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贝尔凹陷的构造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影响 被引量:61
1
作者 刘志宏 任延广 +3 位作者 李春柏 柳行军 张宏 万传彪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1-156,共6页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贝尔凹陷是叠置于内蒙-大兴安岭古生代碰撞造山带的中新生代盆地,主要发育白垩系和第三系、第四系,其中以下白垩统为主。乌尔逊-贝尔凹陷在中新生代经历了多期变形作用,构造特征十分复杂,主要发育4个方向的构造带,其...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贝尔凹陷是叠置于内蒙-大兴安岭古生代碰撞造山带的中新生代盆地,主要发育白垩系和第三系、第四系,其中以下白垩统为主。乌尔逊-贝尔凹陷在中新生代经历了多期变形作用,构造特征十分复杂,主要发育4个方向的构造带,其中北东向、北东东向和南北向断层带形成较早且长期活动;北西向断层带形成较晚,对上述三个方向构造主要起改造作用。研究区的构造不仅影响了烃源岩的分布、油气运移和聚集,而且影响了圈闭的形成和油气分布,是研究区有利的油气聚集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特征 变形阶段 油气聚集 乌尔逊-贝尔凹陷 海拉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尔逊-贝尔凹陷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分析 被引量:33
2
作者 李明刚 庞雄奇 +2 位作者 马中振 徐旺林 魏建设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4,共4页
乌尔逊-贝尔凹陷是海拉尔盆地最重要的油气发现区。经过20多年的油气勘探,乌尔逊-贝尔凹陷油气勘探已取得长足进展,但是该凹陷地质条件相当复杂,影响油气成藏因素较多,油气勘探难度越来越大。在乌尔逊-贝尔凹陷油气藏特征研究的基础上,... 乌尔逊-贝尔凹陷是海拉尔盆地最重要的油气发现区。经过20多年的油气勘探,乌尔逊-贝尔凹陷油气勘探已取得长足进展,但是该凹陷地质条件相当复杂,影响油气成藏因素较多,油气勘探难度越来越大。在乌尔逊-贝尔凹陷油气藏特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4个油气成藏主控因素:烃源灶控制着油气藏规模、数量与分布;沉积岩相控制着油气富集和分布;区域盖层越厚,其下储集层富集油气概率越大;断裂作用对圈闭含油气性变化的影响十分显著。通过主控因素研究表明,贝中次洼及乌东斜坡带是下步有利勘探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尔逊-贝尔凹陷 主控因素 烃源灶 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尔逊-贝尔凹陷油气分布规律及其主控因素 被引量:11
3
作者 魏建设 庞雄奇 +1 位作者 卢进才 徐旺林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24-27,共4页
乌尔逊、贝尔凹陷是海拉尔盆地内目前发现的最有潜力的两大凹陷,区内构造复杂,断裂十分发育,油气藏的发育大都与断层密切相关。按成因将乌尔逊、贝尔凹陷的油气藏分为与断层有关的背斜油气藏、与断层有关的地层油气藏、与断层有关的岩... 乌尔逊、贝尔凹陷是海拉尔盆地内目前发现的最有潜力的两大凹陷,区内构造复杂,断裂十分发育,油气藏的发育大都与断层密切相关。按成因将乌尔逊、贝尔凹陷的油气藏分为与断层有关的背斜油气藏、与断层有关的地层油气藏、与断层有关的岩性油气藏、与断层有关的断块油气藏4大类共13种油气藏。油气纵向和平面上的分布受优质源岩中心展布,有利岩相带及断层的走向、断距大小等的控制而呈现出明显的规律性:纵向上油气主要分布在主力烃源岩层下白垩统南屯组及其上、下的大磨拐河组、铜钵庙组及兴安岭群和布达特群;平面上油气主要分布在烃源灶周围的苏仁诺尔构造带、巴彦塔拉构造带、呼和诺仁构造带、霍多莫尔构造带和苏德尔特构造带内,油气较为富集在源岩附近、断距在200~300m之间、北东东走向的断裂附近的粉砂岩和砂砾岩储层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拉尔盆地 乌尔逊-贝尔凹陷 油气藏形成 类型 分布 影响 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尔逊-贝尔凹陷有利区预测与勘探目标优选 被引量:8
4
作者 马中振 庞雄奇 +1 位作者 魏建设 向才富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5-48,共4页
乌尔逊-贝尔凹陷是海拉尔盆地最重要的油气发现区,现已发现5个大的油气聚集带,勘探前景好。油气成藏主控因素研究表明:研究区具有明显的源控、储控和断控成藏特征,油气藏主要分布在距有效烃源岩中心10 km范围内,NEE和NNE走向断层1 km范... 乌尔逊-贝尔凹陷是海拉尔盆地最重要的油气发现区,现已发现5个大的油气聚集带,勘探前景好。油气成藏主控因素研究表明:研究区具有明显的源控、储控和断控成藏特征,油气藏主要分布在距有效烃源岩中心10 km范围内,NEE和NNE走向断层1 km范围内油气富集程度高,粉砂岩和砂砾岩为最有利的储集岩性,扇三角洲前缘亚相为最有利的沉积相。应用控藏要素多元叠合法对该凹陷南屯组二段进行了成藏有利区综合评价,优选出三级有利成藏区,通过分析有利区内断层型圈闭的断层封闭性能,对凹陷南屯组二段圈闭进行了成藏评价,优选出10个有利勘探目标,为凹陷下步勘探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拉尔盆地 乌尔逊-贝尔凹陷 主控因素 勘探目标 圈闭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贝尔凹陷挤压构造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8
5
作者 刘志宏 柳行军 +3 位作者 王芃 吴相梅 朱德丰 万传彪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38-146,共9页
海拉尔盆地是叠置于内蒙古—大兴安岭古生代碰撞造山带之上的中—新生代盆地,总体上呈北东向展布,由三坳、两隆五个一级构造单元组成,自西向东依次为扎贲诺尔坳陷、嵯岗隆起、贝尔湖坳陷、巴彦山隆起和呼和湖坳陷,其中乌尔逊凹陷、贝尔... 海拉尔盆地是叠置于内蒙古—大兴安岭古生代碰撞造山带之上的中—新生代盆地,总体上呈北东向展布,由三坳、两隆五个一级构造单元组成,自西向东依次为扎贲诺尔坳陷、嵯岗隆起、贝尔湖坳陷、巴彦山隆起和呼和湖坳陷,其中乌尔逊凹陷、贝尔凹陷是位于贝尔湖坳陷凹陷南部的两个二级构造单元。研究表明,乌尔逊—贝尔凹陷在早白垩世大磨拐河期—伊敏期早期、伊敏期末期分别经历了北西-南东向、近东西向两次较长时间的挤压作用,使伸展断陷中的部分控陷正断层发生反转作用,在研究区形成了新的断层传播褶皱、断层转折褶皱以及叠瓦构造和双重构造、突发构造、构造三角带等。由于挤压构造的几何学、运动学特征的不同及隆升速率与同构造生长地层沉积速率的比值在空间上的差异,同挤压地层层序在不同构造部位也表现出不同的沉积特点,其构造特征与造山带十分相似。乌尔逊—贝尔凹陷中两次挤压构造的发现,说明中国东北地区的地壳厚度在早白垩世并非一直处于伸展减薄状态,而是在上述两次挤压时期地壳处于叠置增厚的特点,在空间上形成挤压坳陷型盆地和陆内(板内)造山带相间分布的构造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挤压构造 构造特征 断层相关褶皱 生长地层 早白垩世 地质意义 乌尔逊-贝尔凹陷 海拉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贝尔凹陷断层控藏作用 被引量:21
6
作者 马中振 庞雄奇 +1 位作者 王洪武 魏建设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7-31,共5页
通过对已发现油气藏系统研究和统计,发现乌尔逊—贝尔凹陷的油气藏几乎都与断层发育相关,据此将油气藏划分为断层相关背斜型(FA)、断层相关地层型(FS)、断层相关岩性型(FL)和断块型(FB)等4大类。对油气成藏控制因素进行研究后认为,断层... 通过对已发现油气藏系统研究和统计,发现乌尔逊—贝尔凹陷的油气藏几乎都与断层发育相关,据此将油气藏划分为断层相关背斜型(FA)、断层相关地层型(FS)、断层相关岩性型(FL)和断块型(FB)等4大类。对油气成藏控制因素进行研究后认为,断层控藏作用明显:(1)圈闭高点到断层的距离控制油气分布,90%以上的工业油气流井所在圈闭的高点到断层的距离小于1km;(2)断层断距大小控制油气聚集规模,当断距为200~400m时与断层相关的圈闭油气富集程度最高;(3)与NNE、NEE方向断层有关的圈闭容易聚集油气;(4)当与圈闭相关的断层断距小于盖层泥岩视厚度而大于储层砂岩视厚度时,圈闭容易聚集油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拉尔盆地 乌尔逊-贝尔凹陷 油气藏 断层 主控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贝尔凹陷构造演化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8
7
作者 平贵东 吕延防 +2 位作者 付晓飞 康琳 周庆强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4-130,共17页
从成盆、成源、成烃和成藏4个方面对海拉尔盆地乌尔逊—贝尔凹陷各构造演化阶段的石油地质意义进行了分析。海拉尔盆地成盆的动力机制是中蒙边界区中生代推覆构造形成后的晚造山期伸展垮塌作用,为典型的被动裂陷盆地。乌尔逊—贝尔凹陷... 从成盆、成源、成烃和成藏4个方面对海拉尔盆地乌尔逊—贝尔凹陷各构造演化阶段的石油地质意义进行了分析。海拉尔盆地成盆的动力机制是中蒙边界区中生代推覆构造形成后的晚造山期伸展垮塌作用,为典型的被动裂陷盆地。乌尔逊—贝尔凹陷形成演化经历了5个时期:山间残留阶段、被动裂陷阶段、主动裂陷阶段、断坳转化阶段和坳陷阶段。被动裂陷阶段沉积物震荡式沉积形成南一段中部砂泥互层的优质烃源岩;主动裂陷阶段盆地强烈裂陷,窄而深的断陷结构控制盆地南一段上部有效源岩分布;断坳转化阶段盆地快速沉降促进烃源岩熟化,伊敏组沉积晚期烃源岩大量排烃控制形成早期原生油藏,伊敏组末期盆地反转,部分油藏受活动断裂破坏调整到大磨拐河组形成次生油藏。不同演化阶段形成多种类型的隆起带,构成有利的油气聚集区带,控制了不同含油气系统油气聚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尔逊-贝尔凹陷 构造演化 油气聚集带 油气成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贝尔凹陷岩性—地层油藏成藏特征及勘探方向 被引量:10
8
作者 刘赫 李军辉 金镇龙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079-1093,共15页
乌尔逊—贝尔凹陷是海拉尔盆地油气勘探的主战场,其岩性—地层油藏勘探程度较低,剩余油气资源勘探潜力较大。对乌尔逊—贝尔凹陷成藏特征的研究表明,岩性—地层油藏是主要的油藏类型,可分为岩性油藏、地层油藏和复合油藏3种类型油藏。... 乌尔逊—贝尔凹陷是海拉尔盆地油气勘探的主战场,其岩性—地层油藏勘探程度较低,剩余油气资源勘探潜力较大。对乌尔逊—贝尔凹陷成藏特征的研究表明,岩性—地层油藏是主要的油藏类型,可分为岩性油藏、地层油藏和复合油藏3种类型油藏。油气主要沿不整合面及不同级次湖泛面上下分布,平面上围绕生油洼槽分布,不同的构造带上,发育的岩性一地层油藏类型特征不同。研究认为,有效烃源岩、有利的沉积相带、次生孔隙发育带及断裂坡折与砂体的匹配关系是控制岩性油气藏的主要因素,根据岩性—地层油藏成藏特征及分布规律,对有利勘探区带进行了预测,经钻探新发现了3个整装规模储量的岩性一地层油藏,勘探效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尔逊-贝尔凹陷 沉积体系 岩性-地层油藏 成藏特征 勘探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贝尔凹陷油气成藏条件及有利勘探区预测 被引量:7
9
作者 魏建设 庞雄奇 +2 位作者 卢进才 马中振 徐旺林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4期19-25,共7页
乌尔逊-贝尔凹陷是海拉尔盆地中沉积岩最厚、面积最大的2个凹陷,该区油气资源十分丰富,但构造复杂,断裂发育,油气勘探风险较大.针对乌尔逊-贝尔凹陷的油气成藏规律复杂的问题,从烃源岩特征、储层特征、盖层特征及生储盖组合特征、油气... 乌尔逊-贝尔凹陷是海拉尔盆地中沉积岩最厚、面积最大的2个凹陷,该区油气资源十分丰富,但构造复杂,断裂发育,油气勘探风险较大.针对乌尔逊-贝尔凹陷的油气成藏规律复杂的问题,从烃源岩特征、储层特征、盖层特征及生储盖组合特征、油气运移条件、圈闭特征和油气运聚期次及成藏过程等方面研究该区的油气成藏条件,认为该区暗色泥岩厚度大、横向变化快,以大一段-南屯组最为发育;砂岩和砂砾岩是最重要的储集岩体,浊流沉积和三角洲沉积是发育储集岩体的最重要相带;大一段是该区的区域性盖层,南一段和伊一段构成局部盖层,生储盖组合有下生上储型、自生自储型和上生下储型3种类型,油气主要沿断裂运移到小面积构造圈闭中聚集成藏.预测出有利油气勘探区为苏仁诺尔断裂带、巴彦塔拉构造带、乌南次凹、苏德尔特构造带、呼和诺仁构造带、敖瑙海次凹、贝西次凹和霍多莫尔构造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尔逊-贝尔凹陷 成藏条件 油气运移 成藏过程 有利勘探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