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乌审旗—志丹地区奥陶系岩溶古地貌与马五_41气水分布关系
被引量:
13
1
作者
汪洋
李树同
+3 位作者
牟炜卫
史云鹤
聂万才
闫灿灿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64-71,共8页
鄂尔多斯盆地乌审旗—志丹地区奥陶系岩溶古地貌的形态对区内气水的分布具有控制作用。运用补偿厚度印模法(毛儿沟灰岩至本溪组底地层厚度)恢复了研究区奥陶系岩溶古地貌,其形态包括岩溶高地、岩溶斜坡及岩溶盆地等二级古地貌,并进一步...
鄂尔多斯盆地乌审旗—志丹地区奥陶系岩溶古地貌的形态对区内气水的分布具有控制作用。运用补偿厚度印模法(毛儿沟灰岩至本溪组底地层厚度)恢复了研究区奥陶系岩溶古地貌,其形态包括岩溶高地、岩溶斜坡及岩溶盆地等二级古地貌,并进一步识别出台地、浅洼、残丘、沟槽及洼地等三级古地貌。整体上,乌审旗—吴起一带属于岩溶高地,乌审旗东侧—靖边—志丹一带属于岩溶斜坡,横山—安塞一带以东属于岩溶盆地。通过典型气藏剖面分析及古地貌与气水分布的叠合,发现研究区的水主要分布于岩溶高地,气主要分布于岩溶陡坡或残丘部位。研究认为:岩溶高地虽具有良好的储集空间,但后期因盆地构造演化,气水重新分异运移导致地层水较富集;岩溶斜坡处于岩溶高地与岩溶盆地的过渡区域,岩溶水排泄畅通,伴随强烈的膏溶作用,充填作用与胶结作用均不发育,从而形成良好的孔、洞、缝等储集空间,具有良好的天然气富集条件;岩溶高地与岩溶斜坡的过渡带及残丘部位也均具有良好的天然气富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地貌恢复
气水分布
印模法
马五41
奥陶系
乌审旗
—志丹
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乌审旗典型工作面停复采冲击危险性分析与防治
被引量:
3
2
作者
刘毅涛
王颜亮
+5 位作者
曲效成
刘文涛
魏全德
董亚东
张松林
韩亮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6-70,共5页
以母杜柴登煤矿30202工作面为工程背景,对工作面停复采期间的矿压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分析了工作面停复采前后矿压显现规律,提出了停复采过程中冲击地压防治的关键技术。分析结果表明:工作面停采后,微震事件能量及频次明显降低,煤层应力...
以母杜柴登煤矿30202工作面为工程背景,对工作面停复采期间的矿压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分析了工作面停复采前后矿压显现规律,提出了停复采过程中冲击地压防治的关键技术。分析结果表明:工作面停采后,微震事件能量及频次明显降低,煤层应力及支架阻力数据明显增大;工作面复采后,震动场活动强度整体经历"突增—降低—小幅增高"三个阶段;工作面复采初期前40刀(约35m)为冲击地压防治的关键区域;提出了停复采期间"应力预警-险情钻检确认-卸压解危-解危效果验证"为主要内容的冲击地压危险区处理流程,30202工作面实践效果良好,可为乌审旗地区相似条件工作面停复采期间的冲击地压防治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审旗地区
冲击地压
停复采
监测数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乌审旗—志丹地区奥陶系岩溶古地貌与马五_41气水分布关系
被引量:
13
1
作者
汪洋
李树同
牟炜卫
史云鹤
聂万才
闫灿灿
机构
甘肃省油气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油气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学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出处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64-71,共8页
基金
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南海北部深水区大型碎屑岩储集体油气成藏条件研究"(编号:2011ZX05025-006-03)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青海油田油气勘探开发中温室气体排放研究"(编号:XDA03030300)及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项目"甘肃华庆地区长6深水型油藏成藏规律研究"(编号:1007RJYA013)联合资助
文摘
鄂尔多斯盆地乌审旗—志丹地区奥陶系岩溶古地貌的形态对区内气水的分布具有控制作用。运用补偿厚度印模法(毛儿沟灰岩至本溪组底地层厚度)恢复了研究区奥陶系岩溶古地貌,其形态包括岩溶高地、岩溶斜坡及岩溶盆地等二级古地貌,并进一步识别出台地、浅洼、残丘、沟槽及洼地等三级古地貌。整体上,乌审旗—吴起一带属于岩溶高地,乌审旗东侧—靖边—志丹一带属于岩溶斜坡,横山—安塞一带以东属于岩溶盆地。通过典型气藏剖面分析及古地貌与气水分布的叠合,发现研究区的水主要分布于岩溶高地,气主要分布于岩溶陡坡或残丘部位。研究认为:岩溶高地虽具有良好的储集空间,但后期因盆地构造演化,气水重新分异运移导致地层水较富集;岩溶斜坡处于岩溶高地与岩溶盆地的过渡区域,岩溶水排泄畅通,伴随强烈的膏溶作用,充填作用与胶结作用均不发育,从而形成良好的孔、洞、缝等储集空间,具有良好的天然气富集条件;岩溶高地与岩溶斜坡的过渡带及残丘部位也均具有良好的天然气富集条件。
关键词
古地貌恢复
气水分布
印模法
马五41
奥陶系
乌审旗
—志丹
地区
Keywords
paleogeomorphology restoration
gas-water distribution
impression method
Ma 541
Ordovlcian
Wushen- qi-Zhidan area
分类号
P618.130.2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乌审旗典型工作面停复采冲击危险性分析与防治
被引量:
3
2
作者
刘毅涛
王颜亮
曲效成
刘文涛
魏全德
董亚东
张松林
韩亮
机构
鄂尔多斯伊化矿业资源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安科兴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煤能源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安科兴业矿山安全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华北科技学院安全工程学院
出处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6-70,共5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项目(2016YFC0801408)
山东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2019SDZY02)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3142017092)。
文摘
以母杜柴登煤矿30202工作面为工程背景,对工作面停复采期间的矿压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分析了工作面停复采前后矿压显现规律,提出了停复采过程中冲击地压防治的关键技术。分析结果表明:工作面停采后,微震事件能量及频次明显降低,煤层应力及支架阻力数据明显增大;工作面复采后,震动场活动强度整体经历"突增—降低—小幅增高"三个阶段;工作面复采初期前40刀(约35m)为冲击地压防治的关键区域;提出了停复采期间"应力预警-险情钻检确认-卸压解危-解危效果验证"为主要内容的冲击地压危险区处理流程,30202工作面实践效果良好,可为乌审旗地区相似条件工作面停复采期间的冲击地压防治提供借鉴。
关键词
乌审旗地区
冲击地压
停复采
监测数据分析
Keywords
Uxin Banner
rock burst
stop and resume mining
analysis of monitoring data
分类号
TD713 [矿业工程—矿井通风与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乌审旗—志丹地区奥陶系岩溶古地貌与马五_41气水分布关系
汪洋
李树同
牟炜卫
史云鹤
聂万才
闫灿灿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6
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乌审旗典型工作面停复采冲击危险性分析与防治
刘毅涛
王颜亮
曲效成
刘文涛
魏全德
董亚东
张松林
韩亮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1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