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莪术醇对乏氧微环境中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生长转移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王丽莎 夏欣欣 +1 位作者 李萍萍 刘永惠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64-170,I0058-I0060,共10页
目的以乳腺癌为研究对象,研究乏氧微环境下莪术醇对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增殖活性的影响,并进一步通过促肿瘤生长转移因子HIF-1α、CXCR4、CXCL12的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来研究莪术醇对乏氧微环境中MCF-7细胞的生长转移机制的影响。方... 目的以乳腺癌为研究对象,研究乏氧微环境下莪术醇对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增殖活性的影响,并进一步通过促肿瘤生长转移因子HIF-1α、CXCR4、CXCL12的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来研究莪术醇对乏氧微环境中MCF-7细胞的生长转移机制的影响。方法在常氧条件下,用含有不同浓度的莪术醇用MTT法检测各莪术醇浓度及时间条件下MCF-7细胞的增殖活性。RT-PCR的方法检测乏氧与常氧环境下莪术醇对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中HIF-1α、CXCL12、CXCR4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Westen blotting检测乏氧与常氧环境下莪术醇对MCF-7中HIF-1α、CXCL12、CXCR4因子蛋白表达的影响。免疫组化检测乏氧与常氧环境下莪术醇对MCF-7中HIF-1α、CXCL12、CXCR4因子蛋白表达的影响并检测其表达位置。结果莪术醇可明显抑制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细胞的增殖,且药物作用时间越长、浓度越大,抑制率也越高(P<0.05)。HIF-1α的mRNA及蛋白的表达:常氧条件下HIF-1α几乎无表达,乏氧条件下HIF-1α表达明显;且莪术醇处理的乏氧加药组mRNA及蛋白的表达少于乏氧对照组(P<0.05)。免疫组化结果中可见HIF-1α主要表达在MCF-7的胞核中。乏氧条件下较常氧条件下CXCR4和CXCL12的mRNA及蛋白的表达明显增高(P<0.05),对比莪术醇作用后的乏氧加药组与常氧加药组,CXCR4和CXCL12的mRNA及蛋白在乏氧加药组的表达要明显低于常氧加药组(P<0.05)。CXCR4主要表达MCF-7细胞的胞膜及胞质中。CXCL12主要表达在MCF-7细胞的胞膜和胞质中。结论莪术醇对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且有浓度及时间梯度依赖关系。HIF-1α在乏氧条件诱导下表达增高,通过HIF-1α增高,可上调CXCR4、CXCL12因子的表达。莪术醇可明显抑制HIF-1α、CXCL12、CXCR4因子表达,且莪术醇在乏氧条件下的抑制能力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莪术醇 乳腺癌 乏氧微环境 HIF-1Α CXCL12/CXCR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乏氧微环境、“瓦伯格”效应及上皮间质转化相关性 被引量:5
2
作者 李璐 董斌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949-953,共5页
肿瘤细胞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以糖酵解的方式供能,这一现象称为"瓦伯格"效应,被认为是肿瘤的第七大特征。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是一种重要的细胞过程,参与胚胎发育、伤口愈合及肿瘤的发生等过... 肿瘤细胞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以糖酵解的方式供能,这一现象称为"瓦伯格"效应,被认为是肿瘤的第七大特征。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是一种重要的细胞过程,参与胚胎发育、伤口愈合及肿瘤的发生等过程中,被认为是恶性肿瘤的重要特征。近年研究表明,"瓦伯格"效应和上皮间质转化的发生均与肿瘤处于乏氧微环境密切相关。乏氧微环境除可直接诱导上皮间质转化发生外,还可诱导肿瘤细胞产生"瓦伯格"效应,进一步促进上皮间质转化的发生。本文就乏氧微环境、"瓦伯格"效应、以及上皮间质转化的相关性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有助于揭示乏氧微环境、肿瘤能量代谢改变以及肿瘤迁移侵袭之间的因果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乏氧微环境 “瓦伯格”效应 上皮间质转化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糖氧化酶与替拉扎明纳米胶囊用于肿瘤乏氧治疗 被引量:1
3
作者 王美伊茗 李响 +3 位作者 石皓天 骆昱超 徐斌 田文晶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7-129,共13页
利用原位自由基聚合反应设计合成了葡萄糖氧化酶纳米胶囊(nGOx)和负载替拉扎明(TPZ)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胶囊(nMSNs-TPZ),具有交联结构的聚合物壳层赋予GOx与MSNs-TPZ更高的稳定性与更长的瘤内滞留时间.nGOx持续增强的肿瘤乏氧微环境能... 利用原位自由基聚合反应设计合成了葡萄糖氧化酶纳米胶囊(nGOx)和负载替拉扎明(TPZ)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胶囊(nMSNs-TPZ),具有交联结构的聚合物壳层赋予GOx与MSNs-TPZ更高的稳定性与更长的瘤内滞留时间.nGOx持续增强的肿瘤乏氧微环境能够促使TPZ转化为具有细胞毒性的自由基,二者协同作用增强了肿瘤治疗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nGOx与nMSNs-TPZ均具有尺寸均一的球形结构.nGOx在胰蛋白酶、特定温度以及不同pH溶液中的稳定性均有显著提升,并展现出良好的催化活性.nMSNs-TPZ在谷胱甘肽(GSH)存在下能够有效降解,实现TPZ的可控释放.体外细胞实验和体内动物实验均证实,nGOx产生的局部乏氧环境更有利于TPZ发挥作用,两者的协同治疗展现出更优越的抑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乏氧微环境 葡萄糖化酶 替拉扎明 纳米胶囊 介孔二化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FMISO和[^(18)F]F-FLT PET/CT双核素显像预测胰腺癌耐药性的体内研究
4
作者 孙晨玮 海汪溪 +1 位作者 屈骞 席云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0-68,共9页
目的:[^(18)F]氟代甲基咪唑([^(18)F]fluormisonidazole,[^(18)F]F-FMISO)和[^(18)F]氟代脱氧胸腺嘧啶核苷([^(18)F]fluorothymidine,[^(18)F]F-FLT)分别是乏氧微环境及细胞增殖状态的特异性PET分子显像剂。该研究拟通过[^(18)F]F-FMISO... 目的:[^(18)F]氟代甲基咪唑([^(18)F]fluormisonidazole,[^(18)F]F-FMISO)和[^(18)F]氟代脱氧胸腺嘧啶核苷([^(18)F]fluorothymidine,[^(18)F]F-FLT)分别是乏氧微环境及细胞增殖状态的特异性PET分子显像剂。该研究拟通过[^(18)F]F-FMISO和[^(18)F]F-FLT PET/CT双核素显像可视化监测胰腺癌耐药性对上述2种状态影响的变化规律,为临床转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CCK-8实验验证胰腺癌耐药细胞株PANC-1/R(PR)相对于亲代细胞株PANC-1(P)的耐药性。BALB/c雄性裸鼠左侧腋窝皮下接种胰腺癌细胞建立皮下移植瘤模型。设置亚组,分别为接种肿瘤细胞后第12天、第18天开始给予吉西他滨(gemcitabine,GEM)化疗(12D-G组和18D-G组)。于治疗前后同期行[^(18)F]F-FMISO和[^(18)F]F-FLT PET/CT显像,获得半定量指标(maximum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UV_(max)),计算ΔSUV_(max)=(第二次显像SUV_(max)-第一次显像SUV_(max))/第一次显像SUV_(max)。通过勾画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获得各半定量参数判断胰腺癌耐药性的最佳阈值。结果:CCK-8实验证实PR具有对GEM的高度耐药性,耐药指数为4.24(n=5)。体内实验通过对比肿瘤生长速率和生存分析证实,亲代胰腺癌早期给予GEM化疗抑制肿瘤生长更显著,延长了生存时间(12D-G组,P=0.025),而耐药胰腺癌给予GEM化疗加速肿瘤生长,生存时间缩短(18D-G和12D-G,均P=0.025)。其次,非化疗组ΔSUV_(max)-FLT与生存时间呈负相关;化疗组ΔSUV_(max)-FMISO和ΔSUV_(max)-FLT与生存时间均呈负相关(P=0.050,P=0.006);18D-G化疗组第二次显像P肿瘤的ΔSUV_(max)-FMISO和ΔSUV_(max)-FLT明显低于PR肿瘤(P=0.045,P=0.050);12D-G化疗组第二次显像P肿瘤的ΔSUV_(max)-FLT略低于PR肿瘤(P=0.051)。ROC判断胰腺癌耐药性的最佳阈值:非化疗组ΔSUV_(max)-FLT=0.45时,灵敏度和特异度为100.00%、50.00%;化疗组ΔSUV_(max)-FMISO=0.37、ΔSUV_(max)-FLT=0.36时,灵敏度和特异度为100.00%、83.33%。结论:[^(18)F]F-FMISO和[^(18)F]F-FLT PET/CT双核素显像可用于评估胰腺癌耐药性,化疗前后比较[^(18)F]F-FMISO与[^(18)F]F-FLT PET差值对预测胰腺癌耐药性和生存时间的准确性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耐药 [^(18)F]F-FMISO 乏氧微环境 [^(18)F]F-FLT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氧诱导因子-1α对肝星状细胞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何春雨 文彬 +3 位作者 招文婷 钟晓丹 贺松其 孙海涛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327-2333,共7页
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进程中肝脏反复损伤和修复的结果,是以细胞外基质过度累积为主要特征的病理过程。肝星状细胞异常活化是肝纤维化的细胞学基础,其活化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发挥了重要作用。HIF-1α作为机体... 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进程中肝脏反复损伤和修复的结果,是以细胞外基质过度累积为主要特征的病理过程。肝星状细胞异常活化是肝纤维化的细胞学基础,其活化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发挥了重要作用。HIF-1α作为机体适应缺氧应激的关键细胞因子,对肝星状细胞的活化、增殖和促细胞外基质形成、促血管新生能力的改变有重要意义。中医药可通过调控HIF-1α的表达以及改善肝脏乏氧微环境减轻肝纤维化的程度,因此HIF-1α有望成为中医药防治肝纤维化的新靶点。本文就HIF-1α的概述、HIF-1α调控肝星状细胞活化、自噬、凋亡等功能以及中医药调控HIF-1α的表达防治肝纤维化等方面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肝星状细胞 乏氧微环境 诱导因子-1Α 中医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