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前孔子时代的乐论话语与乐政言说
1
作者
付林鹏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0-119,213,214,共12页
从西周晚期到春秋末期的前孔子时代,随着“礼崩乐坏”的到来,形成了一批初具理论形态的乐论话语。这些话语的言说主体,或为精通乐教的卿大夫群体,或为具备专业知识的畴人群体。不过,早期乐论话语的生成,并非出于言说主体的主动理论总结...
从西周晚期到春秋末期的前孔子时代,随着“礼崩乐坏”的到来,形成了一批初具理论形态的乐论话语。这些话语的言说主体,或为精通乐教的卿大夫群体,或为具备专业知识的畴人群体。不过,早期乐论话语的生成,并非出于言说主体的主动理论总结,一是出自对“礼崩乐坏”政治环境的讨论,二是出自对具体政治事件进行评论时的现场发挥,三是出于诸侯卿大夫对礼乐知识的主动学习和了解,均发生在特定的政治语境之下,因而有着共同的理论聚焦和政治关切,特别是他们所提出的“乐以成政”理论,可视为对西周以来乐政体系的学理总结。具体表现为:将和平之声确立为周代乐政的生成条件,由心、耳关系反映出周代乐政的运作机理,由“乐以殖财”实现周代乐政的作用效果,等等。另外,早期乐论话语还十分关注“乐”与“德”之间的关系,将德礼观念确立为周代乐政的价值内涵。可以说,早期乐论话语紧紧围绕着音乐与政治的关系,为孔子以后儒家乐政思想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孔子时代
乐论话语
乐以成
政
德礼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礼乐与中和文化观新探
被引量:
3
2
作者
刘文勇
钟华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3期26-34,41,共10页
礼乐与中和的关系是一个老问题,本文力图对这个老问题给以重新审视。从根本上说,礼乐之精神是中和的文化精神,但是,礼与乐在与中和的关系上则呈现出一定的分野。“礼”之功能在致社会之“和”,而社会之“和”又有赖于致个体之“和...
礼乐与中和的关系是一个老问题,本文力图对这个老问题给以重新审视。从根本上说,礼乐之精神是中和的文化精神,但是,礼与乐在与中和的关系上则呈现出一定的分野。“礼”之功能在致社会之“和”,而社会之“和”又有赖于致个体之“和”的成功,这恰为“乐”在礼乐文化结构中发挥作用提供了前提。“乐”之主要功能则在成“和”,它以“攻心为上”为策略,在礼乐文化中发挥着准宗教的作用,把“中和”精神刻写在中国人与中国文化的灵魂上,使之成为摆不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乐
中和
礼以致“和”
乐以成
“和”
文化信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前孔子时代的乐论话语与乐政言说
1
作者
付林鹏
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华中师范大学湖北文学理论与批评研究中心
出处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0-119,213,214,共12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乐经》衍生文献的整理与研究”(21BZW080)。
文摘
从西周晚期到春秋末期的前孔子时代,随着“礼崩乐坏”的到来,形成了一批初具理论形态的乐论话语。这些话语的言说主体,或为精通乐教的卿大夫群体,或为具备专业知识的畴人群体。不过,早期乐论话语的生成,并非出于言说主体的主动理论总结,一是出自对“礼崩乐坏”政治环境的讨论,二是出自对具体政治事件进行评论时的现场发挥,三是出于诸侯卿大夫对礼乐知识的主动学习和了解,均发生在特定的政治语境之下,因而有着共同的理论聚焦和政治关切,特别是他们所提出的“乐以成政”理论,可视为对西周以来乐政体系的学理总结。具体表现为:将和平之声确立为周代乐政的生成条件,由心、耳关系反映出周代乐政的运作机理,由“乐以殖财”实现周代乐政的作用效果,等等。另外,早期乐论话语还十分关注“乐”与“德”之间的关系,将德礼观念确立为周代乐政的价值内涵。可以说,早期乐论话语紧紧围绕着音乐与政治的关系,为孔子以后儒家乐政思想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
前孔子时代
乐论话语
乐以成
政
德礼观念
Keywords
Pre-Confucius Era
Music theories
Music politics
Moral and courtesy concept
分类号
K892.9 [历史地理—民俗学]
J609.2 [艺术—音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礼乐与中和文化观新探
被引量:
3
2
作者
刘文勇
钟华
出处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3期26-34,41,共10页
文摘
礼乐与中和的关系是一个老问题,本文力图对这个老问题给以重新审视。从根本上说,礼乐之精神是中和的文化精神,但是,礼与乐在与中和的关系上则呈现出一定的分野。“礼”之功能在致社会之“和”,而社会之“和”又有赖于致个体之“和”的成功,这恰为“乐”在礼乐文化结构中发挥作用提供了前提。“乐”之主要功能则在成“和”,它以“攻心为上”为策略,在礼乐文化中发挥着准宗教的作用,把“中和”精神刻写在中国人与中国文化的灵魂上,使之成为摆不脱。
关键词
礼乐
中和
礼以致“和”
乐以成
“和”
文化信仰
分类号
G0 [文化科学]
K892.9 [历史地理—民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前孔子时代的乐论话语与乐政言说
付林鹏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礼乐与中和文化观新探
刘文勇
钟华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