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乙型肝炎核心抗体定量对国际标准化比值正常的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1
作者 徐佰国 王佳音 向慧玲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25年第8期1556-1562,共7页
目的测定血清乙型肝炎核心抗体定量(qAnti-HBc)在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正常的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中的水平,探讨其在该目标人群中预后的价值。方法纳入2018年10月1日—2021年4月1日在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诊治的INR正常的乙型肝炎... 目的测定血清乙型肝炎核心抗体定量(qAnti-HBc)在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正常的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中的水平,探讨其在该目标人群中预后的价值。方法纳入2018年10月1日—2021年4月1日在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诊治的INR正常的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120例,收集基线指标,测定血清qAnti-HBc水平,随访预后情况。根据预后,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筛选影响预后的候选变量,构建该人群预后模型,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结果入组患者的平均随访时间为(32.17±13.09)个月,生存组99例(82.5%),死亡组21例(17.5%),生存组与死亡组比较,性别(χ^(2)=2.151,P=0.014)、年龄(t=-3.218,P=0.003)、TBil(Z=-0.901,P=0.027)、Alb(t=3.353,P=0.001)、Child-Pugh分级(χ^(2)=1.144,P=0.0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分析提示,血清qAnti-HBc(HR=0.57,95%CI:0.32~1.00,P=0.043)、年龄(HR=1.06,95%CI:1.00~1.12,P=0.044)、性别(HR=3.82,95%CI:1.46~10.00,P=0.006)、血小板(HR=0.98,95%CI:0.97~1.00,P=0.037)、Alb(HR=0.87,95%CI:0.79~0.95,P=0.002)为影响INR正常的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预后的独立风险预测因素,据此建立预测模型为:h(t,x)/h0(t)=exp(1.34X_(1)+0.06X_(2)-0.14X_(3)-0.02X_(4)-0.57X_(5)),其中X_(1)为性别,X_(2)为年龄,X_(3)为Alb,X_(4)为PLT,X_(5)为qAnti-HBc。该预测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842,其敏感度为0.79,特异度为0.73,预测模型的C指数为0.85。结论在INR正常(0.8~1.2)的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中,血清qAnti-HBc为患者死亡的独立风险预测因素之一,其联合其他指标建立的预测模型可有效预测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核心抗体 肝硬化 预后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定量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4
2
作者 韩佳佳 张继明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3-118,共6页
乙型肝炎病毒(HBV)核心抗原(HBcAg)具有很强的免疫原性,针对其产生的HBV核心抗体(Anti-HBc)出现时间早、持续时间长,是HBV感染的经典标志。Anti-HBc定性检测在临床上已应用多年,IgG型Anti-HBc用于识别既往HBV感染,IgM型Anti-HBc用于区... 乙型肝炎病毒(HBV)核心抗原(HBcAg)具有很强的免疫原性,针对其产生的HBV核心抗体(Anti-HBc)出现时间早、持续时间长,是HBV感染的经典标志。Anti-HBc定性检测在临床上已应用多年,IgG型Anti-HBc用于识别既往HBV感染,IgM型Anti-HBc用于区分急性HBV感染和慢性乙型肝炎(CHB)急性加重[1]。但是Anti-HBc定量检测(qAnti-HBc)的意义一直未受重视,直到新型双抗原夹心法定量检测Anti-HBc技术的出现,提高了Anti-HBc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开启了一系列对qAnti-HBc临床意义的研究,已经发现qAnti-HBc与肝脏炎症活动、药物治疗的应答、停药后复发、免疫抑制治疗后HBV再激活等相关,有望成为启动抗病毒治疗、预测疗效、判断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具有临床应用潜力,本文对qAnti-HBc最新研究进展和临床意义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 疗效预测 停药后复发 乙型肝炎病毒再激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肾移植术后临床观察 被引量:6
3
作者 庄杰 代波 +4 位作者 巫丽娟 周英 陆小军 应斌武 林涛 《器官移植》 CAS CSCD 2017年第1期66-72,共7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肾移植术后肝、肾功能变化的特点。方法以116例HBV感染肾移植患者及348例同期无HBV感染肾移植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术前及术后1、3、6、12、18、24、36、60个月的肝功能[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肾移植术后肝、肾功能变化的特点。方法以116例HBV感染肾移植患者及348例同期无HBV感染肾移植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术前及术后1、3、6、12、18、24、36、60个月的肝功能[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肾功能[血清肌酐(Scr)]指标。比较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 Ag)(+)与HBs Ag(–)组肾移植患者术前和术后肝、肾功能的变化;根据术前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术前HBV DNA定量、术前肝功能检查结果,分别将116例HBs Ag(+)肾移植患者再分为大三阳组与小三阳组、HBV DNA(+)组与HBV DNA(–)组、术前肝功能正常组与异常组,比较不同亚组间肾移植患者术前和术后肝、肾功能的变化。结果 (1)术前HBs Ag(+)组患者的ALT、AST均高于HBs Ag(–)组,肾移植术后36个月内,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但术后60个月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HBs Ag(+)与HBs Ag(–)组肾移植患者术前和术后60个月内的Sc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2)大三阳组与小三阳组及HBV DNA(+)组与HBV DNA(–)组肾移植患者术前和术后60个月内的肝、肾功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3)术前肝功能正常组与异常组肾移植患者术前和术后1、3、6、12个月的AL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患者术后其他时间点的AL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肾移植术前和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的AS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患者术后其他时间点的AS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肾移植患者术前和术后60个月内肾功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HBV感染对肾移植患者术后5年内的肾功能不会有显著影响,但会影响术后短期肝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乙型肝炎病毒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 乙型肝炎E抗原 乙型肝炎E抗体 乙型肝炎核心抗体 肝功能 肾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供肝肝移植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刘荣强 张英才 +7 位作者 姚嘉 邓宜南 朱曙光 杨卿 唐晖 汪国营 杨扬 陈规划 《器官移植》 CAS CSCD 2017年第6期450-454,471,共6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 Ag)阳性供肝在成人肝移植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5年10月28例接受HBs Ag阳性供肝肝移植的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相关性肝病受者的临床疗效,总结受者预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了解血清HB...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 Ag)阳性供肝在成人肝移植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5年10月28例接受HBs Ag阳性供肝肝移植的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相关性肝病受者的临床疗效,总结受者预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了解血清HBs Ag及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变化特点。结果 28例受者术后单药口服恩替卡韦预防乙肝复发。围手术期死亡2例,分别死于脓毒症和急性心力衰竭,2例随访期内因肝细胞癌(肝癌)复发死亡。另24例受者随访12~26个月,随访期间血清HBs Ag持续阳性,经治疗HBV DNA滴度逐月下降,至术后12个月受者HBV DNA<1×102 copies/m L。24例存活受者均未发生因乙肝复发导致的移植物失功。结论作为边缘供肝,HBs Ag阳性供肝可安全用于乙肝相关性肝病的肝移植受者,术后需加强抗HBV治疗并密切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阳性 边缘供肝 终末期肝病 乙型肝炎核心抗体 乙型肝炎病毒 核苷类似物 乙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不同模式与血清丙氨酸转氨酶相关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林应标 何准发 +3 位作者 颜复生 代国知 刘颖慧 刘巧突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169-171,共3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核心抗体IgM(HBc IgM)和HBV血清标志物不同模式的乙型肝炎核酸(HBV DNA)阳性者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的变化。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酶速率法检测1093例HBV DNA阳性者血清病毒标志物和ALT,根据HB...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核心抗体IgM(HBc IgM)和HBV血清标志物不同模式的乙型肝炎核酸(HBV DNA)阳性者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的变化。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酶速率法检测1093例HBV DNA阳性者血清病毒标志物和ALT,根据HBV血清标志物不同模式进行分组,比较各组间ALT值。结果各组ALT>60U/L(异常)例数及其异常增高百分率分别为:A组(HBc IgM阳性及乙型肝炎表面抗原、e抗原、核心抗体阳性)147例,占53.85%(147/273);B组(HBc IgM及乙型肝炎表面抗原、e抗体、核心抗体阳性)104例,占42.28%(104/246);C组(HBc IgM、乙型肝炎核心抗体阳性,乙型肝炎表面抗体、e抗体阴性或阳性)6例,占20.69%(6/29);D组(HBc IgM阴性,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核心抗体阳性,乙型肝炎e抗原、e抗体阴性或阳性)125例,占22.94%(125/545)。A组与B组、C组、D组间ALT异常增高率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1);B组与C组、D组间ALT异常增高率差异亦均有显著性(分别P<0.05,P<0.01);C组与D组间ALT异常增高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HBV DNA阳性患者中的HBc IgM阳性且HBsAg阳性者较HBc IgM阴性者或HBsAg阴性者ALT明显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肝炎病毒标志物 乙型 乙型肝炎核酸 乙型肝炎核心抗体IgM 血清丙氨酸转氨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活体肝移植受者术后新发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涂志越 孙丽莹 +8 位作者 朱志军 魏林 曲伟 曾志贵 刘颖 何恩辉 张梁 汪栋 宋玉伟 《器官移植》 CAS CSCD 2015年第4期245-248,267,共5页
目的探讨儿童活体肝移植术后新发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其防治策略。方法 2010年7月至2014年7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移植中心和天津一中心医院器官移植中心接受活体肝移植术的106例儿童受者纳入本研究,所有... 目的探讨儿童活体肝移植术后新发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其防治策略。方法 2010年7月至2014年7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移植中心和天津一中心医院器官移植中心接受活体肝移植术的106例儿童受者纳入本研究,所有手术由同一外科团队完成。根据供者术前HBV血清学标志物的结果,将儿童受者分为供肝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阳性组(45例)和供肝抗-HBc阴性组(61例)。了解两组儿童受者的新发HBV感染情况,分析供肝抗-HBc阳性组儿童受者新发HBV感染的危险因素,了解新发HBV感染患儿的特征。结果供肝抗-HBc阳性组和阴性组新发HBV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8%(8/45)和2%(1/61)。受者术前抗-HBs阴性、术后无抗病毒治疗是抗-HBc阳性供肝受者新发HBV感染的危险因素(均为P〈0.05)。发病距移植手术的中位数时间12个月(8~48个月)。9例儿童受者中,接受拉米夫定治疗7例,未予抗病毒治疗2例,均全部存活。结论应用抗-HBc阳性供肝的儿童肝移植受者,其术后存在感染HBV的风险。受者术前抗-HBs阴性、术后未给予预防性核苷类似物治疗是抗-HBc阳性供肝受者新发HBV感染的危险因素。接受供体抗-HBc阳性的肝移植儿童受体应使用核苷类似物预防新发HBV感染,移植术前亦要加强对其接种乙肝疫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供肝 活体 乙型肝炎核心抗体 儿童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新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抗体纯化方法对乙肝核心抗体酶标试剂盒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刘琦 张爱华 石磊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08-110,共3页
采用亲和层析和离子交换层析两种方法从武汉抗乙肝病毒核心抗原鼠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 WHBC- 3腹水中提纯抗 - HBc单克隆抗体制备 EL ISA试剂盒。结果显示亲和层析法提纯的抗体收获率和抗体效价均高于离子交换法 ,与 Abbott EL ISA... 采用亲和层析和离子交换层析两种方法从武汉抗乙肝病毒核心抗原鼠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 WHBC- 3腹水中提纯抗 - HBc单克隆抗体制备 EL ISA试剂盒。结果显示亲和层析法提纯的抗体收获率和抗体效价均高于离子交换法 ,与 Abbott EL ISA试剂盒对照检测临床标本 496份 ,两种纯化方法制备试剂盒的特异性为 10 0 %,符合率分别为99.80 %和 97.5 8%。提示采用亲和层析法纯化抗体所制备的 EL ISA试剂盒的特异性、敏感性和精密性均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亲和层析 离子交换层析 乙型肝炎核心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器官移植术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诊疗规范(2019版) 被引量:5
8
作者 李钢 药晨 +2 位作者 石炳毅 孙丽莹 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43-248,共6页
为了进一步规范实体器官移植(SOT)术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诊断和治疗,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组织器官移植专家和感染病学专家,从流行病学、SOT术后HBV再感染或新发感染的危险因素、SOT术后HBV再感染或新发感染的诊断、SOT术后HB... 为了进一步规范实体器官移植(SOT)术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诊断和治疗,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组织器官移植专家和感染病学专家,从流行病学、SOT术后HBV再感染或新发感染的危险因素、SOT术后HBV再感染或新发感染的诊断、SOT术后HBV再感染或新发感染的预防和治疗等方面,制订本规范,以帮助器官移植工作者规范和优化HBV感染的诊断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官移植 乙型肝炎病毒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 乙型肝炎核心抗原(HBcAg) 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 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 乙型肝炎e抗原(HBeAg) 乙型肝炎e抗体(抗-HB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人群乙肝抗体阳性率调查及乙肝核心抗体检测方法探讨 被引量:7
9
作者 张晓琍 王金龙 +2 位作者 林光华 曹颖平 周建林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89-292,共4页
目的调查我院检测人群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HBsAb)及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HBcAb)阳性率,并探讨检测方法选择及检测操作模式对免疫人群乙肝核心抗体结果的影响。方法统计2012—2013年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CMIA)和酶联免... 目的调查我院检测人群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HBsAb)及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HBcAb)阳性率,并探讨检测方法选择及检测操作模式对免疫人群乙肝核心抗体结果的影响。方法统计2012—2013年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CMIA)和酶联免疫竞争抑制一步法(ELISA)检测乙肝人群的HBsAb及HBcAb阳性率,并按≤2岁、2~20岁、〉20岁3个年龄分段比较;收集92例免疫人群样本用CMIA和3种ELISA法检测HBcAb;用同种ELISA法试剂,改变操作模式进行HBcAb检测。结果 3组年龄段检测人群HBsAb两种检测方法统计的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2岁组阳性率最高;HBcAb用CMIA法统计的阳性率在≤2岁组和2~20岁组的免疫人群组低于ELISA法。92例样本用CMIA法检测HBcAb阳性率为2.2%;用3种ELISA法试剂检测阳性率分别为79.3%、82.6%及94.6%;3种ELISA法试剂检测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92例样本改变操作模式,用同种ELISA法检测试剂检测结果有19例为阴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检测人群HBsAb检出率在2岁及以下人群最高,随年龄增长抗体下降。HBcAb用CMIA法检测在免疫人群中检出阳性率明显低于EIISA法。ELISA竞争抑制一步法检测HBcAb易造成假阳性,如改用HBcAb单项加样操作或选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CMIA)检测,可明显减少假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 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 抗体检测 酶联免疫吸附法 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的发生率和机理
10
作者 杨淑青 彭文伟 何碧芬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1989年第2期49-51,共3页
本文对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的发生率及机理进行了研究。24例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中,5例脐血AntiHBc-IgM阳性,1例引产儿肝组织HBV-DNA阳性(斑点杂交法)。宫内感染率为6/24(25.0%)6例母亲全无先兆流产及/或先兆早产病史。斑点杂交法检... 本文对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的发生率及机理进行了研究。24例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中,5例脐血AntiHBc-IgM阳性,1例引产儿肝组织HBV-DNA阳性(斑点杂交法)。宫内感染率为6/24(25.0%)6例母亲全无先兆流产及/或先兆早产病史。斑点杂交法检测24例HBsAg阳性母亲胎盘组织HBV-DNA,阳性23例。实验结果表明宫内感染发生率较高。胎盘组织可受HBV感染。母血漏入并非宫内感染的唯一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产期传播 乙型肝炎病毒 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IgM 乙型肝炎病毒DNA 宫内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荧光PCR检测HBsAg阴性、抗HBc阳性献血者血液中HBV DNA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叶贤林 刘晓红 +3 位作者 马兰 张红 李活 曾劲峰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09年第4期241-244,240,共5页
目的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阴性、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阳性的献血者血液进行经输血传播乙型肝炎病毒(HBV)的风险评估,为完善HBV血液筛查模式及确保临床用血安全提供依据。方法对献血者血液常规检测阴性的标本进行8×... 目的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阴性、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阳性的献血者血液进行经输血传播乙型肝炎病毒(HBV)的风险评估,为完善HBV血液筛查模式及确保临床用血安全提供依据。方法对献血者血液常规检测阴性的标本进行8×45μL汇集,应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进行混样核酸检测HBVDNA。对血液常规筛查和混样核酸检测合格的标本,进行随机乙型肝炎血清学5项标志物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获得的HBsAg阴性、混样HBVDNA阴性、抗HBc阳性的标本,进一步采用单份样本(720μL)实时荧光PCR法检测并定量分析。结果混样标本共检测12552份,检出HBsAg阴性、HBVDNA阳性标本2份,阳性率为0.02%。随机筛查混样核酸检测阴性标本614份,检出抗HBc阳性标本320份,对此320份标本进行单份核酸检测,检出阳性标本1份,阳性率为0.31%。结论HBsAg阴性、抗HBc阳性献血者血液存在输血传播HBV的风险,应用核酸扩增技术检测血液HBVDNA能大大提高血液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 献血者 核酸扩增技术 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 肝炎病毒 乙型 乙型肝炎核心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BcAb阳性伴HBsAb阴性的人群HBsAg合适临界值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汉奎 王伟佳 +2 位作者 黄燕华 杜满兴 梁培松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9期1199-1201,共3页
目的:HBcAb阳性伴HBsAb阴性的人群HBsAg合适临界值的研究。方法:收集并检测HBcAb阳性伴HBsAb阴性组HBsAg阴性及HBcAb阴性伴HBsAb阴性组HBsAg阴性的样本各1 522例,比较两组HBsAg结果的差异。采用ROC曲线对ELISA定性HBsAg结果诊断HBcAb阳... 目的:HBcAb阳性伴HBsAb阴性的人群HBsAg合适临界值的研究。方法:收集并检测HBcAb阳性伴HBsAb阴性组HBsAg阴性及HBcAb阴性伴HBsAb阴性组HBsAg阴性的样本各1 522例,比较两组HBsAg结果的差异。采用ROC曲线对ELISA定性HBsAg结果诊断HBcAb阳性伴HBsAb阴性的人群的阳性判断值的再确定,寻找更好的的诊断性能。结果:i2000SR检测HBsAg的结果具有良好的重复性,符合临床检测要求。HBcAb阴性组复检前与复检后相比明显降低,复检后HBcAb阳性组的结果相比阴性组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用ROC曲线对HBcAb阳性伴HBsAb阴性的人群HBsAg建立合适临界值为0.415后的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曲线下面积、Youden指数显示具有更好的诊断性能。HBcAb阳性伴HBsAb阴性人群的HBsAg结果与HBcAb阴性伴HBsAb阴性人群HBsAg的相比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验室建立HBcAb阳性伴HBsAb阴性人群的ELISA法定性HBsAg结果合适的的阳性判值具有更好的诊断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 ROC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用词汇缩写示例
13
作者 本刊编辑部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4年第12期73-73,共1页
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 白细胞(WBC) 艾滋病(AIDS) 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抗-HBc) 血红蛋白(Hb) 多器官功能衰竭(MOSF、MOF)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抗-HBs) 血小板(PLT)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关键词 常用词汇 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 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多器官功能衰竭 缩写 血红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刊常用学术名词的英文缩写
14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5年第14期43-43,共1页
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抗-HBc)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抗-HBs)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抗-HBe)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HBV)甲型肝炎病毒(HAV)丙型肝炎病毒(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抗-HBc)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抗-HBs)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抗-HBe)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HBV)甲型肝炎病毒(HAV)丙型肝炎病毒(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辅助性T淋巴细胞(Th)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英文缩写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 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 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 辅助性T淋巴细胞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名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刊常用词汇缩写
15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7年第18期15-15,共1页
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抗-HBc)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抗-HBs)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抗-HBe)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HBV)甲型肝炎病毒(HAV)丙型肝炎病毒(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抗-HBc)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抗-HBs)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抗-HBe)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HBV)甲型肝炎病毒(HAV)丙型肝炎病毒(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辅助性T淋巴细胞(Th)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呼吸(R)脉搏(P)体温(T)血压(BP)心率(H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常用词汇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 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 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 辅助性T淋巴细胞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缩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