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米德尔马契》中乔治·艾略特女性意识探析——以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为例 |
张琢
|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
2025 |
0 |
|
2
|
浅谈乔治·艾略特文学作品中的宗教道德观 |
张谡
|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
2013 |
2
|
|
3
|
“人本宗教”观照下成长的新女性——重读乔治·艾略特笔下的女性形象 |
陈征
|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0 |
3
|
|
4
|
乔治·艾略特研究新热点——《丹尼尔·德容达》及其研究述评 |
牛红英
|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
2010 |
2
|
|
5
|
简·奥斯丁与乔治·艾略特小说思想之比较 |
黄如敏
|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
2010 |
2
|
|
6
|
吉卜赛形象与乔治·艾略特作品的文化叛逆意识 |
李涛
|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8 |
0 |
|
7
|
论乔治·艾略特的女性主义宗教观在《亚当·贝德》中的体现 |
郝明
|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3 |
0 |
|
8
|
灵魂之语——解读乔治·艾略特的《亚当·贝德》 |
张雪
|
《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
|
2000 |
0 |
|
9
|
19世纪英国女性小说中的庄园文化--以简·奥斯丁、勃朗特姐妹和乔治·艾略特为代表 |
冯璇
|
《美与时代(美学)(下)》
|
2021 |
0 |
|
10
|
乔治·艾略特叙事策略的“进”与“退”——以《米德尔马契》为例 |
杨采婷
欧阳思璇
|
《海外英语》
|
2022 |
0 |
|
11
|
社会生态学视阈下的《弗洛斯河上的磨坊》 |
和岩岩
|
《海外英语》
|
2024 |
0 |
|
12
|
先进的女性主义思想在跳动——艾略特的女性主义观在《弗罗斯河上的磨房》中的体现 |
金琼兰
|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2 |
1
|
|
13
|
出走与回归 |
符亦文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09 |
0 |
|
14
|
论《织工马南传》中的“出走”主题 |
王烨
|
《南通职业大学学报》
|
2009 |
0 |
|
15
|
“外省人”意象与英格兰共同体形塑——再读《米德尔马契》 |
赵婧
|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
2015 |
0 |
|
16
|
性格与环境——《米德尔马契》主要人物形象分析 |
王凤华
|
《安阳大学学报(综合版)》
|
2003 |
3
|
|
17
|
从《米德尔马契》看作者的现代婚恋观 |
张晓昆
|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
2013 |
0 |
|
18
|
《揭起的面纱》中的异化 |
谷邱
郭海平
|
《海外英语》
|
2016 |
0 |
|
19
|
音乐在《弗洛斯河上的磨坊》里的意义 |
都辉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15 |
0 |
|
20
|
禁忌与救赎:《织工马南》的文学伦理学解读 |
李慧君
杨敏
|
《安阳工学院学报》
|
2022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