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乌龙茶品种(系)花器主要形态性状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陈常颂 游小妹 +2 位作者 王秀萍 陶湘辉 陈荣冰 《中国茶叶》 2008年第11期28-30,共3页
以18个乌龙茶品种为材料,对其花器的主要形态性状进行调查分析,并对其多样性和显著性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8个乌龙茶品种的花器性状品种内表现稳定,差异不显著;品种间差异显著,变异幅度较大,多样性丰富。这为今后研究这些品种间的系统... 以18个乌龙茶品种为材料,对其花器的主要形态性状进行调查分析,并对其多样性和显著性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8个乌龙茶品种的花器性状品种内表现稳定,差异不显著;品种间差异显著,变异幅度较大,多样性丰富。这为今后研究这些品种间的系统发育、遗传、分类和寻找低开花结实的茶树种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龙茶品种 花器 形态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个乌龙茶品种在漳州茶区的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杨双旭 周炎花 +2 位作者 蔡烈伟 胡波 张艳丽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19期6190-6192,共3页
[目的]比较分析金观音、黄观音、悦茗香、铁观音4个乌龙茶品种在漳州茶区的适应性,为其在漳州茶区的推广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黄金桂为对照品种,2011 ~2013年对4个乌龙茶品种连续3年进行适应性分析.[结果]金观音、黄观音、悦茗香3个... [目的]比较分析金观音、黄观音、悦茗香、铁观音4个乌龙茶品种在漳州茶区的适应性,为其在漳州茶区的推广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黄金桂为对照品种,2011 ~2013年对4个乌龙茶品种连续3年进行适应性分析.[结果]金观音、黄观音、悦茗香3个乌龙茶品种在物候期、发芽密度、产量、抗性、制茶品质等方面均超过或与对照品种黄金桂相当,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适宜在漳州茶区种植推广.[结论]该研究可为丰富漳州乌龙茶品种和乌龙茶产品花色起到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龙茶品种 适应性 漳州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SPME-GC-MS结合OAV对乌龙茶树品种制花香型红茶的香气评价 被引量:1
3
作者 阳景阳 陈远权 +5 位作者 梁贤智 王明释 骆妍妃 覃潇敏 廖春文 巫虹颖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15-324,共10页
为探究乌龙茶树品种制作花香型红茶的挥发性成分组成和呈香物质差异。本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headspace-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鉴定茶叶香气,气味活度值(od... 为探究乌龙茶树品种制作花香型红茶的挥发性成分组成和呈香物质差异。本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headspace-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鉴定茶叶香气,气味活度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法确定关键及修饰性风味组分,结合层次聚类分析(hierarchical clustering analysis,HCA)、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tion analysis,OPLS-DA)及感官审评对花香型红茶香气进行对比评价。结果表明,从鉴定出的54种香气成分中筛选出22种关键及修饰性风味组分,层次聚类将其分为五类;PCA模型(R^(2)_(X(cum))=0.892,Q^(2)_((cum))=0.645)和OPLS-DA模型(R^(2)_(X(cum))>0.7,Q^(2)_((cum))>0.9)解释率较高,传统品种红茶与乌龙茶品种所制花香型红茶差异香气成分为芳樟醇、芳樟醇氧化物I、芳樟醇氧化物II和2-甲基丁醛,花香型红茶与同品种乌龙茶的差异成分为β-环柠檬醛、芳樟醇氧化物I、(E,E)-2,4-壬二烯醛、己醛、1-戊烯-3-酮、芳樟醇氧化物II、芳樟醇和香叶醇;OAV法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对目标茶类香气特点的分析判断与感官评价基本契合。本试验结果可为明确花香型红茶呈香物质差异以及优化挥发性成分分析方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龙茶品种 花香型红茶 气味活度值 香气成分 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龙茶茶树品种制白茶的风味特征及特征组分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戴浩民 张灵枝 +6 位作者 梁轶琳 王治会 汪莹 曹士先 荣杰峰 孙威江 陈志丹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9-239,共11页
为探究乌龙茶品种所制白茶与传统白茶的风味品质差异,以紫玫瑰等8种乌龙茶品种所制白茶为研究对象,以福鼎大毫茶所制传统白茶为对照,结合感官审评、生化检测和多元统计分析手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乌龙茶品种所制白茶的外形、汤色较传... 为探究乌龙茶品种所制白茶与传统白茶的风味品质差异,以紫玫瑰等8种乌龙茶品种所制白茶为研究对象,以福鼎大毫茶所制传统白茶为对照,结合感官审评、生化检测和多元统计分析手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乌龙茶品种所制白茶的外形、汤色较传统白茶暗,观感欠佳;而滋味和香气优于传统白茶。生化成分检测分析发现电导率、pH值、可溶性糖含量、游离氨基酸含量、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含量以及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含量的差异是导致传统白茶与乌龙茶品种所制白茶滋味迥异的重要因素。挥发性物质检测表明:反式-2-壬醛、顺-3-壬烯-1-醇、棕榈酸甲酯、芳樟醇、亚油酸甲酯、柏木脑、甲酸香叶酯、苯乙醇、橙花醇、水杨酸甲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和植酮是影响传统白茶与乌龙茶品种所制白茶香型呈现的关键差异香气成分。本研究揭示了乌龙茶品种所制白茶与传统白茶间的风味品质差异,证明了乌龙茶品种具有开发花香型白茶的潜力,可为白茶风味进一步多元化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龙茶茶树品种 白茶 适制性 挥发性物质 品质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制乌龙茶主要品种不同叶位叶片的超微结构 被引量:5
5
作者 严学成 《中国茶叶》 1984年第1期38-39,共2页
乌龙茶是我国特有的茶类,在国际上素负盛名。了解乌龙茶品种的不同叶位叶片的基本结构与功能,对了解乌龙茶的品质形成是有益的。为此,作者对适制乌龙茶的茶树叶片进行了系统的电镜观察,并作了必要的生理生化测定。制乌龙茶的芽叶必须是... 乌龙茶是我国特有的茶类,在国际上素负盛名。了解乌龙茶品种的不同叶位叶片的基本结构与功能,对了解乌龙茶的品质形成是有益的。为此,作者对适制乌龙茶的茶树叶片进行了系统的电镜观察,并作了必要的生理生化测定。制乌龙茶的芽叶必须是半开面。如果采一芽二叶,则制不出乌龙茶的特殊香味,同时只有适制乌龙茶的品种才能制出乌龙茶的特殊香味。针对这种现象,作者试图从茶树叶片结构上找到解释。因此,三年来对福建安溪和广东汕头地区适制乌龙茶的各主要品种,如铁观音、凤凰水仙、黄旦、毛蟹、梅占、本山、岭头单(木丛)、奇兰等进行了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的叶片结构观察。关于透射电镜下观察适制乌龙茶各品种不同叶位叶片的超微结构,过去尚未见到过文献报道。材料于1981年8月下旬、1982年4月下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龙茶品种 叶绿体 淀粉粒 片层 质体 原核生物结构 叶位 茶树叶片 原质体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龙茶新品种乌棪的营养成分及感官分析
6
作者 陈鹭平 邹伟 +3 位作者 叶鹏 高金发 周昱 黄清云 《福建分析测试》 CAS 2001年第1期1357-1359,共3页
对乌龙茶新品种乌棪及其嫁接母本大叶乌、黄金桂进行营养成分分析,并对其感官指示及品质指标进行比较,得出初步结论,乌棪的常规营养组成成分与大叶乌、黄金桂无明显差异,滋味及香气较大叶乌为佳,与黄金桂较为接近,同时又有其独特之处,... 对乌龙茶新品种乌棪及其嫁接母本大叶乌、黄金桂进行营养成分分析,并对其感官指示及品质指标进行比较,得出初步结论,乌棪的常规营养组成成分与大叶乌、黄金桂无明显差异,滋味及香气较大叶乌为佳,与黄金桂较为接近,同时又有其独特之处,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龙茶品种 乌棪 营养成分 感官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龙茶茶树品种制作武夷山正山小种红茶适制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尤良标 《现代农业科技》 2013年第8期281-281,共1页
对新选育的乌龙茶品种适制武夷山小种红茶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一些乌龙茶品种制作武夷山小种红茶——金骏眉、银骏眉、小乌龙、大赤干、小赤干等,可以提高武夷山小种红茶品质,其特有的浓郁花香小种红茶,是使用阿萨姆变种(武夷菜茶)... 对新选育的乌龙茶品种适制武夷山小种红茶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一些乌龙茶品种制作武夷山小种红茶——金骏眉、银骏眉、小乌龙、大赤干、小赤干等,可以提高武夷山小种红茶品质,其特有的浓郁花香小种红茶,是使用阿萨姆变种(武夷菜茶)制作红茶无法比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龙茶茶树品种 小种红茶 武夷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引进茶树品种茗科1号、铁观音、黄棪的红茶适制性与香气成分分析 被引量:11
8
作者 王自琴 唐茜 +2 位作者 陈玖琳 郭湘 许燕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92-197,共6页
以从福建茶区引进四川茶区种植的茗科1号、铁观音、黄棪3个高香乌龙茶良种为供试材料,四川主栽且主产红茶的品种福鼎大白茶为对照,测定3个引进品种春、夏梢所制红茶的主要生化成分、香气组分,并进行感官审评,以了解其红茶适制性及... 以从福建茶区引进四川茶区种植的茗科1号、铁观音、黄棪3个高香乌龙茶良种为供试材料,四川主栽且主产红茶的品种福鼎大白茶为对照,测定3个引进品种春、夏梢所制红茶的主要生化成分、香气组分,并进行感官审评,以了解其红茶适制性及制茶品质,筛选适宜四川茶区推广种植的适制红茶的省外良种。结果表明:3个引进品种春、夏季所制红茶的水浸出物、茶多酚、儿茶素含量均高于对照福鼎大白茶,其中春、夏季红茶的水浸出物含量为34.62%~40.25%,茶多酚含量为10.19%~15.07%,儿茶素总量为13.98~25.45mg/g;茶红素、茶黄素含量均较高,且茶红素与茶黄素比值为10.96~14.86。3个引进品种春、夏季红茶的咖啡碱含量为3.07%~4.04%,铁观音和黄棪显著高于对照,茗科1号则低于对照;但氨基酸含量为2.74%~3.86%,均低于对照。春季红茶中均检测出50种香气成分,以醇类物质最丰富,且3个引进品种的香叶醇含量显著高于对照,芳樟醇及氧化物含量则低于对照,属于香叶醇占优势的香气类型。感官审评结果表明,3个引进品种所制红茶香高味浓,花果香或蜜香明显,品质均优于对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龙茶品种 红茶 品质 引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果香型红茶加工技术 被引量:10
9
作者 张方舟 黄震标 《中国茶叶》 2019年第2期32-34,共3页
花果香型红茶系采用乌龙茶品种,在工夫红茶加工技术的基础上对工艺进行改革与创新,增加了日光萎凋、抖青与荡青工序,试制成功的新产品,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产品面世后,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本文介绍了该花果香型红茶的加工技术与工... 花果香型红茶系采用乌龙茶品种,在工夫红茶加工技术的基础上对工艺进行改革与创新,增加了日光萎凋、抖青与荡青工序,试制成功的新产品,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产品面世后,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本文介绍了该花果香型红茶的加工技术与工艺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果香型红茶 乌龙茶品种 日光萎凋 荡青 抖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珠形绿茶‘金牡丹’和‘铁观音’品质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谢文钢 陈智雄 +2 位作者 刘阳 奉红琼 刘燕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45-250,共6页
为了解乌龙茶品种的贵州珠形绿茶适制性,以贵州主栽品种福鼎大白茶为对照,对国家级茶树良种‘金牡丹’和‘铁观音’春、夏梢所制珠形绿茶进行主要生化成分测定及感官审评。结果表明:‘金牡丹’和‘铁观音’的春、夏茶(珠形绿茶)的水浸... 为了解乌龙茶品种的贵州珠形绿茶适制性,以贵州主栽品种福鼎大白茶为对照,对国家级茶树良种‘金牡丹’和‘铁观音’春、夏梢所制珠形绿茶进行主要生化成分测定及感官审评。结果表明:‘金牡丹’和‘铁观音’的春、夏茶(珠形绿茶)的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和咖啡碱含量为43.54%±0.78%~46.14%±0.42%、21.27%±0.60%~27.65%±0.11%、3.37%±0.18%~4.83%±0.09%和3.11%±0.07%~4.35%±0.06%,其中春茶的水浸出物、咖啡碱、茶多酚均显著高于对照,而氨基酸总量均显著低于对照(P<0.05)。其夏茶除茶多酚显著高于对照外,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P>0.05)。感官审评发现,‘金牡丹’春茶品质优于对照,‘铁观音’低于对照。‘金牡丹’和‘铁观音’夏茶品质得分与对照相当。‘金牡丹’和‘铁观音’均为清香带花香,滋味则更浓醇。综合主要生化成分及感官审评,珠形绿茶‘金牡丹’和‘铁观音’香高馥郁带花果香,滋味浓醇。其鲜爽味物质不及‘福鼎大白茶’,但浓厚(强)度的物质含量高于对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龙茶品种 生化成分 珠形绿茶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