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乌氏黏度计测量高分子溶液黏度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6
1
作者 罗文君 卜庭江 马睿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9-41,共3页
以实验数据为基础,分析了乌氏黏度计测量高分子溶液黏度实验的成败与准确度的影响因素,分别对乌氏黏度计、溶液、测试体系的温度、实验操作误差及数据处理方法等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处置方法。
关键词 高分子溶液 黏度 乌氏黏度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氏粘度计测定棉花粘性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吕俏莹 任铸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37-38,共2页
本文研究了用自制微型乌氏粘度计测定棉花粘性的方法,定义了棉花表征粘度η_0的计算公式:η_0=10[η]-k,k=95,总结出η_0≥0棉花有粘性,η_0<0几乎无粘性.对新疆12种有代表性棉花样品进行了测定,方法简便、快速、准确.
关键词 棉纤维 粘性 乌氏粘度计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居延E·P·T59·582汉简看汉代泾阳县、乌氏县、月氏道城址 被引量:18
3
作者 张多勇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65-70,共6页
汉代泾阳县、乌氏县、月氏道城址的确定为泾河中上游汉代其他城址的进一步确定提供了地理坐标,对于研究汉代城镇的布局以及丝绸之路的走向大有裨益。文章通过历史文献研究、查阅考古资料、利用居延汉简做出判断,带着问题通过野外实地踏... 汉代泾阳县、乌氏县、月氏道城址的确定为泾河中上游汉代其他城址的进一步确定提供了地理坐标,对于研究汉代城镇的布局以及丝绸之路的走向大有裨益。文章通过历史文献研究、查阅考古资料、利用居延汉简做出判断,带着问题通过野外实地踏勘,确定了以上三个城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泾阳县 乌氏 月氏道 城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氏干涉测量的信息读取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景和 张顺国 董跃华 《中国光学》 EI CAS 2011年第2期147-153,共7页
针对乌氏干涉仪条纹信号调整难、用肉眼读数难等问题,提出将He-Ne激光作为乌氏干涉仪光源的设计,得到了高质量的干涉条纹信号,并采用光电转换方法将条纹移动信号转变为电信号实现了微位移的高精度测量。设计了光电信号检测电路,利用双... 针对乌氏干涉仪条纹信号调整难、用肉眼读数难等问题,提出将He-Ne激光作为乌氏干涉仪光源的设计,得到了高质量的干涉条纹信号,并采用光电转换方法将条纹移动信号转变为电信号实现了微位移的高精度测量。设计了光电信号检测电路,利用双门限整形电路标定出整形方波,克服了干涉信号在设定比较值附近抖动引起误处理的缺点;提出了辨向细分电路,在1路干涉条纹信号下,提取了具有正交性的2路电子信号,实现了干涉条纹的移动辨向与信号细分。按此方案设计并搭建了一套激光干涉检测实验装置,用2个计量差值为5μm的标准量块,对激光干涉检测装置进行了标定,在电路为4细分的情况下,该装置测量分辨率达79 nm;解决了乌氏干涉仪自动读数的问题,提高了乌氏干涉仪的测量精度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氏干涉仪 激光干涉 信号处理 双门限整形 辨向细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氏体形成·在花粉发育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石晶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3期16234-16236,共3页
绒毡层在花粉发育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乌氏体是绒毡层上特有的结构,它参与绒毡层的降解、花粉外壁的形成。对于乌氏体对识别蛋白的转运作用主要表现在运输营养物质、花粉鞘物质、孢粉素、酶、识别蛋白等。综述了乌氏体的形成过程... 绒毡层在花粉发育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乌氏体是绒毡层上特有的结构,它参与绒毡层的降解、花粉外壁的形成。对于乌氏体对识别蛋白的转运作用主要表现在运输营养物质、花粉鞘物质、孢粉素、酶、识别蛋白等。综述了乌氏体的形成过程,参与花粉壁发育的过程以及目前国内外对于乌氏体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氏 绒毡层 花粉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秦朝乌氏县的地位
6
作者 徐亮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46-49,共4页
秦朝乌氏县是中原政权在宁夏地区第一次正式的行政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意义。秦朝乌氏县是民族融合的据点,形成了最初宁夏的一些大姓,有祭祀文化的特点,也有长城文明的烙印。
关键词 乌氏 固原 秦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朝那鼎与乌氏、朝那 被引量:2
7
作者 付建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1-64,共4页
固原博物馆藏战国晚期早段“朝那鼎”上的三段刻铭,对研究战国晚期到西汉早期泾河上游彭阳地区的族群及行政区划的变化有指向作用。乌氏戎在战国晚期的居住地是秦惠文王设立乌氏县的基础,汉武帝时期分乌氏置朝那,秦惠文王等“祠”朝那... 固原博物馆藏战国晚期早段“朝那鼎”上的三段刻铭,对研究战国晚期到西汉早期泾河上游彭阳地区的族群及行政区划的变化有指向作用。乌氏戎在战国晚期的居住地是秦惠文王设立乌氏县的基础,汉武帝时期分乌氏置朝那,秦惠文王等“祠”朝那的湫渊,都是秦汉时期通往西北地区的重要地理坐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那鼎 乌氏 朝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形钢腹板箱梁的扭转应力分析 被引量:38
8
作者 杨丙文 黎雅乐 +1 位作者 万水 张建东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9-22,34,共5页
与普通混凝土腹板箱梁相比,波形钢腹板箱梁由于其结构的特殊性,截面抗扭刚度较小,由扭转产生的翘曲应力较大.为深入研究波形钢腹板箱梁扭转产生的翘曲应力,文中在箱梁理论的基础上,根据波形钢腹板箱梁的力学特性,将波形钢腹板作为正交... 与普通混凝土腹板箱梁相比,波形钢腹板箱梁由于其结构的特殊性,截面抗扭刚度较小,由扭转产生的翘曲应力较大.为深入研究波形钢腹板箱梁扭转产生的翘曲应力,文中在箱梁理论的基础上,根据波形钢腹板箱梁的力学特性,将波形钢腹板作为正交异性板,采用乌氏第二理论,推导出波形钢腹板箱梁的扭转微分方程,并采用初参数法求得约束扭转正应力和约束扭转剪应力.将计算结果与已有的试验结果相比较,结果表明文中分析的精确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箱梁 波形钢腹板 扭转应力 扭转微分方程 乌氏第二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褶菌胞外多糖的粘度性质及其构象研究 被引量:15
9
作者 周林 郭祀远 +1 位作者 蔡妙颜 李琳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5,共5页
采用高效凝胶渗透色谱(GPC)测定了裂褶菌胞外多糖(SPG)的分子量;借助乌氏粘度计和旋转粘度计研究了温度、pH、变性剂(脲)和金属离子(Na^+、K^+、Mg^(2+)、Ca^(2+))对裂褶多糖溶液粘度的影响;采用刚果红染色法分析了NaOH和盐的浓度对SP... 采用高效凝胶渗透色谱(GPC)测定了裂褶菌胞外多糖(SPG)的分子量;借助乌氏粘度计和旋转粘度计研究了温度、pH、变性剂(脲)和金属离子(Na^+、K^+、Mg^(2+)、Ca^(2+))对裂褶多糖溶液粘度的影响;采用刚果红染色法分析了NaOH和盐的浓度对SPG构象的影响。研究表明,所分离的裂褶多糖的重均分子量(Mw)和数均分子量(Mn)分别为2.5×10~7u和1.2×10~7u,特性粘数为625.29mL/g。质量浓度为0.010%的SPG表现为牛顿流体,大于此浓度则表现为非牛顿流体。随着温度的升高(20~70℃),其相对粘度逐渐降低。0.1~0.3mol/LHCl和0.1mol/LNaOH的加入使其粘度有所增加,随着酸和碱浓度的增加,SPG溶液粘度逐渐降低。但加入不同浓度的HCl,其粘度均大于对照值;而浓度大于0.5mol/L的NaOH则会使其粘度降低至对照值以下。不同浓度的金属离子的加入可使SPG溶液的粘度增加,但Mg^(2+)、Ca^(2+)比Na^+、K^+对SPG粘度的影响较大。0.1~0.7mol/L脲使其粘度有所增加。刚果红实验表明,NaOH可以使SPG的三螺旋结构解体,而不同浓度的Na^+、K^+都可以稳定其构象,其中K^+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褶多糖 粘度 构象 高效凝胶渗透色谱 乌氏粘度计 旋转粘度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定聚丙烯腈共聚物分子量中宽分布校正法的应用 被引量:13
10
作者 张寿春 温月芳 +3 位作者 杨永岗 郑经堂 凌立成 贺福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511-513,516,共4页
应用宽分布校正法对凝胶渗透色谱(GPC)进行了校正,将校正曲线用于聚丙烯腈(PAN)共聚物分子量的计算。对扣除色谱峰扩展效应前后的测试结果与乌氏粘度法测得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应用宽分布校正法时,必须扣除色谱峰扩展效应,才能得... 应用宽分布校正法对凝胶渗透色谱(GPC)进行了校正,将校正曲线用于聚丙烯腈(PAN)共聚物分子量的计算。对扣除色谱峰扩展效应前后的测试结果与乌氏粘度法测得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应用宽分布校正法时,必须扣除色谱峰扩展效应,才能得到较为准确的测试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腈共聚物 分子量 宽分布校正法 凝胶渗透色谱法 乌氏粘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聚四氟乙烯毛细管Ubbelodhe粘度计 被引量:4
11
作者 蔡佳利 薄淑琴 +2 位作者 秦汶 严小虎 程镕时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77-379,共3页
设计制作了一种用聚四氟乙烯毛细管组成的 Ubbelodhe式粘度计 .将该粘度计试用于测量一个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试样水溶液在较宽浓度区间直至极稀浓度时的粘度 .与常规玻璃粘度计相比 ,新粘度计避免了在普通玻璃粘度计中测量粘度时由于高... 设计制作了一种用聚四氟乙烯毛细管组成的 Ubbelodhe式粘度计 .将该粘度计试用于测量一个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试样水溶液在较宽浓度区间直至极稀浓度时的粘度 .与常规玻璃粘度计相比 ,新粘度计避免了在普通玻璃粘度计中测量粘度时由于高分子吸附在毛细管管壁表面引起的干扰 .实验结果表明 ,高分子溶液粘度的所谓“聚电解质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型乌氏粘度计 聚四氟乙烯毛细管 高分子溶液 聚电解质粘度效应 粘度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秦商在古丝绸之路贸易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被引量:6
12
作者 赵沛 李刚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92-196,共5页
陕西自古是蚕桑之地,宋代以前陕西一直是中国主要的丝绸产地之一,这为秦商利用丝绸之路进行丝绸贸易提供了物质基础,也是陕西成为古丝绸之路起点的根本原因。秦国大商人乌氏倮是最早发现丝绸贸易的中国商人,秦商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是丝... 陕西自古是蚕桑之地,宋代以前陕西一直是中国主要的丝绸产地之一,这为秦商利用丝绸之路进行丝绸贸易提供了物质基础,也是陕西成为古丝绸之路起点的根本原因。秦国大商人乌氏倮是最早发现丝绸贸易的中国商人,秦商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是丝绸之路主要的商业力量,为古丝绸之路的兴起和发展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商 丝绸之路 “一带一路” 乌氏 贸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淀粉/聚乙烯醇共聚物包膜材料降解过程中粘均分子量的测定 被引量:2
13
作者 于成广 韩晓日 +2 位作者 付时丰 王贺 杨朝辉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3-56,共4页
高分子聚合物包膜材料降解过程就是主链上化学键的断裂并形成低相对分子质量碎片的过程,采用乌氏粘度计法测定淀粉/聚乙烯醇肥料包膜材料的降解程度。结果表明,膜材料降解40d后粘均分子量从61907降至54036,分子损失率为12.7%;对膜材分... 高分子聚合物包膜材料降解过程就是主链上化学键的断裂并形成低相对分子质量碎片的过程,采用乌氏粘度计法测定淀粉/聚乙烯醇肥料包膜材料的降解程度。结果表明,膜材料降解40d后粘均分子量从61907降至54036,分子损失率为12.7%;对膜材分子损失率与失重率做相关性分析可知,相关性方程y=2.9144x-0.1471,相关系数R=0.9961>0.990,膜材的分子损失率与膜材的失重率呈极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聚乙烯醇 乌氏粘度计法 粘均分子量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武县地望与南北石窟寺名称的由来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多勇 李并成 崔惠萍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0-126,共7页
南石窟寺和北石窟寺是陇东地区规模较大的石窟,学界认为南北石窟寺是奚康生任泾州刺史时修建的,南北石窟寺以哪里为地理坐标命名,却不为人们所关注。文章认为奚康生任职的华州治所是今甘肃省宁县,奚康生任华州刺史就开始了华州彭阳县治... 南石窟寺和北石窟寺是陇东地区规模较大的石窟,学界认为南北石窟寺是奚康生任泾州刺史时修建的,南北石窟寺以哪里为地理坐标命名,却不为人们所关注。文章认为奚康生任职的华州治所是今甘肃省宁县,奚康生任华州刺史就开始了华州彭阳县治下的北石窟寺的修建;奚康生封安武县开国男,安武县是南北石窟寺命名的地理坐标,文章通过文献考证与实地考察结合,确定北魏安武县城的治所是今镇原县上肖乡上肖古城遗址,北魏安武县在南北石窟寺之间,南距南石窟寺23km,北距北石窟寺22km,距离基本相等;同时复原了经过安武县附近的两条古道,分别命名为安武道和乌氏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州 安武县 南北石窟寺 安武道 乌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驱油用聚合物特性黏数测定新方法
15
作者 杨怀军 王伟 崔丹丹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27-231,共5页
采用布氏黏度计、ULA转子,在30℃、77 r/min(85.6 s-1)下测定并计算了4种聚合物特性黏数[η],并与乌氏法进行对比,分别计算了两种方法测定结果的标准不确定度。结果表明,布氏法操作简便,省时省力,提高工效4数5倍以上,且测量误差相对较... 采用布氏黏度计、ULA转子,在30℃、77 r/min(85.6 s-1)下测定并计算了4种聚合物特性黏数[η],并与乌氏法进行对比,分别计算了两种方法测定结果的标准不确定度。结果表明,布氏法操作简便,省时省力,提高工效4数5倍以上,且测量误差相对较小。布氏法和乌氏法R2标准偏差分别为0.6261%数1.4750%和3.3980%数4.9860%,[η]标准偏差分别为23.2579%数27.6825%和30.2660%数101.2736%,布氏法中[η]与R2标准不确定度均低于乌氏法,且二者R2标准不确定度相差1个数量级。布氏法测定精度高于乌氏法,平均测定精度达到0.8775%,克服了乌氏法测量范围与适用聚合物种类较窄的局限性,适用于测定中高相对分子质量普通聚合物、抗盐聚合物和疏水缔合聚合物的特性黏数,可以在石油行业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酰胺 特性黏数 布氏法 乌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钩藤的小孢子发生和雄配子体发育
16
作者 匡延凤 廖景平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27-435,共9页
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下观察了毛钩藤(Uncaria hirsuta Havil.)的小孢子发生和雄配子体发育过程。结果表明,毛钩藤花两性,具5枚雄蕊,花药4室,花药壁由表皮、药室内壁、中层和绒毡层组成,花药开裂时,药室内壁高度纤维化带状加厚。花药... 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下观察了毛钩藤(Uncaria hirsuta Havil.)的小孢子发生和雄配子体发育过程。结果表明,毛钩藤花两性,具5枚雄蕊,花药4室,花药壁由表皮、药室内壁、中层和绒毡层组成,花药开裂时,药室内壁高度纤维化带状加厚。花药壁的发育方式属于双子叶型,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的胞质分裂为同时型。小孢子在四分体时期开始沉积花粉外壁,小孢子大液泡化时期开始沉积花粉内壁。成熟花粉为2-细胞型。毛钩藤的花粉发育特征和茜草科植物基本一致。毛钩藤绒毡层属于分泌型,双重起源,分别起源于次生周缘层和药隔细胞。小孢子发育早期绒毡层开始降解并分泌形成大量乌氏体,花药开裂时绒毡层完全消失,剩下少量乌氏体。小孢子早期内壁加厚突出形成,小孢子细胞核分裂以后内壁加厚开始脱落,花药开裂时,只剩下少量的内壁加厚突出。初步推测,内壁加厚突出与乌氏体共同作用为雄配子体的发育提供营养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钩藤 小孢子 雄配子体 花药壁 花粉壁 乌氏 内壁加厚突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口蘑子实体和菌丝体提取多糖的成分比较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琛 安家彦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X期42-45,共4页
分别以干松口蘑子实体和菌丝体为原料,针对松口蘑多糖提取工艺中提取时间、温度、料液比3个主要因素与松口蘑多糖提取量的关系进行正交分析试验。得到的最佳结果为提取时间1h,温度80℃,料液比1∶40,多糖的提取率可达6.9%。通过薄层层析... 分别以干松口蘑子实体和菌丝体为原料,针对松口蘑多糖提取工艺中提取时间、温度、料液比3个主要因素与松口蘑多糖提取量的关系进行正交分析试验。得到的最佳结果为提取时间1h,温度80℃,料液比1∶40,多糖的提取率可达6.9%。通过薄层层析试验确定了子实体多糖和菌丝体多糖成分的区别和联系,用乌氏黏度计测定了多糖的特性黏度。认为松口蘑子实体提取多糖和菌丝体胞外多糖化学特性相近的多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口蘑 多糖 提取量 薄层层析 乌氏黏度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乌式黏度计法的固井聚合物外加剂耐温能力评价方法 被引量:1
18
作者 郑冠一 李早元 +3 位作者 赵军 王希勇 罗德明 郭小阳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80-485,共6页
高温深井固井质量难以保证,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高温下水泥浆综合性能难以保证。目前多使用外加剂调节水泥浆高温性能,这类外加剂多为聚合物。高温下水泥浆的沉降稳定性、滤失量通过使用降失水剂进行调节,稠化时间通过使用缓凝剂进行调... 高温深井固井质量难以保证,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高温下水泥浆综合性能难以保证。目前多使用外加剂调节水泥浆高温性能,这类外加剂多为聚合物。高温下水泥浆的沉降稳定性、滤失量通过使用降失水剂进行调节,稠化时间通过使用缓凝剂进行调节。随着井深增加,井底温度和压力逐渐升高,高温下水泥浆的沉降稳定性、失水及稠化时间调控难度加大,然而少有对聚合物外加剂本身耐温性能的评价方法。因此基于高温下聚合物溶液黏度降低的机理,通过乌氏黏度计评价聚合物溶液黏度变化,推荐一种聚合物外加剂耐温能力评价方法,即测量外加剂高温养护前后分子量变化率(△M),△M绝对值越趋于0,表明耐温性能越好,以此指导高温固井注水泥工作中聚合物外加剂的优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浆 降失水剂 缓凝剂 耐温性 乌氏黏度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黏度法测分子质量中空白溶液流出时间的确定
19
作者 赵宏宇 刘够生 +2 位作者 王丽娟 孟君 于建国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2-55,共4页
当聚合物溶液流过乌氏黏度计的毛细管时,由于聚合物分子在毛细管表面吸附,该表面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将发生很大的改变,尤其是当溶液中含有大量的电解质时这种情况更为突出。毛细管的有效直径降低了,在测量不同质量浓度的溶液前后测量... 当聚合物溶液流过乌氏黏度计的毛细管时,由于聚合物分子在毛细管表面吸附,该表面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将发生很大的改变,尤其是当溶液中含有大量的电解质时这种情况更为突出。毛细管的有效直径降低了,在测量不同质量浓度的溶液前后测量空白溶液的流出时间会不一样,这样就导致最后得出的结果黏均分子质量不同。虽然这个空白溶液的流出时间有它的重要性,但是没有广泛适用的方法来确定它。如果继续使用现有的方法,随着质量浓度的降低,ηsp/ρ与ρ不再是线性的关系。为了重新找到使它们成为线性关系的方法,使用了质量浓度较小的稀溶液,质量浓度范围为(0.5~5.0)×10^-3/mL,又在溶液中加入了电解质,并使用一个推论得到的测定方法。从对含有电解质的溶液的理论分析和实验数据来看,推论出的方法具有更宽的实用性和准确性,从而使ηsp/ρ与ρ在更宽的稀溶液质量浓度范围内又成为直线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磷酸铵 乌氏黏度计 黏度法 二次外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小孢子发育过程中花药超微结构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郑灵 肖培村 +3 位作者 谢从简 曹厚明 赵鹏 陈勇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624-2628,共5页
【目的】水稻小孢子发育过程直接影响成熟花药的育性,进行系统的细胞学研究揭示不同发育时期的结构特征具有重要意义。【方法】结合形态观察与光镜分析,运用扫描电镜以及透射电镜技术,分别对小孢子发育过程中水稻花药外表皮角质层的发... 【目的】水稻小孢子发育过程直接影响成熟花药的育性,进行系统的细胞学研究揭示不同发育时期的结构特征具有重要意义。【方法】结合形态观察与光镜分析,运用扫描电镜以及透射电镜技术,分别对小孢子发育过程中水稻花药外表皮角质层的发育过程以及内部细胞的形态发育进行了系统观察和分析。【结果】(1)在花粉发育过程中,绒毡层细胞结构变化最为明显。减数分裂前期,绒毡层细胞结构完整,随着减数分裂的进行,绒毡层细胞质浓缩,细胞内呈现空泡化,内质网清晰可见,此后逐渐消失。(2)空泡期早期花药表皮细胞外部逐渐增厚,最终形成具有保护功能且对花药正常发育至关重要的角质层。(3)乌氏体作为绒毡层细胞向雄配子体运输物资的直接通道,是在小孢子早期在绒毡层靠近雄配子体侧开始形成,参与绒毡层细胞内脂肪酸以及其他营养物质的运输。(4)在乌氏体形成的同时,小孢子外壁物质快速沉积,最后形成小孢子外壁结构。【结论】本研究观察了花药发育多个关键时期的细胞学特征,且发现了不同组织与功能相关的精细结构,对花药发育的研究具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花药发育 绒毡层细胞 角质层 乌氏 小孢子外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