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紧急转向工况轮毂电机电动汽车多目标转矩分配策略
1
作者 范小彬 彭佳星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7-225,共9页
为了提升轮毂电机电动汽车在紧急转向工况下的转向稳定性和乘员舒适性,开发了基于第2代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Ⅱ)的多目标优化策略。该策略采用直接横摆力矩控制方法,设计了操纵稳定性和乘员舒适性的优化目标函数,考虑了纵向期望转... 为了提升轮毂电机电动汽车在紧急转向工况下的转向稳定性和乘员舒适性,开发了基于第2代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Ⅱ)的多目标优化策略。该策略采用直接横摆力矩控制方法,设计了操纵稳定性和乘员舒适性的优化目标函数,考虑了纵向期望转矩和附加横摆力矩等广义力的等式约束条件,并在NSGA-Ⅱ计算出的Pareto前沿中根据车辆的动态条件来选择转矩最优解。结果表明:相比于轴载比例(ALR)和加权最小二乘法(WLS)策略,优化策略的质心侧偏角和横摆角速度相对于参考值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下降了37.45%、52.08%和41.98%、56.95%,其侧向加速度和转矩的幅值也更小,证明所提出策略在轮毂电机电动汽车紧急转向时转矩分配的有效性,提高了车辆的转向稳定性和乘员舒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轮毂电机 第2代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Ⅱ) 转矩分配 操纵稳定性 乘员舒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通乘用车减振系统性能的理论分析
2
作者 孙建民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7-50,共4页
以汽车车身垂直加速度作为评价汽车减振性能的指标,同时考察影响汽车操纵稳定性的指标。针对普通乘用车的乘坐舒适性和操纵稳定性,对汽车减振系统动态特性进行研究。基于乘用车车身加速度、减振系统动挠度、车轮与路面间动载的幅频特性... 以汽车车身垂直加速度作为评价汽车减振性能的指标,同时考察影响汽车操纵稳定性的指标。针对普通乘用车的乘坐舒适性和操纵稳定性,对汽车减振系统动态特性进行研究。基于乘用车车身加速度、减振系统动挠度、车轮与路面间动载的幅频特性,对乘用车减振性能进行对比分析,指出研究动态性能可变的减振系统是乘用车振动性能改进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乘用车 减振系统 乘坐舒适 操纵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法的半主动悬架天棚控制算法优化
3
作者 荣兵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4-121,共8页
以CDC减振器阻尼系数可调范围为基础,建立连续天棚控制算法,并结合整车多体动力学模型,搭建整车半主动悬架的阻尼控制联合仿真模型。为优化控制算法中前后悬架天棚阻尼系数,首先建立平衡乘坐舒适性和操纵稳定性的综合评价指标,指标由连... 以CDC减振器阻尼系数可调范围为基础,建立连续天棚控制算法,并结合整车多体动力学模型,搭建整车半主动悬架的阻尼控制联合仿真模型。为优化控制算法中前后悬架天棚阻尼系数,首先建立平衡乘坐舒适性和操纵稳定性的综合评价指标,指标由连续中小激励的悬架隔振指标、单个脉冲激励的悬架降振指标、角阶跃的悬架响应指标组成。其次,采用中心复合有界设计定义试验设计策略,通过仿真计算综合评价指标,构建优化变量与综合评价指标之间的二次响应面模型,以综合评价指标最小为优化目标,优化后的前、后悬架天棚阻尼系数分别为5.39、3.61 Ns/mm。最后,通过仿真对比验证,优化后的连续天棚控制算法,在确保与被动悬架操纵稳定性相当的前提下,可大幅提升乘坐舒适性,连续中小激励下悬架隔振舒适性提升20.44%,单次脉冲激励下悬架冲击舒适性提升56.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工程 连续天棚控制算法 中心复合有界设计 响应面法 乘坐舒适性和操纵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液主动悬架的自校正控制 被引量:8
4
作者 梁经芝 马国新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09-211,256,共4页
运用衰减记忆递推最小二乘参数估计算法和广义加权最小方差自校正控制算法对主动悬架系统进行控制,并利用压力伺服阀控制的液压缸作为执行器。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控制系统是可行的,这种自适应自校正算法对系统中一些时变... 运用衰减记忆递推最小二乘参数估计算法和广义加权最小方差自校正控制算法对主动悬架系统进行控制,并利用压力伺服阀控制的液压缸作为执行器。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控制系统是可行的,这种自适应自校正算法对系统中一些时变参数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液主动悬架 自校正控制 自适应自校正算法 舒适 操纵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受控随机搜索算法的车辆液压伺服主动悬架控制系统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肖静 张闻光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76-78,82,共4页
针对伺服液压车辆主动悬架系统(active vehicle suspension system,AVSS),在非线性的伺服液压四分之一车辆主动悬挂系统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受控随机搜索算法的PID控制器设计,以便提高车辆乘坐舒适性以及操纵性能。提出PID控制... 针对伺服液压车辆主动悬架系统(active vehicle suspension system,AVSS),在非线性的伺服液压四分之一车辆主动悬挂系统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受控随机搜索算法的PID控制器设计,以便提高车辆乘坐舒适性以及操纵性能。提出PID控制器的控制参数能根据系统运行状态的变化,进行优化调整。在相同路面干扰方面情况下,将基于提出PID控制器的主动悬架与被动悬架进行了比较。模拟结果表明,基于提出PID控制的主动悬架能有效降低车身加速度和轮胎动载荷,有效改善了车辆的乘坐舒适性以及操纵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悬架系统 受控随机搜索 PID控制器 被动悬架系统 乘坐舒适 操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4车辆-座椅悬架系统集成最优控制 被引量:5
6
作者 胡国良 刘前结 李刚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1-47,共7页
建立了具有三自由度的1/4车辆-座椅悬架系统模型,并分析了车辆悬架阻尼系数和座椅悬架阻尼系数对车辆减振性能的影响。基于最优控制理论,提出了一种联合车辆主动悬架与座椅主动悬架的集成最优控制,从而实现同时反馈调节车辆悬架和座椅... 建立了具有三自由度的1/4车辆-座椅悬架系统模型,并分析了车辆悬架阻尼系数和座椅悬架阻尼系数对车辆减振性能的影响。基于最优控制理论,提出了一种联合车辆主动悬架与座椅主动悬架的集成最优控制,从而实现同时反馈调节车辆悬架和座椅悬架所需的控制力。同时,分别对车辆-座椅悬架系统集成最优控制、单独车辆悬架控制、单独座椅悬架控制及被动悬架控制的各项幅频特性进行了数值仿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被动悬架控制,集成最优控制、单独车辆悬架控制和单独座椅悬架控制下的座椅加速度分别下降了68. 2%、58. 5%和37. 4%;车辆悬架动行程分别下降了31. 3%、17. 5%和11. 1%;轮胎动位移则分别下降了59. 6%、51. 9%和9. 6%;所提出的集成最优控制策略能更好地改善车辆乘坐舒适性和操纵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主动悬架 座椅主动悬架 集成最优控制 乘坐舒适 操纵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四轮驱动拖拉机的特点 被引量:1
7
作者 刘俊瑞 马文泽 《新疆农机化》 2003年第4期40-41,共2页
关键词 四轮驱动拖拉机 结构特点 牵引附着 操纵 机动 坡地作业稳定性 经济 驾驶舒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轮胎的存储保管
8
作者 颜承果 《农机具之友》 2005年第2期24-24,共1页
轮胎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车辆的安全性、操纵稳定性、行驶性、乘坐舒适性和节能经济性等,为此农机物资经营户对轮胎的存储保管,要引起特别的高度注意.
关键词 保管 存储 操纵稳定性 乘坐舒适 直接影响 轮胎 安全 行驶 经济 车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用汽车行驶系常见故障探讨
9
作者 虞希琪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08年第5期100-100,共1页
关键词 农用汽车 常见故障 行驶系 行驶平顺 操纵稳定性 行车安全 乘坐舒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减振器的检查与拆装
10
作者 姜全德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11年第6期90-90,共1页
汽车为了减缓在运行过程中受到路面的冲击和振动,在汽车悬架中大都设置了减振器。汽车减振器不仅可以提高乘坐舒适性,还可以提高轮胎的方向稳定性及转向稳定性。减振器是汽车使用过程中的易损配件,减振器失效后,就不能衰减车辆的振动和... 汽车为了减缓在运行过程中受到路面的冲击和振动,在汽车悬架中大都设置了减振器。汽车减振器不仅可以提高乘坐舒适性,还可以提高轮胎的方向稳定性及转向稳定性。减振器是汽车使用过程中的易损配件,减振器失效后,就不能衰减车辆的振动和改善汽车行驶的平顺性,从而缩短钢板弹簧和车身、车架的使用寿命。因此应使减振器经常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减振器 拆装 检查 乘坐舒适 转向稳定性 方向稳定性 运行过程 汽车悬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