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隔网对抗项目技战术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孟宪明 凌培亮 宫新荷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2012年第21期148-152,共5页
根据技战术分析在隔网对抗项目训练和比赛中的作用,构建基于数据挖掘的隔网对抗项目技战术分析智能决策支持系统(DM-IDSS)。介绍DM-IDSS的集成机制、决策推理、设计与实现,对隔网对抗项目技战术分析进行系统研究。案例分析结果表明,该... 根据技战术分析在隔网对抗项目训练和比赛中的作用,构建基于数据挖掘的隔网对抗项目技战术分析智能决策支持系统(DM-IDSS)。介绍DM-IDSS的集成机制、决策推理、设计与实现,对隔网对抗项目技战术分析进行系统研究。案例分析结果表明,该系统从历史数据中提取出的知识,对于隔网对抗项目技战术决策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其推理预测结果具有较高的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挖掘 决策支持系统 隔网对抗项目 乒乓球技战术 蚁群算法 决策推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尔与横握球拍运动员比赛的技战术特点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宋绍兴 刘明 杨金丽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87-91,共5页
对波尔2004~2006年世界重大比赛的技术特点研究结果表明,1)波尔发球抢攻得分率高,发球以下旋、侧下旋、逆侧下旋为主,但下旋发球有所减少、侧下旋发球有所增加;其战术以正手发逆侧下短球至对方正手、中路,结合发强烈逆侧下长球... 对波尔2004~2006年世界重大比赛的技术特点研究结果表明,1)波尔发球抢攻得分率高,发球以下旋、侧下旋、逆侧下旋为主,但下旋发球有所减少、侧下旋发球有所增加;其战术以正手发逆侧下短球至对方正手、中路,结合发强烈逆侧下长球至两角后抢攻和正手发侧下旋长、短落点的球后侧身抢冲战术为主。2)波尔接发球抢攻段得分率为三优,接抢段的技战术运用和得分能力较好,接发球使用正手较多,战术以快搓加转近网短球为主,结合搓两角长球或撇侧下旋球至对方正手大角战术为主,然后反拉或摆短伺机拉冲。3)波尔正手位的短球相对较弱,但接球后(第4板)的攻防转换处理较好,无论从使用率,还是得分率,波尔的相持段都占据优势。4)波尔正手进攻以前冲、加转弧圈和近台快拉为主,落点多在对方的反手位,但使用比例逐年下降;侧身以前冲弧圈为主,落点多在对方的反手位,而加转弧圈的落点大多在对方的正手位,侧身进攻技术呈波浪式起伏;反手快带弧圈的使用率有所上升。5)波尔对横拍选手以拉两角伺机前冲或扣杀战术使用率和得分率呈波浪式起伏,2006年得分率高达70%,搓长短结合拉攻战术的使用率2006年突增到17%,得分率高达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尔 乒乓球技战术 横握球拍运动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乒乓球高水平女单选手“先加力”的统计与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屈子圆 屈子路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21-124,共4页
加力与先加力是乒乓球乓球比赛中技战术变化的重要体现,目前对于乒乓球技战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接抢段、发抢段、相持段等三段式相关指标上,尚未发现先加力的系统研究。应用北京体育大学蒋家珍博士研究的《乒乓球比赛数字编码技术与技战... 加力与先加力是乒乓球乓球比赛中技战术变化的重要体现,目前对于乒乓球技战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接抢段、发抢段、相持段等三段式相关指标上,尚未发现先加力的系统研究。应用北京体育大学蒋家珍博士研究的《乒乓球比赛数字编码技术与技战术统计分析系统》,对李晓霞、丁宁、刘诗雯在近三年中共30场比赛进行录像观察分析,在所获得的135470项有关击球站位、击球技术、击球落点、击球效果、击球线路等技术数据的基础上,从先加力的角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刘诗雯最擅长率先加力,打法最为积极主动,不但先加力的比率最高,而且得分效果也颇佳。李晓霞的正手先加力效果最好,更擅长于在相持中后发制人;而丁宁先加力的比率较低,但相持能力较强,是主要得分手段。刘诗雯的打法最为积极主动、灵活多变、先发制人,李晓霞与丁宁均属于后发制人型,其中李晓霞的变化最少,李晓霞的优势在于力量、相持能力强,正手加力攻优势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乒乓球技战术 女子单打 先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