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乌兰木伦河径流量衰减驱动因素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朱金方 全占军 +3 位作者 王琦 韩煜 付梦娣 叶瑶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4-38,共5页
以乌兰木伦河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分析乌兰木伦河年径流量、降雨量、年均气温、人口、煤炭产能、GDP等的变化特征,探讨各因素对乌兰木伦河径流量的作用特点,以确定乌兰木伦河径流量衰减的主要驱动因素及其贡献比例。结果表明:由于自然... 以乌兰木伦河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分析乌兰木伦河年径流量、降雨量、年均气温、人口、煤炭产能、GDP等的变化特征,探讨各因素对乌兰木伦河径流量的作用特点,以确定乌兰木伦河径流量衰减的主要驱动因素及其贡献比例。结果表明:由于自然和社会因素的共同作用,乌兰木伦河年径流量呈不断衰减趋势;乌兰木伦河径流量影响因素中,以降雨量和年均气温为主的自然因素所占比重为19.4%,而以人口、煤炭产能和GDP为主的社会因素所占比重为80.6%。目前社会因素是影响乌兰木伦河径流量衰减的主导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兰木伦河 径流量 自然因素 社会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兰木伦河径流变异特征分析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王波雷 马孝义 +1 位作者 季万才 范严伟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13-315,318,共4页
针对乌兰木伦河年径流量减少对工农业和生态环境影响的问题,简要介绍了重新极差分析法的原理和方法,计算了该河41年的年径流量变化的赫斯特指数H,确定了其变异点,分析了其前后两时段年径流量差异的显著性。研究表明,乌兰木伦河年径流量... 针对乌兰木伦河年径流量减少对工农业和生态环境影响的问题,简要介绍了重新极差分析法的原理和方法,计算了该河41年的年径流量变化的赫斯特指数H,确定了其变异点,分析了其前后两时段年径流量差异的显著性。研究表明,乌兰木伦河年径流量变化的赫斯特指数H为0.736 7,大于特征值0.5,年径流量序列减小的趋势具有一定的持久性,1993年后年径流量减小趋势加速,其前后两时段的年径流量减小差异显著。说明20世纪90年代后乌兰木伦河流域大量的浅部煤田开发、工农业迅速发展及城镇化过程的加速对该河年径流量产生了显著影响,加速了其径流量减小的趋势,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S分析 径流量 变异点 F检验法 乌兰木伦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年来乌兰木伦河流域植被盖度变化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8
3
作者 邓飞 全占军 于云江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37-140,152,共5页
选取乌兰木伦河流域1986年、2002年和2008年同期(9月)的3景TM遥感影像,基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提取出植被覆盖等级图。通过对3个时期不同植被盖度类型的比较分析,得出如下结论:乌兰木伦河流域植被盖度变化趋势明显,沙地和低盖度植被... 选取乌兰木伦河流域1986年、2002年和2008年同期(9月)的3景TM遥感影像,基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提取出植被覆盖等级图。通过对3个时期不同植被盖度类型的比较分析,得出如下结论:乌兰木伦河流域植被盖度变化趋势明显,沙地和低盖度植被面积大幅减少(减少了45.21%),中高盖度植被面积大幅增加(增加了1.56倍),植被覆盖情况好转,表现为总体改善,局部恶化。该区出现植被好转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气候因素中的降水,二是人为因素中的退耕还林、还草和荒漠化治理,而这些影响因素中尤其以降水为主导。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该区植被覆盖度与降水之间表现出较高的相关性。另外,煤矿开采对该区植被影响是双重的,总体而言,有利影响大于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盖度 NDVI 降水量 乌兰木伦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洛伦兹曲线的乌兰木伦河径流变化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王波雷 马孝义 范严伟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0-42,共3页
本文针对乌兰木伦河年径流量减少对工农业和生态环境影响的问题,简要介绍了基尼系数的原理和方法,计算了该河41年的年径流量变化的基尼系数,并对年径流序列分段处理,确定变异周期。表明乌兰木伦河流域大量的浅部煤田开发、工农业迅速发... 本文针对乌兰木伦河年径流量减少对工农业和生态环境影响的问题,简要介绍了基尼系数的原理和方法,计算了该河41年的年径流量变化的基尼系数,并对年径流序列分段处理,确定变异周期。表明乌兰木伦河流域大量的浅部煤田开发、工农业迅速发展及城镇化过程的加速对该河年径流量产生了显著影响,加速了其径流量减小的趋势,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尼系数 径流量 变化分析 乌兰木伦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兰木伦河1960-2015年水沙周期性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任宗萍 谢梦瑶 +1 位作者 马勇勇 李鹏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4-78,93,共6页
采用Mann-Kendall检验、Pettitt检验以及小波周期分析等方法对乌兰木伦河流域王道恒塔站1960—2015年的降水、径流和输沙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乌兰木伦河流域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显著(Z=1.19),在2010年之后有增加趋势。Mann-Kendall... 采用Mann-Kendall检验、Pettitt检验以及小波周期分析等方法对乌兰木伦河流域王道恒塔站1960—2015年的降水、径流和输沙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乌兰木伦河流域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显著(Z=1.19),在2010年之后有增加趋势。Mann-Kendall检验结果表明年径流量(Z=-5.62)和年输沙量有显著减沙趋势(Z=-5.56),采用Pettitt检验结果表明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突变点均发生在1996年。相比60年代,2010年之后径流量从2.5亿m^3减少到0.9亿m^3,输沙量也从2 965.1万t减少到1.5万t。年降水量周期与年径流年输沙的周期不同步,仅在2~4a和8~10a时间尺度上具有周期性同步,而径流量和输沙量的周期有一定的同步性。研究表明,流域径流量和输沙量的短周期变化主要受降雨、太阳活动等自然因子调控,同时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而更长周期的水沙变化特征则有赖于百年以上的水文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量 输沙量 突变点 乌兰木伦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兰木伦河流域产流产沙模型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柳丽英 张静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75-83,共9页
根据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的地貌特征及降雨特性,以窟野河上游乌兰木伦河流域为研究对象,提出了考虑降雨时空分布不均的流域产流模型,建立了次暴雨径流产沙概念模型,经实测资料检验精度良好。该模型可用于较精确的估算多沙粗沙区次降... 根据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的地貌特征及降雨特性,以窟野河上游乌兰木伦河流域为研究对象,提出了考虑降雨时空分布不均的流域产流模型,建立了次暴雨径流产沙概念模型,经实测资料检验精度良好。该模型可用于较精确的估算多沙粗沙区次降雨条件下的流域产沙量及其在时程上的变化,对黄河中游水土保持治理规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兰木伦河 水沙关系 次暴雨产沙量 降雨 产流模型 日控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兰木伦河流域地下水水化学同位素特征及补给关系 被引量:4
7
作者 代彬 郭巧玲 +2 位作者 陈梓楹 张肖萌 于荣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5-22,共8页
研究河水与地下水的水化学同位素特征及相互作用,对流域内水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以地处神府东胜煤田的黄河流域内的乌兰木伦河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统计分析、Piper三线图和两端元模型分析流域降水、河水、地下水(矿井水... 研究河水与地下水的水化学同位素特征及相互作用,对流域内水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以地处神府东胜煤田的黄河流域内的乌兰木伦河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统计分析、Piper三线图和两端元模型分析流域降水、河水、地下水(矿井水、生活井水)的水化学特征、氢氧稳定同位素特征及其分布规律,探讨了流域内降水、河水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水化学分析结果表明:河水的水化学类型为HCO_(3)-Na型和HCO_(3)+SO_(4)-Na型;矿井水的水化学类型为HCO_(3)-Na型、HCO_(3)+Cl-Na型和HCO_(3)+SO_(4)-Na型;生活井水的水化学类型为HCO_(3)-Ca型,矿井水与河水联系较为密切。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地下水受到大气降水和河水的共同补给,三者之间存在水力联系以及一定程度的水体转化。当地下水井深小于135 m时,大多数采样点河水对其补给贡献率为58.47%~80.94%;当地下水井深大于135 m时,河水对其补给贡献率为21.47%~58.69%。在地下水采样点距离河道8.8 km范围内,河水对地下水的补给贡献率超过45%,表明河水是地下水的重要补给来源之一;当地下水采样点距河道超过8.8 km时,河水对其补给贡献较弱。随着水井深度的增加、与河道距离的增大,河水对地下水的补给贡献率越来越小。该研究可为流域水资源管理与保护提供基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水与地下水 补给关系 水化学 稳定同位素 乌兰木伦河流域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兰木伦河清障工作的经验及建议 被引量:1
8
作者 刘宝红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2-14,共3页
介绍了窟野河上游乌兰木伦河内蒙古一侧非法实施河道采煤、陕西一侧无序采沙,大量弃土弃渣堆积河道,几乎完全堵塞了河道事件的发生及清障处理效果。总结了该清障工作取得的经验:及时发现,快速出击,果断制止,避免了事态的进一步扩大;流... 介绍了窟野河上游乌兰木伦河内蒙古一侧非法实施河道采煤、陕西一侧无序采沙,大量弃土弃渣堆积河道,几乎完全堵塞了河道事件的发生及清障处理效果。总结了该清障工作取得的经验:及时发现,快速出击,果断制止,避免了事态的进一步扩大;流域机构与地方政府及其水行政主管部门协调配合;现场督办、措施到位,确保清障质量;企业单位的理解与配合。建议:强化晋陕蒙接壤地区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领导小组的工作;坚持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明确划分责任,理顺关系;在晋陕蒙接壤地区进一步强化流域机构执法职能;狠抓舆论宣传,切实加大宣传力度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堵塞河道 清障 水政执法 乌兰木伦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功──成名路上练六功之四(下)
9
作者 黄道弘 《当代传播》 1999年第4期53-54,共2页
关键词 特写镜头 表现形象 六功 眼功 现场描写 宏观场 液压推进器 大场景 大特写 乌兰木伦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在回归
10
作者 吴剑雄 《国土绿化》 1996年第6期25-26,共2页
绿黑的变迁 鄂尔多斯是地球最原始的古陆之一。据考证,鄂尔多斯已有六亿年之久的生命发展史。在距今三亿五千万年的石炭纪时期,出现了漫无边际、郁郁葱葱的繁茂的陆生植物和原始森林。这些森林资源,在“造山运动”中被埋在地下,沉积、... 绿黑的变迁 鄂尔多斯是地球最原始的古陆之一。据考证,鄂尔多斯已有六亿年之久的生命发展史。在距今三亿五千万年的石炭纪时期,出现了漫无边际、郁郁葱葱的繁茂的陆生植物和原始森林。这些森林资源,在“造山运动”中被埋在地下,沉积、炭化成煤层,形成现代鄂尔多斯大煤田。 黑色的召唤 由于长期封闭保守的小农经济和落后的文化教育,使鄂尔多斯人生在宝地不识宝,捧着金碗讨饭吃。解放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 土地复垦 东胜矿区 东胜煤田 乌兰木伦河 森林资源 露天矿 洪水淹没 文化教育 毛乌素沙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