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5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叶下珠提取物对急性乙型肝炎小鼠乙型肝炎病毒复制及其抗原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4
1
作者 吴莹 雷宇 +3 位作者 王媛媛 李姝玉 禄颖 王旭丹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12期51-54,共4页
目的观察叶下珠提取物在小鼠急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模型中对HBV复制及其抗原表达的影响。方法 C57b/6小鼠尾静脉注射1.3倍HBV真核表达质粒(p HBV1.3),20μg/只,建立小鼠急性HBV感染模型。实验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病毒组及中药高、... 目的观察叶下珠提取物在小鼠急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模型中对HBV复制及其抗原表达的影响。方法 C57b/6小鼠尾静脉注射1.3倍HBV真核表达质粒(p HBV1.3),20μg/只,建立小鼠急性HBV感染模型。实验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病毒组及中药高、中、低剂量组,感染后第1日起,给药组分别给予相应剂量药物灌胃,连续3 d。感染后第4日,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 Ag)、乙型肝炎e抗原(HBe Ag)水平,PCR检测血清HBV-DNA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乙型肝炎核心抗原(HBc Ag)、HBs Ag表达。结果中药各剂量组均能明显降低感染小鼠血清中HBs Ag、HBe Ag含量,与病毒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药高剂量组显著降低血清中HBV-DNA水平,与病毒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药中、低剂量组血清HBV-DNA含量降低,但与病毒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高剂量组明显抑制了肝组织了HBc Ag及HBs Ag的表达(P<0.05)。结论叶下珠提取物明显抑制小鼠急性HBV感染模型小鼠HBV的复制与表达,具有直接抗病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下珠提取物 乙型肝炎病毒 复制 表达 水动力法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DNA和血清标志物与肝癌相关性检测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靳光娴 张昭才 +1 位作者 孙卓祥 金艳 《济宁医学院学报》 1998年第1期42-44,共3页
目的为了解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和血清标志物与肝癌的关系。方法对经影像及甲胎蛋白阳性诊断确诊的58例肝癌患者,采用PCR和ELISA技术,分别进行了HBVDNA和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肝癌患者乙型肝炎标志物阳性为94... 目的为了解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和血清标志物与肝癌的关系。方法对经影像及甲胎蛋白阳性诊断确诊的58例肝癌患者,采用PCR和ELISA技术,分别进行了HBVDNA和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肝癌患者乙型肝炎标志物阳性为9482%,标志物HBsAg、HBeAg、抗-HBc阳性组占2241%。HBVDNA检测8例全部阳性;HBsAg、抗-HBe阳性组占5517%,HBVDNA检测15例,7例阳性,阳性率为4666%。其他各组均低于70%。结论认为肝癌的发生与HBV感染紧密相关,尽管肝癌发生后HBV复制受到抑制,但在HBsAg、HBeAg同时存在情况下HBV复制依然活跃,当抗-HBe标志物阳性时,肝癌的发生率最高(5517%),这可能与HBVC区变异株存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乙型肝炎病毒 病毒标志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产妇乳汁乙肝病毒标志物检测与哺乳指导 被引量:15
3
作者 许细叶 陈红 刘海意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2年第5期336-337,共2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产妇产后能否进行母乳喂养。方法选择住院分娩的乙型肝炎产妇 15 0例 (肝功能均正常 ) ,其中血清 HBs Ag阳性 79例为单阳组 ,HBs Ag及 HBe Ag均阳性 71例为双阳组。分别留取产后 3~ 5 d的初乳进行乳汁乙肝病毒标志物 (...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产妇产后能否进行母乳喂养。方法选择住院分娩的乙型肝炎产妇 15 0例 (肝功能均正常 ) ,其中血清 HBs Ag阳性 79例为单阳组 ,HBs Ag及 HBe Ag均阳性 71例为双阳组。分别留取产后 3~ 5 d的初乳进行乳汁乙肝病毒标志物 (HBV- M)检测。结果两组乳汁中 HBs Ag、HBe Ag、HBc Ab、HBV DNA阳性率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 .0 5 )。结论根据 HBV- M各项指标阳性的临床价值分析产妇初乳中 HBe Ag、HBV DNA阳性及产妇血清中双阳者 (HBs Ag、HBe Ag阳性 )不宜哺乳 ,初乳中单纯 HBs Ag阳性、而 HBV DNA为阴性的产妇可以哺乳 ,但应给予正确的哺乳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乳汁 乙肝病毒标志 母乳喂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白细胞介素2活性的改变及其与病毒复制的关系 被引量:1
4
作者 陈太平 李义方 +2 位作者 张树林 严玉兰 蒋平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0年第2期143-146,共4页
本文采用ConA活化小鼠脾细胞^(125)I—UdR掺入法,对111例各型乙肝病毒(HBV)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诱生的白细胞介素2(IL-2)活性进行了检测,发现:①除急性肝炎患者和无症状HBsAg携带者外,其他各型HBV感染者IL-2活性均较正常对照... 本文采用ConA活化小鼠脾细胞^(125)I—UdR掺入法,对111例各型乙肝病毒(HBV)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诱生的白细胞介素2(IL-2)活性进行了检测,发现:①除急性肝炎患者和无症状HBsAg携带者外,其他各型HBV感染者IL-2活性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0.05),降低程度与临床病型有关;②病毒复制指标(HBeAg、HBV—DNA)阳性组IL-2活性显著低于阴性组(P<0.01)。结果提示IL-2活性的改变在乙型肝炎发病机理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 乙型肝炎 病毒复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模式与病毒载量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5
作者 郑志雄 陈江林 龚五星 《临床医药实践》 2007年第S1期488-490,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的发生与乙型肝炎标志物及乙肝病毒载量的关系。方法:对125例乙型病毒感染的原发性肝癌进行乙肝病毒标志物检测。其中31例检测了乙型肝炎病毒载量。结果:发现肝癌中乙肝病毒标志物HbsA g(+),HbeA b(+),HbcA b(+)模...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的发生与乙型肝炎标志物及乙肝病毒载量的关系。方法:对125例乙型病毒感染的原发性肝癌进行乙肝病毒标志物检测。其中31例检测了乙型肝炎病毒载量。结果:发现肝癌中乙肝病毒标志物HbsA g(+),HbeA b(+),HbcA b(+)模式59例(47.2%),占第一位。HbsA g(+),HbcA b(+)模式37例(29.6%),占第二位,它们分别与HbsA g(+),HbeA b(+),HbcA b(+)模式21例(16.8%)相比,有显著性差异。31例肝癌检测乙肝病毒载量在106cop ies/mL以下。结论:HbsA g(+),HbeA b(+),HbcA b(+)模式和HbsA g(+),HbcA b(+)模式是原发性肝癌的主要模式,原发性肝癌病毒载量不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乙型肝炎病毒标志 乙型肝炎病毒载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前S_1抗原与病毒复制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徐晓凤 周明先 孙晓坤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6年第36期140-141,共2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前S1抗原与病毒复制的相关性。方法:前S1抗原采用ELISA法,乙肝病毒DNA采用核酸杂交微孔板定量检测,统计学采用χ2检验。结果:前S1抗原阳性在大三阳组和小三阳组的检出率分别为80.1%和27.76%,有显著性差异(P<...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前S1抗原与病毒复制的相关性。方法:前S1抗原采用ELISA法,乙肝病毒DNA采用核酸杂交微孔板定量检测,统计学采用χ2检验。结果:前S1抗原阳性在大三阳组和小三阳组的检出率分别为80.1%和27.76%,有显著性差异(P<0.01)。278例HBsAg阳性患者血清前S1抗原和HBVDNA检测阳性率分别为56.11%和64.02%,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与HBeAg和HBVDNA有高度相关性,可作为HBV复制的指标,比HBeAg更能反映病毒的复制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前S1抗原 病毒复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与原发性肝癌的相关性 被引量:3
7
作者 张永胜 赵福贵 《中国实用医药》 2008年第2期70-70,共1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PHC)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关系。方法对符合2001年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修订的PHC诊断标准的364例患者的HBV感染的相关资料进行数据分析。结果364例PHC患者中合并HBV感染298例(81.87%),HBsAg阳性258例(70...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PHC)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关系。方法对符合2001年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修订的PHC诊断标准的364例患者的HBV感染的相关资料进行数据分析。结果364例PHC患者中合并HBV感染298例(81.87%),HBsAg阳性258例(70.88%),抗HBs阳性25例(6.87%),HBeAg阳性20例(5.5%),抗HBe阳性203例(55.77%),抗HBc阳性263例(72.25%)。结论PHC与HBV感染关系密切,积极预防和控制HBV感染是减少PHC发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乙型肝炎病毒 标志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247例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与DNA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12
8
作者 陆俊忠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85-385,共1页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血清标志 脱氧核糖核酸 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舒乐片对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孙玉信 洪素兰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1期989-990,共2页
关键词 肝舒乐片 乙型肝炎病毒标志 肝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量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与HBV DNA定量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8
10
作者 高玉金 刘成永 孙庆 《淮海医药》 2005年第3期189-191,共3页
目的 探讨定量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与(HBV DNA)定量之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仪检测HBV DNA,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仪检测HBVM。结果 375例乙肝患者在HBV DNA含量分组中,随HBV DNA含量增高,HB... 目的 探讨定量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与(HBV DNA)定量之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仪检测HBV DNA,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仪检测HBVM。结果 375例乙肝患者在HBV DNA含量分组中,随HBV DNA含量增高,HBs Ag、HBe Ag含量也增高,后两者与前者有良好的一致性,存在一定的相关性(r=0 .5 332 ,r=0 .380 9)。抗HBs,抗HBe及抗HBc与HBV DNA之间,无明显规律。HBs Ag含量:慢性轻度肝炎分别与急性肝炎、慢性重度、亚重肝、慢性重型肝炎,肝硬化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 .0 1,0 .0 5或0 .0 0 1) ,HBe Ag含量:慢性轻度肝炎分别与急性肝炎、慢性中度、慢性重度、亚重肝、慢性重肝,肝硬化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 .0 1或0 .0 0 1) ,HBs Ag含量及HBe Ag含量在其他临床分型中比较部分有统计学意义。HBV DNA阳性率及HBV DNA定量在部分临床分型中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DEL FIA)是一敏感、特异方法,定量检测HBs Ag、HBe Ag能反映HBV DNA载量及复制情况;部分情况表明肝脏病变越重,其HBs Ag及HBe Ag血清含量越低,HBV DNA阳性率及HB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标志 DNA定量 定量检测 临床意义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 HBsAg含量 HBVDNA阳性率 HBeAg HBVDNA含量 实时荧光定量 慢性重型肝炎 临床分型 急性肝炎 慢性轻度 分析仪检测 PCR仪 HBVM 乙肝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与病毒载量的关系 被引量:6
11
作者 童福易 吴建鸿 +3 位作者 吴兴福 曹文贵 费晓峰 吴妹英 《抗感染药学》 2005年第1期18-20,共3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与HBV载量(HBV-DNA)的关系,为临床正确诊治乙型肝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免疫发光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分别检测了670例患者血清中的HBV-M和HBV-DNA。结果:HBeAg阳性模式HBV-DNA>5.0...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与HBV载量(HBV-DNA)的关系,为临床正确诊治乙型肝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免疫发光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分别检测了670例患者血清中的HBV-M和HBV-DNA。结果:HBeAg阳性模式HBV-DNA>5.0×104 cps/mL占96.3%(363/377),HBeAg阴性模式HBV-DNA>5.0×104 cps/mL占74.8%(160/214)。HBeAg阳性模式HBV-DNA载量显著高于HBeAg阴性模式(p<0.05)。1,3,5模式HBV-DNA载量显著高于1,4,5模式(P<0.01)。HBsAg阴性的模式中:14例HBV-DNA>5.0×104 cps/mL占18.8%(12/64),抗-HBs阳性模式中,HBV-DNA>5.0×104 cps/mL占16.7%(7/42)。结论:HBeAg阳性模式HBV-DNA载量显著高于HBeAg阴性模式。但少数HBeAg阳性模式中病毒水平很低及HBeAg阴性模式病毒水平很高。还存在着HBsAg阴性或/及抗-HBs阳性的HBV感染。故临床上只有将HBV-M与HBV载量检测相结合,才能正确判断病情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标志 病毒载量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HBV-DNA HBeAg阴性 HBSAG阴性 抗-HBS阳性 阳性模式 HBV-M HBV感染 科学依据 mL 临床 检测 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特殊模式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申林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34期46-47,共2页
目的通过对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标志物模式的统计和分析,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实验室依据。方法采用ELISA法对前来我院就诊的1162例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血清学标志物的检测,并对检测出的几种特殊模式加以统计和分析。结果在1162例... 目的通过对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标志物模式的统计和分析,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实验室依据。方法采用ELISA法对前来我院就诊的1162例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血清学标志物的检测,并对检测出的几种特殊模式加以统计和分析。结果在1162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学标志物检测结果发现,除一些临床常见模式外,也出现了4种特殊模式如:HBsAg与抗-HBs并存、HBeAg单独存在、抗-HBe的单独存在、抗-HBc单独存在。结论在诊断乙型肝炎和评价乙型肝炎疗效时,应同时观察HBsAg、抗-HBs、抗-HBc、HBV-DNA和肝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 特殊模式 疗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标志物定量研究方法评价 被引量:1
13
作者 胡慧梅 赵克斌 《临床医药实践》 2005年第8期603-604,共2页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血清标志 方法评价 定量研究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技术 HBV抗原抗体 ELISA法 乙肝五项 HBV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进行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的临床意义
14
作者 胡本忠 闫秀英 +2 位作者 刘伟 张琳玮 柳洋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2期7-10,共4页
采用 EIA、PCR技术对急、慢性丙肝患者血清标本进行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丙型肝炎不同功能区抗体和 HBVDNA、HCVRNA检测。结果 :排除甲、戊型肝炎的急、慢性丙肝的乙肝感染率为74 .67%和 59.0 9%均以 HBc Ab和 HBs Ab为主 ,其他标志物... 采用 EIA、PCR技术对急、慢性丙肝患者血清标本进行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丙型肝炎不同功能区抗体和 HBVDNA、HCVRNA检测。结果 :排除甲、戊型肝炎的急、慢性丙肝的乙肝感染率为74 .67%和 59.0 9%均以 HBc Ab和 HBs Ab为主 ,其他标志物很少出现 ,有乙肝感染的丙肝 AL T值较高。HBVDNA检出率较低 ,且与 HCVRNA极少同时检出 ;急、慢性丙肝 HCVRNA检出率有乙肝感染时明显偏低。有乙肝感染时急性丙肝中 E、NS4— 5区抗体检出率明显低于慢性丙肝和无乙肝感染的急性丙肝。认为急性丙肝易受乙肝感染 ,受乙肝感染的急性丙肝 HCV抗 E、NS4— 5区抗体的产生受到抑制 ,乙、丙肝病毒之间有相互抑制现象 ,二者重叠感染可加重肝损害 ;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 HCV抗不同功能区抗体 HCVRNA 乙型肝炎病毒标志 HBV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免疫检验方法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的检测效果比较 被引量:6
15
作者 宋兴丽 《抗感染药学》 2019年第1期90-92,共3页
目的:比较不同免疫检验方法对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血清学标志物的检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8年6月间校附属医院就诊的HBV感染患者60例资料,比较和分析资料中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与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CMIA)检... 目的:比较不同免疫检验方法对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血清学标志物的检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8年6月间校附属医院就诊的HBV感染患者60例资料,比较和分析资料中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与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CMIA)检测的血清学标志物检测结果及其诊断的准确率差异。结果: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e抗体(HBeAb)、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BcAb)阳性率方面,二者的检测结果经各组间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诊断准确率方面,CMIA法检测结果优于ELISA法(P<0.05)。结论:在HBV感染患者的诊断中,CMIA法检测效果的准确性高于ELISA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血清学标志 酶联免疫吸附法 化学发光微粒 免疫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校中专毕业生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检测结果分析
16
作者 宁开燕 傅修英 谭丽 《内科》 2009年第2期306-308,共3页
关键词 中专生 乙型肝炎病毒 标志 丙氨酸转移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毒利胆汤对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的影响
17
作者 刘学俭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3期22-23,共2页
目的 :观察解毒利胆汤对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 (HBV M )的影响。方法 :选择 76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HBV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用解毒利胆汤治疗 ,观察治疗前后HBV M及乙型肝炎病毒核脱氧糖核酸 (HBV DNA)的变化情况。结果 :HBsAg、HBeA... 目的 :观察解毒利胆汤对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 (HBV M )的影响。方法 :选择 76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HBV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用解毒利胆汤治疗 ,观察治疗前后HBV M及乙型肝炎病毒核脱氧糖核酸 (HBV DNA)的变化情况。结果 :HBsAg、HBeAg、抗 HBc、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 1 5 .6 3%、38.2 4 %、2 8.77%、2 0 .0 0 %。结论 :解毒利胆汤具有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 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 解毒利胆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地区8577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血清标志物模式分析 被引量:10
18
作者 霍志晓 张世田 +3 位作者 乔坤艳 代庆海 陆伟 侯伟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5-7,共3页
目的探讨天津地区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的血清标志物模式及其特征。方法采用电化学免疫发光分析法对天津地区8 577例慢性HBV感染者的血清标志物进行定量检测,分析其模式组合方式,并按照年龄、性别进行分层研究。结果血清标志物共... 目的探讨天津地区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的血清标志物模式及其特征。方法采用电化学免疫发光分析法对天津地区8 577例慢性HBV感染者的血清标志物进行定量检测,分析其模式组合方式,并按照年龄、性别进行分层研究。结果血清标志物共有18种不同组合模式,其中模式1(HBsAg+、HBeAb+、HBcAb+)占比例最高,为40.00%;其次为模式2(HBsAg+、HBeAg+、HBcAb+),所占比例为27.14%;特殊血清学模式(HBsAg+、HBsAb+)所占比例为5.50%。男性HBV感染者血清标志物模式1、2所占比例均高于女性(P<0.05或<0.01)。20~40<岁年龄组血清标志物模式1、2所占比例分别为49.58%和62.16%,均高于其他年龄组(P<0.05或<0.01)。结论天津地区慢性HBV感染者以HBsAg+、HBeAb+、HBcAb+和HBsAg+、HBeAg+、HBcAb+为主要血清标志物模式;上述两种血清标志物模式在20~<40岁年龄组所占比例最高,在男性感染者中所占比例均高于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血清标志 横断面研究 天津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DNA与血清标志物的关系 被引量:3
19
作者 胡玲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22期41-42,共2页
目的分析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脱氧核糖核酸(DNA)与血清标志物(HBV-M)的关系。方法 HBV感染患者血清中HBV-DNA含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HBV血清标志物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结果乙型肝炎e抗原(Hbe Ag)(+)标本HB... 目的分析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脱氧核糖核酸(DNA)与血清标志物(HBV-M)的关系。方法 HBV感染患者血清中HBV-DNA含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HBV血清标志物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结果乙型肝炎e抗原(Hbe Ag)(+)标本HBV-DNA阳性率为100.0%,明显高于(Hbe A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的HBV-DNA阳性率与HBV-M之间存在相关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HBV-DNA,可清晰准确显示患者体内病毒复制情况,之后为临床预防治疗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脱氧核糖核酸 血清标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BV DNA载量和血清学标志物在儿童乙型肝炎防控中的应用价值
20
作者 肖琛月 孙果 +1 位作者 刘禹涵 李梅 《临床检验杂志》 2024年第12期892-896,共5页
目的分析无锡地区16岁及以下儿童乙型肝炎病毒(HBV)DNA荧光定量检测结果及血清学标志物的分布特征,为完善儿童HBV防控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患儿血清中HBV DNA载量,化学发光法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法分别检测HBV血清学标... 目的分析无锡地区16岁及以下儿童乙型肝炎病毒(HBV)DNA荧光定量检测结果及血清学标志物的分布特征,为完善儿童HBV防控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患儿血清中HBV DNA载量,化学发光法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法分别检测HBV血清学标志物和肝功能指标。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86例接受HBV DNA荧光定量检测的患儿中,HBV DNA检出45例,阳性率为52.3%,其中34例为高病毒载量。在HBV DNA阳性患儿中,35例为男童,10例为女童,二者之间HBV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688,P=0.055)。不同年龄组HBV DNA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40,P=0.019),其中15岁患儿阳性率最高。64例患儿检测了HBV血清学抗原抗体指标,共发现9种抗原抗体组合模式;另有80例患儿检测了肝功能指标,发现其中至少有1项肝功能指标异常者33例。结论荧光定量PCR检测HBV DNA和血清学标志物以及肝功能指标检测互为补充,联合应用可以提高儿童乙型肝炎临床诊断的准确性,为临床判断HBV感染程度和传染性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儿童 荧光定量PCR 病毒载量 血清学标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