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gM型核心抗体对急性乙型肝炎及慢性活动型肝炎的诊断价值
1
作者 康席 梅雅馨 +10 位作者 孟令先 李颖 刘庆成 李祥 刘风云 许健音 张瑞芹 王迎春 崔秀芝 王继民 杨淑芹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85年第2期124-127,共4页
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153例各型肝炎及HBsAg携带者,试图观察(1) IgM型抗-HBc能否做为急性乙肝的血清早期诊断标志;(2) IgM型抗-HBc能否做为慢活肝血清诊断标志。检测结果:IgM抗-HBc是HBV近期感染并持续增殖的血清标志之一。
关键词 igm核心抗体 急性乙肝 慢活肝 乙型肝炎病毒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截短型鸭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原核表达、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和鉴定 被引量:2
2
作者 王超 田拥军 +5 位作者 张娥娟 吴洪坤 刘嘉 王宝菊 赵西平 杨东亮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67-470,共4页
目的:构建截短型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核心蛋白的原核表达质粒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制备多克隆抗体。方法: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将编码截短型DHBV核心蛋白(DH-BcAg 1~214aa)的基因片段装入原核表达载体pRSET-B内,在宿主菌Rosetta(... 目的:构建截短型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核心蛋白的原核表达质粒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制备多克隆抗体。方法: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将编码截短型DHBV核心蛋白(DH-BcAg 1~214aa)的基因片段装入原核表达载体pRSET-B内,在宿主菌Rosetta(DE3)pLacI内进行诱导表达,运用Ni-NTA方法纯化目的蛋白。用纯化的重组蛋白免疫BALB/c小鼠制备多克隆抗体,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Western blot及免疫组化检测抗体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结果:成功地构建了含截短型DHBV核心区基因的质粒,并纯化得到了相对分子质量(Mr)约为28000的目的蛋白,用之免疫BALB/c小鼠获得了高效价的特异性多克隆抗体。结论:获得的重组截短型DHBV核心抗原纯度高,免疫反应性强;获得的多克隆抗体有较高的效价和较好的特异性,为DHBV的检测和研究奠定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核心蛋白 原核表达载体 多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截短型鸭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初步应用
3
作者 王超 田拥军 +5 位作者 龚劲松 张娥娟 刘嘉 王宝菊 赵西平 杨东亮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740-742,共3页
目的:制备能与鸭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DHB-cAg)特异性结合的单克隆抗体(mAb),使之能特异性地对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进行检测。方法:以原核表达的截短型鸭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DHBcAg1-214)免疫BALB/c小鼠后常规杂交瘤技术进行细胞融... 目的:制备能与鸭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DHB-cAg)特异性结合的单克隆抗体(mAb),使之能特异性地对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进行检测。方法:以原核表达的截短型鸭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DHBcAg1-214)免疫BALB/c小鼠后常规杂交瘤技术进行细胞融合,有限稀释法克隆化,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免疫组织化学(IHC)筛选、鉴定。结果:筛选出3株(3H4、4A11、5A12)能有效分泌抗鸭乙肝病毒核心抗原的杂交瘤细胞株。该mAb可用于ELISA、IHC和Westernblot研究。结论:获得了3株有效分泌抗核心抗原的mAb,可用于鸭乙肝病毒相关肝病组织与血清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核心蛋白 单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定量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4
4
作者 韩佳佳 张继明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3-118,共6页
乙型肝炎病毒(HBV)核心抗原(HBcAg)具有很强的免疫原性,针对其产生的HBV核心抗体(Anti-HBc)出现时间早、持续时间长,是HBV感染的经典标志。Anti-HBc定性检测在临床上已应用多年,IgG型Anti-HBc用于识别既往HBV感染,IgM型Anti-HBc用于区... 乙型肝炎病毒(HBV)核心抗原(HBcAg)具有很强的免疫原性,针对其产生的HBV核心抗体(Anti-HBc)出现时间早、持续时间长,是HBV感染的经典标志。Anti-HBc定性检测在临床上已应用多年,IgG型Anti-HBc用于识别既往HBV感染,IgM型Anti-HBc用于区分急性HBV感染和慢性乙型肝炎(CHB)急性加重[1]。但是Anti-HBc定量检测(qAnti-HBc)的意义一直未受重视,直到新型双抗原夹心法定量检测Anti-HBc技术的出现,提高了Anti-HBc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开启了一系列对qAnti-HBc临床意义的研究,已经发现qAnti-HBc与肝脏炎症活动、药物治疗的应答、停药后复发、免疫抑制治疗后HBV再激活等相关,有望成为启动抗病毒治疗、预测疗效、判断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具有临床应用潜力,本文对qAnti-HBc最新研究进展和临床意义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 疗效预测 停药后复发 乙型肝炎病毒再激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乙型肝炎核心抗原(HBcAg)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唐永煌 肖锡昌 +4 位作者 谢兴镛 朱师晦 黄又真 王兵彦 宋爱华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1992年第2期26-31,共6页
用 RIA 法检测了676份血清的 HBcAg,探讨了 HBcAg 与 HBV 五项血清学标志(HBsAg、抗-HBs、HBeAg、抗-HBe 和抗-HBc),抗-HBcIgM及各型乙型肝炎的关系。结果表明:在 HBV 五项血清学标志的各种模式中,第1模式(HBsAg、HBeAg 和抗-HBc 阳性)... 用 RIA 法检测了676份血清的 HBcAg,探讨了 HBcAg 与 HBV 五项血清学标志(HBsAg、抗-HBs、HBeAg、抗-HBe 和抗-HBc),抗-HBcIgM及各型乙型肝炎的关系。结果表明:在 HBV 五项血清学标志的各种模式中,第1模式(HBsAg、HBeAg 和抗-HBc 阳性)和第2模式(HBsAg、抗-HBe和抗-HBc 阳性)的 HBcAg 检出率最高,分别为91.1%和86.5%,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提示在 HBsAg、抗-HBc 阳性情况下,e 系统转化时,血清传染性无明显改变;HBcAg 与抗-HBcIgM 有密切的关系,提示后者也是反映 HBV复制的指标;HBcAg 在4例重症肝炎全部阳性,慢性活动性肝炎中94.7%阳性,看来 HBV 的持续存在与病变活动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核心抗原 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反向被动血凝抑制试验进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单克隆抗体的位阻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刘新铭 李文琦 +5 位作者 李益民 阎伟 高鸿瑞 谢溱 蔡玲民 彭学芳 《单克隆抗体通讯》 CSCD 1989年第2期17-21,共5页
本文报告获得28株分泌抗HBsAg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系,均为抗HBsAg“a”决定簇抗体。产生鼠IgM抗体的有一个细胞系;IgG1 18个系;IgG 2a 1个系;IgG 2b 6个系;IgG 3两个系。采用反向被动血凝抑制法测定了其中24种McAb的交互抑制现象。24... 本文报告获得28株分泌抗HBsAg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系,均为抗HBsAg“a”决定簇抗体。产生鼠IgM抗体的有一个细胞系;IgG1 18个系;IgG 2a 1个系;IgG 2b 6个系;IgG 3两个系。采用反向被动血凝抑制法测定了其中24种McAb的交互抑制现象。24种McAb可分为10个不同的抑制群。并对这种简单易行的位阻分析方法在实用中的价值做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反向被动血凝抑制试验 单克隆抗体 抗HBSAG 杂交瘤细胞系 igm抗体 血凝抑制法 IgG MeAb McAb 决定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核心抗原与e系统间的关系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弘 沈继录 葛鑫 《实用医学杂志》 CAS 1995年第10期649-651,共3页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检测494例e系统阳性慢性乙肝病人血清中乙肝核心抗原(HBcAg)。结果显示HBeAg阳性病人HBcAg检出率为86.1%,抗-HBe阳性病人HBcAg检出率为47.1%,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若结合其它血清学标志,在不同血清学标志组合...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检测494例e系统阳性慢性乙肝病人血清中乙肝核心抗原(HBcAg)。结果显示HBeAg阳性病人HBcAg检出率为86.1%,抗-HBe阳性病人HBcAg检出率为47.1%,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若结合其它血清学标志,在不同血清学标志组合模式下比较:模式Ⅰ(HBsAg、抗-HBc和HBeAg同时阳性)的HBcAg检出率为85.6%,模式Ⅱ(HBsAg、抗-HBc和抗-HBe同时阳性)的HBeAg检出率为90.1%,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既往认为HBeAg转变为抗-HBe作为病毒复制停止、病情缓解的指标是不确切的。从血清学角度判断病毒复制及传染性时应从整体出发,不单以某一系统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核心抗原 e抗原抗体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不同模式与血清丙氨酸转氨酶相关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林应标 何准发 +3 位作者 颜复生 代国知 刘颖慧 刘巧突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169-171,共3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核心抗体IgM(HBc IgM)和HBV血清标志物不同模式的乙型肝炎核酸(HBV DNA)阳性者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的变化。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酶速率法检测1093例HBV DNA阳性者血清病毒标志物和ALT,根据HB...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核心抗体IgM(HBc IgM)和HBV血清标志物不同模式的乙型肝炎核酸(HBV DNA)阳性者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的变化。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酶速率法检测1093例HBV DNA阳性者血清病毒标志物和ALT,根据HBV血清标志物不同模式进行分组,比较各组间ALT值。结果各组ALT>60U/L(异常)例数及其异常增高百分率分别为:A组(HBc IgM阳性及乙型肝炎表面抗原、e抗原、核心抗体阳性)147例,占53.85%(147/273);B组(HBc IgM及乙型肝炎表面抗原、e抗体、核心抗体阳性)104例,占42.28%(104/246);C组(HBc IgM、乙型肝炎核心抗体阳性,乙型肝炎表面抗体、e抗体阴性或阳性)6例,占20.69%(6/29);D组(HBc IgM阴性,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核心抗体阳性,乙型肝炎e抗原、e抗体阴性或阳性)125例,占22.94%(125/545)。A组与B组、C组、D组间ALT异常增高率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1);B组与C组、D组间ALT异常增高率差异亦均有显著性(分别P<0.05,P<0.01);C组与D组间ALT异常增高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HBV DNA阳性患者中的HBc IgM阳性且HBsAg阳性者较HBc IgM阴性者或HBsAg阴性者ALT明显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肝炎病毒标志物 乙型 乙型肝炎核酸 乙型肝炎核心抗体igm 血清丙氨酸转氨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肾移植术后临床观察 被引量:6
9
作者 庄杰 代波 +4 位作者 巫丽娟 周英 陆小军 应斌武 林涛 《器官移植》 CAS CSCD 2017年第1期66-72,共7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肾移植术后肝、肾功能变化的特点。方法以116例HBV感染肾移植患者及348例同期无HBV感染肾移植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术前及术后1、3、6、12、18、24、36、60个月的肝功能[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肾移植术后肝、肾功能变化的特点。方法以116例HBV感染肾移植患者及348例同期无HBV感染肾移植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术前及术后1、3、6、12、18、24、36、60个月的肝功能[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肾功能[血清肌酐(Scr)]指标。比较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 Ag)(+)与HBs Ag(–)组肾移植患者术前和术后肝、肾功能的变化;根据术前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术前HBV DNA定量、术前肝功能检查结果,分别将116例HBs Ag(+)肾移植患者再分为大三阳组与小三阳组、HBV DNA(+)组与HBV DNA(–)组、术前肝功能正常组与异常组,比较不同亚组间肾移植患者术前和术后肝、肾功能的变化。结果 (1)术前HBs Ag(+)组患者的ALT、AST均高于HBs Ag(–)组,肾移植术后36个月内,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但术后60个月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HBs Ag(+)与HBs Ag(–)组肾移植患者术前和术后60个月内的Sc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2)大三阳组与小三阳组及HBV DNA(+)组与HBV DNA(–)组肾移植患者术前和术后60个月内的肝、肾功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3)术前肝功能正常组与异常组肾移植患者术前和术后1、3、6、12个月的AL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患者术后其他时间点的AL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肾移植术前和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的AS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患者术后其他时间点的AS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肾移植患者术前和术后60个月内肾功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HBV感染对肾移植患者术后5年内的肾功能不会有显著影响,但会影响术后短期肝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乙型肝炎病毒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 乙型肝炎E抗原 乙型肝炎E抗体 乙型肝炎核心抗体 肝功能 肾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人群乙肝抗体阳性率调查及乙肝核心抗体检测方法探讨 被引量:7
10
作者 张晓琍 王金龙 +2 位作者 林光华 曹颖平 周建林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89-292,共4页
目的调查我院检测人群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HBsAb)及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HBcAb)阳性率,并探讨检测方法选择及检测操作模式对免疫人群乙肝核心抗体结果的影响。方法统计2012—2013年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CMIA)和酶联免... 目的调查我院检测人群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HBsAb)及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HBcAb)阳性率,并探讨检测方法选择及检测操作模式对免疫人群乙肝核心抗体结果的影响。方法统计2012—2013年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CMIA)和酶联免疫竞争抑制一步法(ELISA)检测乙肝人群的HBsAb及HBcAb阳性率,并按≤2岁、2~20岁、〉20岁3个年龄分段比较;收集92例免疫人群样本用CMIA和3种ELISA法检测HBcAb;用同种ELISA法试剂,改变操作模式进行HBcAb检测。结果 3组年龄段检测人群HBsAb两种检测方法统计的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2岁组阳性率最高;HBcAb用CMIA法统计的阳性率在≤2岁组和2~20岁组的免疫人群组低于ELISA法。92例样本用CMIA法检测HBcAb阳性率为2.2%;用3种ELISA法试剂检测阳性率分别为79.3%、82.6%及94.6%;3种ELISA法试剂检测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92例样本改变操作模式,用同种ELISA法检测试剂检测结果有19例为阴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检测人群HBsAb检出率在2岁及以下人群最高,随年龄增长抗体下降。HBcAb用CMIA法检测在免疫人群中检出阳性率明显低于EIISA法。ELISA竞争抑制一步法检测HBcAb易造成假阳性,如改用HBcAb单项加样操作或选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CMIA)检测,可明显减少假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 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 抗体检测 酶联免疫吸附法 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供肝肝移植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荣强 张英才 +7 位作者 姚嘉 邓宜南 朱曙光 杨卿 唐晖 汪国营 杨扬 陈规划 《器官移植》 CAS CSCD 2017年第6期450-454,471,共6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 Ag)阳性供肝在成人肝移植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5年10月28例接受HBs Ag阳性供肝肝移植的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相关性肝病受者的临床疗效,总结受者预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了解血清HB...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 Ag)阳性供肝在成人肝移植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5年10月28例接受HBs Ag阳性供肝肝移植的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相关性肝病受者的临床疗效,总结受者预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了解血清HBs Ag及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变化特点。结果 28例受者术后单药口服恩替卡韦预防乙肝复发。围手术期死亡2例,分别死于脓毒症和急性心力衰竭,2例随访期内因肝细胞癌(肝癌)复发死亡。另24例受者随访12~26个月,随访期间血清HBs Ag持续阳性,经治疗HBV DNA滴度逐月下降,至术后12个月受者HBV DNA<1×102 copies/m L。24例存活受者均未发生因乙肝复发导致的移植物失功。结论作为边缘供肝,HBs Ag阳性供肝可安全用于乙肝相关性肝病的肝移植受者,术后需加强抗HBV治疗并密切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阳性 边缘供肝 终末期肝病 乙型肝炎核心抗体 乙型肝炎病毒 核苷类似物 乙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核心抗体定量对国际标准化比值正常的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12
作者 徐佰国 王佳音 向慧玲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25年第8期1556-1562,共7页
目的测定血清乙型肝炎核心抗体定量(qAnti-HBc)在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正常的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中的水平,探讨其在该目标人群中预后的价值。方法纳入2018年10月1日—2021年4月1日在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诊治的INR正常的乙型肝炎... 目的测定血清乙型肝炎核心抗体定量(qAnti-HBc)在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正常的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中的水平,探讨其在该目标人群中预后的价值。方法纳入2018年10月1日—2021年4月1日在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诊治的INR正常的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120例,收集基线指标,测定血清qAnti-HBc水平,随访预后情况。根据预后,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筛选影响预后的候选变量,构建该人群预后模型,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结果入组患者的平均随访时间为(32.17±13.09)个月,生存组99例(82.5%),死亡组21例(17.5%),生存组与死亡组比较,性别(χ^(2)=2.151,P=0.014)、年龄(t=-3.218,P=0.003)、TBil(Z=-0.901,P=0.027)、Alb(t=3.353,P=0.001)、Child-Pugh分级(χ^(2)=1.144,P=0.0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分析提示,血清qAnti-HBc(HR=0.57,95%CI:0.32~1.00,P=0.043)、年龄(HR=1.06,95%CI:1.00~1.12,P=0.044)、性别(HR=3.82,95%CI:1.46~10.00,P=0.006)、血小板(HR=0.98,95%CI:0.97~1.00,P=0.037)、Alb(HR=0.87,95%CI:0.79~0.95,P=0.002)为影响INR正常的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预后的独立风险预测因素,据此建立预测模型为:h(t,x)/h0(t)=exp(1.34X_(1)+0.06X_(2)-0.14X_(3)-0.02X_(4)-0.57X_(5)),其中X_(1)为性别,X_(2)为年龄,X_(3)为Alb,X_(4)为PLT,X_(5)为qAnti-HBc。该预测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842,其敏感度为0.79,特异度为0.73,预测模型的C指数为0.85。结论在INR正常(0.8~1.2)的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中,血清qAnti-HBc为患者死亡的独立风险预测因素之一,其联合其他指标建立的预测模型可有效预测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核心抗体 肝硬化 预后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活体肝移植受者术后新发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涂志越 孙丽莹 +8 位作者 朱志军 魏林 曲伟 曾志贵 刘颖 何恩辉 张梁 汪栋 宋玉伟 《器官移植》 CAS CSCD 2015年第4期245-248,267,共5页
目的探讨儿童活体肝移植术后新发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其防治策略。方法 2010年7月至2014年7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移植中心和天津一中心医院器官移植中心接受活体肝移植术的106例儿童受者纳入本研究,所有... 目的探讨儿童活体肝移植术后新发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其防治策略。方法 2010年7月至2014年7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移植中心和天津一中心医院器官移植中心接受活体肝移植术的106例儿童受者纳入本研究,所有手术由同一外科团队完成。根据供者术前HBV血清学标志物的结果,将儿童受者分为供肝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阳性组(45例)和供肝抗-HBc阴性组(61例)。了解两组儿童受者的新发HBV感染情况,分析供肝抗-HBc阳性组儿童受者新发HBV感染的危险因素,了解新发HBV感染患儿的特征。结果供肝抗-HBc阳性组和阴性组新发HBV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8%(8/45)和2%(1/61)。受者术前抗-HBs阴性、术后无抗病毒治疗是抗-HBc阳性供肝受者新发HBV感染的危险因素(均为P〈0.05)。发病距移植手术的中位数时间12个月(8~48个月)。9例儿童受者中,接受拉米夫定治疗7例,未予抗病毒治疗2例,均全部存活。结论应用抗-HBc阳性供肝的儿童肝移植受者,其术后存在感染HBV的风险。受者术前抗-HBs阴性、术后未给予预防性核苷类似物治疗是抗-HBc阳性供肝受者新发HBV感染的危险因素。接受供体抗-HBc阳性的肝移植儿童受体应使用核苷类似物预防新发HBV感染,移植术前亦要加强对其接种乙肝疫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供肝 活体 乙型肝炎核心抗体 儿童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新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抗体纯化方法对乙肝核心抗体酶标试剂盒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琦 张爱华 石磊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08-110,共3页
采用亲和层析和离子交换层析两种方法从武汉抗乙肝病毒核心抗原鼠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 WHBC- 3腹水中提纯抗 - HBc单克隆抗体制备 EL ISA试剂盒。结果显示亲和层析法提纯的抗体收获率和抗体效价均高于离子交换法 ,与 Abbott EL ISA... 采用亲和层析和离子交换层析两种方法从武汉抗乙肝病毒核心抗原鼠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 WHBC- 3腹水中提纯抗 - HBc单克隆抗体制备 EL ISA试剂盒。结果显示亲和层析法提纯的抗体收获率和抗体效价均高于离子交换法 ,与 Abbott EL ISA试剂盒对照检测临床标本 496份 ,两种纯化方法制备试剂盒的特异性为 10 0 %,符合率分别为99.80 %和 97.5 8%。提示采用亲和层析法纯化抗体所制备的 EL ISA试剂盒的特异性、敏感性和精密性均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亲和层析 离子交换层析 乙型肝炎核心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器官移植术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诊疗规范(2019版)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钢 药晨 +2 位作者 石炳毅 孙丽莹 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43-248,共6页
为了进一步规范实体器官移植(SOT)术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诊断和治疗,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组织器官移植专家和感染病学专家,从流行病学、SOT术后HBV再感染或新发感染的危险因素、SOT术后HBV再感染或新发感染的诊断、SOT术后HB... 为了进一步规范实体器官移植(SOT)术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诊断和治疗,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组织器官移植专家和感染病学专家,从流行病学、SOT术后HBV再感染或新发感染的危险因素、SOT术后HBV再感染或新发感染的诊断、SOT术后HBV再感染或新发感染的预防和治疗等方面,制订本规范,以帮助器官移植工作者规范和优化HBV感染的诊断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官移植 乙型肝炎病毒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 乙型肝炎核心抗原(HBcAg) 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 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 乙型肝炎e抗原(HBeAg) 乙型肝炎e抗体(抗-HB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的发生率和机理
16
作者 杨淑青 彭文伟 何碧芬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1989年第2期49-51,共3页
本文对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的发生率及机理进行了研究。24例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中,5例脐血AntiHBc-IgM阳性,1例引产儿肝组织HBV-DNA阳性(斑点杂交法)。宫内感染率为6/24(25.0%)6例母亲全无先兆流产及/或先兆早产病史。斑点杂交法检... 本文对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的发生率及机理进行了研究。24例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中,5例脐血AntiHBc-IgM阳性,1例引产儿肝组织HBV-DNA阳性(斑点杂交法)。宫内感染率为6/24(25.0%)6例母亲全无先兆流产及/或先兆早产病史。斑点杂交法检测24例HBsAg阳性母亲胎盘组织HBV-DNA,阳性23例。实验结果表明宫内感染发生率较高。胎盘组织可受HBV感染。母血漏入并非宫内感染的唯一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产期传播 乙型肝炎病毒 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igm 乙型肝炎病毒DNA 宫内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独特型抗体的研究——Ⅱ.制备抗人HBcAb的抗独特型抗体的探讨
17
作者 左冬梅 杨守纯 +1 位作者 周继文 罗清华 《单克隆抗体通讯》 CSCD 1990年第1期15-19,共5页
为了研究抗独特型抗体对乙型肝炎免疫反应的调节作用,我们用人的多克隆抗HBc作为免疫原,制备单克隆抗独特型抗体(抗-Id)。将人HBcAb用亲和层析纯化,并经SPA-Sepharose4B柱提取Fab片段。用4株抗正常人IgG的单克隆抗体与人HBcAb复合,制成... 为了研究抗独特型抗体对乙型肝炎免疫反应的调节作用,我们用人的多克隆抗HBc作为免疫原,制备单克隆抗独特型抗体(抗-Id)。将人HBcAb用亲和层析纯化,并经SPA-Sepharose4B柱提取Fab片段。用4株抗正常人IgG的单克隆抗体与人HBcAb复合,制成免疫复合物,再用作免疫原,采用3种不同的免疫方案,除了采用国内外公认的抗原-抗体结合抑制试验检测外,还做了中和试验。在“独特型结合试验”中,在用人HBcAb包放的同时,还用正常人IgG作对照,以排除其抗异种免疫球蛋白的干扰。同时,还进行了交叉反应独特型的筛选工作。我们共对6300个克隆进行了检测,没有检出特异性的抗独特型抗体,却有1450个抗正常人IgG的阳性克隆。对出现上述结果的可能原因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核心抗原 抗独特型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峰驼类人乙型肝炎的检测
18
作者 肖静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1998年第16期6-6,共1页
动物的类人乙型肝炎是80年代发现的一个新病,病原为乙型肝炎病毒(HBV),由于具有强烈的嗜肝特性,而形成一个病毒科,其成员有人乙型肝炎病毒(HHBV)、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旱獭肝炎病毒(WHV)、地松鼠肝炎病毒(GSAV)和苍鹭乙型肝炎病毒(HeH... 动物的类人乙型肝炎是80年代发现的一个新病,病原为乙型肝炎病毒(HBV),由于具有强烈的嗜肝特性,而形成一个病毒科,其成员有人乙型肝炎病毒(HHBV)、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旱獭肝炎病毒(WHV)、地松鼠肝炎病毒(GSAV)和苍鹭乙型肝炎病毒(HeHBV)。近年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人乙型肝炎 双峰驼 肝炎病毒 乙型肝炎病毒 乙型肝炎病毒 表面抗原 肝炎表面抗体 HBsAg 肝炎核心抗原 HBEA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梅花鹿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调查
19
作者 石丽飞 覃云鹏 《广西畜牧兽医》 1991年第2期1-1,共1页
我国是乙型肝炎(HBV)高发区,该病具有感染率高、传染性强、流行面广、合并症多、后遗症严重等特点,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已有报道,蚊子,头虱等均能检出HBV。为了探讨鹿的HBV感染情况,本文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 我国是乙型肝炎(HBV)高发区,该病具有感染率高、传染性强、流行面广、合并症多、后遗症严重等特点,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已有报道,蚊子,头虱等均能检出HBV。为了探讨鹿的HBV感染情况,本文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对广西百色地区养鹿场饲养的122头梅花鹿进行了HBV各项血清学标志物的检测,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血清学标志 养鹿场 广西百色 携带率 核心抗体 携带者 滴度 试剂盒 反向间接血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基因工程表达的HBcAg制备抗-HBcAg单克隆抗体及其初步应用
20
作者 郑仁瑞 于文强 +2 位作者 汪美先 王海涛 张祖喜 《单克隆抗体通讯》 CSCD 1991年第1期36-41,共6页
用基因工程表达的NBcAg免疫BALB/c小鼠,取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Sp2/0融合,以ELISA抑制法检测抗体,获得28株分泌抗-HBc McAb的杂交瘤细胞系。对其中7株进行了克隆化,培养上清抗体滴度1:320~1:2560,免疫小鼠腹水和血清滴度1:10万~1:8... 用基因工程表达的NBcAg免疫BALB/c小鼠,取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Sp2/0融合,以ELISA抑制法检测抗体,获得28株分泌抗-HBc McAb的杂交瘤细胞系。对其中7株进行了克隆化,培养上清抗体滴度1:320~1:2560,免疫小鼠腹水和血清滴度1:10万~1:80万。Ig类型测定2株IgG1、2株IgG2a、1株IgG3、2株IgM。杂交瘤细胞系在体外连续传代培养6个月及液氮冻存的细胞系经复苏后仍能稳定地分泌McAb。得到的McAb只与HBcAg反应且能被HBcAg特异阻断,证明其特异性高。用ELISA间接法测定了McAb的相对亲和力,从50%最大结合的浓度分析结果,7株McAb的相对亲和力为2E6>2F5>2B11>2C10>1A7>1B7>1H7,浓度范围为0.6~10μg/ml。2E6和2C10 2株McAb与HRP结合,用ELISA双抗休夹心法筛选出2F5、2B111和H7 3株McAb适合作为包被抗体。2F5与2E6-HRP配对,建立了快速McAb-ELIS抑制法测定患者血清中抗-HBc。用本法测定了222份临床患者血清标本,结果与“华美”试剂盒测定结果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克隆抗体 乙型肝炎 核心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