1ac启动子、β-半乳糖苷酶(1—590)基因、Xa因子的四肽识别位点和HBV preS1、preS2编码序列的表达质粒,并成功地在大肠杆菌中获得稳定表达。融合蛋白经Xa因子消化和高效液相层析,得到了preS1(1—91)纯肽。此肽特异性地与人肝细胞质膜结合,从而为肝细胞上存在preS1受体提供了直接的实验依据,也为分离和鉴定肝细胞上preS1受体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抗原 乙型肝炎病毒 受体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