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乙型肝炎病毒免疫耐受动物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被引量:3
1
作者 熊思东 张维 闻玉梅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3年第5期321-326,共6页
用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感染1d龄幼鸭建立了乙型肝炎免疫耐受动物模型,随访22周,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及前表面抗原(DHBs/presAg)及DHBV DNA阳性不变。在持续性感染鸭血清中未能检出抗DHBs/pres或抗鸭乙型肝炎核心(DHBc)抗体。用纯化的DHB... 用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感染1d龄幼鸭建立了乙型肝炎免疫耐受动物模型,随访22周,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及前表面抗原(DHBs/presAg)及DHBV DNA阳性不变。在持续性感染鸭血清中未能检出抗DHBs/pres或抗鸭乙型肝炎核心(DHBc)抗体。用纯化的DHBs/pres Ag及DHBcAg与鸭外周血淋巴细胞作特异性淋巴细胞增殖试验,结果也未见阳性反应。以DHBs/presAg及DHBcAg分别免疫上述免疫耐受鸭,每3周1次。连续免疫5次,也未能刺激产生相应的抗体及特异性淋巴细胞增殖反应,从而首次建立并确证了1d龄鸭感染DHBV导致的免疫耐受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免疫耐受性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动物模型的研究浅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孙晓峰 罗令 杜发斌 《中医药学刊》 2004年第1期173-173,176,182,共3页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动物模型 综述 HB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动物模型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晓斌 刘博文 +2 位作者 李峰 苏晓鹏 胡世平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035-1041,共7页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动物模型的造模特点,为本模型的建立和评价提供参考。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及PubMed数据库近十年的相关文献,总结实验动物种类、造模方式、...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动物模型的造模特点,为本模型的建立和评价提供参考。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及PubMed数据库近十年的相关文献,总结实验动物种类、造模方式、模型给药时间及阳性对照药、检测指标等,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符合标准的59篇文献中HBV感染动物模型以C57BL/6小鼠和BALB/c小鼠为主;最常用的造模方式为水动力高压注射法,其次为静脉注射、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介导的HBV感染、腹腔注射、转基因、皮下注射及先天感染;阳性对照药均为抗病毒药物,以拉米夫定最常用,给药时间多为14 d;检测指标以血清病毒学指标为主,包括HBsAg、HBV-DNA和HBeAg,部分研究结合了肝组织病理检查及转氨酶水平来评估HBV感染后肝疾病进展。结论本研究通过数据挖掘的方法筛选出应用最广泛的HBV感染动物模型的造模方法和评价指标,描述了造模的原理及具体方法,对不同的动物模型进行评估,为HBV感染动物模型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挖掘 动物模型 乙型肝炎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地区绿头鸭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调查及其在抗HBV药物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奉学 马霄行 +4 位作者 冯劲立 李向阳 周红燕 董伯振 朱宇同 《世界中医药》 CAS 2007年第4期244-246,共3页
目的:建立先天性感染鸭乙型肝炎动物模型,筛选有效的抗乙肝病毒药物。方法:应用斑点分子杂交法(Dot Blot)对广州地区绿头鸭的乙肝病毒(DHBV)的自然感染率进行调查,并对先天性感染和后天性感染的鸭子DHBV-DNA水平进行比较分析。采用该模... 目的:建立先天性感染鸭乙型肝炎动物模型,筛选有效的抗乙肝病毒药物。方法:应用斑点分子杂交法(Dot Blot)对广州地区绿头鸭的乙肝病毒(DHBV)的自然感染率进行调查,并对先天性感染和后天性感染的鸭子DHBV-DNA水平进行比较分析。采用该模型评价了拉米夫定等的抗病毒效果,并用其筛选了中药成分。结果:广州地区绿头鸭DHBV的自然感染率中最高的是A孵化场的野水鸭,为46.7%;先天性感染的绿头鸭DHBV-DNA水平明显较后天性感染的绿头鸭稳定、持久。核苷类药物在给药时均可不同程度抑制DHBV,但在停药后均出现反跳,与临床应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结果相似。叶下珠醇提物等显示了一定的抗病毒效果。结论:先天感染的绿头鸭是目前比较理想的乙型肝炎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绿头鸭/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相关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5
作者 梁亮 李瑗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59-261,共3页
关键词 相关动物模型 乙型肝炎病毒(HBV) 嗜肝病毒感染 动物模型研究 感染机制 分子生物学 病毒药物 健康问题 分子机理 防治方法 相关学科 机体免疫 病毒 免疫学 国内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小鼠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4
6
作者 郭春霞 贺永文 +2 位作者 彭程 李文庭 翁志宏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170-1173,共4页
目的采用尾静脉液压法建立小鼠急性HBV感染的动物模型。方法以液压法将具有复制能力的HBV质粒pAAV-HBV1.2通过尾静脉注射到免疫功能正常的BALB/c小鼠体内,注射后第1、2、4、6、8d,分别采用改良赖氏法、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实时荧光定量... 目的采用尾静脉液压法建立小鼠急性HBV感染的动物模型。方法以液压法将具有复制能力的HBV质粒pAAV-HBV1.2通过尾静脉注射到免疫功能正常的BALB/c小鼠体内,注射后第1、2、4、6、8d,分别采用改良赖氏法、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小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HBsAg、HBeAg、抗HBs、抗HBe、HBV DNA的水平,免疫组化检测肝组织HBsAg、HBcAg的表达。结果16只小鼠注射pAAV-HBV1.2后,有14只(85.7%)小鼠在注射后第1d血清中可检测到HBsAg,小鼠血清中HBsAg和HBeAg水平在第1d达高峰,之后逐渐下降,第8d均未能检测到。小鼠血清中HBV DNA在第2d达高峰,之后仍维持在较高水平,至第8d时为1.9×104copies/mL。至第8d肝组织中可见约5%的HBcAg阳性肝细胞和2%的HBsAg阳性肝细胞。结论采用尾静脉液压法成功的建立了小鼠急性HBV感染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动物模型 液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的福韦在鸭乙型肝炎模型及2.2.15细胞中抗乙型肝炎病毒的药效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陈压西 黄爱龙 +1 位作者 郭晖 齐珍元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5期618-621,共4页
目的 :观察阿的福韦体内抗鸭乙型肝炎病毒 (DHBV)的作用及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 (HBV)效果。方法 :采用鸭乙型肝炎动物模型 ,用阿的福韦口服治疗 10天 ,检测用药前后血清中的DHBVDNA、DHBsAg ,并取肝脏样本提取总DNA ,作SouthernBlot分析... 目的 :观察阿的福韦体内抗鸭乙型肝炎病毒 (DHBV)的作用及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 (HBV)效果。方法 :采用鸭乙型肝炎动物模型 ,用阿的福韦口服治疗 10天 ,检测用药前后血清中的DHBVDNA、DHBsAg ,并取肝脏样本提取总DNA ,作SouthernBlot分析。此外 ,以 2 .2 .15细胞为靶细胞 ,给药后通过检测细胞培养液中HBsAg、HBeAg和HBVDNA观察阿的福韦抗HBV效果。结果 :阿的福韦各剂量组用药后均能使血清中的DHBVDNA显著降低或极显著降低 (P <0 .0 5或P <0 .0 1) ,但停药后有DHBVDNA回升现象 ;用药前后DHBsAg无明显改变。肝组织SouthernBlot分析亦显示用药后肝脏中DHBVDNA有明显降低 ,停药后DHBVDNA反跳明显。大剂量阿的福韦加入细胞培养 12天 ,对HBsAg抑制率为 17.0 1% ,对HBeAg抑制率为 2 6 .80 % ,对HBVDNA抑制率为 2 6 .92 %。结论 :阿的福韦在鸭体内有抗鸭乙型肝炎病毒的作用 ,但停药后DHBVDNA有“反跳”现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的福韦 乙型肝炎病毒 动物模型 2.2.15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动物模型研究概况
8
作者 林晓田 张玉勋 《中国实验动物学杂志》 1996年第4期237-240,共4页
乙型肝炎动物模型研究概况林晓田,张玉勋(第一军医大学实验动物研究中心,广州)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一种发病率高、对人类危害甚大的传染病它易形成慢性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自1969年Litcher建立... 乙型肝炎动物模型研究概况林晓田,张玉勋(第一军医大学实验动物研究中心,广州)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一种发病率高、对人类危害甚大的传染病它易形成慢性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自1969年Litcher建立黑猩猩乙肝动物模型以来,人们一直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模型 乙肝 研究概况 乙型肝炎病毒 肝癌 HBV 慢性肝炎 黑猩猩 分子生物学 人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肝病毒感染动物模型喜马拉雅旱獭IL-15分子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朱彬 朱珍妮 +9 位作者 李安意 杨雪晟 陶元清 夏幼辰 黄顺梅 宋志韬 王忠东 王宝菊 陆蒙吉 杨东亮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25-129,136,共6页
目的对新近建立的乙肝病毒感染动物模型喜马拉雅旱獭的白细胞介素-15(IL-15)分子进行克隆和序列分析。方法抽提喜马拉雅旱獭脾脏总RNA,RT-PCR扩增旱獭IL-15cDNA序列,克隆至pMD18-T载体,制备重组质粒酶切、基因测序鉴定。利用软件分析旱... 目的对新近建立的乙肝病毒感染动物模型喜马拉雅旱獭的白细胞介素-15(IL-15)分子进行克隆和序列分析。方法抽提喜马拉雅旱獭脾脏总RNA,RT-PCR扩增旱獭IL-15cDNA序列,克隆至pMD18-T载体,制备重组质粒酶切、基因测序鉴定。利用软件分析旱獭IL-15与其他哺乳动物IL-15的同源性、种系亲缘关系,并预测蛋白结构。结果 RT-PCR扩增获得大小为489bp的序列,编码162个氨基酸。旱獭IL-15和土拨鼠IL-15同源性最高,和大鼠同源性最低。种系进化树结果提示旱獭IL-15与土拨鼠IL-15亲缘关系最近。旱獭IL-15蛋白构象与土拨鼠IL-15空间构象非常相似。结论克隆了喜马拉雅旱獭IL-15完整编码序列,为更好地利用新型乙肝病毒感染动物模型喜马拉雅旱獭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马拉雅旱獭 白细胞介素-15 结构预测 乙型肝炎病毒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拨鼠肝炎病毒感染模型在乙型肝炎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艾灵 朱彬 +3 位作者 王俊忠 陆蒙吉 杨东亮 王宝菊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49-655,共7页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是嗜肝DNA病毒的原型,HBV感染所致的乙型肝炎是严重危害我国人民身体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现有的抗乙肝药物包括核苷类似物和干扰素均难以达到临床治愈,研究新的抗乙肝药物、评价新的联合治疗策略...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是嗜肝DNA病毒的原型,HBV感染所致的乙型肝炎是严重危害我国人民身体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现有的抗乙肝药物包括核苷类似物和干扰素均难以达到临床治愈,研究新的抗乙肝药物、评价新的联合治疗策略均离不开合适的动物模型。土拨鼠肝炎病毒(woodchuck hepatitis virus, WHV)于1978年美国费城动物园患肝癌的土拨鼠中首次被发现,因其基因组结构、复制周期与HBV高度近似,被归类为嗜肝DNA病毒。WHV感染土拨鼠后的自然史与HBV感染人高度近似,因此土拨鼠模型很早就被用于乙肝DNA疫苗、抗HBV药物的评价。近年来土拨鼠多种细胞因子及其受体、免疫细胞表面标志先后被克隆和鉴定,T细胞应答的检测方法包括淋巴细胞增殖实验、CD107a脱颗粒实验逐步被建立,大大促进了土拨鼠模型在HBV发病机制及免疫调节治疗中的应用。本文主要综述了WHV感染土拨鼠模型的免疫学特征,以及该模型在抗乙肝病毒药物评价和免疫调节治疗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拨鼠 旱獭 土拨鼠肝炎病毒 乙型肝炎病毒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ayw型)转基因小鼠的建立 被引量:14
11
作者 雷章恒 李建秀 +7 位作者 余宏宇 王新民 孙伟 潘星华 郝光荣 王肖鹏 傅继梁 胡以平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01-204,共4页
目的:建立遗传上稳定的、带有乙型肝炎病毒(HBV)ayw亚型的转基因小鼠品系。方法:通过对受精卵显微注射进行基因转移的途径制备转基因小鼠,以PCR-Southern杂交、ELISA、组织切片免疫组化和透射电镜等方法,... 目的:建立遗传上稳定的、带有乙型肝炎病毒(HBV)ayw亚型的转基因小鼠品系。方法:通过对受精卵显微注射进行基因转移的途径制备转基因小鼠,以PCR-Southern杂交、ELISA、组织切片免疫组化和透射电镜等方法,分析所导入DNA在转基因小鼠体内的功能情况。结果:得到21只建立者小鼠,在它们的血清中检测到了HBsAg和HBeAg的存在,还在肝细胞中观察到了HBV样病毒颗粒。结论:HBV基因组DNA已经整合至小鼠的基因组,其中的基因能够表达,整个基因组DNA还能复制,并被有效地包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转基因小鼠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BV感染的人鼠嵌合肝动物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1
12
作者 蒋黎 毛青 +2 位作者 王宇明 李俊刚 刘俊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F002-F002,共1页
关键词 HBV感染 动物模型 乙型肝炎病毒 乙型病毒肝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叶下珠抗鸭乙型肝炎病毒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9
13
作者 陈压西 郭树华 +1 位作者 齐珍元 张定凤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1期39-40,共2页
用重庆麻鸭乙型肝炎动物模型,观察广西叶下珠体内抗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的作用。用广西叶下珠治疗1月,检测用药前后血清中的DHBV DNA及转氨酶、肝组织病理等。广西叶下珠用药2周、1月能使血清DHBV DNA总体水... 用重庆麻鸭乙型肝炎动物模型,观察广西叶下珠体内抗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的作用。用广西叶下珠治疗1月,检测用药前后血清中的DHBV DNA及转氨酶、肝组织病理等。广西叶下珠用药2周、1月能使血清DHBV DNA总体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且停药后DNA滴度回升不明显。血清转氨酶检查及肝脏常规HE染色病理检查未发现叶下珠对肝脏有明显的毒性损害。广西叶下珠在体内有抗鸭乙型肝炎病毒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叶下珠 乙型肝炎病毒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转基因小鼠的建立 被引量:7
14
作者 刘红 姚玉成 +5 位作者 何金 李文林 李建秀 苏小平 张钦宪 胡以平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72-174,共3页
目的 :建立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 (ayw亚型 )转基因小鼠模型。 方法 :采用受精卵显微注射的方法制备转基因小鼠 ,以 PCR、免疫组化和 H- E染色法分析导入基因在小鼠基因组中的整合、肝脏中的表达及肝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 :得到 6只基... 目的 :建立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 (ayw亚型 )转基因小鼠模型。 方法 :采用受精卵显微注射的方法制备转基因小鼠 ,以 PCR、免疫组化和 H- E染色法分析导入基因在小鼠基因组中的整合、肝脏中的表达及肝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 :得到 6只基因组中整合了核心抗原基因的首建者 (founder)小鼠 ,其中 1只在肝细胞核和胞浆均有 HBc Ag的表达。将肝脏中表达的小鼠继续传代 ,F1 代 10只小鼠中的 4只小鼠肝细胞有 HBc Ag的表达。 结论 :建立了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转基因小鼠 ,核心抗原基因能够在小鼠肝脏中表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核心抗原 转基因小鼠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乙型肝炎病毒(ayw型)全基因组转基因小鼠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4
15
作者 余宏宇 雷章恒 +6 位作者 龚志锦 沙继宏 杨勇骥 潘星华 王肖鹏 傅继梁 胡以平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05-207,共3页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病毒(HBV)ayw亚型全基因组转基因小鼠的肝、肾等组织的病理改变。方法:选取24只13~25周龄的清洁级ICR品系HBV转基因小鼠及15只正常ICR小鼠为对照进行病理大体观察,并重点取肝、肾、脾、...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病毒(HBV)ayw亚型全基因组转基因小鼠的肝、肾等组织的病理改变。方法:选取24只13~25周龄的清洁级ICR品系HBV转基因小鼠及15只正常ICR小鼠为对照进行病理大体观察,并重点取肝、肾、脾、肺、心、脑、睾丸(卵巢)、唾液腺、肌肉和皮肤等组织,切片HE染色后进行光镜和透射电镜形态观察。结果:上述两种清洁级小鼠大体和光镜下各器官和组织未见有明显病变;两种小鼠移入普通级环境下饲养4周后肝脏等器官发生机会性感染的机会相似;透射电镜下所有被检转基因小鼠的部分肝细胞扩张的滑面内质网等处有HBsAg样颗粒和Dane样颗粒,部分转基因小鼠之肾小管上皮细胞内见类似病毒颗粒;肝、肾细胞内未见其他亚微病理损害。结论:所建成的HBV转基因小鼠既能在肝(其次肾)细胞内产生HBV样病毒颗粒,但又不产生明显病理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转基因小鼠 病理学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乙型肝炎病毒自然感染猴的情况调查
16
作者 邵伟娟 王建飞 王晓明 《中国实验动物学杂志》 CAS 1995年第1期28-29,共2页
灵长类实验动物被广泛应用于人类疾病模型的研究[1]。但是动物携带的病原体,给研究者带来许多麻烦。为了解猴子病毒感染情况,本实验室已经做过猴麻疹、B病毒、猴痘、艾滋病等的调查[2].国内对人乙型肝炎,病毒自然感染的资料... 灵长类实验动物被广泛应用于人类疾病模型的研究[1]。但是动物携带的病原体,给研究者带来许多麻烦。为了解猴子病毒感染情况,本实验室已经做过猴麻疹、B病毒、猴痘、艾滋病等的调查[2].国内对人乙型肝炎,病毒自然感染的资料很少,而人工感染猕猴即乙肝模型的研究较多[3、4],但结果均不理想。对此,本文对三个地区猕猴和一个地区食蟹猴对人乙肝病毒自然感染情况作了调查测定,并对结果进行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自然感染 实验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绿头鸭场鸭乙肝病毒自然携带状况调查 被引量:5
17
作者 邹移海 张薇 +5 位作者 张奉学 邝幸华 董伯振 郭学军 周红燕 朱宇同 《中国实验动物学杂志》 2001年第1期9-14,共6页
目的 调查两个鸭场携带乙肝病毒 (DHBV)状况。方法 在对广东省家养绿头鸭分布状况进行系统调查的基础上 ,对南海市和顺镇、里水镇两个绿头鸭场作了随机抽样调查 ,采集了雏鸭、青年鸭和种鸭的血标本共 5 19份 ,应用斑点分子杂交 (DotBl... 目的 调查两个鸭场携带乙肝病毒 (DHBV)状况。方法 在对广东省家养绿头鸭分布状况进行系统调查的基础上 ,对南海市和顺镇、里水镇两个绿头鸭场作了随机抽样调查 ,采集了雏鸭、青年鸭和种鸭的血标本共 5 19份 ,应用斑点分子杂交 (DotBlot)测定法观察绿头鸭乙型肝炎病毒 (DHBV)自然携带率。结果 两鸭场绿头鸭的DHBV自然携带率为 36 0 % (187/ 5 19) ,其 95 %可信限为 31 0 %~ 44 0 %。不同鸭龄组绿头鸭DHBV自然携带比较 ,两鸭场同日龄绿头鸭DHBV自然携带率比较 ,绿头鸭DHBV自然携带率的性别比较 ,差异均无显著意义。不同鸭龄的绿头鸭DHBV -DNA含量定量分析 (A值 )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 ,其含量由高到低顺序为 :雏鸭 >种鸭 >青年鸭 ,和顺鸭场的绿头鸭DHBV -DNA含量高于里水鸭场。结论 两鸭场绿头鸭携带的DHBV可能源于不同的亚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HBV 携带率 乙肝病毒 DNA含量 调查 携带状况 乙型肝炎病毒 绿头鸭 青年鸭 种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乙肝试剂对东北地区动物的血清学检测及肝组织的形态学观察 被引量:1
18
作者 宋维汉 邱铁东 +3 位作者 苏学今 姜云鹏 岳国柱 宋艳芳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2期202-203,共2页
人乙肝试剂对东北地区动物的血清学检测及肝组织的形态学观察*1宋维汉1邱铁东1苏学今1姜云鹏2岳国柱2宋艳芳国内外相继报道动物自然感染嗜肝DNA病毒,其中一些动物肝炎病毒与人乙肝病毒(HBV)存在交叉反应,有些动物感染... 人乙肝试剂对东北地区动物的血清学检测及肝组织的形态学观察*1宋维汉1邱铁东1苏学今1姜云鹏2岳国柱2宋艳芳国内外相继报道动物自然感染嗜肝DNA病毒,其中一些动物肝炎病毒与人乙肝病毒(HBV)存在交叉反应,有些动物感染其病毒后,血清和/或肝组织出现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血清诊断 病理组织学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乙肝肝纤维化小鼠复合模型的比较 被引量:1
19
作者 黄恺 孙鑫 +3 位作者 赵志敏 彭渊 陶艳艳 刘成海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98-603,共6页
目的采用C57BL/6N-Tg(1.28HBV)/Vst型乙肝病毒转基因小鼠与rAAV8-1.3HBV腺相关病毒转染小鼠联合CCl4腹腔注射诱导乙肝肝纤维化小鼠模型,比较两种小鼠模型的病毒学及生化病理特点。方法实验分野生型对照组(WT)、rAAV8-1.3HBV转染组(rAAV)... 目的采用C57BL/6N-Tg(1.28HBV)/Vst型乙肝病毒转基因小鼠与rAAV8-1.3HBV腺相关病毒转染小鼠联合CCl4腹腔注射诱导乙肝肝纤维化小鼠模型,比较两种小鼠模型的病毒学及生化病理特点。方法实验分野生型对照组(WT)、rAAV8-1.3HBV转染组(rAAV)、CCl4组(CCl4)、rAAV8-1.3HBV复合CCl4模型组(rAAV+CCl4),C57BL/6N-Tg(1.28HBV)/Vst乙肝病毒转基因组(Tg)、转基因复合CCl4组(Tg+CCl4),共计造模12周。ELISA试剂盒测定血清HBsAg、HBeAg水平,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HBV-DNA载量,肝组织石蜡切片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肝内HBsAg及HBcAg的表达,生化试剂盒测定血清ALT、AST、AKP,盐酸水解法检测肝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HE染色及天狼星红染色观察炎症与胶原等病理变化。[JP2]结果除WT组、CCl4组,其余各组ELISA检测血清HBsAg、HBeAg均呈阳性,同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载量均高于1.0×104IU/mL。其中Tg+CCl4组HBsAg、HBeAg含量高于rAAV+CCl4组。rAAV、rAAV+CCl4组HBV-DNA水平高于Tg、Tg+CCl4组。免疫组化表明:除WT组、CCl4组,其余各组肝组织中HBsAg与HBcAg均呈阳性。rAAV组对比Tg组,HBsAg表达减少;rAAV组相比Tg组,HBcAg表达明显增多。Tg+CCl4与rAAV+CCl4相比,HBsAg结果无明显差异,rAAV+CCl4组HBcAg阳性表达明显增高。生化结果显示:CCl4组、Tg+CCl4组、rAAV+CCl4组血清ALT、AST及肝组织Hyp含量均显著升高;其中Tg+CCl4组Hyp含量高于rAAV+CCl4组。AKP结果对比WT组无明显差异。病理结果表明:对比WT组,rAAV与Tg组炎症与胶原沉积不明显;CCl4组、Tg+CCl4组、rAAV+CCl4组炎症反应及胶原沉积明显增高,其中Tg+CCl4组胶原沉积高于rAAV+CCl4组。结论两种复合模型符合乙肝肝纤维化模型需求,其差异主要集中于病毒学指标以及病理改变。rAAV+CCl4组在HBV-DNA载量上具有优势,Tg+CCl4组在纤维化进展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模型 乙型肝炎病毒 炎症 肝纤维化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克隆抗体诱发乙肝转基因小鼠肝组织损伤 被引量:1
20
作者 胡卫江 余宏宇 +4 位作者 姚玉成 李建秀 孙伟 郝光荣 胡以平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64-167,共4页
目的 :诱导整合有乙型肝炎病毒 (HBV)全基因组、无病理学反应的转基因小鼠产生病理学改变 ,建立研究急性肝炎发生机制及治疗药物筛选的转基因动物模型。方法 :采用尾静脉注射方法将 3种 HBV单克隆抗体 HBs Ab、HBe Ab、HBc Ab分别或混... 目的 :诱导整合有乙型肝炎病毒 (HBV)全基因组、无病理学反应的转基因小鼠产生病理学改变 ,建立研究急性肝炎发生机制及治疗药物筛选的转基因动物模型。方法 :采用尾静脉注射方法将 3种 HBV单克隆抗体 HBs Ab、HBe Ab、HBc Ab分别或混合导入整合有 HBV全基因组的转基因小鼠体内 ,使之与体内的抗原结合产生免疫学反应 ,随后进行血清学及常规病理学的研究。结果 :3种单克隆抗体单独或混合处理均引起 HBV转基因小鼠肝细胞的病理学损伤 ,以 HBs Ab及 HBs Ab+HBc Ab混合处理组损伤较为严重 ;但小鼠血清转氨酶基本表现正常。 结论 :体液免疫反应可以诱导 HBV转基因小鼠组织细胞发生损伤 ,并产生与急性肝炎相似症状的病理学改变 ,HBs Ab及 HBs Ab+HBc Ab处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转基因小鼠 动物模型 单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