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B virus,IBV)为单股负链分节段RNA病毒,常在全球范围内与甲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A virus,IAV)共流行,在流感的局部暴发或季节性流行中占有很高比重,给人类的公共卫生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在我国历史上IBV的感...乙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B virus,IBV)为单股负链分节段RNA病毒,常在全球范围内与甲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A virus,IAV)共流行,在流感的局部暴发或季节性流行中占有很高比重,给人类的公共卫生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在我国历史上IBV的感染高峰主要有3次,分别为1994年、1997年和2000年。而最近几年,IBV在我国很多地方成为引起季节性流感的优势流行株,特别是对儿童及青少年的致死率已经高于IAV。但针对IBV复制机制及相关宿主蛋白互作的研究较少。与IAV含有多个亚型且宿主广泛不同,IBV主要分为Yamagata和Victoria两大谱系,主要感染人和少数其他哺乳动物,如海豹,猪等。有意思的是,禽类作为IAV的重要宿主,经常将IAV跨物种传播给哺乳动物并造成暴发。而IBV与IAV复制机制类似且受体相同(α-2,3和α-2,6唾液酸受体),却极少有禽类自然感染IBV的报道(仅有1980年匈牙利报道动物园鸟类感染1例,此后再无报道)。展开更多
“帽端抢夺”是包括甲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A virus,IAV)和乙型流感病毒(influenza,IBV)在内的一些病毒家族的核酸逃逸被宿主识别并降解的复制方式。哺乳动物的mRNA与snRNA5'末端分别有7-甲基鸟苷和3-甲基鸟苷结构,它们通过三磷酸...“帽端抢夺”是包括甲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A virus,IAV)和乙型流感病毒(influenza,IBV)在内的一些病毒家族的核酸逃逸被宿主识别并降解的复制方式。哺乳动物的mRNA与snRNA5'末端分别有7-甲基鸟苷和3-甲基鸟苷结构,它们通过三磷酸桥与RNA连接,称为cap0,由2'-O-核糖甲基转移酶(2'-O-ribose methyltransferase 1,MTr1)催化甲基化,产生成熟的cap1。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极速热循环荧光定量PCR系统在甲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A virus,IAV)和乙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B virus,IBV)检测中的性能。方法构建IAV和IBV的质粒标准品,浓度梯度稀释,每个浓度重复检测20次后,制作浓度标准曲线,评价系统的最...目的探讨极速热循环荧光定量PCR系统在甲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A virus,IAV)和乙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B virus,IBV)检测中的性能。方法构建IAV和IBV的质粒标准品,浓度梯度稀释,每个浓度重复检测20次后,制作浓度标准曲线,评价系统的最低检出限、线性范围和线性相关系数。收集来自南部战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生物安全科2016年至2018年的临床样本278例(IAV阳性样本88例,IBV阳性样本87例,阴性样本103例),其中男性164人(59%),女性114人(41%),平均年龄24岁,通过重复检测相同IAV、IBV临床样本评价其分析重现性;将系统检测278例鼻/咽拭子临床样本与传统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RT-qPCR)结果比较评价其效果。结果极速热循环荧光定量PCR系统检测IAV和IBV质粒标准品的最低检出限为1×10^(0)copies/μL;线性检测范围是1×10^(0)~1×10^(5)copies/μL;此系统检测流感临床样本的敏感度为92.57%,特异度均为100%,阴、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8.79%和100%,与RT-qPCR结果的符合率为95.32%;IAV与IBV之间以及IAV和IBV与其他多种病原体之间无交叉反应;30 g/dL的血红蛋白、3.2 g/dL的甘油三酯和100μg/mL头孢曲松对检测结果无干扰。结论极速热循环荧光定量PCR系统体积小、重量轻、无需核酸提取步骤、耗时短、检测性能良好,适用于即时检测(point-of-care testing,POCT)。展开更多
文摘乙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B virus,IBV)为单股负链分节段RNA病毒,常在全球范围内与甲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A virus,IAV)共流行,在流感的局部暴发或季节性流行中占有很高比重,给人类的公共卫生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在我国历史上IBV的感染高峰主要有3次,分别为1994年、1997年和2000年。而最近几年,IBV在我国很多地方成为引起季节性流感的优势流行株,特别是对儿童及青少年的致死率已经高于IAV。但针对IBV复制机制及相关宿主蛋白互作的研究较少。与IAV含有多个亚型且宿主广泛不同,IBV主要分为Yamagata和Victoria两大谱系,主要感染人和少数其他哺乳动物,如海豹,猪等。有意思的是,禽类作为IAV的重要宿主,经常将IAV跨物种传播给哺乳动物并造成暴发。而IBV与IAV复制机制类似且受体相同(α-2,3和α-2,6唾液酸受体),却极少有禽类自然感染IBV的报道(仅有1980年匈牙利报道动物园鸟类感染1例,此后再无报道)。
文摘“帽端抢夺”是包括甲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A virus,IAV)和乙型流感病毒(influenza,IBV)在内的一些病毒家族的核酸逃逸被宿主识别并降解的复制方式。哺乳动物的mRNA与snRNA5'末端分别有7-甲基鸟苷和3-甲基鸟苷结构,它们通过三磷酸桥与RNA连接,称为cap0,由2'-O-核糖甲基转移酶(2'-O-ribose methyltransferase 1,MTr1)催化甲基化,产生成熟的cap1。
文摘目的探讨极速热循环荧光定量PCR系统在甲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A virus,IAV)和乙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B virus,IBV)检测中的性能。方法构建IAV和IBV的质粒标准品,浓度梯度稀释,每个浓度重复检测20次后,制作浓度标准曲线,评价系统的最低检出限、线性范围和线性相关系数。收集来自南部战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生物安全科2016年至2018年的临床样本278例(IAV阳性样本88例,IBV阳性样本87例,阴性样本103例),其中男性164人(59%),女性114人(41%),平均年龄24岁,通过重复检测相同IAV、IBV临床样本评价其分析重现性;将系统检测278例鼻/咽拭子临床样本与传统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RT-qPCR)结果比较评价其效果。结果极速热循环荧光定量PCR系统检测IAV和IBV质粒标准品的最低检出限为1×10^(0)copies/μL;线性检测范围是1×10^(0)~1×10^(5)copies/μL;此系统检测流感临床样本的敏感度为92.57%,特异度均为100%,阴、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8.79%和100%,与RT-qPCR结果的符合率为95.32%;IAV与IBV之间以及IAV和IBV与其他多种病原体之间无交叉反应;30 g/dL的血红蛋白、3.2 g/dL的甘油三酯和100μg/mL头孢曲松对检测结果无干扰。结论极速热循环荧光定量PCR系统体积小、重量轻、无需核酸提取步骤、耗时短、检测性能良好,适用于即时检测(point-of-care testing,PO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