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种新型核苷类似物抗鸭乙型肝炎病毒活性及其对肝脏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吴荻 牛俊奇 +4 位作者 鲍万国 仲伯华 吴新宇 丁艳华 冯相伟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05-1009,1175,共6页
目的:研究3种具有新型结构的核苷类似物在体内的抗鸭乙型肝炎病毒的活性及其对鸭肝脏组织形态学的影响,探寻新型高效核苷类抗乙型肝炎病毒药物。方法:实验组鸭分为2、10和50mg.kg-1 3个剂量组,分别给予核苷类似物030703、030605和030705... 目的:研究3种具有新型结构的核苷类似物在体内的抗鸭乙型肝炎病毒的活性及其对鸭肝脏组织形态学的影响,探寻新型高效核苷类抗乙型肝炎病毒药物。方法:实验组鸭分为2、10和50mg.kg-1 3个剂量组,分别给予核苷类似物030703、030605和030705,对照组鸭给予阿德福韦10mg.kg-1,每日1次,经口服连续给药30d。分别在给药前、给药第15天、第30天和停药后第2周时静脉采血,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血清鸭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DHBV DNA)检测,同时设DHBV DNA阳性和阴性对照组。实验结束后处死鸭,取肝脏,进行光镜下的病理组织形态学检查。结果:受试药物030703的高、中、低剂量组在给药后分别有3只(60%)、2只(40%)、1只(20%)鸭的DHBV DNA含量下降至原含量1/3,与阿德福韦对照组比较,高剂量组DHBV DNA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中、低剂量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药物030605的高、中、低剂量组在给药后分别有4只(80%)、3只(60%)、1只(20%)鸭的DHBV DNA含量下降至原含量1/3,与阿德福韦对照组比较,高、中剂量组DHBV DNA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低剂量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化合物030705药物的高、中、低剂量组在给药后分别有3只(60%)、2只(40%)、0只(0%)鸭的DHBV DNA含量下降至原含量1/3,与阿德福韦对照组比较,高剂量组DHBV DNA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中、低剂量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测试药物高、中、低剂量各组干预后的鸭肝脏组织形态分别与病毒阳性对照组比较,炎症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与阿德福韦对照组的表现相似。结论:3种新型核苷类似物030703、030605及030705具有体内抗鸭乙型肝炎病毒的活性,并且能够不同程度地缓解鸭肝脏组织炎症,是一类高效的新型核苷类抗乙型肝炎病毒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苷类似物 肝炎 乙型/药物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米夫定联合胸腺肽α1治疗鸭乙型肝炎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5
2
作者 陈祥明 柳子明 +2 位作者 杜心芳 羊正纲 陈晓明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21-125,共5页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胸腺肽α1(Tα1)和拉米夫定对樱桃谷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复制的抑制作用。方法以DHBV阳性血清感染1日龄樱桃谷鸭,制备鸭乙型肝炎模型。用拉米夫定治疗12w后,联用Tα1治疗8d,以拉米夫定治疗为对照组,半定量PCR法检测鸭...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胸腺肽α1(Tα1)和拉米夫定对樱桃谷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复制的抑制作用。方法以DHBV阳性血清感染1日龄樱桃谷鸭,制备鸭乙型肝炎模型。用拉米夫定治疗12w后,联用Tα1治疗8d,以拉米夫定治疗为对照组,半定量PCR法检测鸭血清中DHBV,常规病理学方法观察鸭肝组织病理变化情况。结果和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拉米夫定治疗后鸭血清中DHBV水平显著降低(4483.2±5193.4vs9351.8±5059.6),联合Tα1治疗后抗DHBV效果更加明显(1692.2±589.2)。拉米夫定治疗可减轻肝细胞变性(3.2±0.8vs4.6±0.5)和炎症反应程度(6.2±3.3vs8.6±2.8),联合Tα1治疗后肝脏炎症反应有所加强(9.0±5.2)。结论拉米夫定可抑制DHBV复制,联用Tα1抗病毒效果更好,而且有加强肝脏内免疫功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药物疗法 拉米夫定/治疗应用 胸腺素/治疗应用 抗病毒药/治疗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MCC-478衍生物抗乙型肝炎病毒活性及体外毒性实验
3
作者 吴荻 牛俊奇 +3 位作者 吴新宇 丁艳华 仲伯华 冯相伟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22-426,共5页
目的:研究一种具有新结构类型的MCC-478衍生物030705的抗乙肝病毒活性和体外毒性。方法:实验组以不同浓度受试化合物030705(0.01、0.03、0.10、0.30和1.0μmol.L-1)、对照组以不同浓度阿德福韦酯(0.10、0.30、1.0、3.0和10.0μmol.L-1)... 目的:研究一种具有新结构类型的MCC-478衍生物030705的抗乙肝病毒活性和体外毒性。方法:实验组以不同浓度受试化合物030705(0.01、0.03、0.10、0.30和1.0μmol.L-1)、对照组以不同浓度阿德福韦酯(0.10、0.30、1.0、3.0和10.0μmol.L-1),分别作用于HepG2.2.15细胞,采用Southern blotting杂交法测定其对HBV DNA的抑制率,计算其50%抑制浓度(IC50)和90%抑制浓度(IC90)值,采用ELISA法测定不同药物浓度受试化合物030705对HBeAg分泌的抑制率。采用MTT法测定不同浓度受试化合物030705(10、30、100、300和1 000μmol.L-1)对HepG2细胞毒性,计算其50%致死浓度(CC50)值。采用Dotblotting法分别测定不同浓度受试化合物030705(0.10、1.0和10.0μmol.L-1)对HepG2细胞线粒体含量的抑制率;同时设相应浓度双脱氧胞苷(ddC)阳性药物对照组和仅加入培养基的阴性对照组。结果:受试化合物030705抑制HepG2.2.15细胞HBV DNA作用与阿德福韦酯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显示其具有与阿德福韦酯相近的抗乙肝病毒活性。不同浓度受试化合物030705(0.01、0.03、0.10、0.30和1.0μmol.L-1)对HBeAg分泌的抑制率分别为5.94%、6.08%、6.32%、10.31%和12.49%,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受试化合物030705对HepG2细胞毒性的CC50值为2 014μmol.L-1(>1 000μmol.L-1),属于低细胞毒性药物。阳性对照药物ddC在不同浓度下(0.10、1.0和10.0μmol.L-1),对HepG2细胞线粒体含量的抑制率分别为38.43%、46.51%、56.51%,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相同浓度下受试化合物030705抑制率分别为7.00%、5.81%、5.78%,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受试化合物030705对HepG2.2.15细胞HBV DNA的抑制作用与阿德福韦酯的作用相近,对HepG2细胞毒性的CC50值2 014μmol.L-1,无明显线粒体毒性,是一种低毒、高效的新型核苷类抗乙肝病毒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苷类似物 肝炎 乙型 慢性/药物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