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辽东山区蒙古栎林乔木生物量的影响因素
1
作者 董莉莉 赵济川 +5 位作者 汪成成 孙云霞 胡博 高英旭 王建军 刘红民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24-532,共9页
【目的】探讨物种多样性、结构多样性以及土壤养分对林分乔木生物量的影响及其驱动机制,为森林的科学经营和碳汇功能提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辽东山区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林为研究对象,利用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了物种多样性、结... 【目的】探讨物种多样性、结构多样性以及土壤养分对林分乔木生物量的影响及其驱动机制,为森林的科学经营和碳汇功能提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辽东山区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林为研究对象,利用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了物种多样性、结构多样性以及土壤养分对林分乔木生物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选择物种多样性和结构多样性的最优指标,结合土壤养分因子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定量分析物种多样性、结构多样性和土壤养分对林分乔木生物量的直接和间接影响。【结果】(1)物种多样性、结构多样性均对林分乔木生物量有显著影响。其中,物种多样性中的丰富度(相关系数r=-0.503,P<0.01)和香农指数(r=-0.417,P<0.01)与乔木生物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结构多样性中的胸径香农指数与乔木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405,P<0.01)。(2)通过最优结构方程模型结果可知:物种多样性、结构多样性对林分乔木生物量均有显著的直接效应,路径系数分别为-0.394(P<0.01)和0.280(P<0.05);土壤养分对乔木生物量的直接影响并不显著,主要通过结构多样性和林分密度间接作用于乔木生物量,路径系数分别为-0.470(P<0.01)和-0.655(P<0.01)。【结论】物种多样性和结构多样性直接影响辽东山区蒙古栎林乔木生物量,而土壤养分则通过林分结构(结构多样性和林分密度)间接影响其乔木生物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乔木生物量 物种多样性 结构多样性 土壤养分 .蒙古栎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F-2的乔木生物量估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丁志丹 孙玉军 孙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35-141,共7页
以福建省将乐林场为研究区,使用野外实测样地数据,结合福建省二类调查数据,获取了共192个样地的生物量数据,其中杉木纯林112个,马尾松纯林80个.对覆盖研究区的2景GF-2影像进行预处理,提取光谱信息、植被指数、纹理特征及地形因子,筛选... 以福建省将乐林场为研究区,使用野外实测样地数据,结合福建省二类调查数据,获取了共192个样地的生物量数据,其中杉木纯林112个,马尾松纯林80个.对覆盖研究区的2景GF-2影像进行预处理,提取光谱信息、植被指数、纹理特征及地形因子,筛选与样地生物量相关性较高的因子作为建模的自变量,采用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及多元逐步回归3种方法分别建立了杉木和马尾松生物量模型.结果表明: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模型拟合效果均比多元逐步回归模型好,其中随机森林模型决定系数R^(2)最高,2种样地的R2分别为0.65和0.72,估计精度也最高,分别为65.28%和76.82%;杉木样地3种模型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为64.27、48.16和77.03,马尾松样地3种模型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为54.79、48.18和65.63,其中随机森林模型的最低.在3种模型中,随机森林模型为乔木生物量的最优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乔木生物量 GF-2 支持向量机 随机森林 多元逐步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述乔木生物量样木采集方法
3
作者 苏世河 《林业勘查设计》 2010年第4期97-97,共1页
从3个方面扼要论述了乔木生物量样木的树干、树冠、树根采集的方法。
关键词 乔木生物量 样木采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沅陵县乔木林地上生物量遥感估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熊珂 李胜飞 邢元军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24年第1期44-50,共7页
为了构建合适的乔木林地上生物量估测模型,以湖南省怀化市沅陵县为研究区域,选取Landsat8 OLI卫星遥感影像数据,结合地面样地数据、DEM数据和土地利用数据,在提取遥感特征和皮尔逊相关性分析的基础上,分别构建了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模型、B... 为了构建合适的乔木林地上生物量估测模型,以湖南省怀化市沅陵县为研究区域,选取Landsat8 OLI卫星遥感影像数据,结合地面样地数据、DEM数据和土地利用数据,在提取遥感特征和皮尔逊相关性分析的基础上,分别构建了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模型、BP神经网络模型和随机森林模型,对沅陵县乔木林地上生物量进行估测,并评价了不同估测模型之间的精度差异。结果表明,基于随机森林模型(R2=0.569)的估测精度远优于BP神经网络模型(R2=0.255)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模型(R2=0.1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乔木林地上生物量 BP神经网络 随机森林 Landsat8 OLI 沅陵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森林清查资料的乔木林生物量估算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64
5
作者 李海奎 赵鹏祥 +1 位作者 雷渊才 曾伟生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4-52,共9页
利用广东、江西、贵州、陕西、吉林和北京6省市第六、第七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的资料,应用IPCC法、转换因子连续函数法和加权生物量回归模型法,从计算原理过程、方法特点、模型的可验证和可重复性以及2期生物量增长的稳定性等方面对3种... 利用广东、江西、贵州、陕西、吉林和北京6省市第六、第七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的资料,应用IPCC法、转换因子连续函数法和加权生物量回归模型法,从计算原理过程、方法特点、模型的可验证和可重复性以及2期生物量增长的稳定性等方面对3种估算乔木林生物量的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对于总生物量,可变BEF2的IPCC法估算结果偏大,固定BEF2的IPCC法估算结果偏小,转换因子连续函数法和加权生物量回归模型法的估算结果较为适宜;对于转换因子,同一树种在不同的区域间,加权生物量回归模型法最为稳定;各个树种7次清查的转换因子,IPCC法和加权生物量回归模型法比较稳定,转换因子连续函数法波动较大;对于2期生物量增长率,可变BEF2的IPCC法和固定BEF2的IPCC法结果接近,比较稳定,转换因子连续函数法波动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PCC 转换因子连续函数法 加权生物量回归模型法 乔木生物量 估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白云山锐齿槲栎-华山松林乔木层生物量动态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毕会涛 王炳焱 +3 位作者 杨红震 冯进 张俊辉 高贤明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36-740,共5页
对河南省白云山锐齿槲栎-华山松林乔木层生物量动态进行了测定和研究.结果表明,该群落乔木层总生物量为172.14 t·hm^-2,其中优势树种锐齿槲栎和华山松各占47.73%和43.74%,其他树种共占8.53%.乔木层生物量随着锐齿槲栎-华山松林胸... 对河南省白云山锐齿槲栎-华山松林乔木层生物量动态进行了测定和研究.结果表明,该群落乔木层总生物量为172.14 t·hm^-2,其中优势树种锐齿槲栎和华山松各占47.73%和43.74%,其他树种共占8.53%.乔木层生物量随着锐齿槲栎-华山松林胸径的增长,各器官具有不同的增长速度,到群落发育成熟时群落总生物量和各器官生物量都达到最大值,群落进一步发育,总生物量趋于稳定,但各器官生物量有所衰减.群落发育过程中,锐齿槲栎在胸径4~16 cm之间其生物量所占比例逐渐减小,之后又不断增大,而华山松的生物量所占比例则不断增大,但随着优势种锐齿槲栎的增长,其生物量比例有所减少;到群落发育成熟时锐齿槲栎的生物量所占比例不断减少,而华山松则不断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锐齿槲栎-华山松 乔木生物量 白云山 河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兴安岭不同龄组兴安落叶松林乔木层生物量分配 被引量:5
7
作者 王飞 叶冬梅 +1 位作者 臧传富 张秋良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3-28,共6页
以内蒙古大兴安岭兴安落叶松天然林(Larix gmelinii)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和成熟林的调查,采用异速生长方法,对兴安落叶松乔木层生物量器官分配特征及随龄组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杜香-兴安落叶松从幼龄至... 以内蒙古大兴安岭兴安落叶松天然林(Larix gmelinii)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和成熟林的调查,采用异速生长方法,对兴安落叶松乔木层生物量器官分配特征及随龄组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杜香-兴安落叶松从幼龄至成熟林,乔木层生物量为98.63~249.46t/hm^2,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分别占83.30%~88.40%和12.60%~16.70%。总生物量及地上生物量随年龄增加而增大,根冠比则呈降低的趋势。兴安落叶松天然林各器官生物量积累因龄组而异,乔木生物量的主体为树干,占总生物量的58.26%~68.78%,其次是根(11.38%~16.12%),叶生物量最小(1.01%~2.21%),随龄组的增加,树干生物量比例呈单峰曲线,地上生物量比例增加,树根、树枝、树皮和树叶生物量比例则呈"U"型曲线,在近熟林最低。如果采用本地的参数并按年龄进行详尽的调查和统计,得到的兴安落叶松林生物量和生产力的估算将更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 兴安落叶松 乔木生物量 器官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岭南坡松栎混交林乔木层生物量沿海拔梯度的变化 被引量:2
8
作者 康乐 李卫忠 张晓芳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5-79,共5页
采用样地调查与异速生长方程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研究区内森林结构和生物量沿海拔梯度的变化规律及其原因。结果表明:乔木层地上生物量随海拔梯度的上升逐渐下降,松科树种生物量比重随海拔梯度的上升有增加的趋势,但差异不明显。各海拔... 采用样地调查与异速生长方程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研究区内森林结构和生物量沿海拔梯度的变化规律及其原因。结果表明:乔木层地上生物量随海拔梯度的上升逐渐下降,松科树种生物量比重随海拔梯度的上升有增加的趋势,但差异不明显。各海拔梯度均受到不同程度的人为或自然干扰,生物量与干扰因子呈显著负相关(r=-0.698,P<0.01),其中海拔1100m以下受到的人为干扰最严重。与相邻地区相比,研究区地上生物量偏低,建议经营者制定适当的经营措施,以实现松栎混交林的科学经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南坡 松栎混交林 海拔梯度 乔木层地上生物量 干扰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岭南坡针阔混交林乔木层地上生物量空间分布
9
作者 李鹏 李卫忠 王庆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81-85,共5页
为了解秦岭南坡针阔混交林乔木层地上生物量的空间分布规律,采用样地调查与异速生长方程相结合的方法,从林分结构与地形因子两方面对研究区森林生物量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森林生物量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异质... 为了解秦岭南坡针阔混交林乔木层地上生物量的空间分布规律,采用样地调查与异速生长方程相结合的方法,从林分结构与地形因子两方面对研究区森林生物量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森林生物量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变化范围为36.78~114.15 t/hm2,总平均生物量为70.62 t/hm2,并且生物量在不同坡向、海拔等级下差异显著(P<0.05);(2)不同林分结构的生物量水平差异明显;(3)生物量水平和各地形因子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并分析了各地形因子对生物量空间分布的影响,为研究区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南坡 针阔混交林 乔木层地上生物量 空间分布 地形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不同演替阶段乔木层生物量特征 被引量:4
10
作者 金彪 曾掌权 +3 位作者 彭湃 汪思龙 张灿明 杨蕊 《湖南林业科技》 2017年第5期42-45,共4页
以中亚热带湖南省会同县处于演替早期的马尾松次生林、中期的马尾松阔叶树混交林和后期的常绿阔叶林分类型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生态系统随不同演替阶段进行的乔木层生物量及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乔木层生物量以常绿阔叶林最高,为292.51... 以中亚热带湖南省会同县处于演替早期的马尾松次生林、中期的马尾松阔叶树混交林和后期的常绿阔叶林分类型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生态系统随不同演替阶段进行的乔木层生物量及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乔木层生物量以常绿阔叶林最高,为292.51 t/hm^2,其次为针阔混交林,为206.87 t/hm^2,最小是马尾松林,为171.76 t/hm^2。乔木层生物量主要集中于树干,其占乔木层生物量比例由马尾松林向常绿阔叶林降低,而树根生物量所占比例由马尾松林向常绿阔叶林增加。马尾松林、针阔混交林和常绿阔叶林20 cm以上径级的生物量所占总生物量比例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绿阔叶林 乔木生物量 中亚热带 演替阶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森林背景反射率对乔木层地上生物量遥感估算的影响研究——以大兴安岭林区为例
11
作者 卢晓曼 郑光 +2 位作者 居为民 戴声佩 高伦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9-68,共10页
遥感技术能够大面积覆盖和动态监测森林冠层叶片特征,森林乔木层地上生物量(AGB)与叶生物量之间存在良好的统计关系,根据遥感数据提取森林有效叶面积指数(LAIe)以估算叶生物量、进而估算AGB是可行的。然而,利用遥感数据提取森林LAIe时... 遥感技术能够大面积覆盖和动态监测森林冠层叶片特征,森林乔木层地上生物量(AGB)与叶生物量之间存在良好的统计关系,根据遥感数据提取森林有效叶面积指数(LAIe)以估算叶生物量、进而估算AGB是可行的。然而,利用遥感数据提取森林LAIe时会受到林下植被等背景信息的影响。因此,论文以我国东北大兴安岭林区为研究区,利用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数据和四尺度模型定量研究森林背景反射率对冠层LAIe和乔木层AGB遥感估算的影响。结果表明:背景反射率对森林LAIe遥感反演和AGB估算影响显著,利用遥感数据提取的背景反射率对背景影响订正后,反演的LAIe与基于高分辨率专题制图仪(TM)影像反演出的LAIe之间的相关性明显提高,决定系数(R^2)由0.32(n=25,p<0.10)增大到0.48(n=25,p<0.01),遥感估算的AGB与利用森林一类清查数据估算的AGB之间R^2由0.52(n=10,p<0.05)上升到0.86(n=10,p<0.01),LAIe和AGB高估现象得到明显纠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景反射率 叶面积指数 生物量 森林乔木层地上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兴安岭1980-1999年乔木燃烧释放碳量研究 被引量:30
12
作者 胡海清 孙龙 +1 位作者 国庆喜 吕新双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82-88,共7页
在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森林火灾时空格局研究的基础上,通过野外调查采样和室内试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主要乔木树种1980—1999年间的碳释放量。结果表明:1)大兴安岭林区20a间各林型过火面积分别为:兴安落叶松林437947.34hm2,樟子松林2093... 在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森林火灾时空格局研究的基础上,通过野外调查采样和室内试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主要乔木树种1980—1999年间的碳释放量。结果表明:1)大兴安岭林区20a间各林型过火面积分别为:兴安落叶松林437947.34hm2,樟子松林20938.70hm2,针阔混交林142526.95hm2,白桦林168531.57hm2,蒙古栎林1374.97hm2。2)通过MultiC/N3000测定得出各树种地上部分含碳率平均数值,兴安落叶松为42.34%,樟子松为41.20%,白桦为42.01%,山杨为39.21%,蒙古栎为39.79%,2种针叶树平均含碳率为41.77%,3种阔叶树种林分平均含碳率为40.30%。主要乔木树种地上部分平均含碳率值均小于目前国际通用的0.45。3)大兴安岭林区20a间各类型森林火灾乔木损失生物量为7.31×106~11.57×106t。其中,落叶松林乔木损失量占总损失生物量的61.80%~62.38%;其次为白桦林,占总损失生物量的26.53%~26.81%。4)大兴安岭林区20a森林火灾乔木释放碳量为3.04×106~4.78×106t,平均每年释放碳量为1.52×106~2.39×106t,占全国森林火灾释放碳量的7.51%~11.81%。各乔木树种中落叶松火灾释放碳的比例最高,约占总释放量的2/3左右;其次为白桦,占总释放量的1/4左右;其他树种释放较少,共占1/12左右。研究结果将为正确认识大兴安岭森林火灾碳平衡及评价森林火灾对全球生态环境影响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火 乔木生物量 碳释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胜山阔叶红松林群落空间结构的最小面积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彭密 国庆喜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1-27,共7页
本文依据2012年黑龙江省胜山阔叶红松林10.4 hm^2大型样地全面实测数据,基于移动窗口法、GIS技术分析其乔木层生物量空间格局的尺度效应,探究其群落空间结构研究的最小面积,并用计算机模拟随机抽样进一步验证。结果表明:1)通过对10~90 ... 本文依据2012年黑龙江省胜山阔叶红松林10.4 hm^2大型样地全面实测数据,基于移动窗口法、GIS技术分析其乔木层生物量空间格局的尺度效应,探究其群落空间结构研究的最小面积,并用计算机模拟随机抽样进一步验证。结果表明:1)通过对10~90 m各个尺度下的样地生物量误差空间分布栅格图的分析,胜山阔叶红松林乔木层生物量空间结构存在着最小研究面积0.49 hm^2,不仅具有与样地相同的生物量密度,还能够完整地体现出胜山阔叶红松林生物量的空间变异性,准确地反映其群落结构的真实特征,这为更加精确地估算阔叶红松林生物量提供了理论依据;2)通过计算机模拟随机抽样验证了用移动窗口法所确定的最小面积是准确的,限定在该最小面积(0.49 hm^2)范围之内的随机取样,仅使用7个20 m×20 m的样方就能够有95.9%的概率把估测的误差范围控制在20%以内,这对于阔叶红松林森林生物量调查样地大小的设置,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3)提出把本文中的最小面积作为衡量森林群落空间结构复杂程度的一个指标,最小面积的大小代表了空间变异的范围,最小面积越大则说明了空间异质性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小面积 空间结构 乔木生物量 阔叶红松林 胜山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