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3,4-亚乙二氧基噻吩修饰MnO_(2)的储锂性能
1
作者 李淑敏 《电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41-846,共6页
锰基氧化物材料的电导率较低且电化学动力学较缓慢,阻碍了进一步发展。目前大部分研究采用无机材料对其改性,且合成步骤复杂。通过简单的冷凝回流法合成多孔二氧化锰(MnO_(2)),并采用聚3,4-亚乙二氧基噻吩(PEDOT)修饰,形成复合材料。导... 锰基氧化物材料的电导率较低且电化学动力学较缓慢,阻碍了进一步发展。目前大部分研究采用无机材料对其改性,且合成步骤复杂。通过简单的冷凝回流法合成多孔二氧化锰(MnO_(2)),并采用聚3,4-亚乙二氧基噻吩(PEDOT)修饰,形成复合材料。导电聚合物可以改善电极材料的电导率,防止活性材料与电解质的直接接触,并减小充放电期间电极材料的体积膨胀。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较好:以0.25 C倍率在0.01~3.00 V循环500次后,放电比容量为624 mAh/g;倍率增加至3.00 C时,放电比容量仍保持在314 mA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过渡金属氧化物 二氧化锰(MnO_(2)) 聚3 4-亚乙二氧基噻吩(PEDOT) 多孔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6,6-三甲基-4,4-乙二氧基-2-环己烯-1-酮的合成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淑勉 侯守君 +1 位作者 李占才 赵宝忠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S1期464-464,共1页
关键词 乙二氧基 己烯-1 酮的合成 三甲 氧化异佛尔酮 二醇 轻工业 反应时间 选择性 中间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2'─(1,4─亚乙二氧基)—二苯甲酸与钴(Ⅱ)生成的两种配合物的结构研究
3
作者 杨光 谢复新 +3 位作者 赵亮 许志强 章浩 倪诗圣 《无机化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319-322,共4页
硝酸钴与2,2'─(1,4─亚乙二氧基)─二苯甲酸(H2L,图1)作用分别得到红色配合物CoL’和蓝色配合物CoL″.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热分析等方法进行了表征.CoL'合物的分子式为[CoL·H... 硝酸钴与2,2'─(1,4─亚乙二氧基)─二苯甲酸(H2L,图1)作用分别得到红色配合物CoL’和蓝色配合物CoL″.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热分析等方法进行了表征.CoL'合物的分子式为[CoL·H2O]·3H2O,近八而体构型,羧酸根以双齿形式与Co(Ⅱ)螯合;CoL″配合物分子式为[CoL″]·H2O,近四面体构型,羧酸根以单齿形式与Co(Ⅱ)配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合物 乙二氧基 苯甲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电聚(3,4-二氧乙基噻吩)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6
4
作者 李玉真 徐景坤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5-27,共3页
聚(3,4-二氧乙基噻吩)(PEDOT)是目前发现的导电态最稳定的导电高分子之一,在抗静电、塑料内存、电解电容器、有机太阳能电池、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研究和应用。本文简要综述PEDOT在这些领域的应用进展情况。
关键词 导电高分子 聚(二氧噻吩) 抗静电 电解电容器 塑料内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3,4⁃乙撑二氧基噻吩环配体的铜/锌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性质 被引量:1
5
作者 韦文厂 刘峥 +3 位作者 魏润芝 唐群 梁楚欣 张淑芬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891-1898,共8页
利用3,4-乙撑二氧基噻吩-2,5-二羧酸(H2L1)为主配体,2,2′-联吡啶(L2)、4,4′-联吡啶(L3)为辅配体,分别与二水合氯化铜、氯化锌通过溶剂热反应得到配合物{[Cu2(L1)2(L2)(H2O)2(DMF)]·3H2O}n(1)(DMF=N,N-二甲基甲酰胺)和配合物{[Zn(... 利用3,4-乙撑二氧基噻吩-2,5-二羧酸(H2L1)为主配体,2,2′-联吡啶(L2)、4,4′-联吡啶(L3)为辅配体,分别与二水合氯化铜、氯化锌通过溶剂热反应得到配合物{[Cu2(L1)2(L2)(H2O)2(DMF)]·3H2O}n(1)(DMF=N,N-二甲基甲酰胺)和配合物{[Zn(L1)(L3)(H2O)2]·H2O}n(2)。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法、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紫外光谱、荧光光谱、热重分析等测试手段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与性质研究。单晶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是由L12-桥联Cu2+形成的二维层状结构,并进一步通过氢键作用形成三维网络结构。配合物2是由L12-连接Zn2+形成一维链,并进一步桥联4,4′-联吡啶形成为一维带状结构,通过配位水分子与配体氧原子的氢键作用及带与带之间的π-π堆积形成三维结构。荧光分析和热重分析结果分别表明配合物1和2均有良好的荧光性能和热稳定性。配合物1和2的最大发射波长分别为364和365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合物 3 4-二氧噻吩-2 5-二羧酸 晶体结构 荧光性质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2-异丙基氨基-4,6-二(3,4-乙撑二氧噻基)-1,3,5-三嗪π-共轭聚合物的合成及性能
6
作者 阿布都克尤木.阿布都热西提 阿卜杜合拜尔.米尔扎 +2 位作者 古丽加娜提.排他尔拜合提亚.艾海提 吐尼莎古丽.阿吾提 司马义.努尔拉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4-40,共7页
以二价钯配合物作为催化剂,将2-异丙基氨基-4,6-二(2′-溴-3,4-乙撑二氧噻基)-1,3,5-三嗪分别与1,4-二乙炔基-2,5-二辛氧基苯、1,4-二乙炔基-2,5-二(十二烷氧基)苯、2,7-二(4,4,5,5-四甲基硼烷基)-9,9-二辛基芴交替共聚合成了3种π-共... 以二价钯配合物作为催化剂,将2-异丙基氨基-4,6-二(2′-溴-3,4-乙撑二氧噻基)-1,3,5-三嗪分别与1,4-二乙炔基-2,5-二辛氧基苯、1,4-二乙炔基-2,5-二(十二烷氧基)苯、2,7-二(4,4,5,5-四甲基硼烷基)-9,9-二辛基芴交替共聚合成了3种π-共轭聚合物P1,P2和P3。经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氢核磁共振谱、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光谱、循环伏安法、X射线粉末衍射和凝胶渗透色谱等测试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并对聚合物在CHCl3溶液的酸致变色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得到的聚合物在CHCl3中的紫外-可见最大吸收波长分别在443nm和431nm处出现。在CHCl3溶液中聚合物P1,P2和P3最大发射峰分别位于507nm,511nm和543nm,其聚合物薄膜的最大发射波长分别为573nm,557nm和559nm。与P1和P2相比,P3的酸致变色敏感性高于2个数量级。聚合物P1和P2均在-2.0~0V出现n-掺杂峰。聚合物X射线衍射谱图显示聚合物均有一定的结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异丙-4 6-二(2′-溴-3 4-二氧)-1 3 5-三嗪 π-共轭聚合物 酸致变色 二价钯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逆反应辅助煤基乙二醇分离精制——缩醛交换反应动力学 被引量:2
7
作者 李鑫钢 闫宇陶 +2 位作者 王瑞 李洪 高鑫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16,共7页
目前煤制乙二醇生产工艺中依然存在分离精制技术难题,即副产物1,2–丁二醇与乙二醇存在共沸现象,且相对挥发度极低,常规精馏分离方法能耗高、收率低、产品质量差。针对此难题,课题组前期提出一种利用可逆反应来强化分离精制的新方法,但... 目前煤制乙二醇生产工艺中依然存在分离精制技术难题,即副产物1,2–丁二醇与乙二醇存在共沸现象,且相对挥发度极低,常规精馏分离方法能耗高、收率低、产品质量差。针对此难题,课题组前期提出一种利用可逆反应来强化分离精制的新方法,但该方法中缩醛反应步骤存在缩醛交换过程,对该工艺的设计计算造成较大影响。作者主要针对缩醛反应步骤中的1,2–丁二醇与2–乙基–1,3–二氧戊环的缩醛交换反应动力学进行探究,通过催化剂粒径、研究转速、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物进料摩尔比例等因素对反应过程的影响,得到了正逆反应的活化能分别为70.48 kJ/mol和80.14 kJ/mol,正逆反应的指前因子分别为3.79×10^10 L/(mol·min·g)和1.95×10^12 L/(mol·min·g),采用二级拟均相模型可以很好的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研究结果还表明该反应为可逆放热反应,反应热为–7.83 kJ/mol。通过该反应动力学的研究发现,合理控制反应条件可以有效提高1,2–丁二醇转化率,降低乙二醇转化率,从而实现分离,为该过程的模拟设计提供了可靠的基础数据,有助于工业化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缩醛交换 1 2–丁二醇 2––1 3–二氧戊环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些常用羰基保护试剂与ADD3-羰基反应的行为
8
作者 张蓓娜 陈瑛 +1 位作者 郑筠青 夏鹏 《复旦学报(医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87-389,共3页
目的 寻找保护ADD 3 羰基的合理方法。方法 以 17 缩酮ADD为底物普查常用羰基保护试剂与ADD 3 羰基反应的行为。结果 在对ADD 3 羰基保护反应研究中 ,以 17 缩酮ADD为底物与醋酐 /PTS和三苯甲基锂 /醋酐反应 ,分别得到 17 环状次乙... 目的 寻找保护ADD 3 羰基的合理方法。方法 以 17 缩酮ADD为底物普查常用羰基保护试剂与ADD 3 羰基反应的行为。结果 在对ADD 3 羰基保护反应研究中 ,以 17 缩酮ADD为底物与醋酐 /PTS和三苯甲基锂 /醋酐反应 ,分别得到 17 环状次乙二氧基 4 甲基 1 乙酰氧基 雌甾 1,3,5 (10 ) 三烯和 17 环状次乙二氧基 7 羟基 雄甾 1,4 二烯 3 酮 ,用波谱数据推测了它们的结构 ,并对后者的形成机理进行了讨论。结论 本实验研究的常用羰基保护试剂无法有效保护ADD 3 羰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甾体1 4-二烯-3-酮的反应 17-环状次乙二氧基ADD 17-环状次乙二氧基-4-甲-1-酰氧-雌甾-1 3 5(10)-三烯 17-环状次乙二氧基-7-羟-雄甾-1 4-二烯-3-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DOT∶PSS/TiO2纳米管肖特基结的制备及紫外探测性能
9
作者 刘茹茹 洪锋 +2 位作者 鲁昌华 蒋薇薇 鞠薇 《半导体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745-751,共7页
利用电化学阳极氧化方法制备了高度有序的TiO2纳米管阵列,采用旋涂方法在纳米管表面制作一层聚(3,4-亚乙二氧基噻吩)∶聚(苯乙烯磺酸)(PEDOT∶PSS)薄膜构建PEDOT∶PSS/TiO2纳米管肖特基结并研究了其紫外探测性能。通过扫描电子显... 利用电化学阳极氧化方法制备了高度有序的TiO2纳米管阵列,采用旋涂方法在纳米管表面制作一层聚(3,4-亚乙二氧基噻吩)∶聚(苯乙烯磺酸)(PEDOT∶PSS)薄膜构建PEDOT∶PSS/TiO2纳米管肖特基结并研究了其紫外探测性能。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TiO2纳米管和PEDOT∶PSS进行表面微观形貌表征。通过测试不同光照强度、不同偏压下的电压-电流和电流-时间曲线研究PEDOT∶PSS/TiO2纳米管肖特基结在紫外光(UV)下的光电探测性能。由于TiO2纳米管较高的比表面积和PEDOT∶PSS较高的透射率,PEDOT∶PSS/TiO2纳米管肖特基结具有优良的紫外光电探测性能。实验发现,在1 V偏压和光照强度为2. 14 m W/cm2的375 nm紫外光照射下,PEDOT∶PSS/TiO2纳米管肖特基结的光电流可达973. 5μA,响应度为2. 23 A/W,外量子效率高达736. 5%。实验结果表明PEDOT∶PSS/TiO2纳米管肖特基结的紫外探测结构性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纳米管 电化学阳极氧化 肖特 紫外探测 聚(3 4-亚乙二氧基噻吩)∶聚(苯烯磺酸)(PEDOT∶PS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PE基皮-芯结构导电纤维的制备及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之惠 刘晓莉 +5 位作者 张晓凤 吴霜 李琦 周彦粉 江亮 陈韶娟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9-53,117,共6页
首先介绍了弹性导体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归纳聚(3,4-亚乙二氧基噻吩)∶聚(苯乙烯磺酸)(PEDOT∶PSS)导电纤维的发展概况,研究影响PEDOT∶PSS导电性的因素以及制备工艺,探索最合适的纺丝工艺参数。通过观察纤维的微观形貌和测试力学性能发现... 首先介绍了弹性导体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归纳聚(3,4-亚乙二氧基噻吩)∶聚(苯乙烯磺酸)(PEDOT∶PSS)导电纤维的发展概况,研究影响PEDOT∶PSS导电性的因素以及制备工艺,探索最合适的纺丝工艺参数。通过观察纤维的微观形貌和测试力学性能发现,当热塑性弹性体(TPE)纺丝液质量分数为55%,纺丝速率为15 mm/h时,纤维的力学性能最好,最大应力为18.6 MPa,最大应变为1 515%。在此基础上对氢化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SEBS)纺丝液和PEDOT∶PSS纺丝液进行同轴湿法纺丝,通过分析不同形貌的TPE基皮-芯结构纤维,探究不同表面和横截面形貌的纤维的导电性能以及力学拉伸性能,发现当皮层TPE纺丝液的质量分数为55%、纺丝速率为15 mm/h,芯层质量浓度为22 g/L的PEDOT∶PSS纺丝速率为15 mm/h时,纤维的力学性能和导电性能最好,电阻最佳能达到0.2 MΩ/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导体 聚(3 4-亚乙二氧基噻吩)-聚(苯烯磺酸) 湿法纺丝 皮芯结构 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掺杂剂对PEDOT:PSS薄膜结构及其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11
作者 王明晖 宗艳凤 +2 位作者 史高飞 胡俊涛 吕国强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23-827,共5页
为改善聚二氧乙基噻吩∶聚对苯乙烯磺酸(PEDOT∶PSS)薄膜的光电性能,采用共混-旋涂法在玻璃基片上分别制备出经丙三醇、山梨醇、二甲基亚砜(DMSO)掺杂的PEDOT∶PSS透明导电膜。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原子力显微镜(A... 为改善聚二氧乙基噻吩∶聚对苯乙烯磺酸(PEDOT∶PSS)薄膜的光电性能,采用共混-旋涂法在玻璃基片上分别制备出经丙三醇、山梨醇、二甲基亚砜(DMSO)掺杂的PEDOT∶PSS透明导电膜。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原子力显微镜(AFM),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及四点探针法对薄膜的微结构与性能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掺杂剂的加入均未改变PEDOT∶PSS薄膜的聚集态结构,而薄膜的表面形貌出现了明显的不同;掺杂后薄膜电导率和透光率均有明显提高,并且经退火后电导率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在相同的掺杂浓度下,掺杂山梨醇的PEDOT∶PSS薄膜表现出最好的电导率和透光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噻吩 聚对苯烯磺酸 掺杂 薄膜 微结构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eparation and properties of organic-inorganic modified SiO_2 thin films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贤辉 李长虹 王海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3期608-614,共7页
Polydimethylsiloxane (PDMS), tetraethoxysilane (TEOS), ethyl alcohol (EtOH) and deionized water were main raw materials to prepare silicone-modified hybrid thin films using sol-gel method. The effect of the cont... Polydimethylsiloxane (PDMS), tetraethoxysilane (TEOS), ethyl alcohol (EtOH) and deionized water were main raw materials to prepare silicone-modified hybrid thin films using sol-gel method. The effect of the contents of H2O and PDMS on thin films was studied. When the volume ratio of H20 to TEOS is 0.5, the optimum quality of thin films is obtained. And the gelation time is affected slightly by H20 content. Uniform thin films are obtained when the volume ratio of PDMS to TEOS is 0.2. Yet, the sol would be inactive in 6 d. Various properties of thin films were studied, including hardness, adhesive quality, hydrophobic property, corrosion protection property, and abrasion resistance.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pencil hardness is generally 3-6 H, and adhesive quality achieves the highest standard of 0. When the sintering temperature is below 400℃, the contact angle is about 95° and hydrophobic films are obtained. The abrasion resistance of thin films is better than that of aluminum alloy when the sintering temperature is higher than 300℃. And the excellent corrosion protective effect is obtained by single-layer coating when the sintering temperature is higher than 4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l-gel method hybrid thin film HARDNESS adhesive quality hydrophobic property CORROS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