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沙区人工林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研究
被引量:
22
1
作者
李亮
包耀贤
+2 位作者
廖超英
赵志强
唐海滨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87-994,共8页
以荒漠为对照,对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沙区9种人工林0~20 cm和20~40 cm土层的3大类微生物(细菌、放线菌和真菌)及4种酶活性(蔗糖酶、脲酶、过氧化氢和碱性磷酸酶)的生态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各林地三大菌数量级均表...
以荒漠为对照,对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沙区9种人工林0~20 cm和20~40 cm土层的3大类微生物(细菌、放线菌和真菌)及4种酶活性(蔗糖酶、脲酶、过氧化氢和碱性磷酸酶)的生态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各林地三大菌数量级均表现为细菌(106)〉放线菌(105)〉真菌(103);在0~40 cm垂直剖面内,细菌数在柠条、沙枣和沙棘林地中较多,两白杨林地中放线菌数量最多,真菌数在花棒和柠条林地中较多,微生物总数整体表现为灌木林地多于乔木林地;随土层加深各林地土壤微生物总数量均呈明显减少趋势.(2)在0~40 cm土层中,两白杨林地蔗糖酶活性最高,小美旱林地脲酶活性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较高,沙棘和沙枣林地碱性磷酸酶活性较高;土壤酶活性具有明显垂直分异特征,除过氧化氢酶外其余几种酶活性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递减,其中脲酶活性降幅最大.(3)4种土壤酶活性间整体正相关性较好,土壤放线菌数量与其蔗糖酶、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可见,人工乔、灌林地的土壤微生物数量比荒漠地增加,酶活性增强,土壤生物学性质得到改善;不同林地土壤微生物组成、数量、分布和土壤酶活性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
土壤酶活性
乌兰布和沙漠
东
北部
沙区
人工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干旱指数的变化特征
2
作者
肖彩虹
郝玉光
+1 位作者
马学献
郭承德
《防护林科技》
2008年第2期4-6,共3页
利用磴口县1954—2005年的降水、蒸发资料,分析该地区四季干旱指数的变化特征。研究表明,该地区气候以干旱为主,且持续时间长,最长达14 a之久。冬季与春季以重旱为主,重旱频率分别为40.4%与36.5%;夏季以中旱为主,中旱频率为38.5%;秋季...
利用磴口县1954—2005年的降水、蒸发资料,分析该地区四季干旱指数的变化特征。研究表明,该地区气候以干旱为主,且持续时间长,最长达14 a之久。冬季与春季以重旱为主,重旱频率分别为40.4%与36.5%;夏季以中旱为主,中旱频率为38.5%;秋季重旱与中旱频率一致,为32.7%。这种气候特点与该地区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有关。以年代际划分,70年代春季干旱最为严重,80年代夏季干旱最为严重,60、90年代秋季干旱最为严重,60、80及90年代冬季干旱最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兰布和沙漠
东
北部
干旱指数
变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历史地理学研究的一个范例——评侯仁之教授对内蒙古西部沙漠化的历史考察
被引量:
3
3
作者
陈育宁
《内蒙古社会科学》
1986年第3期56-58,共3页
我国著名的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教授,在二十多年前,根据国家经济建设和西北地区治沙规划的需要,在繁忙的教学之余,曾对内蒙占西部地区沙漠化的历史演变情况作了实地考察和研究:一九六○年六,七月间在宁夏黄河东岸的灵武、盐池两县境内(...
我国著名的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教授,在二十多年前,根据国家经济建设和西北地区治沙规划的需要,在繁忙的教学之余,曾对内蒙占西部地区沙漠化的历史演变情况作了实地考察和研究:一九六○年六,七月间在宁夏黄河东岸的灵武、盐池两县境内(与内蒙古伊克昭盟接壤)对通称为“河东沙区”进行了考察;一九六三年进行了乌兰布和沙漠北部的历史地理考察;一九六四年又对鄂尔多斯南部的毛乌素沙漠以及毛乌素沙漠南沿的陕北榆林地区的沙漠化进行了考察。在上述考察的基础上,先后发表了《从红柳河上的古城废墟看毛乌素沙漠的变迁》、《从人类活动的遗迹探索宁夏河东沙的变迁》、《乌兰布和沙漠北部的汉代垦区》、《乌兰布和沙漠的考古发现和地理环境的变迁》、《从考古发现论证陕北榆林城的起源和地区开发》等科学论文。这些刚刚开始的沙漠科学考察以及以后陆续发表的科学论著,不仅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重视,显示了历史地理学涉及到沙漠考察这一广阔领域后所具有的生命力,同时也从如何选题到如何进行考察研究,为我们进行历史地理学研究提供了一个范例,一个好的学风的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侯仁之
乌兰布和沙漠北部
历史地理学研究
历史地理学家
沙漠
化
内蒙古西部地区
毛乌素
沙漠
历史考察
教授
实地考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秦汉西北汉族族群之历史观照
被引量:
1
4
作者
彭清深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2期28-36,共9页
关键词
汉族族群
车师屯田
历史观
北匈奴
华夏民族
西域
《史记·平准书》
汉民族意识
河西地区
乌兰布和沙漠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沙区人工林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研究
被引量:
22
1
作者
李亮
包耀贤
廖超英
赵志强
唐海滨
机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沙漠林业实验中心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出处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87-994,共8页
基金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CAFYBB2008027)
文摘
以荒漠为对照,对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沙区9种人工林0~20 cm和20~40 cm土层的3大类微生物(细菌、放线菌和真菌)及4种酶活性(蔗糖酶、脲酶、过氧化氢和碱性磷酸酶)的生态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各林地三大菌数量级均表现为细菌(106)〉放线菌(105)〉真菌(103);在0~40 cm垂直剖面内,细菌数在柠条、沙枣和沙棘林地中较多,两白杨林地中放线菌数量最多,真菌数在花棒和柠条林地中较多,微生物总数整体表现为灌木林地多于乔木林地;随土层加深各林地土壤微生物总数量均呈明显减少趋势.(2)在0~40 cm土层中,两白杨林地蔗糖酶活性最高,小美旱林地脲酶活性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较高,沙棘和沙枣林地碱性磷酸酶活性较高;土壤酶活性具有明显垂直分异特征,除过氧化氢酶外其余几种酶活性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递减,其中脲酶活性降幅最大.(3)4种土壤酶活性间整体正相关性较好,土壤放线菌数量与其蔗糖酶、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可见,人工乔、灌林地的土壤微生物数量比荒漠地增加,酶活性增强,土壤生物学性质得到改善;不同林地土壤微生物组成、数量、分布和土壤酶活性存在差异.
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
土壤酶活性
乌兰布和沙漠
东
北部
沙区
人工林
Keywords
soil microorganism
soil enzymes activities
the northeast of Ulanbuh Desert
artificial forest
分类号
Q948.122.3 [生物学—植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干旱指数的变化特征
2
作者
肖彩虹
郝玉光
马学献
郭承德
机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中国林科院沙漠林业实验中心
内蒙古磴口县林业局
磴口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出处
《防护林科技》
2008年第2期4-6,共3页
文摘
利用磴口县1954—2005年的降水、蒸发资料,分析该地区四季干旱指数的变化特征。研究表明,该地区气候以干旱为主,且持续时间长,最长达14 a之久。冬季与春季以重旱为主,重旱频率分别为40.4%与36.5%;夏季以中旱为主,中旱频率为38.5%;秋季重旱与中旱频率一致,为32.7%。这种气候特点与该地区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有关。以年代际划分,70年代春季干旱最为严重,80年代夏季干旱最为严重,60、90年代秋季干旱最为严重,60、80及90年代冬季干旱最为严重。
关键词
乌兰布和沙漠
东
北部
干旱指数
变化特征
Keywords
northeast of Wulanbuhe desert
drought index
change
分类号
S775 [农业科学—森林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历史地理学研究的一个范例——评侯仁之教授对内蒙古西部沙漠化的历史考察
被引量:
3
3
作者
陈育宁
出处
《内蒙古社会科学》
1986年第3期56-58,共3页
文摘
我国著名的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教授,在二十多年前,根据国家经济建设和西北地区治沙规划的需要,在繁忙的教学之余,曾对内蒙占西部地区沙漠化的历史演变情况作了实地考察和研究:一九六○年六,七月间在宁夏黄河东岸的灵武、盐池两县境内(与内蒙古伊克昭盟接壤)对通称为“河东沙区”进行了考察;一九六三年进行了乌兰布和沙漠北部的历史地理考察;一九六四年又对鄂尔多斯南部的毛乌素沙漠以及毛乌素沙漠南沿的陕北榆林地区的沙漠化进行了考察。在上述考察的基础上,先后发表了《从红柳河上的古城废墟看毛乌素沙漠的变迁》、《从人类活动的遗迹探索宁夏河东沙的变迁》、《乌兰布和沙漠北部的汉代垦区》、《乌兰布和沙漠的考古发现和地理环境的变迁》、《从考古发现论证陕北榆林城的起源和地区开发》等科学论文。这些刚刚开始的沙漠科学考察以及以后陆续发表的科学论著,不仅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重视,显示了历史地理学涉及到沙漠考察这一广阔领域后所具有的生命力,同时也从如何选题到如何进行考察研究,为我们进行历史地理学研究提供了一个范例,一个好的学风的范例。
关键词
侯仁之
乌兰布和沙漠北部
历史地理学研究
历史地理学家
沙漠
化
内蒙古西部地区
毛乌素
沙漠
历史考察
教授
实地考察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秦汉西北汉族族群之历史观照
被引量:
1
4
作者
彭清深
机构
西北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
出处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2期28-36,共9页
关键词
汉族族群
车师屯田
历史观
北匈奴
华夏民族
西域
《史记·平准书》
汉民族意识
河西地区
乌兰布和沙漠北部
分类号
K281.1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沙区人工林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研究
李亮
包耀贤
廖超英
赵志强
唐海滨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
2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干旱指数的变化特征
肖彩虹
郝玉光
马学献
郭承德
《防护林科技》
200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历史地理学研究的一个范例——评侯仁之教授对内蒙古西部沙漠化的历史考察
陈育宁
《内蒙古社会科学》
1986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秦汉西北汉族族群之历史观照
彭清深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