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柴油机燃用乌桕油及其甲酯的长期工作试验 被引量:9
1
作者 简晓春 《小型内燃机》 1993年第2期36-38,共3页
我校采用美国内燃机制造商协会代用燃料委员会推荐的200h 循环工况试验方法,研究小型高速柴油机燃用乌桕油-柴油及乌桕油甲酯-柴油混合燃料的长期工作性能。结果表明:直接使用乌桕油-柴油长期工作性能较差,使用改性乌桕油柴油机长期工... 我校采用美国内燃机制造商协会代用燃料委员会推荐的200h 循环工况试验方法,研究小型高速柴油机燃用乌桕油-柴油及乌桕油甲酯-柴油混合燃料的长期工作性能。结果表明:直接使用乌桕油-柴油长期工作性能较差,使用改性乌桕油柴油机长期工作性能非常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桕油 甲酯 代用燃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桕油的高效液相色谱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忻耀年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1996年第6期36-43,共8页
乌桕油是一种含有趣生物合成四酯的中国原料。借助带有折光和二种不同波长紫外检定器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及反相HPLC技术对油,以及它的甘三酯和四酯馏分进行了研究。生育酚的研究采用了一普通(硅胶)HPLC系统。给出了... 乌桕油是一种含有趣生物合成四酯的中国原料。借助带有折光和二种不同波长紫外检定器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及反相HPLC技术对油,以及它的甘三酯和四酯馏分进行了研究。生育酚的研究采用了一普通(硅胶)HPLC系统。给出了乌桕油甘三酯和四酯的定性及半定量分析结果。对生育酚来说,乌桕油几乎仅含γ-生育酚(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桕油 高效液相色谱 四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酸催化剂催化乌桕籽油制备生物柴油 被引量:16
3
作者 文利柏 谭文广 +2 位作者 王运 韩鹤友 郑新生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4-47,共4页
以乌桕籽油为原料,对固体酸催化其与甲醇发生酯交换反应制备生物柴油进行了研究。通过对S2O82-/TiO2、S2O82-/TiO2-ZrO2、SO42-/TiO2-ZrO2、SO42-/A l2O3-ZrO24种固体酸催化剂的制备,并在同一条件下比较了它们在乌桕籽油制备生物柴油反... 以乌桕籽油为原料,对固体酸催化其与甲醇发生酯交换反应制备生物柴油进行了研究。通过对S2O82-/TiO2、S2O82-/TiO2-ZrO2、SO42-/TiO2-ZrO2、SO42-/A l2O3-ZrO24种固体酸催化剂的制备,并在同一条件下比较了它们在乌桕籽油制备生物柴油反应中的催化活性。结果表明,催化剂SO42-/TiO2-ZrO2表现出了较高的催化活性,SO42-/TiO2-ZrO2催化的最佳酯交换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150℃,醇油摩尔比12∶1,催化剂用量5%,反应时间6 h,此时乌桕籽油的酯化率超过95%,且催化剂重复和再生使用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酸催化剂 生物柴 酯交换 乌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溶剂状态下乌桕皮油酶促酯交换改性制取类可可脂的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林志勇 裘爱泳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9-13,共5页
研究了在无溶剂状态下,1,3专一性脂肪酶催化乌桕皮油酯交换反应制取类可可脂的工艺,确定了酯交换反应的最佳工艺条件,通过减压蒸馏、乙醇结晶分提分离纯化了酯交换后的油脂,并应用高压液相色谱,分析了类可可脂产品的甘油三酯结... 研究了在无溶剂状态下,1,3专一性脂肪酶催化乌桕皮油酯交换反应制取类可可脂的工艺,确定了酯交换反应的最佳工艺条件,通过减压蒸馏、乙醇结晶分提分离纯化了酯交换后的油脂,并应用高压液相色谱,分析了类可可脂产品的甘油三酯结构,应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分析了产品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桕 脂肪酶 酯交换 可可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碘量法测定中国乌桕皮油中梓油的含量 被引量:1
5
作者 施文健 王玮 《中国油脂》 CAS 1985年第2期63-65,共3页
中国乌桕树(The chinesc tallow ttee sapium sebiferum Roxb)的果实由外壳、皮油(fncit coat fat)、内壳和梓油(kernel oil)等组成。皮油作为一种食用油脂在我国至少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但食用混有一定量梓油的皮油后会出现恶心、呕吐... 中国乌桕树(The chinesc tallow ttee sapium sebiferum Roxb)的果实由外壳、皮油(fncit coat fat)、内壳和梓油(kernel oil)等组成。皮油作为一种食用油脂在我国至少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但食用混有一定量梓油的皮油后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头晕等症状。根据贵州遵义医学院一九七八年十一月对贵州省正安县的调查,证实了上述事实。他们认为产生上述急性中毒现象是由于梓油中含有十碳共轭二烯—[2,4]—酸。中国乌桕油作为一种潜在的开发性食用油源对其纯度(皮油被梓油污染程度)的检测就显得特别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桕油 食用 贵州遵义医学院 贵州省正安县 污染 kernel 碘量法测定 内壳 八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_4^(2-)/TiO_2-ZrO_2固体酸催化乌桕籽油制备生物柴油的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文利柏 王运 +1 位作者 韩鹤友 郑新生 《可再生能源》 CAS 2008年第6期30-33,37,共5页
乌桕籽油是一种可再生的木本植物油料,可与甲醇发生酯交换反应制得生物柴油。试验表明,固体酸催化剂SO42-/TiO2-ZrO2对乌桕籽油酯交换反应表现出了较高的催化活性,当反应温度为150℃、醇油物质的量比为12∶1、催化剂用量为乌桕籽油质量... 乌桕籽油是一种可再生的木本植物油料,可与甲醇发生酯交换反应制得生物柴油。试验表明,固体酸催化剂SO42-/TiO2-ZrO2对乌桕籽油酯交换反应表现出了较高的催化活性,当反应温度为150℃、醇油物质的量比为12∶1、催化剂用量为乌桕籽油质量的5%、反应时间为6h时,乌桕籽油的酯化率达到95%以上,催化剂重复和再生使用效果良好。同时,对该催化剂的SEM,TEM,XRD,BET结构表征表明,该催化剂表面呈多孔状,颗粒大小分布在10~100nm,比表面积为114m2/g,是一种纳米固体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酸催化剂 生物柴 酯交换 乌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桕梓油理化特性及其酶法制备生物柴油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刘云 辛红玲 闫云君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81-83,88,共4页
测定了乌桕梓油常规理化特性。采用柱层析、薄层层析和气相色谱法,研究了乌桕梓油中甘油酯种类及其脂肪酸组成。采用高温气相色谱/EI质谱联用仪直接分析了乌桕梓油中甘油酯结构。结果表明,乌桕梓油中性脂占98.79%,磷脂占0.22%,糖脂占0.... 测定了乌桕梓油常规理化特性。采用柱层析、薄层层析和气相色谱法,研究了乌桕梓油中甘油酯种类及其脂肪酸组成。采用高温气相色谱/EI质谱联用仪直接分析了乌桕梓油中甘油酯结构。结果表明,乌桕梓油中性脂占98.79%,磷脂占0.22%,糖脂占0.99%。乌桕梓油中性脂的脂肪酸组成主要有C12∶0、C14∶0、C16∶0、C17∶0、C18∶0、C18∶1、C18∶2和C18∶3,磷脂中没有检出C12∶0和C17∶0,糖脂中则没有检出C17:0。乌桕梓油中甘油酯组成主要有月桂酸棕榈酸亚油酸甘油三酯、硬脂酸亚油酸亚麻甘油三酯、双棕榈酸亚油酸甘油三酯、棕榈酸亚油酸亚麻酸甘油三酯和双亚油酸亚麻酸甘油三酯等5种。最后,比较了无溶剂体系和叔丁醇体系中,以杂醇油为酰基受体,初步研究了脂肪酶法制备乌桕梓油生物柴油效果。结果表明,对于无溶剂体系和叔丁醇体系而言,当Novozym435与Lipozyme TLIM脂肪酶复合比例为2∶4时,生物柴油转化率达到最高,分别为98.28%和76.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桕 理化特性 脂肪酸 生物柴 脂肪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桕籽皮油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及其成分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金莹 郭康权 +1 位作者 何蔚娟 孙艳萍 《食品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3-65,共3页
应用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技术,研究了乌桕籽皮油的萃取工艺。采用正交试验,考察了萃取压力、温度、CO_2流量三因素对乌桕籽皮油萃取率的影响效果。最佳萃取条件确定为:压力40MPa,温度36℃,CO_2流最20L/h,时间1h。利用GC分析了乌桕籽皮油... 应用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技术,研究了乌桕籽皮油的萃取工艺。采用正交试验,考察了萃取压力、温度、CO_2流量三因素对乌桕籽皮油萃取率的影响效果。最佳萃取条件确定为:压力40MPa,温度36℃,CO_2流最20L/h,时间1h。利用GC分析了乌桕籽皮油的成分组成,以期为乌桕籽的综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_2流体 萃取 乌桕籽皮 GC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桕籽油制备环氧脂肪酸乙酯及增塑PVC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李科 陈洁 +3 位作者 黄金瑞 聂小安 蒋剑春 杨天生 《精细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5-82,共8页
选用具有高碘值的乌桕籽油为原料,通过酯交换和原位环氧化法制备脂肪酸乙酯和环氧脂肪酸乙酯,并分别采用条件法和正交实验法研究了合成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梓油与乙醇酯交换的反应条件为:梓油与乙醇物质的量之比为7∶1,催化剂用量为梓... 选用具有高碘值的乌桕籽油为原料,通过酯交换和原位环氧化法制备脂肪酸乙酯和环氧脂肪酸乙酯,并分别采用条件法和正交实验法研究了合成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梓油与乙醇酯交换的反应条件为:梓油与乙醇物质的量之比为7∶1,催化剂用量为梓油质量的1.6%,在65℃下恒温搅拌回流反应2h,转化率在76.7%左右;脂肪酸乙酯环氧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每百克脂肪酸乙酯需甲酸14g,双氧水113g,反应温度控制在55℃,反应时长为3h,所得产物环氧值为5.5。并通过凝胶色谱和红外光谱验证了反应产物。软质PVC薄膜性能测试表明:环氧脂肪酸乙酯(EFAEE)可有效降低PVC塑料的结晶度,并具有较好的增塑性能,其断裂伸长率优于DOP;EFAEE可有效提升PVC材料的热稳定性,其增塑的PVC薄膜的玻璃化温度也较DOP增塑薄膜低12.67℃,并可根据需要与DOP复配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乙酯 环氧脂肪酸乙酯 增塑剂 乌桕 塑料助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辅助提取乌桕籽油的工艺优化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王文静 董泰玮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9,共4页
研究了超声波辅助提取乌桕籽油的工艺条件。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中的Box-Behnken法对影响油脂得率的主要因素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影响乌桕籽油得率的因素主次顺序为提取温度>提取时间>超声波功率>料液比;优化... 研究了超声波辅助提取乌桕籽油的工艺条件。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中的Box-Behnken法对影响油脂得率的主要因素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影响乌桕籽油得率的因素主次顺序为提取温度>提取时间>超声波功率>料液比;优化的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11、提取温度47℃、超声波功率210 W、提取时间100 min,在此条件下乌桕籽油得率可达36%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桕 超声波 提取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桕梓油甲酯中2,4-癸二烯酸甲酯的分离 被引量:1
11
作者 卢美贞 陆向红 +1 位作者 尹立军 计建炳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7-60,共4页
鸟桕梓油中含有一种特殊结构的四酯成分,四酯分子水解得到结构特殊的中长链脂肪酸2,4-癸二烯酸,这种烯酸含有多种官能团,性能活泼,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和研究意义。通过酯交换,将梓油中的三酰甘油和四酰甘油转化为脂肪酸甲酯。经... 鸟桕梓油中含有一种特殊结构的四酯成分,四酯分子水解得到结构特殊的中长链脂肪酸2,4-癸二烯酸,这种烯酸含有多种官能团,性能活泼,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和研究意义。通过酯交换,将梓油中的三酰甘油和四酰甘油转化为脂肪酸甲酯。经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得出乌桕梓油的脂肪酸甲酯主要为亚油酸甲酯和亚麻酸甲酯,它们各占梓油脂肪酸甲酯总量的30.1%和41.3%,2,4-癸二烯酸甲酯大约占梓油脂肪酸甲酯的4.2%。采用减压间歇精馏的方法,在精馏压力低于500Pa、回流比为l的工艺条件下,收集塔顶温度在93~93℃的塔顶馏分,得到纯度为96.0%的2,4-癸二烯酸甲酯产品,2,4-癸二烯酸甲酯的收率为7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桕 四酰甘 2 4-癸二烯酸甲酯 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乌桕籽皮油的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金莹 郭康权 程联社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年第1期53-56,65,共5页
应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研究了乌桕籽皮油的萃取工艺.通过正交试验考察了萃取压力、温度、CO2流量3因素对乌桕籽皮油萃取率的影响,优选出了乌桕籽皮油萃取的最佳工艺条件:萃取压力40 MPa,萃取温度36℃,CO2流量20 L/h,萃取时间1 h.此... 应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研究了乌桕籽皮油的萃取工艺.通过正交试验考察了萃取压力、温度、CO2流量3因素对乌桕籽皮油萃取率的影响,优选出了乌桕籽皮油萃取的最佳工艺条件:萃取压力40 MPa,萃取温度36℃,CO2流量20 L/h,萃取时间1 h.此外,利用气相色谱仪分析了乌桕籽皮油的组成成分,结果表明乌桕籽皮油中脂肪酸含棕榈酸64.93%、油酸32.91%、亚油酸2.23%、亚麻酸0.458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桕籽皮 超临界CO2五流体 萃取 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酶法制备乌桕梓油生物柴油工艺优化 被引量:8
13
作者 邹晓霞 杨江科 +3 位作者 刘云 徐莉 汪小锋 闫云君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3-37,共5页
采用响应面法对复合酶Novozym435和Lipozyme TLIM催化乌桕梓油制备生物柴油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通过SAS 9.0软件分析,获得最优工艺参数为:复合酶加入量Novozym 4352.52%、Lipozyme TLIM1.68%(基于油质量),反应温度40℃,叔丁醇加入量4... 采用响应面法对复合酶Novozym435和Lipozyme TLIM催化乌桕梓油制备生物柴油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通过SAS 9.0软件分析,获得最优工艺参数为:复合酶加入量Novozym 4352.52%、Lipozyme TLIM1.68%(基于油质量),反应温度40℃,叔丁醇加入量41%(基于油体积),分子筛加入量5.5%(基于油质量),醇油摩尔比5.05∶1。在此条件下,生物柴油的转化率高达98.72%,与回归模型预测的最优条件下生物柴油转化率97.69%非常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桕 生物柴 有机溶剂介质 复合脂肪酶 协同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压下乌桕皮油的最佳提取工艺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晓云 袁玉霞 +1 位作者 郝志海 张永胜 《中国林副特产》 2002年第1期42-43,共2页
关键词 乌桕 提取工艺 实验 常压 料树种 最佳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桕皮油合成桕油脂肪酸二乙醇酰胺 被引量:3
15
作者 原毅 《化学世界》 CAS CSCD 1993年第2期88-89,共2页
本文是利用我国丰富的乌桕皮油资源合成桕油脂肪酸二乙醇酰胺,以代替进口椰子油生产椰油脂肪酸二乙醇酰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又名:Ninol或6501)。
关键词 乌桕 脂肪酸 二乙醇酰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柴油规模化生产原料开发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刘玉环 阮榕生 +5 位作者 欧阳海峰 李臣 万益琴 罗爱香 高荫榆 刘成梅 《可再生能源》 CAS 2007年第2期26-29,共4页
生物柴油是最接近石化柴油的绿色替代燃油。目前限制我国生物柴油产业化发展的真正瓶颈是其生产原料严重不足。文章介绍了餐饮废油和乌桕梓油的特性及其生物柴油生产工艺的研究成果,指出餐饮废油只能成为生物柴油原料来源的一小部分,发... 生物柴油是最接近石化柴油的绿色替代燃油。目前限制我国生物柴油产业化发展的真正瓶颈是其生产原料严重不足。文章介绍了餐饮废油和乌桕梓油的特性及其生物柴油生产工艺的研究成果,指出餐饮废油只能成为生物柴油原料来源的一小部分,发展具有我国特色的木本油料植物种植业,并与生态治理有机结合,将是解决生物柴油原料来源的主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柴 生产原料 餐饮废 乌桕 木本料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磁性固体催化剂制备生物柴油 被引量:7
17
作者 陈文伟 高荫榆 +2 位作者 林向阳 谢何融 阮榕生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24-328,共5页
以我国特有的四大木本油料树种之一的乌桕为原料,利用自制的新型纳米磁性固体催化剂制备乌桕梓油生物柴油,以中心组合设计试验。由气相色谱检测得乌桕梓油制备的生物柴油的主要成分是C16:0、C18:0、C18:1、C18:2和C18:3的脂肪酸甲酯;在... 以我国特有的四大木本油料树种之一的乌桕为原料,利用自制的新型纳米磁性固体催化剂制备乌桕梓油生物柴油,以中心组合设计试验。由气相色谱检测得乌桕梓油制备的生物柴油的主要成分是C16:0、C18:0、C18:1、C18:2和C18:3的脂肪酸甲酯;在最佳条件下的酯化率为96.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桕 纳米磁性固体催化剂 生物柴 中心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熔化膨胀法评价交酯油的稠度 被引量:1
18
作者 应珊红 时宏 马玉莲 《中国油脂》 CAS 1988年第2期24-30,共7页
本文对猪油与菜油、棕榈油与菜油、乌桕油与菜油以及猪油为原料的定向酯交换法生产人造奶油、起酥油中间试验产品,交酯油的稠度进行了研究.作者按照IUPAC中熔化膨胀法,测定了55个试样的熔化膨胀度;然后把必要的值换算成SFC,并做出了SFC... 本文对猪油与菜油、棕榈油与菜油、乌桕油与菜油以及猪油为原料的定向酯交换法生产人造奶油、起酥油中间试验产品,交酯油的稠度进行了研究.作者按照IUPAC中熔化膨胀法,测定了55个试样的熔化膨胀度;然后把必要的值换算成SFC,并做出了SFC曲线.结果表明:经酯交换反应的油脂——交酯油,普遍加宽了塑性范围,同时说明了根据配方要求,可与其它油脂进行不同比例配合,制成令人满意的油脂产品.该法准确可行,有一定的工业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桕油 交酯 酯交换法 膨胀法 起酥 膨胀度 膨胀计 准确可行 棕桐 原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酯交换反应效果检验方法的研究及其中试样品的检验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惠芳 时宏 关多元 《中国油脂》 CAS 1987年第4期32-42,共11页
本文报道了以猪油与菜油,棕榈油与菜油,乌桕油与菜油以及猪油为原料的酯交换法生产人造奶油、起酥油中间试验时,检验酯交换效果的研究。作者按IUPAC方法,用胰酯酶对油样进行部分水解,从而测定分布在甘油三酯中2—位的脂肪酸,并用线性回... 本文报道了以猪油与菜油,棕榈油与菜油,乌桕油与菜油以及猪油为原料的酯交换法生产人造奶油、起酥油中间试验时,检验酯交换效果的研究。作者按IUPAC方法,用胰酯酶对油样进行部分水解,从而测定分布在甘油三酯中2—位的脂肪酸,并用线性回归方法,将其与样品的总脂肪酸组成相比较。结果表明经酯交换反应后随机化的油脂,其2—位脂肪酸与总脂肪酸组成有着良好的一致性和良好的线性相关。在42个酯交换油样品中有39个样品的酯交换效果是十分满意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酯交换法 乌桕油 总脂肪酸 起酥 部分水解 胰酯酶 交换反应 反应效果 线性回归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