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利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技术,选取动态低频振荡振幅(dynamic amplitude of lowfrequency fluctuation,dALFF)方法,动态探测不同训练程度的乒乓球运动员脑功能活动的可塑性变化,以更精确地分析乒乓球项目特征,并为乒乓球...目的利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技术,选取动态低频振荡振幅(dynamic amplitude of lowfrequency fluctuation,dALFF)方法,动态探测不同训练程度的乒乓球运动员脑功能活动的可塑性变化,以更精确地分析乒乓球项目特征,并为乒乓球运动员的训练监控与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招募乒乓球专业队运动员、专业体育院校乒乓球专项学生以及性别、年龄与之匹配的普通被试,分别进行乒乓球训练情况调查。采集3组被试rs-fMRI相关数据,计算大脑dALFF指标并进行方差分析,提取差异脑区的dALFF值做双样本t检验并做Bonferroni校正;同时分别将组间差异脑区dALFF值与运动员周训练时长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3组被试左侧小脑及左侧颞中回的dALFF值均有显著差异[体素P<0.01,团块P<0.05,高斯随机场(GRF)校正,体素>40]。事后检验发现,大学生运动员/专业运动员左侧小脑dALFF值均显著高于普通被试(P<0.05),大学生运动员左侧颞中回dALFF值显著高于其他2组被试(P<0.05),且均呈现大学生运动员>专业运动员>普通被试的变化趋势。专业运动员左侧小脑及左侧颞中回dALFF值与周训练时长均不存在相关性(P>0.05),而大学生运动员左侧小脑及左侧颞中回dALFF值与周训练时长呈显著负相关(r值分别为–0.4382和–0.4115,均P<0.05)。结论乒乓球运动可以引起大脑可塑性变化。乒乓球运动员在不同训练程度下可发生大脑(快速)运动平衡和视觉运动协调相关脑区的功能变化,其局部脑区脑自发活动的变异性在运动训练前期强于后期,且随着训练时长的增加,脑自发活动趋于稳定。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分析肩胛肌肉失衡(scapular muscle imbalance,SMI)的优秀乒乓球运动员运动员肩关节功能中心(functional joint center,FJC)的特点。方法:选择国家男子乒乓球优秀运动员25人,根据肩胛外向滑动(lateral scapular slide,LSS)测试和手臂与肩关节运动障碍(disabilities of the arm,shoulder and hand,DASH)及DASH运动部分评分分为肩胛失衡组(IA组,12人)和健康组(NA组,13人),另选择年龄、身高和体重与运动员组匹配的15名男性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组(CON组)。采用三维动作分析系统测量所有实验对象优势侧FJC在X轴(内外)、Y轴(上下)和Z轴(前后)三个方向上相对于胸骨上窝参照点的平均位移(mm),分析肩胛骨姿势变化。结果:CON组FJC在内外、上下和前后等方向的位移与NA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分别为P=0.588,P=0.716,P=0.963)。IA组FJC在内外、上下、前后方向的位移较NA组和CON组均有显著性差异,在X轴上外移(P<0.001),在Y轴上下移(P<0.001),在Z轴上前移(P<0.001)。结论:相比健康乒乓球运动员和健康普通人,肩胛肌肉失衡乒乓球运动员肩胛静息姿势有前、下、外向相对位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