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6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1473名就诊儿童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梁洁 许红梅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914-917,共4页
目的:了解本院就诊儿童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和免疫现状。方法:对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09年1月1日到2009年12月31日门诊、住院及体检的重庆籍儿童(均为因非乙型肝炎就诊者)共21 473例,在我院临床检验中心行HB... 目的:了解本院就诊儿童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和免疫现状。方法:对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09年1月1日到2009年12月31日门诊、住院及体检的重庆籍儿童(均为因非乙型肝炎就诊者)共21 473例,在我院临床检验中心行HBV血清学标志物检查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HBsAg和/或HBeAg阳性患儿301/21 473人(1.4%),其中HBsAg和HBeAg均阳性者228/21 473人(1.1%),HBsAg阳性而HBeAg阴性者73/21 473人(0.3%);抗-HBc和/或抗-HBe阳性者1 501/21 473(7.0%);仅抗-HBs阳性者10 990/21 473人(51.2%);HBV血清学标志物均阴性8 681/21 473人(40.4%)。结论:2009年21 473名就诊儿童中,HBV感染率为1.4%,低于我国2005年我国普通人群的阳性率;抗-HBs阳性率为51.2%,高于我国2005年我国普通人群的阳性率;新生儿期HBsAg和/或HBeAg阳性率、特别是抗-HBc阳性率均较高,新生儿需密切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血清学标志物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患者预后的Nomogram预测模型构建及验证
2
作者 高彦军 叶存喜 《眼科新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720-724,共5页
目的基于血清学标志物构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患儿预后的Nomogram预测模型,并验证模型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195例(390眼)ROP患儿,治疗后随访3个月,根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不良组(n=41)... 目的基于血清学标志物构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患儿预后的Nomogram预测模型,并验证模型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195例(390眼)ROP患儿,治疗后随访3个月,根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不良组(n=41)、预后良好组(n=154)。比较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治疗前血清学标志物[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谷氨酸(Glu)、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低氧诱导因子3α(HIF-3α)]水平,通过LASSO-Logistic回归分析ROP患儿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根据影响因素构建ROP患儿预后不良的Nomogram预测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校准曲线及决策曲线验证模型的预测价值。结果预后不良组患儿1 min Apgar、5 min Apgar、病情程度重度占比、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占比、败血症占比及治疗前血清VEGF、Glu、STAT3、HIF-3α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胎龄、出生体重、血清IGF-1水平均低于预后良好组(均为P<0.05);LASSO-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龄、病情程度、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败血症及治疗前血清VEGF、IGF-1、Glu、STAT3、HIF-3α水平均为ROP患儿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均为P<0.05);根据影响因素构建ROP患儿预后不良的Nomogram预测模型,该模型预测ROP患儿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为0.943(95%CI:0.907~0.978),具有较高预测效能,该模型的校准度良好,预测结果与实际观测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且在预测ROP患儿预后不良方面拥有良好的临床效用。结论血清VEGF、IGF-1、Glu、STAT3、HIF-3α水平均为ROP患儿预后的影响因素,基于以上血清学标志物构建的ROP患儿预后的Nomogram预测模型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预后 血清标志 Nomogram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不典型的血清学表现的分析 被引量:15
3
作者 骆抗先 梁炽森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1993年第4期186-188,共3页
血清标志物是临床对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检测常规方法,但有时出现一些不常见或不典型的结果,难以合理解释或导致错误解释。出现这种情况,目前多由于国内某些试剂盒的质量问题。这在临床工作中引起了不少麻烦。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血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血清学标志物在不同类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中的检出特征分析 被引量:12
4
作者 李乐 廖昊 +6 位作者 思兰兰 陈容娟 王钧 张珊 徐东平 纪冬 刘妍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3-167,共5页
目的 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BV)新型血清学标志物HBVRNA、HBV核心抗原相关抗原(HBcrAg)、HBV核心抗体(anti-HBc)及肝组织HBV总DNA(tDNA)、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在不同类型HBV感染中的检出特点。方法 纳入2017年1月-2019年12月在解放军... 目的 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BV)新型血清学标志物HBVRNA、HBV核心抗原相关抗原(HBcrAg)、HBV核心抗体(anti-HBc)及肝组织HBV总DNA(tDNA)、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在不同类型HBV感染中的检出特点。方法 纳入2017年1月-2019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住院并接受肝组织活检的227例不同疾病类型的HBV感染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检测其血清HBVRNA、HBcrAg、anti-HBc定量及肝组织HBVtDNA、cccDNA水平,比较分析各指标的特征以及抗病毒治疗对其的影响。结果 在16例急性乙型肝炎(AHB)患者中,HBV RNA检出率为25.0%(4/16),HBcrAg检出率为93.8%(15/16),肝组织HBV tDNA及cccDNA检出率分别为87.5%(14/16)及81.3%(13/16)。在184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中,34例接受核苷(酸)类似物(NAs)治疗,其HBVRNA和HBcrAg定量均明显低于未治疗组,anti-HBc定量明显高于未治疗组(P<0.05)。在18例肝硬化(LC)患者中,9例接受NAs治疗,除HBVDNA外,其他新型病毒学指标在NAs经治者与未治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9例肝癌(HCC)患者中,HBVRNA检出率为55.6%(5/9),HBcrAg检出率为77.8%(7/9),肝组织HBVtDNA及cccDNA检出率分别88.9%(8/9)及66.7%(6/9)。结论 HBcrAg可作为AHB彻底治愈的鉴别指标;对于NAs经治患者,即使HBVDNA降至不可测,但只要能检测出HBV RNA,则仍可导致疾病缓慢进展,因此应继续抗病毒治疗;HBV RNA及HBcrAg在不同疾病类型中可作为肝组织HBV cccDNA的血清学替代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病毒感染 新型血清标志 共价闭合环状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尔滨市部分人群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的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8
5
作者 潘玉武 谷鸿喜 +2 位作者 白贺莹 李文辉 刘洪林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期59-60,62,共3页
为了解哈尔滨地区乙型肝炎的免疫状况和流行趋势及HBV感染者的血清标志模式与谷丙转氨酶(ALT)的关系 ,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乙肝病毒感染标志物 ,酶法测定谷丙转氨酶。结果在 10 47份血清中 ,HBV感染率为 6 .5 9% ,HBsAg阳性率为 4.5 8... 为了解哈尔滨地区乙型肝炎的免疫状况和流行趋势及HBV感染者的血清标志模式与谷丙转氨酶(ALT)的关系 ,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乙肝病毒感染标志物 ,酶法测定谷丙转氨酶。结果在 10 47份血清中 ,HBV感染率为 6 .5 9% ,HBsAg阳性率为 4.5 8% ,HBsAb阳性率为 5 9.41%。在年龄分布上 ,5 0岁以上人群HBV感染率为最高 ( 13 .0 4% ,P <0 .0 5 ) ;在职业分布上 ,户外作业人群HBV感染率最高 ( 13.49% ,P <0 .0 0 5 ) ,HBsAb阳性率最低 ( 46 .6 3 % ,P <0 .0 0 5 ) ,五项指标全阴者百分率最高 ( 40 .87% ,P <0 .0 5 )。此外 ,大三阳和HBsAg ,HBcAb两项阳性者多数伴有血清中ALT的异常。了解了哈尔滨地区部分人群乙型肝炎流行情况 ,并证明HBV感染与年龄、职业、疫苗接种有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ELISA法 血清标志 流行病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化学发光分析系统对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检测的比较 被引量:5
6
作者 谢而付 蒋理 +3 位作者 刘雁雁 张巧娣 凌芸 潘世扬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82-584,共3页
目的:对Roche Cobas e601和Abott Architect i2000分析系统检测主要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HBsAg、抗-HBs和HBeAg的结果符合性和相关性进行评价。方法:分别采用两种分析系统对119份、140份、197份标本的HBsAg、抗-HBs和HBeAg进行检测。结果... 目的:对Roche Cobas e601和Abott Architect i2000分析系统检测主要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HBsAg、抗-HBs和HBeAg的结果符合性和相关性进行评价。方法:分别采用两种分析系统对119份、140份、197份标本的HBsAg、抗-HBs和HBeAg进行检测。结果:两种分析系统对HBsAg、抗-HBs、HBeAg检测的定性结果符合率分别为99.1%、95.7%和90.9%,定量数值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66、0.863、0.964,其中抗-HBs浓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Abott Architect i2000显著高于RocheCobas e 601分析系统。结论:两种分析系统在乙型肝炎标志物的定性结果判断中具有较好的符合率,但抗-HBs浓度之间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光分析系统 乙型肝炎血清标志 方法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不同模式与血清丙氨酸转氨酶相关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林应标 何准发 +3 位作者 颜复生 代国知 刘颖慧 刘巧突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169-171,共3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核心抗体IgM(HBc IgM)和HBV血清标志物不同模式的乙型肝炎核酸(HBV DNA)阳性者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的变化。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酶速率法检测1093例HBV DNA阳性者血清病毒标志物和ALT,根据HB...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核心抗体IgM(HBc IgM)和HBV血清标志物不同模式的乙型肝炎核酸(HBV DNA)阳性者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的变化。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酶速率法检测1093例HBV DNA阳性者血清病毒标志物和ALT,根据HBV血清标志物不同模式进行分组,比较各组间ALT值。结果各组ALT>60U/L(异常)例数及其异常增高百分率分别为:A组(HBc IgM阳性及乙型肝炎表面抗原、e抗原、核心抗体阳性)147例,占53.85%(147/273);B组(HBc IgM及乙型肝炎表面抗原、e抗体、核心抗体阳性)104例,占42.28%(104/246);C组(HBc IgM、乙型肝炎核心抗体阳性,乙型肝炎表面抗体、e抗体阴性或阳性)6例,占20.69%(6/29);D组(HBc IgM阴性,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核心抗体阳性,乙型肝炎e抗原、e抗体阴性或阳性)125例,占22.94%(125/545)。A组与B组、C组、D组间ALT异常增高率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1);B组与C组、D组间ALT异常增高率差异亦均有显著性(分别P<0.05,P<0.01);C组与D组间ALT异常增高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HBV DNA阳性患者中的HBc IgM阳性且HBsAg阳性者较HBc IgM阴性者或HBsAg阴性者ALT明显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肝炎病毒标志 乙型 乙型肝炎核酸 乙型肝炎核心抗体IgM 血清丙氨酸转氨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特殊模式的再认识 被引量:7
8
作者 孙秀凤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57-58,共2页
关键词 特殊模式 HBVM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 HBV感染 临床意义 诊断 治疗 研究 染发 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绵羊血清中类人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的检测 被引量:1
9
作者 陈伟 《塔里木农垦大学学报》 2000年第2期34-35,共2页
关键词 绵羊 血清 类人乙型肝炎病毒 标志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前S_2蛋白与HBV血清学标志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葛安平 王业东 +2 位作者 朱传琳 张玲霞 尤大栋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1990年第2期79-80,共2页
近年来,对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上前S_2区及其所编码的蛋白(前S_2蛋白)的研究已成为HBV的新课题。认为它与HBV的感染和复制有密切关系。为进一步分析前S_2蛋白与HBV血清学标志的关系,我们采用酶联法检测了83例(166例次)各型乙型肝炎活... 近年来,对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上前S_2区及其所编码的蛋白(前S_2蛋白)的研究已成为HBV的新课题。认为它与HBV的感染和复制有密切关系。为进一步分析前S_2蛋白与HBV血清学标志的关系,我们采用酶联法检测了83例(166例次)各型乙型肝炎活动期和恢复期血清前S_2蛋白水平,同时与血清HBsAg、HBeAg、PHSA、HBV-DNA及ALT进行了比较,现将实验结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病毒 前S2蛋白 血清标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对缺血性卒中代谢变化及潜在生物标志物的分析研究
11
作者 王云宇 李亚奇 +3 位作者 赵田 韩丽媛 李永安 钱庆增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9-209,共11页
目的通过代谢组学分析,探索缺血性卒中(IS)患者血清代谢物及代谢途径的变化,筛选可靠的IS血清代谢标志物。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22年12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于苏州市相城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IS患者作为IS组,并招募同期的健康体检者... 目的通过代谢组学分析,探索缺血性卒中(IS)患者血清代谢物及代谢途径的变化,筛选可靠的IS血清代谢标志物。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22年12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于苏州市相城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IS患者作为IS组,并招募同期的健康体检者,经年龄、性别1∶1匹配后作为对照组。收集所有参与者入组时的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指数及血压等基线资料。采集所有参与者禁食8 h后的清晨空腹血样本,完成相关血液指标检测,包括血糖、总胆红素、血清肌酐、尿素氮、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提取两组参与者的血清代谢物,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和串联质谱分离和检测代谢物。将代谢组学分析产生的数据导入Simca-p软件进行分析,通过无监督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判断代谢组学数据的分离程度及实验稳定性。通过Simca-p软件计算出所有代谢物的变量投影影响(VIP)值,以代谢物的VIP值、IS组与对照组代谢物非参数检验的P值和倍数变化(FC)筛选差异代谢物,差异代谢物筛选标准为VIP值≥1.0、FC≥2.0或≤0.5、P<0.05。将筛选出的代谢物名称或化学式通过人类代谢组数据库(HMDB;https://hmdb.ca/)和PubChem数据库(https://pubchem.ncbi.nlm.nih.gov/)进行比对,确定代谢物名称及来源,并排除外源性代谢物(药物来源代谢物)。通过代谢组学数据分析和解释的综合网络应用程序MetaboAnalyst 6.0(http://www.metaboanalyst.ca)对差异代谢物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数据比对后行代谢通路富集分析。使用Python构建机器学习模型。采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回归和随机森林算法筛选能够有效区分IS患者与对照者的差异代谢物。将上述两种算法共同筛选出的差异代谢物纳入极限梯度提升(XGBoost)算法,构建诊断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进行五折交叉验证,评价模型的诊断效能。采用典型机器学习方法,将人群样本按照30%的验证比例对诊断模型进行内部验证,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评价差异代谢物的诊断稳定性。结果IS组共纳入患者51例,经年龄、性别1∶1匹配后纳入健康对照者51名。(1)两组血清样本共检测出1255种代谢物,其中正离子模式下964种,负离子模式下291种。正、负离子模式下的PCA图显示,IS组与对照组间代谢物存在差异。与对照组相比,IS组在正离子模式下存在260种代谢物表达水平上调和337种代谢物表达水平下调,负离子模式下存在99种代谢物表达水平上调,34种代谢物表达水平下调。(2)在1255种代谢物中筛选出VIP值≥1.0、FC≥2.0或≤0.5且P<0.05的代谢物259种。通过HMDB和PubChem数据库查询并删除药物来源代谢物后,两组在正、负离子模式下共存在差异代谢物220种,其中IS组存在表达水平上调的代谢物119种,表达水平下调的代谢物101种;220种差异代谢物的表达水平在两组间存在明显差异。(3)将IS组与对照组间的差异代谢物在MetaboAnalyst 6.0中完成KEGG数据比对后行代谢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正、负离子模式下,共有5条IS相关代谢通路失调,其中表达水平上调的通路为三酰甘油从头生物合成、甘油磷酸穿梭和心磷脂生物合成;表达水平下调的通路为胆汁酸生物合成和甲基组氨酸代谢。(4)LASSO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S组中存在24种显著变化的差异代谢标志物;经随机森林算法筛选出最能够区分IS组与对照组的30种代谢物。通过上述这两种算法的交集,最终获得4种IS代谢标志物,分别为2-((3R)-3-((3R,5S,7S,9S,10S,13R,14S,17R)-3,7-二羟基-10,13-二甲基十六氢-1H-环戊[a]菲-17-基)丁酰胺基)乙烷-1-磺酸(质荷比971.57129)、精氨酸结合胆酸(质荷比587.37921)、紫胶酸A(质荷比576.01093)和NCGC00380235-01_C32H48O9_beta-D-木吡喃苷,3,17-二羟基螺甾-5,25(27)-二烯-1-基(质荷比559.32648)。2-((3R)-3-((3R,5S,7S,9S,10S,13R,14S,17R)-3,7-二羟基-10,13-二甲基十六氢-1H-环戊[a]菲-17-基)丁酰胺基)乙烷-1-磺酸(质荷比971.57129)、精氨酸结合胆酸(质荷比587.37921)、紫胶酸A(质荷比576.01093)表达水平上调,NCGC00380235-01_C32H48O9_beta-D-木吡喃苷,3,17-二羟基螺甾-5,25(27)-二烯-1-基(质荷比559.32648)表达水平下调。经XGBoost算法基于4种代谢标志物联合建立IS诊断模型,其在训练集中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1.000(95%CI:1.000~1.000),在验证集中的AUC为0.988(95%CI:0.963~1.000)。结论IS患者存在明显的代谢紊乱,2-((3R)-3-((3R,5S,7S,9S,10S,13R,14S,17R)-3,7-二羟基-10,13-二甲基十六氢-1H-环戊[a]菲-17-基)丁酰胺基)乙烷-1-磺酸(质荷比971.57129)、精氨酸结合胆酸(质荷比587.37921)、紫胶酸A(质荷比576.01093)和NCGC00380235-01_C32H48O9_beta-D-木吡喃苷,3,17-二羟基螺甾-5,25(27)-二烯-1-基(质荷比559.32648)或为有效识别IS患者的差异代谢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代谢组 血清 标志 诊断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组学分析的多囊卵巢综合征生物标志物及其机制
12
作者 刘欣娜 刘孟群 +5 位作者 王纪文 杨俊彪 周煦喆 刘忱 李明轩 王颖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34-644,共11页
基于来曲唑诱导的大鼠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模型,采用血清代谢组学解析代谢异常特征,筛选潜在生物标志物并探讨其在PCOS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潜在作用机制。代谢组学结果发现,模型大鼠血清中胆固醇、孕烯醇酮、亮氨酸与柠檬酸水平显著下降,... 基于来曲唑诱导的大鼠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模型,采用血清代谢组学解析代谢异常特征,筛选潜在生物标志物并探讨其在PCOS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潜在作用机制。代谢组学结果发现,模型大鼠血清中胆固醇、孕烯醇酮、亮氨酸与柠檬酸水平显著下降,伴随雄酮葡糖苷酸(ADTG)与亚油酸的升高,涉及类固醇合成、支链氨基酸代谢、三羧酸循环(TCA)及脂质代谢等核心通路的功能失调。为验证上述代谢结果的组织来源及其分子机制,进一步整合卵巢组织蛋白质组学和q RT-PCR分析,确认相关代谢通路中关键酶,如17α-羟化酶(CYP17A1)、11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HSD11B1)、支链氨基酸氨基转移酶(BCAT2)、脂肪酸去饱和酶(FADS2)、草酰乙酸脱氢酶(OGDH)等的表达上调。这提示“胆固醇前体耗竭-雄激素积聚”与“能量/脂质代谢重编程”共同构成了PCOS代谢紊乱的核心特征。基于多组学数据交叉验证,这6种稳定性高且具有临床转化潜力的血清代谢物有望组合成为辅助PCOS诊断的生物标志物。本研究以代谢组学为先导,蛋白质组学与转录组学为验证支撑的分析策略,有助于深化PCOS的代谢机制认知,并为其辅助诊断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血清标志 来曲唑 代谢组 蛋白质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阳性对体外循环手术患者的影响
13
作者 游昕 朱家麟 郝家骅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593-594,共2页
据报道[1],我国人群乙肝表面抗原(HBsAg)的阳性率为10.3%,乙肝病毒(HBV)的总感染率在50%左右,即全国一半人口已受到HBV感染。在HBV血清标志物(HBVM)阳性人群中,有部分心脏病患者需在体外循环(... 据报道[1],我国人群乙肝表面抗原(HBsAg)的阳性率为10.3%,乙肝病毒(HBV)的总感染率在50%左右,即全国一半人口已受到HBV感染。在HBV血清标志物(HBVM)阳性人群中,有部分心脏病患者需在体外循环(CPB)下行手术治疗。为了探讨H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血清标志 体外循环 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指全血微量ELISA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六项标志物的方法学评价
14
作者 刘国卿 罗云萍 +3 位作者 曹唯希 康红 张玉洪 赖利华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3年第3期225-228,共4页
本文建立了手指全血微量ELISA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六项标记物的改良方法,并按照卫生部对乙肝标志物检测质控的要求对该方法作了系统的方法学评价,用该法和静脉血清常规法同时检测了240例乙肝六项标志物,两方法检测结果经配对资料显著性... 本文建立了手指全血微量ELISA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六项标记物的改良方法,并按照卫生部对乙肝标志物检测质控的要求对该方法作了系统的方法学评价,用该法和静脉血清常规法同时检测了240例乙肝六项标志物,两方法检测结果经配对资料显著性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该方法突出的优点是用血量甚微,直接用全血加样,实验所用试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志 乙型肝炎病毒 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纸片血清标本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及丙型肝炎抗体的应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苏琼 张莉 王文达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28-229,共2页
应用纸片血清标本浸泡提取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及丙型肝炎抗体(抗-HCV)进行了研究。386例纸片血清标本与新鲜血清标本对照结果完全相同。纸片血清标本经置32℃下20天和实地邮寄试验结果不受影响。对早期诊断和预防乙... 应用纸片血清标本浸泡提取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及丙型肝炎抗体(抗-HCV)进行了研究。386例纸片血清标本与新鲜血清标本对照结果完全相同。纸片血清标本经置32℃下20天和实地邮寄试验结果不受影响。对早期诊断和预防乙型肝炎及丙型肝炎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纸片 血清标本 乙型肝炎病毒标志 丙型肝炎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血清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51
16
作者 陈红英 丁洁 游晶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939-942,947,共5页
背景随着慢性乙型肝炎(CHB)临床治愈的提出及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免疫标志物和HBV DNA载量检测可以为其治疗提供依据。目的探讨慢性HBV感染者血清学模式及其与HBV DNA载量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3—12月就诊于昆明医科大学... 背景随着慢性乙型肝炎(CHB)临床治愈的提出及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免疫标志物和HBV DNA载量检测可以为其治疗提供依据。目的探讨慢性HBV感染者血清学模式及其与HBV DNA载量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3—12月就诊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门诊、住院的HBV DNA载量阳性的慢性HBV感染者2 425例为研究对象,采用ARCHITECT i2000SR全自动免疫发光分析仪检测HBV血清免疫标志物,采用PGQ-PCR扩增仪检测HBV DNA载量。分别以1、2、3、4、5代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 Ab)、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e抗体(HBe Ab)、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Bc Ab),分析其血清学模式。结果 2 425例慢性HBV感染者共有7种血清学模式,所占比例>1.00%的血清学模式有5种:"1、3、5""1、4、5""1、3、4、5""1、5""1、2、3、5"模式分别占55.05%、37.69%、3.26%、1.86%、1.53%;"1、2、4、5"和"2、4、5"模式分别占0.53%和0.08%。5种主要血清学模式慢性HBV感染者年龄、HBV DNA载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种主要血清学模式慢性HBV感染者年龄构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6.625,P<0.001)。"1、3、5""1、3、4、5""1、5""1、2、3、5"模式主要发生于21~30岁及31~40岁,"1、4、5"模式主要发生于31~40岁及41~50岁。"1、3、5"模式慢性HBV感染者HBV DNA载量与HBsAg、HBeAg呈正相关,与HBc Ab呈负相关(P<0.05);HBsAg与HBeAg呈正相关(P<0.05)。"1、4、5""1、3、4、5"模式慢性HBV感染者HBV DNA载量与HBeAg、HBc Ab呈正相关(P<0.05)。"1、2、3、5"模式慢性HBV感染者HBV DNA载量与HBsAg、HBeAg、HBc Ab呈正相关,HBsAg与HBeAg呈正相关(P<0.05)。结论在HBV DNA载量阳性的慢性HBV感染者中,存在7种血清学模式,以"1、3、5"和"1、4、5"模式为主,5种主要血清学模式患者年龄和HBV DNA载量均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病毒载量 血清流行病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S基因插入和点突变株感染及其血清学特征 被引量:5
17
作者 侯金林 王战会 +3 位作者 骆抗先 郭亚兵 王燕军 梁炽森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46-248,共3页
为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血清学不典型表现的分子病毒学基础,用聚合酶链反应(PCR)产物直接序列分析测定中国人感染的HBVS基因核背酸序列。结果发现:15例HBsAg阴性HBV感染者中,1例第552位碱基胸腺嘧... 为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血清学不典型表现的分子病毒学基础,用聚合酶链反应(PCR)产物直接序列分析测定中国人感染的HBVS基因核背酸序列。结果发现:15例HBsAg阴性HBV感染者中,1例第552位碱基胸腺嘧啶(T)被胞嘧啶(C)替换,导致HBsAg第133位蛋氨酸被苏氨酸替代;3例第546位碱基C被T替换,导致HBsAg第131位苏氨酸异亮氨酸替代;3例“A”决定簇前密码子122~124间氨基酸插入。1例HBsAg/抗HBs共存个例可见HBV第587位碱基鸟嘌呤(G)被腺嘌呤(A)替换,导致HBsAg第145位甘氨酸被精氨酸替代。结果说明HBV感染血清学的不典型可能与感染HBVS基因插入和点突变变异株有关。研究同时提示:在中国这一HBV感染高发区,血清学诊断的所谓的“非甲~戊”型肝炎中至少有部分病人为感染了HBV变异株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基因 变异 S基因 血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辅助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系统的建立 被引量:5
18
作者 吴淑梅 雷长海 +6 位作者 张乐平 朱志年 张乐之 孙巍巍 郭品娥 徐玉莲 沈茜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94-594,共1页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标志检测系统 计算机系统 免疫酶技术 乙型肝炎病毒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血清乙型肝炎五项标志物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静霞 王洛平 王娅琳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46-447,共2页
目的探讨儿童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血清学标志物的表达模式。方法对1687份申请乙肝五项的儿童血清标本采用快速酶联固相免疫法ELISA进行检测,以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HBVDNA。对HBV感染标本的血清学标志物设定其表达模式为:1乙肝表面抗原HB... 目的探讨儿童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血清学标志物的表达模式。方法对1687份申请乙肝五项的儿童血清标本采用快速酶联固相免疫法ELISA进行检测,以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HBVDNA。对HBV感染标本的血清学标志物设定其表达模式为:1乙肝表面抗原HBsAg、2乙肝表面抗体抗-HBs、3乙肝e抗原HBeAg、4乙肝e抗体抗-HBe和5乙肝核心抗体抗-HBc,并以出现阳性项目的序号为该模式的代码。结果共获得335份HBV感染标本,占全部标本19.86%,HBV感染模式以HBsAg是否为阳性,分为感染期模式和恢复期模式,共发现13种。感染期模式中以“135”模式为主,占感染标本50.45%。抗-HBs单项阳性标本占53.23%898/1687。结论儿童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表达模式比较复杂,以“135”模式为HBV感染的主要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标志 表达模式 乙型肝炎病毒 儿童 乙型肝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孕妇血清乙肝病毒载量与血清学免疫标志物的关系 被引量:10
20
作者 石艳艳 罗红权 朱巧英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2745-2747,共3页
目的:探讨孕妇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载量与血清学免疫标志物的关系,指导临床免疫干预。方法:收集2010年9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建卡行产前检查,存在HBV感染的孕妇500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HbsAg、HbsAb、HbeAg、HbeAb... 目的:探讨孕妇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载量与血清学免疫标志物的关系,指导临床免疫干预。方法:收集2010年9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建卡行产前检查,存在HBV感染的孕妇500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前S1抗原等。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载量,并对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HBV病毒载量在各种HBV血清学模式组中的百分率分别为:(1)(HbsAg、HbeAg、HbcAb阳性)组HBV DNA阳性率91.4%;(2)(HbsAg、HbeAb、HbcAb阳性)组HBV DNA阳性率31.4%;(3)(HbsAg、HbcAb阳性)组HBV DNA阳性率34.4%;(4)(HbeAb、HbcAb阳性)组HBV DNA阳性率10.0%;(5)(HbcAb阳性)组HBV DNA阳性率11.1%。HBV病毒载量与血清学指标前S1抗原的关系为:前S1抗原(+)组HBV DNA阳性率为95.1%,前S1抗原(-)组HBV DNA阳性率为4.9%。结论:HBV DNA是反映乙肝病毒复制的直接指标,有助于临床了解和控制病毒复制水平;同时通过探讨孕妇感染HBV DNA与血清学免疫标志物之间的关系,为临床阻断母婴传播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病毒 实时荧光定量PCR DNA 血清免疫标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